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二三章选择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也可以在真空传播C.只要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波D.若有声波,一定有振动2.关于音乐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低音的声音洪亮”是指音调低响度大B.宾朋们听到的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音乐声时而如雨滴敲打瓦砾般轻快,时而又缓慢悠长,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发生变化D.领唱演员通过麦克风唱歌,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人C.只能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D.“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4.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5.“声波炮”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警察使用它可以震慑暴徒,维护秩序。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频声波是具有很大能量的次声波B.dB 是声音强度的单位C.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频率D.使用“声波炮”时,炮手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就环境保护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是难听的声音B.悦耳的歌声不可能是噪声C.噪声强度的计量可用“分贝”作为单位D.睡眠时噪声不应超过30分贝7.重敲鼓面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鼓面相比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大象的“声音”交流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碎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9.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C.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11.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控制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敞开门窗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晚九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12.深夜,非法改装的汽车、摩托车的排气管发出的轰鸣声引发“炸街式”的扰民,南通交警部门责令车主拆除改装部件恢复原状。
第1、2、3、4章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1、物质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最高温度为(A)沸腾温度Tb (B)玻义耳温度TB (C)临界温度Tc2、当压缩因子Z<1时,表示该实际气体(A)易压缩(B)不易压缩(C)无法确定3、下列何种条件下真实气体可以液化()(A)Tr>1,Pr>1 (B)Tr>1,Pr<1 (C)Tr=1,Pr<1 (D)Tr<1,Pr=14、对理想气体,压缩因子Z=1。
能否说当气体的Z=1 时,该气体必定是理想气体。
答案:(不能,因为在实际气体的等温线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交点处,Z=1)5、当温度足够低时,任何实际气体的Z~P 曲线与理想气体的Z~P 曲线均交于两点。
试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这是因为当温度足够低时,气体的玻义耳温度高于体系温度,Z~p 曲线出现极小值。
)6、从范德华方程出发并结合玻义耳温度定义,证明(1)在足够高的温度,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1 。
(2)在低温,低压下,Z<1 。
答案:(当T<=TB,Z>1)(3)当a=0 ,Z 随压力p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答案:(当a=0,Z=1+bp/RT,恒温时,p 增加,Z 增大。
)7、下列说法何者正确?(1)临界压力是气体可被液化的最低压力。
(2)气体被液化的必要条件是气体温度小于波义耳温度(3)在临界点,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的密度相同。
(4)气体的临界状态与气体的性质无关。
答案:(3)8、气体A、B、C 都服从范德华方程,其范德华常数a和b的大小顺序为a(A)=a(B)>a(C);b(C)>b(B)>b(A)。
问三种气体临界温度的大小顺序。
答案:(T c(A)>T c(B)>T c(C))9、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式中b为常数,n为物质的量。
若该气体经一等温过程,压力自p1变至p2,则下列状态函数的变化,何者为零?(ΔU)第二章练习题1、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
(1)因Qp =ΔH,Qv=ΔU,所以Qp 和Qv 都是状态函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能力训练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能力训练题编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 如图所示的是发生“日偏食”的情况,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些。
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A. 月牙形的B. 圆形的C. 树叶形的D. 小孔的形状2. 当太阳射向月亮的光被地球挡住时,地球上的人会观察到月食。
设想一下:若干年后,我国的航天员成功登月,此时恰好在地球上出现月食现象,那么航天员会()A. 观察到月食B. 观察到日食C. 同时观察到日食和月食D. 观察不到日食和月食3. 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是()A. 转换法B. 比较法C. 类比法D. 模型法4. 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亮得多了,其原因是()A. 光照到像上,所以会更亮B. 光经平面镜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所以像也变亮C. 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变亮D. 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变亮了5. 如图所示,M 1、M2两块平面镜垂直相交放置,组成一个角反射器。
若入射光线AO不动,将角反射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º,则反射光线()A. 顺时针转动10ºB. 逆时针转动10ºC. 仍与入射光线AO平行D. 无法判断6. 如图所示,物体AB在镜里有像A´B´;若在A´B´和镜后面之间用一个物体遮挡,还能看得见像A´B´吗?()A. 不能B. 能激光笔C. 能,像变暗D. 能,像变小7. 当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向上移动笔时,你看到镜中的像正在 ( )A. 用右手写字,向上移动笔B. 用右手写字,向下移动笔C. 用左手写字,向上移动笔D. 用左手写字,向下移动笔8. 如图所示,水中的鱼能看到岸上的小熊,岸边的小熊也看到了水中的鱼,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小鱼看到小熊是光的反射现象B. 小鱼看到小熊是光的折射现象C. 小熊看到小鱼是光的折射现象D. 小熊和小鱼都看到的是对方的虚像9. 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3.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4.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
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将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能说明发声体都在振动B.图乙是电影院墙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减少回声所产生的干扰C.图丙是示波器上某声音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它是噪声D.图丁是用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8.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B.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C.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D.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9.如图是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光学(二)
1.如图,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人,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2.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根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3.把一个凸透镜固定于薄壁玻璃筒中间,在凸透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S,然后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 和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为使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一束平行光,则光源的位置()A.应适当升高B.应适当降低C.应不动D.无论怎样变动,均无法实现4.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当平行光束射到玻璃体后﹐射出的光束将成为()5.一个圆柱形的烧杯内装水,将一根木棍竖直插入其中,位置比圆心偏左些(俯视图如图),现从侧面观察,则哪幅图能正确反映所看到的情景()6.小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虚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特点C.当u=25cm时,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特点D.把蜡烛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7.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8.烛焰通过焦距为a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20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9.人的眼睛(如图所示)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关于眼睛﹐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1)()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选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2)人眼的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的()像.(3)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处最为合适.(4)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来表示,而是用度来表示,其度数D等于焦距f(以米作单位)的倒数的100倍,即D=100/f远视眼镜度数为正,近视眼镜度数为负.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1)(蜡烛,光屏移动)此时,若保持凸透镜不动,当蜡烛向右移动时,光屏要向()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的像.(2)(蜡烛、光屏互换)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能看到烛焰()(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像.(3)(加镜片)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个近视眼镜片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蜡烛、透镜的位置不变,近视眼镜片是由()透镜制成的,对光有()作用,相比未加镜片前,此时像向移动,所以向()(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光屏,光屏上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4)(换凸透镜)把该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例1】(多选)如图所示﹐从长方体水槽右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水槽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下列操作可使光斑О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和射入角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笔位置和射人角度不变,缓缓放出一些水C.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人射角减小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练1】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α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Р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例2】学习了透镜的有关知识后,为了把一束从左侧射入的较宽的平行光变为较窄的平行光,小王同学找来了三只薄透镜,其中凸透镜L1的焦距是5cm,凸透镜L2的焦距是3cm,凹透镜L3的焦距是2cm.小王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的是()【练2】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f1和f2,且f1<f2,它们共轴放置.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两个凸透镜后仍保持平行,两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大小应该为()A.f1B.f2C.f1+f2D.f1-f2【例3】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练3】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且f<D<2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B.10cmC.15cmD.18cm【练4-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B.7cmC.10cmD.16cm【练4-2】(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B.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20cmC.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例5】凸透镜前有一个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若物体以速度v沿垂直于主轴(即主光轴)的方向长高,则().A.像也以速度v长高B.像以大于v的速度长高C.像以v的速度缩小D.像以小于v的速度长高【练5-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是()【练5-2】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演员的脚步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练5-3】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光通过放大镜的部分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例6】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图A中的像变成图B中的像是做了怎样的处理?()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高倍镜换成了低倍镜;(3)玻片向右下移动;(4)玻片向左上移动.A.(1)(3)B.(1)(4)C.(2)(3)D.(2)(4)【练6】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想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想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想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选做题】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人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放大,倒立的实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D.缩小、正立的实像(3)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人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4)利用液体透镜还可以探究哪些问题?(写出一个即可)().。
2020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一、二、三、四章测试卷(含答案)
图 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二、三、四章 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 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液化B .汽化C .凝华D .升华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一江春水向东流B .心潮澎湃C .海水奔腾D .流星赶月 3.夏天在吃冰棍时,会发现从冰棍上冒出“白汽”,而在冬天我们哈气时,一样也A.都是液化现象B.都是汽化现象C.夏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 D.夏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 4.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1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 .10∶21B .21∶10C .10∶51D .12∶015.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将容器里水逐渐放出的过程中,光斑将:( )A. 向左移动后静止B. 向右移动后静止C. 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 仍在原来位置6.下述事例叙述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B .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C .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容易造成光污染D .自行车的红色尾灯利用了红外线提示后面车辆7.关于水蒸气的温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高于100℃ B.一定高于0℃C.一定介于0℃和100℃之间 D.可能低于0℃8.一辆汽车以40Km/h 的速度从A 地开往B 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60Km/h 。
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A .48Km/h B.49 Km/h C.50Km/h D.52Km/h9、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3 :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 :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A 、10:3B 、15 :4C 、3 :5D 、5 :310.甲、乙两名同学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先跑得慢后跑得快C .8s 内,甲跑的路程更长D .8s 内,乙的速度是5m /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小明家装了空调,夏天小明有时发现窗户玻璃上有雾珠,这些雾珠该出现在窗户的 (填“内侧”或“外侧”)。
3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第三章光现象(二)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第三章光现象(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从而揭开了颜色之谜.在色散实验中,_______色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_______三种色光合成的.2.光在_______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是_______km/s.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反射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情况.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在光照条件下,光在物体表面发生_______的缘故.3.汽车驾驶室外面都装有后视镜,这种镜是_______镜,这样做可以_______,该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手电筒、汽车头灯前面有一个碗形罩杯,它实际上是一个_______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光线.4.夜晚的剧场,一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白色裤子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为_______色,裤子为_______色.当灯光射向演员,观众就能看见她,是因为灯光在演员身上发生了_______.5.在用电视机的遥控器调节频道时,靠的是遥控器发出的_______.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自行车的尾灯是由_________组成,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它会将光沿原路反射回去,以便引起司机的注意.6.太阳能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各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装置也应运而生.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能的装置.7.水平桌面上放着一块平面镜,一只小球沿桌面向平面镜滚去,结果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小球的像是竖直向下运动的.由此可知,平面镜与桌面的夹角是_______度.8.一束光线与平面镜成50°角入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若入射光线不变,平面镜转过20°,反射光线转过_______.一束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并反射,其反射角为_______,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_______.9.一束光线以与水平面成20°角的方向射到井口,现用平面镜使光线沿竖直方向投射到水井中,则平面镜的反射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应该是_______度.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10.月亮、太阳、点燃的火把、正在放电影的银幕,其中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和太阳B.太阳和火把C.火把和银幕D.银幕和月亮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响尾蛇靠紫外线来捕食B.红处线自动感应门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的特性C.德国物理学家里特首先发现紫外线D.红外线夜视仪是利用夜晚人体辐射红外线,而其他物体吸收红外线的原理制成的12.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13.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这是因为( ) A.地上暗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B.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C.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漫反射D.地上发亮处和暗处都是光发生镜面反射14.从地球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2.5s后收到返回信号,那么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 A.7.5×108m B.7.5×108 km C.3.75×108km D.3.75×108m15.如图是发生日食的示意图,人在图示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偏食( )A.B区和C区B.A区和B区C.D区和E区D.A区16.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的纸,在罐的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像与物体上、下颠倒,左、右相反B.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做顺时针转动时,像做逆时针转动C.在半透明纸和小孔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得越近,像越大D.在物体与小孔距离不变时,半透时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越大17.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远,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越小B.平面镜所成的像总是与物体等大C.若希望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大20cm,则物体应远离平面镜20cm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18.铅笔尖垂直接触大橱的镜面,笔尖的像到笔尖的距离约为8mm,则此镜子玻璃的厚度约为( ) A.1.5 mm B.3mm C.4mm D.5mm19.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的部分(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20.生物显微镜的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凹面镜D.凸面镜C.平面镜D.平板玻璃21.以下各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暗室里,为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部,应该用手电筒的光照在镜子上B.镜子上蒙上一层小水珠后,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中成的像,因为镜面反射成了漫反射C.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要想用照相机拍电视机上的画面,必须使用闪光灯D.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该把车内的灯打开22.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噪音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C.为了造型美观D.防止挡风玻璃震碎23.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m,但某眼科医疗室内两墙壁仅相距3.5m,于是采取这样的措施:在一面墙上挂视力表,在另一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平面镜.检查视力时,被检查者应当( ) A.面向表,且与表相距1.5m站立B.面向表,且与表相距2m站立C.面向镜,且与镜相距1.5m站立D.面向镜,且与镜相距2m站立24.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反射面的夹角为60°,一束光线AO射到平面镜NP上,光线经两块平面镜反射后与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平面镜的夹角α是( )A.30°B.45°C.60°D.90°25.如图所示,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则(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2点整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10点整26.舞蹈教室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如图,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在教室内排练舞蹈,当老师从外面进入到图示位置时,他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学生是( )A.甲B.甲、乙C.乙、丙D.丁三、简答题(共39分)27.(2分)如图所示,水平方向的光线与镜面成45°角射在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28.(3分)利用潜望镜可以在水下观察到水面上的物体.请你在图中的直角管中画上两个平面镜,构成一个简易潜望镜,并画出人眼能看到岸上景物时光传播的路径.29.(3分)如图所示,AB是窗口,CD是窗外一景物,试用作图法画出室内可看到CD整个景物的位置和范围(用阴影线标出).30.(3分)如图所示,光线A、B为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31.(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P',在挡板左侧有一个发光点S,请在图中画出挡板右侧能看到这个发光点S的区域.32.(5分)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_______(平面镜/薄玻璃板)和两只_______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2)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______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______的.(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33.B (4分)如图甲为小明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N为法线.(1)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GO 时,反射光为OH,后来,他用量角器测量发现∠BON=∠AON、∠DON =∠CON、∠HON=∠GON,由此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是大强同学设计的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桌面上水平放置一平面镜,P是激光光源,E、F是两个可绕ON转动的竖直纸质光屏,现在大强想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你知道应如何操作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13分)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较明亮/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2)_______(能/不能)用平面镜做实验.(3)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选用此测量工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5)选择蜡烛B与蜡烛A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此时用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_____.(8)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的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如果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会/不会)承接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虚/实)像.35.(7分)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窗所束,亦皆倒垂……”(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用硬纸简探究小孔成像,如图乙所示.(1)请在图乙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2)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___ (正比/反比).(3)该同学知道树阴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2.8 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3.0 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l011 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_________m.36.(4分)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物理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单元练习题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选择题1.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沿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B. 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C. 运动2.4米,甲车比乙车多用4秒D. 运动5秒,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多1.2米2.如图所示的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A. 电视机B. 电风扇C. 电饭锅D. 洗衣机3.在沅江上,有一人坐在橡皮艇上顺流下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以橡皮艇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B. 以江岸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C. 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静止的D. 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江水是运动的4.在下图中的运动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转化,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 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B. 火箭腾空而起C. 小莉松手铁锁下摆D. 运动员撑杆上升5.如图所示,先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然后把铁锁拿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手,头不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来,直到最后停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铁锁摆回后能碰到鼻子B. 铁锁的机械能始终不变C. 铁锁第一次摆动到最低点时,动能最大D. 铁锁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6.由卢瑟福提出的、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模型与下列哪个图最相似()A. 西红柿B. 西瓜C. 面包D. 太阳系7.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船中,看到河岸的青山往后运动,他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 河岸上的树B. 小船C. 河岸D. 迎面驶来的船8.下面那一项不是机械运动()A. 江河奔流B. 斗转星空C. 分子运动D. 地壳运动9.在行驶的列车上,妈妈叫小孩“别乱跑”,这个“别乱跑”的参照物是()A. 铁路边的树木B. 远处的房屋C. 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D. 小孩子的座位10.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 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物体在5s 内运动的路程为2mB.物体在3s~5s 内通过的路程是0~1s 内通过路程的2 倍C.物体在5s 内的平均速度为0.67m/sD.物体在1s~3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11.2021年5月深圳塞格广场工地上,有一栋高291.6m的大楼正在施工,下午3时,刮起了大风,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结果引起临近数千人在大街上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A. 乌云B. 地面C. 自己D. 大楼12.氢原子只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组成,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模型图,正确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13.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发电机向外输出电流的过程中,是把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电饭锅接入电路,它主要把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如图1所示,下列对四幅图片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力拨动,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C.丙图中,禁鸣喇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B.图中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C.图中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图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音量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3、在图3中属于减弱噪声的是()4、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
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6、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A.1秒B.0.1秒C.0.01秒D.0.001秒7、人在闭上双眼时,仍能准确地判断出声源的方位,这是利用A、回声效应B、双耳效应C、骨传导D、声音立体效应8、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9、初中三年,同学间非常熟悉,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色B.吉他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弦在振动C.声呐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D.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1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练习题及答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练习题及答案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高速公路上的车速大约为25m/s,其物理意义是:。
3.某人坐在匀速行驶的小船上,相对于人来说,小船是的,若小船的速度是2m/s,经过10s,小船行驶了m。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为实现我国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 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m。
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的是______运动,乙物体做的是______运动。
二、选择题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7.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米/秒B.12米/秒C.1.2厘米/秒D.1.2千米/时8.下列物体正在做直线运动的是()A.水平抛出的球B.钟表秒针的转动C.直线行驶的汽车轮上的一点D.空中自由落下的粉笔9.(多选)“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D.以上说法都不对10.甲、乙两气球分别以1米/秒和 1.5米/秒的速度竖直升上天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气球在上升B.以地面为参照物,乙气球在上升C.以甲气球为参照物,乙气球在上升D.以乙气球为参照物,甲气球在上升提高训练一、填空题1.小明乘车到洛阳去旅游,途中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条件下,从此标志牌所在地到达洛阳至少需h。
2.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常考题》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二第三章《交变电流》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交流发电机和理想变压器构成一供电电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仅将滑片向下移动,则电压表读数变大B.仅将发电机的线圈转速增大,则电压表读数增大C.仅将滑片向下移动,则发电机输出功率减小D.仅将发电机的线圈转速增大,则通过L1的交流电频率不变2.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如图所示,T1、T2为理想变压器,其原、副线圈匝数比分别为1:10和10:1,输电线路的总电阻R=10Ω,A、B均是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1100W的电热器。
开关S断开时,用电器A正常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关S断开时,输电线的热功率为2.5WB.变压器T1的输入电压为225VC.闭合开关S,输电线损失的电压不变D.闭合开关S,用电器A、B均正常工作3.一交变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横轴下方为正弦曲线的一半,则该交变电压的有效值为()A.10V B.10C.10V D.2V4.据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2020年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2020年冬天或出现极寒天气。
假如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我国北方的高压输电线路也会因结冰而损毁。
为消除200k V高压输电线上的冰凌,有人设计了利用电流热效应除冰的方法,当输送功率和输电线电阻一定时,线上损耗的热功率增大为原来的16倍,输电电压应变为( ) A .800kV B .400kV C .100kV D .50kV5.如图所示,电阻均匀的正方形导线框ad 边的中点和bc 边的中点连线'OO 恰好位于某磁场右边界上,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已知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2002sin100π(T/s)B t t∆=∆ ,线框的边长L =20cm 。
则线框c 、d 两点间的电压有效值为( )A .1VB .2VC .2VD .22V6.如图甲所示,手摇发电机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外接一电阻R 和一个理想交流电流表。
已知线圈的匝数为n ,角速度为ω,面积为S ,总电阻为r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卷3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卷(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学完长度测量后,小明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184毫米B.18.4毫米C.1.84分米D.184.0毫米【考点】64:长度的测量.【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A、184mm的分度值是1cm,故A错误;B、18.4mm的分度值是1mm,并且数值太小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故B错误;C、1.84dm的分度值是1cm,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184.0mm的分度值是1mm,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记录数据时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2分)(2014•龙岩)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面积约为()A.1mm2B.1cm2C.1dm2 D.1m2【考点】63:长度的估测.【专题】4H :估算法.【分析】根据生活中物体的实际面积,分析选项中的不同数据,选择正确的答案.【解答】解: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应在1cm2左右,1mm2的面积太小了,而1dm2和1m2的面积太大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3.(2分)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路程增大时,速度也增大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不变,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考点】6C:匀速直线运动.【专题】31 :定性思想;49 :顺推法;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它可以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但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程度一定,所以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此时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4.(2分)(2014•上杭县模拟)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鞋的尺码36 37 38 39 40光脚长度230 235 240 245 250A.m B.cm C.nm D.mm【考点】63:长度的估测.【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长度单位的换算:1m=102cm=103mm=109nm,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cm左右,以此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四个选项中的答案是否正确.【解答】解: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cm左右,约合0.24m、2.4×10﹣7nm,240mm,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长度单位换算关系要熟练掌握,因为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结合自已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估测.5.(2分)(2014秋•扶沟县期中)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B.刻度尺放得不正C.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D.刻度尺热胀冷缩【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66:刻度尺的使用.【分析】①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错误不是误差.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解答】解: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刻度尺放得不正;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这些都是错误.刻度尺热胀冷缩造成测量不准确,这才是误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的产生的原因,以及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6.(2分)(2009•安顺)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16 :压轴题.【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解答】解:A、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以乘客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与乘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楼房的窗户是向下运动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该选项正确.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运动是与电梯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该题在判断时首先要确立题支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7.(2分)(2012秋•花都区期末)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B.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C.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D.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频闪照片中暗含的物理信息是每相连的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可根据两点间距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解答】解:A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故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频闪照片的原理和打点计时器一样,即每隔相同的时间打一个点,可直接同两点间距的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8.(2分)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某物体是否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B.研究某物体是否运动,只能选地面为参照物C.研究某物体是否运动,可以选任何物体为参照物,包括欲研究其运动的物体本身D.研究某物体是否运动,只能选太阳作为参照物【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31 :定性思想;33 :参照思想;48 :归谬反证法;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通常我们说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运动与静止时,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要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确定合适的参照物.没有参照物,物体运动状态不能确定.故A正确;B、研究物体运动时,可以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树木、楼房和马路,但不一定必须选择地面,也可以选择行驶的汽车或行人.故B错误;C、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的物体本身,因为物体本身相对于自己始终是静止的,没有研究价值.故C错误;D、研究物体运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一定是太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9.(2分)一列火车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突然迎面开来一列300米的货车,以10米/秒的速度向后驶去,那么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时间为()A.10秒 B.5秒C.20秒 D.30秒【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11 :计算题;12 :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速度是火车速度与货车速度之和,经过的路程是货车的长度,根据公式t=可求经过的时间.【解答】解:已知v1=20m/s,v2=10m/s,货车的长度s=300m,由v=可得,经过的时间:t===10s.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对相对速度的大小判断.10.(2分)(2001•广州)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米/秒,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米/秒,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米/秒B.4.8米/秒C.5米/秒D.6米/秒【考点】6A:速度的计算;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11 :计算题.【分析】设总路程为2s,求出前一半路程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总时间为t1+t2,.【解答】解:设总路程为2s,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总时间t=t1+t2=,平均速度v=故选B【点评】本题一定要明确平均速度的定义与计算公式,必须用对应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11.(2分)(2013秋•积石山县校级期中)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20米/秒,这句话的意义是()A.客车每秒钟运动的速度是20米B.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米/秒C.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米D.客车通过的路程是20米【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速度就是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根据速度定义可解此题.【解答】解:客车速度是20米/秒的物理意义是: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物理意义,只有在真正理解速度定义的基础上才能解决此题.12.(2分)(2014秋•长汀县期中)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4B :图析法.【分析】(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如果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路程随时间不发生改变,说明物体静止;其它情况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如果速度随时间不改变,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变大时,说明物体加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减小,说明物体减速运动.【解答】解: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图表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丁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3.(3分)(2014秋•太康县期中)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从楼上落下的物体B.随输送带运动的纸箱C.沿跑道滑行的飞机D.进站的火车【考点】6C:匀速直线运动.【专题】12 :应用题.【分析】快慢不变,运动方向为直线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从楼上落下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速度越来越快,是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输送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上面的纸箱随输送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C、沿跑道滑行的飞机,受到地面的阻力,速度越来越小,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每个选项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外力的作用而使运动状态发生变化.14.(3分)(2008•恩施州)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用控制变量法.即:时间相同时,比运动路程的长短,运动路程长的,运动快;路程相同时比运动时间,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快;当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则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则是路程与其相应时间的比值(所有的时间都计算在内)【解答】解:A、兔子在前半程比乌龟用的时间少,在整个路程则比乌龟用的时间长,运动较慢,故A选项说法错误.B、选择地面上的树木等为参照物,乌龟与参照物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同样说明乌龟是运动的,故B说法错误.C、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若以乌龟为参照物,则兔子是运动的,此C说法错误.D、在全程中,兔子与乌龟运动路程相同,而乌龟用的时间少,所以平均速度大,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的运用及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15.(3分)甲、乙、丙三人各驾驶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B.甲、乙、丙都匀速下降C.甲、乙、丙都匀速上升D.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首先根据地面为参照物判断丙飞机的运动状态;根据甲看丙的情况,判断甲的运动状态;最后根据乙看甲的情况来判断乙的运动状态【解答】解:研究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应以地面、楼房为参照物,丙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说明丙匀速下降;丙看见乙匀速上升,则乙有三种可能:静止、匀速上升或以小于丙的速度匀速下降;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而丙相对地面是下降的,说明甲是以比丙更快的速度匀速下降的.故选B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6.(2分)(2012•市中区校级模拟)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相对静止的两物体必须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解答】解:航天飞机和宇宙空间站对接时,必须是相对静止,才容易对接,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答案为:相同,静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了解和掌握.17.(1分)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和客运车的速度之比为3:2,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9:4,则小汽车与客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3:2.其中小汽车的速度大.【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知道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和客运车的速度之比可判断两者的速度关系,又知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根据v=求出两者所用的时间之比.【解答】解:由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和客运车的速度之比为3:2可知,小汽车的速度较大;由v=可得,两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故答案为:3:2;小汽车.【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速度大小的比较,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18.(2分)(2011•齐齐哈尔)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静止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33 :参照思想;572:运动和力.【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被研究的物体是老树,老树和参照物枯藤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老树以枯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小桥是运动的,一定要选择一个和小桥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故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流水.【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9.(1分)(2011•乐山)小莉和小文是同班同学,小莉家离学校比小文家远720m.每天早晨,小文步行上学,小莉骑自行车以小文速度的3倍前往学校,两个同时出发,5min后刚好同时到达学校,则小文步行的速度为 1.2m/s.【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11 :计算题;16 :压轴题;4C :方程法.【分析】设小文的步行速度为v,求出小莉骑自行车的速度;又知道从家到校的时间相同为5min,求出两人走的路程;根据题意(小莉比小文多走720m)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小文的步行速度为v,则小莉骑自行车的速度为3v,∵v=,∴小文走的路程:s1=vt,小莉走的路程:s2=3vt,由题意知,小莉比小文多走720m,即:s2﹣s1=3vt﹣vt=720m,∴v===1.2m/s.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也是数学上的追及问题,运动时间相同是隐含条件,利用好两人走的路程关系列方程是关键.20.(4分)王刚同学做了一些测量后,某些同学的身高是15.8dm;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cm;一张课桌的长度是700mm;一栋4层的教学楼高16m.(填上单位)【考点】63:长度的估测.【专题】32 :定量思想;4H :估算法;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58cm=15.8dm左右;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中学生的步幅在60cm左右,课桌的长度略大于60cm,在70cm=700m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4m左右,4层教学楼的高度在16m左右.故答案为:dm;cm;mm;m.【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21.(2分)(2010•天津)如图所示,兔子和乌龟在全程为s的赛跑中,兔子跑到树下用时t1,树下睡觉用时t2,醒后跑完剩下的路程用时t3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团体赛中,乌龟驮着兔子水中游,兔子背着乌龟地上跑,实现了双赢.兔子在乌龟背上说:“我是静止的,又可以悠闲的睡觉了!”兔子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乌龟为参照物的.【考点】6A:速度的计算;52:参照物及其选择;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12 :应用题;16 :压轴题;571:长度、时间、速度;572:运动和力.【分析】已知总路程,总时间就是三段时间之和,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就叫参照物,兔子在乌龟背上,相对乌龟来说兔子是静止的.【解答】解:平均速度.兔子与乌龟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兔子说自己静止是以乌龟为参照物.故答案为:;乌龟.【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和参照物的选择,求平均速度关键是求总路程和总时间,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22.(2分)在拉哈到讷河的高速公路上,小李坐在快速行驶的轿车上,他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小李以轿车为参照物,由此现象可推断轿车的速度快.【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12 :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卡车和轿车同向行驶,卡车在前,轿车在后,卡车向轿车“倒退”而来,说明卡车向轿车运动,说明卡车和轿车之间距离越来越近,可以断定卡车速度较慢,或轿车速度较快.【解答】解:轿车和卡车同向行驶,轿车的速度很快,卡车速度较慢,卡车和轿车之间距离越来越小,以轿车为参照物,卡车向轿车“倒退”而来.故答案为:轿车;轿车.【点评】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选为参照物的物体假定是不动的.23.(2分)(2014秋•清镇市校级期中)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乙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参赛者甲乙丙成绩/s 13.5 13.2 14.1【考点】6B: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31 :定性思想;41 :控制变量法;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比较速度大小,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慢;②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所用时间越长,运动越慢;③比较相同时间内路程的大小,时间相等,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路程越短,物体运动越慢.【解答】解:百米赛跑,三名同学的路程相等,由表中数据知:乙同学的运动时间最短,则乙跑的最快;比较三人运动快慢采用了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故答案为:乙;路程.【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三个同学的运动快慢,是一道基础题;应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24.(1分)桌子长为1m,一物体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前60cm路程的运动速度是0.15m/s,剩余40cm又用了1s,那么这个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2m/s.【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前60cm运动的时间,然后求出总时间,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解答】解:由v=可得,物体前60cm运动的时间:t1===4s,全程的总时间:t=t1+t2=4s+1s=5s,这个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v===0.2m/s.故答案为:0.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知道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是关键.25.(2分)(2016秋•宜昌期末)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东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西行驶.【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然后再根据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因为空气流动形成风,当天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这说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东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红是向西行驶的.故答案为:东;西.【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要根据题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四、简答题(26题6分,27题4分,共10分)26.(6分)(2015秋•武平县校级月考)某同学用一把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错误(写任意两个):(1)刻度尺倾斜放置;(2)视线没有与刻度线相垂直.【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专题】5A3: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使用刻度尺的基本规则:首先要了解刻度尺:1.量程是多少;2.零刻度是否磨损;3.分度值是多少;使用时:1.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2.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录数据要写单位.【解答】解:由图知:测量过程中(1)刻度尺倾斜放置,导致测量结果偏大;(2)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线相垂直,造成读数不准.故答案为:(1)刻度尺倾斜放置;(2)视线没有与刻度线相垂直.【点评】测量工具放置方法不正确,有时会造成测量结果与准确值有较大偏差,有时甚至造。
初二物理第二、三章单元考试卷(附答题卷).-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
初二物理第二、三章单元考试卷(附答题卷).-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物理试卷-试卷下载---------------------------------------初二物理第二、三章单元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30分)1、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的像是____立的____像(填:“正”,“倒”;“虚”,“实”);成像的屏离小孔越近,像就越_______(填:“大”或“小”)2、透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_____透镜,另一类叫_____透镜。
通过探究实验表明,_____透镜对光会有会聚作用,_____透镜对光会有发散作用。
3、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
在投影时由于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同学们看不清楚,需让画面再大些,调节的方法是,向____(上或下)调镜头,同时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要_______(增大或减小)。
4、池中水深4m,月光照到地球上的时间约为1.28s,月球到地球上的距离是_________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m.5、天然紫外线最重要的来源是阳光。
当阳光射向地球时,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________吸收,不能到达地面,从而保证了生命的存在。
6、生活中,桥在河是的倒“影”和立竿见“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理不同,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引起的,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引起的。
在古诗词中,也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就是光的_________现象。
7、物体在凸透镜前30㎝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_____立的(选填“正”或“倒”),如果凸透镜的焦距是12㎝,则光屏的位置距透镜的距离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24)
一、选择题1.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B.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2.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3.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收看“空中授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C.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D.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4.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一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A.少了0.294s B.多了0.294s C.少了0.34s D.多了0.34s5.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司机利用倒车雷达防止倒车撞人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消除噪声的产生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8.小明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9.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和能量-同步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A. 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B. 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C. 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D. 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2.分子的热运动是指()A. 单个分子的无规则的运B. 少数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C. 大量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D. 以上说法都可以3.古都西安,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四季风景优美,下列风景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 春天,护城河畔柳枝摇曳B. 夏天,曲江池内荷花飘香C. 秋天,观音禅寺落叶纷飞D. 冬天,终南山色瑞雪飘飘4.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下列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A. B. C. D.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是( )A.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B. 扫地时尘土飞扬C. 美味佳肴香气扑鼻D. 秋天,桂花飘香6.关于能量及其能量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火山具有内能,冰山不具有内能B. 火箭在加速上升时,机械能保持不变C. 拦河大坝使水位升高,增加了水的重力势能D. 坠落的陨石在空中划过一道亮光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7.下面对一些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 固体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说明固体分子不运动B. 气体能够不断地向外扩展,是气体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造成的C. 把两块表面洁净的铅压在一块,一段时间后,下面吊很重的物体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D. 水向低处流是分子间的作用造成的二、多选题8.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乙车做的是加速运动B. 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 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9.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 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B.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 在10s~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D. 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5m/s10.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B. 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C. 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11.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 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 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12.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A. 酒香不怕巷子深B. 将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C. 一根细铁丝很难被拉断D. 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13.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 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C. 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D.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三、填空题14.当卡车速度计指针如图所示时,车速为________ km/h;按此速度匀速行驶360km,所需时间为________。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练习(含答案)
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一、选择题1、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跟通过的路程成正比B. 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跟所用的时间成反比C. 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跟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无关D. 以上说法都不对2、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
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过程中,用相机每隔0.5 s 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
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于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速度公式卩=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D.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4、如图所示,表示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A. C.30 km/h90 km/h B. 60 km/h D ・ 120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5秒时两线相交。
则由图像可知/ 'V乙/—O 2 z r/sA.两物体在匸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中小于乙C.屮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屮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6、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刚离开站台的公共汽车B.草地上向前滚动的足球C.商城自动扶梯上的顾客D.机械闹钟匀速转动的指针7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B.根据公式可知物体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C.运动得快的物体速度一定大D.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全过程不可以看成匀速直线运动8、以下是对小阳同学部分生活事例的分析,其中合理的是()A.去游泳馆游泳时,受到水的浮力约为2000牛顿B.全家5月份自来水用量26立方米,换算成质量为26千克C.沿楼梯登上教学楼3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30000焦耳D.参加800米跑步的成绩是4分10秒,则她跑步的平均速度是3.2米/秒9、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Is内通过的路程是3 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5 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7 m,则他在这3 s内()A.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B.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6m/sC.3s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D.最后1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10、一列队伍长40m,经过一座全长为80m的桥,队伍过桥共用了lmin,若队伍前进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支队伍行进的速度为()A.2m/sB. 1.3m/sC. 0.67m/sD. 2.3m/s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时刻: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3×3分)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有声带不断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便物体在振动也可不能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打算的研究,依照打算,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假设有一块陨石落在他周围,那么以下判定正确的选项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B.陨石撞击月球时可不能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C.宇航员尽管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能够感受到那个声音的存在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能够在月球的表面向周围传播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形下仍然能够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空气能够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C.水能够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4.为了爱惜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高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周围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数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可能做得粗糙些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以下方式可行的是()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成小铁锤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D.捏住音叉的下脸部份后再敲击6.以下哪项方法不是为了避免噪声对人的阻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专门好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弦乐器在利用一段时刻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进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8.在声音在传播的进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的音色会慢慢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慢慢改变C.声音的响度会慢慢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可不能改变9.小聪同窗在利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那么现在播放的声音和他原先的声音相较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10.以下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有声波时就必然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必然有声波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缘故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断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12.如下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侧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要紧缘故是()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D.木箱能够传播声音13.利用“B超”能够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幸免了对病人的损害,但咱们即便站在“B超”的隔壁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过小二、填空题(21×1分)14.我国的北方由于气温太低,居民楼的窗户玻璃全数采纳双层玻璃,如此做除能够使房间温度不致于太低外还能够,使居民能在房内安静地休息。
初三物理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选择题(每题只有⼀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填在括号内)1、下列现象中,说明分⼦不停地做⽆规则运动的是( )A. 糖块放⼊⽔中,⽔变甜了B. 洒⽔车将⽔喷洒在地⾯上C. 扫地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D.沙粒放⼊⽔中,⽔变浑浊了2、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天时间,⽽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分钟。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盐分⼦太⼩,很容易进⼊青菜中B.盐分⼦间有相互作⽤的排斥⼒C.青菜分⼦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分⼦运动加快3、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说明分⼦间( )A.分⼦之间存在着斥⼒B.分⼦之间存在着引⼒C.分⼦不停滴在做⽆规则的运动D.固体、液体分⼦之间没有空隙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A.物质的温度B.物体内分⼦⽆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C.物质的分⼦结构D.物质内部分⼦作⽤⼒的⼤⼩5、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速度越⼤,内能越⼤B.静⽌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C.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没有内能D.温度⾼的物体⼀定⽐温度低的物体内能⼤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定升⾼B.物体温度升⾼,⼀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D.物体温度升⾼,内能增加7、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上点燃⽕柴头,使⽕柴头温度升⾼B.冬天⼈们围着⽕炉烤⽕⾝体感觉暖和C.两⼿互相摩擦,⼿感觉暖和D.在阳光照射下,⽔盆⾥的⽔温度升⾼8、⼀把勺⼦的温度升⾼了( )A.它⼀定吸收了热量B.⼀定和其他物体发⽣了热传递C.它的热量⼀定增加D.它的内能⼀定增加9.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B.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C.热量总是从温度⾼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D.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煤油⽤去⼀半,它的⽐热容减为原来的⼆分之⼀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热容⼀定⼤C.⾼温物体放出热量⼀定多D.质量相同的⽔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的温度⼤于⽔升⾼的温度11、给⼀定质量的⽔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中a图线所⽰。
【单元练】上海延吉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练习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体温计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钮清零C.裁切窗玻璃前,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卷尺测量窗户的宽度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B解析:BA.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为35℃~42℃,开水的温度高于体温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用体温计直接测量开水的温度,会损坏体温计;故A错误;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纽清零,再开始计时;故B正确;C.窗户玻璃的宽度达几十厘米,甚至一米,且要求准确到毫米,应该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故C错误;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选用其它的整数刻度作为临时的“零刻线”,在读数时再减去这一刻度值,即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也能测量物体的长度,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D解析:D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都是由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故选D。
3.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 D解析:D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25℃,故A不符合题意;B.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1min,故B不符合题意;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故C不符合题意;D.心脏每分钟约跳动70次,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故D符合题意;故选D。
4.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几种物质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物质沸点/℃物质沸点/℃水100甘油290煤油150酒精78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A解析:A沸腾需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说明乙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由表中数据可知,乙液体是酒精,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第二、三章选择练习题
1.(2013•漳州)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2.(2013•玉林)人能分辨出分别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二泉映月》,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节奏不同
3、2013•烟台)如图所示,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4、(2013•徐州)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5、(2013•咸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防止噪声
D.人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
6、(2013•武汉)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7、(2013•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8、(2013•天津)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9、(2013•庆阳)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0、2013•内江)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
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11、2013•淄博)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12、(2013•株洲)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器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13、(2013•遵义)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树枝上形成雾淞
B.池塘中的水结冰
C.植物上形成露珠
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14、(2013•自贡)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D.严冬,湖水结成冰
15、(2013•重庆)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B.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C.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D.
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16、2013•漳州)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
B.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
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17、(2013•湛江)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小雪
B .
霜冻
C .
雾
D .
冰雹
18、(2013•义乌市)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
19、.(2013•永州)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20、(2013•雅安)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1)(2) B.(1)(4)
C.(2)(3) D.(2)(4)
21、(2013•潍坊)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2、(2013•天津)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A.B.C.D.
23、(2013•绥化)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A.
冬天雪人变小B.
露珠的形成
C.
水的蒸发D.
冰雪融化
24、2013•宿迁)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
C.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D.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
25、(2013•泰安)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