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元通古镇文态空间保护与传承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州市元通古镇文态空间保护与传承研

摘要:成都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本

文以元通古镇的文态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元通古镇文态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结

合国内外的一些有关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理论,提出针对元

通古镇文态空间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关键词:元通古镇、文态空间、保护、传承

引言

吴良镛院士曾经说过:“文化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汇在人们的生

活中,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是建筑和城市之

魂”[1]。文态空间的构成非常广泛,结合元通古镇自身的特点,其文态空间一方

面反映出与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另一方面反映出文化形态、空间格

局上的差异与特点。

1.元通古镇文态空间的基础研究

1.1文态空间的概念界定

国际上现在已经将“文化空间”的概念运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将

“文化空间”解释为:“民间或传统文化活动的集中地域,但它也可以被确定为

一个周期或性或事件特定的时间,并且存在一个一种具有实践性和实质性的空间,因为它是文化表现的地方,即举行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特定场所[2]”。

“文态”一词最先出现在郑孝變先生提出的“城市文态环境”概念中,他认为文

态环境是通过城市建筑布局和风格体现出来的文明环境,是一种“美的秩序”[3]。之后随着深入的研究,将文态概括为是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自然、历史、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文化

形态。文态空间是地域文化在空间中的表达,能够直观地、具象地表现一个地域

的文化。

1.2元通古镇的概况

元通古镇位于崇州市元通镇,有着“千年小成都,清明上河图”的美誉,自

古以来就是川西文化名镇,有着川西地区三大会之一的“清明会”和独一无二的

祭祀活动。

元通古镇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水运码头,汇江桥和永利桥最为出名,作为

连接对岸的通道。沿河兴建了很多茶馆,体现了古蜀人优雅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古

镇悠久的茶文化。

古镇内两条正街分别是麒麟街和双凤街,是古镇上达官显贵和文化名人的聚

居地。元通古镇还保留了许多大型的古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按照明清时期的《工

程法则》建造而成,常常作为高校古建筑测绘基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保存

至今的牌坊作为古镇街区的分界标志,装饰着整个古镇。除此以外,元通古镇中

修建的天主教堂、惜字宫字库塔和元通塔,赋予了古镇浓厚的宗教气息。

2.元通古镇文态空间面临的问题

(1)过度商业化影响生活功能

在元通古镇中,基于急切的发展愿望,旅游开发占据了保护的主要地位。沿

街建筑均被全部更改为商业店铺或旅社。过度的商业化使其变成了“商业街”,

街巷空间常常人满为患,居民的生活空间受到挤占,诸多日常活动无法开展。

(2)会馆空间的现状问题

元通古镇里,因历史原因,只留下了广东会馆,在旅游与商业开发的背景下,会馆空间的功能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目前会馆被空置,很多房间未对外开放。

总体来看,会馆空间文化活力丧失,且利用率不高。

(3)戏台空间的现状问题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川剧曲艺不再是居民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而戏台所承载的功能随之消失,曾作为古镇中重要文化娱

乐的戏台也不复昔日的繁荣。元通古镇中戏台的保护,也只注重其物质形式,忽

视了其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尤其是会馆中的戏台,仅作为历史文物被静态保存,

其空间活力已完全丧失。

(4)茶馆空间的现状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茶馆空间仍然是民间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但众多传统日常生活和休闲方式的消失使茶馆空间处于艰难的社会环境之中,茶馆的诸多社会职能已逐渐丧失。传统老茶馆在城镇化建设中被拆毁,大量新兴

的茶馆、茶楼只注重装修与设施的现代化,忽视了其文化内涵,逐渐失去地域特色,趋于同一化。

(5)传统院落空间的现状问题

1)仿古建筑泛滥

建造仿古建筑本身是一种延续城镇历史文化脉络的有效方式,有利于营造城

镇的传统氛围,仿古建筑粗制滥造,只追求表面的形式,而忽视了对院落空间文

化内涵的挖掘与延续,人们对古镇都已经审美疲劳了,元通古镇需要的是一种文

化底蕴,一种非物质的文化,并非是一批形似而神不似的假古董。

2)现代化建筑对历史文脉的割断

由于建造技术与建筑材料的发展,传统的土木结构的民居院落逐渐淡出人们

的视野,出现了以砖石、钢筋混凝土为主的现代化建筑。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新建筑与传统地域文化的剥离致使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与家化缺乏依托。并且,

古镇区内风格各异的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风貌极不协调,使城镇格局和文态环境

遭到严重的破坏。

3.元通古镇文态空间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对文态空间的保护与传承就是要对自然环境、物质空间载体、人文空间进行

保护和更新,可以在文态空间概念的基础上使元通古镇物质空间载体与非物质的

文化融入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去,从而达到整体、动态、有机等保护目的。通过对

元通古镇文态空间存在的问题的总结,从而得出以六个方面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

途径。

3.1景观环境整合

根据文态空间遗存状况的差异,将元通古镇文态空间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保

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环境协调区三个层级。

(1)核心保护区以保存风貌较为完好的增福街、麒麟街,再到双凤街依次

坐落着王国英故居、罗氏故居、黄氏故居、夏家茶楼、天主教堂和广东会馆等古

建筑群,这三条街因此成为元通古镇的核心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必须突出整体

性及系统性,保护好核心范围内的各要素,再现场所精神的同时改善外部环境及

基础设施。

(2)建设控制地带是以现在镇域内主要生活区形成,内主要控制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及色彩等,主要目的就是不能对镇域内造成视觉、听觉、嗅觉方面的影响。双凤街在西北侧连接着东盛街、新街和皂角巷,这一片区域为整个古镇的低

层住宅区,是古镇本地居民的住所。

(3)环境协调区主要是维护镇域的自然风貌的生态景观环境,保护区域内

的生态环境。

3.2街巷文态整合

街巷空间作为元通文态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连接分布在古域中的其

它文态空间,对镇域的空间构建极为重要[4]。街巷保护是保持镇域文态系统稳定

的关键。

(1)沿续既有的街巷系统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