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使学生能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形成对抗日战争的客观认识。同时,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使学生能够对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战争策略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时空背景,并能够将抗日战争放入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时空中进行认识。最后,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抗日战争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并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抗日战争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抗日战争的历史氛围。
简短介绍抗日战争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抗日战争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九、作业评价
1.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2.作业质量: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3)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认同: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2.价值观培养:
(1)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传承和弘扬民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重大战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3.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献阅读、口述历史、课堂讨论等方式,获取和整理历史信息。
4.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内容:设计有关抗日战争的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采用个别提问、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关注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和问题实质。
2.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重大战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教育学生珍视和平,反对战争,关爱他人,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1)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1)

第16课抗日战争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军民的抗争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探索课堂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新的三、教学方法:设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全民族抗战1.卢沟桥事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历史纵横”栏目中列举了四件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提问学生:这四件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从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

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的团结。

面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严重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抗日战争不是哪一党哪一派或哪一个战场的抗战。

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

教师在讲述时可利用教材中“学思之窗”栏目,列举了从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到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的史实,然后提出问题:从以上史实中可以看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让学生思考一下,它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有什么必然联系?2.全面抗战路线面对日本的侵略,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引导学生思考洛川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然后指出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抗日战争开始后存在着两个战场。

一个是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一个是敌后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

这两个战场都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面战场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这时期正面战场的特点是努力抗战与节节败退交织并存,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著名的五大会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的经过: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如侵略中国的目的、手段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2.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角色,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
2.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增强他们的历史判断力。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受害者,学会尊重历史、关爱生命。
5.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1)抗日战争的背景及重要战役;
(2)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个人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感悟。
2.针对课堂练习中设计的题目,请同学们进行自我检测,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在家长监督下完成一套类似的练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指定阅读:阅读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如历史书籍、纪录片等,提高对抗日战争的了解,拓宽知识面。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抗日战争为鉴,追求和平、进步、公正的社会。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战争背景、具体战役及历史意义方面仍有不足。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兴趣较浓:抗日战争作为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此话题普遍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胜利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
(1)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歧,以及国内外各种因素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尤其是对民族觉醒、民主运动、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2.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纪录片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抗日战争相关任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历史思维品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c.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英勇事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形成共识,准备汇报。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a.列举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重大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b.请简要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c.请谈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大事件和关键战役,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掌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等政策及其实施情况。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胜利原因、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
2.强调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提醒学生珍惜和平,勿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和关键战役。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深入分析,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抗日战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适当运用生动、具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战争年代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英雄事迹的讲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2.针对重要知识点,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教师进行详细剖析,阐述其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
3.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抗战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战役或历史人物进行深入探讨,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分析战役或人物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意义。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要战役和关键历史人物,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掌握抗日战争期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理解抗战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展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作业完成后,教师应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知识传授与互动探究:在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战役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师生互动。

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1、掌握抗日战争的重大史实:抗日战争的爆发。

日军侵华的罪行。

中国人民的抗战。

2、分析抗日战争的重大问题: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和性质。

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通过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歌颂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培养学生爱国和正义的情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

5、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教材总体分析】:本课内容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基本特征:从社会矛盾看,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从中国抗战看,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从战争态势看,中日双方进行了一场持久战。

最终抗日战争获得胜利。

【教材侧重分析】:本课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发表见解。

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导入新课一.战争的起因:【师】在近代历史上日本不断侵略中国。

你们知道的有哪些侵略史实?(讨论回答)【PPT】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获得《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台湾。

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获得《辛丑条约》。

1914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

1932年日本发动了“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5年日本发动了华北事变,控制了华北。

1937年到1945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近代日本不断侵略中国?我提供两段资料帮助大家思考。

【PPT】(19世纪后期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资料中看,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它的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严重不足的限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战期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抗日战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抗战精神的传承,以及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激发学生的思考。
目的:提高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书籍、文章,如《抗日战争回顾》、《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等,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5.小组合作: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抗战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理性看待历史问题。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作用,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动力,以抗日战争为鉴,珍惜当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目的:检验学生对抗日战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问答题: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简要阐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
-介绍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并分析其精神品质。
目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3.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胜利意义,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等工具,分析抗日战争中的战役、战略和战术,提高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3.通过案例分析、问题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1.列举出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重大事件,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影响。
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描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阐述其事迹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典型英雄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民族精神、时代意义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时间顺序,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重点介绍卢沟桥事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重大事件,分析战争过程中的战略战术、国共合作、国内外支援等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图片、地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发展变化,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同时,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如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国际支持等,以及战争胜利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抗日战争,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树立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反思,引导学生珍惜和平、珍爱生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历史影像、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载体,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4.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同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战争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播放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影像,如抗日战争爆发的纪录片、战争中的真实场景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掌握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术语和概念,如全面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等。
3.能够分析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了解其战略意义。
4.学会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如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提高历史素养。
4.提醒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做好预习,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引入多媒体资源,如历史影像、图片等,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历史情境,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增强历史感知能力。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使他们对抗日战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4.制定一份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要求切实可行,不少于400字。
5.搜索并整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史料、故事等,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风貌,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6.观看一部与抗日战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600字。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以下要点:
1.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主要战役、杰出历史人物;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及对我们的启示。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思考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史实讲解:对重大事件、战役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避免主观臆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4.强化价值观引导: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主要战役、杰出历史人物及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意义。
2.难点:
(1)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矛盾;
(2)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和反思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和反思
3.结合史料,对抗日战争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性,领略抗战胜利的艰辛。
4.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拓宽国际视野。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形成共同的认识。
2.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辅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抗日战争。
4.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考查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这种教学反思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符合终身学习理念。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考查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掌握上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同时,部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待提高,我将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视频、音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英雄人物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3.创设抗日战争背景下的课堂情景,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抗战岁月,增强历史使命感。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关键词汇:抗日战争、全面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文献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抗日战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问题回答、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给予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当今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认识。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3.选择一场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抗日战争战役,分析该战役的背景、过程、结果及意义,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条理清晰、分析深入。
4.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影响”为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一份400字左右的讨论报告,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c.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抗日战争》时,我首先会向学生展示一组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如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随后,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抗日战争看待这段历史?”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思考。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推进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3.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感悟文章,要求结合课堂所学,谈谈你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以及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2.制作一份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海报,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突出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
3.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500字。
b.创设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c.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d.强化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4.教学评价: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家族访谈:采访家里的长辈,了解他们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和亲身经历(如果有的话),整理成访谈录,分享在课堂上。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6《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6《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视频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教师亲自讲述抗战故事,让学生感受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创设抗日战争模拟场景,如战争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抗战历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问题导向
2.实施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选取抗日战争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历史素养。
3.小组合作完成抗日战争主题的手抄报、PPT等展示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实施阶段性测试,检测学生对抗日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相关话题的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抗日战争相关歌曲,如《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等,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关键事件、战役和人物,激发学生思考。
2.设计历史辩论赛,让学生就抗日战争中的某一问题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思考抗战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战略战术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抗日战争”为主题,以“战争的经过、重大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以及抗战中的民族精神”为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6《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6《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共1课时)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抗日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历史素养。
5.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2)开展抗日战争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英雄事迹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深远影响。
2.课堂活动:
(1)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再现历史场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和表达能力。
(3)史料研究: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分析抗日战争的性质、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抗日战争时期的黑白照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氛围。随后,提出引导性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和视频背后的故事吗?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它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启示?”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抗日战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分组,针对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通过查阅资料、分享故事等方式,深入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伟大精神。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历史感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6《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大事件和影响,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不能忘却的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不能忘却的历史说课稿
3.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可能受到个人情感的影响,缺乏客观性。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纪录片、图片、地图等,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探讨战争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主要知识点包括: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2.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争过程;
3.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4.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
(2)分析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了解战争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对比;
(3)通过抗日战争的历史,认识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3.风格:板书采用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使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内容,关键信息用加粗或下划线强调。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结构化的信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清晰的思维导图。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准备详细的板书草图,上课时逐步呈现信息,并及时擦除不需要的内容,保持板书的整洁和条理性。
(二)教学反思
-分享交流:学生分享个人学习心得,交流对历史的理解,促进知识共享。
这些互动方式旨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历史故事导入:讲述一个抗日战争中的感人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以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请同学们立正,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聆听国歌和观看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播放视频,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主题一:狼子野心,侵我中华
师:近代以来,中国屡受侵略,然而在这些侵略当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为突出,那么,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步步侵略中国的呢?我们从一组图来回顾一下。

(展示图片)
(一)日本侵华步骤
主题二:万众一心,保家卫国
问题探究:全民族抗战时如何实现的?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相关内容来完成下列填空。

(展示题目)
(一)全民族抗战形成的条件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4、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问题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以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的敌后战场是怎样来进行抗战的呢?初中已学过,老师拟了提纲,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自主构建知识。

(二)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1、正面战场: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2、敌后战场:展开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年下半年发动百团大战
回族支队
主题三:奏响凯歌,迎接胜利
问题探究:谁打败了日本?
(一)抗战胜利的原因
1、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的抗战。

(根本原因)
2、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3、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问题探究:根据所给图片思考: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国内和国际上有何意义?(二)抗战胜利的意义
1、国内:(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
略的完全胜利。

(2)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国际:(1)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作出了重大贡献。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主题四:家仇国恨,以史为鉴
师:通过视频展示日军侵华史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76页『学思之窗』思考一下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
历史因素:日本军人受军国主义的毒害,崇尚武力,轻生重死,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的人怎会珍惜别人的生命;
现实因素:日本意在灭亡中国,因而使用屠杀来泯灭中国人的抵抗意志。

师:当今日本右翼分子的思想就像日本对华曾使用的生化武器一样,遗毒难消。

他们不仅否认侵华史实还助长军国主义气焰,更有甚者企图篡改日本历史。

(展示图片)
问题探究: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这段历史?
课堂小结:以音频效果给学生展示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导学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尊重生命,珍惜和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