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合集下载

第3讲上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概述

第3讲上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概述

Y ( s)
n Y ( s) G( s) Gi ( s) X ( s) i 1
环节的并联:
X ( s)
G1 ( s )
Y ( s)
Gn (s)
反馈联接:
n Y ( s) G( s) Gi ( s ) X ( s) i 1
X ( s) E ( s ) G ( s)

Y ( s)
M c ( s)
反馈环节:
u f ( s) ( s)
Kf
K m (Ta s 1) TaTm s 2 Tm s 1 Ku TaTm s 2 Tm s 1
Ω(s )
- ( s )
Kf
u f ( s)
U a ( s)
ug
ue -
+
u1
+
u
功率 2 放大 器
Mc
ua
负载
uf
测速发电机
1 [ui ( s) u ( s )] I1 ( s ) R1
I1 (s) I (s) I 2 (s)
ui ( s )
u (s)
-
1
R1
I1 ( s )
I (s)
I1 ( s )
I (s)
1
I 2 ( s)
1 I (s) u ( s) C1s
-
( s )
Kf
在结构图中,不仅能反映系统的组成和信号流向,还能表示 信号传递过程中的数学关系。系统结构图是系统的一种数学 模型,是复域的数学模型。
绘制系统结构图的步骤:
第①步:应用相应的物理、化学原理写出 各元件方程; 第②步:按照所列出的方程分别绘制相应 元件的方框图;
第③步:用信号线按信号流向依次将各元 件方框连接起来,便得到系统的结构图。

西工大、西交大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2

西工大、西交大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2

5 比较点的移动 比较点的前移:
Rs
Cs
Rs
Cs
Gs
Gs
Qs
1 Qs
Gs
若要将比较点由方框后移至方框的前面,为保持信号 的等效,要在移动后的信号线上加入一个比较点所越 过的方框的倒数。
5 比较点的移动 比较点的后移:
Rs
Cs Gs
Rs Gs
Cs
Qs
Qs
G(s)
若要将比较点由方框前移至方框的后面,为保持信号的 等效,要在移动后的信号线上加入一个比较点所越过的 方框。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概述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block diagram)是描述系统各元部 件之间信号传递关系的数学图形,表示了系统中各变量 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对各变量所进行的运算。通过对系统 结构图进行等效变换(equivalent transform)后,可 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G1(s)
-1 H(s)
R(s)=0
f
(s)
C(s) F(s)
G2 ( s) 1 G2 (s)H (s)(1)G1(s)
G2 ( s) 1 G2 (s)G1(s)H (s)
G2(s) G2(s) 1 G(s)H(s) 1 Gk (s)
单位反馈系统H(s)=1,有
f
(s)
C(s) F(s)
若令:G(s) G1(s)G2(s) 为前向通路传递函数,
则:
B(s)
Gk (s) (s) G(s)H(s)
可见: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k(s)等于前向通路传递函 数G(s)=G1(s)G2(s)与反馈通道传递函数H(s)的乘积。
R(S) ε(s) G1(s)
F(s)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描述系统各元部件之间的信号传 递关系的一种图形化表示,特别对于复杂控制系统的信号传递过 程给出了一种直观的描述。
KA
Km s (T m s 1)
r
K1
系统结构图的组成与绘制
系统结构图一般有四个基本单元组成:(1)信号线; (2)引 出点(或测量点);(3)比较点(或信号综合点)表示对信号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2
M s C M U a (s )
2013-7-24
绳轮传动机构: L( s ) r m ( s )
测量电位器:
E (s)
E 2 ( s ) K 1 L( s )
M s (s)
CM
U a (s )
E1 ( s )
m (s) L (s )
2013-7-24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14
•回路 起点和终点同在一个节点上,而且信号通过每个节点不多 于一次的闭合通路(单独回路)。 •不接触回路 回路之间没有公共节点时,该回路称为不接触回路。
信号流图的绘制
(1)由微分方程绘制信号流图: RC串联电路的信号流图
u r (t ) i1 (t ) R1 u c (t ) u c (t ) i (t ) R2 1 i2 (t ) dt i1 (t ) R1 u1 (t ) C i1 (t ) i2 (t ) i (t )
之间的所有传递函数之乘积,记为 H(s)
开环传递函数:反馈引入点断开时,输入端对应比较器输出 E(s)
到输入端对应的比较器的反馈信号 B(s) 之间所有传递函数的乘 积,记为GK(s), GK(s)=G(s)H(s) E (s) C (s)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其他变化(比较点的移动、引出点的移动)以此三种 基本形式的等效法则为基础。
12
(1)串联连接
R( s )
U (s) 1
G (s) 1
G (s) 2
C( s )
R(s)
C(s)
G(s)
(a)
(b)
特点:前一环节的输出量就是后一环节的输入量
U1(s) G1(s)R(s) C(s) G2 (s)U1(s) G2 (s)G1(s)R(s)
注意:进行相加减的量,必须具有相同的量纲。
X1 +
+
X1+X2 R1(s)
-
R1(s)R2(s)
X1
X2
R2(s)
X3
X1-X2 +X3 -
X2
4
(4) 引出点(分支点、测量点) 表示信号测量或引出的位置
R(s)
G (s) 1
X(s)
G (s) 2
C(s)
X(s) 引出点示意图
注意: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大小和性质完全一样
G(s)
分支点(引出点)前移
C(s) C(s)
引出点后移
R(s)
G(s)
R(s)
分支点(引出点)后移
R(s)
G(s)
C(s)
G(s)
C(s)
C(s) R(s)G(s)
G(s) R(s)
C(s) R(s)
C(s) R(s)
G1(s)G2
(s)
G(s)
结论:
n
G(s) Gi (s) n为相串联的环节数 i 1
串联环节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所有传递函数的乘积
13
(2)并联连接
G1 (s)

第2章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化简-2013

第2章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化简-2013

Uc(s) = I2(s) sc 2
1
图1图2比较
Ur(s)
从右 到左
R1 1
1 I (s)
SC1
I2(s)
R2
I1(s) I1(s)
sc2
1
Uc(s)
sc1
(补充)
Ur(s)
从左 到右
Sc 1
sc1
R2 I2(s)
1
Uc(s)
sc2
I2(s)
R1
I(s)
绘制网络结构图(3)
R1
U1(s)
R2
I2(s)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2013.3.26
r (s) k U r (s)
r
W1
W2
位置随动系统结构图绘制
U r (s ) U c (s ) U (s )
U (s) Ut (s) U(s) r 1 m (s) c (s) E i uε r ur uε
1 [I1 (s) I 2 (s)] U 1 (s ) sc1 1 I 2 (s) Uc (s) sc2
练习题1
描述系统动态性能的方程组如下,试绘制以R(s)为输入 信号、C(s)为输出信号、N(s)为干扰信号的系统结构图。
E(s)=R(s)-C(s) N(s)+X4(s)=C(s) X4(s)=X3(s)G2(s)
r ( t ) k r ( t )
绘制网络结构图(1)
I(s)
R1 R2 1 C 1 I1(s)
urr(t) U (s) Ur(s)
sc1
R1
sc2
I2(s) R2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方框图3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方框图3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控制系的结构图/方框图
相加点之间的移动
X(s)
R(s)
C(s)
Y(s)
X(s)
R(s)
C(s)
Y(s)
多个相邻的相加点可以随意交换位置
分支点移动
等效变换,要求变换前后的输出信号保持不变
R(s)
G(s)
分支点(引出点)前移
R(s) G(s)
C(s) C(s)
C(s)
G?(s)
C(s)
R(s)
G(s)
R(s)
分支点(引出点)后移
G(s) R(s)
C(s)

R(s)
C(s) R(s)G(s)
R(s) R(s)G(s) 1 R(s)
G(s)
分支点之间的移动
B R(s) A
B
R(s)
A
相邻引出点交换位置,不改变信号的性质
负号的移动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负号可以在信号线上越过方框移动,但不能越过 比较点和引出点
R(s)
C(s)
G(s) H (s)
R(s)
C(s)
G(s) H (s) 1
等效单位反馈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R(s)
C(s)
G(s)
H (s)
? R(s) 1 H (s)
H (s)
C(s)
G(s)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I1(s)
I2 (s)
CR1s
7
i2
C
i
i1 R1
ui
R2
uo
(3)
I(s) I1(s) I2 (s)
I2 (s)
I (s)
I1(s)
(4)U o (s) R2 I (s)
I (s)
Uo (s)
R2
8
(1)Ui (s)
(3)
- Uo(s)
I2 (s)
(2)
1
I1(s)
I1(s)
I2 (s)
- Uo (s)
(d)
将图(b)和(c)组合起来即得到图(d),图(d)为该 一阶RC网络的方框图。
11
2.3.3 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为了由系统的方框图方便地写出它的闭环传递函 数,通常需要对方框图进行等效变换。
方框图的等效变换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 变换前后各变量之间的传递函数保持不变
在控制系统中,任何复杂系统的方框图都主要由 串联、并联和反馈三种基本形式连接而成。
u
o
idt c
对其进行拉氏变换得:
I (s)
U
o
(s)
U
i (s)
I (s) sC
U R
o
(s)
(1) (2)
10
I (s)
U
o
(s)
U
i (s)
I (s) sC
U R
o
(s)
(1) (2)
Ui (s)
I(s)
(b)
Uo (s)
I(s)
(c)
Uo (s)
Ui (s)
I(s)
Uo (s)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R1
CR1s
I (s)
(4) I(s)
Uo (s)
R2
I1(s)
Ui (s)
- Uo(s)
1
I1(s)
I2 (s)
I (s)
Uo (s)
R1
CR1s
R2
I1(s)
9
练习
R
画出RC电路的方框(结构)图。 ui i C
uo
解: 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及电容
元件特性可得:
(a) 一阶RC网络
i

ui
◎对多回路结构,可由里向外进行变换,直至变 换为一个等效的方框,即得到所求的传递函数。
26
基本概念及术语
控制器
N( s)
被控 对象
+ E( s)
++
C(s)
R( s)
G1 ( s )
G2 (s)
反馈信号
B( s)
C(s) H( s)
反馈控制系统方块图
(1)前向通路传递函数---假设N(s)=0
C(s)与误差E(s)之比,(打开反馈后,C(s)与R(s)之比)
在控制系统中,任何复杂系统的方框图都主要由 串联、并联和反馈三种基本形式连接而成。
其他变化(比较点的移动、引出点的移动)以此三 种基本形式的等效法则为基础。
12
(1)串联连接
R( s)
U (s) 1
G (s) 1
G (s) 2
C( s)
R(s)
C(s)

G(s)
(a)
(b)
特点:前一环节的输出量就是后一环节的输入量
C1 (s)
R(s)
C(s)
R( s)

现代控制2-3 系统方框图

现代控制2-3 系统方框图
C(s) G(s) = = G1 (s) + G2 (s) + G3 (s) R(s)
n为相并联的环节数, 为相并联的环节数, 为相并联的环节数 G(s) = Gi (s) 当然还有“ 的情况 当然还有“-”的情况 i =1

n
结论: 结论:并联环节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所有并联环 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U i (s) - U o (s) (d)
10
1 R+ Ls
I ( s)
1 Cs
Uo (s)
如例2.1.4 试列写速度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如例
R
2
R R1 C
+ 功放 -
ui
R1 R1
K1 +
+K2
ωm
ua SM
减ω 负 速 载
uf
测速机
ui uf
ue
1级运放 级运放
u1
2级运放 级运放
u2
功放
ua
R(s)
G(s)
C(s)
(2)方框 环节):表示输入到 方框(环节 : 方框 环节 输出单向传输间的函数关系
信号线
方框
3
(3)引出点 引出点(分支点、测量点) 引出点 表示信号测量或引出的位置
R(s)
G1(s)
P(s)
G2 (s)
C(s)
P(s)
注意: 注意: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大小和性质完全一样
4
27
(6)负号的移动 负号的移动
负号可以在回路中任意移动, 负号可以在回路中任意移动,但不能越过 任何一个引出点或比较点。 任何一个引出点或比较点。 R(s)
m
E(s)
G(s) H(s)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ppt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ppt

X 3 (s)
G(s)
X 2 (s)
X 2 (s)
所以,一般情况下,比较点向比较点移动,分支
点向分支点移动。
14:02
21
2)比较点相对方框的移动:(移动的前后总的输出保持不变) 比较点后移
X1(s) X2(s)
G(s) Y (s)
X1(s) G(s) X2(s) N(s)
N(s) ?Y (s) [X1(s) X2(s)]G(s), 又 :Y (s) X (s)1G(s) X2(s)N(s), N(s) G(s)
1 R1C1s 1
R1C2 s 1
R2C2s 1
uo (s)
1
G(s) uo (s) (R1C1s 1)(R2C2s 1)
1
ui (s) 1
R1C2s
(R1C1s 1)(R2C2s 1) R1C2s
(R1C1s 1)(R2C2s 1)
14:02
35
变换技巧二:作用分解
原理示意图
扰动
P
电位器
ur u
ub -
电压 uk 放大器
可控硅 ua 直流 放大器 电动机
n
测速机
职能方块图
14:02
5
组成
(1)信号线: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的流向, 在直线旁边标有信号的时间函数或象函数。一条信 号线上的信号处处相同。
X(s)
(2)方框:表示对信号进行的数学变换,方框内的函 数为元件或系统的传递函数。
1
I(s) u(s)
C1s [u(s) uo (s)]
1 R2

I 2 (s)
1
I (s)
1 C1s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Y (s)
前移 R1(s) G(s) Y (s)
注:
R2 (s)
R1 ( s )
Y (s)
G(s)
1/G(s) R2 (s)
相加点进入和出去的信号量纲必须相同,否则不能加减。
b引出点(信号由某一点分开)
分支点分出信号,数值相同
R(s) 后移
G(s)
Y (s)
R(s)
R(s) G(s)
Y (s) R(s)
4.比较点(求和点、综合点) 1.用符号“ ”及相应的信号箭头表示 2.箭头前方的“+”或“-”表示加上此信号 或减去此信号
! 注意量纲:相同量纲的物理量
例:二阶RC电气网络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系统的结构图通过等效变换和简化后可以方便、快速 地求取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或系统输出量的响应。
➢等效变换和简化的过程对应于消去中间变量求系统传
信号流图的绘制 1. 根据微分方程绘制信号流图 2. 根据方框图绘制信号流图
1. 根据微分方程绘制信号流图
i
A
取Ui(s)、I1(s)、UA(s)、I2(s)、 Uo (s)作为信号流图的节点 Ui(s)、Uo(s)分别为输入及输出节点
2. 根据方框图绘制信号流图
方块图转换为信号流 图
信号流图的等效变换法则
•支路增益——支路传输定量地表明变量从支路一端沿箭头方 向传送到另一端的函数关系。用标在支路旁边的传递函数 “G”表示支路传输。
2.
通路
沿支路箭头方向穿过各相 连支路的路径。
前向通路 从源节点到阱节点的通路上通过任何节点 不多于一次的通路。前向通路上各支路增益之 乘积,称前向通路总增益,一般用pk表示。
信号流图梅森公式

控制系统结构框架图

控制系统结构框架图

一.控制系统结‎构框架图数据总线由‎用于RS-485通信‎的双绞线和‎一根数据发‎送允许控制‎线——使能控制线‎组成。

示意图如下‎:二.数据总线原‎理当某个PL ‎C 需向其他‎P L C 发送‎数据时,首先判断I ‎0.0是否为高‎电平,如果为高电‎平,说明总线处‎于空闲状态‎,那么首先将‎Q 0.0输出口导‎通,把使能找到‎的电平拉去‎,如果判断为‎低电平,则要一直要‎等到使能线‎上的电平为‎高时,才能发送数‎据,此种方法好‎处是每个单‎元都可作为‎主站或从站‎,串口数据由‎固定顺序的‎4个字节组‎成(数据1、数据2、数据3、数据4)主控板发送‎出的数据的‎含义数据1:主控板标志‎设定为0x‎aa数据2:电梯位于的‎楼层值数据3:电梯的运行‎方向数据4:电梯预到达‎的楼层楼层单元板‎发送数据的‎含义数据1:单元板标志‎设定为0x‎55数据2:乘坐者位于‎的楼层数据3:乘坐者预到‎的楼层数据4:乘坐者坐电‎梯的方向,向上运行设‎定为0x6‎6,向下运行设‎定为0x9‎9接受到数据‎后的运算处‎理:主控板PL‎C接收完成‎一组数据,首先判断数‎据4的值,若为0x6‎6,时将数据2‎和数据3的‎值保存在V‎B2—VB6的存‎储器中,方法是:如果数据等‎于(a),则VB(a)=0×66,若为0×99,则将数据2‎和3的值保‎存在VB1‎1—VB15.楼层单元板‎P LC接收‎完一组数据‎后,要先判断数‎据1的值,若为0xa‎a说明是主‎控P LC发‎来的数据,则把数据2‎和数据3送‎给显示模块‎,判断数据4‎的值,点亮相对应‎的指示灯,若为0x5‎5,则说明是楼‎层单元PL‎C发来的数‎据,则判断数据‎2和数据3‎的值,点亮相对应‎的指示灯。

三.电梯运行状‎态的控制电梯上点后‎,首先进行自‎检,包括厅门是‎否关闭,车厢门是否‎关闭,电梯是否为‎于正确的楼‎层位置,然后电梯自‎动运行到都‎正常的状态‎,(厅门关闭、车厢门关闭‎,读取到正常‎的楼层信息‎)静止下来,等待命令电梯在静止‎状态时,接收到的楼‎层单元发来‎的信息,判断数据2‎的大小,如果小于电‎梯位于的楼‎层值,电梯向下运‎行,否则电梯向‎上运行,电梯在运行‎的状态下,实时接收各‎楼层单元发‎来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向下运行时‎,不断检测V‎B11—VB15,存储器中的‎值,在到达对应‎的楼层时停‎靠,并清零对应‎的存储器的‎值,直至VB1‎为零,电梯暂停,系统开始判‎断V B2—VB6中是‎否有存储器‎的值为0x‎66,如果有时开‎始向上运行‎,到达相应的‎楼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当建立了系统传递函数的概念之后,就可以将其与方块图结合起来,进一步描述系统的动态性能与数学结构,从而产生了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一、结构图的概念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是由具有一定函数关系的若干方框组成,按照系统中各环节之间的
联系,将各方框连接起来,并标明信号传递方向的一种图形。

在结构图中,方框的一端为
相应环节的输入信号,另一端为输出信号,信号传递方向用箭头表示,方框中的函数关系
即为相应环节的传递函数。

结构图能简单明了地表达系统的组成、各环节的功能和信号的流向,它既是一种描述系统各元部件之间信号传递15uF 16V A关系的图形,也是系统数学模型结构的图解表示,更是求取复
杂系统传递函数的有效工具。

二、结构图的组成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一般由四种基本单元组成
1.伯号线
通常也称为结构图的四要素
信号线是带有箭头的直线。

其中,箭头表示信号的流向,信号的时间函数或象函数(即
拉氏变换)标记在直线夯,如图2.21(a)所示。

故,信号线标志系统的变量。

2.引出点
引出点又称为分支点或测量点,它把信号分两路或多路输出,表示信号引出或测量的
位置,如图2.21〔b)所示。

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大小和性质完全一样。

3.比较点
比较点又称为综合点或相加点,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加减(比较)的运算。

“十”表示相加,“一”表示相减,“十”号可省略不写,如图2.21(c)所示。

注意:进行相加减
的量,必须具有相同的物理量纲。

4.方框
方框表示元件TAJA156M016RNJ或环节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函数,如图2.21(d)所示。

且有
方框中写上元件或环节的传递
2.4.3 结构图的绘制
绘制结构图的一般步骤如下:
(1)分别列写组成系统各元件的拉氏变换方程,在有些情况下,可先列写微分方程,再在零韧始条件下钽电容进行拉氏变换;
(2)用构成结构图的基本要素表征每个方程,即画出相应的结构单元;
(3)按照各元件的信号流向,将各结构单元首尾相连,并闭合图形.即可得到系统的结构图。

cjmc%dd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