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从时间和地域的角度来看
1.商代文字:甲骨文、金文
2.西周春秋文字:金文、篆书、鸟虫书
六国文字:(篆书)
3.战国文字
秦系文字:大篆
4.秦代:小篆、隶书
5.汉魏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三.汉字形体演变的外部特征:
1.结构
2.笔势(笔画的姿态)
第三节古今字
一、概念:
从汉字产生的时间来看,有些词在历史上先后会有不同的汉字来表示,先出现的叫古字,后出现的叫今字。
乡人皆好之
《卫灵公》: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为命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於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適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第二章古代汉语的词汇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举例:
1.水动而景摇。(影)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盒)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智)
4.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座)
5.十日暴之,十日寒之。(曝)
古字今字古字今字
列裂员圆
垂陲臭嗅
没殁支肢
北背止趾
原源文纹
写泻大太
反返县悬
辟避竟境
三、成因: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期,汉字数量有限,一字多职,为避免字义混乱而造今字。
3.准确地解读古代文献
2.古代汉语的学科构成
(1)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
(2)文献的标点、注释、今译——训诂
(3)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献常识
3.古代汉语的学科必要性
(1)涉“古”类专业与非专业学科的需要
(2)现代汉语、现代语言学学科研究的需要
(3)提高个体的文字感受能力与运用能力
引领而望
4.古代汉语是什么
D、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二、姓的来源:
(1)带女字旁的姓氏
如:娰、姬、姜、妫、嬴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
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B.古义重,今义轻
4.单音词与双音词的差异
二、原因:
词义:词的语音形式所负载的全部信息内容。信息内容在变化,词义自然随之变化。
三、辨析古今词义异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词义变化的历史性,“古”、“今”是相对的历史的概念。
2.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到了今天成了语素。
3.注意词义变化的地区性。
4.注意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
一、基本状况:
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基本词汇,多为象物字。
日、月、山、水、木、牛、羊、人、鸡、笑、钓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3.古今意义同中有异
(1)词义范围存在差异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2)词义的感情色彩存在差异
A.由褒义、中性变贬义
B.由贬义变褒义、中性
(3)词义的轻重存在差异
A.古义轻,今义重
蚕岩秘泪
2.由于语音的演变,正字的声旁不容易识别而根据当前的语音习惯造字。
裤却
第五节繁简字、同形字
繁简字
一、概念:繁体字,简化字。
二、举例:蚕岩裤
三、成因:汉字自身演变的原则之一——趋向笔画简单
四、繁体字与简体字之间的关系:
1.俗体字关系
简化字历代都有,宋代后发展迅速,在没取得规范字地位之前,可以看作是俗体字。乱
《论语·雍也》
2.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曰取,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今以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孔子曰:“正假马之言而君臣之义定矣。”
《韩诗外传·卷五》
庶——富——教
先富后教
《孟子·梁惠王上》: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声旁与字音的关系
5.声旁与字义的关系
(1)有义的声旁
(2)右文说
6.形声字的重要性
第二节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从汉字形体的角度来看
1.甲骨文:商代晚期
2.金文:商周时期
3.篆书:春秋战国大篆、小篆
4.隶书:战国末期概念:隶变
5.草书:汉代隶书的应用变体
6.楷书:汉代晚期
7.行书:魏晋时期楷书的应用变体
二、分类:
三、成因:历时性(古今字)共时性
汉字演变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地域的关系,有时为同一个词造出多个字来代表它。
四、异体字在形体上的分别情况:
1.加偏旁与不加偏旁的不同
2.形体结构的性质不同——形声和会意的不同
3.同为表意字而偏旁不同
4.同为形声字而偏旁不同——形符或声符不同
5.偏旁相同但组合方式不同
刘台拱《论语骈枝》
春服既成:定
《国语·吴语》:吴晋争长未成。
《史记·周本纪》: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集解】:孔安国曰:“分别民之居里,异其善恶也。成定东周郊境,使有保护也。”作《毕命》。
裴骃《史记集解》
正名:
1.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A.觚:上圆下方。孔子所见为圆。
B.容量为2升。孔子所见不止2升。
四、假借的重要性:
1.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
2.假借虽不造成新字,却是创造新字的桥梁。
通假字:
广义(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
狭义:
一、概念:
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本有其字的词,被借字就是本字的通假字。即假借字的第3种情况。
二、举例:
三、原因:
1.类似于今天的音近别字。
郑玄曾说,经典传本里的有些字,开始写的时候,“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趋于近之而已”。《经典释文·叙录》
E.偏旁连续成语的会意字
F.不能归入以上五类的会意字
6.变体字
A.增减笔画B.改变字形的方向
(二)形声字
1.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1)在表意字上加音符
(2)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
(3)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意符
A.为明确假借义而加意符:师——狮
B.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取——娶
C.为明确本义而加意符:它——蛇止——趾
(3)注意与现代汉语的比较、沟通
要有历史的观点:古今演变、古今异同。
(4)对照英语的学习:词汇、语法、阅读
(5)心态:平静,严谨
(6)记忆:瞬时、短时、长时
强迫性、非强迫性
(7)笔记:集中精力;老师思路;难点;新点
第一章文字学常识
第一节汉字的构造书写结构造字结构
一、传统理论:“六书”说
(一)内容: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礼、乐、射、御
君子:
1.有德者
2.有位者
三:
1.吾日三省吾身
2.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
吾日省吾身者三
施:
《淮南子·诠言训》:功盖天下,不施其美。
弘毅:
章炳麟《广论语骈枝》:
《说文》:“弘,弓声也。”后人借“強”为之,用为“彊”义。此“弘”字即今之“强”字也。
《说文》:“毅,有决也。”任重须强,不强则力屈;志远须决,不决则志渝。
刘熙:
“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释名·释典艺》
论的本义:
论——論——侖
侖:亼册
合、给
时:
1.先秦
学而时习之副词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2.汉代
王肃《论语注》
3.宋
朱熹《论语集注》“时常”
词义的历史性
以今释古
还原本义
习: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4)改换形声字偏旁:振——赈
2.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关系
(1)左形右声:访祥峡肌
(2)右形左声:欣雌胡顶
(3)上形下声:宇楚芹霖
(4)下形上声:盂禁斧岱
(5)声占一角:旗房病徒
(6)形占一角:疆载颖修
(7)外形内声:圆阁匪衷
(8)内形外声:闻辩篡齑
3.形旁的表义作用
*形旁与字义的关系
4.声旁的表音作用
5.注意词义变化的系列性。
6.注意词与概念的对应问题。
7.注意社会发展对词义的影响。
姓与氏的来源
一、概说
每个部落都有姓。
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代号,“氏”。
“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基本克服了传统理论的缺陷
(一)表意字
1.抽象字:
2.象物字:
象物字的重要性
3.指示字:
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事”:属性、状态、行为等
5.会意字:
新字的意义与各个意符的意义都不相同
A.图形式会意字
B.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而成的会意字
C.主体与器官构成的会意字
D.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
(1)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2)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5.古代汉语的学术分类
古代汉语:
1、口语
2、书面语:(1)白话:六朝北方话
(2)文言:A、上古书面语:先秦口语
B、后代仿古作品
6.学习方法
(1)系统学习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训诂
(2)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
古代文化、古代历史
(3)以封国、采邑为姓
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
(4)以职官、爵位为姓
如: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
(5)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
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6)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
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7)其他
A、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B、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6.省略字形的一部分与不省略的不同
7.简体与繁体的不同
8.写法略有出入或因字形讹变而造成的不同
五、判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
六、造字的形体原则:一个字只有一个形体
俗体字
一、概念:
民间通用的不规范的汉字,一般为与当时的规范文字并存的手写体,可以看作是异体字的一种。
二、举例:梦泪杰点
三、成因:
1.正字笔画太多或笔画不连贯,为了书写方便快捷而根据书写习惯或造字原则造字。
2.分散文字的职务。
A.空间上的缝隙
B.时间上的闲暇——闲
间C.间隔
D.离间
E.中间
3.简化字形——在历史上,这种情况主要见于俗体字。乾、干
4.为使字形不易相混,假借笔画多的字代替本字。
5.人们喜欢用形声字代替表意字。
6.避讳。
7.追求典雅。
四、通假字与错别字的区别
论语
班固: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与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
三、同形字与多音字的区别:
第六节假借字、通假字
假借字:
一、概念: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词,这样的字就是假借字。
二、举例:
三、分类:
1.无本字的假借:
有些词始终只用假借字表示,没有本字
2.本字后造的假借:
有些词本来用假借字表示,后来又为它造了本字。
3.有本字的假借:
有些词本来有表示自己的本字,有时也使用假借字。
1.提出:《周礼·地官·保氏》
2.历史上的解释:
A.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
郑众《周礼解诂》
许慎《说文解字·叙》
B.汉代——清代:
裴务齐、戴侗、徐锴、江声、郑知同、王筠、杨慎、戴震、朱骏声、章炳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3.学术界的解释:
(二)传统理论的缺陷
(三)我们的态度
唐兰《中国文字学》
二、现代理论:表意字与形声字
2.异体字关系
至今在一定范围内仍可以并存使用,可以看作是异体字关系。乱
3.古今字关系
无论是俗体字、异体字,先出现的就是古字,后出现的就是今字。乱
4.同音代替关系
词义毫不相干的两个字,只是读音相同而已。类似于错别字。
5.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
同形字
一、概念:
不同的字如果字形相同,就是同形字。重姓名现象
二、举例:
一字多职现象举例:辟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避)
《左传·宣公二年》
2.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僻)
《孟子·梁惠王上》
3.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譬)
《中庸》
第四节异体字、俗体字
异体字
一、概念:
两个汉字的音、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替,这样的字之间互称异体字。
1.古来自百度文库汉语的学科定位
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
语言学科:1.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
2.与古代文学的区别
技巧、体悟
3.与中学古文学习的区别
现象、规律
基础学科:
工具学科:
最终目的:
1.合理地解释古代汉语的语言文字现象
语言:星期云吞怡怠
文字:月肉王玉领颈
2.正确地揭示古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规律
1.商代文字:甲骨文、金文
2.西周春秋文字:金文、篆书、鸟虫书
六国文字:(篆书)
3.战国文字
秦系文字:大篆
4.秦代:小篆、隶书
5.汉魏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三.汉字形体演变的外部特征:
1.结构
2.笔势(笔画的姿态)
第三节古今字
一、概念:
从汉字产生的时间来看,有些词在历史上先后会有不同的汉字来表示,先出现的叫古字,后出现的叫今字。
乡人皆好之
《卫灵公》: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为命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於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適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第二章古代汉语的词汇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举例:
1.水动而景摇。(影)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盒)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智)
4.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座)
5.十日暴之,十日寒之。(曝)
古字今字古字今字
列裂员圆
垂陲臭嗅
没殁支肢
北背止趾
原源文纹
写泻大太
反返县悬
辟避竟境
三、成因: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期,汉字数量有限,一字多职,为避免字义混乱而造今字。
3.准确地解读古代文献
2.古代汉语的学科构成
(1)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
(2)文献的标点、注释、今译——训诂
(3)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献常识
3.古代汉语的学科必要性
(1)涉“古”类专业与非专业学科的需要
(2)现代汉语、现代语言学学科研究的需要
(3)提高个体的文字感受能力与运用能力
引领而望
4.古代汉语是什么
D、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二、姓的来源:
(1)带女字旁的姓氏
如:娰、姬、姜、妫、嬴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
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B.古义重,今义轻
4.单音词与双音词的差异
二、原因:
词义:词的语音形式所负载的全部信息内容。信息内容在变化,词义自然随之变化。
三、辨析古今词义异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词义变化的历史性,“古”、“今”是相对的历史的概念。
2.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到了今天成了语素。
3.注意词义变化的地区性。
4.注意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
一、基本状况:
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基本词汇,多为象物字。
日、月、山、水、木、牛、羊、人、鸡、笑、钓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3.古今意义同中有异
(1)词义范围存在差异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2)词义的感情色彩存在差异
A.由褒义、中性变贬义
B.由贬义变褒义、中性
(3)词义的轻重存在差异
A.古义轻,今义重
蚕岩秘泪
2.由于语音的演变,正字的声旁不容易识别而根据当前的语音习惯造字。
裤却
第五节繁简字、同形字
繁简字
一、概念:繁体字,简化字。
二、举例:蚕岩裤
三、成因:汉字自身演变的原则之一——趋向笔画简单
四、繁体字与简体字之间的关系:
1.俗体字关系
简化字历代都有,宋代后发展迅速,在没取得规范字地位之前,可以看作是俗体字。乱
《论语·雍也》
2.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曰取,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今以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孔子曰:“正假马之言而君臣之义定矣。”
《韩诗外传·卷五》
庶——富——教
先富后教
《孟子·梁惠王上》: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声旁与字音的关系
5.声旁与字义的关系
(1)有义的声旁
(2)右文说
6.形声字的重要性
第二节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从汉字形体的角度来看
1.甲骨文:商代晚期
2.金文:商周时期
3.篆书:春秋战国大篆、小篆
4.隶书:战国末期概念:隶变
5.草书:汉代隶书的应用变体
6.楷书:汉代晚期
7.行书:魏晋时期楷书的应用变体
二、分类:
三、成因:历时性(古今字)共时性
汉字演变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地域的关系,有时为同一个词造出多个字来代表它。
四、异体字在形体上的分别情况:
1.加偏旁与不加偏旁的不同
2.形体结构的性质不同——形声和会意的不同
3.同为表意字而偏旁不同
4.同为形声字而偏旁不同——形符或声符不同
5.偏旁相同但组合方式不同
刘台拱《论语骈枝》
春服既成:定
《国语·吴语》:吴晋争长未成。
《史记·周本纪》: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集解】:孔安国曰:“分别民之居里,异其善恶也。成定东周郊境,使有保护也。”作《毕命》。
裴骃《史记集解》
正名:
1.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A.觚:上圆下方。孔子所见为圆。
B.容量为2升。孔子所见不止2升。
四、假借的重要性:
1.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
2.假借虽不造成新字,却是创造新字的桥梁。
通假字:
广义(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
狭义:
一、概念:
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本有其字的词,被借字就是本字的通假字。即假借字的第3种情况。
二、举例:
三、原因:
1.类似于今天的音近别字。
郑玄曾说,经典传本里的有些字,开始写的时候,“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趋于近之而已”。《经典释文·叙录》
E.偏旁连续成语的会意字
F.不能归入以上五类的会意字
6.变体字
A.增减笔画B.改变字形的方向
(二)形声字
1.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1)在表意字上加音符
(2)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
(3)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意符
A.为明确假借义而加意符:师——狮
B.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取——娶
C.为明确本义而加意符:它——蛇止——趾
(3)注意与现代汉语的比较、沟通
要有历史的观点:古今演变、古今异同。
(4)对照英语的学习:词汇、语法、阅读
(5)心态:平静,严谨
(6)记忆:瞬时、短时、长时
强迫性、非强迫性
(7)笔记:集中精力;老师思路;难点;新点
第一章文字学常识
第一节汉字的构造书写结构造字结构
一、传统理论:“六书”说
(一)内容: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礼、乐、射、御
君子:
1.有德者
2.有位者
三:
1.吾日三省吾身
2.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
吾日省吾身者三
施:
《淮南子·诠言训》:功盖天下,不施其美。
弘毅:
章炳麟《广论语骈枝》:
《说文》:“弘,弓声也。”后人借“強”为之,用为“彊”义。此“弘”字即今之“强”字也。
《说文》:“毅,有决也。”任重须强,不强则力屈;志远须决,不决则志渝。
刘熙:
“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释名·释典艺》
论的本义:
论——論——侖
侖:亼册
合、给
时:
1.先秦
学而时习之副词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2.汉代
王肃《论语注》
3.宋
朱熹《论语集注》“时常”
词义的历史性
以今释古
还原本义
习: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4)改换形声字偏旁:振——赈
2.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关系
(1)左形右声:访祥峡肌
(2)右形左声:欣雌胡顶
(3)上形下声:宇楚芹霖
(4)下形上声:盂禁斧岱
(5)声占一角:旗房病徒
(6)形占一角:疆载颖修
(7)外形内声:圆阁匪衷
(8)内形外声:闻辩篡齑
3.形旁的表义作用
*形旁与字义的关系
4.声旁的表音作用
5.注意词义变化的系列性。
6.注意词与概念的对应问题。
7.注意社会发展对词义的影响。
姓与氏的来源
一、概说
每个部落都有姓。
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代号,“氏”。
“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基本克服了传统理论的缺陷
(一)表意字
1.抽象字:
2.象物字:
象物字的重要性
3.指示字:
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事”:属性、状态、行为等
5.会意字:
新字的意义与各个意符的意义都不相同
A.图形式会意字
B.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而成的会意字
C.主体与器官构成的会意字
D.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
(1)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2)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5.古代汉语的学术分类
古代汉语:
1、口语
2、书面语:(1)白话:六朝北方话
(2)文言:A、上古书面语:先秦口语
B、后代仿古作品
6.学习方法
(1)系统学习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训诂
(2)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
古代文化、古代历史
(3)以封国、采邑为姓
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
(4)以职官、爵位为姓
如: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
(5)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
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6)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
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7)其他
A、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B、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6.省略字形的一部分与不省略的不同
7.简体与繁体的不同
8.写法略有出入或因字形讹变而造成的不同
五、判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
六、造字的形体原则:一个字只有一个形体
俗体字
一、概念:
民间通用的不规范的汉字,一般为与当时的规范文字并存的手写体,可以看作是异体字的一种。
二、举例:梦泪杰点
三、成因:
1.正字笔画太多或笔画不连贯,为了书写方便快捷而根据书写习惯或造字原则造字。
2.分散文字的职务。
A.空间上的缝隙
B.时间上的闲暇——闲
间C.间隔
D.离间
E.中间
3.简化字形——在历史上,这种情况主要见于俗体字。乾、干
4.为使字形不易相混,假借笔画多的字代替本字。
5.人们喜欢用形声字代替表意字。
6.避讳。
7.追求典雅。
四、通假字与错别字的区别
论语
班固: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与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
三、同形字与多音字的区别:
第六节假借字、通假字
假借字:
一、概念: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词,这样的字就是假借字。
二、举例:
三、分类:
1.无本字的假借:
有些词始终只用假借字表示,没有本字
2.本字后造的假借:
有些词本来用假借字表示,后来又为它造了本字。
3.有本字的假借:
有些词本来有表示自己的本字,有时也使用假借字。
1.提出:《周礼·地官·保氏》
2.历史上的解释:
A.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
郑众《周礼解诂》
许慎《说文解字·叙》
B.汉代——清代:
裴务齐、戴侗、徐锴、江声、郑知同、王筠、杨慎、戴震、朱骏声、章炳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3.学术界的解释:
(二)传统理论的缺陷
(三)我们的态度
唐兰《中国文字学》
二、现代理论:表意字与形声字
2.异体字关系
至今在一定范围内仍可以并存使用,可以看作是异体字关系。乱
3.古今字关系
无论是俗体字、异体字,先出现的就是古字,后出现的就是今字。乱
4.同音代替关系
词义毫不相干的两个字,只是读音相同而已。类似于错别字。
5.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
同形字
一、概念:
不同的字如果字形相同,就是同形字。重姓名现象
二、举例:
一字多职现象举例:辟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避)
《左传·宣公二年》
2.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僻)
《孟子·梁惠王上》
3.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譬)
《中庸》
第四节异体字、俗体字
异体字
一、概念:
两个汉字的音、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替,这样的字之间互称异体字。
1.古来自百度文库汉语的学科定位
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
语言学科:1.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
2.与古代文学的区别
技巧、体悟
3.与中学古文学习的区别
现象、规律
基础学科:
工具学科:
最终目的:
1.合理地解释古代汉语的语言文字现象
语言:星期云吞怡怠
文字:月肉王玉领颈
2.正确地揭示古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