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龙鱼饲养的方法
鲟鱼如何饲养
![鲟鱼如何饲养](https://img.taocdn.com/s3/m/4766d7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0.png)
鲟鱼如何饲养鲟鱼如何饲养鲟鱼是很多人饲养的鱼产品,鲟鱼在养殖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好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鲟鱼饲养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鲟鱼种植方法随着鲟鱼养殖的蓬勃兴起,商品鲟鱼的价格不断下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提高鲟鱼苗种成活率,是鲟鱼养殖增加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南方养殖鲟鱼,一般都需要经过南移驯化,这对养殖场地的生态条件、养殖设施及基本操作管理都有特殊的要求。
下面笔者根据近几年养殖鲟鱼的教训和经验,谈一谈鲟鱼苗种培育阶段的一些技术要点。
水质要求鲟鱼苗种培育对水质的基本要求为:pH为6?5―8?0,溶解氧大于6?0毫克/升,总铁含量小于0?8毫克/升,非离子氨小于0?02毫克/升,亚硝酸氮小于0?05毫克/升。
各养殖场应根据自己水源的状况,对照以上鲟鱼对水质的基本要求,将水质作适当处理。
水源为井水的,应主要监测总铁含量是否超标;水源为江河水的,特别是有污染源的江河水,应主要监测悬浮物和氨氮含量是否超标;水源为溪流水的,应主要监测pH值是否过低;如有超标,井水和江河水可用曝气加石英砂过滤得到很好处理;偏酸性的溪流水可用生石灰来调节pH。
生产设施新建鲟鱼苗种培育池一般要求建成流水养鱼池,池的面积为0?5―2平方米,池深为0?8―1?0米,池形为圆形,池底为锅状,中间设排水口,以便排污;进水口设在池的上方,呈笛管状。
水花阶段的培育池底部应光滑,如是水泥池底部应铺瓷砖。
如条件许可,池中可架设充气增氧设施。
水花质量水花质量是影响鲟鱼苗种成活率的因素之一,因此,养殖业主在购进鲟鱼水花时应把好水花质量关。
质量好的水花脱膜后两天应在水中上下游动活跃,长时间静卧在水底成团的鱼苗较少,这样的鲟鱼水花运输成活率高,在培育过程中适应环境能力较强。
日常管理1、放养密度:鲟鱼水花在静卧期至开口前期,一般流水养鱼池放养密度为3000―5000尾/平方米,开口后可调至2000尾/平方米,随着苗种规格的不断长大,放养密度应及时调小。
中华鲟鱼怎么养,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
![中华鲟鱼怎么养,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https://img.taocdn.com/s3/m/98498fd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1.png)
中华鲟鱼怎么养,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回答1、准备池塘:将比较平滑的水泥池当作饲养池,池壁也要具有一定的光滑度,避免中华鲟沿着池壁游动时导致鱼身受损。
2、放苗入池:放苗入池前用浓度适宜的盐水进行消毒,规格为10-15厘米的鱼苗每亩可放养600-1000尾。
3、投喂食物:投喂新鲜的动物性饵料,每天投喂2-4次,投喂量前期为体重的5-7%,后期为体重的4-5%。
4、科学管理: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注意水温和酸碱度,PH值一般要控制在7-8。
一、中华鲟鱼怎么养温馨提示:中华鲟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1、准备池塘(1)选择比较平滑的水泥池作为饲养池,池壁也要具有一定的光滑度,若池壁较粗糙,则中华鲟沿着池壁游动时容易导致鱼身受损。
(2)饲养池的大小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并且要确保供水、排污都比较方便。
2、放苗入池(1)中华鲟幼苗较弱小,容易受到疾病侵染,放苗入池前要用盐水或其他水产专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2)选择健壮活泼、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作为放养对象,体长为10-15厘米的鱼苗可放养600-1000尾/亩。
3、投喂食物(1)将新鲜的线虫、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饵料作为中华鲟的食物,每次投喂食物后都要及时清理残渣。
(2)投喂次数为2-4次/天,前期投喂量为体重的5-7%,后期投喂量为体重的4-5%。
4、科学管理(1)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注意水温和酸碱度,一般情况下要将PH值保持在7-8左右。
(2)幼苗具有趋光性,但光照对于鱼苗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要注意光照导致水温变化的问题。
二、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1、野生的鲟鱼其食物会随着生长阶段而发生变化,仔鱼期通常以浮游生物为食,幼鱼期通常以小型鱼虾、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为食,成鱼期通常以底栖动物、动植物残渣为食。
中华鲟饲养方法
![中华鲟饲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8050e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e.png)
一、人工养殖鲟鱼条件鲟鱼对于水的温度适应能力比较强,低至零度都可以生长,高到三十五度之内,为了更好的生长,最好是把水温控制在二十度左右,孵化繁殖期间温度恒定在十九度最佳。
而水中的溶解氧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每升控制在五毫克左右,低于三毫克的话,会直接影响鲟鱼的生长。
水体不能是酸性的,最好把ph值控制在7.5左右,因为酸性水体会增加水中二氧化碳成分,那么溶解氧成分会减小,而透明度保持在五十厘米左右便可。
二、鲟鱼的选池整池一般池塘面积控制在六到九亩之间最为合适,过大后期的管理不方便进行。
而水深要在两米或者两米半之间,附近最好是比较安静的环境,且要准备好增氧等器材。
选好池塘先把水体排出在进行全面消毒工作,之后可以晾晒四五天注入清水,在水中加入一些粪便培养一些浮游生物,作为后期投放鲟鱼的饵料。
三、鲟鱼的选苗投放选择鱼苗当然要挑游动活波的幼仔,且鱼体表面完整没有损伤,包括外观颜色看着要纯正,没有斑点之类的,一般都是选择鱼体长度在二十厘米左右的。
如果想要确保不会出现水质不合适的情况,可以先购买一小部分,投放两三天,正常且没有病态鱼出现,在大面积进行投放,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重新做消毒换水等工作。
投放之前需要对鱼苗进行消毒哦,如果不想消毒的话,可以在放养池内放一些盐,主要也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但是用量不能过多的,盐分过量的话,鲟鱼会出现厌食情况。
四、鲟鱼饲养的日常管理鲟鱼对于水质要求比较高的,一般一两天要更换一次水,慢慢鱼苗适应这种环境就可以减少换水频率。
一般都是十天左右会适应下来,后期改成半个月左右换水一次。
为了保持更好的水质情况,每次投喂之后要把剩料打捞一遍,且及时清理渔具。
鲟鱼是一种惧光鱼类,一般不喜欢光线较强的环境,但是其他季节还好,在炎热夏季最好做好遮阳措施,搭建遮阳棚之类都是可以的。
而鲟鱼平时饵料就是一些轮虫、卤虫、水蚤以及蚯蚓之类的,如果人工饲养的话,不仅投喂前期用活饵开胃,后期要适当的增加一些饲料,一般是用鱼粉、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混合而成。
鲟龙鱼饲养的方法
![鲟龙鱼饲养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f069f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5.png)
鲟龙鱼饲养的方法鲟龙鱼是大中型经济鱼类,也是珍贵的鱼种。
初次性成熟年龄:雄性11―9龄,雌性11―13龄,产卵周期4―6年。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鲟龙鱼饲养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鲟龙鱼饲养的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鱼池的面积以3―5亩为宜,其形状长方形为好。
池底的淤泥小于10厘米。
如是水泥流水池其面积50―300米不限。
池深2米。
2、对水质的要求: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鲟鱼对氯特别敏感,即使水中有微量的氯离子也会导致鲟鱼死亡。
3、鱼种放养:池塘在放养前进行生石灰消毒,每亩用10公斤左右,然后干塘日晒。
于放养前二周注水,水深为2米。
鲟鱼的放养密度和其个体大小有关,一般规格在300―500克,每亩放500尾。
鲟鱼的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 ,夏季池塘水温超过26℃时,应及时注新水。
4、饲养管理:实行定时、定点、定量的投喂原则,日投饵率3%,以后随着鱼体长大,逐渐减少投饵率,当鱼达到1公斤以上时,日投饵率不超过1%。
由于鲟鱼怕光,所以投喂时间为每天黎明和黄昏各一次。
每半月加喂鱼健康2号、淡水鱼多维和酶制剂等,以提高鲟鱼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加快鲟鱼生长。
鲟龙鱼繁殖方法鲟鱼个体大,寿命长,性成熟晚。
大多数鲟鱼在天然环境中性成熟年龄为10年以上,雄鱼比雌鱼早3-4年成熟。
史氏鲟成熟年龄一般是雌鱼9-10年,雄鱼7-8年。
鲟鱼对产卵场的要求非常严格,它们在自然环境下有时溯河上千公里寻找合适的产卵场,如果雌鱼洄游到产卵场的道路被坝切断,找不到适合的产卵环境,雌鱼的卵泡就会退化吸收。
由于人工养殖条件与天然环境差异很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鲟鱼要达到性腺发育成熟要采用人工调控温度、光照,水流等环境因子,配合生理诱导等技术达到性腺发育成熟。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养。
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
鲟鱼养殖条件 鲟鱼养殖技术
![鲟鱼养殖条件 鲟鱼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169766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8.png)
鲟鱼养殖条件鲟鱼养殖技术鲟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鱼类形体最大的一种。
对于这种比较名贵的鱼种,很多人都只是听说过,真正见到的人却不多。
不过随着人们对于鲟鱼价值的开发,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也有不少人开始人工养殖鲟鱼。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养殖鲟鱼的一些条件和技术。
鲟鱼养殖条件一、池塘条件池塘规格为4亩,塘底为沙质,每口塘设有独立进排水口及固定投饵点,投饵点底部为水泥混凝土底,并抹光滑,面积以6-8平方米为宜,上面设有遮荫网。
水源为自流山涧水,周年水温在18-24℃,且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
有独立的供水,能不定期地补充新水,并可以充分地排水。
二、放养条件放养前对养殖池彻底清洗,安装好拦网,并用浓度30-50毫克/米3高锤酸饵溶液进行消毒,消毒后清洗池子,放水待放苗。
选择元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体长为10-15厘米,每亩放养600-1000尾。
三、饲料条件养定后第三天开食,喂食泥鳅小虾和鸡肉。
泥鳅太大要切段改刀,以嘴大小能一下轻松吸进去的大小为主。
鲟鱼养殖技术1、投喂量与投喂方法具体根据天气的情况有所变动。
投饵量,前期按鱼体重的5%-7%投喂,后期按鱼体重体重的4%-5%技喂,具体可根据摄食情况而定。
日投饵2-4次。
每次投喂时定时、定量将饵料均匀投撒于池中。
2、水质管理水质要求清新,每天排污1次,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苗种阶段每隔7天清池1次,成鱼阶段15天清池1次,保持池内清洁及水流畅通。
水位苗种阶段保持在0.3-0.4厘米,成鱼阶段为0.4-0.6厘米。
水位交换苗种阶段3-4次/小时,成鱼阶段2-3次/小时。
养殖期间溶氧在6.68-10.48毫克/升,pH值7.78-8.56,平均温度10.1-22.3°C为宜。
3、日常管理随时观察鱼活动及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应,每天做好天气、水温、投饵、防病及鱼类生长抽查情况记录。
鲟鱼常见病害的防治一、鲟鱼车轮虫病病症与病因:病原体为车轮虫。
中国鲟鱼家庭养殖方法
![中国鲟鱼家庭养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7db7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6.png)
中国鲟鱼家庭养殖方法引言中国鲟鱼是一种珍稀的淡水鱼类,被誉为“水中稀世瑰宝”。
随着人们对养殖业的不断关注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尝试养殖中国鲟鱼。
本文将介绍中国鲟鱼的家庭养殖方法,希望能帮助养殖者们成功养殖出健康的中国鲟鱼。
准备工作在养殖中国鲟鱼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选址选址是养殖中国鲟鱼的重要一环。
合适的地理环境和水质条件对中国鲟鱼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选择距离市区较远、水质清洁的地点。
设备养殖中国鲟鱼需要一些基本的设备,如鱼池、过滤系统和加热系统等。
鱼池的大小取决于养殖规模,但通常要足够大以容纳鱼群的成长。
过滤系统可以帮助保持水质的清洁,而加热系统则可以提供适宜的水温。
种苗购买选择优质的种苗对于养殖中国鲟鱼至关重要。
种苗应该健康、活跃,并且没有任何身体异常。
在购买种苗时,可以选择专业的养殖场进行购买,以确保种苗的质量。
养殖方法有了准备工作的支持,我们可以开始养殖中国鲟鱼了。
水质管理中国鲟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水质管理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测试水质的pH值、氨氮含量和溶解氧含量等。
确保水质符合中国鲟鱼生长的标准。
其次,定期清理鱼池,保持水质的清洁。
最后,通过增氧设备或水流装置来提供充足的氧气。
饲料喂养提供适宜的饲料是养殖中国鲟鱼的关键。
中国鲟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食用鱼粉、鱼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等。
喂养时需要注意控制好饲料的量,避免过度喂养。
同时,定期检查鱼嘴和鱼鳞的健康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营养成分。
疾病防控在养殖过程中,中国鲟鱼可能会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并对鱼群进行定期体检。
如果发现有鱼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隔离和治疗。
同时,使用专业的养殖药剂和疫苗也可以帮助防控疾病的发生。
成长管理中国鲟鱼的成长速度较慢,需要耐心和细心的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鱼群的生长情况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数量,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此外,注意鱼的数量控制,避免过度放养导致资源竞争。
鲟鱼快速养殖高产高效技术
![鲟鱼快速养殖高产高效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b4ce2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b.png)
鲟鱼快速养殖高产高效技术1. 引言鲟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
为了满足人们对鲟鱼产品的需求,提高养殖效益,需要采用快速养殖高产高效技术。
2. 环境准备与优化在鲟鱼养殖过程中,环境的准备和优化是关键因素之一。
2.1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对鲟鱼生长和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水质管理的几个关键点:•定期监测水质:包括pH值、温度、溶解氧等指标。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
•水体富氧:保证水质中足够的氧气含量,可以使用氧气增氧设备或安装喷泉等。
•预防水污染:监控并避免饲料、鱼粪等有机物的堆积,定期清理底泥和过滤器。
2.2 养殖池设计合理的养殖池设计不仅可以提高鲟鱼的生长效果,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池塘大小:根据养殖规模和鲟鱼的数量确定池塘大小。
适当的水深和水面面积可以增加鲟鱼的运动空间和生长环境。
•水流控制:养殖池应具备良好的水流,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充氧。
可以设置水泵和喷泉等设备,保持水体流动。
•防护措施:安装防鸟网和防虫网,防止外部害虫和鸟类进入养殖场。
3. 饲料管理和营养需求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是鲟鱼快速养殖的重要环节。
3.1 饲料种类和配方根据鲟鱼的不同生长阶段与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配方。
常见的饲料种类包括鱼饲料、蚯蚓、虫、水生植物等。
3.2 饲料投喂合理的饲料投喂是养殖效益的决定因素之一。
以下是饲料投喂的几个要点:•饲料投喂时间:根据鲟鱼的饥饿程度和消化能力,合理安排饲料投喂的时间。
•饲料投放量:根据鲟鱼的体重和生长需求,确定适量的饲料投放量,避免饲料的过量或不足。
•饲料投喂频率:鲟鱼的消化能力较弱,宜采用多次少量的方式进行饲料投喂。
4. 疾病预防和控制鲟鱼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保障高产高效的关键。
4.1 养殖环境卫生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疾病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环境卫生措施:•底泥清理:定期清理底泥,避免废物积累和细菌滋生。
•消毒处理:对养殖设备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0d138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1.png)
鲟鱼养殖方法鲟鱼一般养殖在水域面积大的水库、湖泊和河流中,鲟鱼适合生长在水面宽阔微流水、水质无污染、水深要达到5米以上的水域中。
鲟鱼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经济利益高等特点,所以养殖者颇多。
水域和网箱选择目前养殖者养殖鲟鱼主要以网箱为主,网箱一般为双层,大多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网片制成,网箱的规格根据养殖者的规模而定,长宽高通常有10米*4米*4米、6米*4米*4米等。
网目根据鱼的大小来定,鱼不会逃跑即可。
为了保证水体的水质,一般放尾重30~50克的鲟鱼,网目大小1.5cm左右即可,网箱的箱底要用绢纱缝上,避免饲料流失。
网箱一般是框架浮动式,可根据水温波动而自由升降。
网箱应在养殖鲟鱼前提前放入池内,让藻类附生,这是为了防止鱼种进去时损失身体。
鲟鱼应养殖在水域宽阔、水深5米以上、水质无污染的水域中。
这样使鲟鱼达到最高产,为养殖者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
合理放养鲟鱼一般适合在春季和冬季放养,放养的鱼种必须是体质健康、无伤无病、规格统一的。
一般每平米网箱放养的密度为:体重在40g 左右的鱼种放养80尾左右,放养时用食盐水对鱼体进行浸洗,保证鱼体干净无污染。
科学投喂鲟鱼的饲料应选择全颗粒饲料进行投喂。
饲料需达到以下标准:蛋白质的含量要达到40%左右,其中动物蛋白质的含量要在15%以上,脂肪要在9%以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30%左右,还需要有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饲料投喂根据鱼口裂的情况投喂1/2为好。
鱼种在放入网箱2天之内不要投喂,让其适应网箱环境。
2天之后进行投喂,日投喂量6次左右。
进入正常饲养阶段,日投喂量3次,时间分别是早、中、晚,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保证每尾鱼都可以吃到饲料,而快速生长。
投喂还应根据天气、水温、溶氧变化和鱼的摄食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科学投喂。
加强管理网箱需要配备专人进行看护,坚持每天几次巡箱,并做好气温、水温、投喂等日常记录。
仔细观察鲟鱼每天的活动和生长情况,当个体大小差异明显时,要及时分箱进行养殖,避免鱼体大小不一而两极分化。
鲟鱼怎么养 鲟鱼的养殖技术
![鲟鱼怎么养 鲟鱼的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c5c48f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e.png)
鲟鱼怎么养鲟鱼的养殖技术鲟鱼属于底层冷水性鱼类,栖息在水质清澈,底质为沙砾的水域中。
喜弱光,怕强光。
如今,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鲟鱼在餐桌上频繁的出现,养殖鲟鱼的养殖户也逐渐的多了起来,那么,怎么养殖鲟鱼呢?接下来由的本人带你去看看鲟鱼的养殖技术。
一、幼鱼养殖1.流水养殖:可采用室外水泥地,使用流水养殖。
水泥地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切去四角,这样池中的水流旋转无死角。
池底应为锥底形,坡度为1%~2%,排水口设在锥底部,再通过可调节高度的管道排水。
要保证洗刷水池时可以彻底排干池水。
池规格在9平方米以内,深度1米便可,池壁要光滑,以免刮伤鱼苗。
水池上应设遮荫网。
对于未开口的水花,水温应保持在18~20℃,水深0.6米左右,溶解氧不低于6毫克/升,流速不超过0.1米/秒。
放养密度初期为10000尾/立方米。
开口饵料可采用卤虫无节幼体、轮虫、小型枝角等,开口两天后可改喂剁碎的水蚯蚓和碎鱼虾。
要少量多次投喂,最初10~12次/天,1周后可改可8次/天。
鲟鱼喜弱光,灯光下摄食积极,故夜间必须投喂。
随着鱼苗长大必须注意及时分池,这样可以减少幼鱼互噬的机会。
2.投喂配合饲料:鱼苗长到8厘米-10厘米后便可开始转喂人工配合饲料。
可以采用逐渐增加配合饲料投喂次数,相应减少活饵投喂次数的办法,直至取消活饵投喂,此时要注意配合饲料的粒径必须适应鱼苗的口径。
对于在此过程中生长停滞的鱼苗,应及时捞出再次投喂活饵,待体质恢复后再重新进行饲料转口。
大苗适应性强,水温18~28℃均可,水深保持在0.8~1米。
二、成鱼养殖1.水泥池养殖:可采用鳗鱼池或经改造的甲鱼池,面积从100平方米-400平方米均可,水深在1.5~2米之间,不必过深。
流水养殖可大密度放养,15厘米或15克鱼苗可放养500尾/立方米,随长随分池。
投喂次数可减至4~6次/天,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随鱼生长逐渐降低到1%。
对于无流水条件的水泥池,也可采用定期换水的办法。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7073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4.png)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中华鲟鱼是我国珍贵的淡水鱼类资源之一,因其稀有性和重要的经济价值而备受关注。
为了保卫和繁育中华鲟鱼,人们通过不息探究和实践,总结出一系列适合中华鲟鱼淡水养殖的技术方法。
起首,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特殊重要。
中华鲟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选择水质澄莹、无污染的水域作为养殖场地。
同时,要充分深思水源丰富、水流适合的特点,以保证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其次,控制养殖水温是中华鲟鱼淡水养殖的关键。
中华鲟鱼对水温的要求较为严厉,适合的水温范围为18℃-22℃。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依据季节和气候变化,实行相应的降温或加温措施,保持水温在适合范围内。
第三,合理投喂是中华鲟鱼养殖的重要环节。
中华鲟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鱼、虾、虫等为食。
养殖者可以依据鱼的进步阶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进行投喂,并注意合理搭配饲料种类和投喂时间,以满足中华鲟鱼的营养需求。
此外,合理管理水质也对中华鲟鱼养殖至关重要。
养殖者应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准时调整和改善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
定期更换部分养殖水,保持水体清洁和新颖,有助于中华鲟鱼的健康进步。
最后,准时防治疾病也是中华鲟鱼养殖的重要工作。
养殖者应定期观察鱼群的进步状况和行为习性,一旦发现异常,要准时实行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缩减病菌的滋生和传播,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养殖者的阅历和科学管理水平。
通过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控制水温、合理投喂、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中华鲟鱼的养殖效益,增进其数量的增加和保卫。
同时,这些技术方法的不息完善和创新,也将为中华鲟鱼的淡水养殖事业提供更多的进步机遇。
鲟鱼饲养方法
![鲟鱼饲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949d8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e.png)
鲟鱼饲养方法如下:
1.养殖场地选择:鲟鱼是温水鱼,养殖鲟鱼的场地池水要
较深,并且水质要干净无污染,养殖场附近的交通比较
便利,在养殖场内,要设有专门的饲料台。
2.鱼苗放养:选择没有病害的鲟鱼苗,大约20厘米左右,
鱼鳞、鱼翅等完好,并且比较活泼、勤快。
在鲟鱼苗放
养前可以先在养殖池适应养殖几天,及时清除死鱼后再
放养。
3.水温管理:适合鲟鱼生长的水温在14~24℃,而21℃则
是适宜鲟鱼生长的水温温度。
4.饲喂管理:在喂养鲟鱼的时候,一般选动物性的饲料,
也可以选择合成饲料。
而喂食量则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水质情况、鱼的密度而定。
5.日常管理:养殖户们平时每天都需要巡视3次,特别是
在夏天的夜晚要格外注意,如果鲟鱼有浮头的现象,便
需要立即检查水中溶氧量是否过低。
中华鲟怎么养中华鲟的习性
![中华鲟怎么养中华鲟的习性](https://img.taocdn.com/s3/m/7a07901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0.png)
中华鲟怎么养中华鲟的习性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
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那中华鲟要如何人工饲养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中华鲟的饲养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中华鲟的饲养方法1)水温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37℃,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最佳生长水温为20~22℃。
亲鲟适宜催产水温为17~24.5℃。
鱼卵最佳孵化水温为17—21℃。
入冬之后,当水温下降至9~6℃时,中华鲟摄食量很少,生长停滞,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
立春前后,水温逐渐回升至10~13℃,开始少量摄食,生长缓慢。
清明之后,水温回升至15℃以上,摄食开始活跃,生长加快。
当水温达到33~38℃时,中华鲟反而不能正常活动。
(2)含氧量中华鲟对溶氧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水中的溶氧量在5毫克研以上。
如果当水中溶氧量下降至4毫克/l时,中华鲟的食欲就下降;当溶氧量继续降至3毫克研或降至3毫克/升以下时,中华鲟摄食量迅速减少,甚至停止摄食,严重者发生活动迟缓、昏迷、甚至窒息死亡。
值得指出的是,水的溶氧量变幅大的肥水,不应作为培育中华鲟仔、幼鱼的水源。
(3)pH中华鲟适宜于在pH为7.0~8.0的弱碱性水中生活。
当pH下降时,就意味着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多,酸性增大,溶氧量降低,这对于要求较高溶氧量的中华鲟不利;当pH过高时,会使水中氨氮毒害作用加大,对于养殖中华鲟也不利。
(4)盐度中华鲟为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较广,在自然条件下,往来于咸水与淡水水域之中,在淡水中繁殖,在海水里生长。
(5)光照强度在垂直游泳阶段,鱼苗有极强的趋光性。
转为底栖后,趋光性消失。
一般光照强度对仔、幼鲟的培育没有明显影响,但要尽量避免夏天强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剧上升,养殖水池上方要设置遮阳设施。
(6)底质仔、幼鲟对底质的要求较高,要求池底很光滑,无污染;成鲟对底质的要求不很严格,泥沙底质即可。
鲟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鲟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fe570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c.png)
鲟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鲟鱼养殖作为一种高价值的经济产业,吸引了众多农民和投资者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鲟鱼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址、鱼种选择、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正文:鲟鱼养殖是一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的养殖业。
鲟鱼的肉质鲜美,富含多种营养物质,适合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因此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鲟鱼的鱼子也是豪华食材中的瑰宝,被广泛用于制作高质量的鱼子酱。
以下是鲟鱼养殖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
1. 选址合理:鲟鱼养殖池塘的选址非常重要。
宜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方。
同时,周边环境要通风良好,水源丰富,避免水污染的影响。
2. 鱼种选择:鲟鱼品种繁多,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水质条件的品种进行养殖。
常见的鲟鱼品种有俄罗斯鲟、鳇鲟、苏尼特鲟等。
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鲟鱼品种进行养殖。
3. 创建良好的水质环境:鲟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饲养水的PH值应在6.5-8之间,温度适宜为8-26摄氏度。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中含氧量充足,控制池水的全氮和氨氮含量,以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4. 合理饲料投喂:鲟鱼是杂食性鱼类,喜食鱼饵、虾饵等,也可以添加植物性饵料。
鲟鱼的投喂量根据其体重和生长阶段来调整,注意合理搭配饲料,避免过度投喂导致养殖环境污染。
5. 疾病防控:鲟鱼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应定期检查鱼群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保持养殖场的卫生环境,定期消毒池塘,保证鱼群的生长环境干净和健康。
6. 合理养殖密度:鲟鱼的养殖密度要根据池塘面积、水质条件、品种选择等因素来确定,以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疾病蔓延和生长受限的问题。
7. 平衡养殖与市场需求:鲟鱼养殖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养殖技术的掌握,还需平衡养殖规模和市场需求。
要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合理制定养殖规模和销售计划,确保养殖收益最大化。
总之,鲟鱼养殖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产业,技术、水质、饲料、疾病等都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
鲟鱼饲养技术
![鲟鱼饲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1084ee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6.png)
鲟鱼饲养技术由于鲟鱼身体各部分都能食用且味道鲜美独特,因此养殖鲟鱼能够获得较高的效益。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鲟鱼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鲟鱼饲养方法网箱养殖网箱养鲟是利用大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网箱内小水体等特点进行密集养殖。
一般选择山谷型水库等水域,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平均水深达12米。
目前世界各国已进行人工繁殖研究的种类主要有小体鲟、闪光鲟、高首鲟、中吻鲟、俄罗斯鲟、鲟鱼、欧洲鲟、史氏鲟、达氏鳇及十多个杂交种。
选择优良的亲鱼是人工繁殖的关键。
不论在天然水域捕捞,还是人工培育,都要求亲鱼的性腺发育达到第Ⅳ期。
如亲鱼未完全成熟,可用网箱或池塘暂养,或结合注射催产剂来促其性腺成熟。
鲟鱼在人工繁殖过程中的采卵、授精、脱粘及孵化等技术与鲤鱼等基本相同,但对孵化的水温要求较严。
一般适宜的孵化温度为15-20℃,7天左右出苗。
如遇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孵化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鲟鱼仔鱼在全长3.05±0.07厘米时开始摄食,主要摄食水生寡毛类、摇蚊幼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幼鲟以水生寡毛类(水丝蚓、颤蚓、尾鳃蚓等),枝角类(蚤状溞、隆线溞等),水生昆虫幼虫(摇蚊幼虫)和虾类等为主食;成鲟则主要摄食各种饲料鱼块(如鲫鱼、罗非鱼、鲢鱼和草鱼等)。
流水池养殖是目前中国外采用最多的一种养殖鲟鱼的方式,它占地面积小,水流量容易控制,投喂饲料也比较方便。
在供、排水的时候,可以采取每池单注单排的模式。
也就是说,每个池子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都是相对独立的。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交叉污染导致的鲟鱼发病。
另外,鱼池的内表面一定要光滑,因为鲟鱼喜欢沿着池壁游动,身体又没有鳞片保护,所以很容易被池壁擦防。
鲟鱼的养殖方法一、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鲟鱼的品种较多,据有关的资料,全世界鲟鱼类有4个属、32个种,其中中国2个属、7个种;吻鲟科有2个属、2个种,其中中国1个属、一个种。
养殖业者开展鲟鱼养殖,我们认为选择符合下面条件的品种较为适宜:1、人工繁殖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品种;2、不是国家一级保护品种(如中华鲟、达氏鲟);3、杂交品种。
鲟鱼养殖用什么饲料 鲟鱼(匙吻鲟)的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用什么饲料 鲟鱼(匙吻鲟)的养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736b1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7.png)
鲟鱼养殖用什么饲料鲟鱼(匙吻鲟)的养殖
方法
鲟鱼也叫匙吻鲟,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吻部特别长,约占体长的1/3,栖息于水体的中上层,寿命长达30多年。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鲟鱼养殖用什么饲料,以及鲟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鲟鱼养殖过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鱼苗培育阶段,是从刚孵出的鱼苗养成体长为5厘米的小鱼种。
第二阶段为鱼种培育阶段,是从小鱼种养成体长15-20厘米的大鱼种。
第三阶段为成鱼养殖阶段,是从大鱼种养成体重1千克以上的食用鱼。
二、鲟鱼养殖用什么饲料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鲟仔鱼在全长3.05±0.07厘米时开始摄食,主要摄食水生寡毛类、摇蚊幼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幼鲟以水生寡毛类(水丝蚓、颤蚓、尾鳃蚓等),枝角类(蚤状溞、隆线溞等),水生昆虫幼虫(摇蚊幼虫)和虾类等为主食。
成鲟则主要摄食各种饲料鱼块(如鲫鱼、罗非鱼、鲢鱼和草鱼等)。
三、鲟鱼(匙吻鲟)的养殖方法
鲟鱼一般是混养,可采取两种方法进行混养。
1、在养殖草食性和肉食性的池塘中混养少量匙吻鲟,在养殖肉食性鱼类的池塘中,匙吻鲟的规格必须大于肉食性鱼类。
每亩水面混养匙吻鲟15-20尾,一般在第二年年底其规格可达到15千克左右。
2、主养鱼为匙吻鲟,池塘中混养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混养鱼的种类有草鱼、沟鲶等,每亩水面放养匙吻鲟鱼种200-250尾和混养鱼150尾左右。
混养鱼的规格必须小于匙吻鲟。
饲养期间需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混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还需要投喂嫩草或水草。
鲟鱼的饲养方法
![鲟鱼的饲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772aa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0.png)
鲟鱼的饲养注意事项
一、池塘条件鲟鱼养殖池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区域,交通便利且通讯设施齐备。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3米,水质较稳定,水体溶解氧值高,最好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坡降,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并设置饲料台。
五、饲料投喂池塘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鲟鱼鱼苗刚下塘 时,尚未形成在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惯,要及时驯化。可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便于日常观察。有些鲟鱼,如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中华鲟等都有夜晚趋光的特性,夜间驯化时可在靠近饲料台的地方加以照明。投喂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饲料要适口,粒径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以鱼的口裂的1/2为好。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左右,日投喂3-4次,视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
六、日常管理巡塘和生长情况观察。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尤其在夜间巡塘和清晨巡塘,要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缺氧;夏季多雨季节气压低时,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定期检查鲟鱼的生长情况及健康情况,及时调整投喂率和放养密度,当池中鲟鱼生长差异过大时,要按其规格及时分塘。在水质管理工作上,每天测量水温3次,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态氮等理化因子要定期测定。值得注意的是:鲟鱼是典型的底栖鱼类,一般不会上浮游动,有些种类如中华鲟,即使在水体溶解氧不足时也不象家鱼那样明显的浮头,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如水温过高、水色不对或天气闷热时,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每天清晨都要测定水体溶解氧。当池塘水色过浓时,水体透明度低于25厘米或溶解氧小于5毫克/升时,池塘要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新。鲟鱼生长最适合的pH值为6.5-8.0,pH值过低会影响鲟鱼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鲟鱼生存的温度上限为32℃,水温超过30℃则对鲟鱼生长有危险。水温控制可以参考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放养时间,投放大规格鱼种,以缩短养殖周期;争取在每年高温期过后再投放大规格鱼种,在翌年高温期到来之前达到养成规格上市,可以避开高温;在高温期到来时加深水位,减小放养密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加大换水量和搭棚遮光等措施。
鲟鱼在鱼缸里的养殖方法
![鲟鱼在鱼缸里的养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3bf6a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4.png)
鲟鱼在鱼缸里的养殖方法鲟鱼,是淡水和海水中的一类大型底栖鱼类。
因为它们的珍贵和美味,而成为高档菜肴和珍稀品种。
在多种养殖方式中,利用鱼缸进行鲟鱼养殖成为越来越受青睐的方式之一,本文将详细分析鲟鱼在鱼缸中养殖的方法,包括鱼缸的选择、水质的控制、饲料的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
第一部分:鱼缸的选择鱼缸的选用对于鲟鱼的养殖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鲟鱼的生长和存活。
选择鱼缸时应该首先考虑到鲟鱼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水质的控制。
1. 鱼缸的大小和数量:加入一个鲟鱼到鱼缸,需要至少30-40升的水量,如果添加的鲟鱼数量过多,那么鱼缸的容积也需相应增大,以确保鲟鱼不会因为缺乏空间而生病、互相攻击等。
2. 鱼缸的材质:选择具有良好防水效果的鱼缸,防止水漏出,同时需要保持轻便方便移动。
3. 鱼缸的形状:鱼缸的形状应当能够充分体现水的流动性,优秀的鱼缸会提供更多流动性以增加水的氧气含量。
第二部分:水质的控制鲟鱼的养殖需要严格控制水质。
水质污染和氧气不足是鲟鱼常见的养殖问题。
以下是保持水质的一些基本措施:1. PH值:维持PH值要求在7.5以上,尤其需要注意如果水太酸会直接危及鲟鱼的健康。
2. 温度:水温应保持在12度以上,通常在18-20度之间最为适宜,如果水温过低,鲟鱼会变得不服气,而水温过高则会使鲟鱼受到较大的伤害。
3. 氨氮:氨氮是非常危险的污染因素,可以通过设计生物滤池或手动更换水等方法进行控制。
4. 氧气:水中氧气含量的不足是鲟鱼无法生存的一大原因,氧气不足会导致鲟鱼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问题。
第三部分:饲料的管理鲟鱼的食物包括浮游生物、小型鱼类、虾蟹等水栖生物。
如果在家庭养殖中,鲟鱼的食物可以通过购买鱼粮的方式来补充,饲料应选择专门为鲟鱼设计的合适磨细程度的鱼粮。
此外,一些人也会将鲟鱼喂食肉类,然而这不被建议,因为不同于活鱼,肉类偏膩,过多喂食可能导致鲟鱼出现脂肪肝。
第四部分:防治疾病在鱼类养殖中,疾病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我们需要将它们保持在最小限度。
鲟龙鱼养殖条件
![鲟龙鱼养殖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0485c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7.png)
鲟龙鱼养殖条件1.引言鲟龙鱼(Sturgeon)是一种宝贵的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大陆水系中。
由于它们的珍贵鱼翅和鱼肚被广泛用于烹饪和中药材料,鲟龙鱼的养殖逐渐成为了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
然而,鲟龙鱼的养殖需要特定的条件和技术,本文将针对鲟龙鱼的养殖条件进行详细介绍。
2.水质要求鲟龙鱼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以下是适合鲟龙鱼养殖的水质条件:•温度:鲟龙鱼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C至18°C。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鲟龙鱼的生长和繁殖效果最佳。
•PH值:鲟龙鱼对水质的PH值要求相对较高,最适宜的范围为7.0至8.0。
过低或过高的PH值都会对鲟龙鱼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溶解氧:鲟龙鱼是一种耐氧性较强的鱼类,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7毫克/升以上,以满足鲟龙鱼的需求。
•清澈水质:鲟龙鱼喜欢生活在清澈的水质中,所以水质中的悬浮物和浑浊度要尽量降低。
3.水体要求除了水质要求之外,鲟龙鱼对水体的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鲟龙鱼养殖中水体的要求:•池塘大小:鲟龙鱼需要较大的水域来生长,池塘的大小要根据养殖规模进行合理设置。
一般来说,每亩池塘适宜养殖鲟龙鱼数量为1000至2000尾。
•池塘深度:鲟龙鱼喜欢水深,一般池塘的深度应在2米以上,以提供足够的游动空间。
•池塘底质:池塘底质要以沙质为主,这样有助于鲟龙鱼的觅食和生长。
4.饲料要求鲟龙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的要求也不同,以下是鲟龙鱼的饲料要求:•幼鱼期:幼鱼期的鲟龙鱼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型昆虫为食,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水生植物作为辅助饲料。
•成鱼期:成鱼期的鲟龙鱼对于饲料的要求更加丰富,可以适量添加鱼粉、虾粉、蛋白粉等富含蛋白质的饲料。
5.疾病防控鲟龙鱼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一些疾病的威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鲟龙鱼疾病和防控方法:•鲟龙鱼皮肤霉菌病:主要表现为身体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霉斑。
可以通过控制水质清洁和使用适量的抗菌剂来预防和治疗。
•鲟龙鱼鱼霍乱:表现为鲟龙鱼食欲不振、体力衰退、呼吸困难等症状。
鱼缸水怎么才算养好-鲟龙鱼怎么养在鱼缸里才合适
![鱼缸水怎么才算养好-鲟龙鱼怎么养在鱼缸里才合适](https://img.taocdn.com/s3/m/81cc5a9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c.png)
鱼缸水怎么才算养好-鲟龙鱼怎么养在鱼缸里才合适鲟龙鱼怎么养在鱼缸里才合适鲟龙鱼这种体态修长,矫健有力的宠物,最近也是受到很多养鱼人的喜爱。
那么鲟龙鱼在鱼缸里怎么养才合适呢?其实,鲟龙鱼养在鱼缸应该按照下面三点内容来养:第一,水温保持13到15°左右。
第二,每天喂2到3次食物。
第三,经常换水,保障水质。
做到这三点,那么鲟龙鱼在鱼缸里也能好好活下去。
具体做法写到下面,给大家参考。
第一,准备一只透明美观、大小适中的鱼缸,鲟龙鱼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主要就是够大。
要注意将自来水暴晒一天后注入,水温保持在13-25℃,再将鲟鱼放入水中。
第二,每天喂2-3次食,投喂小虾、红虫、海藻等食物,鲟龙鱼的食量较大,不要让它饿着。
同时要定时残渣,不然水质就受到影响了。
第三,鲟鱼不耐低氧,要给它一个打氧机,而鲟鱼排泄物重易沉底,容易滋生细菌,这就会快速污染水质。
所以主人不能偷懒要经常换水、清洗鱼缸。
要养好鲟龙鱼,那么鱼缸就要做到够大,水质够好。
为什么鱼缸水色一发黄饲养观赏鱼不会看水色,这个问题其实很严重,为什么今天想起来这个话题?是因为老邹大叔今天到我这里拿鱼,说起来这件事情。
具体的经过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的,某缸七彩神仙鱼饲养密度过大、投喂量过多,最后过滤系统或者说滤棉达到了饱和状态,然后有机物在鱼缸里大量沉淀,鱼缸的水色就开始发黄、发暗,紧接着,观赏鱼就开始患病。
爆缸停电、之后再遇停电,观赏鱼安然无恙今天养鱼老道的时气点有些不正啊,应该翻翻老黄历了,哈哈。
上午遭遇了爆缸的小灾难,刚刚把一切收拾就绪,挨个检查了一遍所有鱼缸的过滤、下水、加热管、水管等情况,还有各个插座是否有水,好不容易一切就绪。
直接把我给整蒙了,结果一问才知,室外高压电故障,电业局还未查出具体原因,这倒好,又接着停电了四个多小时,来电后,我又得挨个检查一遍……但是、可是,仰仗着我的观赏鱼饲养密度极低,啥问题也没有,直到现在金鱼缸的过滤还没有开启呢,因为插座进水了,还在室外晾着呢,这就是宽水养鱼的好处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鲟龙鱼饲养的方法
1、池塘条件: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鱼池的面积以3―5亩为宜,其形状长方
形为好。
池底的淤泥小于10厘米。
如是水泥流水池其面积50―300米不限。
池深2米。
2、对水质的要求: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鲟鱼对氯特别敏感,即使水中有微量的氯离子也会导致鲟鱼死亡。
3、鱼种放养:池塘在放养前进行生石灰消毒,每亩用10公斤左右,然后干塘日晒。
于放养前二周注水,水深为2米。
鲟鱼的放养密度和其个体大小有关,一般规格在
300―500克,每亩放500尾。
鲟鱼的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 ,夏季池塘水温超过26℃时,应及时注新水。
4、饲养管理:实行定时、定点、定量的投喂原则,日投饵率3%,以后随着鱼体长大,逐渐减少投饵率,当鱼达到1公斤以上时,日投饵率不超过1%。
由于鲟鱼怕光,所以投喂时间为每天黎明和黄昏各一次。
每半月加喂鱼健康2号、淡水鱼多维和酶制剂等,以提高
鲟鱼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加快鲟鱼生长。
鲟鱼个体大,寿命长,性成熟晚。
大多数鲟鱼在天然环境中性成熟年龄为10年以上,雄鱼比雌鱼早3-4年成熟。
史氏鲟成熟年龄一般是雌鱼9-10年,雄鱼7-8年。
鲟鱼对产卵场的要求非常严格,它们在自然环境下有时溯河上千公里寻找合适的产卵场,如果雌鱼洄游到产卵场的道路被坝切断,找不到适合的产卵环境,雌鱼的卵泡就会退
化吸收。
由于人工养殖条件与天然环境差异很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鲟鱼要达到性腺发育成熟
要采用人工调控温度、光照,水流等环境因子,配合生理诱导等技术达到性腺发育成熟。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养。
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
对水质的要求: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间。
鲟鱼的耗氧率属于顺应型,即水环境溶氧量高时,它的耗氧率也高;随着水中溶氧的
下降,其耗氧率也随之下降。
鲟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高于常规养殖鱼类,仅次于鲑鳟鱼,这就对养殖水环境提出
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水中溶氧量应保持在6-8毫克/升,以保证顺利生长。
鲟鱼对外界影响的反应迟钝。
养殖中除沿池壁和池底游动外,很少做剧烈活动,消耗
在运动中的能量很少,因此,饲养过程中的饲料系数相对较低。
鲟鱼的食物惯性很强,拒食不熟悉的食物。
如开始时是食用水蚤和水蚯蚓,转食配合饲料时要有一定的驯化时间。
在养殖时要适时开口,在卵黄囊未吸收完毕的混合营养阶段,适时投喂适口的开口饵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此期的鱼苗为被动摄食,所以要求水中要保证一定的饵料密度,这样才能有较高的存活率。
鲟鱼的生长速度比较快,通常孵出的水花,经过1个月左右的养殖即可达到7-10厘米。
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当年早春放养100-150克重的鱼种,经过9-10个月即可养殖成0.75-1千克的商品鱼。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