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修订版

合集下载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题(含答案)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题(含答案)

第五届中学⽣古诗⽂阅读⼤赛复赛试题(含答案)上海市第五届中学⽣古诗⽂阅读⼤赛复赛试题(含答案)第⼀部分:基础题(40分)⼀、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诸⼦百家”是春秋时期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百家”中的最主要流派是A.儒、道、农、杂B.儒、法、纵横、阴阳C.儒、墨、道、法D.儒、道、法、农2.孔⼦从“六艺”开始学习,此“六艺”为A.礼乐诗书射御B.礼乐射御书数C.礼乐书数射辞D.礼乐赋射御曲3.古诗⽂中的地名“建业”、“淮扬”、“临安”、“姑苏”分别是现在的A.承德扬州西安昆⼭B.杭州南京西安⽆锡C.成都淮安杭州苏州D.南京扬州杭州苏州4.在古诗⽂中下列词语指代准确的是A.汗青(史册)B.须眉(胡须)C.⼱帼(⼿⼱)D.轩辕(车马)5.《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出⾝边琐事;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派的代表⼈物A.桐城B.唐宋C.公安D.竟陵6.下列⼀组有关“⽉”的名句,对其作者判断错误的⼀项是A.“⽉明星稀,乌鹊南飞”的作者是曹操。

B.“明⽉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的作者是张籍。

C.“⼈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的作者是苏轼。

D.“疏影横斜⽔清浅,暗⾹浮动⽉黄昏”的作者是林逋。

7.七⾔古诗是长短随意、声律⽐较⾃由的诗体,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七⾔古诗的是:A.李⽩《梦游天姥吟留别》B.⽩居易《琵琶⾏》C.曹丕《燕歌⾏》D.杜甫《秋兴⼋⾸》8.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正确的⼀项是A.王维《观猎》《吴宫怀古》B.杜甫《⾈前⼩鹅⼉》《⽯壕吏》C.屈原《楚辞》《天问》D.施耐庵《⽔浒传》《⽼残游记》9.对下列诗句所描写的⼈物判断正确的⼀项是:1)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2)弯⼸征战作男⼉,梦⾥曾经与画眉3)慷慨悲歌君勿恨,拔⼭盖世故应亡4)万⾥中原皆汉⼟,⾼皇犹有故乡思A.陆游花⽊兰项⽻荆轲B.李⽩冯婉贞刘邦荆轲C.陆游冯婉贞荆轲项⽻D.李⽩花⽊兰项⽻刘邦10.下列作品集的命名⽅式都相同的⼀项是A.《贾长沙集》《王⼦安集》《王右丞集》《嘉佑集》B.《樊川集》《刘梦得集》《王临川集》《易安集》C.《欧阳⽂忠集》《周元公集》《范⽂正公集》《林和靖诗集》D.《七录斋集》《饮冰室合集》《惜抱轩⽂集》《震川⽂集》11.对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判断有误的是A.阿品远官河南做官B.汝幸⽽偶我配偶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盖房⼦D.客逾庖⽽宴⽤饭12.对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判断有误的是A.沛公居⼭东时殽⼭以东B.可谓智⼒孤危智慧和⼒量C.明年复攻赵下⼀年D.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官员13.下⾯加点字所判断的现象有误的是A.后虽⼩差“差”通“瘥”B.蚤实以蕃“蚤”通“早”C.裂缺霹雳“裂”通“冽”D.⽽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14.对下⾯加点词的活⽤情况判断错误的是A.参之孟荀以畅其⽀使……畅达B.李牧连却之使……退却C.汝⼜虑戚吾⼼使……担忧D.则席地倚墙⽽坐使……作席⼦15.下列加点字与“隐忍以⾏”中的“以”词性相同的⼀项是A.⾄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B.各各竦⽴以听C.⽽此⼭独以钟名,何也D.覆之以掌16.下列加点字与“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中的“其”⽤法相同的是A.其皆出于此乎B.杳不知其所之也C.其若是,孰能御之D.尔其⽆忘乃⽗之志17.下⾯哪⼀项中的加点词不是复合⽂⾔虚词A.予分当引决,然⽽隐忍以⾏B.然⽽不王者,未之有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是故燕虽⼩国⽽后亡18.对下⾯句式判断有误的⼀项是A.鸡栖于厅省略句B.豫州今欲何⾄倒装句C.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D.⾝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19.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项是A.⼤王来何操B.然则何时⽽乐耶C.宋何罪之有D.沛公安在20.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项是A.徒见欺B.府吏见丁宁C.百姓之不见保D.⽽⾃令见放为⼆、填空题(20分,每题1分)21.古⼈起名字有许多趣事。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31.烂、酌32.闲、贪33.暮、微34.午、一35.独、雪36.阶37.瓜洲38.愠39.默40.汗青41.荒、毁42.烛、巴43.士、刮44.钟、割45.罔、殆46.戍47.戏48.罢49.更50.信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8分)51.(2分)白居易、杜甫52.(4分)含、立;色、香53.(2分)宦途失意的异乡人有家不得归的惆怅。

(二)(8分)54.(4分)(1)遗弃,抛弃(2)交换(3)忧虑(4)……以后(回答“已经”或“以后”)55.(2分)训练自己吃草根野果;学会对待猛兽的“不动”、“奋跃”等办法。

56.(2分)退伍军人、神勇(三)(14分)57.(6分)C、D、E58.(4分)(1)王羲之高兴地书写完后,用笼子装着鹅回家,非常兴奋地把这件事作为人生的一大快乐。

(落实:欣然、笼、甚、以为乐(以之为乐))(4分)(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重,都像这类事情。

(落实:为、重、皆、类)四、阅读鉴赏题(10分)59.(1)前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象;后句抒发自己的情感。

(2分)(2)“乍”字是突然的意思,写出了夏雨雨后突然转晴的特点;(1分)这是视觉发现,也是感觉体验;(1分)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政治理想的信念。

(1分)60.(5分)事例表述清楚(1分);集中评价孔融的聪明,机智(2分);推理有趣、得体(2分)。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高一、高二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填空题(共20分,1-10题每空0.5分,11-12题每空1分)1.氏;姓;职业通称2.桃花茂盛鲜艳3.察举/荐举/选举;科举4.世胄蹑高位;左思/左太冲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四库全书6.西汉;长安7.敦煌曲子词8.号;陆游、范成大9.归有光;震川书院;桐城10.(1)少(2)如果,果真(3)客舍、旅馆(4)用来……11.(1)孔子、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五选其一)(2)项羽(3)李白(4)廉颇、蔺相如12.写出空缺处的语句。

初中古诗文大赛试题(附答案)

初中古诗文大赛试题(附答案)

初中古诗文大赛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项是《诗经》中的篇目?()A. 《离骚》B. 《关雎》C. 《九歌》D. 《天问》答案:B2.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3. 以下哪项诗句出自《杜牧诗选》?()A.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答案:D4. 以下哪项诗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A.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B5. 以下哪项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A.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B6. 以下哪项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D7. 以下哪项诗句描绘了雪景?()A.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A8. 以下哪项诗句描绘了夏日景色?()A.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B.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答案:A9. 以下哪位诗人是唐代边塞诗人?()A. 王之涣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10. 以下哪项诗句出自《将进酒》?()A.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B.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

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

决赛参考答案(初一初二组)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31.寒鸦飞尽水悠悠32.何人不起故园情33.行人临发又开封34.君看六幅南朝事35.车如流水马如龙36.桃花流水窅然去37.一蓑烟雨任平生38.怀旧空吟闻笛赋3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0.日暮乡关何处是41.清泉石上流42.影徒随我身43.无案牍之劳形44.志人45.小人之交甘若醴46.寡德之人47.名词作状语48.卖柑者言49.谪(贬)50.梅花落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14分)51.(2分)如梦令52.(6分)颜色(2分)花儿怒放,二色并妍(4分)53.(6分)武陵(2分)心地高洁、超凡脱俗(4分)(二)(16分)54.(4分)(1)攀缘(2)很,极(3)慢慢地,缓缓地(4)完55. (4分)(1)老虎头皮发痒,就让猱爬上来不停地挠。

(2)我偶而得到一点荤腥,不敢独自享用,把它献给左右(一起吃)。

56.(2分)猱取虎脑直击老虎的痒处,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不停地用花言巧语来麻痹老虎。

57.(6分)爱听好话却又麻痹大意(1)做人要正直(2)要警惕那些献媚逢迎的小人四、鉴赏评析题(20分)58.(10分)要点提示:首联第二句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绪基调。

领联写景,景中含情,隐约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时一种萧瑟、寂寞、凄楚的心情。

尾联写回味昨夜之美梦,表现了欢乐的气氛,反衬了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悲。

59.(10分)要点提示:爰旌目是一介书生,虽饿昏于道,却宁死不吃盗丘之食,为的是信守节义,真可谓是视气节重于生命的贤明君子。

五、创作题(10分)60.略决赛参考答案(中预组)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B 2.D 3.B 4.C 5.C 6.D 7.A 8.D 9.C 10.B11.B 12.D 13.A 14.C 15.D 16.A 17.B 18.C 19.B 20.A二、填空题(共40分,每题2分)21.钱塘江畔是谁家22.唯觉樽前笑不成23.百匝千遭绕郡城24.勿以恶小而为之25.下自成蹊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29.朱熹30.水调歌头31.不久32.下对上告诉,陈述33.可以当镜子照34.像这样反复多次35.太阳36.俞伯牙37.知错就改38.行动和目的截然相反39.久居外地,思念家乡40.参考: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等等(符合要求即可)三、阅读题(20分)(一)(12分)41.(2分)书圣兰亭序42.(4分)集市名词买动词43.(4分)(1)为鹅被烹而叹息(2)为得好鹅,不惜墨宝(或:写字换鹅)(意思对即可)44.(2分)任性率真(或:洒脱放达、特立独行等)(意思对即可)(二)(8分)45.(2分)俗人李白(或:作者)46.(2分)喜悦而矜持轻松愉快47.(4分)从字面上看没有回答;三、四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描写了碧山的自然美景,实际上也就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1.10古诗文竞赛参考答案大字修正版

1.10古诗文竞赛参考答案大字修正版

临沂市首届“高中生经典诗文背诵大赛”阅卷分工、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及相关说明一、选择(20分,每小题1分)1.D (因为其他都是正常现象)2.A (曦者日光也)3.B4.D5.C6.D7.B8.C9.D (A“宦游”指做官,B表现清高,C形容雪花的)10.B 11.D 12.A 13.C14.D (《醉翁亭记》中提到“山水之乐”“飞鸟乐”“与民同乐”,也说此乐“非丝非竹”,所以只有D方是“太守之乐”所乐)15.B(这一题考拟人手法,“悠然见南山”是说“我心情==悠然的望着南山,南山也悠然的望着我”。

A.山翁陶醉在风景里,风景没有陶醉在人里;B.人山相看两不厌; C.写景; D.叙述)16.A 17.D 18.B 19.C 20.A二、默写名句(65分)21. (1)尽—近(2)小—晓(3)兮—犀(4)迎—赢(5)桥—乔(6)和—合(7)青—春(8)情—晴(9)代—黛(10)支——枝(10分,每空1分)22.(1)欧阳修(2)范仲淹(3)诸葛亮(4)李白(5)文天祥(5分,每空1分)23.给上句写下句(10分)(每空1分,共10分。

评分:每错、漏、添一个字则该空不得分)(1)宛在水中央(2)余独好修以为常(3)只是当时已惘然(4)乾坤日夜浮(5)惟吾德馨(6)一尊还酹江月(7)竟无语凝噎(8)乱红飞过秋千去(9)奉命于危难之间(10)贤者能勿丧耳24.给下句写上句(10分)(1)君子之交淡如水(2)见贤思齐焉(3)青青子衿(4)木欣欣以向荣(5)古来圣贤皆寂寞(6)朝晖夕阴(7)挟飞仙以遨游(8)彼竭我盈(9)上书谏寡人者(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每空1分,共10分。

评分:每错、漏、添一个字则该空不得分)25.根据上下句,写出中间句子(10分)(1)任重而道远(2)勿夺其时(3)陟罚臧否(4)雁字回时(5)且放白鹿青崖间(6)道之所存(7)春光融融(8)用之不竭(9)然力不足者(10)举以予人(每空1分,共10分。

第十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试题答题纸及答案

第十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试题答题纸及答案

第十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高一、高二组)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对下列成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运斤成风,挥舞斧头形成风声,形容技术高妙。

B.轮扁斫轮,形容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绝妙。

C.登堂入室,出入于外厅内室之间,比喻行动自如。

D.屠龙之技,指高超的技艺或高超而无用的技艺。

2.下列文学典故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晋朝人张翰在洛阳做官,看见秋风吹起想起家乡的鲈鱼和莼菜,就说: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心里舒服,于是辞官回家。

后人常以“鲈鱼莼菜”代指厌倦官场,渴望回归故乡。

B.春秋时楚国鲁阳公率军与韩国交战,太阳落山时鲁阳公向日挥戈,吼声如雷。

后遂用“鲁阳挥戈”指不切实际的努力。

虞集为文天祥写挽诗有“徒把金戈挽落晖”句,暗用此典。

C.武王消灭殷纣王,天下归于周朝,而伯夷、叔齐认为耻辱,拒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后世遂以“夷齐”指节操高尚的隐士;或以“采薇”指隐士高洁的生活和操守。

D.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鲁人请他欣赏各国乐曲,他一一点评。

欣赏到郐国的歌曲时,因为国小地微他就不再评论了。

后遂以“自郐无讥”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

3.下面有关古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太学是古代全国最高的官办学府。

后来还有许多官办性质的书院,是地方政府为弥补太学不足而设立的,如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河南的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等。

B.晋朝是个政治高压的时代,知识分子多以醉酒表示抗议。

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每次出门喝酒,都要让一个童仆背着铁锹跟着他,并说:“死便埋我。

”C.《出师表》里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指提拔,罚是惩罚,臧是表扬,否是批评。

诸葛亮告诉刘禅不能对宫里的人偏心,不能让皇帝身边的人搞特权。

D.据民间传说,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下令介子推被烧死那天不得举火做饭,只吃冷食,后演变为“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日。

寒食节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第一大祭日。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决赛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5.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A.北京B.南京C.扬州D.镇江7.姜夔是宋代着名词人,其号为;A.白石道人B.青莲居士C.易安居士D.淮海居士8.韩愈散文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中的“道”,正确的解释是;A.道理B.正道C.风尚D.世俗9.苏轼石钟山记句子“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有__文言现象;A.名词作状语B.宾语前置C.意动D.使动10.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子“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浮图”一词意思;A.僧人B.塔C.寺庙D.禅师封号三、解释题每题2分,共6分11.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选自陆游书愤12.“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请指出其原始意义;13.语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中的“书”是指哪一部书选自伶官传序四.综合题共4分14.阅读下边文言文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1上文“庄宗”指的是王朝的帝王李存,他因重用伶人而荒废朝政以至身死国灭;1分2上文加点字“原”的正确解释是;1分3作者用“虽曰……,岂非……”的表述方式,强调的是的中心论点;2分第二部分一.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每题2分,共8分15.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三曹”,他们分别指的是__、__和曹植;16.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__、__并称为“三苏”;17.北宋文学家__、__和晁补之、张耒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18.二十四史中大多是后人修撰前朝历史,但其中__和__则是例外;二.解释下列各成语中加点词语每题1分,共10分19.蹉跎岁月20.大巧若拙21.洞若观火22.反唇相稽23.飞扬跋扈24.匪夷所思25.负隅顽抗26.功亏一篑27.孤芳自赏28.既往不咎三.下面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每一组均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错项每题2分,共6分29.A.“熙宁”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年号;“乾隆”则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B.“贯”是穿连的意思,古人把一千个铜钿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贯”;C.山海经、淮南子和搜神记等都是记载了大量中国神话的古代着作;D.“四六文”又称骈俪文,因其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而得名;它大约产生于魏晋后,流行至清末;30.A.先秦寓言有的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有的是历史传说,有的则是作者为论理而创造的故事;B.中国历史上,“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其老师叫“太傅”或“少傅”,俗称“师傅”;C.古时候人们夜间以击鼓敲更报时;“三更”指的是1:00-3:00;D.史记130篇中,本纪有12篇,它们反映的是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历史事件;31.A.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一部着作的不同名称叫法,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B.古代在中央政府之下一般设有三级行政机构,其依次是州、郡、县;C.明末复社的主要领导人有张溥等;该社因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曰者务为有用”而得名;D.“察举”、“九品中正”和“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三种铨选制度;四.请将下列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每题1分,共6分3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___;汉乐府·上邪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34.风乍起,___;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南唐冯延巳谒金门35.沙上并禽池上暝,___;宋张先天仙子36.____,老夫和泪写胭脂;清赵翼赠当筵索诗者37.漫云女子不英雄,____;近代秋瑾曰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第42-45题7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42.两首诗作者感受的都是“___”,前者是指____,后者是指____;2分43.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完全是不同的,前者是____;后者是____;2分44.解读两首诗的最关键的一个字,前者应当是“____”;后者应当是“____”;1分45.下面各项涉及的文化常识和诗句解释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予以指出2分A.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B.诗句“后不见来者”的“来者”是指像战国时燕昭王那样礼遇人才,招贤强国的明君;C.王维的诗画都很有名,后人称赞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诗句“返景入深林”是说诗人禁不住美景的诱惑,又回到树林深处细细品味静谧优美的山林景色;第三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54.中国古代“三纲”伦理主要包括君臣、父子和;A.天地B.兄弟C.姐妹D.夫妻55.“难兄难弟”的本来意义是指;A.才能俱佳,难分高下B.患难兄弟C.共患难的朋友D.彼此处境都不妙56.郭沫若赞誉文言小说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A.搜神记B.唐人传奇C.聊斋志异D.封神演义57.曹操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当”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A.应当B.面对C.通“挡”D.吟诵58.庄子秋水篇首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中的“河”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A.洞庭湖B.湖泽湖C.苏州河D.黄河59.王昌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古国故址在今境内;A.陕西B.内蒙古C.新疆D.甘肃60.古时候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人是;A.李白B.李商隐C.苏轼D.陶渊明61.古时候缠绵吟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人是;A.李煜B.秦观C.李清照D.柳永62.古时候一边雄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边感喟壮志难酬的诗人是;A.辛弃疾B.陈亮C.陆游D.岳飞63.被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是;A.欧阳修B.王安石C.韩愈D.柳宗元二.解释题每题2分,共8分在下面文言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加点字写出相应的文言现象共8分64.孟尝君怪怪之,曰:“此谁也”65.国人莫敢言,道道路路以目;66.蹇叔曰:“劳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67.浩浩乎如冯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三.综合题共18分一阅读下面唐代诗歌,回答第68-71题9分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其一68.上面诗歌中“千门”是“____”的代称;“长安”就是现今的陕西__;妃子则是指唐代__;3分69.诗歌第三句的正确解释是:____2分;70.下列选项中最能揭示这首诗主题的词语是2分A.次第开B.一骑红尘C.妃子笑D.无人知71.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联系晚唐时唐敬宗大兴土木、沉湎声色的现实,冀望统治者能改弦更张;有人评论说“红尘”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实写道路上尘土飞扬,一层是暗喻,联系所给提示并加以想像,可以理解那暗喻的意义是:____;2分“动感地带杯”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D组比赛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20+2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按照要求填空;20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称诗或诗三百,汉始称诗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五经”;1分;2.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之儒家典籍,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与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1分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全书130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所记内容从黄帝到汉武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历史;被称为——;3分4.刘勰,南朝文学理论家,他的代表著作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巨著;1分5.“王孟”指唐代诗人____________;他们较多用五言诗描写自然风光,艺术风格相似,被称为“______”;“高岑”指唐代诗人____________,他们风格也相似,被称为“______”;2分6.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著有优秀长篇小说_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2分7.“二十四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旧唐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五代史、___________、辽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顺序依次填写4分,三本书1分8.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即地支,共十二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按照顺序依次填写4分9.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赞其著作“___________高人一等,___________入骨三分;”1分10.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1分二、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选择题:6分,每题2分1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A.曹操、曹丕、曹植B且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D 杜甫、杜牧、杜荀鹤12.下面作品、作家、朝代对应有错的一项是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1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选出一项错误的: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B.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后华而不实的骈俪文,而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c.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D.三国志、柳河东集的作者分别是陈寿、柳宗元;E.李贺、李煜、李清照三位分别是我国唐代、南唐和北宋初期著名的诗人、词人; 三、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词;10分,每题1分14.安之若素:15.暴殄天物:16.义愤填膺:17.不苟言笑:18.不可理喻:19.蹉跎岁月:20.大相径庭:21.匪夷所思:22.洞若观火:23.刚愎自用:四、写出下列各诗文名句的空句;7分,每题1分24._________,本固邦宁;25.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26.始知锁向金笼听,__________________;27.__________________,疑义相与析;28.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29.______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香;30.君主视臣如手足,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诗词曲,回答问题32分一阅读下面一首曲子,按要求答题;7分双调沉醉东风元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31.开头两句“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方面写送别;2分32.第4句“眼阁着别离泪”中的“阁搁”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态;1分33.第6句“痛煞煞教人舍不得”中的“人”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34.这首曲子所描写的送别场景与柳永的雨霖铃不同之处主要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5分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注释“九派”水的支流叫派,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有很多支流,称九派,“九”是多数的意思; “中国”即国中;35.上片写景,是按照由________及________的顺序依次写来;1分36.下片开头化用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的诗句,请补出空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1分37.翻译“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并作简洁的解说;3分三阅读下面两首题为台城的唐诗,按要求答题;10分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苹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南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以供游玩,并自谱玉树后庭花,中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38.下列对两首诗解说分析不恰当的二项是:2分A.刘涛中的“六代”与韦诗中的“六朝”同指历史上建都金陵的六个朝代,即东吴、东晋、宋、齐、梁、陈;B.刘诗“成野草”一句同韦诗“鸟空啼”一句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草和鸟都不解世事兴衰,草绿鸟啼,描绘出一派繁盛欢乐的景象;C.两首诗都是凭吊古迹之作,抒写了诗人盛衰兴亡之感、吊古伤今之慨;两诗都在吊古中寄寓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流露出浓重的伤感情绪;D.刘诗起句总写六代豪华;二、三、四句借用史实,指出造就“万户弓:门成野草”的凄凉结局,乃是因为陈后主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暗含了对当时唐代统治者的批评; E.韦诗全诗写景,以霏霏细雨、江草、啼鸟和柳色着意营造一种四望迷蒙、烟笼雾绕、如梦如幻的氛围,而一座荒凉破败的台城就隐藏在其中;39.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刘诗把________与________对比;韦诗则用________同________对比;4分40.请对刘诗中“竞”和韦诗中的“无情”作一简要分析,说出其精妙处;4分刘诗中“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诗中的“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试题;10分长相思二首万俟咏雨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山驿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41.雨词通篇不出“雨”字标题除外,但很多地方都写出了夜雨之声,请写出表现夜雨之声的词语或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2.山驿词通篇不着一“愁”字,却写出了羁旅愁思,请写出表现羁旅愁思的词语或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3.这两首词写景抒情,所写的景物有不同,也有相同的,相同的是都写了________,只不过雨是写________,山驿是写________;它们都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4分六、阅读古文,回答问题;45分一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韩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子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人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44.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45.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46.广武君辞谢曰47.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2分48.西乡对,师事之49.驱市人而战之翻译下列句子;6分50.有能生得者购千金51.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52.于虞而智于秦也二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7分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友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专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53.自辩数,乃置54.主司群臣5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A.陈胜王凡六月B.由涉首事也C.涉之为王沈沈者D,系而罪之56.文中划线部分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3分客愚无知专妄言轻威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6分57.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58.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59.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60.根据本段文章原意概括陈胜失败的原因4分1________2________;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试题;16分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诗云:‘秉彼蟊贼①,付畀②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③,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④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曰:“聪伪主,德不胜袄⑤,今袄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奏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啖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帝然之……蝗害讫息;注①蟊贼:吃禾苗的害虫;②付畀bi:付与;③螟蜮:同①注;④刘聪:十六国时期汉国国君,无道;⑤袄yao:同“妖”;回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61.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62.此除蝗谊也;63.崇移书诮之曰64.必不惮勤下列句子中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65.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2分A.古时有讨除蝗虫而未获胜的情况,只是人们未用上死力而已;B.古时有讨除蝗虫而未尽灭的情况,只是人们未听从命令而已;C.古时有讨除蝗虫而未尽灭的情况,只是人们未用上死力而已;D.古时有讨除蝗虫而未获胜的情况,只是人们未听从命令而已;66.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2分A.是说修德可以免除蝗虫灾害,恐怕:是刘聪那里缺少德行而导致这样的吧B.是说修德可以免除蝗虫灾害,恐怕是汴州那里缺少德行而导致这样的吧C.是说修德可以避免蝗虫入境,恐怕是汴州那里缺少德行而导致这样的吧D.是说修德可以避免蝗虫入境,恐怕是刘聪那里缺少德行而导致这样的吧67.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2分A.事情本来就有违背条文而合乎事理,违反事理而投合权势的情况;B.事情本来就有违背经典而合乎事理,违反事理而适应权变的情况;c,事情本来就有违背经验而合乎事理,违反事理而适应权变的情况;D.事情本来就有违背法则而合乎事理,违反事理而投合权势的情况;68.“庸儒泥文不知变”中“泥文”的“文”指的是3分A.聪伪主,德不胜袄,今袄不胜德;B.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C.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D.古者良守,蝗避其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69.从姚崇三次讲话的内容看,他灭蝗的实际见解是3分A.既要做到合道,又要做到适权,就能战胜蝗灾妖异;B.既要有德行,又要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战胜蝗灾妖异;c.既要有德行,又要正确的方法,就能战胜蝗灾妖异;D.既要有正确的方法,又要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战胜蝗灾妖异;七、附加题:20分阅读下面—首词,按照要求答题;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注释“深院锁清秋”,深院被秋色所笼罩;这是作者看到寂寞梧桐所引起的联想;用一“锁”字,当和作者的处境和感受有关; “离愁”,是指去国之愁;以上两句形容愁绪纷乱,难于排遣;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这句意思是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愁苦;70.古代诗人、词人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各具特色,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占”;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试将它们与李煜此词作一比较,说说其异同06-07下初二古诗文诵读笔试卷班级___姓名___得分____一、填空:每空1分,14分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出自___朝____的绝句;2、将唐李白望庐山瀑布填写完整: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_____;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___朝____的秋夕;4、将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填写完整:_______,天寒白屋贫;_______,风雪夜归人;5、“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出自唐朝_____的;6、将唐刘禹锡的石头城补充完整: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淮水东边旧时月,______________;7、将唐杜甫蜀相补充完整:丞相礼堂保处寻,___________;8、“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出自唐沈佺期的;二、默写:每首4分,16分1、默写唐杜甫春日梦李白前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默写唐李益的从军北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默写唐杜审言渡湘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默写宋刘子翚的汴京纪事二十首其十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翻译下列诗句:每句2分共16分1、简要翻译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一中的句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2、简要翻译相和歌辞平调曲长歌行中的句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简要翻译魏阮籍咏怀八首其三十八中的句子: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4、简要翻译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中的句子:昔时人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四、简析:4分简要分析一下清郑燮竹石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写作特点并说说你背此诗之后的心得体会比如: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帮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等;原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初二年级古诗文默写竞赛试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一、写出四句古诗词中字面上含有“鸟”字的诗句,并注明作者不限课文例句:月出惊山鸟作者:王维8分1 23 4二、古往今来,咏月的诗句真是多得数不胜数,有不少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你能根据上下文,写出有关的诗句吗20分①我今停杯一问之;②举头望明月, ;③,对影成三人;④,人约黄昏后;⑤秦时明月汉时关, ;⑥,夜泊秦淮近酒家;⑦,江枫渔火对愁眠;⑧二十四桥明月夜, ;你还能写出其它的咏月的诗句吗试试看;①②三、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四句;注意:所写句子中须含有“雨”字,如“清明时节雨纷纷”8分①; ②;③; ④;四、名句联句:1.海内存知己, ;2.,孤帆一片日边来;3.稻花香里说丰年, ;4.沾衣欲湿杏花雨, ;5.人生自古谁无死, ;6.,吾将上下而求索;7.我劝天公重抖擞, ;8.,小桥流水人家, ;9.,可以为师矣;论语10.,寒光照铁衣;11.随风潜入夜, ;12.,客舍青青柳色新;13.,水村山郭酒旗风;14.,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15.,早有蜻蜓立上头;16.,把酒话桑麻;17.几处早莺争暖树, ;1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 ;”这两句,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19.先天下之忧而忧, ;20.孤帆远影碧空尽, ;21.横眉冷对千夫指, ;22.,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3.潮平两岸阔, ;24.,一览众山小;。

中学生古诗文大赛试题(附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大赛试题(附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大赛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50分)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名句A.陈子昂 B.王勃 C.王维 D.杜甫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作者于谦是( )人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的作者是( )A.李商隐 B.杜牧 C.杨万里 D.李清照4.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的下句是( )A.蜻蜒飞上玉搔头 B.芳草萋萋鹦鹉洲C.桃花流水鳜鱼肥 D,映日荷花别样红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 )。

”A.月黄昏 B.星如雨 C.花木深 D.蝶难来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中,主要用到的修辞方法是( )A.对偶 B.排比 C.反复 D.比喻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杜甫的( )A.《登高》 B,《旅夜书怀》 C.《春望》 D.《江南逢李龟年》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出自( )A.《岳阳楼记》 B.《桃花源记》C.《醉翁亭记》 D.《小石潭记》9.《曹刿论战》选自( )A.《春秋》 B.《战国策》 C.《左传》 D.《国语》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姑苏”指( )A.杭州 B.苏州 C.扬州 D.赣州11.“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中“右军”指的是书法家( )A.王羲之 B.欧阳询 C.颜真卿 D.柳公权1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是(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老年人如夕照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3.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它的果实)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C.先帝不以臣卑鄙 (无耻卑劣)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与子女)14.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吾祖死于是 (在这件事上)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监狱)C.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沟通)15.下列古代词语后来被新词所取代,取代正确的一项是( )社稷庠序高堂黎庶A.国家学校父母百姓B.国家书房上房人民C.宗庙学校殿堂平民D.祖国学校朝廷百姓1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选出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百姓)B.匹夫有重于社稷者 (百姓)C.布衣之交尚不可欺 (百姓) D.今王播弃黎老 (百姓)17.下列成语与“而或长烟一空”中“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丝不苟 B.一相情愿C.一目了然 D.一无所有18.下面与“斗折蛇行”中的“斗”“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皆若空游无所依C.隶而从者 D.不可知其源19.下列句中的“则”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则”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非死则徙尔20.下列句中与“花之隐逸者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21.《曹植聪慧》评论“曹植善属文”;(1)下面属于曹植所撰写的是( )A.《短歌行》 B.《燕歌行》 C.《白马篇》 D.《蒿里行》(2)文中“太祖甚异之”应译为( )A.曹操很奇怪他 B.曹操对他非常惊讶C.曹操认为他很奇特 D.曹操对他的才能很惊讶(3)下列成语与曹操有关的是 ( )A.老骥伏枥 B.四面楚歌 C.狡兔三窟 D.指鹿为马22.《张孝基仁爱》曰:“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题(附参考答案)

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题(附参考答案)

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下列各项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桓公怒,欲倍其约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B.①吾驴直三千,可乎②臣善其令,请得使之C.①或道之以德教,或殴之以法令②此亡它故矣D.①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②母毕正腊,东海莫不贤知其母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B.辍耕之.垄上C.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D.序天伦之.乐事3.下列句子中,与“良有以也”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况阳春召我以.烟景B.何其久也?必有以.也C.大块假我以.文章D.屠惧,投以.骨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举止高雅)B.取舍之极.定于内(准则,法则)C.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比作,看作)D.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续)5.下面这首诗作的作者是()。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A.杜牧B.元稹C.白居易D. 刘禹锡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灌督将士,且.战且前/北山愚公,年且.九十B.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言必.信,行必果C.臣善.其令,请得使之/善.数不用筹策D.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下列句子中“谢”字与“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中的“谢”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蔷薇花谢.即归来D.敬谢.不敏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

B.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C.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D.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9.下列各句中的“固”与“人固疑余之不乐也”中的“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上海市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预初、初一组)

上海市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预初、初一组)

(预初、初一组)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D D D D D D D C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A C D A D B D C C二、填空题(共40分,每题2分)21.大学中庸22.诗圣诗王(诗魔)23.记住比24.善于卖25.怎么他的 26.尽(学完)认为(以为)27.现在通“无”,没有28.离去回头看29.到打开30.摆动尾巴相斗31.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32.文武之道33.逸于作文34.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35.麦花雪白菜花稀36.散作乾坤万里春37.曲名(《折杨柳》)38.衬托(反衬)39.水面如镜,山色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40.热情淳朴、天真可爱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一)41.晚上睡在西山,早上打水烧柴,然后摇船去打鱼(3分)42.宁静、安逸(2分)43.政坛失意的孤愤和寄情山水的逍遥。

(3分,大意符合即可)(二)44.曾经(2分)认为(2分)45.鲍叔不认为我愚笨,而是知道时机有利、不利的分别。

(2分)(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2分)46.管鲍之交(管鲍之谊)(2分)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2分)(初二、初三组)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A BD C B C A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B D B C A D C D A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C CB DC B C A B二、填空题(共30分,每题2分)31.大学中庸32.纪传司马迁33.魏晋刘义庆34.白居易新乐府35.春秋陶渊明36.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37.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3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9.指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安史之乱40.倒装说的就是这个驼背老人吧41.称王大王的这样的行为越多,距离称王的目标就越远了42.比喻深厚的友谊经得起任何考验43.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要求齐王给他增加出使礼物44.世上利令智昏的人不猛醒回头,必然会葬身名利之中45.宁死不食嗟来之食坚守节义(意思对即可)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一)46.李商隐(2分)47.深切思念故乡(2分)48.(1)全部选择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等意象,形成强烈的画面感,把旅途中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2)动静结合,画面外的动衬托着画面内的静,更突出了旅途中早行的寒冷凄清,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含参考答案)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含参考答案)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初中各组)参考答案一、默写题(共25分,每空1分)1.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diéxiè]垂羽翼。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节选)[三国]曹操)或“强乐还无味(蝶恋花[宋]柳永)”!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6.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7.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8.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9.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1.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12.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4.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5.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7.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8.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19.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20.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1.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2.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23.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二、选择题(共25分,每题1分)26.以下成语并非出自《列子》的是(D)。

A.歧路亡羊B.杞人忧天C.愚公移山D.刻舟求剑解析:A.《列子·说符》B.《列子·天瑞》C.《列子·汤问》D.《吕氏春秋·察今》27.以下不属于纪传体断代史的一项是(A)。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解析:A.通史28.下列有关“三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东汉末年到曹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是建安文学的代表B.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代表作有《龟虽寿》《观沧海》等C.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D.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七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七言诗的发展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 全

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 全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答案(以下答案皆出自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望请海涵)一.1.B(kuī)2.C (旁征博引)3.C(攸:所)4.D(雷震《村晚》)5.B(清周起渭《西湖》)6.A (宋徐俯《春湖游》)7.B(明邵亨贞《贞溪初夏》)8.A(潘阆《酒泉子十首之四》)9.A(词的分类)10.C(元曲体制)11.D12.B(B为七律,其他为七绝)13.D(D为词曲)14.C15.A(宋朱熹《熟读精思》)16.A17.B18.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9.D(谁说你知道得多呢)20.D(居室简陋,但德行高远)二.21.春秋左丘明22.道周23.屈原楚24.辅佐年幼国君制定和颁布礼法25.安置祭品切菜时作为垫板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2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30.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31.明鸡32.杜甫江畔独步寻花33.春江水暖鸭先知34.种植(谷:庄稼木:树)35.店铺36.接近37同“轼”,(身子靠车上横木)表示尊敬38.“于”,在39.吹开,使……绽放、开放40.有志报国之人即时奋起、发愤图强三.(一)41.(1)破旧的(2)送42.封地使者使者曾子43.(1)是别人送给你东西,(您)为什么不接受呢?(2)接受别人馈赠的人会害怕得罪那个馈赠者;赠与别人东西的人会待那人以傲慢。

(注!把握关键字,成句且通顺即可)44.自食其力、无功不受禄(二)45.唐刘禹锡46.水光一体,十分和谐47.略四.略初一初二1.D2.D3.D4.A5.C6.A7.C8.C9.C 10.B 11.B 12.D13.D 14.D 15.A 16.D 17.D 18.D 19.C 20.D 21.C 22.C 23.A 24.C 25.D 26.C 27.D 28.D 29.B 30.C 二/31.阴阳割昏晓 32.无案牍之劳形33.晴川历历汉阳树34.复照青苔上35.遥知兄弟登高处36.生光辉37.铁马冰河38.妖娆 39.为谁辛苦为谁甜40.主管 41.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42.能够43.如果、白白地44.梅妻鹤子 45.刘义庆幽冥录三/(一)46.解得,懂得 47.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第17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检测及答案

第17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检测及答案

第17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检测班级姓名一、默写题(共25分)1. 寒风夕吹易水波,。

2. ,松柏有本性。

3.长空澹澹孤鸟没,。

4.不见谪仙人,。

5. ,雁行初过客登楼。

6. 多情只有春庭月,。

7.人怜巧语情虽重,。

8.流血涂野草,。

9.雨过潮平江海碧,。

10.出门忘山泽,。

11. ,等闲离别易消魂。

12.满目山河空念远,。

13.深秋幕帘千家雨,。

14.况属高风晚,。

15. ,归客千里至。

16. ,纵死犹闻侠骨香。

17.丹阳郭里送行舟,。

18.秦王殿上开地图,。

19.白云海色曙,。

20. ,眼前万里江山。

21.霜后芙蓉落远洲,。

22. ,斯文一脉微如线。

23.平生塞北江南,。

24. ,见不善如探汤。

25. ,成如容易却艰辛。

二、选择题(12分)1.以下和宋濂处于同一时代的人物是()A.袁枚B.郑燮C.刘基D.姚鼐2.以下选项中和荀子无关的一项是()A.儒家代表人物B.“性恶论”C.非攻D.《劝学》3.《放鹤亭记》写于苏轼任徐州太守期间,以下写于同一时期的作品是()A.《饮湖上初晴雨后》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永遇乐·明月如霜》 D.《记承天寺夜游》4.下列诗句中的“东风”,与“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东风”意思相同的是()(可多选)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B.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5. 下列四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记》西汉戴圣B. 《客斋随笔》宋洪迈C. 《齐东野语》宋周密D. 《开元天宝遗事》唐元结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春秋五霸()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襄公7.下面四个选项中“所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B.吾所以来此者,忆旧也C.师者所以传道也D.谷者,所以食也8.下列选项中与“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寡人反取病焉B.不复出焉C.就有道而正焉D.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9.下列各句中“以”的含义和“后以老病致仕”中的“以”相同的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属予作文以记之C.马耸耳以听D.其家以铁絙羁之圉中1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凡几涉手,而入仓廪B.温察而异之C.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D.悉资俸禄而食耳11.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B.缙而能不易其志者C.其两膝相比者D.今世学者,多似此类12.对“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第二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初中各组含答案)

第二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初中各组含答案)

一、默写题(共25分,每题1分)1.__________________,岁月忽已晚。

2.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__________。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5.同来望月人何处,__________________。

6.夜深知雪重,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春来还发旧时花。

8.潮落夜江斜月里,__________________。

9.撩乱边愁听不尽,__________________。

10.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

11.骁腾有如此,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13.长江一帆远,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苍苍横翠微。

15.荷风送香气,__________________。

16.树阴满地日当午,__________________。

17.交情得似山溪渡,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9.__________________?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0但去莫复问,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2.一春鱼雁无消息,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而重寸阴。

24.日计不足,__________________。

25.失之东隅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25分,每题1分)26.以下关于“四部”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把所有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B. 经部包括儒家经传和小学方面的书C.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也包括地理书、科技著作D.子部收录诸子百家的著作和类书;集部包括诗、文、辞、赋总集和专集等27.以下句中的“谢”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薛谭乃谢求反B.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C.父斥之,儿谢D.帝怒,群臣谢去28.古代父母变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称为()A.出殡B. 丁忧C.夺情D.归宁29.古代的“冠礼”是()时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A组)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___是唐朝的诗人,他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广为流传。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___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传统节庆无关。

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南宋___的《青玉案·元夕》,描写了元宵节的景象。

4.___的词《如梦令》中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比喻美好的事物应该及时珍惜。

5.“___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出自唐代___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的“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

6.《书愤》是唐代___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___的词作,他与___、___、___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8.___的《无题》中有“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的“兰台”是指尚书省的别称。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唐代___的词作《如梦令》。

10.___的《夏日绝句》中有“至今思___,不肯过江东”,描述了___在乌江自刎的情景,乌江位于今天的湖南境内。

1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___的名句,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赞美。

1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浪里”出自唐代___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述了舟行于波涛汹涌的海上的情景。

13.“怕有渔郎来问津”出自唐代___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的“津”指的是渡口。

14.《狱中赠邹容》是清代思想家___的诗作,表达了对___的敬意和对自由的渴望。

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唐代___的《归去来兮辞·送别》,描写了离别的悲伤。

16.___的“号”是易安居士。

17.“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___”是唐代___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

18.“___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苔藓。

19.___《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___然而涕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决赛)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5.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B.南京C.扬州D.镇江7.姜夔是宋代着名词人,其号为。

A.白石道人B.青莲居士C.易安居士D.淮海居士8.韩愈散文《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中的“道”,正确的解释是。

A.道理B.正道C.风尚D.世俗9.苏轼《石钟山记》句子“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有__文言现象。

A.名词作状语B.宾语前置C.意动D.使动10.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子“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浮图”一词意思。

A.僧人B.塔C.寺庙D.禅师封号三、解释题(每题2分,共6分)11.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选自陆游《书愤》)12.“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请指出其原始意义。

13.语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中的“《书》”是指哪一部书(选自《伶官传序》)四.综合题(共4分)14.阅读下边文言文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上文“庄宗”指的是王朝的帝王李存,他因重用伶人而荒废朝政以至身死国灭。

(1分)2)上文加点字“原”的正确解释是。

(1分)3)作者用“虽曰……,岂非……”的表述方式,强调的是的中心论点。

(2分)第二部分一.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每题2分,共8分)15.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三曹”,他们分别指的是__、__和曹植。

16.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__、__并称为“三苏”。

17.北宋文学家__、__和晁补之、张耒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18.《二十四史》中大多是后人修撰前朝历史,但其中《__》和《__》则是例外。

二.解释下列各成语中加点词语(每题1分,共10分)19.蹉跎岁月()20.大巧若拙()21.洞若观火()22.反唇相稽()23.飞扬跋扈()24.匪夷所思()25.负隅顽抗()26.功亏一篑()27.孤芳自赏()28.既往不咎()三.下面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每一组均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错项(每题2分,共6分).“熙宁”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年号;“乾隆”则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

B.“贯”是穿连的意思,古人把一千个铜钿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贯”。

C.《山海经》、《淮南子》和《搜神记》等都是记载了大量中国神话的古代着作。

D.“四六文”又称骈俪文,因其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而得名。

它大约产生于魏晋后,流行至清末。

.先秦寓言有的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有的是历史传说,有的则是作者为论理而创造的故事。

B.中国历史上,“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其老师叫“太傅”或“少傅”,俗称“师傅”。

C.古时候人们夜间以击鼓敲更报时。

“三更”指的是1:00-3:00。

D.《史记》130篇中,《本纪》有12篇,它们反映的是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一部着作的不同名称叫法,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B.古代在中央政府之下一般设有三级行政机构,其依次是州、郡、县。

C.明末复社的主要领导人有张溥等。

该社因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曰者务为有用”而得名。

D.“察举”、“九品中正”和“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三种铨选制度。

四.请将下列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每题1分,共6分)3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___。

(《汉乐府·上邪》)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34.风乍起,___。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南唐冯延巳《谒金门》)35.沙上并禽池上暝,___。

(宋张先《天仙子》)36.____,老夫和泪写胭脂。

(清赵翼《赠当筵索诗者》)37.漫云女子不英雄,____。

(近代秋瑾《曰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第42-45题(7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42.两首诗作者感受的都是“___”,前者是指____,后者是指____。

(2分)43.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完全是不同的,前者是____;后者是____。

(2分)44.解读两首诗的最关键的一个字,前者应当是“____”;后者应当是“____”。

(1分)45.下面各项涉及的文化常识和诗句解释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予以指出(2分)A.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B.诗句“后不见来者”的“来者”是指像战国时燕昭王那样礼遇人才,招贤强国的明君。

C.王维的诗画都很有名,后人称赞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诗句“返景入深林”是说诗人禁不住美景的诱惑,又回到树林深处细细品味静谧优美的山林景色。

第三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54.中国古代“三纲”伦理主要包括君臣、父子和()。

A.天地B.兄弟C.姐妹D.夫妻55.“难兄难弟”的本来意义是指()。

A.才能俱佳,难分高下B.患难兄弟C.共患难的朋友D.彼此处境都不妙56.郭沫若赞誉文言小说()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搜神记》B.《唐人传奇》C.《聊斋志异》D.《封神演义》57.曹操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当”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A.应当B.面对C.通“挡”D.吟诵58.庄子《秋水》篇首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中的“河”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A.洞庭湖B.湖泽湖C.苏州河D.黄河59.王昌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古国故址在今()境内。

A.陕西B.内蒙古C.新疆D.甘肃60.古时候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人是()。

A.李白B.李商隐C.苏轼D.陶渊明61.古时候缠绵吟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人是()。

A.李煜B.秦观C.李清照D.柳永62.古时候一边雄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边感喟壮志难酬的诗人是()。

A.辛弃疾B.陈亮C.陆游D.岳飞63.被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是()。

A.欧阳修B.王安石C.韩愈D.柳宗元二.解释题(每题2分,共8分)在下面文言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加点字写出相应的文言现象(共8分)64.孟尝君怪怪之,曰:“此谁也”()65.国人莫敢言,道道路路以目。

()66.蹇叔曰:“劳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67.浩浩乎如冯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三.综合题(共18分)(一)阅读下面唐代诗歌,回答第68-71题(9分)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其一》)68.上面诗歌中“千门”是“____”的代称;“长安”就是现今的陕西__;妃子则是指唐代__。

(3分)69.诗歌第三句的正确解释是:____(2分)。

70.下列选项中最能揭示这首诗主题的词语是()(2分)A.次第开B.一骑红尘C.妃子笑D.无人知71.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联系晚唐时唐敬宗大兴土木、沉湎声色的现实,冀望统治者能改弦更张。

有人评论说“红尘”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实写道路上尘土飞扬,一层是暗喻,联系所给提示并加以想像,可以理解那暗喻的意义是:____。

(2分)“动感地带杯”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D组)[比赛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20+2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按照要求填空。

(20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称《诗》或《诗三百》,汉始称《诗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五经”。

(1分) 。

2.《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之儒家典籍,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

与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1分)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全书130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

所记内容从黄帝到汉武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被称为——。

(3分)4.刘勰,南朝文学理论家,他的代表着作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巨着。

(1分)5.“王孟”指唐代诗人____________。

他们较多用五言诗描写自然风光,艺术风格相似,被称为“______”。

“高岑”指唐代诗人____________,他们风格也相似,被称为“______”。

(2分)6.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

着有优秀长篇小说_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

(2分)7.“二十四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旧唐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五代史》、___________、《辽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顺序依次填写)(4分,三本书1分)8.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即地支,共十二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

(按照顺序依次填写)(4分)9.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赞其着作“___________高人一等,___________入骨三分。

”(1分)10.《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1分)二、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选择题:(6分,每题2分)1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A.曹操、曹丕、曹植 B且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 D 杜甫、杜牧、杜荀鹤12.下面作品、作家、朝代对应有错的一项是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