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研究3篇 精品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
近年来,中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改革和创新。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体育素养涵盖了体育知识、技能和态度。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学生们可以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应该注重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
体育人才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发现和培养有体育天赋和潜力的学生。
通过科学的选拔和培养,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还应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重点关注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只有教师具备了强大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工作。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还应注重优化教学环境和设备。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设备是保障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高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教学场地和设备的投入,改善体育教学设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体育课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体育素养难以有效提升。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1. 分析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明确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2.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
3. 评估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三、课题研究内容1. 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分析(1)体育课程对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2)体育课程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作用(3)体育课程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作用2.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制定(1)身体素质目标(2)心理素质目标(3)社会适应能力目标3.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2)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创新(3)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4.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践与评估(1)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2)教学效果评估方法(3)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体育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3. 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对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评价,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4.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步骤1. 确定研究主题,明确研究目的和内容。
最新-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理念分析3篇 精品
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理念分析3篇第一篇一、引言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研究,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剖析和合理应用,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使高校体育教学能够紧跟教育理念发展的前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内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教育理念,最初是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的。
2003年4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在2005年至2014年间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十年教育,要求各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到国家各个相关层次的教育战略和行动计划中。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教育发展和触及教育本质的一种教育理念,目前以致未来的相当长时期内,可持续发展教育都是教育的最终追求。
目前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上,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目标是帮助其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及能力,是一种专门性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广义上,所有为了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教育都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其核心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体上,狭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广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而广义可持续发展教育则是狭义可持续发展教育努力的方向。
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普及,高校体育在高校教育领域的作用愈加明显,地位作用更加突出。
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性质进行了明确界定……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2]。
从教学实施的角度来看,高校体育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的一系列复杂而且动态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体育实践教学研究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教学的探索,分析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为我国体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1.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践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分析体育实践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2)探讨体育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3)构建体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我国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体育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体育实践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教师、学生的需求。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实践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体育实践教学现状(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资源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不明确。
2. 体育实践教学有效策略(1)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应加大投入,改善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2)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实践能力。
3. 体育实践教学案例分析以某中学为例,该校通过以下措施提高体育实践教学效果:(1)开展体育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最新-大学体育课程管理研究3篇 精品
大学体育课程管理研究3篇第一篇1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是一项以运动和锻炼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
其所具备的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决定了体育要采取与其它知识类学科迥然不同的教学方式。
自然,在对体育教学进行管理时,自然也需要采用特殊的管理方法。
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体育教学进行管理,才能使大学体育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
也只有做好管理这个指导性工作,才能正确把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维持体育教学秩序,使整个体育教学体系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因此可以说,加强大学体育教学管理对于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提出和开展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进行了多次深化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很好的满足了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
另外,大学体育还提出了终身体育的理念,更是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培养了其良好的体育理念。
整体来看,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管理是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但事实上,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管理正面临着严重的发展瓶颈问题,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瓶颈问题的产生也反映出了高校在开展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些思想理念,而多是存在于口头中和形式上。
这样就使得学生很难真正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体育的精神内涵。
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也就不利于体育教学管理改革新方式的推行,这样就使大学体育教学管理进入一个发展瓶颈期。
要想顺利度过这个教学管理发展的尴尬时期,就要先了解和分析存在于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
3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1体育教学理念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尽管当前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已经被提出,但是事实上,很多高校并未真正意识到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涵义,很多体育教学管理者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思想还都停留在传统的单一教学理念上,在教学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短期的体育教学效果。
大学体育教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大学体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报告将对大学体育教研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大学体育教研现状1.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较为丰富,包括球类、田径、体操、武术、舞蹈等多种项目。
这些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也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大学体育教育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师资力量较强我国大学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他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4. 体育设施完善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三、大学体育教研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生兴趣和需求的关注,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2. 教学方法传统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且专业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4. 体育设施不足部分高校体育设施陈旧、不足,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四、大学体育教研改进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特色课程,提高学生参与度。
2.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优化师资结构,引进高水平的体育人才。
4. 完善体育设施加大体育设施投入,改善体育设施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5. 加强体育教育研究鼓励教师开展体育教育研究,探索适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学校体育课程发展与实施研究
学校体育课程发展与实施研究学校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与实施,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 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学校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体育课,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体育课还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调节身心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 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
过去,体育课程主要注重体能的培养,以竞技为导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体育课程开始强调全面的发展,注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近年来,体育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
课程内容应涵盖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文化、健康教育等方面。
学生应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了解体育规则和技术,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和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4. 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方式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教学、校内比赛、校外训练等。
体育课堂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互动来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体育赛事和校外活动也是促进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
5. 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目前,学校体育课程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专业化的体育教师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趣味和吸引力。
此外,体育设施和器材的不足也限制了体育课程的发展。
6. 解决学校体育课程问题的思路针对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加强体育教师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其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
另外,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
7. 运动训练的作用和意义体育课程不仅仅是教学,更是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和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
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
在详细分析了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现状,讨论了其发展历程,并对国内外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比较。
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发展的因素,并探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在提出了对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发展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发展研究、现状分析、发展历程、国内外比较、影响因素、创新与实践、建议、未来发展趋势、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深。
作为大学生在校阶段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当前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操作的情况较为普遍,导致学生在实际运动能力上存在欠缺;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深入研究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探索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国内外比较分析以及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提升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深入探讨当前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其发展历程,比较国内外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劣,分析影响教学模式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创新与实践的建议。
旨在为提升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提供可行的改进方案,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实现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目标。
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
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健康课程在大学生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结构的变化,传统的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要求,亟需进行改进和创新。
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育健康状况普遍不容乐观,青少年肥胖率和近视率居高不下,缺乏运动和健康意识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对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对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可以更好地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提高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推动大学生体育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探讨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价值。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当前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演变历程,并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方向。
通过此研究,旨在为提高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研究旨在探索未来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理论体系,提高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实施效果,为高校体育教育及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功能。
通过研究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研究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以帮助完善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体育教研学科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发展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新时代;创新发展;问题与对策一、引言体育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体育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当前体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其健康发展。
因此,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1. 促进身体健康: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 培养意志品质:体育教育中的竞技运动和团队协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3. 传承民族文化:体育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 促进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新时代体育教育的要求。
3. 教学方法落后:部分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评价体系不完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过于注重竞技成绩,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四、创新发展策略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体育教师招聘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3. 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变,高校体育课程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发展。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素质培养有关,也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师资队伍和发展趋势等角度展开回答。
1. 课程目标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加强他们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除了传统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外,也可以引入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如攀岩、射箭等。
此外,课程内容还应包括体育文化、健康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和互动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也可以引入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和在线教学平台,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
4. 评价方式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试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实践项目和小组活动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体育竞赛和体育文化活动,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师资队伍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师队伍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他们不仅要熟悉体育知识和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还应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6. 发展趋势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和个性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体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的高校体育课程可能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让学生在体育领域发展更好。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体育教学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
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本课题旨在研究基于学生兴趣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学生体育素养:通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 改善体育教学效果: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学生兴趣与体育教学的关系研究(1)分析学生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2)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2. 基于学生兴趣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研究(1)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2)开发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3)加强体育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兴趣与进步3. 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作用研究(1)分析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中的角色(2)探讨教师如何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学生兴趣与体育教学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程度,以及教师对激发学生兴趣的认识和实践。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或教师,分析其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4. 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验证。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团队。
2. 实施阶段: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制定教学策略。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应用研究论文(共5篇)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应用研究论文(共5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终身体育思想视域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现代社会的持续高温发展,忙忙碌碌的生活节奏,健康问题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
大学体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来说,终身体育思想是主要的教学核心之一,同时也是指导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方向,就学生而言,终身体育思想有利于强壮体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可以以健康的体育思想来适应社会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在终身体育思想视域下谈谈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要想在终身体育思想视域下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终身体育的内容和思想的内在含义。
但是依据大量的研究显现,当前我国大学体育中终身体育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技能、运动及其知识等,而终身体育思想则是把终身体育同行为、社会状况、道德艺术等内外因素结合起来的教学运动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和锻炼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但是,目前的大学终身体育思想实际教学并不乐观,为此,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利用终身体育思想开展教学改革。
一、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性我国大学生体育教学主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而且也是为了让大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也继续保持体育锻炼习惯,树立起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强身体魄,有助于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格和生活态度,这是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培养也是具有很高的意义。
一方面,终身体育思想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必然要求,人们身处瞬息而变得现代生活,社会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不断加大,污染程度的提高,健康问题成为人们的困扰问题,开始出现“亚健康”等社会名词。
大学体育相关论文精选范文3篇
大学体育相关论文精选范文3篇本文选取了三篇关于大学体育的精选范文,分别探讨了大学体育锻炼对大学新生心理变化的影响、大学生对大学体育的认知以及加强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包括大学体育、心理健康、身心健康、教育科学化、素质教育和大学体育动运。
第一篇论文探讨了大学体育锻炼对大学新生心理变化的影响。
通过对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研究发现大学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因此,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锻炼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第二篇论文探讨了大学生对大学体育的认知。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大学体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大学体育只是为了锻炼身体,缺乏对大学体育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因此,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体育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大学体育的科学性和教育意义,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三篇论文探讨了加强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文章指出,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研究体育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
同时,大学体育教育也应该注重科学化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锻炼意志和品格,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生活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压力,对于新生来说,适应新环境和研究上的不适应是常见的问题。
因此,大学体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那些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和不适应的学生。
这些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落,甚至出现自负和自卑的情绪。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体育成绩的下降而感到沮丧和失落,而另一些则因为体育基础较差而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
对于那些对体育项目产生恐惧的学生,他们需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恐惧心理会影响练和锻炼效果,甚至会对其他同学产生负面影响。
最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与实践 精品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与实践摘要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经历了课程教学构建、发展、应用转型三个阶段,在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学生竞技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凸显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随着地方高校应用转型发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面临选择与挑战。
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发展要求,需要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环节认真落实,满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诉求。
关键词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应用转型遵义师范学院作为百年传承发展的地方院校,已为本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经过遵师人的不懈努力,学校教育从2001年开始逐渐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发展。
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引进培养师资队伍,构建学科发展团队,加强学校课程教学建设,创建发展新校区,使整个学校的教学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
学校课程教学由单一的专科教育向本、专科教育发展综合迈进。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提出了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本科体育课程教学发展模式,通过学生的运动参与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遵义师范学院应用转型的发展,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现有大学体育构架内,实现体育课程教学应用转型发展,成为遵师体育人思考探索的问题。
1.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发展历程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由最初的传统体育课程教学,逐步发展成为以校本教材为主题的课程教学,因地制宜地结合学校特色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推进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学校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使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更加丰富多元,基本满足不同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发展的需要。
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经历三个阶段的建设发展,即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形成阶段、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建设发展阶段、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应用转型阶段。
大学体育教研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体育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学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报告从体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体育课程设置1. 课程体系完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应涵盖基础体育课程、专项体育课程、体育保健课程、体育文化课程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增加新兴体育项目,如瑜伽、攀岩、轮滑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课程结构合理:基础体育课程应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专项体育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育保健课程应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文化课程应传承体育精神。
三、教学方法1. 多样化教学: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程中获得成长。
4. 科技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VR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
四、师资力量1.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 优化师资结构:引进高水平体育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 鼓励教师发展: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教学效果1. 身体素质提高:通过体育课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 运动技能提升: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学会了多种运动技能,为终身运动奠定了基础。
3. 心理健康发展:体育课程有助于学生缓解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4.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通过体育课程,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逐
渐受到了重视。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
的发展进行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为目标。
体育课程
应当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多个项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
应加强与运动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提高学生的健康意
识和运动技能。
高职院校还可以开设一些特色项目,如游泳、篮球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
化需求。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往往是由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然后学生进行练习。
而现代教学方
法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式教学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传统的体育课评价
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表现,如体育测试成绩、参与度等,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现代的
体育课评价则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如体育测试成绩、课堂表现、实际运
动技能等,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学习情况。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需要注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革。
只有科学
合理地设置课程,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才
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
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目前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构建适合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愿和持续锻炼的能力。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体育理论知识传授和传统体育项目训练为主,而缺乏对学生个性差异和兴趣特点的关注。
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模式,使教学目标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目标方面,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质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素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可以通过拓宽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多样化和生动的,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而忽视了其他体育项目和保健方法的普及。
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拓展体育健康课程的内容,将健身操、瑜伽、游泳、登山、跑步等多种体育项目和健身方式纳入教学范围,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体验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体育健康知识和锻炼技能的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和健身方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而缺乏对学生激发兴趣和参与的关注。
最新-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研究3篇 精品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研究3篇第一篇1我国当前大学体育教育的状况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大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分成四个学期完成,基本上都是把游泳、健美操、足球、排球、篮球、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设为选项课,在体育理论教学方面也仅仅是些竞赛规则、体育保健等内容,并且教学的学时也规定得比较少。
另外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也还是存在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象,这使得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在教学方面,也仍然存在教学形式十分单一而枯燥;教学内容也十分陈旧而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过分突出老师的主导地位,而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新型的社会需要人才,作为从事大学体育教育的同仁们来说,必须要加以高度重视,并为之而努力。
2推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向前发展的策略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历程的划分,可大致分为20世纪50年代为第一阶段,其教育思想为苏联的教育思想,强调的是传授运动技术;20世纪60和70年代为第二阶段,其教育思想强调的身体教育;20世纪80年代后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强调了对人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使运动成为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使体育教育能够迎合时代、适应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运动,享受到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中深受益处,从而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为此,提出了以下策略推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向前发展。
1加强培养体育老师成为复合型人才。
现代社会能够快速发展,其根本就在于人才,一个国家没有大量的人才,就不可能立足于世界,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老师的素质水平就是教育的根本,这已是人们公认的观点。
体育老师是进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体,因此必须要求体育老师是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就是指人的知识结构必须包含两种大方面上的知识面,在智能结构层面上还必须要求具备一定程度的跨学科知识。
而就大学体育老师而言,复合型人才,就是要求体育老师不仅在主、辅修专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而且还要求在其他学科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研究3篇第一篇一、研究结果与分析一云南大学体育课程的理念树立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改变现有的体育课程观念,将身体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真正着眼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适应社会能力。
二云南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模式1课程模式逐级分流,生本体育逐级分流,生本体育的含义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条件,允许学生进行纵向选择多个层次的课程或横向选择多个方向的课程,打破年级界限,最终使学生养成健康体育习惯,拥有自我参与健身锻炼的知识和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模式特征自主、开放、活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专业特点等自愿选择体育课程,学校给予学生一定的选课自由度,提供充分的健身锻炼的空间;以过程性评价反馈学生阶段锻炼的效果,使学生保持自信和激情,在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中,形成稳定的体育生活方式,构建自己的体育文化体系,真正理解体育与健康内涵,从而走向生本体育的境界。
三云南大学体育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第一,具有终身体育的思想,掌握基本的人体生理知识和健康维护知识;熟练至少一种传统养生文化,具有基本的体育文化素质和一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第二,熟练掌握至少2种体育健身项目的技能,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能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健身计划;能运用运动来调节心绪,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阶段目标整个体育课程的学习分为4个阶段、7个学期,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层次性和领域性逐级递增,全面铺开。
整个目标体系涉及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领域。
四云南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主要内容1云南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云南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知识部分和实践技能部分,两部分内容相互渗透,形成完整的体育课程印象。
2课程内容设置第一,基础教育阶段第一学期本学期课程分为两部分,即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其中理论部分包括健身锻炼的科学方法、终身体育与健康、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等专题,主要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进行入学前的体育思想教育。
实践部分是对新生进行体育基本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各种素质全面发展的身体操作手段和技能。
开设的课程将包括身体素质练习课、各专项基础课等。
第二,尝试选项阶段第二学期实行第一次分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即自身条件,对学校提供的各项选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课程的目标要求比上学期有所提高。
开设的课程将包括各专项一级选项课程。
第三,强化提高阶段第三、四学期第三学期实行第二次分流,让学生对各项选项课程重新进行选择,课程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重在培养学生对自己选项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开设的课程将包括各专项二级选项课第四,个性创新阶段第五、六、七学期对所有课程进行统整,分出不同的方向和层次,建立各专项高级选项课程群和特色课程群,统称为选项课程。
第一学期公共基础课程,总学时36学时,1个学分,包括4学时理论课;第二学期公共选项课程,总学时36学时,1个学分,包括2学时理论课;第三学期公共选项课程,总学时36学时,1个学分,包括2学时理论课;第四学期公共选项课程,总学时36学时,1个学分,包括2学时理论课;第五、六、七学期正在积极开展素质选修课程。
五云南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与考核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与考核第一,评价原则。
评价主体多元化;注重过程评价,结合学生健康体质测试;评价内容趋于全面。
第二,评价内容与方式。
理论体育与健康知识,专项知识。
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
实践运动技能。
以教师评价为主。
情意运动参与、心理和社会健康。
以小组互评为主。
身体素质体质健康测试五项指标。
仪器测量2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与考核采用学生评价的方式第一,为人师表、敬业精神方面;第二,提高学生体育兴趣方面;第三,准确、清楚地进行动作示范方面;第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第五,语言表达方面;第六,启发学生思维方面;第七,组织教学、管理课堂方面;第八,结合体育与健康知识进行教学方面;第九,安全教学、保护与帮助学生方面;第十,你在本课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方面注每一项满分1分,总分满意=10分,较满意=5分,不满意=0分。
二、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通过分析云南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的过程发现,首先,大学体育课程将向多元化、小型化、课题化方向发展。
个性需求要求多样化的技术来满足,多样化技术的传授需要学校开出各种不同项目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课程模式和类型的多元化也必然成为发展的趋势。
为了实现不同的需求层次,也就需要开设不同的课程。
开设不同的课程,通过短时期的引导,进一步的深化学生自行解决,这就使得大学体育课程向小型化、课题化发展。
其次,大学体育课程目标整合的核心内容是把指导纲要提出的共性目标导向和学校以及学生的需求导向客观地结合起来,在课程建设中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
大学体育课程要从过去单纯的注重目标导向的误区重走出来,要把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进行整合,更加注重满足学生个体需求,注重学生个性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二建议1进一步优化大学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大学体育是中小学体育继续化、高级化的阶段。
因而,课程应有相互衔接、依次递进、各有侧重的目标。
在传承原有课程精华的同时有效调整课程目标方向,使之与时代、社会和学生身心发展相符合。
首先,应注重目标的系统化。
要使课程目标针对性强,注重各阶段的层次性,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其次,要体现终身体育的理念。
将终身体育这一思想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目标之中,使课程目标与学校的客观实际相联系,和学生的客观实际相联系,使其成为适应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
2调整课程和内容首先,树立综合价值取向的课程观。
对于大学体育课程而言,构建体育学科、学生和社会综合取向的课程结构,将学科逻辑、学生的心理逻辑、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几方面相结合,形成以体育学科知识、学生需求、社会发展三方面统一的课程结构设计理念。
其次增强课程选择性。
只有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才能把握课程结构调整的方向。
最后,科学构建内容体系,增强课程整合性。
3改进课程实施首先,树立人性化的教学价值观。
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应建立民主型、有爱型、对话型、合作型的现代师生关系。
最后,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像快乐体育教学和情境体育教学。
作者李明军吴梦工作单位云南大学体育学院第二篇1、交叉学科的概念学科是大学体育教学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学术交流的载体。
学科交叉,就是指在一门学科的基础上,突破各学科之间的隔膜,通过吸收或整合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从而综合地对同一个科学问题或者是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活动。
同时,交叉学科也是跨越各个科性的结果,有利于解决重大复杂的社会难题及科学难题。
因而,对于充满着复杂性的体育学科来说,就需要我们用多种方式去解决体育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交叉学科下背景下我国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策略将大学体育学科放置于交叉学科的框架下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地缩短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的距离,实现体育科学与其他科学的一体化。
21、制定大学体育学科结构优化以及学科发展的策略由于体育学科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整个体育学科体系在形式上、结构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对我国大学体育学科的建设中,要切实地注重复杂性这一特点。
将简单的学科思维逐渐转变为复杂性的学科思维,以整体的学科思维、过程的学科思维以及学科间关系的思维来分析和研究体育学科运动的变化形式。
在交叉学科的视野下,要大力研究体育学科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例如,加强体育学科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体育学科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地依靠大学学科这个平台对体育学科进行整合,逐步对我国大学体育学科进行改革,从而使我国大学体育学科在科学式的学科体系引领下实现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22、对大学体育学科的组织文化和结构进行创新根据体育学科交叉理论可知,在体育学科与其他各学科交叉的过程中,学科主体的交叉对体育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学科主体对学科交叉的作用则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科主体的学科交叉能力;二是在高校中建立学科交叉的机构或组织。
所以在大学体育学科的建设中,要尽量突破体育学科文化的限制,加强体育学科与大学其他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体育学科的教师积极地跨越学科进行交叉学习,不断推进学科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
然而在交叉学科的视野下,要积极地实现大学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文化交叉,就必须要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必须要与其他学科保持相同的文化意识,这是学科交叉的前提和基础。
也就是在学科建设中必须要求大学体育学科建设能够与现代的科学发展的思想方法相协调。
二是整合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术语、概念等理论体系,制定一定的学科标准,建立起与多学科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语言体系。
三是要着力引导其他学科的人才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学科的研究价值,从而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
23、加强对大学体育学科中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要切实做好对学科交叉中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在对大学体育学科的综合性人才进行培养时,应当依据体育学科交叉发展的体制,对综合性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发挥不同的高校在体育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取长补短。
与此同时,要倡导体育专业的学生报考其他学科的研究生,将一些比较优秀的体育专业的学生给予政策上的鼓励与支持,即通过保送、推荐等方法去攻读其他专业的研究生。
并且在一些重点的综合大学还可以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跨学科培养。
24、对大学体育进行科学的研究努力培养体育学者发现体育实践中涉及到的多学科领域所共有问题的能力,然后将这些体育学者纳入到高层次体育人才的培养计划中来。
而且要更加注重对多学科交叉研究带头人的培养,鼓励体育学科内的人才到相关学科中进行学习、进修。
在体育博士或者是体育博士后的教育中增加一些多学科交叉合作的研究课题。
并且,在对各类项目的资助中,有比例有计划的增加一些对体育项目的资助,尤其是在设计到多学科交叉的体育项目时,应加大资助力度,并倡导多学科的学者对体育科学进行研究。
与此同时,还应当重视对体育科学方法的研究。
例如在对体育科研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加大对体育科学人员的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对我国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的研究。
3、结语在对我国大学体育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体育学科的复杂性和多种学科的交叉性,必须要以整体的、多角度的眼光来分析我国体育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再多学科交叉的背景下,积极地实现对我国体育学科建设的任务。
作者李腾1蒋咸生2工作单位1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2陕西科技大学第三篇1大学体育课程发展历程11改革开放前大学体育课程发展1955年《关于改进体育工作的联合指示》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全面借鉴苏联体育教育模式的标志,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第一套《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大纲》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