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核心素养提升练十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二十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检测(二十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四地七校联考)1938年11月,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声明:“此次战争的目的在于建立东亚新秩序”“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
”12月为“建立东亚新秩序”,又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
这主要表明( )A.国民政府的亲英美路线引起中日冲突B.为灭亡中国日本在策略发生了新变化C.日本根本目的在于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D.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辟引起日本警惕解析:选B 据材料“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则帝国亦不事拒绝”表明日本对国民政府由军事进攻转变为诱降为主,故B项正确。
2.1937年,学者姚绍华提出:“九一八事变后,自日本不顾国际之信誉,强占我国东北,远东的均势之局被打破……以吾民族历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奋发图强,这种恐怖自然不足惧。
吾民族每次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兀然生存于世界,而且每经一度祸患,吾民族之内容益加扩大而活跃。
”下列选项能够为该观点提供佐证的史实是( )A.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团结一致抗战C.积极寻求英美等国军事上的支持D.邀请各国反法西斯人士前来相助解析:选B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时期,与材料“1937年”不符,故A项错误;“而且每经一度祸患,吾民族之内容益加扩大而活跃”说明中华民族在面临民族危机的时候能够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侮,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团结一致抗战是最好的佐证,故B项正确;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2019·某某八市测评)1935年,蒋介石指示:“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改运川黔两地,并不露形迹。
”这一指示在当时( )A.加速了日本侵华步伐B.意在警惕中共力量C.导致了经济比例失调D.旨在服务民族战争解析:选D 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根源于日本的侵略国策,故A项错误;1935年,蒋介石正在围剿红军,已经不只是“警惕”,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经济因素,故C项错误;蒋介石指示“尽量改运川黔两地,并不露形迹”,再结合某某失守后某某被选作国民政府的陪都,表明蒋介石在做抗日战争的准备,故D项正确。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第3单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真题再现]1. [2014·课标全国卷Ⅱ]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 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 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解析:本题考查顾维钧在国际会议发言的目的。
从材料中可看出,顾维钧认为,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需要“与会各国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日本侵华就会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由此可见其主要目的在于争取各国对华的同情和帮助。
故A项正确。
注意此题问的是主要目的,而B、C两项均是次要目的,故可排除。
题干未涉及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故D项也可排除。
答案:A2. [2014·山东高考]“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 )A. 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 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 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族抗战。
A项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内容,国民革命主要集中在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与“北方山岭”等信息不符。
B项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内容,D项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内容,不符合题干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有着统一的指挥”等信息。
从材料中可看出,无论是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整个中华民族在统一指挥下都武装起来了,这种现象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族抗战,故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3. [2014·天津高考]《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江苏专版学案模块一第三单元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
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易误指正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
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是一面旗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
辨析比较——“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的区别解放战争史论术语——填后背诵]1.《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中评价抗战中一次大会战时认为:“在战争中给予来犯之日军以迎头痛击,大量杀伤日军,迫使其一再增兵,同时亦为中国沿海工业内迁及政府机构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在战略上使日本对华战争陷入持久作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美梦。
”这场会战指的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迎头痛击”和“沿海工业内迁”及“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美梦”可知指的是淞沪会战,故A项正确。
2.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该漫画表明()A.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B.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C.日本通过战争不断壮大自己D.日本企图从中国大陆战场撤离解析:选B据材料漫画可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身陷中国战场,无法抽调大批兵力前往太平洋地区,这说明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故A项错误;材料漫画无法体现日本通过战争不断壮大自己,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表格中数据说明()AC.中国重视舆论宣传作用D.报纸不具有史料价值解析:选C 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历史事实无法被认知说法错误,排除B项;这是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中方统计有利于激发人民的抗日热情,C项正确;报纸不具有史料价值说法错误,排除D项。
4.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
广西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抗日斗争和解放斗争1.一般认为,七七事变是抗日斗争全面爆发的标记,但直到1941年底,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 )A.中国军事实力始终未能实现对日逆转B.政府长期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C.国内亲日派力气对日本始终心存幻想D.“苦撑待变”等待国际形势发生改变答案: D解析: 中国军事实力始终未能实现对日逆转不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故A项错误;“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合作抗日,故B项错误;国内亲日派力气在国民政府中并没有占上风,故C项错误;1941年底,太平洋斗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国际形势发生改变,故D项正确。
2.1940年,中国共产党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路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主动的行动……开展较大成功的战斗。
”在此状况下中国方面实行的行动是( )A.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深化敌后,建立抗日依据地C.组织徐州会战,阻挡日军疯狂攻势D.发动百团大战,坚决抗战信念答案: D解析: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37年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化敌后,建立抗日依据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38年春,中国军队发动徐州会战,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以卢沟桥事变为界碑,中日关系、国共两党关系,以及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出现了巨大转折。
其中“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转折”指的是( )A.从国共内战到共赴国难B.从中日斗争到睦邻友好C.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动员D.从百年屈辱到走向新生答案: D解析: “从国共内战到共赴国难”指的是国共两党关系的巨大转折,故A项错误;“从中日斗争到睦邻友好”指的是中日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转折,故B项错误;“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动员”是指日本侵华两个阶段的抗战方式,九一八事变后起先局部抗战,卢沟桥事变后起先全民族抗战,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转折,故C项错误;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是一个屡遭外来侵略的国家,卢沟桥事变后,经过抗战,中国取得了抗日斗争的成功,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完全成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使中国走向新生,故D项正确。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八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件 新人教版
[学会分析]
问 题 设 计 (1)材料1体现了抗日战争的哪一特点 (2)材料2从哪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各国人民的支持。
材料 1: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 发展为①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 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 2: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 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②世界 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 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 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
3.侵华罪行
(1)1937年12月制造了 南京大屠杀 。
(2)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 潘家峪 惨案。 (3)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 二、全民族的抗战 1.统一战线 卢沟桥事变 后,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象理解]
上面两幅漫画描述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形 象地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巨大力量。
战略 1948年9月起连续发动了 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 决战 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
(1)北平谈判: 国共双方达成《 国内和平协定》,
最后 国民政府拒绝签字(2)渡江战役:解放军横渡长江, 胜利
占领南京
[走出误区]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
动政权的覆灭,但不能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
课 标 要 求
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 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考点巩固卷-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解析版)
专题08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考点巩固卷考点01 抗日战争(T1-15 限时:25分钟)考点02 解放战争(T16-20 限时:10分钟)抗日战争1.(2023年湖北高考真题)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
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
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
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据此可知()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根据材料“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
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
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可知,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把发展生产作为群众运动和改善民生工作的中心,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抗日根据地时期的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和措施,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日后要进行的三大改造积累了经验,故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农业互助组这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无法得出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技术领域创新的内容,排除C 项;1953年至1956年开展了三大改造,材料未涉及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
这一决定的实施()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4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含答案解析
考点14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表示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三个条件下同全国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这一宣言表明()A.国共两党决定联手共御外侮B.中国共产党希望放下分歧以联合抗日C.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合作D.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具有大局观,可知在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表示愿意联合任何武装部队共同抗日,说明中国共产党希望放下分歧共同抗日,故选B项;题干材料只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不能体现出国民党的态度,排除A项;1933年国共两党并未实现合作,排除C 项;1937年进入全国抗战时期,排除D项。
2.1937年的某报纸报道:“我们应该向上海全体居民……在这种比卷入世界大战的城市更为恶劣、恐怖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致敬……今天数百万的中国人团结一致,热情高涨地支持中国士兵……”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中国军民的民族救亡精神D.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全面抗战1942年,与题干时间“1937年”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国共合作抗战,不能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以及“今天数百万的中国人团结一致,热情高涨地支持中国士兵……”,可知这应该是淞沪会战,题干材料能够体现出中国军民抗日救亡的精神,故C项正确;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排除D项。
3.全国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工业在炮火中艰难地向西南地区大规模迁移,包括机械、化学、电器、钢铁、纺织工业等。
据统计,内迁工厂在1938年至1940年的生产总值达14586万元,平均每厂内迁后产值累计为473568元。
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是()A.使得国民政府不再消极抗战B.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支撑和物质保障C.迫使日本取消了“以华制华”策略D.保证近代工业体系的独立与完整,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企业的内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据此可知,其重大意义在于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物质保障,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由积极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企业内迁并没有迫使日本放弃“以华制华”策略,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并没有建立独立完整的体系,排除D项。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师用书新人教版
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考点1|抗日战争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从.开始1,,民族危机加深。
日本不断扩大侵华年发动1937.2卢沟桥事变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全面侵华,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21937.1年月南京大屠杀。
日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941.2年初日伪军在河北丰润县。
,潘家峪惨案制造了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3”进行细菌试验。
,七三一部队三、国共合作抗战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1组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正面战场概况:国民政府组织了(1)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2),平型关抗日战争进入,相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持阶段。
3.敌后战场,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人民战争路线(1)1937即,全面抗战路线。
(2),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独立的游击战争。
抗日根据地建立四、相持阶段1.百团大战1940概况:1)(年下半年在华北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彭德怀(2)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入缅作战1942(1)背景:年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日军威胁1945结果:(2)年初侵。
,缅日军中国远征军击败五、抗战胜利及意义1.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意义(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核心问题抗日战争的特点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史料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①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三(),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实行民权政治)(,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史料二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三单元 第4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新人教版
第4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历史广角]滇缅抗战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侵入我国云南境内。
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英军一部被日军在缅甸包围,经过激战,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主题一抗日战争[自主探究·读史有得]材料一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材料二“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
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
”“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蒋百里论抗战材料体现了抗日战争的哪些特点?[教你读史] 材料一突出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材料二提出了“持之以久”和“一线”“二线”相配合的观点,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持久、两个战场相配合的特点。
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这场反帝斗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切抗日力量,是一场广泛的民族战争。
(2)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历经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
(3)以弱胜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对的是亚洲最强大、最凶残的帝国主义国家,敌强我弱。
坚持抗战的中国最终取得了胜利。
材料一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
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
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3.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件 新人教版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xíngwéi)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土地政 策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国民党中央对 湖北省政府做法的态度。湖北的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说 明国民党中央并未“阻止”土地改革,说明B项错误。但是 (dànshì)没有“肯定”说明了国民党中央对此项改革措施并不 支持,A项错误、D项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答案为D。
第十二页,共24页。
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fāzhǎn)演变 (1)合作→对抗→再合作 (2)再合作→再对抗
第十三页,共24页。
第十四页,共24页。
要点(yàodiǎn)史实探 究
第十五页,共24页。
要点 抗日战争 【史料】 我们(wǒ men)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 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 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wǒ men)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 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 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役
(3)意义:国民政府覆灭,人民解放军向
全国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
利
第十一页,共24页。
4.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 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géjú),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 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_____毛__泽思东想的胜利。
国外 战场
中国军队入缅 作战
__1_9_4_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 军到缅甸。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 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3.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习题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3.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用于研讨游击战;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
这表明( )A.国民党政府放弃了正面战场抗战B.当时国共两党加强了军事合作C.国民党政府认识到敌后游击战的价值D.国民党抗战战绩卓著2.“1938年6月29日,内迁某某的工厂开始向西南、西北地区拆迁。
同时,国民政府下令拆迁某某当地的工厂。
据统计,到1940年底,内迁的民营厂矿共计639家……”材料反映了( )A.西部已经成为经济中心B.官僚资本阻碍民族资本发展C.国民政府决心持久抗战D.国民政府加大对西部的管理3.有学者指出,抗战时期华北日军进攻除根据其战略方针外,一般是在春冬两季和夏初秋尾的时候,此时的华北河水消落,干涸结冰,植物未长茂,与此相反,夏秋两季是八路军作战的活跃期。
材料反映( )A.八路军没有与日军正面作战的能力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抗战路线C.日军的时机选择便于发挥武器优势D.实力悬殊决定双方战术选择4.说“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指敌人,‘鱼’指群众),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
关门主义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的奴仆”。
材料反映出中共( )A.宣扬敌后抗战B.主X全民族的抗争C.坚持持久抗战D.建议国共联合抗争5.根据下列信息推断,荣誉军人王强伤于( )C.某某会战 D.百团大战6.中国共产党在某次宣言中说:“孙某某先生的三某某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中国共产党发表此宣言是在( )A.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B.北伐战争行将结束时C.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D.某某谈判的过程之中7.抗战后期,反对殖某某义,主X在战后终结殖民地制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3单元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2015·广东茂名模拟]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日寇野心既已爆发,必难再收,东亚从此将无宁日矣。
天灾频仍,匪祸纠缠,国家元气衰敝已极,虽欲强起御侮,其如力不足何!”文中提到的日本侵华事件是指( )A. 甲午中日战争B. 九一八事变C. 卢沟桥事变D.淞沪会战解析:从“蒋介石的日记”可排除A项;从“匪祸纠缠”,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正在发展壮大,“虽欲强起御侮,其如力不足何”说明其还没有打算抗日,故B项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后,两党矛盾渐渐减弱,从卢沟桥事变开始进入全面抗战,故C项错误;淞沪会战是国民党组织的会战,故D项错误。
答案:B2. [2015·甘肃河西三校联考]《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 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 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由“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可知,此文发表的背景是抗日战争爆发。
答案:C3. 2015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为了却海峡两岸、国际友人、爱国华侨及志士仁人的共同心愿,一些学者呼吁建立“亚太抗战纪念馆”,并建议这一宏大项目落地重庆。
其理由主要是( )A. 重庆是战时陪都,是亚洲大陆反法西斯战争的指挥中心B. 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起引领西部的作用C. 抗战时国内、国际精英多集中于重庆D. 抗战胜利后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在重庆举行解析:本题考查重庆在抗战时所起的作用。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3.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答案)
3.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并明确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表明中国共产党准备放弃“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张与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合作,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故选C项,排除D项。
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土地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苏维埃政权,A项不正确;从材料信息看,苏维埃政权已经建立,B项不正确。
答案:C2.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1937年7月又宣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
”导致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失败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推动解析:材料反映了蒋介石对日本侵华的态度由1935年的不轻言开战到1937年的“准备应战”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从“攘外必先安内”逐渐转向“抗日”,主要原因是1937年7月发生了七七事变,日军由局部侵华转变为全面侵华。
答案:C3.1939年6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眼下中国正在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
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十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抗暴自卫声明》,指出“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帝国政府声明》宣称:七七事变,是日军对“中国屡次之挑战及不法行为”的“自卫行动”。
这说明了( )A.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的态度B.日本政府尚未做好侵华的准备C.两国皆有各自的利益权衡D.中日矛盾存在和平解决的希望【解析】选C。
中日双方对战争的爆发原因各执一词,都是站在本国立场上,将挑起战争的责任归为对方,故C正确。
2.(2019·武汉模拟)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明确表示以“三民主义”和“总理遗教”为最高准绳,以国民党和蒋介石为领导抗战核心,制定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
该纲领的制定 ( )A.有利于激发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反映国民党借机排除异己的企图D.表达出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解析】选A。
这个纲领只是国民政府自身的“建国”纲领,并不涉及统一战线问题,但它明确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及具体的抗战纲领,因而起到了凝聚人心、增强信心的精神鼓舞作用。
3.《申报》社评在《1938年的春雷》中写道:“抗战八月越,我们有多少牺牲?在‘英雄的’第一期抗战中,我们在战略上采取了‘挨打主义’,在战术上流行的是‘硬拼主义’,在战斗上则普遍地流行着‘轻生主义’。
”文中评论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解析】选A。
淞沪会战是在正面战场上和日本硬拼,战争节节败退,故A正确;太原会战中有平型关大捷,故B错误;徐州会战中有台儿庄大捷,故C错误;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下半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
4.(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时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6-
3.(2016课标全国Ⅰ,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 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关闭 统一战线 ”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 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 ,此举抹杀了其他党派对抗日战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争的贡献,而不是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把‘亲日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派’‘长征时代’‘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得出 C.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 ,并不能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而是损坏其团结抗日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积极性,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的时间是 1924—1927年,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抗 日,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故D项错误。 B
解析
关闭
答案
第三单元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13讲
真题体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5-
5.(2015课标全国Ⅱ,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 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 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 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关闭 B.转嫁战争负担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 ,平、津、鲁、豫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不属于“国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统区 ”,故A项错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实行的 D.强化物资管制
A
解析 答案
第三单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名师精编课件(34张)
第三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13课时
理教材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4-
2.全民族的抗战 (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 取得平型关大捷;1940 年彭德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 史实 怀指挥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 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取得 军 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 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 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 影响 划破产,但失去了华北、华 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 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三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13课时
理教材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6-
二、解放战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失败。 (1)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 协协议。
第三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13课时
理教材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7-
2.过程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
阶 时 间 概 况 1946 年 6 月至 采取运动战方式,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 战略防御 1947 年 6 月 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7 年 6 月至 刘伯承、 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 战略反攻 1948 年 9 月 略反攻的序幕 1948 年 9 月至 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 战略决战 1949 年 1 月 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1949 年 1 月至 发动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最后胜利 1949 年 10 月 解放南京 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抗暴自卫声明》,指出“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帝国政府声明》宣称:七七事变,是日军对“中国屡次之挑战及不法行为”的“自卫行动”。
这说明了( )A.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的态度B.日本政府尚未做好侵华的准备C.两国皆有各自的利益权衡D.中日矛盾存在和平解决的希望【解析】选C。
中日双方对战争的爆发原因各执一词,都是站在本国立场上,将挑起战争的责任归为对方,故C正确。
2.(2019·武汉模拟)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明确表示以“三民主义”和“总理遗教”为最高准绳,以国民党和蒋介石为领导抗战核心,制定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
该纲领的制定 ( )A.有利于激发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反映国民党借机排除异己的企图D.表达出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解析】选A。
这个纲领只是国民政府自身的“建国”纲领,并不涉及统一战线问题,但它明确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及具体的抗战纲领,因而起到了凝聚人心、增强信心的精神鼓舞作用。
3.《申报》社评在《1938年的春雷》中写道:“抗战八月越,我们有多少牺牲?在‘英雄的’第一期抗战中,我们在战略上采取了‘挨打主义’,在战术上流行的是‘硬拼主义’,在战斗上则普遍地流行着‘轻生主义’。
”文中评论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解析】选A。
淞沪会战是在正面战场上和日本硬拼,战争节节败退,故A正确;太原会战中有平型关大捷,故B错误;徐州会战中有台儿庄大捷,故C错误;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下半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
4.(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时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
白崇禧照此实行了。
这表明( )A.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B.徐州会战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战序幕C.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解析】选A。
由材料中“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在战略战术上相互配合,实现全民族抗战,故选A。
【拓展深化】抗日战争的特点(1)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6)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争。
5.下表是大后方7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表,大后方7省工厂的发展( )A.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B.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C.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D.是近代民族工业大发展的有力表现【解析】选B。
根据表格,大后方7省工厂的数量随着抗战的进行数量在增加,这些工厂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故B正确。
6.对下列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北人民为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支持和牺牲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D.折射出了东北地区在中华民族抗战中的重要地位【解析】选D。
正面战场形成于1937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错误;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启的是局部抗战,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抗战力量不只是共产党的,也有国民政府爱国官兵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在抗战相持阶段以后,故C错误;材料反映出“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地区抗战,折射出东北地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故D正确。
7.(2019·郑州模拟)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当时这一规定旨在( )A.动员一切力量反蒋抗日B.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实力C.加强各阶层的抗日联合D.铲除根据地的不稳定因素【解析】选C。
根据材料“规定在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得出,规定边区政府人员由多阶层共同构成,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可知该规定旨在团结一切抗日的阶层共同抗日,故C正确。
【加固训练】(2018·荆州模拟)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中,选出政府委员18人,其中共产党员占7人,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人徐特立立即申请退出,另选非党人士白文焕递补。
这一做法( )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C.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政权三三制的原则,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故A错误;土地革命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错误;全面抗战时期主要任务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故C 错误;根据地政权三三制的原则有利于团结各阶层抗日,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D正确。
8.1944年9月,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中外舆论的广泛支持。
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主张( )A.旨在维护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B.导致民族统一战线出现裂痕C.有利于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D.是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回应【解析】选C。
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并非维护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故A错误;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有利于维护民族统一战线,故B错误;主张建立联合政府有利于团结民主力量,进而促进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故C正确;这一主张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对将来国内政局的设想,与片面抗战无关,故D错误。
9.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
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
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 )A.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B.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消灭国民党的实力C.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D.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地位【解析】选D。
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是结果,非主要意义,故A错误;谈判并未直接增强共产党消灭国民党实力,故B错误;谈判减少了国民党发动战争的理由,故C错误;中国共产党积极促成谈判,为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主动地位,故D正确。
10.(2019·皖南八校联考)1949年,美国政府在发表的《白皮书》中写道:(1947年)国民党军攻占延安曾被宣扬为一场伟大的胜利,这实则是一场既浪费又空虚的,华而不实的胜利。
其判断依据是这次行动( )A.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B.给了人民解放军以喘息之机C.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军事力量D.有利于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解析】选C。
1947年国民党军攻占延安,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军事力量,是一场“华而不实的胜利”,故选C。
【加固训练】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
”材料评述的“战局”( )A.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B.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解析】选A。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而题干中描述的正是1947年的战争状况,与之相符,故A正确;经过1948年至1949年初的三次战略决战之后,国民党才失去了战争优势,故B错误;1949年长江以北地区才基本解放,故C错误;到1949年共产党才具备了解放南京的实力,故D错误。
11.“人民解放军将在已有的胜利基础上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
”“你们现在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
”此命令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 )A.从民主革命转向恢复生产发展经济B.从领导工人运动转向工农武装割据C.从反抗外敌入侵转向根据地的建设D.从争取民族独立转向社会主义改造【解析】选A。
据材料“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说明民主革命转向,由材料“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和“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表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故A正确。
12.(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
这一口号( )A.反映了新政协中隐藏的封建残余B.表达了对建设新中国的坚定信心C.表明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彻底结束D.促进了新中国政权的迅速稳定【解析】选B。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一口号,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建立新生政权的必胜信念,故选B。
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历史学界对于以往的抗日战争历史研究得以重新审视。
在研究范式上,打破以往研究只关注日本的侵华战争打断中国原有现代化进程的藩篱,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如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诸多新成果。
在研究主旨方面,由以论带史转向对历史真实做科学总结。
对于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分析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原因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共产党避开了抗战的主战场。
这一观点获得不少人的赞成。
事实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努力与长期坚持,中国抗战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同样的道理,没有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长期坚持,中国抗战也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二者不可偏废。
——摘编自《荣维木畅谈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现况与前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设立的两个抗战纪念日的目的。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抗日战争研究领域发生的变化。
请阐述对“抗日战争中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的理解。
(15分)【解析】第(1)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常识作答,中国设立两个抗战纪念日,一方面是彰显对广大革命先烈的缅怀,另一方面则是以史为鉴,警示国人要珍惜并维护和平,同时还要对近年来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沉渣泛起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