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综述
[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概述
波澜壮阔三十载改革开放铸辉煌——在纪念中国电力改革开
放30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赵希正
【期刊名称】《电业政策研究》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波澜壮阔的30年。
30
年来,中国GDP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达到24.95万亿人民币,上升到世界第4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190美
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
伴随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三十年来,电力行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百花园中的最亮丽的花朵之一,向全世界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彩。
【总页数】3页(P6-8)
【作者】赵希正
【作者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1
【相关文献】
1.波澜壮阔三十载改革开放铸辉煌 [J], 李娟
2.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再创辉煌培育造就中国特色汽车强国的产业大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国汽车工业杰出人物表彰大会上的主题发言 [J], 张小虞
3.几番风雨洗征程回眸但见满眼春——在纪念中国电力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上的
讲话 [J], 王旭东
4.改革开放30年追忆——在西安市财政局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J], 高醒民;张凡;蒲承民;胡剑虹;梁淑贞
5.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再创辉煌——在高校出版社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J], 吴尚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述现代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术,可在同一个 PCR 体系中增添 2 对以上引物,提高检测结
果准确性。 但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在病原微生物检
测过程中难度较大,究其原因是病原微生物体积较小,且死
菌量较大,为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需首先将死菌筛选出,使
用活菌进行检测。
采用其他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会受液体及其他因素影
用。 人们通过将特异性抗体固定在磁性纳米球表面,而后使
用酶、荧光染剂等进行检验。 将其与传统检验方案对比发
现,新型分子纳米技术检验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且具有操作
简单有优势。
应用分子纳米技术可对人体各种生化指标状态进行分
析,继而判断机体内是否存在足够的微量元素,其次分子纳
米技术可应用在病变基因修整中,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
质检测中应用广泛。 例如,通过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对机
体微量蛋白进行研究,通过分子生物遗传器可明确血液标本
特异性,继而为临床治疗、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有报告指出,利用分子生物遗传器检验食物中大肠埃希
菌,灵敏度在 102- 103CFU / mL 之间,5 ~ 7min 便可完成一个
样品的检测,不仅稳定性较高,还可节约检测所需时间,亦可
体病变进行评估,为后期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引导,提高各疾
病控制效果。 因此分子蛋白组必然会成为医学检验的主流
方向,且在医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五、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对病原菌微生物的检测
传统的病原菌检测技术耗时长、步骤繁杂,在检验过程
中需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在检验过程中应用现代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提高检测效率及敏感度。 例如,在检测核
响,但应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可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既可提
关于分子生物学与医药的综述
分子生物学与医药专业:11生技姓名:檀慧芳学号:1102021036摘要: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不仅是目前自然科学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和生气的领域,也是新世纪的带头学科。
在医学中,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及其同疾病发生、发展关系,乃至在诊断治疗上的应用[1]。
医药是关于人类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医药的逐步发展,分子生物学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生物医药行业中。
下文将通过对分子生物学和医药的介绍、分子生物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分子生物学再生医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展望这三方面内容来介绍分子生物学与医药。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生物医药应用发展趋势与展望1、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医药简介1.1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的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科学。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它涵盖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整个生物学的面貌,其研究成果已在工业、农业、医学、食品、材料、能源、冶金、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所有生物学现象的分子基础,内容十分广泛,但可以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研究一直是影响整个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线。
近20年来,由于重组DNA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人们已经改变了从表型到基因型的传统研究基因的途径,能够直接从克隆目的基因出发,研究基因的功能及其与表型的关系,使基因的研究进入了反向生物学阶段。
2.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此方面研究的重点是DNA或基因怎样在相关的酶与蛋白质因子的作用下按照中心法则进行自我复制、转录和翻译,以及对mRNA分子剪接、加工、编辑和对新生多肽链折叠成为功能结构的研究。
分子生物学综述论文(基因敲除技术)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题目基因敲除技术班别生物技术10-2学号 *********** 姓名陈嘉杰成绩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要摘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
此后经历了近20年的推广和应用,直到2007年10月8日,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Mario Capecchi)和奥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Martin Evans)因为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对小鼠基因金星定向修饰原理方面的系列发现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因敲除技术从此得到关注和肯定,并对医学生物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就基因敲除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基因敲除、RNAi、生物模型、同源重组前言基因敲除又称基因打靶,该技术通过外源DNA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重组,进行精确的定点修饰和基因改制,具有转移性强、染色体DNA可与目的片段共同稳定遗传等特点。
应用DNA同源重组技术将灭活的基因导入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 cells)以取代目的基因,再筛选出已靶向灭活的细胞,微注射入小鼠囊胚。
该细胞参与胚胎发育形成嵌合型小鼠,再进一步传代培育可得到纯合基因敲除小鼠。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使许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新基因的功能得到阐明,使现代生物学及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上述起源于80年代末期的基因敲除技术为第一代技术,属完全性基因敲除,不具备时间和区域特异性。
关于第二代区域和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始于1993年。
Tsien等[1]于1996年在《Cell》首先报道了第一个脑区特异性的基因敲除动物,被誉为条件性基因敲除研究的里程碑。
该技术以Cre/LoxP系统为基础,Cre在哪种组织细胞中表达,基因敲除就发生在哪种组织细胞中。
2000年Shimizu等[2]于《Science》报道了以时间可调性和区域特异性为标志的第三代基因敲除技术,其同样以Cre/LoxP系统为基础,利用四环素等诱导Cre的表达。
分子生物学综述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肿瘤病理研究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方法出现的革命性创新并日臻完善,使生物医学进入分子时代,也将病理学带入分子病理学时代,对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发病机制及形态变化,从传统形态学概念深入至分子或基因水平,其中以肿瘤分子病理研究是最为热点的领域,,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目前常用的肿瘤的分子病理学的方法之一。
聚合酶链反应( PCR) 技术是一种快速的体外扩增DNA 技术。
PCR 技术应用于肿瘤的检测为肿瘤病理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研究方法,推动了病理学的发展。
1实时定量PCR 检测IgH 重排在B 淋巴细胞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自1985 年PCR 技术问世以来定量PCR 技术应用于癌基因检测等方面。
定量PCR 也经历了从粗略定量,半定量到精确定量,绝对定量的发展过程。
通常采用极限倍比稀释,竞争PCR 等对基因进行定量检测。
但这些方法步骤烦琐,费时,费力,且有易污染,不准确,灵敏度不够等缺点。
荧光探针实时定量PCR 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它是在普通的PCR 体系中加入了一个能与靶基因结合的双荧光标记探针。
其5'端标有一个荧光报告基团3'端标有荧光淬灭基团。
在PCR 复性延伸阶段Taq酶利用其5',3' 外切酶活性将5' 端荧光报告基团切下,使其解除了3'端淬灭基团的淬灭作用而发射荧光。
被释放的荧光信号与PCR 产物成比例增长,通过检测PCR 过程中的荧光变化即可得知产物数量的信息[2]。
为了消除PCR 前很多步骤对定量的影响,常采用一些生物体内稳定存在的基因如β-actin (β肌动蛋白)GAPDH(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作内参照。
根据各自检测结果得出待测基因的相对浓度(待测基因浓度/ 参照物浓度)[3,4]。
用此法检测IgH 重排的难度在于其重排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用单一的引物和探针进行扩增。
一般实验过程为:用IgH 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共有引物(consensus primers)扩增出标本中的肿瘤克隆,对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为每个病例设计一条克隆特异性的TaqMan 探针,再配合一端或两端的ASO(Allel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s)引物进行RQ- PCR[5]。
2021综述番茄开花诱导、分生组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范文
2021综述番茄开花诱导、分生组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范文 引言 开花植物(被子植物)作为陆生植物中最大的族群,现已超过了250000种。
开花对于所有开花植物来说是生活史上的一个质变过程,是植物个体发育过程的中心环节;而对于人本身来说,色彩斑斓、气味芬芳的花不仅愉悦了人的身心,种类繁多的种子与果实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故研究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阐明其分子生物学上的调控机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Yanofsky 等(1990)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首次克隆了花同源异型基因agamous(AG),标志着高等植物花发育研究进入分子遗传学阶段。
从发育生物学角度来看,高等植物经过一段时期的营养生长后,在合适的外界条件(其中重要的有日照长度、光质及温度)下,才能进行由营养生长(vegetativedevelopment)向生殖生长(reproductivedevelopment)的转变,才能开始花的发育。
总的来说,花的发育过程在时间上大致分为4个阶段:(1)开花过渡(flowering transition),植株响应外界环境以及自身信号,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这个过程受一系列与开花时间相关基因的调控;(2)分生组织特征基因激活,植株响应从不同开花时间调控途径而来的信号,激活分生组织特征基因,决定分生组织属性;(3)花器官特征基因的激活,分生组织特征基因激活位于不同区域的花器官特征基因;(4)花器官形态建成,花器官特征基因激活下游的器官形态建成基因,决定组成各器官的特异细胞类型和组织(Jack, 2004)。
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 L.)是很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也是用于双子叶植物花发育机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模式植物。
通过多年来不断的分子生物学上的深入研究,已有10个与番茄开花诱导及分生组织特征相关的基因被鉴定,将番茄与拟南芥相关基因比较发现两物种在花发育分子生物学上兼具保守性和多样性(表1)。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综述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综述20世纪50年代,录Wsat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为揭开人类重生命现象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目前,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发民最快的领域,并且与诸多学科正在进行广泛的交叉与渗透,因此,分子生物学已成为主导21世纪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
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是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包括:结构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等。
主要研究基因或DNA 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过程,以及参与这些过程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
二、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分子生物学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研究内容:一是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以研究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为主,中心法则是其研究的理论核心。
内容包括:核酸的基因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基因修复与突变、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基因工程的发展与应用等。
二是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以研究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为主。
蛋白质具有较大的分子量,由简单的小分子核苷酸或氨基酸排列组合以蕴藏各种信息,并且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而构成多样化生物个体,所以对蛋白质的研究难度较大。
三、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任务分子水平指的是携带遗传信息的核酸和在遗传信息传递及细胞内、细胞间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本质,是指对遗传、生殖、生长和发育等生命基本特征的分子机理的阐明,从而为改造生物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手段。
阐明这些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是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任务。
四、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分子生物学取得突飞猛进的的发展,分子生物技术让整个社会进入了生物经济时代。
诊断试剂、治疗药物、植物品种、畜用制品、环境工程、再生能源,分子生物技术无处不在,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业带来全新的变革。
00植物抗逆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_综述_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2):204~208Journal of A nhui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植物抗逆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①韦朝领,袁家明(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合肥230036)摘 要: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植物抗逆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概述。
主要介绍植物在温度、水分和盐逆境下产生的诱导物质(如蛋白等),以及控制其基因的特征、表达和调控的研究现状。
并提出和讨论了有关该领域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植物抗逆境;诱导蛋白;基因 中图分类号:Q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2197(2000)022*******自然界中,植物生长在开放的系统中,经常遇到恶劣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强光、高温、干旱、水涝和高盐等逆境的胁迫。
人们就逆境对植物影响的认识和研究,首先是从表观生理指标的一般性描述开始的,其次为植物在各种逆境下产生的生理生化、生态变化和生理调节机制,最后发展到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植物对不同逆境的感应、信号传导、基因表达与调控、蛋白质组装和细胞膜功能获得。
这些为更深入了解植物对不同逆境响应的分子机理和研究人工调控的生物技术等方面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为了对其有个基础、全面的认识,本文针对植物逆境诱导蛋白、基因及其表达调控作一综述。
1 植物逆境诱导蛋白111 温度诱导蛋白11111 抗冻蛋白 抗冻蛋白(autifreeze p ro teins,A FP s)是一种抑制冰晶生长的蛋白质,能以非依数形式降低水溶液的冰点。
它是直接和冰晶的形式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A FP s从本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后,先后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兴趣。
最早,A FP s是从两极冰河中的鱼类血液中发现的。
它从结构上可分成四种类型:即抗冻糖蛋白(A FGP3), 型抗冻蛋白(A FP ), 型抗冻蛋白(A FP ), 型抗冻蛋白(A FP )。
A FGP s主要由三肽糖单体串联重复而成,分子量一般在215~3317KD之间。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综述
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综述摘要:对当前国内外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包括微生物化学成分的分析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以目前比较成熟前沿的分子生物学的方法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RDRA)、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T-RFLP)、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为例。
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如果可能的话,需要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方可掌握有关环境生物多样性的较为全面的信息。
更好的揭示环境变化现状和预示环境的变化趋势,为环境改善修复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DGGE;ARDRA;T-RFLP1 引言环境微生物是指环境中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原核微生物(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真核生物(真菌、藻类、地衣和原生动物等)。
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环境微生物是丰富的生物资源库[1],也是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全部参与环境中生物化学反应,在物质转换、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和解毒[2]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亦是评价各种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比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不仅可以敏感地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而且也是土壤中生物活性的具体体现[3]。
河道、湖泊中微生物量也可以反映该水体的健康状况。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主要通过描述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微生物群落生态学机理以及自然或人为干扰对群落产生的影响,揭示环境质量与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之间的关系[4]。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指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种间差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生理功能多样性等[5]。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中的微生物种群类型和数量,其中丰度和均度是多样性指数中的两个组成部分,也是多样性分析中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要素。
分子生物学个人总结5则范文
分子生物学个人总结5则范文第一篇:分子生物学个人总结第二章一.1..基因:gene 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2.基因组:genome 狭义是指单倍体基因组,特定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的总和。
是细胞全部的遗传信息。
3.染色体:chromosome 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在分裂期存在的形态,独立携带必须遗传信息的DNA分子,并包括决定其结构的蛋白质。
4.简述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基因型是控制生物体表现型的遗传因子;表现型是有机体可见的或者可计算的外在性质,分为不同类型成为性状或特征。
不同的表现型可能受不同的基因型调控,不同的基因型可产生不同的表现型。
但基因型相同,由于表达调控差异,可产生不同的表现型,例如同一种生物有不同的发育期。
二.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室如何进行的?简单描述其过程,进行结果分析。
答:肺炎双球杆菌侵染小鼠转化现象同位素标记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三.1.ORF:开放阅读框,是结构基因正常的核苷酸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阅读框可编码完整的多肽链,期间不存在使编码中断的终止密码子。
2.5’UTR and 3’UTR:3.exon:外显子,真核基因的编码序列。
4.intron:内含子,真核生物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
5.典型的真核基因的结构特点?与原核基因的区别?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编码序列,外显子;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含子;5,端和3,端非编译区;可位于三种序列中的调控序列原核基因往往是由环状基因组组成。
也有线形基因组,不存在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差别等等原核生物钟一般只有一条染色体,且大多数都带有单拷贝基因,只有很少数基因是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的;整个染色体几乎完全是由功能基因和调控序列组成的。
6.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优越性是什么?证明DNA是细菌和病毒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是如何设计的?RNA和蛋白质能否成为遗传物质?信息量大可以微缩;表面互补,电荷互补,双螺旋结构说明了精确复制的机理;核糖的2,脱氧,在水溶液中稳定性好;可以突变,以求进化;有T无U基因组得以增大,而无C脱氨基变成U带来的潜在危险。
分子生物学综述
引言概述: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它深入探索了生物体的分子组成、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机制。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在医学、农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综述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技术和应用,并探讨其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正文:一、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概念1.1DNA和基因1.1.1DNA的结构和功能1.1.2基因的定义和定位1.1.3基因表达与调控1.2RNA和蛋白质1.2.1RNA的种类和功能1.2.2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1.2.3R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1.3酶和催化1.3.1酶的种类和功能1.3.2酶与底物的结合和催化作用1.3.3酶的调控和抑制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工具2.1PCR技术2.1.1PCR的原理和步骤2.1.2PCR的应用领域和意义2.1.3PCR的局限性和改进2.2DNA测序技术2.2.1传统测序方法和新一代测序方法2.2.2DNA测序的原理和步骤2.2.3DNA测序的应用和前景2.3基因编辑技术2.3.1CRISPRCas9系统的原理和应用2.3.2基因编辑的方法和限制2.3.3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三、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3.1分子诊断技术3.1.1基因突变的检测和诊断3.1.2基因表达分析和分子标记的应用3.1.3分子生物学在肿瘤学中的应用3.2基因治疗3.2.1基因治疗的原理和方法3.2.2基因治疗在遗传病和癌症中的应用3.2.3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前景四、分子生物学在农业中的应用4.1转基因技术4.1.1转基因作物的定义和制作过程4.1.2转基因作物的优点和争议4.1.3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前景4.2遗传改良技术4.2.1遗传改良的目的和方法4.2.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遗传改良的应用4.2.3遗传改良技术在粮食产量和品质改良中的作用五、分子生物学对人类生活的意义5.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5.1.1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发展5.1.2药物开发和个体化医学的实现5.1.3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和预防策略的制定5.2对粮食生产的影响5.2.1高产和抗病虫害作物的培育5.2.2营养改良和耐盐碱作物的培育5.2.3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总结:分子生物学作为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学科,在疾病预防、医学治疗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文献综述范文
生物文献综述范文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涉及的领域广泛且深奥。
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导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生物学领域中的文献综述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我们将从生物学领域中的分子生物学文献综述开始。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文献综述中,研究者们通常会对特定分子或者分子类别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和分析,包括其结构、功能、调控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
其次,我们将关注生物学领域中的生态学文献综述。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涉及到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
在生态学领域的文献综述中,研究者们通常会对某一生态系统或者生态过程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和分析,包括其结构、功能、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生态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趋势,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
最后,我们将探讨生物学领域中的遗传学文献综述。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与遗传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涉及到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等。
在遗传学领域的文献综述中,研究者们通常会对某一遗传现象或者遗传机制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和分析,包括其遗传规律、分子机制、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突破,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
总之,生物学领域中的文献综述对于我们了解当前研究进展、总结前人经验、指导未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有所帮助,也希望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能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分子生物学文献综述
分子生物学文献综述分子生物学文献综述是对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综述文章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以下是一篇分子生物学文献综述的示例:标题: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研究在医学、农业、生态等领域的应用。
本文还讨论了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本文将对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同时,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如CRISPR-Cas9系统,为基因治疗和遗传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三、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和功能变化的科学。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通过质谱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也为理解生物体内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提供了重要信息。
四、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变化的科学。
近年来,代谢组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通过对尿液、血液等体液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过程。
同时,代谢组学研究也为农业、生态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五、应用领域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生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领域,通过对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行研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手段。
在农业领域,通过对农作物基因和蛋白质进行研究,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elisa分子生物学综述(1)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生命科学学院08动物医学2008082518 李文飞指导老师:邱龙新【摘要】1971年瑞典学者Engvail和Perlmann,荷兰学者Van Weerman和Schuurs分别报道免疫技术发展为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的固相免疫测定方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 。
ELISA现在已成为目前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它是一种特殊的试剂分析方法,是在免疫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
【2】【关键词】免疫技术试剂新型1、ELISA定义及其简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
其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 ( 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 ) 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
有三类,竞争法、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
常用的 ELISA 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前者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后者用于测定特异抗体。
自从Engvall和Perlman(1971)首次报道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 ked ImmunosorbentAssays, ELISA)以来,由于ELISA具有快速、敏感、简便、易于标准化等优点,使其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尽管早期的ELISA由于特异性不够高而妨碍了其在实际中应用的步伐,但随着方法的不断改进、材料的不断更新,尤其是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包被抗原,采用针对某一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阻断ELISA试验,都大大提高了ELISA的特异性,加之电脑化程度极高的ELISA检测仪的使用,使ELISA更为简便实用和标准化,从而使其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目前ELISA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细菌和病毒等疾病的诊断。
在动物检疫方面,ELISA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牛副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猪伪狂犬病、蓝舌病等的诊断中已为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
分子生物学 简介
分子生物学简介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研究分子生物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生命活动,揭示生命的奥秘。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体内的分子,包括DNA、RNA、蛋白质等。
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RNA则参与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转录过程。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功能分子,它们在细胞中扮演着各种重要的角色。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基因的表达调控。
基因的表达调控是指在不同细胞和不同发育阶段中,如何通过调控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决定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分子生物学通过研究转录因子、启动子、转录调控元件等分子机制,揭示了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内外信号分子的传递和转导过程。
通过研究细胞膜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内信号分子等,分子生物学揭示了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并且在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药物研发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分子生物学还研究了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等一系列重要生物过程。
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生物体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通过研究分子生物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奥秘。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分子生物学综述论文(基因敲除技术)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题目基因敲除技术班别生物技术10-2学号 *********** 姓名陈嘉杰成绩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要摘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
此后经历了近20年的推广和应用,直到2007年10月8日,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Mario Capecchi)和奥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Martin Evans)因为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对小鼠基因金星定向修饰原理方面的系列发现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因敲除技术从此得到关注和肯定,并对医学生物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就基因敲除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基因敲除、RNAi、生物模型、同源重组前言基因敲除又称基因打靶,该技术通过外源DNA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重组,进行精确的定点修饰和基因改制,具有转移性强、染色体DNA可与目的片段共同稳定遗传等特点。
应用DNA同源重组技术将灭活的基因导入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 cells)以取代目的基因,再筛选出已靶向灭活的细胞,微注射入小鼠囊胚。
该细胞参与胚胎发育形成嵌合型小鼠,再进一步传代培育可得到纯合基因敲除小鼠。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使许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新基因的功能得到阐明,使现代生物学及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上述起源于80年代末期的基因敲除技术为第一代技术,属完全性基因敲除,不具备时间和区域特异性。
关于第二代区域和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始于1993年。
Tsien等[1]于1996年在《Cell》首先报道了第一个脑区特异性的基因敲除动物,被誉为条件性基因敲除研究的里程碑。
该技术以Cre/LoxP系统为基础,Cre在哪种组织细胞中表达,基因敲除就发生在哪种组织细胞中。
2000年Shimizu等[2]于《Science》报道了以时间可调性和区域特异性为标志的第三代基因敲除技术,其同样以Cre/LoxP系统为基础,利用四环素等诱导Cre的表达。
分子生物学综述
动物遗传性状复制与整合研究方法综述柯荣(南昌大学,药学系08药学一班,6301708002)摘要:植物通过嫁接的形式可保持原品种性状不变。
引伸到动物体甚至人类,在基因序列检测、基因重组以及基因转导等技术的前提下,将两个机体各自的特殊性状整合到一个集体当中,最终在该机体中同时能够表达出上一代亲代的性状,从而可实现动物遗传性状的复制与整合。
关键字:遗传性状、复制与整合、基因序列测定、基因重组、基因转导正文:1、引言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以及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许多重大性的突破。
基因工程又有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之称,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中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但现今它的应用主要有: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人们可以利用基因工程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培育出各种具有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利用基因技术还可以高效率的生产各种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
经过嫁接技术的植物嫁接苗生长发育快,增强了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增强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且能获得两亲代的共同性状。
由嫁接技术我们联想到如果能将动物体的优良性状整合到一个机体中则大大提高了动物体的生长机能以及增加其特殊性状。
从植物分类学上讲,亲缘关系越近的植物嫁接越易成活,这是植物组织结构的不同造成的。
这就如同器官的移植一样,二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排斥效应。
理论上,如果要求某一特殊性状在没有此性状的其他机体内得以表达,则需要将表达此性状的基因提取出来再注入机体,或者破译出控制此性状的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再重组一条新的碱基序列注入机体,使得进入机体并能够完好的表达,则可达到遗传性状的复制和整合。
2、电泳及PCR技术先用DNA限制性内切酶将控制某一形状的基因剪成单个的游离的碱基,在通过电泳的方法排列出碱基的排列顺序。
基因扩增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系统或特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法,是基因扩增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
文献综述
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它是一门现代生物学,是生物化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生物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
“分子生物学”一词最早在1945年由William Astbury在Harvey Lecture上应用。
1953年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首次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建立。
分子生物学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学,医学与时俱进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分子生物学在医学诊断和治疗疾病当中的应用分子诊断(molecular diagnosis)狭义上是基于核酸的诊断,即对各种DNA(RNA)样本的病原性突变的检测以便实现对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分子诊断得到了空间的机会。
随着蛋白组学的研究,分子诊断有赋予了新的外延—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成为分子诊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分子诊断是当前的一种临床实际,从Kan 及其同事首次应用DNA 杂交实现α-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到Saiki 发明PCR 技术特别是实时荧光定量PCR 的应用,再到高通量自动化的生物芯片技术以及变性高效液相层析、SNP 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从利用分子杂交、PCR 等单一技和定性诊断发展到多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和半定量、定量和多基因病分子诊断,再到基因表达产物的生物大分子的诊断;从治疗性诊断,发展到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疾病基因或疾病相关基因的筛查和预防性分析评价。
分子诊断正处于学科发展的黄金时代。
而且,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继续发展,分子诊断还将出现更加辉煌的明天。
分子治疗(molecular therapy)分子治疗作为一项全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近20年来迅速发展,当今,分子生物已应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上。
1,肿瘤治疗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包括基因治疗在内的生物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第四种模式。
分子生物学论文范文(前沿资讯6篇)
分子生物学论文范文(前沿资讯6篇)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生的学科,仍然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
学科背景迥异的科学家从各自的知识领域出发,对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基本问题不断探索,由单一分析转向综合分析,去研究生物的多样性与生命本质的一致性。
下面是6篇分子生物学论文,希望你阅读后有收获。
分子生物学论文范文精选一:题目: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是引起牛黏膜病的病原,该病原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的损失,致病机理十分复杂。
与丙肝病毒同属黄病毒科,二者有很高的同源性,所以被用作HCV的模式病毒。
其基因组为一单股正链RNA分子,编码4种结构蛋白和8种非结构蛋白,这些蛋白质在病毒的复制、翻译及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对该病毒及同属的其他病毒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病毒的致病机制、免疫逃避、遗传特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文综述了该病毒及其同科病毒编码的蛋白质的主要功能,为该病的防治及其他病毒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牛腹泻病毒;致病机理;RNA病毒;免疫逃避;遗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引起牛腹泻病及粘膜病的主要病原,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或出现繁殖障碍和由免疫抑制导致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性疾病,以及由血小板减少、出血导致的致死性粘膜病。
由于BVDV致病机理复杂,并且缺乏有效的防控技术,因此BVDV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造成全球乳/牛业经济损失的重要病原。
此外,随着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在养牛业中的普及和应用,研究人员发现利用感染有BVDV的精液培育出来的胚胎若移植到受体母牛代孕后,受体母牛和新生犊牛均会成为BVDV携带者,这会进一步造成养牛产业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BVDV病毒疫情呈现再次爆发的势头,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
分子生物学总结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总结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的发展为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理论基础。
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核酸,尤其是 DNA 的研究。
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以双螺旋结构存在。
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DNA 能够稳定地储存遗传信息,同时又能通过碱基配对的方式进行复制,从而将遗传信息准确地传递给下一代。
DNA 的复制过程是一个高度精确和复杂的机制,涉及到多种酶和蛋白质的协同作用。
基因是 DNA 上具有特定功能的片段。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中的遗传信息被转录为 RNA,然后再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转录是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
而翻译则是在核糖体上,以 mRNA 为模板,按照密码子的规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tRNA 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识别密码子并携带相应的氨基酸。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也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蛋白质的结构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的线性排列顺序,二级结构则包括α螺旋、β折叠等,三级结构是蛋白质的三维空间构象,四级结构是指多个亚基组成的蛋白质的整体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例如酶通过其特定的结构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PCR 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能够快速扩增特定的 DNA 片段,在基因检测、疾病诊断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因克隆技术使得我们能够获得大量特定的基因,为基因功能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DNA 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 DNA 的序列,为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医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对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方法。
例如,在肿瘤研究中,发现了许多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如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意义摘要:肺癌是目前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基因多态性及遗传易感性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尤其是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p53、ras基因频发点突变,在肺癌基因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肺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发现、研究和分析将大大地有助于临床对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关键词:肺癌;癌基因;抑癌基因;基因突变Abstract:Lung cancer is the highes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malignant tumor of the human , its incidence is association with gene polymorphism and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a possible,especially cancer gene and tumor-suppressor gene mutations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lung cancer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 Among them,p53, ras frequent genetic point mutations, in lung cancer gene diagnosi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us, lung cancer genes and tumor-suppressor genes find, research and analysis will greatly help to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and prevention.Key words:Lung cancer;cancer gene;cancer suppressor gene;genetic mutation肺癌不仅是最常见的肿瘤,而且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
2002年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32.7万,2005年则增加至49.7万【1】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步,对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也日渐深入,确定了许多与肺癌生成的有关基因。
如原癌基因ras、myc、erbB基因家族及重要的抑癌基因p53、Rb、Chr3p、5p、9p等。
在生物体内,抑癌基因与癌基因生物学功能相抵抗,是有机体细胞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过程中的正和负两类调控信号,癌基因的调控属正信号,而抑癌基因的调控属负信号。
其中,p53、ras基因频发点突变,在肺癌基因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肺癌的原癌基因异常当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发生点突变、基因扩增和重排、易位、缺失后,由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在数量和功能上发生异常,即细胞具有恶性转化能力,便转变为癌基因。
癌基因的活化与表达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
几个家族激活的癌基因,如ras、raf、jun、myb、fms、fur、neu(erbB一2)和myc迄今已知与人肺癌有关。
1.1 ras ras基因的突变在一些肿瘤中(包括肺癌)经常出现。
在肺癌的ras基因家族点突变中90%为K—ras,约20 的NSCLC肺癌患者中可发现K—ras基因突变,但是K—ras基因突变很少出现在SCLC患者中。
Ras基因通常在密码子12、13或61处发生点突变,其中85%涉及密码子12。
绝大部分K—ras基因突变发现在肺腺癌中,肺癌K—ras基因突变与吸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近期吸烟和曾有吸烟史的肺腺癌患者K-ras的点突变率分别为32%和30%,明显高于未吸烟者(7% )【2】通常肺癌患者临床诊断前数月就能探查到血清中的K-ras突变Westra等研究发现,在微灶性肺泡不典型增生中发现有K—ras的基因突变,而微灶性肺泡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肺腺癌的癌前病变。
这提示K-ras基因突变是肺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3】。
1.2 myc家族 c—myc癌基因产物是一个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核蛋白【4】。
来源于SCLC患者细胞株的分析表明,有些患者尤其是伴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或变型细胞株的患者,常有c—myc的扩增,另外偶有N—myc或L-myc的扩增。
有这些基因扩增的细胞株一般来说增殖更快,而且对化疗和放疗更具抵抗力。
Johnson等报道其细胞株有myc扩增的患者,其预后比没有这些基因异常的患者更差。
近来Noguchi等对47例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其中11例肿瘤有myc 家族基因的扩增,占全部病例数23%【5】。
而在这些有myc扩增的患者中,有的myc扩增只见于转移的肿瘤组织,原发癌组织则无扩增。
这些材料提示,myc扩增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不是在肿瘤发生过程。
另外,有人发现,肿瘤组织myc扩增超过1O倍的患者,其生存期明显短于无myc扩增者。
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myc扩增在细胞株中更为常见,在患者的肿瘤组织较少见,而且在转移癌组织中的myc扩增频率要比原发癌高。
1.3 mdm2 mdm2是一种癌基因,该基因定位在染色体12q13—14。
mdm2基因表达的调节相当复杂,并且有不同的mRNA剪接形式。
mdm2主要通过与p53结合抑制p53的功能,对p53起负调节的作用。
除抑制p53的功能外,mdm2尚能抑制另一肿瘤抑制基因Rb。
Eymin等【6】对192例肺癌组织进行了检测,发现有60例mdm2过度表达,阳性率为31%,并对其中28例组织进行了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了不同mdm2 异构体的存在,其中p85/90阳性率为18%,p74/76阳性率为25%,p57阳性率为39%,至少表达一种异构体的占50%,表达两种以上异构体的占25%。
Aikawa等【7】对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标本进行检测,mdm2阳性率为45%,且进展期肺癌mdm2阳性率较早期高,认为mdm2表达与肺癌的发展有关。
2.肺癌抑癌基因异常2.1 p53 p53基因异常主要有点突变、基因缺失和基因重组,这些异常与人类肿瘤,特别是大肠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8】。
肺癌患者p53基因突变率居人类肿瘤的首位,其基因功能的失活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献报道,60%SCLC 和80%SCL C可检测到p53基因突变,p53基因突变包括改变氨基酸密码的错义突变和其他引起mRNA剪接及引起氨基酸缺失的改变。
杨廷桐等【9】报道。
64.3 %(9/14) 的SCLC组织P53蛋白阳性,第5、6、7、8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21.4 %、14.3 %、14.3 %和7.1 %,总突变率为57.1%(8/14),两者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可能与检测方法不同有关。
p53基因突变是不同类型肺癌中最常见的改变形式【10】,用PCR—SSCP技术检测SCLC p53基因突变是一项非常敏感和实用的方法。
在肺部的癌前病变中大多存在有p53基因改变,提示p53改变发生在肺癌的早期,因此筛选p53突变可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2.2 Rb基因最早关于抑癌基因的描述见于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的研究。
在家族性Rb,Rb基因的一个拷贝有缺失,并且有遗传性,常通过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
在非遗传性Rb中,Rb基因的另一个拷贝也有丢失。
这两个拷贝的丢失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Rb基因和Rb的关系披证实后,许多研究提示此种基因在乳腺癌和肺癌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Rb基因和Rb蛋白已被分离.其序列也已弄清。
有人将Rb基因转染到几种类型的恶性肿瘤细胞株,导致了该细胞株完全的细胞生长抑制【11】,由此证明了Rb基因在细胞增殖中的重要性。
在SCLC,Rb基因异常可以涉及基因本身、或其转录、翻译等过程。
Rb基因对细胞生长控制能力的丧失.可能在SCLC发病机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3 PTEN 第l0号染色体缺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定位于染色体l0q23.3上,其结构和功能异常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参与了细胞生长的调节,并在肿瘤细胞浸润、血管形成与肿瘤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PTEN的缺失、表达与部分小细胞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
PTEN的缺失率与临床TNM分期有密切关系,临床分期愈晚的SCLC组织PTEN 蛋白的缺失率愈高。
因此,推测在SCLC中PTEN蛋白丢失的程度与肿瘤的进展成正相关。
Hong等【12】建立具有不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人类肺癌细胞模型,检测PTEN 在这些细胞系中的表达,发现外显子5的纯合子缺失与高侵袭力有关。
在具有高侵袭力的细胞株CL建立组成稳定的可诱导的野生型PTEN转染体发现PTEN过表达可抑制肺癌细胞的侵袭力。
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肺癌组织,提示PTEN基因的表达缺失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13】。
综上所述,肺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遗传因素的改变,各类相关基因并非各自独立地发生作用,而是互相配合、互相调控,构成错综复杂的网络,肺癌的发生是累积性基因损伤在转化表型方面达到顶点的最终结果。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肺癌发病机制、肺癌早期分子事件的深入研究必将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预后和5年存活率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1】杨玲,李连弟,陈育德,等.中国肺癌死亡趋势分析及发病、死亡的估计与预测[J].中国肺癌杂志,2005,8(4):274.【2】朱文,周清华.肺癌筛查中的分子标志物.中国肺癌杂志,2004,7(6):538—541.【3】Westra W H.Baas IO,Hruban RH,et al K—ras oncogene acrivation in atypical alvedar hyperplasias of the human lung.Cancer Res,1996.56(9):2224—2228.【4】Birrer MJ et al·Semin 0ncol t 1988;15:226-235【5】 Noguchi M et al .cancer,1990;66: 2053-2058【6】Eymin B,Gezzen S,Brambilla C,et al.Mdm2 overexpression andp14(ARF)inactivation are two mutually exclusive events in primary human lung tumors[J].Oncogene,2OO2,21(17):2750.【7】 Aikawa H,Sato M,Fujimura S,et a1.MDM2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 of disease and WAF1 expression in resected lung cancer(J].Int J Mol Med,2OOO,5(6):631.【8】 Agorastos T,Lambropoulos AF,Constantindis TC,et a1.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 and risk of intra—epithelial and invasive cervical neoplasia in Greek women.Eur J Cancert Prev,2000,9(2):113~1l8 【9】杨廷桐,李秀杰,张骏,等.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53基因改变的研究.实用癌症杂志,1998,13(4):252~254【10】汪惠,赖百塘,杨学惠,等.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i998,21(5):268~270【11】Huang H-JS et al.Science,1988;242:1563-1566.【12】Hong TM,Yang PC,PeekK,et a1.Profiling the downstream fenes of tumor suppressor P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by conplementaty DNA microarray[J].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2OOO,23(3):265【13】田辉,刘贤锡,王善政,等.抑癌基因p73 FHIT和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4):196.综述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意义姓名:李大乐学号: 416522611421班级:11 级 7 班专业: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