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诗的音乐之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唐诗的音乐之美

本文试图通过对唐诗中所蕴含的音乐之美的研究,发掘唐诗与音乐之间的深厚渊源,使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唐诗与音乐的关系

(一)乐中有诗

在唐诗中,有很多作品本来就是描写音乐题材的,配上音乐就是传世名曲,随着音乐的传播,这些诗歌作品也广为流传,最著名的当属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李凭签摸引》、韩愈《听颖师弹琴》等作品也属此类。还有一些唐诗,甚至就是当时流传的一些歌调里的歌词。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相近,唐代诗人与乐工、歌者的关系往往比较密切,他们常常会去观赏歌舞,听琴赏乐,并以诗歌记录下过程和心情,而乐工和歌者也会把诗人刚刚创作的诗歌谱曲,并在酒肆和庙堂中传唱下去。从唐代流传至今的古典音乐《阳关三叠》,正是当年著名诗人王维的名作《送元二使安西》谱曲之后的产物。由于唐代在演唱此诗时,首句只唱一遍,后三句叠唱,各唱两遍,而诗中又有“阳关”二字,故称《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表达了人们最为普遍的一种惜别之情,情景交融,含蓄真挚,谱成歌曲后,更加感人肺腑,受到世人的推崇,是当时一首很受欢迎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在明代时曾被编成琴曲演奏,又在上世纪被改编成合唱,一千多年来传唱不衰,堪称唐诗入乐的经典范例。在唐代,诗歌即歌词,唐诗入乐进行歌唱,这是再普遍不过的现象。

(二)诗中有乐

不仅仅唐诗入乐的现象很普遍,在唐代,音乐入唐诗更是时尚之举。

不夸张的说,音乐就是唐诗的恒久不灭的主题。据不完全统计,在唐代流

传下来的五万余首诗歌中,有近两千首的内容都与音乐有关。许多著名诗

人不仅仅是文学大家,同时也对音乐很有研究,精通音律善于作曲。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唐诗名将,都写下了大量与音乐有关的诗篇。其中,酷爱丝竹之声和操琴之乐的白居易,一个人就写下有关音乐的诗歌近五十篇,由此可见“音乐入诗”之广泛性。

音乐入唐诗,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第一,描写音乐演奏的场景。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发起人之一白居易,在其代表

作《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演奏演技。诗中“转轴拨弦三

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

琵琶的手法。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

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

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

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

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

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

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第二,强调音乐强

烈的感染力。《琵琶行》中,“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

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

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足以

表现出琵琶女乐音之动人心魄。第三,借音乐抒发丰富的情感。善写风景

诗的李郢在音乐上的造诣同样不浅,他在《为妻作生日寄意》中写道:

“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以琴瑟谐和对应鸳鸯交颈,在爱

妻生日之际,预祝自己和她能够恩爱百年,永远幸福,其中爱意之浓烈,

令人艳羡。

(一)唐诗声韵中的音乐美

由于在押韵、声律、对偶等方面都很讲究,唐诗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节奏感,吟诗如同高歌,很有音乐美。押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

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之相互呼应,以

便在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它是唐诗创作必须遵守的格律规则,同时也是唐诗音乐美产生的源泉。声律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据汉字单音节的

特点,以宫、商、角、徵、羽分韵,以五声配字音。人的语音本来就符合

五音,音律是根据人的语音产生的。对于构成文章关键的词语,要求应符

合音律。在唐代,诗人们开始按照“宫羽相变,低昂(间)节,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等方法来创作作品。这就使得诗句有了规律的高低起伏、长短

变化,听起来和谐上口、悦耳动听,极富音乐之美。而对偶作为一种常用

的修辞方式,是唐诗音乐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近意思,由于音节组

合整齐,节奏对称,平仄交错,使得唐诗具有了文字结构上的均衡之美,

在朗诵或吟唱时更表现出音节和语调上的对称之美。

(二)比喻手法营造出音乐的意境美

除了遵守声韵规律使唐诗朗读起来富有音乐美之外,唐代诗人更注重

在诗歌中运用比喻手法,营造出充满音乐气息的意境。

除了基本的以声音比声音之外,唐诗中还常用视觉可见的事物来比喻

声音,由于人的五感是互通的,这种比喻手法不但不会突兀,反而使得音

乐更有质感。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曾写下佳句“清歌一曲月如霜”,以月

色如霜比喻一曲清歌。由于读者未在现场,自然无法得知清歌演唱时的情

形,但月色如霜却是人人都曾见过的,抬头看洁白如霜的月光,瞬间心有所感,“清歌”的明净清凉,令人神爽的韵味跃上心头,高适这一精妙比喻,将唐诗的音乐意境之美表露无余。

乐中有诗,诗中有乐。唐诗和音乐互相包容,互相促进,使唐诗中具有鲜明的音乐之美。通过分析唐诗与音乐的相互关系,解析唐诗中蕴涵着的音乐之美,使唐诗的艺术魅力更加凸显出来,也使我们对唐诗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们对唐诗这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高峰的认识,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刻。

诗乐不分家,缺少诗意的音乐是乏味空虚的,而摒弃了音乐的诗歌在艺术性上也是不完整的。唐朝能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空前鼎盛的时期,甚至是世界诗歌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与当时的文学和音乐能够完美结合不无关系。唐诗是先贤古人们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学艺术财富,作为后人,我们应该珍惜这些财富,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并将其传承发扬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