雷达海杂波K分布序列模型仿真ZMNL和SIRP方 法比较分析
相关地杂波建模和仿真
总第172期2008年第10期舰船电子工程Ship Electronic Enginee ring Vol.28No.10129 相关地杂波建模和仿真3罗 倩1),2) 闫鸿慧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 北京 100192)(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 北京 100080)摘 要 分析了雷达地杂波的幅度和频谱分布特性,通过对大量实测地杂波回波数据的分析和拟合,建立了仿真杂波幅度和频谱特性的模型。
地面杂波的相关特性可以用低阶AR 模型很好地描述,而其幅度分布特性可以用对数正态分布建模。
研究了基于零记忆非线性变换法对相关对数正态分布杂波的建模和仿真方法,仿真效果理想。
这种方法快速、有效,可用于雷达信号模拟和雷达信号处理器的设计。
关键词 雷达杂波仿真;相关对数正态分布;ZMNL 中图分类号 TP391.9 Modeli ng an d Si m ul at ion of Correlated Terrai n Cl utterL uo Qia n 1),2) Ya n Honghui 2)(Beijing In fo 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Univer sity 1),Beijing 100192)(Electronic Institute ,Chine se Aca demy of Sciences 2),Beijing 100080)Abs tra ct A simulation method of correlated non 2G auss ian radar clutter is cons idered in this paper.The analysis of radar clut 2ter amplitude distributi on and spectr um characteristic is presented.The coherent log normal distribution clutter is simu lated ba s ed on m odeled real clutter data by using zero mem ory n onlinearity meth od.The resu lt proves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reliable.The ob 2tained data can be used directly in simulation of radar correlative clutter a s well as des ign of rada r systems.Ke y w ords radar clut te r simulation ,co rrela ted log normal dist ributio n ,ZMNL Class N umber TP391.91 引言本文主要研究雷达地面杂波回波及其仿真问题。
五,海杂波统计特性分析及其建模仿真
五、海杂波统计特性分析及其建模仿真[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1. 利用已有的IPIX 雷达海杂波数据来进行统计特性分析,如幅度分布、相关系数估计、功率谱估计等,对海杂波统计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2. 在Matlab 环境下产生不同参数的相关复合K 分布的海杂波数据,并且能够对其统计特性进行分析。
3. 应用Matlab 语言工具实现各种随机序列的产生,理解和熟悉随机过程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 课程设计的要求:1. 能够掌握和正确运用信号处理工具箱中的一些函数,通过这些函数的运用能够正确分析相应的雷达海杂波数据的统计特性。
2. 要求能够熟练应用Matlab 语言产生各种常见的随机分布序列,并能够了解和分析其统计特性。
3. 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产生出不同分布参数的相关K 分布海杂波随机序列,并能分析其统计特性及其相关特性。
[三] 课程设计的内容:1. 海杂波有关的特性阐述高分辨雷达、低观测角,海杂波体现一种脉冲行为,更准确地说显示为类似目标的回波,称为尖峰(spikes )。
实验证明雷达杂波显著偏离了高斯行为,研究新的统计模型描述杂波的幅度、频谱和高阶统计量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一阶幅度统计特征量已经提出了几种概率密度函数(PDF )。
在低观测角时,与杂波幅度符合的很好的是双参数分布家族,即包含一个形状(shape )参数和尺度(scale )参数的PDF ,其中采用最多的是Weibull 和K 分布,这两种分布总体上是和复合高斯分布兼容的。
其PDF 分别为:1)Weibull分布的PDF为:()1exp p p z pz P z q q q −⎡⎤⎛⎞⎛⎞=−−⎢⎥⎜⎟⎜⎟⎢⎥⎝⎠⎝⎠⎣⎦,()120,0,0,2p z p q q σ>>>= 其中q为尺度因子,p为形状因子,根据不同的海情,在1.4到2之间变化。
若p=2,就成为瑞利分布,若p=1则为指数分布。
2)K 分布的PDF为:111()(),2()A a u f u K au ννννν−−−=Γ 0,u ≥ ,0a ν>其中:()Γi 为Gamma 函数,()K νi 是ν阶第二类修正贝赛尔函数,ν为形状参数,a 为尺度因子。
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姓名:韩鹏学号:S310080092导师:姜弢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导师组评审意见:成绩:导师组专家签字:文献综述报告利用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发现和识别目标是雷达的基本工作机理,而目标存在或隐蔽于周围环境之中,环境电磁散射对雷达目标信号检测产生的干扰称为雷达杂波。
雷达下视照射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来自于各种地、海杂波干扰。
杂波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有助于目标检测方法的选取,从而保证乃至提高雷达整体性能,这是雷达实际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雷达杂波特性的深入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若干有意义的成果。
但是,雷达技术的进步使得雷达分辨力不断地提高,常规Rayleigh分布、Log-Normal分布、Weibull分布以及复合K分布杂波模型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为了更精确地与观测结果相吻合,一些新的杂波模型不断被提出,广义复合杂波模型就是一种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的分布模型,它既可以比较准确描述高分辨雷达杂波分布情况,也包含了常规的杂波统计模型。
在杂波的建模、仿真以及杂波的分类中,杂波模型参数估计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针对常规杂波模型的参数估计已经比较成熟,目前采用的经典参数估计方法难以满足广义复合杂波模型的参数估计精度、运算时间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反舰导弹重点打击目标已转向近海岸以及沿岸工事,近海岸环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区域,在近海岸背景下,基于单类散射体的杂波模型通常不能有效地描述其杂波分布特性。
为有效提高反舰导弹突防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加强对该特定环境下的杂波以及在该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方法研究已刻不容缓。
另外,随着神经网络、混沌和分形理论以及其它非线性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对雷达杂波进行分析的新方法。
特别是针对高分辨雷达所收集到的海杂波,已有许多学者从实验和散射机理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指明高分辨雷达海杂波确实存在混沌现象。
此后,众多学者从这一结论出发,构造了大量混沌背景下的雷达目标非线性检测方法。
雷达系统中杂波信号的建模与仿真
1.雷达系统中杂波信号的建模与仿真目的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目标对雷达波的散射特性探测和识别目标。
然而目标存在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环境对雷达电磁波也会产生散射,从而对目标信号的检测产生干扰,这些干扰就称为雷达杂波。
对雷达杂波的研究并通过相应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压制杂波干扰,发挥雷达的工作性能.雷达研制阶段的外场测试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容易受大气状况影响,延长了研制周期。
随着现代数字电子技术和仿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包括雷达系统设计在内的科研生产的各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外场测试,降低雷达研制的成本和周期。
长期以来,由于对杂波建模与仿真的应用己发展了多种杂波类型和多种建模与仿真方法。
然而却缺少一个集合了各种典型杂波产生的成熟的软件包,雷达系统的研究人员在需要用到某一种杂波时,不得不亲自动手,从建立模型到计算机仿真,重复劳动,造成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的浪费。
因此,建立一个雷达杂波库,就可以使得科研人员在用到杂波时无需重新编制程序,而直接从库中调用杂波生成模块,用来产生杂波数据或是用来构成雷达系统仿真模型,在节省时间和提高仿真效率上的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从七十年代至今已经公布了很多杂波模型,其中有几类是公认的比较合适的模型.而且,杂波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发展己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己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使得建立雷达杂波库具有可行性。
为了能够反映雷达信号处理机的真实性能,同时为改进信号处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雷达杂波仿真模块输出的杂波模拟信号应该能够逼真的反映对象环境的散射环境。
模拟杂波的一些重要散射特性影响着雷达对目标的检测和踉踪性能,比如模拟杂波的功率谱特性与雷达的动目标显示滤波器性能有关;模拟杂波的幅度起伏特性与雷达的恒虚警率检测处理性能有关。
因此,杂波模拟方案的设计是雷达仿真设计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杂波模型的精确性、通用性和灵活性是衡量杂波产生模块的重要指标.2。
基于Matlab的机载雷达的地杂波仿真实现及抑制技术
基于Matlab的机载雷达的地杂波仿真实现及抑制技术机载雷达的地杂波仿真实现及抑制技术摘要机载雷达由于架设在运动的高空平台上,具有探测距离远、覆盖范围大、机动灵活等特点,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可以执行战场侦察、预警等任务。
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不可缺少,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
但由于机载雷达的应用面临非常复杂的杂波环境,杂波功率很强,载机的平台运动效应使杂波谱展宽。
此外,飞机运动时,杂波背景的特性会随时间变化。
因此,有效地抑制这种时间非平稳和空间非平均的杂波干扰时雷达系统有效完成地面目标和低空飞行目标检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杂波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然是雷达技术的热点。
机载PD雷达地杂波强度大、杂波谱分布广,特别在下视状态下在所有的距离上都成为目标检测的背景。
本文从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散射机理出发,结合机载下视雷达杂波的特殊性,首先概括了机载雷达常用的杂波信号的特性即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干性,讨论了几种常用的相关杂波的模拟方法,做出了有效地模拟结果,并在Matlab平台上仿真实现,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正好吻合,提高了杂波模拟的逼真度。
并对机载雷达波抑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地物杂波频谱的组成特性,系统的阐述了机载雷达杂波抑制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动态。
重点讨论了AMTI杂波抑制技术并给出仿真结果。
关键词:机载雷达;地杂波;杂波抑制;AMTI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2杂波仿真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1.3主要研究内容 (2)第二章机载雷达地杂波的特性分析及仿真原理 (5)2.1机载雷达地杂波回波谱分析 (5)2.1.1 主瓣杂波频谱 (5)2.1.2主瓣杂波频谱分析 (8)2.2机载雷达地杂波仿真原理 (8)2.2.1基本雷达方程 (9)2.2.2杂波信号的特性 (10)第三章机载雷达地杂波仿真实现 (12)3.1高斯分布统计模型 (12)3.2非高斯分布统计模型 (15)3.2.1对数正态(Lognormal)分布 (15)3.2.2韦布尔(Weibull)分布 (17)3.2.3 K分布和gamma分布 (19)3.3 机载雷达杂波特性 (22)3.4机载雷达不确定场地地面杂波仿真 (24)3.4.1模型假设及输入参数 (24)3.4.2散射单元的划分 (25)3.4.3 杂波散射单元回波信号 (27)3.4.5 回波叠加 (30)3.4.6 机载雷达杂波仿真结果 (31)第四章机载雷达地杂波抑制技术 (32)4.1 动目标显示(MTI) (32)4.2 单延迟线对消器 (34)4.3 双延迟线对消器 (36)4.4 反馈延迟线对消器(递归滤波器) (38)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41)参考文献 (43)附录A (45)致谢 (51)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机载雷达是探测陆地或海面飞行的轰炸机、攻击机、巡航导弹、武器直升机等利用地物地形屏障作掩护的超低空突防武器系列的有利武器之一,在现代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散射中心模型的舰船LFM雷达回波仿真
( ATR to a y La Na in lKe b,N ai n lUnv riyo De r eTe h oo y,C n s a 4 0 7 to a ie st f fe s c n l g i ha g h 1 0 3,Ch n ) i a A b t a : The e itng r d r e ho sm ua i s mos l po oi a ge sr ct xs i a a c i lton i ty u n p ntt r tmod li i pl c n ro. Ac e n sm e s e a i — c di o c m plx s aba k ou or ng t o e e c gr nd,a c o sm ulto e ho fLFM a a ors p t r e a e n c te — ne h i ainm t do r d rf hi a g tb s d o s a t r
达 回波 。
本 文 中的发射 信号采 用线 性 调频 ( F 雷 达 L M)
信号 , 且 考 虑 导 弹 攻击 舰 船 的 轨迹 参 数 和 复 杂 并
收 稿 日期 :2 1 一 2 1 0 1O —4;修 回 日期 :2 0u 32 O 5
基 金 项 目 :国 防 科 技 重 点 实 验 室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1 0 8 0 0 1 0 ) No 9 4 C0 0 5 1 0 9
a d t n t e 2 ESPRI agort n he h D- T l ihm sus d t x r c het o di e son d srbu in a ypc lpa a e e sof i e o e t a tt w — m n i it i to nd t ia r m t r
基于逆高斯分布的复合高斯海杂波建模研究
基于逆高斯分布的复合高斯海杂波建模研究闫亮;孙培林;易磊;韩宁;汤俊【摘要】复合高斯(CG)分布模型广泛应用于非高斯杂波建模,其纹理分量决定了杂波的非高斯特性。
该文采用逆高斯分布的纹理分量建立了一种双参数复合高斯分布海杂波模型,即逆高斯-复合高斯(IG-CG)分布,并推导了其统计特性。
同时,利用IPIX型雷达杂波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文建立的双参数IG-CG分布模型相对于单参数IG-CG分布模型和K分布模型,其残差平方和平均降低了30%和60%,能够更加准确地与实测数据相吻合。
%The Compound-Gaussian (CG) distribution is widely used for modeling non-Gaussian clutter, as its texture component describes the non-Gaussian properties of the clutter. In this paper, a CG model with an inverse-Gaussian texture distribution, called the Inverse-Gaussian Compound-Gaussian (IG-CG) distribution, is proposed, and its distributional properties are derived. IPIX radar lake-clutter measurement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parameter IG-CG distribution model fits real radar data better than a single parameter IG-CG distribution model or a K distribution model.【期刊名称】《雷达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5页(P461-465)【关键词】海杂波;复合高斯(CG)分布;K分布;IG-CG分布【作者】闫亮;孙培林;易磊;韩宁;汤俊【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3;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 100084;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3;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71 引言随着雷达分辨率的提高,杂波的统计特性偏离了高斯分布,为此人们提出了诸如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K分布,t分布等非高斯分布模型[1,2]。
雷达定量降水动态分级Z—I关系估算方法
摘
要: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Q E和 R P ) RP Q F对洪水监测 、发布洪水警报起
重要 指导作 用 ,目前 国 内外 对其 研究 的方法 主要采用 概率 配对法 、Z I 系法和 基于 z—关 系的数 学算 法校 .关 I 正法 , 这些 方法 均存 在强调某 一 因素忽 略其它 因素 的问题 , 且对 短时强 降水 , 其是极 强降水 低估严 重 。 并 尤
雨 区 等 情 况 建 立 不 同 的Z a = 户关 系 并计 算 定 量 降 水 『 6 —
1】 3
0
上述 几类方 法各有 特点 , 均存在 强调某 一 因素忽 但 略其 它 因素 的 问题 , 且对 短时强 降水 尤其是 极强 降水 并 低估 严 重 。 固定 z I 系法 计算 简 单快 速 ,但 其关 系式 — 关
年 的强 降水 日进行 。由于强 降水 日样 本 比一 般降水 日样 本少得 多 , 因此 如果把 所有一 般降水 样本 参与计算 会使
统计结 果 向小 量级 降水倾 斜 , 容易 出现强 降水低估 的情 况 。一 般来说 广东 出现一 次强 降水过程 ,往往伴 有不 同 量级 降水 , 取强 降水 日作 为样 本 ,实 际也兼顾 了不 同 选
作用。
R F 技术 上包 括 两部分 :雷达 回波反 射率 因子 QP 从 场 的外 推预报 ( 区预报) 落 和将 回波反射 率预报 场反演 为 降水量 ( 降水反 演) 目前关 于R F 。 QP 的研 究更 多关 注于如
何 准确 预报雷 达反射 率场 。 于从 回波反射 率预报 场反 对
Q E和 回波 反射率 预报场 反演 降水场都 较好 的方法 , 且改 进 了对 短时 强降水 、 P 并 尤其 是大 于 5 m h的短 5 / m
雷达海杂波K分布序列模型仿真ZMNL和SIRP方法比较分析
雷达海杂波K分布序列模型仿真ZMNL和SIRP方法比较分析叶灵伟;夏栋;郭维波【摘要】K分布序列模型是比较逼近真实海杂波特性的仿真模型,在海杂波仿真中应用广泛。
而ZMNL和SIRP是产生海杂波随机序列常见的两种方法。
本文介绍了ZMNL和SIRP两种方法产生海杂波随机序列的流程,然后对两种方法产生数据与真实海杂波数据的逼近程度进行了仿真。
经过比较分析,相对于ZMNL法,SIRP 法产生的海杂波数据在幅度分布和频谱特性更接近于真实数据,在计算速度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SIRP法。
【期刊名称】《建模与仿真》【年(卷),期】2018(007)001【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海杂波;K分布模型;ZMNL;SIRP【作者】叶灵伟;夏栋;郭维波【作者单位】[1]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山东青岛;;[1]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山东青岛;;[1]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山东青岛;【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1. 引言雷达对海探测过程中,海杂波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对海上目标探测,因此海杂波特性分析及仿真一直是雷达工程人员很关心的问题。
海杂波由海面后向反射产生,杂波幅度随时间和空间随机起伏,可用Rayleigh、对数正态、韦布尔等分布模型仿真。
根据高分辨率雷达在低视角的海杂波数据,K分布的复合形式可以更好地与实测海杂波数据相匹配[1]。
海杂波数据序列可由概率密度函数和自相关函数随机数产生,目前存在两种常见的相关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零记忆非线性变换法(ZMNL)和球不变随机过程法(SIRP),本文将对两种方法的仿真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2. NL法模拟相关K分布海杂波零记忆非线性变换法(ZMNL)的思路是[2]:采用非线性变换将高斯过程变换为具有伽马统计特性的过程,简单地把局部功率和散射分量相乘就可以生成K分布杂波。
仿真相关伽马过程的方法是以一个零均值、单位方差的相关高斯过程作为出发点,随后通过解下面方程得到零记忆非线性变换将其映射到一个伽马过程y:与产生高斯时间序列和具有指定相关性随机场的标准方法相结合,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具有伽马单点统计特性的相关时间序列和随机场,在输入和输出过程的相关函数之间可以建立直接的联系。
MATLAB雷达信号处理仿真
MATLAB雷达信号处理仿真5.2 噪声和杂波的产⽣在实际的雷达回波信号中,不仅仅有⽬标的反射信号,同时还有接收机的热噪声、地物杂波、⽓象杂波等各种噪声和杂波的叠加。
由于噪声和杂波都不是确知信号,只能通过统计特性来分析。
本节将讨论⼀些常见的噪声和杂波的产⽣⽅法。
5.2.1 随机热噪声随机热噪声有多种,常见有概率密度函数服从⾼斯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以及τ分布的热噪声。
1. 服从⾼斯(Guass )分布的热噪声(随机序列)标准⾼斯分布的概率密度为:)2exp(1)(22σσπx x p -= (5.2.1)均值为0x 的⾼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2)(exp(1)(220σσπx x x p --= (5.2.2) Matlab7.0本⾝⾃带了标准⾼斯分布的内部函数randn ,调⽤格式如下:Y = randn(n)Y = randn(m,n) Y = randn([m n]) Y = randn(size(A)) s = randn('state')randn 函数产⽣的随机序列服从均值为m=0,⽅差σ2=1的⾼斯分布。
Y = randn(n)产⽣的是⼀个n ×n 的随机序列矩阵,⽽Y = randn(m,n) 和Y = randn([m n])产⽣的m ×n 的随机序列矩阵,Y = randn(size(A))产⽣的是⼤⼩与矩阵A 同样⼤⼩的随机序列矩阵。
s = randn('state') 返回的是⼀个具有两个元素的向量,该向量显⽰的是当前正态随机数产⽣器的状态。
randn('state',s) 指令可以将产⽣器的状态设置到s ,⽽randn('state',0) 则可以将正态随机数产⽣器的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
因此,利⽤randn 函数可以⾮常简单快捷地产⽣出服从⾼斯分布的随机序列,如图5.7。
图5.7服从⾼斯分布的随机序列及其直⽅图2. 服从均匀分布的热噪声(随机序列) (a-b)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ab x p -=1)( (5.2.3) 根据(a-b )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0-1)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a u ab ba au +?-=--=)(ζζ或 (5.2.4)其中u 服从(0-1)单位均匀分布,ζ服从(a-b )分布所以根据上式,可以先产⽣⼀个服从(0-1)单位均匀分布的信号,然后再将其经过上式的变换,就可以得到⼀个服从(a-b )均匀分布的信号了。
雷达系统设计仿真报告
线性调频信号的复包络为:
u(t) = a(t)e jπμt2
其中 a(t) = 1, (t ≤ T / 2) 为矩形脉冲函数,T 是脉冲宽度。
正型模糊函数的定义为:
∫ χ (τ , fd ) =
+∞ u(t)u*(t + τ )e j2π fdt dt
−∞
将上述线性调频信号的复包络带入模糊函数定义式得:
为-30db 时的脉压结果。可以看出,旁瓣的降低是以波瓣展宽为代价的,但我们
仍能分清两个目标。
30 24
22
20
20
18
10
16
14
0
12
0
50
100
150
Dis/km
74
75
76
77
Dis/km
下面分别给出当导弹和飞机进入雷达时杂波的 RCS 随距离的变换。
最后给出了单个脉冲回波的 CNR,SNR,SIR 与距离的关系曲线。左侧为导
τ/μs τ/μs
contour pic 150 100 50
0 -50 -100
4dB contour
100
0
-100
-1
0
1
local zoom of upper 4dB contour
10
9.5
63096
0.63096 0.63096
-150 -1
0 fd/MHz
9 1 0.055
0.06 fd/MHz
正交采样的镜频抑制比曲线时,我按照书上 183 面图 5.3 的流程, 但我得到的结果总是不对,我一直分析这个问题,但始终没法解释, 为什么我得到的结果远没有书上 188 面的那么好? 2、 我在用 Monto Carlo 分析测角误差时,得到均方根误差效果远比书 上的好,我也想不明白,同样的参数,应该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3、 在最后一部分“某阵列雷达信号处理”中,采用的是老师给定的回 波信号。我的疑问是老师如何产生的回波信号?根据书上给定的条 件,我觉得只能得到杂波的功率谱特性,但是如何反映到时域波形 上呢? 4、 在用老师给定的信号数据进行处理时,我在脉压的时候耽误了很久, 因为我想相同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应该跟老师书上给的结果相差不 大,但是一开始我总是得不到老师书上的样子。后来我才发现,问 题在脉压系数上。通常脉压系数都是原线性调频信号的共轭反转, 但是,再利用老师给的数据进行处理时,不用共轭,只需反转即可。 我想着应该跟陈老师您采用的 LFM 信号形式有关,您产生数据时线 性调频基带信号的指数项上应该是负的 x(t) = e− jπμt2 ,不知道我的猜 想对不对?
基于海杂波稀疏性与非均匀度的样本挑选方法
基于海杂波稀疏性与非均匀度的样本挑选方法韩超垒;杨志伟;田敏;孙永岩;曾操【摘要】针对预警雷达对海监视面临海杂波分布非均匀与杂波样本受目标污染,导致自适应杂波抑制处理性能恶化和目标能量损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杂波稀疏性与非均匀度的样本挑选方法.该方法将目标的导向约束与广义内积样本挑选方法结合,先利用海杂波在空时二维平面上的稀疏分布特性,根据海杂波与目标空时二维分布差异剔除被目标污染的样本,再利用广义内积准则衡量海杂波分布的非均匀程度,并获取均匀样本,以提高杂波协方差矩阵的估计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提高杂波抑制性能的同时,减小目标信号能量损失.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海面预警监视雷达系统.【期刊名称】《上海航天》【年(卷),期】2018(035)005【总页数】7页(P25-31)【关键词】空时自适应处理;样本挑选;非均匀杂波;样本污染;稀疏性【作者】韩超垒;杨志伟;田敏;孙永岩;曾操【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1;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4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9.730 引言运动平台雷达对海探测在战态感知、预警监视、渔业管理、海面救援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不同于地面,海面会随时间波动起伏,海杂波同时面临空间和时间去相关问题。
另外,平台运动将导致海杂波多普勒谱展宽,此时慢速运动目标不可避免地会被杂波淹没,因此,海杂波抑制成为提升慢速运动目标检测性能的有效手段。
BRENNAN等[1]首次提出了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该技术能大幅提升运动平台雷达的海杂波抑制性能。
但是,全维空时自适应处理系统自由度大,计算复杂度高。
另外,实际场景中杂波呈非均匀非平稳分布,训练样本不满足独立同分布(IID)的条件,这会造成对杂波协方差矩阵估计不准确,进而导致空时自适应处理系统的杂波抑制性能严重下降。
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研究与模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研究与模拟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指导教师:常建平;朱根才20080101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研究与模拟摘要杂波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然是雷达技术的热点。
机载PD雷达地杂波强度大、杂波谱分布广,特别在下视状态下在所有的距离上都成为目标检测的背景,因此,机载PD雷达地杂波的研究和计算已经成为机载雷达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从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散射机理出发,结合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的特殊性,首先概括了机载下视雷达常用的杂波信号的特性即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讨论了几种常用的相关杂波的模拟方法,做出了有效的模拟结果。
网格划分法是机载雷达地杂波分析和计算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机载雷达地杂波的几种网格划分方法的分析发现,杂波网格单元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可能超过了雷达的分辨率,因此,本文提出了地面杂波具有扩展目标的性质的观点。
而角闪烁是扩展目标最重要的性质,于是本文对由扩展目标的角闪烁性质引起的杂波幅度起伏和相位分布进行了数字仿真;为了提高仿真精度,本文提出了模拟具有特定频谱特性的扩展目标算法,并对叠加频谱特性前后的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
基于前面对地面杂波特性的讨论和对机载下视雷达地面后向散射系数模型的研究,在充分考虑地面杂波起伏特性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CS起伏模型的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功率谱算法,并在Matlab平台上仿真实现,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正好吻合,提高了杂波模拟的逼真度。
关键词: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扩展目标,RCS,起伏,功率谱AbstractRadar clutter is still a hot topic after decades of study. Pulse-Doppler radar clutter is quite strong with widely distributed power spectrum. Especially when the radar is in the “look down mode”, it is the background of target detection in all range gates. So calculation and study of airborne radar clutter has become a basic and critical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clutter research.After analyzing the surface clutter scattering mechanism of airborne radar, combining with the clutter characteristic of airborne radar in a look down mo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utter signal including special correlation and time correlation, is summarized in the beginning. Then discussions are presented on several common algorthms for clutter simulation and simulation results are shown after that. Grid partition method is a common used method in analyzing and calculating ground clutter. In this paper, several ways of grid partition are summarized. Considering that some cells might exceed radar resolution because of their non-uniform sizes and various shapes, an idea that ground clutter of airborne radar can be treated as extended target is proposed. Because angular glint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extended target, so in this paper, amplitude fluctuation of ground clutter caused by this characteristic is simulated. In order to improve accuracy of the simulation, corresponding algorithm with special frequency-domain characteristic is proposed, and further simulation is made for comparison. Based on former discussions over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clutter and study on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 of airborne radar ground clutter, an algorithm, which is used to calculate power spectrum of ground clutter of airborne radar based on fluctuated RC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l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n Matlab platform and results accord well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So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s is identified and simulation fidelity improved.Key Words: airborne radar in a look down mode, ground clutter,extended target, RCS, fluctuate, power spectrum, simulation图目录图2.1 零记忆非线性变换法原理图 (11)图2.2傅立叶级数法设计FIR滤波器的结构 (14)图2.3外调制模型框图 (15)图2.4外调制模型仿真框图 (16)图2.5 相关瑞利分布杂波序列产生过程 (17)图2.6 相关瑞利分布杂波序列 (18)图2.7 相关对数正态分布杂波序列产生过程 (18)图2.8 相关对数正态分布的杂波序列 (19)图2.9 相关weibull分布杂波序列产生过程 (20)图2.10 相关weibull分布的杂波序列 (20)图2.11 K分布杂波序列产生过程 (21)图2.12 相关K分布随机序列 (21)图3.1机载雷达地面杂波空间几何关系 (24)图3.2 坐标系转换示意图 (25)图3.3空间坐标系定义 (28)图3.4 距离环地面散射单元法空间几何关系 (29)图4.1第一类模型仿真流程图 (34)图4.2瑞利序列仿真结果 (34)图4.3常数序列仿真结果 (35)图4.4(a) 第三类模型(1)仿真流程图 (36)图4.4(b) 第三类模型(2)仿真流程图 (36)图4.5具有一定相关系数的一组瑞利分布仿真结果 (36)图4.6 第四类模型的仿真流程图 (38)图4.7 Nakagami-m分布随机序列统计结果 (38)图4.8 扩展目标功率谱特性 (40)图4.9叠加特定功率谱模型的瑞利分布模型仿真流程 (41)图4.10叠加特定功率谱模型的瑞利分布模型仿真结果 (41)图4.11叠加特定功率谱的扩展目标Nakagami-m分布模型仿真流程 (42)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研究与模拟图4.12叠加特定功率谱模型的扩展目标Nakagami-m分布仿真结果 (42)图4.13瑞利分布序列在叠加频域特性前后的仿真比较图 (43)图4.14 Nakagami-m分布序列在叠加频域特性前后的仿真比较图 (44)图5.1地杂波后向散射模型 (46)图5.2机载下视雷达杂波功率谱分布 (47)图5.3产生对应下视角θ的起伏RCS数据过程图 (50)图5.4对数正态分布时域模型及统计结果 (50)图5.5 积分面积A可能出现的情况 (53)图5.6 杂波功率谱计算流程 (54)图5.7杂波空间的坐标转换框图 (55)图5.8 天线方向图函数 (56)图5.9(a)平均RCS杂波谱 (56)图5.9(b)RCS起伏为lognormal的杂波谱 (57)图5.9(c)RCS起伏为瑞利分布的杂波谱 (57)图5.10(a) m=67杂波谱 (58)图5.10(b) m=67杂波谱 (58)图5.10(c) m=67杂波谱 (58)图5.11射频仿真系统框图 (60)图5.12射频仿真系统目标模拟器的模拟对象 (60)图5.13目标模拟器设计模块图 (6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清单表2.1 杂波谱的标准偏差 (8)表5.1地杂波Morchin模型参数表 (47)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研究与模拟注释表RCS Radar Cross-Section(雷达散射截面积)ZMNL Zero Memory Nonlinerity(零记忆非线性变化法)SIRP Spherically Invariant Random Process(球不变随机过程法)SDE 随机微分方程法const常量corr互相关系数MDL准则最短描述准则FIR Finite Impluse Response(有限冲激响应)AR Auto Regressive(自回归模型)RFSS Radiation Frequency Simulation System(射频仿真系统)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基于AR模型和ZMNL变换的K分布海杂波仿真方法
据中 t , 2 极限定理认为杂波分布近似高斯过程的假设
已经不成 立_ 。所 以 ,பைடு நூலகம்代 雷 达 杂 波 的 幅度 分 布 l q] 现
特性 用非高斯分 布模 型模 拟 。K分 布适 用 于描述 高 分 辨率雷达 的非 均匀杂波 , 特别是 海杂波 的描述 。
经典 的相 关 杂 波 生 成 方 法 有 Z MNI 法 和
d s rb t n iti u i . o
Ke o d AR d l yW rs mo ue,K it i u in,ZM NI r n f r ,L v n o - r i dsr t b o ta so m e i s n Du b n
Cls m b TP3 1 9 a s Nu er 9 .
Ab ta t Th e e rh o e d li o ra inf a c o p i u d tcin ag r h d sg n e fr n e s rc ers ac n s amo e s fg e tsg ic n efro t m e et lo i m e in a d p ro ma c i m o t
关键词 AR模 型 ;K分 布 ; M N Z L变 换 ;L vno - r i e isnDubn T 319 P 9 . . 中图 分 类 号
A m ul to e ho o he K u t r Si a i n M t d f r t Cl te
Ba e n AR o ul n sd o M d e a d ZM N L Tr ns o m a fr
给 出 了基于 Z MNI变换 和 AR模 型 的 K 分 布杂 波
重要 课题 。现 代 雷达 分 辨率 越 来越 高 , 相邻 散 射 单
时变海面雷达目标散射现象学模型 笔记
“时变海面雷达目标散射现象学模型”这一选题正是应对上述技术挑战而提出来的。
许小剑等编著的《时变海面雷达目标散射现象学模型》试图基于最基本的物理现象和简化的数学模型,从时变海面电磁散射基本理论、海面后向散射调制特性及其统计模型、海面目标的电磁散射建模与散射机理分析以及海面与目标的高分辨率成像特性建模等4个方面,对时变海面雷达目标散射现象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
全书共分为12章,按照以上思路大致分成4个模块,分别介绍如下:模块1:时变海面电磁散射基本理论和方法,模块2:时变海面的后向散射调制特性及其统计模型,模块3:时变海面目标的雷达散射建模、仿真与散射机理分析,模块4:时变海面与目标的高分辨率成像特性建模、散射现象分析及其在目标探测识别中的应用。
第1章海谱模型(PM,DV,Apel,NRL)(海面功率谱分布)超电大尺寸目标// 海谱—波浪能量的平衡方程,不同的海谱模型;反映海浪能量(功率谱密度)随不同波长和传播方向的分布。
S PM(K), K为空间波数。
实验室造池水波重力波+毛细波结构(皱纹)风生波浪第2章时变粗糙海面生成方法线性海浪理论方法——线性滤波法和双线性叠加法非线性波浪理论——二阶谱和三阶谱、Hamilton函数分形自相似模型——FBM模型和带限Weierstrass分形函数一维/二维的线性与非线性海面仿真方法kesi(x,y,t)第3章粗糙海面的电磁散射计算NRCS:(1)雷达参数——载频、天线波束宽度、距离分辨率、PRE、发射功率、极化方式,雷达到杂波单元中心距离;(2)环境参数——海况、风速和平均波浪高度;(3)几何参数——接触点擦地角、风向视角和波浪视角。
数值模拟方法——精度高,计算量大:MOMI方法解析近似方法——EKA(扩展的基尔霍夫近似),积分方程法IEM,双尺度复合模型,SSA小斜率近似方法(基于SPM和KA)双尺度复合散射模型——粗糙大波浪(大尺度)和细微结构的小尺度。
近似垂直入射时的长波谱镜面反射和倾斜入射时短波普Brag散射(小扰动方法)分别计算大尺度波浪产生的镜面反射和小尺度波浪产生的BRAG散射系数,叠加得到海面后向散射系数的双尺度计算结果。
AR模型谱估计算法分析
信息量准则在AR模型谱估计算法分析绪论雷达杂波的建模与仿真,是雷达目标环境模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杂波建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最终模拟效果。
统计建模是目前较为成熟和常用的杂波建模方法,在建立统计性模型时,杂波通常用相关非高斯分布随机过程来描述,其主要模拟方法有三种:外部模型法、广义维纳过程的零记忆非线性变换法(ZMNL)和球不变随机过程法(SIRP)。
使用这三种方法的前提都是要先产生具有指定功率谱特性的相关高斯随机过程。
相对于杂波的空间相关性,杂波在时间上的相关性由其功率谱特性来描述。
地面雷达环境杂波的功率谱主要用高斯谱或n 次方谱来描述,分析这两种分布特性不难发现,杂波功率大部分集中在半功率点或特征频率范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极值函数特征, 因此,可以用有限阶自回归(AR)过程模拟近似。
也就是说,可以将杂波看成是一个具有指定功率谱特性的自回归随机过程。
这样,相关高斯杂波的模拟问题就转换为对给定功率谱求解其AR 模型的参数和阶数问题。
AR 模型定阶准则可以分为两类: 线性代数法和信息量准则法。
线性代数法需要计算矩阵的秩, 计算量大,不易于工程实时实现。
文献[1]给出了一种修正的LEVISON算法来确定AR阶数,得到的阶数与实际AR 阶数较为接近,但前提是需要事先选择一个取值理想的收敛因子,这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
信息量准则法是设定一个与AR阶数、线形预测误差方差相关的性能指标,选择使这个性能指标达到最小的阶数,依此作为定阶原则来确定AR 阶数。
它的优点是计算量小,易于实现,不需要选择不确定性因素,而且这种基于信息量准则的方法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采用模型仿真相关高斯序列,具有灵活性强,效率高的优点,但如何选择合适的阶数一直是模型谱估计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从介绍功率谱的估计原理入手分析了经典谱估计和现代谱估计两类估计方法的原理,根据现代谱估计中的线性预测自回归模型法(AR模型法)估计功率谱的原理,讨论了Levlnsion-Durbin算法和四种基于信息量准则的AR模型定阶准则:AIC、FPE、CAT和MDL,计算AR模型参数、估计功率谱并利用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
雷达信号杂波的仿真与实现
收稿 日期 :2 1. 11 。 0 20 —5
第 4期
吕俊 颖:雷达信号杂波 的仿真与实现
・8 2 7・
2 杂 波功 率谱 计 算 原 理
雷达采用传统的 等多 普勒线 一距离线网 格划
分 方法 [1。 11 1 2
) 斯 布 机 列 ( =  ̄ n。。— 高 分 随 序 Hf [。fA ) s。。 f ‘ 。。— 。A ) ( 。 。。
t esmu a in r s t h ws h t h h r c e f a a l t r o l ee a t e lce r u ht ee a l . h i lt ul s o a ec a a t r d r u t u db x cl r f td t o g x mp e o e t t o r c ec y e h h
xn f ,其 中 △ 是 时域取 样 间隔 ,△ (A ) f 厂是频域 取样
当且仅 当 { ) 各分量 是 正态分 布 时 ,xn t的各分 (A)
量也 是 高斯分 布 。此实 现过程 如 图 1 示 。 所
间隔 。 由于离 散 随机过 程采样 是独 立 的, 模 拟 的 杂 波 频 谱 作 为 杂
的夹 角 为 ,其 与速 度矢量 的夹 角 为 。确 定攻 击
换 后统 计特 性保 持不 变 ,因此 可 以产 生 具有指 定功 率 谱 、幅度 服 从瑞 利分 布 、相位 符 合 『, - 间均 0n区 2]
匀 分布 的杂 波序 列 。
K e o ds yw r :Ra a; utr Smuain d r Clt ; i lt e o
随着 雷 达 研 究 的 深 入 ,对 特 定 雷 达信 号 的仿
真 ,必须 涉及 到许 多随 机 因素的 影响 ,这 样才 能得 出更加 贴近 实际情 况 的定量 性能 指标 。因此 ,研究
分布。K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SIRP 法K 分布雷达杂波的建模与仿真etpolo@(本文是在论坛已有一篇文章《SIRP 法相干相关K 分布雷达杂波的建模与仿真》的基础上修改而来,在此首先感谢这篇文章的作者给予我的帮助。
之所以完成这篇文章,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原文章和仿真程序代码明显存在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因此,我这里对每个公式进行检验(后来证明文章的公式正确无误,但所给的仿真代码存在问题),二是对自己近4天工作的一个总结,以便以后学习可以参考;三是可以放在网上给初学者一些参考,以便后来者不再走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
文章的一些文字是在匆忙间完成,只求能表达所述意思,没有详细斟酌,海涵:))所谓杂波仿真,实际上就是要生成一系列在幅度上服从特定的概率密度分布(pdf )的相关随机序列,常见的杂波仿真方法有两种:零记忆非线性变换法(ZMNL )和 球不变随机过程法(SIRP )。
ZMNL 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产生相关的高斯随机过程,然后经过某种非线性变换得到所求的相关随机序列。
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输入序列与输出序列间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必须寻找输入序列与输出序列的相关函数间的非线性对应关系。
SIRP 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产生一个相关的高斯随机过程,然后用具有所要求的单点概率密度函数的随机序列进行调制。
这种方法的缺点则是受所求的序列的阶数及自相关函数的限制,同时这种方法的计算量非常大,不易形成快速算法。
ISAR 是一种相干雷达,其海杂波必然是相干且时空相关的。
对于相干相关杂波,以往的方法都是将非相干的ZMNL 方法加以推广得到相干的ZMNL 模型。
这种方法得以应用的一个前提是已知非线性变换前后杂波相关系数的非线性关系,然而对于相干相关K 分布杂波却很难找到这样一种非线性变换,于是我们采取SIRP 方法来仿真ISAR 的海杂波。
K 分布适用于描述高分辨雷达的非均匀杂波,多用于对海杂波的模拟。
K 分布可以由一个均值是慢变化的瑞利分布来表示,其中这个慢变化的均值服从Γ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K分布序列模型是比较逼近真实海杂波特性的仿真模型, 在海杂波仿真中应用广泛。 而ZMNL和SIRP是产
文章引用: 叶灵伟, 夏栋, 郭维波. 雷达海杂波 K 分布序列模型仿真 ZMNL 和 SIRP 方法比较分析[J]. 建模与仿真, 2018, 7(1): 8-13. DOI: 10.12677/mos.2018.71002
µ ( s )= 1 − Q ( z )
(9)
2 2 g v, E y s
( ) (α π ) =
2
1− Q( z)
(10)
其中, g ( a, b ) = 度参数。 又因为 α 2 =
1 a −t b−1 e t dt 是不完全的伽马函数, y 是滤波器 H1 (ω ) 的输出, v 是形状参数, α 是尺 Γ ( b ) ∫0
H ( z ) = ∑ ai z −i
i =0
N
(8)
SIRP 法产生 K 分布模型,首先要生成广义 χ 分布随机序列 s ( k ) , s ( k ) 的平方就是所需要的伽马分 布序列,对于 SIRP 非线性变换为:
γ (ν , s 2 )
Γ (v)
其中, γ ( q, p ) 是不完全欧拉函数。 也可以表示成:
3. IRP 法模拟相干相关 K 分布海杂波
与 ZMNL 方法不同,SIRP 方法先随机产生一组相关的高斯序列,然后按照特定的概率密度函数对 产生的高斯序列进行调制。SIRP 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生成复相关杂波序列,但是序列阶数和自相关函数 过大时,会导致计算量快速增加,计算速度变慢。K 分布基于 SIRP 方法的模拟过程如图 2 所示[4]。 布序列 z 的相关系数设计决定,使得序列 y 和 z 具有相同的相关系数。线性滤波器 H 2 (ω ) 往往是一带宽 变换使得输出的 x 的 PDF 为杂波的特征 PDF。x 服从广义 χ 分布,即
fχ = ( x) 2ν ν x 2ν −1 exp −ν x 2 , x ≥ 0 Γ (ν )
图 2 中,m 是一个复高斯白噪声序列,n 是实高斯白噪声序列。线性滤波器 H1 (ω ) 由最终输出 K 分
很窄的低通滤波器从而使随机序列的功率谱足够窄,使得生成的高斯序列 x 具有高度的相关性。ZMNL
(
)
1 1 z + erf 2 2 2
(13)
其中 erf ( x ) 是误差函数,其表达式为式(14)。
Open Access
1. 引言
雷达对海探测过程中,海杂波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对海上目标探测,因此海杂波特性分析及仿真一直 是雷达工程人员很关心的问题。海杂波由海面后向反射产生,杂波幅度随时间和空间随机起伏,可用 Rayleigh、对数正态、韦布尔等分布模型仿真。根据高分辨率雷达在低视角的海杂波数据,K 分布的复合 形式可以更好地与实测海杂波数据相匹配[1]。海杂波数据序列可由概率密度函数和自相关函数随机数产 生,目前存在两种常见的相关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零记忆非线性变换法(ZMNL)和球不变随机过程法 (SIRP),本文将对两种方法的仿真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H1 (ω ) 用傅里叶级数展开法来计算生成,将网络频率特性展开成傅里叶级数的方法求滤波器加权系
数。非递归滤波器的差分方程如下:
= yn
∑ ai xn−i ,
i =0
N
0≤n≤ N
(7)
其中, xn−i 是滤波器第 n − i 个输入, yn 是滤波器的第 n 个输出, ai 是滤波器加权系数。 通过 Z 变换求出的滤波器传递函数是:
模型,可以由相关复高斯随机序列和一个非复实平稳随机序列相乘得到复 K 分布序列,产生方法如图 1 其中, ν 1,i , ,ν θ −1,i 为同分布、相互独立的高斯白噪声序列,服从 N 0, σ 2 分布; ν θ ,i , ,ν θ +1,i 为独立
(
)
9
建模与仿真
叶灵伟 等
相关系数rij
2 z= X ⋅Y
(2)
X 是符合瑞利分布的随机变量, Y 是符合伽马分布的随机变量。
只需分别生成上述两个随机序列, 然后利用 = z 所示。 且不相关的高斯白噪声序列,服从 N ( 0,1) 分布。
DOI: 10.12677/mos.2018.71002
按照 ZMNL X ⋅ Y 就可以产生所需要的 K 分布序列。
(
)
(6)
DOI: 10.12677/mos.2018.71002
10
建模与仿真
叶灵伟 等
m
n
线性滤波器H₁(ω) 线性滤波器H₂(ω)
y
x
s(k )
ZMNL
z
Figure 2. Principle diagram of correlated K-Distribute clutter by SIRP 图 2. SIRP 法相干相关 K 分布杂波 SIRP 方法原理图
叶灵伟 等
生海杂波随机序列常见的两种方法。本文介绍了ZMNL和SIRP两种方法产生海杂波随机序列的流程,然后 对两种方法产生数据与真实海杂波数据的逼近程度进行了仿真。经过比较分析,相对于ZMNL法,SIRP法 产生的海杂波数据在幅度分布和频谱特性更接近于真实数据,在计算速度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SIRP法。
ν 1,i
ω1,i
ω1,i 2
∑
θ -1,i
ωθ -1,i 2
ν θ ,i
H₂(ω)
ωθ ,i
W²
×
Zi
ωθ ,i
2
ν θ +1,i
∑
ωθ +1,i
ωθ +1,i 2
Xi
相关系数q ij
Figure 1. Principle diagram of K-Distribute clutter by ZMNL 图 1. ZMNL 法相关 K 分布杂波产生原理图
两组序列分别通过各自设计的滤波器后,产生的 ω1,i , , ωθ −1,i 序列之间全部不相关,再经过一系列变 化后产生的前 θ − 1 个变量的和生成调制分量,其中 Yi 的相关系数为 rij ;第 θ 和 θ + 1 这两个分量经一系列 变化后求和产生调制分量 X i ,其中 X i 的相关系数为 qij 。K 分布的随机序列则是由 X i 与 Yi 相乘后开平方 后获得的。 所以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设计两个滤波器来产生瑞利和伽马分布。 假设 K 分布的相关系数为 Sij 。 那么则有
th th th
Abstract
K-distribution sequence model is a simulation model that approximates the real sea clutter characteristics, and it is widely used in sea clutter simulation. ZMNL and SIRP are two common methods to generate random clutter of sea clutter. This paper describes two methods of ZMNL and SIRP to generate sea clutter random sequence, and then the approximation of the data generated by the two methods and the real sea clutter data is simulated. After comparative and analysis, sea clutter data generated by the SIRP is closer to the real data in amplitude distribution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than data generated by ZMNL, and SIRP method should be preferred when computational speed allows.
− x′2 1 ∞ 1 ∞ v−1 = y′ exp ( − y′ ) dy′ exp dx ′ ∫ x Γ 2π 2 v ) ∫y (
(1)
与产生高斯时间序列和具有指定相关性随机场的标准方法相结合,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具有伽马单点 统计特性的相关时间序列和随机场,在输入和输出过程的相关函数之间可以建立直接的联系。K 分布杂 波模型由基于幅度调制的基本分量并且服从伽马分布的照射空间变化引起的散射束电平变化分量,其中 伽马分布具有长相关时间慢变化的特点;还有快变化的斑点分量,它是短时间相关并且服从瑞利分布。 假设 z 2 便是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瑞利和伽马分布的乘积[3]:
2. NL 法模拟相关 K 分布海杂波
零记忆非线性变换法(ZMNL)的思路是[2]: 采用非线性变换将高斯过程变换为具有伽马统计特性的过 程,简单地把局部功率和散射分量相乘就可以生成 K 分布杂波。仿真相关伽马过程的方法是以一个零均 值、单位方差的相关高斯过程作为出发点,随后通过解下面方程得到零记忆非线性变换将其映射到一个 伽马过程 y :
Keywords
Sea Clutter Echoes, K-Distribute Model, ZMNL, SIRP
雷达海杂波K分布序列模型仿真ZMNL和SIRP方 法比较分析
叶灵伟,夏 栋,郭维波
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山东 青岛 收稿日期:2018年2月7日;录用日期:2018年2月19日;发布日期:2018年2月26日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建模与仿真, 2018, 7(1), 8-13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8 in Hans. /journal/mos https:///10.12677/mos.2018.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