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4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4
农业的进步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公元前132年), 黄河说在说下两游汉(时今期是河怎南样濮对阳黄附河近进)行 治 决理口的,?泛在滥当1时6个有郡何意,义20?多年都没 能堵住……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 ①修西,汉黄武河帝又亲泛临滥治成河灾工. 地,有八十 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2.冶铁业
①汉代时兵
器有什么变 化?
②长安出土
的兵器是用 什么制成的? 哪国发明的?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
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 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 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3、特点(繁荣表现)
①规模宏大长安城 ②人东口市 众多 ③设施完备
2)东汉 明帝 令水利专家 王景 主持修河,以后
八百多 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3)西汉的耕犁上安装了 犁壁 ,提高耕作效率, 这比欧洲早了 一千多年 .新型播种工具 耧车 大大 加速了播种速度。
4)农作物:北方种植 小麦 南方种植( 水稻 ) 黄河中下游大规模经营“千亩桑麻”。
2、手工业的发展
3
1) 汉代的丝织业,已经使用 提花机 ,而且 染色 的 技术也提高.
1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原因。 2、知道汉武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重点:两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
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新人教版七年级上)PPT课件
两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有那些?
1、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2、东西二京繁华,有专门 的商业区 ,叫做市。
18
1、“人不得顾, 车不得旋。”
重农抑商政策
2、 “一贫求富,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19
21
歌诀记
治理黄河谁有功 武帝王景最英雄 杜诗水排钢铁早 耧车耕犁牛抬杠 铸币盐铁归中央 东西二京市繁华
两 汉 政 治
东汉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局面 汉武帝时出现———局面
光武帝时出现———局面
1
16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3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两汉农业、手工业 成就。
2、体会两汉兴农的局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升华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两汉许多经济的发展与400 多年 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漂流
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 方案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10 。
汉代铁犁壁(比欧洲早近1000年)
二牛抬杠
11
耧车
汉(前 206 一 公元 220 年) 播种工具。
由种子箱和三脚耧管组成。 以人或畜为牵引动力,一人 扶楼播种。据王土祯《农书》 和山西平陆汉墓壁画,并参考 南阳地区早期三脚楼车制作。
8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利用、前景。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 通过验收5万人不愁吃水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50年, 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 程。
建设“数字黄河”工
程
通俗地讲,“数字黄河”就
是把黄河装进我们的计算机,从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4.重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5.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各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使“文景之治”的局面出现;东汉初年,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导入新课:由于汉朝统治者对经济的重视,使两汉的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发展。
让学生朗读课文导言,导入新课。
(板书: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所以首先让我们看看当时的农业有什么进步?一、农业的进步(板书)1.水利(板书)(投影黄河水咆哮的画面)在农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中,水是极其重要的。
但有时水不能带来利益,反而成为祸害。
比如养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在历史上就经常决口,给附近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汉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治水,多次对黄河进行治理。
提问: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起了什么效果?学生讨论回答后板书,并稍加补充指出:汉武帝治理黄河(板书)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泛滥十几个郡,汉武帝亲临现场,下令治理黄河。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初中版
的
发展奠定基础;
⑵统治者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
施,如重农、兴修水利等,为社会经济的
发展提供了保障;
⑶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农业、手工
业方面的成就,为商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创
造了条件。
类别 农业 兴修水利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手工业 丝织业 冶铁业
成就
汉武帝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 安装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二牛抬杠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 成灾。”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 此景你将怎样办???
朕要亲自治 黄河,看它 还决口不?
“炒钢”技术
江苏徐州市汉兵马 俑博物馆复制的 “炒钢”盔甲
汉代炒钢是怎么回事?
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新技术, 冶炼的方法是先将生铁加热到液 态半液态,然后靠鼓风或加进精矿
粉,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 因冶炼中不断搅拌,像炒菜一样,因
而得名。欧洲18世纪中叶才出现炒钢技术。
铸 铜 业
长 信 宫 灯
汉武帝
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 有发生过大水灾
你去修河吧。
汉明帝
是,臣遵旨。
王景
结果:被淹没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以后 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犁壁
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耧车
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 质量。
汉代牛耕 图图为二牛 一人的犁 耕法比当 时的耦耕 法效率高
( C)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C、
西汉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探索两汉时期经济的兴盛和繁荣,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背景和主要特点,包 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和交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
两汉经济的背景
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是理解这一时期的关键。该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增长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3 粮食储备
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民能 够拥有并耕种自己的土地,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建立了良好的粮食储备系 统,确保了民众的温饱。
两汉手工业的兴起
两汉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匠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产品。
两汉商业的繁荣
繁忙的市场
两汉商业兴旺,市场上充满了各 种各样的商品和商贩。
运河和道路的发展使商品能够迅速到达各地,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两汉文化的繁荣
两汉时期不仅是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贸易路线
火车桥路是当时繁忙的贸易路线 之一,连接了不同地区的商业活 动和交流。
货币的使用
使用货币促进了交易和商品流通, 方便了商业的发展。
两汉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1
货币的兴起
两汉时期的货币系统逐渐发展完善,各种型号的铜钱开始广泛流通。
2
交通网络的建设
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商品的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3
运河和道路的重要性
两汉经济的主要特点
多元化
两汉经济表现出多样性,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发达的商业网络
创建了广泛的商业网络,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物质的流动。
技术的进步
新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1.两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是()
①汉文帝②汉武帝③汉明帝④汉元帝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早在哪一个历史时期,我国就能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A.商朝B.周朝C.秦代D.汉代
3.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治理黄河致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专家是()
A.张衡B.王景C.杜诗D.郦道元
4.汉武帝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根本目的是()
A.抑制商人谋取暴利B.便利商业活动
C.增加政府收入D.加强中央集权
5.小明家中有一枚五铢钱,请你判断一下,这种钱币最早铸于什么时期()
A.战国时期B.西周时期C.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
6.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他的《两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两京指的是两汉的都城()
A.咸阳和长安B.长安和镐京C.咸阳和洛阳D.长安和洛阳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后汉书》
材料二:P74上右图
(1)图中展示的是什么工具?由谁发明的?
(2)材料一所说的用力少指的是用什么作动力?
(3)这项发明与欧洲相比有何重要的地位?
四、学后反思:
第13课《两汉经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
一、自学引导
基础
知识
梳理
我的疑问
二、课堂探究
1.活动一:自读P72小字部分,思考:田蚡为什么不让汉武帝治理黄河?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活动二:看课本P75动脑筋,西汉对城市的管理,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请你结合现实谈一谈你对城市治理的意见。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两汉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
2.掌握两汉时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
3.掌握两汉时商业繁荣的表现;城市的兴盛,交通的发展,商业场所的出现(专门),商品种类的增多以及了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两汉的经济发展的学习,探索出终极的经济原因,总结一定的经济规律。
2.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经济迅速发展。
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以两汉时兴修水利和城市中的一些规定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5.两汉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重点突破利用书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两汉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进步。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胜。
●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2.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难点突破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两汉时期的经济成就,找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从而归纳出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共36张PPT)
这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座规模最大的 城市,当时世界上 只有欧洲的罗马城 可以与之媲美。
27
东市 西市
2019/9/14
长安城
东市、西市为什 么在城的西北角? 又为什么用墙围
起来?
答:汉朝实行抑 商政策,所以长 安的东、西两市 不设在城中心, 而设在西北角, 并用墙围起来, 以便于官府的控
措施;科技的进步;水利的兴修
田蚡为什么不让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武帝开始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
汉武帝治河,因为田蚡的田产 在
黄河北岸,河道南移,他的田地就
没有水患之忧.
而汉武帝是因为有迷信思想,
所20以19/9/才14 听田蚡的话 .
10
二牛抬杠耕犁法,始于西汉,
优点是节省劳力。
一、农业的进步
1、水利
①西汉:_汉__武__帝__治理黄河 ②东汉:明帝时__王_景____治理黄河
2、农具
①耕犁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_犁__壁___ ②发明播种工具__耧__车___
3、耕作技术: 牛耕普遍使用__二__牛_抬__杠__的耕作方法
4、农作物
①南、北方分别以_水__稻____、___小_麦___为主。
2、冶铁业:_东__汉的南阳太守_杜__诗____发明了水__排____ 比欧洲早_一__千__多___年。
三、商业,城市
1、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将地方的 _铸__币_权___和 盐铁_经__营_权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__铢__钱___,大大增加
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_经__济___上的大一统。
博山炉
长信宫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4、丝织业:已经使用_______,而且_______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
5、冶铁业:___汉的南阳太守_______发明了______,比欧洲早________年。
6、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将地方的_______和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______上的大一统。
桑麻广泛种植
1、找一找:西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2、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
3、牛耕技术(指导学生看《东汉牛耕图》)
4、“两汉手工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上呢?
5、提出问题:“东汉以前已经有了皮囊鼓风、畜力鼓风,利用水力鼓风的水排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7、西、东二京:_______、_______。
(五)探究新课:
提问:“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或投影展示下列图示。
农业的进步 { 水利 {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农具 { 耕犁:安装了犁壁(二牛抬扛耕作方法)
耧车:播种工具
农作物 { 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组长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小组归纳回答
学生归纳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学生归纳,
完成填图练习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
教师巡视检查
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
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工具先进 染技非凡 织技高超 2、冶铁业
提花机的使用
水排的发明:杜诗(东汉) 早欧洲1千年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钢材的出现
三、商业的繁荣
1、经济的统一(汉武帝) 铸币权与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钱币:五铢钱 2、城市的繁荣 长安与洛阳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提花机
罗地“信期绣”丝绵 袍
绒圈锦
丝织品(战国、汉代)
素纱襌衣
长沙马王堆出土
长安城
东市 西市
/huoguo/ 火锅加盟店
服/还从没存在人敢如此她/|咱可舍不得骂/恁要相信老囡人/咱以后找囡人就专找老囡人/怕世间所存在の男人都巴不得娶上老囡人咯/|马开着对方灰皙の脸/红润润の/没存在壹丝瑕疵/囡人侧目向马开/此刻相信夜晚/月光微弱の光芒落在马开明俊の脸上/存在着一些少年没存在の不羁//)对于 此刻马开还敢出演调戏她/羞怒の同时又忍不住打量马开/相信谁给咯它胆子?敢如此对本人?|青弥山无心峰の人果真大胆壹佫/不愧相信老疯子带出来の/|囡子盯着马开嚷道/|但恁信不信不把恁无耻の目光收敛住/本座此刻就杀咯恁/|马开笑道/生命诚可贵/美人价更高/人生在世/连美人站在面 前都不敢/还不妄活壹世/|马开含笑自如の说这句话/面色故作镇定/不过着这囡人面如寒霜/马开心里也忐忑/心想这囡人不能真就为本人几眼就杀人吧?她刚刚の实力/本人还不相信它の对手/它要相信真要出手杀本人/那就只能跑路咯/|老疯子带出来の人/果真没存在壹佫好东西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入:首先我们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来回顾一下,经过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风雨夹击,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西汉之初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怎样的景象?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又是如何做的呢?(P67)生: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一片荒凉的景象。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徭役、兵役负担,注重农业发展。
汉武帝时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的大一统。
[师]经过统治者的治理,西汉经济有了发展。
东汉时期统治者也励精图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节。
首先,请同学们分成三组自由阅读,了解本课的大致概况,然后分别进入实况:以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国家和生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师适当加以指导。
(10分钟)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师]:在两汉时期,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使黄河之水变的水旱从人,统治者都采取了什么措施?生: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
(学生复述)[师]:由此看来,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
[板书]汉武帝时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补充: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
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
中游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
下游气候湿润,湖泊较多。
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
到了秦始皇时期,因大兴宫室,砍伐殆尽。
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
因此,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
汉武帝与东汉明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正是认识到了“农业是天下之本,水利是农业之本”。
不过同学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汉武帝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治理黄河的,他对黄河水患的认识有一个可以说是相当漫长的过程。
听任黄河水泛滥了二十多年,直至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他才下决心治河的。
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动脑筋题目?生: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治河的。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版)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体会“两汉盛世”名不虚传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本课难点:农具的改进;丝织业的进步和冶铁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思路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和补充的资料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汉朝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新”在哪里。
教学媒体计算机、录像片、投影仪、挂图或模型教学结构和过程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
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经济的发展。
讲授新课: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1.兴修水利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
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
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
(出示《关中水利图》)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重的水灾。
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
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淹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汉朝的农具有很大改进。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4.重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5.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各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使“文景之治”的局面出现;东汉初年,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导入新课:由于汉朝统治者对经济的重视,使两汉的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发展。
让学生朗读课文导言,导入新课。
(板书: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所以首先让我们看看当时的农业有什么进步?一、农业的进步(板书)1.水利(板书)(投影黄河水咆哮的画面)在农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中,水是极其重要的。
但有时水不能带来利益,反而成为祸害。
比如养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在历史上就经常决口,给附近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汉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治水,多次对黄河进行治理。
提问: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起了什么效果?学生讨论回答后板书,并稍加补充指出:汉武帝治理黄河(板书)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泛滥十几个郡,汉武帝亲临现场,下令治理黄河。
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类别
成就
兴修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 时王景治理黄河
农 生产工具
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业 耕作技术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 方法
农作物
南北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的广泛种植
丝织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手工业
冶铁
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 铁工具——水排
动脑筋:
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 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 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卵,不 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 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 你怎么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两汉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点击新目标
1、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欧直接交流开始的时间。
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
3、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
链接旧知识
回顾所学,回答: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在对外交往上有何意义?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美丽的丝绸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引起了中亚、西亚和欧洲人民的浓厚兴趣。
西方人民得到丝绸,视为无上珍品,一位罗马作家称赞说:“丝国(称中国)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象野花一样美丽,它的质料象蛛网一样纤细”。
塞里斯(seres,丝国)几乎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据说罗马的恺撒大帝曾穿著豪华的丝织衣服。
约公元一、二世纪,随着丝绸生产的发展,西域商路的畅通,中国丝织品就日益增长增多地运往罗马帝国。
年复一年地将东方的丝绸和西方的物品运往对方,使丝绸贸易成为古代世界中运销最远、规模最大的商品。
请回答:在公元一、二世纪,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中国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
【课前热身】
初读课文,勾划重点,完成同步训练知识建构填空
【新课解读】
一、丝绸之路
(1)图中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
经过地:B:。
两关:C:、D:。
(2)图中的安息是指现在的哪里?大秦是指现在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是谁?除了图中所示的丝绸之路,还有什么丝绸之路?
(4)如何评价丝绸之路?
(5)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这种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6)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汉与朝鲜、日本和欧洲的交流
5.阅读教材74---76页并结合材料,回答
阅读材料:
汉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统一的大国,国力强盛,积极对周边民族和国家进行政治、军事活动,开展经济、文化交流。
当时两汉王朝的外交活动,通过陆路和海路,几乎遍及亚洲,影响远达欧、非。
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
同时,两汉王朝也吸收了有关各族和各国经济、文化的优秀成果,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融人中国固有的文化,我国当时的经济、文化大大丰富了。
请回答:
(1)通过阅读材料,请你分析出两汉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
(2)中国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两汉王朝也吸收了有关各族和各国经济、文化的优秀成果,请你以中朝、中日和中欧交往的史实来说明此观点。
【课堂小结】读一读知识建构中的重点内容
课堂大练兵
一、选择题
1.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的起点是()
A. 长安
B.成都
C.洛阳
D. 西域都护府
2.标志着欧洲国家同我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班超经营西域
D.大秦遣使来汉
3.中国和日本交往的历史悠久。
赠给日本倭奴国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的中国皇帝是()
A.汉武帝
B.汉元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
4.欧洲国家同中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开始于哪一世纪?
A.公元前1世纪
B. 公元1世纪
C. 公元2世纪
D. 公元15世纪
5.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
6. 汉朝时期,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
A.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 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 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
我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