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元通古镇文态空间保护与传承研究
崇州重点乡镇情况调查报告
崇州重点乡镇情况调查报告一、元通镇概况描述:(1)人文元通镇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是川西文化名镇,素有“小成都”的美称。
古代建筑保存完好,旅游资源丰富。
元通古镇(2)城镇区位元通镇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崇州市区11公里,地处东经103°7′,北纬30°44′。
镇域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5.5公里,省道怀华路穿镇而过,距成青快速3公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20km。
元通镇作为北部崇州的门户口岸,是元通、怀远、街子古镇“金三角”错位发展的第一站。
(3)乡镇规模全镇呈蝴蝶状,幅员面积23.12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行政村、2个社区,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3142人,总户数6681户。
场镇已建成面积1.9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空间3平方公里。
2010年全镇实现工商税收4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8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0元。
元通历史上是著名的铸管之乡,土陶之乡。
(4)乡镇交通镇域主要对外交通有怀华路、元安路、街安路,另外还有一条从怀华路至无根山生态观光区的旅游专线。
在此基础上还建有数条村道,连接各个行政村,形成了方便和快捷的交通道路网络。
(5)乡镇配套设施镇区内建有中学和中心小学、幼儿园各一所,有卫生院一个,影剧院、文化站、科技站、庄稼医院、各一所,四川省复退伍军人医院也建在城镇内。
06年底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15920人,农村养老保险人数316人,城镇商贸较为繁荣,已建成五个综合市场,日杂、百货、修理、饮食等门类齐全。
在各行政村都设有医疗点、商店等。
元通镇建有水电站两座,变压器57台,邮政、电信支局各一个,水厂一座,天燃气管线已引入城镇。
元通城镇污水为小面积集中采用沼气净化池进行处理,其余村镇为分散自流。
(6)乡镇经济农业大部分劳动力在农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其它农副产业,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
商品农业也有较大发展,主要以水果、水产、花卉为主。
工业全镇有各类企业68家,其中年销售额达500万元的有52家。
空间句法视角下的元通古镇外部公共空间优化探究
空 间 句 法 理 论 于 1970 年 被 比 尔· 希 列 尔(Bill Hillier)正式提出。它是在建筑和城市两个层次上,描述 和分析建筑空间格局的办法 [1],旨在探讨各个社会的可变 因素和外部空间形态与建筑形式的关系 [2]。其基本分割方 法是把空间抽象为轴线、凸状空间、视域空间 [3]。此篇论 文就是以空间句法为量化手段,采用轴线作为主要的分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镇以及相关 的建筑遗产数量众多。20 世纪以来,大规模的村、镇扩建 和优化不断开展,与古镇相关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许多 镇的外部公共空间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为了更加合理地保 护、利用和开发现有的古镇空间资源,助力其可持续发展, 深入开展与之相关的外部公共空间研究刻不容缓。
建筑文化·传承 2021 年 4 月第 18 卷总第 389 期
城市建筑
空间句法视角下的元通古镇外部公共空间优化探究
刘弋杨,熊 瑛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
摘要 :随着国家对古镇保护的重视,对其外部公共空间的精细化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元通古镇作为实际探索的案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的相关知识,选取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等几个指标对其外部公共空间 进行量化评价,以期为元通古镇的规划建设提出参考性意见,同时也为此类古镇的保护与建设提供参考和对比。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外部公共空间 ;乡村规划 ;古镇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12.22
本次研究的范围包括了元通古镇的自然山水、古街道 和新建成开发的部分(见图 1)。按照空间句法的基本计算 方法,轴线的计算范围应该包括所研究地交通方式 30 min 内能到达的地方 [9]。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元通古镇的外部公 共空间,其范围较窄,而且基地内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 以人的平均步行速度 60 m/min 计算,研究范围定位在以元 通古镇为中心,半径 1.8 km 内的道路。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崇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川府函〔2017〕224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崇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崇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川府函〔2017〕224号成都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崇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7—2020)的请示》(成府〔2017〕100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崇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7—2020)》(以下简称《名城保护规划》)。
二、崇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目标是:妥善保护物质和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存,延续优秀历史文化内涵,凸现崇州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将崇州建设成为独具历史文化内涵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名城,提升城市品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社会文明。
三、构建合理的保护框架和保护重点。
建立市域历史文化遗存与环境、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层面的保护框架。
在重点保护历史城区(1平方公里的矩形区域)的城市格局、风貌、高度、视线通廊等基础上,特别加强对小东街历史文化街区(9.13公顷)和正东街历史文化街区(4.53公顷)的保护,重视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保护,做好周边整体风貌环境协调和治理工作,维护好历史城区的环境卫生和周边自然景观特色。
四、统筹协调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合理疏解古城区功能、促进新城发展,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传承发展;以历史文化资源、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等为依托,做好文化遗产展示和旅游线路组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促进旅游业发展;优化道路交通系统,建立健全消防、防洪、防震等城市安全体系。
历史文化名镇元通古镇保护与利用专题报告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元通古镇保护与利用专题报告把元通古镇打造成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4A旅游区一、基本概况“江水分流,滩声聒耳。
人家悉有流渠修竹,易成幽趣。
”一句从古流传至今的绝唱,这是著名宋代诗人范成大源自《吴船录》中写元通古镇,元通镇于200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5]244号)批准公布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二、古镇保护与利用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正迅速发展,古镇将成为今后人们的旅游热点。
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基础和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古镇保护力度,逐步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1、古镇保护,规划先行为科学合理地对古镇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我镇于2006年编制完成了元通古镇的镇总体规划,并于2007年编制完成了元通古镇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2、提高意识,加强保护通过宣传、培训等各种方式提高古镇居民群众以及相关部门和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古镇保护意识,并认识到古镇开发和利用对我镇旅游发展和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将古镇保护作为当地镇政府的重点工作,加强对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的保护,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3、政府主导,建立机制古镇保护与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我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政府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我镇成立了古镇管理办公室,并由镇上相关领导负责,为古镇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4、严格管理,合理控制严格按规划和相关法规对古镇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进行规划管理,加强对古镇核心区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控制。
古镇的建设项目方案实行联合审查制度,由规划、建设、文管等部门共同把关,确保建筑风格与古镇风貌相协调。
5、古建维护,缺乏资金古镇历史街区建筑多为木结构,防火防蛀能力较差,由于年久失修,并受“5〃12”大地震影响,不少古建筑比较破旧,部分已成危房。
元通古镇建设问题与建议
元通古镇建设问题与建议目录:一、元通镇目前情况二、古镇发展建议1、人文建设2、建筑改造3、经济发展正文:一、元通镇目前情况元通镇距离崇州很近,距离成都也很近。
传统经济就是农业与制造业。
不过近年来农业有出现颓势。
很多人开始种树不种粮。
因为种粮非常辛苦,一年到头辛苦下来还不如到外面轻轻松松打三四个月工。
制造业主要就是铸铁管水泥制品等。
近年来的情况是年轻人外流、壮年人外流、有钱人外流。
镇上老龄化严重。
走在街上或者乡下看到的都是老人,很少能够看到年轻人。
原因有如下几点:1、年轻人读书读的多,大学毕业之后回镇上找不到上班的地方,到厂里上班心里又不甘心。
虽然厂里上班工资比外面还高。
如果回镇上做生意镇上又都是老年人。
老年人消费水平很低,经济增长主要应该是靠第三产业,比如餐饮、服务等。
在元通除了开一点老年人年吃的苍蝇馆之外稍微弄高档点就没什么生意。
当然,桥头上的牙签小吃除外。
那里口岸实在太好了。
所以在镇上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也没有办法自己创业当小老板,大学生们毕业了之后不是在成都就是在崇州,还有一些甚至直接留在了外省。
2、壮年人很多都有了一种种田不如打工的认识。
在家里种田辛苦不说一年到头就那么点产出。
还要投入种子、农药、化肥。
在外面打工工地上当小工一天少说都是80。
要是做几年有点技术了做木匠或者泥水匠一天200很正常。
要是技术好点的甚至能够月入上万元。
所以农村壮年劳动力很多都外出打工了。
3、有钱人挣了钱之后有两个需求,一个是投资需求,一个是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就是想要让自己的钱生钱,需要找到投资项目,在镇上好像确实不容易找到好的投资项目。
所以很多都全家搬到崇州和成都去了。
消费需求就是有钱了想要吃好的住好的穿好的。
在镇上确实不容易达到这些要求。
卖衣服的都是荷花池取回来的,吃的就是苍蝇馆子和冒菜烧烤,住的房子街上吧弄古镇不许你修。
雨天漏雨,夏天发霉。
小区吧修的不洋不土的(我是说万人小区)。
先要自己买地修个房子吧又不许买卖土地。
浅析古镇特色景观要素的保护与利用——以崇州市街子古镇为例
浅析古镇特色景观要素的保护与利用——以崇州市街子古镇为例陈鹏【摘要】在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古镇如何建立并维持特色景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文章通过编制街子镇规划为例,对街子古镇特色景观要素进行分析,进而从空间格局、景观空间形态、滨水空间利用以及传统民俗节庆等四个方面入手,探求街子古镇特色景观要素保护与利用的路径,以期对广大规划工作者借鉴。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年(卷),期】2012(032)005【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特色景观要素;保护与利用;古镇【作者】陈鹏【作者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小城镇是一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人类聚居地,其构成的经济、文化网络空间在中国城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而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环境艺术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格局,对中国传统聚落、村镇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城镇化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古镇特色景观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但是在进行开发的同时,不断地对传统古镇特色景观风貌造成影响和破坏,古镇特色景观风貌正面临保护与利用的双重难题。
笔者以崇州街子古镇为例,探求古镇特色景观要素保护与利用的路径。
1 特色景观资源分析1.1 特色景观要素的构成每个城镇是从自然环境中生长起来的人工环境,古镇更是经历了上千年的积淀,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景观风貌,其特色景观资源,归结起来,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的景观要素两类。
自然景观要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水体、植被、动物等,人文景观要素主要包括街道空间、建筑布局、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其共同构成了特色景观资源,成为每个古镇独一无二的景观风貌。
这些特色景观要素都是规划设计必须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资源,是古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表1)。
表1 各特色景观要素分类一览表要素分类主要内容自然景观要素地形、地貌、河流水体、植被、动物人文景观要素人工街道空间、建筑布局、建筑风貌文化历史古迹、民俗文化、历史名人1.2 街子古镇特色景观要素分析1.2.1 概况街子古镇位于成都崇州市西北群山之麓,山坝交接地带,东经109°33',北纬30°49'。
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测算,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的资金总额为17440万元,在建设期后需偿还的银行贷款本息总额为15906万元,其中贷款本金偿还13500万元,贷款利息偿还2406万元。在保证还款期内每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全部用于本项目的情况下,还款期偿债备付率最小为1.07,项目还款期偿债备付率完全满足相关指标的要求,项目偿债能力较强。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方案》;
4、《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
5、《成都市旅游产业第十一五年规划》;
6、《关于灾后促进旅游产业恢复发展的暂行意见》;
7、《崇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9、《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暂行标准》;
8、《四川省旅游景区建设标准》;
9、《崇州志》;
1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1、其它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12、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是再现元通古镇风貌、提升元通古镇品质的需要;
2、项目的建设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并进;
1
项
12
复建古码头
1
个
13
迁建惜字宫广场
3500
m2
14
复建长寿桥
1
座
15
复建杨泗庙
1
个
16
恢复原有牌坊
5
座
17
打造汇江桥周边环境
1
项
18
亲水工程
1
项
19
管网
2715
崇州市元通古重点片区详细城市设计及宫保里片区城市设计
崇州市元通古镇重点片区详细城市设计及宫保里片区城市设计采购项目征求意见稿四川五洲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受崇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委托,对崇州市元通古镇重点片区详细城市设计及宫保里片区城市设计采购项目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
现就该项目的资格条件和技术需求广泛征求各供应商的意见。
一、招标编号:SCWZDL-201506-CZSGH01二、招标项目:崇州市元通古镇重点片区详细城市设计及宫保里片区城市设计采购项目三、资金来源:财政资金,已落实四、投标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
2、投标人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
五、主要技术要求及评分明细:详见附件。
六、征求意见截止时间:2015年6月24日17:00(北京时间)。
七、如您认为该项目的资格条件和技术需求存在倾向性或不合理性,请具体指出存在倾向性或不合理性的内容,并进行说明。
所提意见请在2015年6月24日下午17时前,以书面形式反馈至招标代理机构。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八、采购人:崇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地址:崇州市永康西路445号联系人:鞠老师联系电话:九、采购代理机构:四川五洲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星狮路511号大合仓C区415。
(下川藏立交内侧)联系人:张先生联系电话:、、-8802传真:四川五洲招标代理有限公司附件:一、项目背景元通镇坐落在文井江、味江、泊江三江交汇处下游的文井江畔,是崇州市古镇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至今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民居系民国以前砖木结构,具有重要的建筑文化价值。
2014年,元通古镇提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目标,再现“活着的清明上河图”。
本次元通古镇城市设计招标计划围绕成都“世界田园城市”发展战略和崇州市确定的“西部轻工名城、田园宜居之都、山地旅游高地”的发展定位和总体要求,拟将元通镇的古镇核心区域约平方公里列为重点城市设计范围,开展重点片区详细城市设计。
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
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 1 -一、项目名称 (1)二、建设性质 (1)三、项目地点 (1)四、项目业主 (1)五、研究范围和编制依据 (1)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七、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八、实施进度安排 (3)九、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4)十、经济效益分析 (4)十一、偿债能力分析 (4)十二、综合效益评价 (4)第二章项目投资背景................................................. - 6 -一、宏观背景 (6)二、元通镇的发展背景 (7)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 12 -一、元通古镇旅游市场潜力预测 (12)二、元通古镇风景区旅游市场潜力预测 (16)第四章项目建设地概况.............................................. - 19 -一、地理区位 (20)二、自然资源 (21)三、经济发展 (21)四、历史文化名胜 (22)五、交通 (22)六、特色 (22)七、招商引资 (22)八、城镇建设 (23)九、“5.12”大地震 (23)第五章元通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24 -一、现状概况 (25)二、存在的问题 (26)三、规划的依据 (26)四、规划的目标 (26)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27)六、规模及功能定位 (28)第六章项目的提出及建设的必要性.................................... - 29 -一、项目的提出 (29)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0)第七章工程建设方案................................................ - 35 -一、建设标准 (35)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40)三、设计方案 (41)第八章工程实施管理方案............................................ - 53 -一、项目招标方案 (53)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5)三、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56)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 61 -一、环境现状 (61)二、项目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61)三、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61)四、环境保护措施 (63)第十章旅游资源评价和SWOT分析..................................... - 66 -一、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66)二、元通古镇旅游资源级序(定量)评价 (67)三、地震后元通古镇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68)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71 -一、投资估算依据 (71)二、投资估算方法 (71)三、投资估算范围 (71)四、投资估算内容 (71)五、资金筹措方案 (79)第十二章经济效益分析.............................................. - 80 -一、环境容量分析 (80)二、经济效益分析 (81)第十三章偿债能力分析.............................................. - 84 -一、说明 (84)二、银行贷款方案 (84)三、土地出让方案 (84)四、土地出让收入 (85)五、偿债能力分析 (86)六、偿债能力评价 (86)第十四章风险分析及对策............................................ - 87 -一、政策与环境风险 (87)二、项目经营管理风险 (87)三、投资估算的风险 (87)四、还款资金来源的风险 (88)第十五章综合效益评价.............................................. - 89 -一、经济效益 (90)二、社会效益 (91)三、环境效益 (93)四、综合评价 (93)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二、建设性质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项目地点崇州市元通镇四、项目业主崇州市元通镇人民政府五、研究范围和编制依据(一)研究范围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建设地概况,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实施管理方案,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市场前景分析、投资估算、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运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等。
成都市崇州元通古镇街巷空间特色研究
成都市崇州元通古镇街巷空间特色研究郑伊扬(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ꎬ四川㊀绵阳㊀621000)收稿日期:2018-12-07作者简介:郑伊扬(2000-)ꎬ男ꎬ四川成都人ꎬ在读高中生ꎮ摘㊀要:元通古镇有1600多年的历史ꎬ古镇内集古建筑㊁古街区㊁古树㊁古遗址及水乡景观精粹为一体ꎬ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ꎮ本文通过对古镇街巷空间的整体格局㊁功能特征㊁视觉感受㊁节点营造等方面的分析ꎬ探究元通古镇街巷空间的特色ꎬ并基于调研过程中对现状的了解ꎬ提出关于元通古镇街巷保护和发展的策略ꎮ关键词:元通古镇ꎻ街巷ꎻ空间特色ꎻ发展ꎻ保护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011(2019)01-0046-02DOI:10 3969/j issn 1672-4011 2019 01 024StudyonSpatialCharacteristicsofStreetsandLanesinYuantongAncientTownꎬChongzhouCityꎬChengduZHENGYiyang(MianyangMiddleSchoolExperimentalSchoolinSichuanProvinceꎬMianyang621000ꎬChina)Abstract:YuantongAncientTownhasahistoryofmorethan1600years.Theancienttownisrichinancientarchitectureꎬancientblocksꎬancienttreesꎬancientruinsandwaterland ̄scapes.Ithashighresearchvalue.InordertoputforwardthestrategyofprotectionanddevelopmentofYuantongancienttownsꎬthispaperanalyzestheoverallpatternꎬfunctionalcharacteris ̄ticsꎬvisualperceptionandnodeconstructionoftheancienttownstreetspaceꎬandexplor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streetspaceinYuantongAncientTownandcombinesthecurrentsituationtounderstandthestatusquo.KeyWords:Yuantongancienttownꎻstreetsandlanesꎻspatialcharacteristicsꎻdevelopmentꎻprotection0㊀前㊀言街巷空间作为整个古镇聚落空间的核心构成要素ꎮ其内部涵盖了整个古镇多方面的信息ꎬ包括整体的空间肌理㊁游行的尺度感受和沿街的立面形态等ꎮ这些因素受街道自身以及两侧的建筑和景观的影响ꎬ形成了不同形式㊁不同氛围的街巷空间ꎬ其对整个古镇的功能属性和游览序列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从整体关系来看ꎬ街巷是渗透整个古镇的脉络所在ꎬ紧密地连接着古镇的整体格局和单体建筑ꎬ与整个古镇聚落的形成过程有着直接联系ꎬ游人切身处于这个空间进行游览观光ꎮ街巷空间可以说是整个古镇空间感受和场所精神的最直观表达ꎬ也是传统古镇㊁古村落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ꎮ1㊀元通古镇的街巷空间特色1.1㊀古镇街巷的空间格局元通古镇街巷空间格局主要由 十二街三巷一河两桥 构成ꎮ十二街为增福街㊁涌泉街㊁增福横街㊁涌泉横街㊁麒麟街㊁文化街㊁双凤街㊁东盛街㊁半边街㊁新街㊁锦江街和红瓦店街ꎻ三巷为横街子巷㊁君子巷和皂角巷ꎻ一河为西河ꎻ两桥为汇江桥和泊江桥ꎬ见图1ꎮ图1㊀元通古镇空间格局元通古镇的街巷体系按照宽度可以分为 主街 次街 巷 三个等级ꎮ1.1.1㊀主㊀街主街为麒麟街㊁增福街㊁文化街和双凤街ꎬ其道路宽度约为10mꎮ主要的商业和娱乐休憩空间也都聚集在主街上ꎬ道路两旁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ꎬ层数为2~3层ꎬ少数为1层ꎮ2层走廊多为悬挑空间ꎬ且大部分的民居建筑出檐深远㊁斜撑狭长ꎮ行人游于其中ꎬ层层叠叠的屋面和斜撑是主街中最直观的视觉意象ꎮ1.1.2㊀次㊀街次街为增福横街㊁涌泉横街㊁东盛街㊁新街和半边街ꎬ其道路最宽度约为4mꎬ最窄处为2.5mꎮ两旁建筑形式与主街相似ꎮ1.1.3㊀巷较之主街和次街ꎬ巷的空间形态则较为随意ꎬ长短也不一ꎬ部分小巷甚至无名ꎮ但在整体的街巷体系中ꎬ巷道空间具有不可忽视的骨架和支撑作用ꎬ有的是前后街道的连接㊁有的是必要的过渡空间㊁有的作分隔之用等ꎬ大多宽度只有1m左右ꎬ在其中游行的感受较之主街和次街更别有特色ꎮ1.2㊀古镇街巷的功能特征古镇内的街巷空间因不同的尺度和游览序列需求形成了不同功能特征的街巷空间ꎮ为适应城镇发展需要和大多数古镇基于旅游发展的模式ꎬ古镇街巷之中最为普遍的功能属性大多与商业有关ꎬ元通古镇内的商业形态主要是临街摆设的移动摊位和部分固定的铺面ꎮ1.2.1㊀交往和文化交流空间古镇居民的休憩㊁聊天㊁制作工艺等日常生活活动以及古镇宗教信仰和传统节日活动都发生在麒麟街㊁文化街和双64凤街周围ꎬ古镇内邻里之间在街巷中的这种交流方式ꎬ是古镇的特色和传统的延续ꎬ是古镇街巷活力的直观展现ꎮ1.2.2㊀休憩娱乐空间古镇街道上有一步一憩㊁十步一茶楼的感受ꎬ主要的休憩娱乐活动也都聚集在与街道相邻的各个私家大院㊁广场㊁茶楼和地方会馆当中ꎮ在整个古镇的街巷功能上难以做出一个明确的功能分区ꎬ街巷中的各种功能相互交叉融合在一起ꎬ这种模糊的界限也体现出古镇街巷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ꎮ这些街巷所承载的功能把邻里㊁游人㊁贩夫走卒等各类人组织到古镇中ꎮ1.3㊀古镇街巷的视觉感受由于古镇的街巷大多是一种非线性多变化的形式ꎬ因而常形成转折多变㊁层次分明的街巷空间ꎬ由此所展现出的丰富而有韵味的视觉效果也是元通古镇内街巷空间的一大特点ꎮ在元通古镇内ꎬ大多建筑层数较低ꎬ人在街巷中更易获得亲切的视觉感受ꎮ抬头即可看到古镇轻盈富有变化的天际线和矗立远处的元通塔ꎬ中景则是一排排形制相近但是高低起伏㊁统一而不单调的木构民居ꎬ最终视线被引向十字路口的惜字宫塔ꎬ视野内是素雅古朴的长廊和有故事雕刻的石板ꎮ这种依托街巷空间所展示出的不同层次的视觉表现极具舒适感和整体性ꎬ游客行走其中也能获得更为丰富的视觉体验ꎮ此外ꎬ街巷中除了具有川西地域特征的民居建筑之外ꎬ还有入口牌坊采用哥特式建筑㊁中西合式木结构的天主教堂以及岭南建筑文化和四川传统民居文化结合的广东会馆等穿插在街巷两边的建筑群之中ꎬ整个街巷的视觉感受也因此变得生动活跃起来ꎮ古镇街景见图2ꎮ图2㊀古镇街景1.4㊀古镇街巷的立面特征古镇街巷的立面特征主要取决于两侧建筑和景观的形式ꎮ两侧皆为建筑的街巷ꎬ民居的挑檐和柱廊所形成的灰空间㊁层叠的屋檐以及粉墙黛瓦的建筑色调是构筑街道立面的核心元素ꎮ穿插在民居之中ꎬ部分拥有类似锅耳屋形制封火山墙的硬山建筑虽多为地域建筑文化融合的产物ꎬ但却也是元通古镇街巷丰富立面形态形成的关键原因之一ꎮ此外ꎬ在元通南侧有西河ꎬ以元通码头节点为核心ꎬ由增福街 元通码头 汇江桥三者共同构成的古镇内单侧建筑单侧山水景观的街道空间ꎬ极为优美ꎮ此处滨水街道的立面特点除了街道一侧的建筑自身特征之外还有更加广阔自然ꎬ给人以类似山水画一般的视觉感受ꎮ1.5㊀古镇街巷的节点营造沿古镇街巷有多个富有特色的节点空间ꎬ如元通码头㊁汇江桥㊁惜字宫和福音广场等ꎮ从空间和功能上来看ꎬ这些节点都是整个街巷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ꎮ1)这类节点所占的面积不大ꎬ其中元通码头约为100m2ꎻ汇江桥节点约为200m2ꎻ惜字宫节点约为159m2ꎬ福音广场约为300m2ꎬ这些100~300m2的节点空间既符合古镇小巧玲珑的整体尺度格局ꎬ又满足当地居民的集会活动需求ꎮ2)各个节点之间的距离适中ꎮ福音广场节点距离元通码头节点约为146mꎻ汇江桥距离惜字宫为50mꎮ这样的游览距离不会使人感到劳累ꎬ而节点大多与街巷相邻ꎬ形成半围合的聚集空间ꎬ对人流分散和滞留有举重若轻的作用ꎬ且这种节点空间也是人群休憩㊁交流㊁娱乐的重要场所ꎮ2㊀构造完整街道序列ꎬ保护街巷空间特色2.1㊀古镇街巷的延续性纵观古镇的整体布局ꎬ麒麟街㊁文化街和双凤街起到骨架作用ꎬ串联古镇的主要分区和流线ꎬ但是东盛街和皂角街人流稀疏ꎬ人流的引导性较差ꎮ调研中笔者发现人流的流线序列在文化街处出现断裂ꎬ以致古镇后方空间几乎无人问津ꎬ因此ꎬ急需一条合理的流线ꎬ使被阻隔的古镇空间得到接续ꎬ位于后方的元通塔节点也能更好地作为古镇游览观赏的结尾ꎮ2.2㊀古镇街巷的保护性开发整体的元通古镇格局虽然基本保留了原始古朴的现状ꎬ但从调研的现状来看ꎬ街巷中过度的商业开发现象仍然存在ꎬ部分商业空间对于街巷空间的占用已经影响到街巷的尺度关系和行人的游行感受ꎮ针对不同的街巷空间和人流多寡重新控制古镇内的商业分布ꎬ有利于保护古镇的街巷空间和提升街巷整体的氛围感受ꎮ3㊀结㊀语传统古镇街巷空间是古镇居民日常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ꎬ是古镇最为直观向游人展示的空间场地ꎬ认识和保护传统古镇街巷的空间特色对于提高古镇历史性和原真性有着重要的作用ꎮ研究街巷空间的目的就是寻求传统聚落形成的轨迹和特点ꎬ发现现存古镇旅游㊁商业发展模式下的不足之处ꎬ弘扬古镇特色和魅力ꎬ为以后古镇的保护和改造提供参考ꎬ以期能真正建成传统和发展和谐的古镇聚落ꎮ[ID:007227]参考文献:[1]㊀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ꎬ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ꎬ2006.[2]㊀凯文 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ꎬ何笑军ꎬ译.华夏出版社ꎬ2001.[3]㊀胡月萍.传统城镇街巷空间探析[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ꎬ2002.[4]㊀徐晶晶.旅游开发下西塘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ꎬ2018.[5]㊀赵文成.基于真实性感知的古镇游憩空间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ꎬ2015.74。
崇州市元通镇简介
元通文化产业园建设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崇州元通文化产业园(二)项目类别:文化产业(三)项目地址: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镇二、建设宗旨挖掘元通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整合人文自然资源,打造示范文化精品。
加快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三、建设原由元通是历史古镇,早在三国时期即已设乡。
地处川西平原西南边缘,滨临文井江。
辖区内土地肥沃、水源丰富。
从2000多年前到现在,一直是周边地区的商品集散地。
文井、味江、泊江三江汇于此,形成舟揖往来,货物堆积的水陆码头,到清代更为“一洲货财之薮”,因而有小成都之称。
富户、客商聚居于此,沿江街巷、房屋都兼具休闲居家、商贸经营的完美组合,街区至今仍保存着商贸、休闲文化的种种神韵。
镇上年年举办的清明会,名冠三蜀。
古镇现存大多为清代建筑,既有传统的、民族的、地方的特色,也渗进西方的形制,构成独特的近代建筑文化。
历史和现状均揭示这些事件和人物出现的必然因素。
古镇街区布局完整,街道保存完好,即使个别后院墙、窗改装,但基本“骨架”尚存。
元通政府和人民加强对古镇的保护,相继把一批古建筑申报、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做了大量工作。
登高一望,条条街道鳞次栉比,封火墙踊立、古意盎然。
2003年5月20日,在由省、市专家组成的古镇保护规划咨询研究会上,一致认为元通是具有浓厚的近代特色的工贸、休闲型水乡小镇。
四、元通文化产业园现状元通镇西距成都40公里,北距崇州市8公里,位于东经10307”,北纬30044”。
镇辖区域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5.5公里,面积23. 12平方公里,西北宽东南窄。
地势西高东低,海拔570--594m。
辖区内有11个行政村,2个社区,95个村民小组,人口23058人。
耕地17961亩。
镇区西北与上元乡、怀远镇接壤,西南与公议乡相连,东南 越锦江乡即为崇州市首府崇阳镇,东北与观胜镇毗邻,元通场为 镇政府所在地,场镇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现存古镇区109083. 5平方米。
崇州:蜀风雅韵,古蜀文明的现代传承
崇州,这座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城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迹而闻名。
这里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蜀风雅韵的现代传承地。
古蜀文明的历史印记
崇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这里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崇州的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古蜀文物,如金器、玉器、陶器等,展示了古蜀文明的辉煌。
在这里,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古蜀文明的魅力,了解古代蜀人的生活和文化。
蜀风雅韵的文化传承
崇州的文化氛围浓厚,这里的川剧、蜀绣、茶艺等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川剧的变脸、吐火等绝技令人叹为观止,蜀绣的精美工艺让人赞叹不已,茶艺的优雅表演则让人感受到茶文化的深厚内涵。
现代都市的活力展现
崇州的市区则展现出现代都市的活力。
这里有许多现代化的商业中心、文化广场和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
崇州的人民公园,以其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活动而受到市民的喜爱。
特色美食的味蕾享受
崇州的美食也是一大特色。
这里的担担面、龙抄手、串串香等地方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深受人们的喜爱。
担担面麻辣鲜香,龙抄手皮薄馅嫩,串串香则以其多样的食材和丰富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结语
崇州,这座古蜀文明的现代传承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迹,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在这里,人们既可以感受古蜀文明的历史印记,也可以体验蜀风雅韵的文化传承。
崇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值得每一个人去探索和体验。
四川崇州传统民居被动式绿色建造方式研究
园林绿化建筑知识・159・Architectural Knowledge1 元通古镇传统民居生态经验1.1 川西平原气候崇州市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该地带气候特征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表现为夏季炎热潮湿、冬夏湿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偏少。
年平均气温为15.9℃,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为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4℃,温差为19.7℃。
[1]1.2 元通古镇传统民居特色。
川西民居在选址上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选址通常位于临街或是沿河地方,大多都依山傍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元通古镇建筑沿江而建,临河而居。
建筑以穿斗木结体系为主,色调以青瓦为主的冷色系贯穿古镇。
在当下古建大量翻修改建的背景下,元通古镇大部分建筑能够从古保留至今,运用被动式绿色建造方式,在川西平原的气候条件下达到人体适宜居住的热环境。
体现了古人精湛的技术和设计水平。
1.3 元通古镇民居气候适应性分析。
民居建筑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居所,川西平原传统民居运用被动式绿色建造方式来改善建筑本身对气候的适应性。
通过建筑室内外环境相协调,对室内微气候进行调节,达到适宜人居住的建筑环境和室内微气候。
元通古镇对气候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建筑平面布局(巧妙利用建筑开门方向达到穿堂风)、建筑围护结构(充分利用当地可选用的材料结合气候达到保温、通风、防潮的效果)、建筑朝向的选择、建筑内部布局巧妙排布等方面。
2 川西平原传统民居被动式绿色特殊建造方式研究2.1 天井。
天井在自然通风部分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其上方的空气的水平运动时受到一定阻碍,对空气产生“层积效应”。
天井将大气与房间内部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层,将大气对室内微气候的作用进行一定的缓冲。
通过天井内的由温度引起的压力差来进行热压通风——“烟囱效应”,达到建筑良好的通风效果。
同时元通冬季最高湿气可以达到90%以上,天井通过通风以及其自身收集雨水的功能降低建筑室内潮气,达到通风防潮的效果。
元通古镇旅游规划方案设计
元通古镇旅游规划方案设计1. 引言元通古镇是位于中国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距离上海仅有30公里,交通便利。
古镇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文化和独特的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古镇旅游资源,本文将提出一份旅游规划方案设计,以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 目标与定位古镇旅游规划的目标是通过保护、开发和利用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古镇的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古镇旅游的定位是打造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氛围、丰富文化内涵和便利旅游设施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3. 规划内容3.1 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是古镇的瑰宝,对于古镇旅游的吸引力起着重要作用。
本规划将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对于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进行修复和保护,确保其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加强监督管理。
3.2 旅游设施建设与升级为了提升古镇的旅游服务质量,规划将引进先进的旅游设施和服务理念。
包括建设现代化的停车场、休息区、观光车线路等,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环境。
3.3 旅游宣传与推广在规划中,将加大对古镇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各类媒体平台、旅游展览等方式,宣传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景点和特色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3.4 旅游产品多样化开发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规划将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例如,开展古镇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表演等;组织古镇文化节、手工艺市集等活动,使游客体验到地道的古镇文化。
3.5 旅游服务升级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是吸引游客的关键。
规划中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古镇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服务意识。
同时,优化旅游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4. 旅游发展策略4.1 合作与共享古镇旅游规划过程中,要积极与相关业界和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古镇旅游的发展。
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和推广活动。
古镇的情感空间、管理空间及其旅游开发——以天府古镇黄龙溪为例
古镇的情感空间、管理空间及其旅游开发——以天府古镇黄
龙溪为例
廖丹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0(036)003
【摘要】从分析了黄龙溪古镇形态中所蕴涵的情感空间和管理功能上,试图对天府古镇的空间布局提供独特的视野和文化的阐释.
【总页数】5页(P226-230)
【作者】廖丹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8
【相关文献】
1.古镇旅游开发中外部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研究——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 [J], 周坚
2.体验性设计在传统民居空间中的应用——以黄龙溪古镇的规划设计为例 [J], 杨雨璇;杨洁;周波
3.基于空间句法的巴蜀古镇形态特征及优化的研究——以黄龙溪古镇为例 [J], 陈飞虎;廖建军;李晟
4.地域文化在古镇空间形态保护中的传承与发展--以黄龙溪古镇为例 [J], 唐毅;赵建国;杨潇
5.论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四川省双流县黄龙溪古镇为例 [J], 周学军;武晓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崇州市元通古镇为例
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崇州市元通古镇为例发布时间:2021-10-30T05:17:41.957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0月上28期作者:蒋楠茜,杨剑[导读] 历史文化名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首先分析历史文化名镇的基本情况,梳理文旅融合和历史文化名镇的相关研究,阐述文旅融合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然后以崇州市元通古镇作为实例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收集,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
最后以文旅融合为视角,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保护与发展策略,期望为其他同类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西南科技大学蒋楠茜,杨剑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历史文化名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首先分析历史文化名镇的基本情况,梳理文旅融合和历史文化名镇的相关研究,阐述文旅融合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然后以崇州市元通古镇作为实例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收集,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
最后以文旅融合为视角,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保护与发展策略,期望为其他同类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文旅融合;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元通古镇一 .引言国家不断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名镇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与发展任重道远。
自从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于2003年开始评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目前已经先后公布了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元通古镇名列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中。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扩大,旅游成为民生所需。
文化为旅游注入灵魂,旅游激发文化活力,文化与旅游融合是大势所趋。
元通古镇古韵犹存,大街小巷烟火气息浓郁,居民生活宁静、质朴。
但游客较少,业态单一,地域文化特征不突出,旅游吸引力不足。
本文以文旅融合作为研究视角,挖掘古镇特色资源,对元通古镇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合理、有效、可持续的解决对策。
二.相关研究概况(一)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镇的概念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1]。
基于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崇州元通古镇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基于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崇州元通古镇文旅融合发展研究地处岷江流域古蜀文明的发源地,成都崇州市历史延续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为崇州带来了火爆的旅游人气,形成了古蜀名镇与生态休闲交相辉映的旅游特质。
数据显示,崇州接待游客一千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百亿元,崇州还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当前,创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一直以来,崇州市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作为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复合迭代的重要抓手,坚持以景区标准规划,以重大项目支撑全域旅游发展,以历史文化和乡村休闲为核心,在成都全域旅游发展中走出创新特色道路。
“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
”好山、好水、好风光,凭借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崇州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浓墨重彩的篇章。
唐朝诗人裴迪任蜀州刺史时,曾邀杜甫登临,杜甫曾作诗,称赞“东阁观梅动诗兴”;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两赴蜀州(今崇州市)任通判时,留下了100多首吟咏崇州脍炙人口的诗篇,而这100多首诗词中,就有10多首描绘了崇州罨画池的风景。
作为成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崇州森林覆盖率超过40%,在绿道规划建设过程中,崇州结合自身生态本底资源,将林盘湿地、田野古镇、茂林镜湖融入绿道建设中来,探索打造生态和谐、功能多样的天府绿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林盘、景区完成升级改造,一批崇州特色文旅品牌脱颖而出:严家弯湾成功创建为成都市AAA级林盘景区,天府国际慢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旅游景区。
记者从崇州市文体旅局了解到,今年崇州还将新增申报创建街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竹艺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白头镇五星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文旅品牌。
随着崇州绿道建设力度的不断扩大,绿道与景点不断向前延伸,彼此相互连接,形成了覆盖崇州全域的天府绿道体系。
近年来,崇州以强有力的优质重大项目为支撑,着力推动陇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蓝城德仁堂健康小镇、青城国际颐养中心、仁恒国际人文商业中心、西源豪庭等重大文旅项目加速呈现,引发了崇州新一轮文旅融合跨越式发展。
四川崇州:传承发展“双遗产”逐梦路上不停留
四川崇州:传承发展“双遗产”逐梦路上不停留四川崇州自古以来便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区。
这个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崇州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既是城市的宝贵财富,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传承和发展“双遗产”已成为崇州市加快发展的一个关键课题。
崇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作为巴蜀文化南北交汇的要地,崇州自秦汉以来,就成为通往南方、西南方向的枢纽。
此后,这里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文化南迁的重要通道,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崇州文化。
如今,崇州市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02处,其中含有秦汉文化、三星堆遗址、汉语言文化、茶文化等种类型的文化遗产。
这些在历史长河中刻下的文化瑰宝,游人在此驻足,心生无限感叹。
资阳市境内的崇州熊猫基地,是世界著名的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说起来不得不提的是,崇州市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境内山峦起伏、雄奇险峻,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因此崇州被誉为“人间仙境”。
它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形成了熊猫文化、竹文化等特色,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共同发展的机会。
如何志存高远,迎接崇州市未来的发展挑战?崇州市委、市政府倡导以文化保护为重点,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推进崇州市的文化建设,对“双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崇州市政府投入资金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资金用于古建筑、古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三星堆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
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提高了“双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利用的目标。
崇州拥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这恰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崇州市把旅游业作为培育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向之一。
全面提升崇州旅游形象,推动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力争将崇州打造成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的旅游城市。
渐进式的文化和旅游的合理相融,成为崇州传承发展“双遗产”的新基点,并在不断发展中展现出新的活力和精神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州市元通古镇文态空间保护与传承研究摘要:成都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本文以元通古镇的文态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元通古镇文态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的一些有关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理论,提出针对元通古镇文态空间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关键词:元通古镇、文态空间、保护、传承引言吴良镛院士曾经说过:“文化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汇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是建筑和城市之魂”[1]。
文态空间的构成非常广泛,结合元通古镇自身的特点,其文态空间一方面反映出与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另一方面反映出文化形态、空间格局上的差异与特点。
1.元通古镇文态空间的基础研究1.1文态空间的概念界定国际上现在已经将“文化空间”的概念运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将“文化空间”解释为:“民间或传统文化活动的集中地域,但它也可以被确定为一个周期或性或事件特定的时间,并且存在一个一种具有实践性和实质性的空间,因为它是文化表现的地方,即举行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特定场所[2]”。
“文态”一词最先出现在郑孝變先生提出的“城市文态环境”概念中,他认为文态环境是通过城市建筑布局和风格体现出来的文明环境,是一种“美的秩序”[3]。
之后随着深入的研究,将文态概括为是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自然、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文化形态。
文态空间是地域文化在空间中的表达,能够直观地、具象地表现一个地域的文化。
1.2元通古镇的概况元通古镇位于崇州市元通镇,有着“千年小成都,清明上河图”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川西文化名镇,有着川西地区三大会之一的“清明会”和独一无二的祭祀活动。
元通古镇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水运码头,汇江桥和永利桥最为出名,作为连接对岸的通道。
沿河兴建了很多茶馆,体现了古蜀人优雅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古镇悠久的茶文化。
古镇内两条正街分别是麒麟街和双凤街,是古镇上达官显贵和文化名人的聚居地。
元通古镇还保留了许多大型的古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按照明清时期的《工程法则》建造而成,常常作为高校古建筑测绘基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保存至今的牌坊作为古镇街区的分界标志,装饰着整个古镇。
除此以外,元通古镇中修建的天主教堂、惜字宫字库塔和元通塔,赋予了古镇浓厚的宗教气息。
2.元通古镇文态空间面临的问题(1)过度商业化影响生活功能在元通古镇中,基于急切的发展愿望,旅游开发占据了保护的主要地位。
沿街建筑均被全部更改为商业店铺或旅社。
过度的商业化使其变成了“商业街”,街巷空间常常人满为患,居民的生活空间受到挤占,诸多日常活动无法开展。
(2)会馆空间的现状问题元通古镇里,因历史原因,只留下了广东会馆,在旅游与商业开发的背景下,会馆空间的功能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目前会馆被空置,很多房间未对外开放。
总体来看,会馆空间文化活力丧失,且利用率不高。
(3)戏台空间的现状问题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川剧曲艺不再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因而戏台所承载的功能随之消失,曾作为古镇中重要文化娱乐的戏台也不复昔日的繁荣。
元通古镇中戏台的保护,也只注重其物质形式,忽视了其所承载的文化功能。
尤其是会馆中的戏台,仅作为历史文物被静态保存,其空间活力已完全丧失。
(4)茶馆空间的现状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茶馆空间仍然是民间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但众多传统日常生活和休闲方式的消失使茶馆空间处于艰难的社会环境之中,茶馆的诸多社会职能已逐渐丧失。
传统老茶馆在城镇化建设中被拆毁,大量新兴的茶馆、茶楼只注重装修与设施的现代化,忽视了其文化内涵,逐渐失去地域特色,趋于同一化。
(5)传统院落空间的现状问题1)仿古建筑泛滥建造仿古建筑本身是一种延续城镇历史文化脉络的有效方式,有利于营造城镇的传统氛围,仿古建筑粗制滥造,只追求表面的形式,而忽视了对院落空间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延续,人们对古镇都已经审美疲劳了,元通古镇需要的是一种文化底蕴,一种非物质的文化,并非是一批形似而神不似的假古董。
2)现代化建筑对历史文脉的割断由于建造技术与建筑材料的发展,传统的土木结构的民居院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出现了以砖石、钢筋混凝土为主的现代化建筑。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新建筑与传统地域文化的剥离致使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与家化缺乏依托。
并且,古镇区内风格各异的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风貌极不协调,使城镇格局和文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3.元通古镇文态空间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对文态空间的保护与传承就是要对自然环境、物质空间载体、人文空间进行保护和更新,可以在文态空间概念的基础上使元通古镇物质空间载体与非物质的文化融入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去,从而达到整体、动态、有机等保护目的。
通过对元通古镇文态空间存在的问题的总结,从而得出以六个方面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
3.1景观环境整合根据文态空间遗存状况的差异,将元通古镇文态空间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环境协调区三个层级。
(1)核心保护区以保存风貌较为完好的增福街、麒麟街,再到双凤街依次坐落着王国英故居、罗氏故居、黄氏故居、夏家茶楼、天主教堂和广东会馆等古建筑群,这三条街因此成为元通古镇的核心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必须突出整体性及系统性,保护好核心范围内的各要素,再现场所精神的同时改善外部环境及基础设施。
(2)建设控制地带是以现在镇域内主要生活区形成,内主要控制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及色彩等,主要目的就是不能对镇域内造成视觉、听觉、嗅觉方面的影响。
双凤街在西北侧连接着东盛街、新街和皂角巷,这一片区域为整个古镇的低层住宅区,是古镇本地居民的住所。
(3)环境协调区主要是维护镇域的自然风貌的生态景观环境,保护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3.2街巷文态整合街巷空间作为元通文态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连接分布在古域中的其它文态空间,对镇域的空间构建极为重要[4]。
街巷保护是保持镇域文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1)沿续既有的街巷系统特征元通古镇街道空间从功能上主要分为从事交易活动的商业空间,生活休憩的街坊空间和娱乐游憩的休闲空间。
在元通古镇的三街六巷中,麒麟街、双凤街和增福街都是典型的直线型街道,整个街区的建筑布局也遵循严谨的规则,两侧为沿街商铺和一些名人故居和会馆建筑。
为了使整个街道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设置了空间节点,在麒麟街的入口设置了牌坊,位于街道的一侧的天主教堂和十字路口的惜字宫外设置了活动广场,街道两侧的大院也作为节点空间吸引了大量游客行人。
位于增福街的王国英故居和双凤街的广东会馆由于高大宏伟、精雕细琢的门墙丰富了街道的立面。
(2)街巷文态空间营建对于街巷文态空间的营建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利用临街建筑退让产生的积极空间,结合原有街巷的文化特征,依托街巷中的古树、古井等文化遗产,设置具有地域文化特点与城镇记忆的人文景观,增加街巷吸引点,强化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文态,成为促进居民交流的文态空间,并且还可以在这些空间内设置些健身器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基础设施;第二,对一些无主或者常年不用的宅院进行改造,从功能和形态等方面对其进行调整,使其变成街巷的微景观庭院,形成共享空间,供居民游憩、活动,改变街巷的居民所有的聚会活动、都要去大型广场或者公园的思维定式。
(3)街巷环境修复对原有的街道设立排水系统、照明系统,并且在较为开敞的地方增加绿植,植物的选用可以优先考虑乡土植物。
同时微改造不合理的沿街巷建筑立面,不是增加假的屋檐这种仿古的改造,而是将现有的状况进行修补、干净整洁化。
3.3空间文化融合元通古镇的文态空间类型众多,多种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交汇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这也是文化生态的平衡重要价值。
物质空间载体所蕴含的主要内容为其它形式的文化提供素材、支撑,其它形式的文化与此同时也丰富了主要内容的结构和稳定性[5]。
因此,在对元通古镇文态空间进行保护时不应该忽略主体文态空间以及相关或附属的文化类型的文态空间,遵从整体性原则,维持文化生态体系的完整性。
如元通古镇至今保留和传承着完整的天府农耕文明习俗,从清康熙年间来连续举办超过200年的元通清明春台会,是最具有“成都风味”的春季祭祀及庆典活动。
祭祀仪式分为请神祈福、迎神受福和送神谢福等部分,既保留了传统的经典风俗,又融入了独特的民俗习惯。
如今,清明春台会已成为综合性的民俗文化活动,如若扩大文化影响范围及关联性,加上划旱船、踩高跷等传统文化元素及戏曲文化,从而更能强化区域的文化影响力。
3.4建筑文态空间整治元通古镇中的传统建筑反映了地域性特点,同时也是古镇发展过程中自然和人为相互作用、相互选择的结果。
在营造符合传统建筑风貌的新建筑时,不仅仅是一些传统符号的运用,需要通过一些建筑立面、空间的凹凸变化来展现传统建筑的空间虚实感觉,从而给人以传统民居的空间亲切感。
如元通古镇半边街中部分建筑由于在结构在外观上已不能满足安全稳定的需求,在外观上也不能满足继续使用的需求。
在更新设计的前期经过评估,需对这些建筑进行一定的改造,并在原址上进行新建。
为了达到有机更新对环境的保护和再生,并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好的改造效果。
原有建筑的墙砖和屋瓦等继续作为建筑材料,将这些材料利用在新建的建筑外墙和屋顶上。
与直接使用全新的材料相比,使用已有的建筑材料使新建建筑与已有建筑的风格保持一致,又能体现出建筑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
3.5活化文态空间节点(1)碎片空间利用修补1)时间方面第一,提高碎片空间的使用频率,不定期的活动举办交流活动,便于向年轻人、外来人的传导;第二,提高不同时间段的使用效率,减少服务于某一个特定文化活动的设施建设。
2)空间方面第一,元通古镇内服务于居民的文态空间节点不仅是场地,还应修补内部必要的设施,产生停驻的场所感。
第三,加强非物质的文化传播力度,利用巷道内的空间营造人文景观增加对非物质文化的接触频率。
(2)节点空间修补在元通古镇寺庙、戏台等节点空间对非物质文化传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考虑现代生活的需求,将新功能与原有空间要素进行纵向叠加,实现文态空间的传承,有效提高传统文态空间的利用率,保持文态空间特征的完整性(3)文态空间节点创新居民在新时代对新的娱乐方式、节点特征、审美转换的需求下,除了对文态空间节点时间和空间上的修补们还需要为其注入新的要素,增加与原有功能相关的活动,如开展曲艺表演、研习交流等文化活动,使其保持功能的适应性。
(4)景观小品营造景观节点在元通古镇的保护与更新中具有提升整体氛围的积极作用,包括绿化、地面铺装、小广场、碎片空间内设立雕塑、休闲坐凳、标识系统、垃圾收集系统、照明系统等,这些景观节点的营造可以起到丰富整个古镇文态空间网络的作用,促进元通古镇文态空间的延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