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学习生物必修2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
人教版必修2生物:2.3 伴性遗传 教案
伴性遗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通过大概讲解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子二代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从而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经过一番的证明,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从而引导学生作出控制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假设,从而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节伴性遗传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能初步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2.科学思维:基于伴性遗传的规律,能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预测。
3.社会责任:关注伴性遗传理论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的影响作出科学的判断。
一、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1)显隐性:隐性基因。
(2)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项目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1)方式一由图可知: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
(2)方式二由图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3)方式三由图可知:女儿患色盲,父亲一定患色盲。
(4)方式四由图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患色盲,儿子一定患色盲。
4.遗传特点(1)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2)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三、抗维生素佝偻病及其他伴性遗传病1.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基因型和表型(3)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人数多于男性。
②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2.伴Y染色体遗传病请据图归纳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为正常。
四、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2.伴性遗传理论还可以指导育种工作。
(1)鸡的性别决定性别性染色体类型性染色体组成雌性异型ZW雄性同型ZZ(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2.3《伴性遗传》b教案.doc
教案 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遗传物质基础。
2.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3.举例说出人类伴性遗传的遗传原理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人类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图的对比、观察,对XY型性别决定图解、红绿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获得一些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等伴性遗传特点的推导归纳,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同时,形成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懂得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应人为选择人类性别。
2.参与探究红绿色盲症等伴性遗传的信息传递规律,学会交流合作,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1.XY型性别决定。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原理和特点。
教学难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原理和特点。
2.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现象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为主。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学案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3“问题探讨”,讨论后回答。
提示:(该问题只有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因此,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
)1.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2.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尽管都位于X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不相同,红绿色盲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
二、新课教学什么是伴性遗传?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一)人类红绿色盲症问: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并让学生完成“资料分析”。
问: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教师板画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P34),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学科:生物编写人:相海燕审核人:冯子文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
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
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
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
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
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 伴性遗传
人教生物必修2同步教案第3节伴性遗传明学习目标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基于对伴性遗传的认识,运用演绎推理,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
对常见的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伴性遗传病,能够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预测。
3.运用伴性遗传规律,提出相关的优生建议,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聚焦·学案(一)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基础—自主学习[助读教材](一)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眼睛颜色的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1.人类的X、Y染色体X染色体携带着许多个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
所以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如红绿色盲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与子代表现(1)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2)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正常(3)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4)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4.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1)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2)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基因型和表型[连线]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1)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2)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四)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在医学上的应用: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2.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1)鸡的性别决定(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微点拨:①无性别分化的生物,无性染色体之说。
②性别并非均取决于性染色体,有些生物如蜜蜂、蚂蚁等,其性别取决于是否受精及食物营养等,而有些生物(如龟、鳄等)的性别与环境温度有关。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 伴性遗传 教案
2.3_伴性遗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二)、能力目标: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3、通过资料分析、遗传图解的观察、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伴性遗传》这一节,是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规律。
(二)、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
每一种情境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五、学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B.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D.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一定是患者[学以致用4]人类鸭蹼病是一种罕见的伴Y染色体遗传病。
下列关于鸭蹼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B.建议患者生一个女儿C.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均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D.女性也可能得鸭蹼病[学以致用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C.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D.由同源区段Ⅱ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携带者双亲的儿女患病的概率可能相等任务三运用伴性遗传理论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2]针对下列两组婚配关系,你能做出怎样的生育建议?说明理由。
①男正常×女色盲②男抗VD佝偻病×女正常[ 活动3]根据性状推断后代性别,指导生产实践:已知控制鸡的羽毛有横斑条纹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请设计选育“雌鸡”的遗传杂交实验,并写出遗传图解。
任务四伴性遗传的应用及相关计算1.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例1:分析下述伴性遗传系谱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并总结遗传病遗传方式判断的一般方法。
[问题设计](1)甲的遗传方式为①主要特点:②判断依据:(2)乙的遗传方式为①主要特点:②判断依据:(3)丙的遗传方式为①主要特点:②判断依据:归纳总结:2.遗传病概率计算例2.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病分别属于遗传病。
(2)甲病用字母A、a表示,乙病用B、b表示,请分别写出1--8号个的基因型。
伴性遗传 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建立在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引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并且后代会出现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疾病遗传,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现遗传过程。
2、学习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备了理解抽象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能够概述伴性遗传。
2、科学思维: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其他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3、科学探究:能够综合分析问题,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4、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能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四、方法和策略1、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2、教学策略:归纳、练习五、媒体使用板书、幻灯片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行为教学意图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图书或网络查阅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疾病。
2、查阅人与其他动物(如鸡)在性别遗传上的区别。
通过图书或网络查阅、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小组合作提前预习学习内容,对知识有基本了解盲,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提问:XY染色体有哪些差异。
讲述: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
一、分析红绿色盲。
讨论以下问题: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2.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写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区别。
分析遗传图解,思考相关问题。
小组讨论,沟通交流,期待教师解答。
以审思的思维,动态的心理状态思考遗传特点。
用到生活中。
图片展示,直观、易理解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思考能力思考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主要有什么情况。
学生思考后回答: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3节 伴性遗传教案(1)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处理】伴性遗传位于人教版生物必修II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几个教学知识点。
本节教学设计为高三复习课,复习课的教学一定要体现出复习的特色,要避免出现新课式的重复,趋重避轻。
再结合我校的问讲练教学模式,体现高三复习课的特点,将课堂设计思路如下:1、课堂首先给学生3-5分钟时间对学案上的课前整理进行识记,并对其中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
教师对所提问题进行整合,确定教学重难点。
2、根据确定的教学重难点,师生展开讨论。
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总结规范,最后通过具体的例题对知识点加以巩固。
3、课堂最后要留有3-5分钟时间,给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回头看。
简单加以反思,是否还有遗留问题,即时反馈,教师加以解决。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2、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家族系谱图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通过遗传图解的学习,明白伴性遗传的规律特点,初步运用遗传规律解决一些遗传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认识遗传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增强优生意识。
【重难点分析】重点: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解决方法:逻辑推理、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进行归纳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难点: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由学生先对系谱图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并自己总结判断的方法,教师加以总结,并即时进行练习巩固。
【教学方法】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2.3《伴性遗传》a教案.doc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
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教学突破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
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情况下,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学法:调查研究、分析比较、讨论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板书内容投影片。
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准备: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
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色盲症的发现讲述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听讲、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
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续上表续上表续上表续上表板书展示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二、人类红绿色盲症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拓展延伸:伴性遗传的方式、特点及运用课堂作业1.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3_伴性遗传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3)通过资料分析、遗传图解的观察、推理以及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2.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伴性遗传的规律及其应用。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一)导入1、故事导入2、红绿色盲症的自我检测(特点一: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3、情景导入:红绿色盲对生活有没有影响?课件展示网上发的一个帖。
讨论:红绿色盲患者为什么不能考驾照,不能参军?法律有没有规定他们不能生孩子?设疑:为了后代的健康,红绿色盲患者如何进行优生优育呢?为什么这两种遗传病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呢?【讲授】导入新课: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2、色盲遗传家系图谱分析课件显示红绿色盲家系遗传图谱,认识系谱,分析图谱,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对“资料分析”的两个讨论题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填写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表格。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婚配类型。
)(3)尝试写出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的遗传图解;尝试写出女性携带者和男性色盲的遗传图解。
【活动】写遗传图解学生先在学案上练习写遗传图解然后上讲台在黑板展示成果XBXB × XbY【活动】通过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提出问题:(1)计算出各种遗传方式其后代中红绿色盲的患病概率(特点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哪个亲代,遗传给哪个子代?(特点二:交叉遗传。
高中生物 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2.3《伴性遗传》[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二)能力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2、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目标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认识遗传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增强优生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准备。
但从以往经验来看,多数学生学完伴性遗传后,会将它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混淆不清。
[教法分析]本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果蝇的眼色遗传”“红绿色盲小调查”引入课题,让学生阅读“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体会科学家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逐步推出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和显隐类型。
接着引导学生共同写出五种基因型、六种婚配组合,以其中四种婚配组合为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出红绿色盲(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此后以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伴X显性遗传和伴Y 的遗传的学习。
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类型的遗传方式,总结伴性遗传的含义,并同学生一起探讨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景展示“果蝇的眼色遗传”图片红绿色盲小调查学生回忆上节知识学生检测、回答回忆上节知识,引出与其遗传相似的红绿色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一、 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绿色盲)(一)交叉遗传(二)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二、 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 (一)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二) 世代遗传三、伴Y 染色体遗传[教后反思]本节课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结合学生学情,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开展教学,有效地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课堂学习氛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伴性遗传》
二、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伴性遗传的看法
2〕比较基因分散定律与伴性遗传,理解它们的一起点和伴性遗传的特别性,申明伴性遗传的特点
3〕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技术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及图形解决分析问题的综合本事。
2〕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质问题,熟习解答遗传问题的技术、技巧。
3、感情目标:
1〕培育学生的慎重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经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转达规律培育学生辩证唯心主义的思想。
三、课型与课时
新讲课,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育器具
幻灯片课件,多媒体,教材表示图
五、教育要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六、教育难点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七、教育形式
1.教法
伴性遗传的知识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于是我采纳学生阅读议论、联合教师举例以及解说
表示图进行教育,最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形象思想和抽象思想相联合,产生深刻的印象。
其余,着重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探究沟通,多鼓舞学生思虑并互相议论,扬长避短,并进行概括总结,
富裕发挥学生的智慧。
学法
在学法上,我从学生的特点,知识阻碍,动机和兴趣长进行分析
〔1〕开始是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要抓住学生特点,踊跃采纳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以及学生遍布的踊跃主动参加的学习形式,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有效地培育
学生本事,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2〕此后在知识阻碍上: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学生不易理解,所
以
教育中应予以简单清楚,由浅入深的来进行分析。
〔3〕其次在动机和兴趣上:应鲜亮本课的学习目标,富裕利用教育幻灯片、教材表示图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议论,在讲堂上富裕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引起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八、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单让学生回首前面性别选择形式,人的性别选择形式是属于XY型。
指导学生
阅念书本P39“色盲症的发现”一段,简单认识色盲症的发现过程。
表达:查验表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7%,女性为0.5%
发问:大家想一想为何会出现这类原由?
这就是本节课要学到的内容,有关伴性遗传的知识
〔二〕教育新课
伴性遗传的看法
表达:人们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有些性状的遗传经常与性别有关系,这类现象就是伴性遗传
指导: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有的人类伴性遗传病,红绿色盲的遗传与我们从前所学的白化病的遗传有着
明显的不一样,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一致伉俪的儿子有生病的,有正常的。
这类病是由位于
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
幻灯片演示:XY染色体的比较表示图
表达:Y染色体因为过于短小、缺乏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类基因。
所以,红绿色盲基因是
跟着X染色体向后辈遗传的。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写法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样,不但要写出基因,还
要表示位于的染色体。
色盲基因就需要写成X b。
指导:请学生四个一组互相议论,写出男女的几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并写出也许的婚配形式。
此后请几位展现一下。
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男性
基
X B X X b
因X B X b X b X b X B Y
B Y
型
表正常
色
现正常〔携带色盲正常
盲
型者〕
下边我们来详细看看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形式〔幻灯片展现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
的规律的图解并联合教材P40图6-33,图6-34边展现边表达〕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1.正常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
后辈尽是正一般人
2.色盲女性与色盲男性婚配
后辈尽是患者
3.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一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成婚
男性色盲女性正常
P♂X b Y×X B X B♀
配子X b Y X B
子代X B X b X B Y
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
1∶1
在他们的后辈中,儿子的色觉都正常,女儿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结论: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传女不传男
4.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和一个正常的男性成婚
男性正常女性携带者
P♂X B Y×X B X b♀
配子X B Y X B X b
子代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女性患者
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男性患者1
∶
1
∶
1
∶
1
在他们的后辈中,儿子1/2
正常,1/2红绿色盲,女儿则都不是红绿色盲,但是有1/2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结论: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必定是从母亲那获取
5.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正常男性成婚
男性正常女性患者
P♂X B Y×X b X b♀
配子X B Y X b
子代X B X b X b Y
女性携带者男性患者
1∶1
后辈中儿子所有是色盲,女儿是携带者
6.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和男性患者成婚
男性患者女性携带者
P
♂X b Y×X B X b♀
配子X b Y X B X b
子代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女性患者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男性患者
1∶1∶1∶1
后辈中:儿子1/2正常1/2红绿色盲女儿1/2是色盲,有1/2携带者
结论: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必定是从母亲那获取,女儿的红绿色盲基因父亲母亲两方各供给1/2
表达:经过以上婚配形式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好从母亲那里传来,今后只好
传给他的女儿,可见,红绿色盲基因不是从男性转抵达男性,这类转达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织遗传,所以,在有伴性遗传病的家系中,经常能够看到男性患者的母亲表现正常,但是他的外祖父倒是此病的患者。
接最开始的发问:为何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唯有一条X染色体,男性只需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一定同时拥有两重的b才会生病,所以,患男>患女
其余伴性遗传形式:
指导学生阅读P40,认识其余几种伴性遗传形式。
伴性遗传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
人类血友病遗传X h
果蝇眼色遗传红眼基因X W白眼基因X w
雌雄异株植物女娄菜披针形叶X B狭披针形叶X b
最后总结:人的染色体中选择性其余为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吻合分散定律的要求,同时又因为其特别性,其上控制性状的遗传经常与性别有关系
〔三〕疑难分析
第四个步骤为疑难分析,本节课的疑难为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因
为这个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而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高中内容不过过程梗概,这就造成
部
分学生学习困难。
经过本节课疑难分析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质的问
题。
〔四〕小结与练习,坚固知识
让学生练习教材P40上的复习题,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坚固和加深。
总结:惹是生非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
女病男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
男病女正非伴性。
病传男不传女
九、板书设计
赐教育过程中的图解
六种婚配形式
十、课后分析
实践证明,在教育中可否指导学生进入一种最正确的学习情境是教育成败的要点。
教育伴性遗传这部份内容,为了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材图解协助教育,能够把错杂的问题详细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建了一种优异的学习氛围,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使他们踊跃主动参参加到教育中,从而大大提升了讲堂教育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