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信息论基础理论及应用

合集下载

信息论理论基础

信息论理论基础
i 1 M i j 1
N
M
j
) 1, p( xi | y j ) 1,
i 1 N
N
p( y
j 1
N
j
| xi ) 1, p( xi , y j ) 1
j 1 i 1
M j
M
(3)
p( x , y
i 1 i
) p( y j ), p( xi , y j ) p( xi )
H(x) 1
p 0
2013-10-26
1/2
1
22
3. 熵函数的性质
(1) 非负性 H(x) ≥0
H ( x ) - p( xi ) log p ( xi )
i 1 N
由于 0≤p(xi)≤1 所以 log p(xi) ≤0 因此有 H(x)≥0 (2) 对称性
H ( p1 , p2 ,... pn ) H ( pn , p1 , p2 ,... pn1 )
H (0.99, 0.1) H (0.5, 0.5)
H (0.25, 0.25, 0.25, 0.25)
H (0.99,0.01) H (0.5,0.5) H (0.25,0.25,0.25,0.25)
(1) 不确定程度与信源概率空间有关; (2) 若状态数相同,等概分布时不确定程度最大; (3) 等概分布时,状态数越多则不确定程度越大。
2.不确定性的度量——不确定程度
不确定程度可以直观理解为猜测某些随机事件的 难易程度。 【例】布袋中有100个小球,大小、重量、手感完 全相同,但颜色不同。从布袋中任取一球,猜测 其颜色。 A. 99个红球,1个白球; B. 50个红球,50个白球; C. 25个红球,25个白球,25个黑球,25个黄球。

第1章信息论基础

第1章信息论基础

p(x1) 3 p(x1yj)p(x1y1)p(x1y2)p(x1y3)
p(xi)
p(xiyj)
j1 3
j
p(x2)j1 p(x2yj)p(x2y1)p(x2y2)p(x2y3)
p(
y1
)
2
p(xi y1) p(x1y1) p(x2 y1)
i1
p(yj)
p(xiyj)
p(
y2
)
2
p(xi y2 ) p(x1y2 ) p(x2 y2 )
|
y3)
p(x1
|
y3)
p(x2
|
y3)
1
23
p ( x iy j) p ( x 1 y 1 ) p ( x 1 y 2 ) p ( x 1 y 3 ) p ( x 2 y 1 ) p ( x 2 y 2 ) p ( x 2 y 3 ) 1
i 1 j 1
4. 无条件概率与联合概率的关系(i=1, 2 j=1, 2, 3)
等效无干 扰信道
等效信源 等效信宿





信宿
信源译码器 信道译码器
这个模型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信源 信源是产生消息的源。
2. 编码器 编码器是将消息变成适合 于信道传送的信号的设备。
信源编码器,提高传输效率
编码器
信道编码器,提高传输可靠性
3. 信道 信道是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媒介。
4. 译码器 译码是编码的逆变换,分为 信道译码和信源译码。
xr-1
xr-2
xr-m
r时刻状态er=xr-1xr-2 …xr-m=si,其中,xi∈ { a1 , a2 , … , ak }, si∈{s1, s2,…, skm }。信源发出符号xr后,(r+1)时刻状态er+1= xr xr-1 …xr-m+1=sj……

信息论基础

信息论基础

第1章 绪论
信息论的发展历史
• • • • • 1924年,Nyquist提出信息传输理论; 1928年,Hartly提出信息量关系; 1932年,Morse发明电报编码; 1946年,柯切尼柯夫提出信号检测理论; 1948年,Shannon提出信息论,“通信中的 数学理论
第1章 绪论
1.3 信息论发展简史与信息科学
第1章 绪论
信息论 -基础理论与应用
肇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第1章 绪论
课程计划
1、计划学时54,全部为讲课学时
2、每周结束交一次作业。
3、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 绩占70% 4、计划讲授教材的一至七章(除第四章)
第1章 绪论
课程考核标准
总成绩=平时考核+期末考试 • 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0% 100分=考勤50分+作业50分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什么是信息论?
• 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
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
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 光学信息论、量子信息论、生物信息论、生 物信息学等重要分支。
第1章 绪论
什么是信息科学?
•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
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理论、
第1章 绪论
例题(1)--解答
• 而在天平上称一次能判断出三钟情况:重、轻 和相等。这三种情况是等概率的
1 p (c ) 3
• 所以,天平测一次能获得的信息量(即消除的不 确定性)为
I 2 I (c) log3 1.585bit
I2 log 3
• 则至少必须称的次数为 I1 log 24 2.9次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三版(傅祖芸) 第1章 绪论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三版(傅祖芸) 第1章 绪论
国内外已有不下百余种流行的说法, 它们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层次来揭示信息的 本质的。
1928年,哈特莱(R.V.L Hartley) 在《信息传输》一文中提出:发信者所发出的信
息,就是他在通信符号表中选择符号的具体方式, 主张用所选择的自由度来度量信息。 局限性: ➢ 只考虑选择符号的方式,不涉及到信息的价值和具 体内容。 ➢ 没有考虑各种可能选择方法的统计特性。
信源编码器的主要指标
是它的编码效率。一般来说,效率越高,编译码 器的代价也将越大。
信源译码器
把信道译码器的输出变换成信宿所需的消息形式,
相当于信源编码器的逆过程。
19
信道编码器与译码器
信道编码 主要作用是提高信息传送的可靠性。
信道编码器的作用 在信源编码器输出的代码组上有目的地增加一些监督 码元,使之具有检错或纠错的能力。
an p(an )
样本空间 概率测度
先验概率p(xi):
选择符号xi作为消息的概率。 11
例:气象预报
甲 X 晴 阴 大雨 小雨
p(x)
1/ 2,1/
4,
1/ 8,
1/8

Y p(y)
晴 阴 1/4,1/4,
大雨 小雨
1/4, 1/4
“甲地晴”比“乙地晴”的不确定性小。
某一事物状态出现的概率越小,其不确定性越大。 某一事物状态出现的概率接近于1,即预料中肯定会 出现的事件,那它的不确定性就接近于零。
信道编码的主要方法 增大码率或频带,即增大所需的信道容量。这恰与信源 编码相反。
7
信息的表达层次
狭义而言,通信中对信息的表达分三个层次:信号、 消息、信息。 信号:信息的物理表达,是一个物理量,是一个载 荷信息的实体,可测量、可描述、可传输、可存储、 可显示。 消息 (或符号) :信息的数学表达,承载了信息, 它是具体物理信号的数学抽象。如语言、文字、语音、 图像等。 信息:更高层次的哲学抽象,是信号与消息的承载 的对象,描述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

信息论基础

信息论基础

信息论基础第一讲信息的基本概念与预备知识一、信息的基本概念1、信息论是通信的数学理论,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的传输、存储与处理的科学。

2、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信息存在于任何事物中,有物质的地方就有信息。

3、信息具有的性质(1)无形————不具实体性;(2)共享————交流者不会失去原有信息,还可获得新的信息,可无限传播,也可限制传播,如设密码、安全措施;(3)信息是一种资源————永远在产生、更新、演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4)可度量————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可度量。

3、概率信息(香农信息或狭义信息)美国数学家香农(C.E.Shannan)提出,信息源具有随机性不定度,为了消除一定的不定度必须获得与此不定度相等的信息量。

(1)甲袋有100个球,50个红,50个人白,取出一个为红;(2)乙袋有100个球,25个红,25个白,25个蓝,25个黑,取出一个为红;概率大,不确定性小,信息量小,。

4、消息构成消息的条件:能被通信双方理解,可在通信中进行传递和交换。

消息具有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文字、符号、数据、图片等。

消息是信息的载荷者,同一消息可以含不同的信息量,同一信息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消息来载荷。

5、信号信号是消息的表现形式,消息是信号的具体内容。

信号是消息的载体。

6、信息的传输系统信源——编码——信道——译码器——信宿 二、预备知识 1、全概公式∑∑====nk k k nk k A B p A p B A p B p 11)()()()(2、贝叶斯公式)()()()()()(B p A B p A p B p B A p B A p k k k k == 3、条件概率)()()(B p AB p B A p =4、乘法公式)()()()()(B A p B p A B p A p AB p ==4、不等式1ln 110-≤≤-⇒>x x xx三、自信息的度量 1、自信息随机事件ix 发生概率为)(ix p ,则随机事件ix 的自信息量为)(log )(i i x p x I -= 。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

图书目录
第1章绪论 1.1信息的概念 1.2信息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内容 1.3信息论发展简史与信息科学 第2章离散信源及其信息测度 2.1信源的数学模型及分类 2.2离散信源的信息熵 2.2.1自信息 2.2.2信息熵 2.3信息熵的基本性质 2.4信息熵的唯一性定理
推荐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2版)深入浅出,概念清晰,内容丰富,系统性和可读性强,并具有实际应用 价值。《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雷达、计算机、电子学、信息 与计算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信息论课程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数学、物理、生物学、系统科学、 管理科学等专业研究等专业研究生及从事信息科学理论、技术、方法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 1.1信息的概念 1.2信息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内容 1.3信息论发展简史与信息科学 第2章离散信源及其信息测度.1自信息 2.2.2信息熵 2.3信息熵的基本性质 2.4信息熵的唯一性定理
谢谢观看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
201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推荐
目录
02 图书目录 04 目录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3版)》是201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祖芸。
内容简介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 业精品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被教育部评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3版)》系统地论述了香农信息论基本理论及某些应用问题,基本覆盖了信息论的各 个方面的内容。内容包括:信息的定义和度量;各类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信息熵;有记忆、无记忆、离散和连 续信道的信道容量;香农信息论的三个基本定理: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 网络信息理论及保密系统的信息理论。《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3版)》还介绍了无失真数据压缩(即无失真 信源编码)的实用的编码算法与方法,以及信道纠错编码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 3版)》最后还简要地介绍了信息论与热力学、光学、统计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其他学科交叉结合的应用内容。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3版)》深入浅出、概念清晰、内容丰富、系统性和可读性强,并具实际应用价值。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雷达、计算机、电子学、信息与计算 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信息论课程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数学、物理、生物学、系统科学、管 理科学等专业研究生及从事信息科学理论、技术、方法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信息论 基础理论与应用第三版(傅祖芸) 第1章 绪论

信息论 基础理论与应用第三版(傅祖芸)  第1章 绪论
信息是可以量度的,信息量有多少的差别。
15



1.2 信息论研究的 对象、目的和内容
16
研究对象:通信系统模型
信 源 信 宿
信源编码
信源解码 加密 密钥 信 道 解密 密钥
加密
信道编码
解密
信道解码
干 扰 源
17
信源、信道、信宿

信源:发送消息的源 离散信源 模拟信源
信源是信息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我们不探讨信 源的内部结构和机理,而关注信源的输出。重点 讨论其描述方法及性质。
7
信息的表达层次
狭义而言,通信中对信息的表达分三个层次:信 号、消息、信息。 信号:信息的物理表达,是一个物理量,是一个载 荷信息的实体,可测量、可描述、可传输、可存储、 可显示。 消息 (或符号) :信息的数学表达,承载了信息, 它是具体物理信号的数学抽象。如语言、文字、语音、 图像等。 信息:更高层次的哲学抽象,是信号与消息的承载 的对象,描述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
10

香农信息的度量
(1)样本空间 某事物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同状态。 (2)概率测度 对每一个可能选择的消息指定一个概率。 (3)概率空间
a2 an X a1 P( x) p ( a ) p ( a ) p ( a ) 1 2 n

样本空间 概率测度
卷积码
22
信息论研究的目的
找到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提高信息传输的 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认证性,使信息传输系统 达到最优化。 认证性:接受者能正确判断所接收的消息的正确 性,验证消息的完整性,而不是伪造和窜改的。
23
信息论研究的内容

信息论基础

信息论基础
2012/2/19
11
1.2 信息论的基本内容
信道编码问题也就是在一定的误差允许范围内, 如何得到最短的编码便是信道编码问题。具 体地讲,这也是两个问题:1)最短的编码 在理论上是否存在?2)最短的编码实际中 怎么去构造,或者能否构造出接近最短的编 码? 目前为止,对于信源和信道编码,第1个问题 都得到了满意的解决,但第2个问题还没有 完全解决。
2012/2/19
15
1.3 信息论的发展简史
近十年来,信息论和信息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 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综合型的学科。它不仅 直接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领域, 而且还广泛渗透到生物学、医学、语言学、 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特别是通信技术与 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现 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宽带综合业务数字信息 网,使人类进入高度发达的信息科学时代。
2012/2/19
16
1.4 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
信息论的诞生并不是独立的。实际上是控制论和系统 论同时诞生的,三者统称为老三论。由于它们密 切相关,我们也简单地介绍一些控制论、系统论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控制论 1948, Wiener 出版了《Control Theroy(控制论)》 一书,诞生了控制论学科。 Wiener将动物(特别 是指人)和机器中的控制和通信问题进行比较研 究,创造一套语言、思想和方法,能够有效分析 一般的控制和通信问题。经过50多年的发展,控 制论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并被广泛应用到科 学技术。
2012/2/19
7
1.2 信息论的基本内容


信源:产生消息的源泉,即提供消息的人、设备或 事物。消息可以是文字、语言、图象等。而信源 大 致可以分为三类:1)自然信源,包括来自于物理、 化学、天体、地理、生物等方面的自然的信息,主 要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2)社会信源,包括政治、 军事、管理、金融等,通过社会调查、并利用统计 方法加以整理。3)知识信源,古今中外记录下来的 知识和专家经验。 通信中信源:在通信中,信源就具体化为一个符号 集和产生各个符号(或字母)的概率分布:

信息理论基础

信息理论基础
5)可处理:人脑就是最佳的信息处理器。人脑的思维功能可以进行决策、设计、研究、写作、改进、发明、创造等多种信息处理活动。计算机也具有信息处理功能。
6)可传递: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行的。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话等是人类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7)可再生:信息经过处理后,可以其他形式再生。如自然信息经过人工处理后,可用语言或图形等方式再生成信息。输入计算机的各种数据文字等信息,可用显示、打印、绘图等方式再生成信息。
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信息作为客观世界存在的第三要素,具有以下特征:
2.编码器
编码器是将信源发出的符号转化为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的设备,一般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调制器等。编码器的模型如图1.2所示
图1.2编码器的模型
信源编码器:主要解决有效性问题,在一定的准则下对信源输出进行变换和处理,目的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即通过去除信源输出符号的冗余,使信源输出的每个符号携带更多的信息量,从而降低信息传递所需要的符号数量,即减低总体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传输效率。
信道编码器:由纠错编码器和调制器组成,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信道的传输能力,并可靠的传输信息。
纠错编码器:对信源输出进行变换处理,通过增加冗余提高对信道干扰的抵抗力,从而信息传输的可靠性。由于信道中存在干扰,数据传递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信道编码可以提供检测或者是纠正数据传输错误的能力,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信息论基础及其应用

信息论基础及其应用

信息论基础及其应用信息论,是关于信息量度、编码与传输的学科。

它的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是通过信息熵和信息传输能力,对信息量度进行发掘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在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信息论的应用逐渐普及,例如数据压缩、信号处理、密码学、通讯技术等领域。

信息熵信息熵是信息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熵通常被解释为度量一个系统内部状态的混乱程度,它同样适用于信息领域中。

信息熵可以看作是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的度量,以信息比特(bit)为单位衡量不确定性的程度。

可以用熵来衡量一个银行账户的密码的强度,或一部手机的存储器大小的单位比特(bit)或兆比特(Mbit)。

熵越高,不确定性就越大。

信息传输在信息传输中,常见的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信道容量、错误控制和编码。

其中信道容量是衡量一个信道能够传输的最大信息速率,与噪声和信号品质有关。

例如,一个内存条可在秒级时间传输大量数据,而手机信道的容量相对较小,这是因为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例如人体障碍或高楼建筑等。

在错误控制方面,主要有纠错码和检错码。

为了确保信息传输的正确性,作为数据传输的一部分时,数据会被着一个表,以检查数据是否损坏,如果发现数据受损,则自动进入误差处理机制重新传输相关数据。

编码编码是在通信中将原始信息转化为一种能够通过信道或媒介传递的形式,且在传递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的方法。

语音信号、图像、视频和数据等等都需要进行编码,在每个领域中有专门的编码规范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信息的压缩,以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应用信息论和它的应用在现代科技中处于核心地位。

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给信息论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例如数据压缩,它被应用在各种媒介设备中,包括数码相机、数码化音频设备、移动设备和计算机等。

另一个例子是信号处理。

通过对信号进行分析,现代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存储设备的速度和效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在通讯技术领域,高速模数转换技术(ADC)总是与光纤、卫星和无线通信网络相联系。

信息论基础理论和应用第三版傅祖芸-讲义

信息论基础理论和应用第三版傅祖芸-讲义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用作消息旳码字( 许用码字) 000 (表达0)
二元对称信 道旳三次扩
展信道
111 (表达1)
输出端 接受序列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则信道矩阵为:
根据最大似然译码准则,当p=0.01,可得译码函数为:
F(000)=000 F(100)=000
一般信道传播时都会产生错误,而选择译码准 则并不会消除错误,那么怎样降低错误概率呢?下边讨 论经过编码措施来降低错误概率。
例:对于如下二元对称信道
0
0.99
0
0.01
0.01
1
1
0.99
按照最大似然准则译码,
怎样提升信道传播旳正确率呢?可用反复消息旳措施,即尝试 扩展信道旳措施。
未用旳码字 (禁用码字)
第二种措施旳错误率为
比较可知,第一种措施好。仔细观察发觉: 在第一种措施中,假如 000 有一位犯错,就能够鉴定犯错 了; 而在第二种措施中,假如000中任何一位犯错,就变成了其 他旳正当旳码字,我们无法判断是否犯错。 再仔细观察,发觉第二种措施中,码字之间太相同。
码字距离: 长度为n旳两个码字相应位置上不同码元旳个数。一
详细计算如下:
即:
假如先验概率相等,则:
某个输入符号ai传播引起旳 错误概率
例:某信道
1)若根据最大似然准则选择译码函数为B: 若输入等概率,则平均错误概率为
若输入不等概分布 ,则错误概率为:
2)采用最小错误概率译码准则,则联合矩阵为:
所得译码函数为:C: 平均错误概率:
6.2 错误概率与编码措施
0
1/3
2/3

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信息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数学分支,其基于对信息量和信息传输速率的量化分析,为通信、信息处理、控制系统等领域提供了一套理论框架。

信息论的重要性在于,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信息科学发展的深入认识,丰富了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信息论的基本概念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比特,是“Binary Digit”的缩写,表示用二进制数码表示的信息单元。

比特是最小的信息单元,一位二进制数可以表示两种状态(0或1),因此是最基本的信号元素。

信息量是指用比特表示的信息大小,是反映信息不确定性的度量。

信息量与概率有关,当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

以翻译为例,听到一个人说英文可以得出的信息较少,收到一封电报就不同了,文字比较准确地传递了信息,包含的信息量相对较大。

信息熵是对信息量的量化,它揭示了一个信源(发出消息的源头)内部自身的不确定性。

信息熵越大,信源的不确定性也越大,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越大。

例如,在一个公平掷硬币的概率试验中,结果的不确定性很高,因此信息熵也很大,为1。

信息熵还与信息编码有关。

信息编码是将原信息用少量的比特来表示的一种方法,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为了使编码的效率尽可能高,我们需要有一个标准,即编码的平均码长应该尽量短。

而通过定义信息熵可以得出信息编码的最低平均码长,这也称为信息编码理论。

信息论的应用信息论为通信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包括信道编码、信号传输、信道容量等研究。

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通信中的抗干扰能力,如当一段信号遭到干扰时,通过纠错码的检测和恢复,可以确保消息的完整性。

信号传输是使得消息信号在信道上传输得到的研究,其中工程学和物理学的知识密切相关。

传输通信中的信道包括光纤、卫星等,也包括更基本的有线和无线通信。

信道容量指的是特定信道上传输数据的最大速率,这是一个通信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

例如,带宽表示信道传输的数据速率,其值受到信噪比、码率等因素的影响。

信息论基础

信息论基础

信息论研究的内容
信息论研究的内容一般有以下三种理解: 1、狭义信息论:也称经典信息论。它主要研究信息 的测度、信道容量以及信源和信道编码理论等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信息论的基础理论,又称香农基本理论。 2、一般信息论:主要也是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问题。 除了香农理论以外,还包括噪声理论、信号滤波和预 测、统计检测与估计理论、调制理论、信息处理理论 以及保密理论等。 后一部分内容是以美国科学家维纳(N.Wiener)为代表, 其中最有贡献的是维纳和苏联科学家柯尔莫哥洛夫 (A.KOnMOropoB)。
信息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内容
信源
编码器
消息
信号
信道
译码器
信号+干扰
消息
信宿
噪声源
通信系统模型图
信息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内容
信息论研究的对象:正是这种统一的通信系统模型,人们通过系统 中消息的传输和处理来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共同规律. 这个模型主要分成下列五个部分: 1、信息源(简称信源)
顾名思义,信源是产生消息和消息序列的源。它可以是人, 生物,机器或其他事物。它是事物各种运动状态或存在状态的集 合。 如前所述,“母亲的身体状况”,“各种气象状态”等客观存在 是信源。人的大脑思维活动也是一种信源。信源的输出是消息, 消息是具体的,但它不是信息本身。消息携带着信息,消息是信 息的表达者。
信息论基础
刘昌红
第一章 绪论
1、信息的概念 2、信息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内容 3、信息论发展简史与信息科学
信息的概念
1、信息论的定义:信息论是人们在长期通信工程的实践中, 由通信技术与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相结合而逐步发 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2、信息论的奠基人:是美国科学家香农 (C.E.Shannon),他 在1948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为信息论 奠定了理论基础。 3、香农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 确定性的描述,这就是香农信息的定义。 4、信息、情报、知识、消息及信号间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论基础__信息论

信息论基础__信息论

def
图2.1 自信息量
自信息量的单位与所用对数的底有关。 (1)常取对数的底为2,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bit,binary unit)。当
p( xi )=1/2时,I ( xi ) =1比特,即概率等于1/2的事件具有1比特的自信
息量。 (2)若取自然对数(对数以e为底),自信息量的单位为奈特(nat, natural unit)。 1奈特= log 2 e 比特=1.443比特
2.1.1 自信息
随机事件的自信息量 I ( xi ) 是该事件发生概率 p( xi ) 的函数,并且应该满
足以下公理化条件:
1. I ( xi ) p( xi )的严格递减函数。当 p( x1 ) p( x2 ) 时,I ( x1 ) I ( x2 ) ,概率 是 越小,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越大,事件发生后所包含的自信息量越大
H ( X ) pi log pi H ( p1 , p2 ,, pq ) H (p)
i 1 q
熵函数 H (p)具有以下性质: 1.对称性:
H ( p1 , p2 ,, pq ) H ( p2 , p1 ,, pq )= = H ( pq , p1,, pq 1 )
对称性说明熵函数仅与信源的总体统计特性有关。
2. 确定性: H (1, 0) H (1, 0, 0) H (1, 0, 0, 0) H (1, 0, ,0) 0 在概率矢量中,只要有一个分量为1,其它分量必为0,它们对熵的 贡献均为0,因此熵等于0。也就是说确定信源的不确定度为0。 3. 非负性: H (p) H ( p1 , p2 ,, pq ) 0 对确定信源,等号成立。信源熵是自信息的数学期望,自信息是非 负值,所以信源熵必定是非负的。 4. 扩展性: lim H q 1 ( p1 , p2 ,, pq , ) H q ( p1 , p2 , , pq ) 0 这个性质的含义是增加一个基本不会出现的小概率事件,信源的熵 保持不变。 5. 连续性: lim H ( p1 , p2 ,, pq 1 , pq ) H ( p1 , p2 , , pq ) 0 即信源概率空间中概率分量的微小波动,不会引起熵的变化。

第三章_信息论基础知识

第三章_信息论基础知识

激光
而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 则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技术共
同派生出来的三门新技术。
新能源
至于光导纤维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则 是信息技术的具体分支.
10
新技术的关系结构
第三章 信息论基础知识 3、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
中原工学院
机电学院
信息技术在当代整个技术体系中,担负着对传统技术进行补充、改造和更 新的使命。例如,在改造传统工业方面,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第三章 信息论基础知识
中原工学院
机电学院
2、信息技术与新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向人类提供各种有用的知识,是现代技术的智慧和灵魂。在新的 技术革命中扮演主要的角色.
通信 传感 信息 计算机
微电子技术是由新材料技术和信息 技术派生出来的一门新技术; 激光技术是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 派生出来的新技术;
微电子
空间 海洋 生物 新材料
自动化防空体系 自动化轧钢系统
4
第三章 信息论基础知识 3、信息的基本性质
中原工学院
机电学院
(1)可以识别 通过人的感官、各种探测工具。 (2)可以转换 例如,电信号、代码 语言、文字、图像等 (3)可以存储 (4)可以传输 此外,还具有可共享性和永不枯竭性。即信息经过传播可以成为全人类的 财富;信息作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永不枯竭的,只要事物在运动, 就有信息存在。
三、信息科学
1、信息科学
★ 信息科学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传统科学以物质和能量为研究对象。
★ 信息科学——是研究如何认识和利用信息的科学。认识信息方面:探讨 信息的本质,建立信息问题的完整数学描述方法和定量度量方法,探明信息 的产生、识别、提取、变换、传递、检测、存储、检索、处理和分析。利用 信息方面:研究利用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和组织最优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论形成的背景与基础人们对于信息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通讯实践可以说是传递信息的原始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传递信息的要求急剧增加。

到了20世纪20年代,如何提高传递信息的能力和可靠性已成为普遍重视的课题。

美国科学家N.奈奎斯特、德国K.屈普夫米勒、前苏联A.H.科尔莫戈罗夫和英国R.A.赛希尔等人,从不同角度研究信息,为建立信息论做出了很大贡献。

信息论是在人们长期的通信工程实践中,由通信技术和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相结合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信息论的奠基人是美国伟大的数学家、贝尔实验室杰出的科学家 C.E.香农(被称为是“信息论之父”),他在1948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1949年发表《噪声中的通信》,为信息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数学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论正逐渐突破香农狭义信息论的范围,发展为一门不仅研究语法信息,而且研究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科学。

近半个世纪以来,以通信理论为核心的经典信息论,正以信息技术为物化手段,向高精尖方向迅猛发展,并以神奇般的力量把人类社会推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是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规律,而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就是立足于这个基本性质。

随着信息理论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概念的不断深化,信息论所涉及的内容早已超越了狭义的通信工程范畴,进入了信息科学领域。

信息论定义及概述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核心问题是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两者间的关系。

它主要是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究最佳解决信息的获限、度量、变换、储存和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

基于这一理论产生了数据压缩技术、纠错技术等各种应用技术,这些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效率。

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

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

这两个方面又由信息传输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信息论作为一门科学理论,发端于通信工程。

它的研究范围极为广阔,一般把信息论分成三种不同类型:狭义信息论。

狭义信息论主要总结了Shannon的研究成果,因此又称为Shannon信息论。

在信息可以度量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有效、可靠地传递信息。

有效、可靠地传递信息必然贯穿于通信系统从信源到信宿的各个部分,狭义信息论研究的是收、发端联合优化的问题,而重点在各种编码。

它是通信中客观存在的问题的理论提升。

一般信息论。

研究从广义的通信引出的基础理论问题:Shannon 信息论;Wiener的微弱信号检测理论。

微弱信号检测又称最佳接收研究是为了确保信息传输的可靠性,研究如何从噪声和干扰中接收信道传输的信号的理论。

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从噪声中去判决有用信号是否出现和从噪声中去测量有用信号的参数。

该理论应用近代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最佳接收的问题,系统和定量地综合出存在噪声和干扰时的最佳接收机结构。

除此之外,一般信息论的研究还包括:噪声理论、信号滤波与预测、统计检测与估计理论、调制理论、信号处理与信号设计理论等。

可见它总结了Shannon和Wiener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广义通信中客观存在的问题的理论提升。

广义信息论。

无论是狭义信息论还是一般信息论,讨论的都是客观问题。

然而从前面给出的例子可知,当讨论信息的作用、价值等问题时,必然涉及到主观因素。

广义信息论研究包括所有与信息有关的领域,如:心理学,遗传学,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

因此,有人对信息论的研究内容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从应用性、实效性、意义性或者从语法、语义、语用方面来研究信息,分别与事件出现的概率、含义及作用有关,其中意义性、语义、语用主要研究信息的意义和对信息的理解,即信息所涉及的主观因素。

广义信息论从人们对信息特征的理解出发,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全面地研究信息的度量、获取、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利用以及功用等,理论上说是最全面的信息理论,但由于主观因素过于复杂,很多问题本身及其解释尚无定论,或者受到人类知识水平的限制目前还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因此广义信息论目前还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

信息量信息量也就是熵,是一个建立在随机型性基础上的概念。

信息论中熵的概念与物理学中热力学熵的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玻耳兹曼与吉布斯在统计物理学中对熵做了很多的工作。

信息论中的熵也正是受之启发。

信息量是随机性大小的度量。

信源X是随机,可以认为信源X发出符号1,2 ,3的概率都是1/3,即可以按公式I(a)=-log p(a)来计算。

但是信源y是一个确定的信源,t=0时刻发1,t=1时刻发2,t=2时刻发3等等,这是有规律可循的,随机性为0,即信源y是确定的,它的信源熵为0,不能提供任何信息,信息量为0。

所以信源x的消息每一个消息符号所含的消息量大于信源y的每个消息符号所含的信息量(信源y的每个消息符号所含的信息量为0)。

信息的度量是信息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美国数学家C.E.香农在1948年提出信息熵作为信息量的测度。

根据人们的实践经验,一个事件给予人们的信息量多少,与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可能性)大小有关。

一个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如“唐山发生七级以上大地震”使人们感到意外,它给人们的信息量就很多。

因此,用I(A)=- log(A)〔P(A)表示事件A 发生的概率〕来度量事件A给出的信息量,称为事件A的自信息量。

若一次试验有M种可能结果(事件),或一个信源可能产生M种消息(事件), 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则用来度量一次试验或一个消息所给出的平均信息量。

当对数取 2为底时,单位为比特;当对数取e为底时,单位为奈特。

H 的表达式与熵的表达式差一个负号,故称负熵或信息熵。

信息传输模型信息传输系统主要由信源、信道和信宿组成,下图为信息传输系统的基本模型。

信源是产生消息的系统。

信宿是接受消息的系统,信道则是传输消息的通道。

图中编码器、译码器的作用是把消息变换成便于传输的形式。

信源编码信源是产生消息(包括消息序列)的源,是为了减少信源输出符号序列中的剩余度、提高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对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所施行的变换。

具体说,就是针对信源输出符号序列的统计特性来寻找某种方法,把信源输出符号序列变换为最短的码字序列,使后者的各码元所载荷的平均信息量最大,同时又能保证无失真地恢复原来的符号序列。

信源编码的基本目的是提高码字序列中码元的平均信息量,一切旨在减少剩余度而对信源输出符号序列所施行的变换或处理,都可以在这种意义下归入信源编码的范畴,例如过滤、预测、域变换和数据压缩等。

信源编码器将消息变换为一个数字序列(通常为二进制数字序列)。

在离散情形,若信源产生M种可能消息,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每个消息由N种信源符号组成,便可取信源编码与数字序列一一对应。

第i种消息对应的数字序列长(数字个数)为Li,Li相等的称等长编码,否则称变长编码。

定义为编码速率,它表征平均每个信源符号要用多少个数字来表示。

若取信源译码器为信源编码器的逆变换器,则在无噪信道(信源编码器的输出即为信源译码器的输入) 情况下,消息可以正确无误地传送。

这时信源编码问题是要找出最小的速率R及其相应的编码。

已经证明,对于相当广泛的信源类,当N可以任意大时这个最小极限速率,称为信源的熵率,是信源的一个重要参数。

为了有效传播信息,最理想状态即为无失真传输。

在无失真信源编码中又分为定长编码、变长编码机最佳变长编码。

一、定长编码。

在定长编码中,K是定值,编码的目的即为找到最小的K值。

要实现无失真的信源编码,不但要求信源符号与码字是一一对应的,而且还要求有码字组成的码符号序列的逆变换也是唯一的。

由定长编码定理可知,当编码器容许的输出信息率,也就是当每个信源符号必须输出的码长是K=KL/log M。

由定理表明,只要码字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大于信源序列输出的信息量,则可以使传输几乎无失真,但是条件是L足够大。

这就为传输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并且实现起来很困难,并且编码效率也不高。

而要达到编码效率接近1的理想编码器虽有存在性,但在实际上时不可能的,因为L非常大,无法实现。

由此而产生了变长编码。

二、变长编码。

在变长编码中,码长K是变化的,可根据信源各个符号的统计特性,对概率大的符号用短码,而对概率小的符号用长码。

这样大量信源符号编成码后,平均每个信源符号所需的输出符号数就可以降低,从而提高编码效率。

用变长编码来达到相当高的编码效率,一般所要求的符号长度L可以比定长编码小得多的多。

很明显,定长码需要的信源序列长,这使得码表很大,且总存在译码差错。

而变长码要求编码效率达到96%时,只需L=2.因此用变长码编码时,L 不需要很大就可达到相当高的编码效率,而且可实现无失真编码。

并且随着信源序列长度的增加,编码效率越来越接近于1,编码后的信息传输率R也越来越接近于无噪无损二元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C=1bit/二元码符号,达到信源与信道匹配,使信道得到充分利用。

几种不同的变长编码方式如下:1、香农编码方法。

香农第一定理指出了平均码长与信源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指出了可疑通过编码使平均码长达到极限值,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极限定理。

香农第一定理指出,选择每个码字的长度Ki满足下式:I(xi)<Ki<I(xi)+1就可以得到这种码。

编码方式如下:首先将信源消息符号按其出现的概率大笑依次从大到小排列,为了编成唯一可译码,计算第i种消息的累加概率P=∑p(a),并将累加概率Pi变换成二进制数。

最后去Pi二进制数的小数点后Ki位提取出,即为给细心符号的二进制码字。

由此可见香农编码法多余度稍大,实用性不强,但他是依据编码定理而来,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费诺编码方法。

费诺编码属于概率编码,但不是最佳的编码方法。

在编N进制码时首先将信源消息符号按其出现的概率依次由小到大排列开来,并将排列好的信源符号按概率值分N大组,使N组的概率之和近似相同,并对各组赋予一个N进制码元“0”、“1”……“N-1”。

之后再针对每一大组内的信源符号做如上的处理,即再分为概率和相同的N组,赋予N进制码元。

如此重复,直至每组只剩下一个心愿符号为止。

此时每个信源符号所对应的码字即为费诺码。

针对同一信源,费诺码要比香农码的平均码长小,消息传输速率大,编码效率高。

3、哈夫曼编码方法。

编码方法:也是先将信源符号按其出现的概率大小依次排列,并取概率最小的字母分别配以0和1两种码元(先0后1或者先1后0,以后赋值顺序固定),再将这两个概率想家作为一个新字母的概率,与未分配的二进制符号的字母重新排队。

并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最后两个符号配以0和1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