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40年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改革开放40年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改革开放40年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家。

在这40年的发展中,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经验,这些成就和经验深刻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改革开放40年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一、主要成就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1.经济成就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出了现代市场经济体系。

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3689亿元,而到2018年已经达到90.03万亿元。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成功地推进了农村改革,实现了城乡经济全面发展,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同样,改革开放也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自由贸易区,与全球更广泛的贸易互动和交流。

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服务贸易国之一。

2.科技成就40年来,中国科技领域的成就也是惊人的。

中国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逐渐提高了整个国民素质,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专业人才。

同时,中国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智力产权管理,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科研经费支出国家,人工智能、高能物理、基因编辑等领域已取得了技术领先的地位。

3.改善民生中国通过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失业率下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慢慢增加。

除此之外,医疗、社会保障、教育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的进步也对人民生活做出了重大影响。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社会之一。

二、主要经验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的有机结合,广泛依靠人民民主,坚持改革开放导向,发展全局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2.实行市场化经济市场化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引入了市场机制,通过扩大内外贸易,实行市场调节和投资自由等措施,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30多年的中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中国的改革,举世关注,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中国改革,举世困惑,世人称之为“中国之谜”。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又有哪些不足?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番讨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的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逐步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

全面回顾和总结改革的历程,我们不仅实现了经济体制上的重大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而且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的经济改革的特殊性在于:第一,它是与工业化和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面临着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双重转型;第二,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或基本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逐步确立的,新体制的建立是通过不断试验逐步形成的。

第四,中国共产党在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它是市场化和现代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简而言之,中国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

在总结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和探索中国改革的内在逻辑时,市场化的方式和方法、成本和收益的计算并不是问题的实质,我们所面临的真正问题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能不能结合;如何结合以及这种结合的内在根据、具体形式、主要后果和一般前景。

归根结底,我们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框架内,市场化改革能不能持续推进下去并获得最后的成功。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就是在不断解决这一难题的实践中形成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初步寻找到了一条把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具体途径。

从1978年开始,中国经过近三十年改革的伟大实践,其中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得失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得失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得失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付出了一些代价。

一、成功经验1.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村人民获得了土地,增加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热情。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土地所有制改造,实现了土地私有制向土地公有制的转变。

土地改革的成功,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使国家在经济上拥有了更大的控制权,也使国家能够更好地调节经济。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有企业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基础。

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合作化运动使农村经济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合作化运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使农民能够共同经营土地,共享农村资源,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生产能力。

4.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使中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使中国人民更加有信心和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

二、付出的代价1.一些人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一些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是因为改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错误。

2.一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缓慢。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一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缓慢,这是因为在改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3.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这是因为在改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错误。

三、总结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付出了一些代价。

我们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试论述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困难及发展趋势

试论述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困难及发展趋势

试论述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困难及发展趋

中国行政改革近几十年来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经验、困难和
发展趋势。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和完善行政体制,以更好地
促进经济发展。

从1978年起,中国在改革经济体制、减少官僚和重建
行政机构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政府凭借强大的政策指导,有效地整合了许多政府职能,加快了政策的执行,推进了政府行政体
制的变革。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更加高效、面向市场和更新的行政体制,实现了行政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然而,中国行政改革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执行政策的效率
仍然较低,实施政策存在缓慢和不透明等问题。

其次,行政能力普遍
不足,实施结果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置。

另外,官僚主义思想也在影响
行政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往往阻碍了政策的执行。

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行政改革有望发展和改进,实
现更开放、更便捷、更先进的政策实施以及更加合理和更低效的行政
机构管理。

希望中国可以尽快突破行政困境,实现行政改革的历史性
突破。

综上所述,中国行政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经验、困难
和发展趋势。

未来,希望中国能够突破行政困境,实现行政改革的历
史性突破,实现更加合理和高效的行政体制。

浅析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浅析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浅析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慢慢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它的丰硕性、独创性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引发了人们日趋普遍的关注。

虽然中国改革的成功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可是对于如何解释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和未来的走向问题,国内外经济学家却众口纷纭,熟悉相距甚远。

对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和经验进行认真的总结,无疑将会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切产生踊跃的作用。

一、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中国改革的实践说明,通过慢慢和局部的制度调整,聚沙成塔,由量变到质变,不仅有可能实现经济体制的整体转变,而且有可能在转变进程中维持经济体制的相对有效性,从而在实现体制变革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增加。

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但这一经验是不是具有普遍意义,是不是对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原计划经济国家的体制变革和战略具有价值,既需要进行深切的理论探讨,也需要进行认真的实践总结。

这里只是从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些具体的策略性的(而不是战略性的)做法来熟悉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改革之初,人们只知道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不行,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但究竟什么样的体制行,需要改成什么样的体制,和先改什么后改什么等,人们并非清楚。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要求人们依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斗胆试、斗胆闯,对了坚持,错了更正。

此刻回过头来看,“摸着石头过河”不仅成为贯穿于整个中国改革进程的重要思想,也组成了中国渐进改革的最重要特征。

依照“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首先,需要“过河”是明确的,坚定的。

建国以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说明,虽然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曾经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但已经不能适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必需对其进行改革。

其次,过河的最终目的也是明确的,坚定的。

那就是要通过探索和成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富民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我国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1、经济建设方面:建国六十二年来年,我国经济建设经过“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跨越式大发展,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23万亿元,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8%,全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跃升世界第三位,成为名符其实世界工厂”。

2、政治建设方面:建国六十二年,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真正当上了国家的主人。

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中国妇女获得彻底解放,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坚持“三个代表”思想,为人民爱戴。

全国56个民族团结,少数民族都实现民族自治,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

尤其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农奴制度最终被推翻,西藏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我国积极推动亚太、欧太地区对话与合作,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政治、经济的外交促进祖国统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让百年来受屈辱的中华民族扬眉吐气,踏上民族振兴的伟大征程。

3、科技文化建设方面:建国六十二年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原动力。

中国航天事业“两弹一星”取得长足进步,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经过多年努力,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发射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坐杨利伟,开创中国航天新时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嫦娥一号”是航天事业另一壮举,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升空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

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成就巨大,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形成结构完整、专业齐全的职业教育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国民平均寿命比解放前35岁增长到72岁,13亿人民健康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医疗卫生设施不断完善。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与教训反思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与教训反思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与教训反思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事件,自1978年以来,中国改变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局面,迎来了快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崛起。

40年来,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和发展,也遭受了不少挫折和教训,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改革开放之路上有哪些经验和教训需要反思和总结。

一、改革的初衷与意义改革开放的初衷是用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改革的理念和手段来解决中国内部的问题,提高中国的经济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和进步,这种转变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已经从原来的旧经济体系得到了解放,转向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社会各方面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居住等方面也得到了迅速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二、经验总结与启示在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首先,中国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位的重要指导方针,不断提升全国的各项基础设施。

此外,中国重视建设和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积极引入国际资本,并尽可能地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中国的理性规划和主张跨越式进展,能加强国家的竞争力,也为国际和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另外,中国深知经济增长的根本所在是人才的培养,教育必须优先发展,学生才会有更多机会学习,进而展现自身的才华。

在国家教育优先推进的政策下,中国的高等教育生产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也迅速地形成了一支能够推动经济前进的知识经济发展力量。

三、教训与反思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不仅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和困难。

如何对这些教训进行反思和总结,更好地助力下一个40年的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

总结教训是研究和规划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路径。

首先,我们应加强社会不公的矛盾解决,注重改善贫困地区、边缘人群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推动社会良性、和谐的发展;其次,中国的金融制度需要完善和改革,使其更能有效地支持企业、医疗和教育等行业的发展;最后,我们需要审慎考虑改善修正土地制度、开展环保和绿色科技等领域的政策,以此来促进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谈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不足

谈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不足

谈改革开放的成就与不足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落下帷幕,从1978至2013全世界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35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强国。

改革开放使亿万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跨越。

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并有望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

中国今天的繁荣昌盛也许可以说这是在35年前都不曾想到的。

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长71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增长5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5%。

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显著增加。

2012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9.96万亿元,比1978年末增长1896倍。

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升级,百姓生活一天比一天精彩。

35年前,人们的穿着色调单一;今天,色彩斑斓、时尚个性的服装成为主流。

35年前,许多人要到过节才能吃上一顿有荤有素的“大餐”;今天,百姓餐桌前所未有的丰富,吃营养、吃健康成为新追求。

35年前,自行车作为“三大件”之一,是重要的家庭财产;今天,汽车已走进家庭,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汽车达21.5辆。

人民的生活、娱乐、休闲。

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013年12月1日《人民日报》总结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35年间,我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结出累累硕果,一度相对滞后的社会发展正迎头赶上。

在某些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行列,比如我过的航空航天科技。

特别是12月2日1:30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其携带着“玉兔”正飞往月球。

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第三个有能力发射航天器到月球的国家。

六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持续计算速度,问鼎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中国现代政治改革的历史经验教训

中国现代政治改革的历史经验教训

中国现代政治改革的历史经验教训自清朝末年以来,中国历经了多次政治改革。

近年来,中国当前的政治体制与现代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一系列的失落感和日益加强的民间批评,使政治改革成为必须迎接的挑战。

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回顾中国现代政治改革的历史经验教训,以期对今后的中国政治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第一次政治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其不足之处1898年,戊戌变法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人兴起,试图借鉴西方文化,推广民主制度,希望中国能够迈向现代化。

变法虽然充满了激情与梦想,但最终仅仅存在了103日就夭折了。

这次改革成果之所以有限,主要受到一系列内因和外因的牵制。

内因,首先是文化自卑问题。

启发变法的知识分子,力图寻求救亡的出路,但他们并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合力。

由于受固有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少人对他们的新思想难以认同。

其次,官僚权力问题。

变法中起主要推动作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士都是官员,在当时仍然是官僚政治体系的一部分。

由于一些背景复杂、事务务实的官员出于私利的原因不肯支持变法,导致变法没能成功推行。

外因,首先是国际背景。

当时,外国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了列强统治,使中国军事、经济、贸易、工业受到了重大打击。

更有甚者,他们还对中国文化进行了诋毁和攻击,使得中国人民日趋愤慨。

其次,世界经济背景。

变法的中心之一是为了建立一所国家的工业体系,并且从欧美购买大量的机器设备。

当时中国经济体质还没有完全适应半殖民地国家的角色,无法对外依赖。

消化并应用西方落地技术、制度非常困难,而这部分变法构想缺乏足够的实践基础,致使改革乏力。

二、第二次政治改革的尝试及其失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之后,中国社会进行了巨大的变革。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对个人自由权的限制更加严格,面对世界上的政治事件,中国政府提出了对社会主义的重新定义。

其后随着毛泽东带领的领导层力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建设现代化大国,推行了“大跃进”、“四清”等运动。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指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到2012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0多年的过往:这30年的历史,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自豪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总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外,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对内,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同时,改革开放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这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仅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而且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改革开放事业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对于进一步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1、经济建设方面:改革开放中,我们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也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学号:************学生所在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任课教师:黄伟英吴云教师所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11月16级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张振华南昌航空大学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首先来自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反思。

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还来自思想的解放,当时从思想理论上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的重大转变。

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国防、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些教训和不足。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继往开来。

关键词: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建国之初,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急于使我们的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迅速实现富国强民的梦想,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发展战略。

于是,适应于重工业优先增长的发展战略,国家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加强重点项目的建设,这样在制度安排上就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同时,从国际上来看,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使得苏联很快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的20、30年代发生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

二战结束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

基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迅速地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30多年以来,我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日益强大起来。

但在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但是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纲:第一部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第三部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来,中国社会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以下几点:1、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30年中,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最近5年中,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不断提高,2002年为4.4%,2007年为5.5%。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的一个经济大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2、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中国外汇储备去年底达1.5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而在197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5亿美元。

我们的载人航天飞机已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工程也正在顺利进行,等等,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

3、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与困境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与困境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与困境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说是一部充满挑战和变革的历史。

自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与困境,并分析其原因与对策。

首先,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中国的GDP增长迅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为中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同时,中国还取得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提高了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

其次,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全球化的机遇。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推动建立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区和经济合作机制。

改革开放也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和留学生,推动了文化、教育和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发展。

然而,中国改革开放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首先,经济增长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中国的发展依赖于大规模投资,但却忽视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

过度依赖外贸和制造业也暴露出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依赖性和风险。

同时,收入分配不均衡和社会保障不完善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其次,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腐败问题仍然严重。

腐败不仅损害了公平和正义,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发展。

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击腐败,但仍然需要更加坚决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中国改革开放还存在着制度和文化的制约。

中国的政府机构和法律体系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实现。

文化传统的束缚也导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难以解决,如人权和言论自由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困境和挑战,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首先,中国需要调整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培育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减少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依赖。

浅谈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浅谈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浅谈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机111-4 刘海锋1403关键词:改革开放成就问题正文: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相当厉害的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突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束缚,彻底摆脱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完善,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同时,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出现了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今天,我们总结这些成就和问题,在于继续坚持改革的方向,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 改革开放使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方面,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获得高速增长。

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等偏下收入的行列。

其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放政策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运行机制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前,中国长期以来物资短缺问题,不仅生产资料靠计划分配,生活消费品市场化程度也很低。

如今商品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机制也已基本形成。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日趋完善,劳动生产率得到明显提高,重视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以适应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和居民的需求,加快了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速度。

在人口方面,计划生育取得很大成绩。

自计划生育以来我国共少生了四亿多人,不仅大大缓解了人口和劳动就业压力,也间接提高了人口素质。

随着教科事业的发展,中国人口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各类教育指数快速增长。

在思想方面,毛泽东思想转向邓小平理论、自力更生理论转向对外开放理论、国际战争理论转向国际和平理论、阶级斗争理论转向经济建设理论、社会公平理论转向社会竞争理论、农村化理论转向城市化理论、绿色经济理论等。

如何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

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

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

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

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4年底,陆续开工60多个重大工程,投资总规模达8500多亿元。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诸如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和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的科技研究的一些"高,精,尖"领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9.6%。

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居民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

87亿人,1。

12亿人,1.57亿人和1.02亿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4万人。

到2007年6月,全国共有22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的总体健康水平已经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中国改革的效率与经验总结

中国改革的效率与经验总结

中国改革的效率与经验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到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无可争议。

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改革的效率和经验总结。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改革的效率中国改革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快。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以来,中国改革一直保持着快速推进的速度,一项项重大改革纷纷推出,众多创新理念和技术在国内得以实现。

快速的改革效率背后则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撑:1、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提升了中国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整体水平。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唯一具备152国家、地区商用5G网络的国家,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正由中国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全球市场。

2、管理体制的优化跟进。

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和发展新形势,中国实行了国家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的分层体制改革。

这种改革极大的推动了改革进程,推动中国经济更快的发展,同时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

3、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和优化。

随着市场优化机制的建立,市场化竞争的确立,国内企业开始与外资同台竞争。

由于摒弃了计划经济的老旧理念,市场机制进一步发挥了资源的调配和配置作用,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激烈起来。

二、经验总结中国的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才能够达到如今的成就。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总结中国改革的经验。

1、市场化改革理念的首先确立。

中国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决策层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市场形成的基本机制和规律也逐渐得到充分发展,市场化经济的理念和各项制度逐渐得以完善。

2、与国际接轨的积极开放态度。

中国对外开放已经历经多年,逐渐实现与全球化的最大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无论是在国际贸易、投资、移民等方面都能够积极与国际接轨,寻求一种开放、合作、共赢的路线。

3、稳步实现民生变革。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以更好地把握未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段历史进行概述,包括背景、主要成果、经验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通过引进外资、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措施,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导向和有力推动。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改革路径。

同时,也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避免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的情况。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但也要保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态度。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具体来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中国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机遇,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这一成就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开放贸易政策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持。

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化: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

毛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毛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由此看来,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 似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
生了世界瞩目的变化,收回 港澳,加入世贸,成功举办 奥运等。但祖国强大了,随 之带来的是社会价值观的变 化,这种价值观更引发了当 代人社会心理的扭曲。
幼孩童子被被揪教耳条朵封拎嘴起
Soloman’s Design · Enjoy the Pithiness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 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 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 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 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 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 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 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 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 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 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 经济增长水平。

改革的成功与不足

改革的成功与不足

浅析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摘要】:改革开放已经进行将近34 年,在这34 年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探索,在改革开放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成功经验和不足是今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奠基石,无疑将会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验不足一、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㈠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增长速度超越世界平均增速,经济总量名列世界前列。

来自人民网的消息,2011 年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企业利润继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房地产开发呈回落态势,商品房销售增速回落,市场销售平稳增长,汽车销售回落幅度较大,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外贸顺差继续收窄,货币供应量平稳回落,新增贷款有所减少,市场物价同比上涨.三大产业结构重新优化配臵,农业保持稳步增长,工业仍是主导力量,第三产业中金融业、服务业比例扩大.一些民营企业逐渐进入原先国企控制的领域,非公有制经济正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补充力量。

对外开放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二)行政逐步改革,民主法制渐趋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对原先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体制进行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一共六次,实行大部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和要求,重点集中在两个字上,即“全”和“快”,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新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摘要:本文通过概述中国改革取得的成就,总结经验,指明改革的意义,并反思在改革过程存在的缺陷,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国改革意义成就不足一前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30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世界性关注。

全面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不仅实现了经济体制上的重大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而且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认识,积累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的经验。

改革开放的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的,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前无古人、规模空前的探索和实践。

当改革开放的帷幕刚刚拉开的候,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务实思想,中国30 年来的改革是在高一脚低一脚、进两步退一步的过程中走出来的。

“摸着石头过河”摸出了门道,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从总体上说,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1、在经济上,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在相当程度上被突破,而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平等竞争和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

体制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从1979年到1994年的16年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平均年增长约9%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8. 8%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6. 8% ,分别高于前26年间( 1953— 1978)平均增长6%、6. 4%和3. 2%的幅度。

可以看出,改革以来的这么多年是中国经济生机最旺盛、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

2、在政治上,我国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不间断地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了国家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进步。

3、在思想上,通过改革与对外开放,在全国上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开展了一次解放思想的大运动。

过去的封建落后的残余思想已普遍被摒弃,为一大批改革开放后带来的新思想新意识所代替。

由此观之,改革确实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三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仅实现了经济体制上的重大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而且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积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其中主要的经验包括:第一,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极其深刻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意义、理论来源、理论内涵、理论特征,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之内在联系。

改革开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取得成功的,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又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确立与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直接的、最生动的、最有活力的体现。

第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先导,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本国实际出发,破除教条,正如邓小平当年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

农村改革之初,有人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成是搞资本主义复辟。

特区刚建立时,也有人说,特区除了五星红旗是社会主义外,其余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长期被视为洪水猛兽,被斥之为社会主义的异端等等。

如果不破除这些旧教条,改革开放也就无从谈起,也无从深化。

过去、今天、未来都是如此。

第三,必须坚持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化改革,不断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既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迫切需要。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攻坚、锐意进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着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

第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实践、与时俱进,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坚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寻求改革的思路和出路,依据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检验和推动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

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作为改革开放各项政策措施选择与调整以及是否出台的根本依据。

第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把握好改革开放新政策新措施出台的适时和适度。

中国不搞强制性制度变迁和“激进式”改革,而搞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渐进式”改革。

强制性制度变迁和“激进式”改革具有很强的刚性,就好似要把一座旧城一下子彻底摧毁夷为平地,在短期内再建一座新城,这极容易引发社会矛盾;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渐进式”改革则具有较大的柔性,它在改革过程中建立起了一个个缓冲带,这有利于缓冲和化解社会矛盾。

改革开放的过程是利益的调整过程,利益调整最容易形成新的矛盾。

改革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承受能力,重要领域的改革要坚持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方案要尽可能考虑周全,各项措施要协调配套。

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利益格局的变化,把竞争压力转化为奋发有为的动力,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

第六,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体制改革的关系,在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七,科学吸收和利用世界资源条件和先进文明成果,把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在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积极实施对外开放的方针。

在对外开放中加大改革的力度,促进改革的发展。

通过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了全球经济合作,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使我们同时用好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趋利避害的平等竞争中达到了平等、普惠、共赢。

四改革中存在的缺陷、问题与对策:中国的改革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也应看到,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确实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 分步推进的渐进性改革战略使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这就导致了双重体制的长期化,价格、收入和经济运行规则的双轨制的普遍化。

这种双重体制的并存和摩擦,是导致需求扩张、结构失衡、分配不公、宏观失控和秩序混乱的重要根源。

这种双重体制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即一旦宏观调节失控,政府权威失效,各种潜伏的矛盾就会被激化,就会出现严重的混乱局面。

另外,这种改革方式由于改革进程不同步,容易造成体制内各部分之间,如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商品经济与要素市场、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间的矛盾与摩擦,这不仅影响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经济和政治的稳定。

因此,协调体制的非均衡性引起的各种矛盾,是我国改革获得更大成功的重要保证。

在中国当前的条件下,解决分步推进与整体转换矛盾的出路,不是实行全面的一步到位的激进式改革,也不是加强中央政府对局部改革的直接控制,而是应当提供恰当的政策环境和改革措施,提高政府对改革的整体协调能力。

( 1)中央制定的各项宏观改革政策和改革措施应有利于弥合非国有与国有、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差距,而不应扩大这种差距,加剧它们的矛盾。

改革中各种特殊优惠政策应逐渐取消。

(2)不同部分改革内容与进度可能不一样,但它们所遵循的体制规则和面对的宏观环境应尽可能相同,中央政府应该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提供公平的市场规则和法律环境方面,而不是直接决定局部改革的具体内容和进度。

(3)各项改革尽可以整体推进,相互配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推进,不能盲目孤立地进行。

2、绕开国有经济而从体制外推进的战略,使作为国民经济主体和经济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效益不高,活力不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着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一些核心问题如要素市场的形成、产权的重新组合也因此步履缓慢。

同时,在市场化过程中,一方面,私人利益的冲动日益强烈,另一方面,国有财产产权不清,约束力软化,结果,各种化公为私、损公肥私的无偿侵吞和占有公有财产的现象日益盛行,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严重助长了腐败、分配不公和投机诈骗行为。

因此,国有制的改革并不是无所谓的,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必须协调配套,同时推进。

为此,必须克服改革中存在的两种片面倾向: 一种倾向是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国有经济内部,对非国有经济采取消极或排斥的态度;另一种倾向是只关心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忽视体制内改革的可能性和积极作用。

正确的思路应当是,在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的同时,积极改革国有经济体制,大胆引入竞争机制,使体制外改革和体制内改革同时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