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国际汉语“中文+”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思考摘要: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之下高职汉语国际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思想,将从专业中文语言概况的特征出发,对“一带一路”背景之下中国高职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现状以及创新思想予以深入分析,以促进中国高职教育的健康蓬勃发展。

本次成果采用的方法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有关的文章,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作者经过分析后得知,在“一带一路”的大历史背景下,中国高职学校汉语国外教学水平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蓬勃发展阶段,并希望成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中国高职学校汉语国外的教学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专业;汉语与国际教学引言:自“一带一路”的倡议启动以来,在全球出现了一场学汉语的大浪潮,海外留学生们对汉语教学的热情也异常旺盛,甚至比日常更愿意通过汉语和别人进行沟通,但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对汉语语言的单纯应用根本就无法适应越来越旺盛的汉语需要,唯有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政策环境下对教育领域作出崭新开拓,才能有助于推动汉语海外教学事业朝着更为长远的方向发展。

一、汉语学术语言概述(一)学术汉语语言总体介绍和普通的中文文章一样,学术中文中的学科词汇和用语也相当多,特别以科学技术论文和工程技术说明书为主,这也是它和普通中文文章之间最主要的差异之处。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学术中文文章的语相特点也是相当突出的,其重点就是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对某个现象或问题、某个概念或方法、某个实验步骤或结论作出态势分析,常用的辅助手段主要包括数字、公式、图表等,其中,数字辅助手段的利用率是最大的,这主要由于数值表示得比较准确,它就可以保证了论文的科学性,给读者提出比较合理的依据。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学术汉语教学相对枯燥,所以,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老师们既要防止与特定语境脱节,也要做好与一般汉语词汇的对照教学。

(二)学术汉语语言特点1、词汇衔接特点一般情形下,阅读专业中文篇章的群体基本是科学家和建筑工程科技人员,由于相对通用性高,其更为关心论文的专业化和可操作,所以通过研读专业中文论文,如何让其迅速地了解一些理论知识或技术,以及学习怎样运用是科学家和建筑工程人員所关心的重点。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国外汉语国际教育机构供不应求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虽然我国设立在沿线国家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在逐年递增,但是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国家对汉语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孔子学院、华侨学校、华侨文化中心等已有的汉语教学文化交流机构在这些沿线国家仍供不应求,致使全球的汉语学习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通过分析海外孔子学院的数量可知,截至2017年,海外有525所孔子学院,但排名靠前的孔子学院基本上都在一些发达国家,而且在前20名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只有7个,这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

据统计,在非“一带一路”国家内,共设立了278所孔子学院,占海外孔子学院总数量的50.3%;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内共设立了57所孔子学院,占海外孔子学院总数量的10.9%。

由此可见,海外的汉语国际教育布局并不平衡,不仅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和发展模式不匹配,而且和传播汉语国际需求也有很大差距。

2.汉语国际教育教材“水土不服”当前,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关键因素在于不能够充分满足汉语学习人员的本土化需要。

近年来,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教科书在种类与规模方面得到大幅度增加,国内出版的汉语国际教育教科书种类已近三千种。

然而,面对这些各种各样的汉语国际教育教科书,大部分教师却不知应该如何进行选择。

经调查显示,汉语国际教育教材数量并无任何不足之处,而是无法走出国门,这些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会在国外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

我国出版的普通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不但容量大,而且内容也比较难,并没有充分考虑海外学生学习时间少的问题,也不能将海外国家学生的社会环境及文化习俗有效呈现。

正是由于普通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与海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够匹配,所以许多国外的大学及中小学正在积极地组织教师自编属于本地的汉语教材。

另外,由于外派教师与研究者的资助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外派高校汉语教师和编纂者出国学习或进行访问的比例很小,所以,导致许多国际汉语教师与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编写人员非常缺乏国际视野,没有教材编写多样性的意识,比如忽略了母语环境、文化背景、年龄水平的不同,导致国外汉语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旨在促进经济互联互通和文化交流。

在这个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对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要创新华文教育的发展路径,需要加强对华文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华文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教育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并加强与有关国家的教育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

要加强对海外华文教育机构的指导和管理,提升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要创新华文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结合语言文化特点,设计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可以引入项目化学习、实践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汉语,提高汉语的运用能力。

要创新华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华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用汉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理解中国文化。

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加教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第四,要创新华文教育的评价机制。

对于学生学习汉语以及了解中国文化的结果,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仅以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水平。

也要注重对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创新能力。

要创新华文教育的国际合作模式。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加强与当地教育机构和华文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华文教育的发展路径和对策,互相学习和借鉴经验。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华文教育在国际上的发展,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的发展路径和对策,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汉语,增进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时代倡议和国际合作战略,旨在通过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方式推动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合作。

在这个背景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要加强对华文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华文教育是连接中华文化的桥梁,对于跨国交流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应该加大对华文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资源,保障华文教育的发展。

要加强对华文教育的研究与创新。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华文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要加强对华文教育的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华文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要加强对华文教育教材的编写和推广,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求,为华文教育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教材支持。

要提高华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华文教育应逐步走向国际化。

要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开展各类交流项目,如学生交流、教师培训等,促进华文教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要加强对外华文教育中心和教师资源的建设,提高对外华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要加强对非华人华文教育的支持和推广。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学生开始学习华文。

要加强对非华人华文教育的支持和推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

要加强对非华裔华文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华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合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华文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入的融合和合作,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要加强华文教育与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

而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进行思政教育的探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背景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国际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对外汉语教育作为推广中国文化和促进国际友谊的一项重要工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汉语,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加入到了对外汉语教育的行列中。

二、思政教育的意义思政教育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培养的教育活动,它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说,思政教育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 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

通过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国家政策,增强他们的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和发展状况,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使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才。

3. 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行为规范。

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塑造,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成为具有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那么,如何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实施呢?以下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1. 优化课程设置,融入思政元素。

在专业课程中,可以融入一些思政教育的内容,例如通过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等问题。

可以开设一些关于国家政策、国际事务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性合作倡议,旨在推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在这一背景下,华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创新华文教育的发展路径,提高其国际化水平,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华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

因此,需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师资水平,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打好基础。

具体措施包括:招揽有华文教育经验的教师,培养专业的华文教育师资,加强对华文教育的教学、研究和评估。

二、推广网络化的教育随着互联网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的教育将成为华文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网络化的教育不仅能够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加快教育创新和国际化进程。

因此,需要将网络化的教育纳入华文教育的发展规划中,积极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开展网络化的教学和学习。

三、加强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全球性合作框架,为华文教育走向全球提供了重要机遇。

因此,需要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及华侨华人社团等的国际合作,促进华文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具体做法包括:建立国际化的教育交流平台,推动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四、加强華文教育國際考試华文教育国际考试是衡量学习华文程度的标准之一。

未來將在華文教育的国际化和走向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華文教育考試體系建設,擴大華文教育考試的覆蓋面,增強華文教育認證的力度,提高華文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五、加強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是現代華文教育的重要支撐。

需要加強對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增強華文教育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具體應用包括:建立華文教育大數據系統,利用互聯網和網絡技術,開展華文教育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模式。

六、加強文化自信和推廣華文教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方式,因此需要加強對中華文化的研究和推廣。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作为我国的母语,汉语的教学需求也日益增长,对于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从背景、培养模式、研究问题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研究。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传统的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养,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能够与外国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在研究问题方面,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如何构建适合目标学生群体的培养模式?不同年龄和学历的学生对于汉语教学的需求有所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相应的培养模式。

其次,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最后,如何评价学生的培养效果?评价学生的培养效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估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学能力和实践成果等方面。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前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汉语的教学需求也日益增长,需要大量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

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通过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我们可以为各国提供优质的汉语教育服务,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总之,“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研究领域。

我们需要构建适合目标学生群体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带一路”下中国语言教育发展战略之思考

“一带一路”下中国语言教育发展战略之思考

“一带一路”下中国语言教育发展战略之思考邵朝阳徐扬提要:中国语言教育目前面临着“一语独大”“质量参差”“弊端交织”的严峻现实,科学地规划语言教育已刻不容缓$本文认为,以人才为纽带,借助“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契机,能够帮助语言教育规划往语言选择的多元化、语言教育的实用化、语言人才的精英化三个方向上发展。

针对语言教育规划具体实施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具体策略:破除“一语独大”格局,实现语言教育的多样化;采用社区语言教育新模式,提高语言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淀位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层次,挖掘和提升人的语言潜能和能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语言教育规划多样化社区化目标化一问题:中国的语言战略与语言教育规划伴随着世界形式的日益变化,对于语言战略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特别是在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制订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语言”计划之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王建勤,2010)。

在此影响下,中国学者也从本国语情出发,重新审视了语言安全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将语言战略建构的重要性提到了新高度(高海洋,2014;黄德宽,2014;蔡永良,2011)。

何谓语言战略?简单说,语言战略就是对语言规划的宏观指导。

在中国,语言战略应具有政府主导性、统筹全局性、意义重大性和现实应用性等特征,提出和建立语言战略的目的是为保证国家和民众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健康发展。

因此,在解决现实问题这一目标上,语言战略同经济战略并无不同。

然而,两者在理据上却呈现明显的差异。

语言战略的立论基础依赖于语言学的基本观念一一语言的社会属性,特别是语言能够在社会、文化、民族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蔡永良,2011)。

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制定和实施语言战略也就有了可能性与必要性$指导思想与具体措施一体两面,相互作用。

语言战略作为一种宏观指导,需要有相配合的中观以及微观层次上的实现措施,而其实现途径就是开展语言规划、制定语言政策(蔡永良,2011)。

反过来看,在进行语言规划和制定语言政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应当具有战略意识。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思考施华阳(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河南周口466000)自“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世界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国外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异常高涨,甚至日常更喜欢使用汉语与他人进行交流,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汉语语言的简单使用根本无法满足日益高涨的汉语需求,只有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政策环境下对教育领域进行全新开辟,才能够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向着更加长远的方向发展。

一、学术汉语语言概述(一)学术汉语语言总体介绍与通用汉语文章相比,学术汉语中的专业词汇和术语比较多,尤其以科技文献和工程技术说明书居多,这是其与通用汉语文章最主要的区别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术汉语文章的语相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是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对某种现象或问题、某种定义或方法、某种实验过程或结果进行态势分析,常见的辅助手段包括数字、公式、表格等,其中,数字辅助手段的使用率是最高的,这主要是因为数字表达较为精确,其能够保障文章的科学性,为读者提供较为有效的参考。

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术汉语较为枯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避免与特定语境脱离,又要加强与普通汉语词汇的对比教学。

(二)学术汉语语言特点1.词汇衔接特点通常情况下,阅读学术汉语文章的人群基本为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相比通俗性,其更加在意文章的专业性与操作性,通过阅读学术汉语文章,能否使其快速掌握某种理论或技能,并学会如何操作是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重点。

因此,学术汉语语言比较注重词汇的衔接,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词汇搭配。

例如,大数据的特点可归纳为……,包括……,又包括……,其中,“归纳”“包括”“又包括”即为词汇搭配。

(2)反义词。

例如,数据挖掘与隐私保护是一把“双刃剑”,完整的数据是……,不完整的数据是……,其中,“完整的数据”与“不完整的数据”即为反义词。

(3)上义词与下义词。

上义词主要针对共性,概括性、抽象性说明皆为上义词,如,城市计算旨在……;下义词主要针对个性,具体表现形式、具体说明皆为下义词,如,海量数据存储根据……可分为……。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倡议的经济战略,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经济繁荣。

华文教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如何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华文教育的现状,提出创新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一、现状分析华文教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展情况不尽相同。

一些国家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很大,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其学生汉语学习成为了一门热门课程。

另一些国家,中国文化与这些国家的文化差异较大,学生很难理解汉字和汉语语音,如日本、韩国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较小。

但是,华文教育的普及程度也不容乐观,有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文教育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如中亚和西亚地区,这些国家的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也很小。

另外,华文教育重视语言学习,但是忽略文化传承。

在一些国家,学生只学习汉语语言,而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这使得华文教育成果的实际意义受到限制。

二、创新发展路径要盘活华文教育,我们需要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和需求。

以下几个方面是可以进行创新的:1. 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成果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师资队伍的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和改善教师的培训和教学质量,培养专业化、超前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2. 加强合作项目的建设:以合作项目为切入点,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互通有无,同时,华文教育在这样的项目中也会得到广泛地推广。

3. 创新教学方法:要适应各个国家的教育特点,使得华文教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热点内容。

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利用互联网和视频技术加强线上教学,以及利用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乐趣。

4. 打造文化交流平台: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方式践行文化交流平台,例如创建中心、附属机构、动员商会、琼州学院等等,让更多有志于中华文化传承的华文教育人士,与更多有志于学习中华文化的外国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更好传承和弘扬。

“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究标签:“一带一路”倡议;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发展举措“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中国积极跟随时代主题发展的脚步,开辟的一条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之路与友谊之路。

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中,汉语国际教育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第一,汉语国际教育为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以及智力保障,为其提供了汉语通用人才、复合型汉语人才以及高级汉语人才,满足了沿线国家对不同层次汉语人才的需求。

第二,积极推动了民心相通,增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为我国在国际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政策的沟通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力量,积极促进民心相通领域的拓展。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措施1.深入了解国别化文化特点、不断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深入地了解其文化发展特点、教学基本内容、人才培养发展方向,只有加强与当地文化的互动交流,才能确保汉语国际教育的最终效果。

仔细研究“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教育体系的整体发展方向与教学目标指导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加强双方语言学的类比研究,根据当地语言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以及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异同点,不断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体系,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

加强国别化中介与语言资料库的建设,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2.加强双语教材的编制、提高教材的教辅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汉语国际教育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作用,要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

结合区域性大语种,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与之发展相对应的双语教材,把对外汉语教学与独立个体的专业学习以及专业技能提升有效结合。

当前,交通物流、商业贸易、能源建设等方面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市场发展广阔,在此情况下,留学生的语言学习已经开始朝着专业化学习的方向发展,扩大了对汉语教学的需求。

独具中国特色的“汉语+专业”课程教学受到了国际瞩目,商务汉语、对外汉语翻译等专业发展受到了广大留学生的热爱,针对此情况,可以大力加强商务汉语等方面的专业教材编写。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一带一路”战略开展以来,汉语国际教育成为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对外交往的重要途径之一。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思政教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并选择到中国进一步学习和工作。

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不断增多,并且这类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因为只有通过思政教育,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从而更好地适应中国的社会环境。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思政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首先,在入学教育中,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

这就需要通过课程设计、教材选取和教学方式等途径,注重传递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精髓,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贯穿性。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现象,避免出现一些误解和偏见。

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让他们养成追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平的意识。

最后,在毕业教育中,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

通过开展毕业论文答辩、社会实践和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让他们具备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总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思政教育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品质形成的必要条件,更是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和“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思政教育的质量,让学生具备健全的思想品德和实用的职业技能,为中国的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带一路”视角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探析

“一带一路”视角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探析

“一带一路”视角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探析
“一带一路”是指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构想,旨在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互联互通。

在这一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探索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路径。

高职院校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大学,高职院校更加注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强。

高职院校在培养汉语教师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培养出既擅长汉语教学,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师,更能满足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学生的需求。

高职院校应当构建国际化的教育体系。

针对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高职院校应当增设汉语专业,提供全日制的汉语课程。

要注重汉语教学的实践性,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汉语,提高汉语交流能力。

高职院校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汉语国际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交流。

通过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引进先进的汉语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创新。

高职院校还可以派遣教师赴“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教学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应将“一带一路”国家学生的需求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了解“一带一路”国家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可以让高职院校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就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思考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承担着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使命。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有新思考,不断开拓创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当前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状况目前,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

虽然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在全球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但是高职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

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缺乏新意。

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国际化程度不高,缺乏国际交流和合作。

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国际交流、合作和交流机会有限。

缺乏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需要有新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可以通过引进国外优秀教师和学者,开设教师进修课程,增加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高职院校需要更新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更加符合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可以引进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语。

可以加强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拓宽教育资源渠道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拓宽教育资源渠道,提高教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一带一路”视角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探析

“一带一路”视角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探析

“一带一路”视角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探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这就为高职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一带一路”视角下,高职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汉语教育的核心,他们的教学水平及专业背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优秀的汉语教师,并不断提升现有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可以与国外的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教师交流合作机制,通过互派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等方式,共同提高汉语教育的质量。

高职院校应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可以与国外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开展合作项目,共同为外国学生提供更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可以开展汉语教学实习、提供入职就业机会等,让外国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

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外语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节、文化展览等,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职院校应当关注汉语国际教育的质量和评估体系。

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和完善汉语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对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成果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国内外汉语教育相关机构的合作,参与国内外的教学比赛和评比活动,提高汉语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探析中,应注重培养教师队伍、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合作、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关注教育质量和评估体系的建立。

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国际学生服务,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通过加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作为中文教育的推动者和倡导者,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

我们应该加强对华文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大量的学生对华文学习兴趣浓厚。

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合作办学机构、派遣教师和教材的输出等方式,将中国的华文教育资源引入这些国家,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也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互联网、在线教育等,推动华文教育资源的共享,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

我们应该加强语言交流与文化交流的结合。

语言学习不仅是一种沟通工具,也是了解文化的窗口。

在华文教育中,我们应该将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培养他们对中国的兴趣和了解。

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华文的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我们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华文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华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需要大量合格的华文教师。

我们应该加强对华文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们也应该鼓励和支持华文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

第四,我们应该加强与各国教育部门和机构的合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教育是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

我们应该与各国教育部门和机构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和探索华文教育的发展策略和路径。

可以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互访交流、联合研究等形式,促进相互学习和合作,共同推进华文教育的发展。

我们应该加强华文教育的国际宣传和推广。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华文教育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我们应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举办比赛等方式,使华文教育更加亲民化、生动化和高效化,提升人们对华文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已成为了国际交流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大背景下,思政教育也成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提升思政教育的途径。

我们需要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影响。

作为中国积极推进的国际合作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汉语教育的需求愈发增加,因为汉语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合作语言。

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期待了解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极大推动。

在这一大背景下,思政教育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思政教育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形象的展示。

在对外汉语教育中,思政教育不仅是学生接触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对中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关键。

只有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国际学生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和发展道路,才能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才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友好使者。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思政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和丰富。

在一些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思政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材解读和理论灌输上,没有充分结合国际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中国的国情特色,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

其次是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和灵活。

在教学方式上,很多学校还停留在单一的讲解和课堂教学上,缺乏与国际学生互动和交流的多种形式,导致思政教育难以深入人心。

再次是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和稳定。

在某些学校,由于思政教育不被重视,因此没有给予专业师资足够的支持,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国际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思政教育。

“一带一路”视阈下国际汉语教材研究

“一带一路”视阈下国际汉语教材研究

“一带一路”视阈下国际汉语教材研究一、国际汉语教材的现状与问题目前,国际汉语教材种类繁多,但存在着以下几个共性问题:1.文化包容性不强。

由于国际汉语教材多数由中国编写,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被较少地展现,使得学习者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也难以真正融入到汉语所代表的文化世界当中。

2.教学内容单一。

国际汉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以生活基础、工作技能为主,忽视了艺术、历史、文学等人文知识的传授,使得学习者对中国的全面了解减少。

3.缺乏国别特色。

许多国际汉语教材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各个国家学生的学习需求,缺乏国别特色,影响了国际汉语教学的有效性和普及度。

以上问题表明,国际汉语教材在适应“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二、国际汉语教材研究的重点在“一带一路”视阈下,国际汉语教材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包容性。

国际汉语教材应该更好地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社会和人文风貌,让学习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在教材中增加中国传统节日、历史事件、名人故事等相关内容,让文化融入到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3.国别特色。

国际汉语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到各国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文化习惯,增加对各国特色的了解和展示,使得教材更具有国际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重点,国际汉语教材研究需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和方法:1.开展专题调研。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加强,国际汉语教材研究者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各国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文化特色,从而为教材的编写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

2.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汉语教材的编写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情况,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吸收各国教育专家和汉语教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使教材更具有国际性和地域特色。

3.多媒体技术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汉语教材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国际汉语“中文+”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推进,怎样培养适应“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所需求的人才,已经成为新时代对外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为
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在不断总结现有“中文+”专业教育培养模式的
基础上,对复合型国际人才培养的衡量标准、教学机制、语言教育及职业教育叠
加所需要的课程体系模块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实践中颇有体会。

本文就是我
们探索与思考的初步成果。

一、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际中文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国际中文教育在国际语言文化交流乃至科技、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对高素质复合型国际人才的培养需要,国际中文教育正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代国际人才培养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

怎样建立具有更强针对性、实用性的“中文+专业”复合型国际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由规模扩大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是本文探索和思考
的主要问题。

二、对“中文+专业”教育发展现状的思考
2018年,孙春兰副总理于第十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致辞中,首次提出“汉
语+”这一概念,并提出孔子学院应开设技能、商务、中医等特色课程,建立务
实合作支撑平台。

由此,“汉语+”内涵建设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汉语+”内涵建设内容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对接度非常高,其务实合作的
要义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所急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

随着“汉语+”概念的提
出以及各国不同行业对中文人才需求大幅增长,泰国、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埃
塞俄比亚等40多个国家10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中文+”课程,涉及高铁、经
贸、法律、海关、航空等数十个领域。

开设课程包括空乘汉语、铁路汉语、医疗
汉语、FAAP商务汉语、物流汉语、全球职业规划研究等特色汉语课程。

“中文+” 的培养观念已经逐步树立起来并深入人心。

“中文+”项目纳入不少孔院发展的
快车道,从而在“中文+”教学的多元化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

但目前“中文+”
培养模式还未形成培养体系,培养质量不高与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形
成一大难解的矛盾。

这里突出的问题有二:
其一,评价体系问题。

新时代的国际人才需要熟悉汉语、了解中国国情且精
通专业。

当前对华留学教育国际人才的培养以“预科+专业”教育培养模式为主。

这种模式将汉语培训集中于专业学习之前,且主要针对的是日常生活化的汉语,
并通过国家汉语水平HSK等级来考量学生的中文水平。

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汉
语水平对专业理解的影响无继续跟踪,且在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设置中文课程
的情况也少见。

这就导致了一些在中文学习阶段表现优异的学生,进入了专业学
习后却很难跟上学习进度,甚至无法顺利毕业的情况。

其二,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问题。

新时代需要新的国际人才培养机制,而我
们对现阶段复合型国际人才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培养体系不够健全、培养质量
自然无法保障。

例如像我们化工大学这样高精尖的理工科大学,它要开设的“中
文+”课程,和一般的旅游汉语、经贸汉语、铁路汉语等区别甚大。

怎样开设课
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才能用地道的语言灌输与讲解高精尖的专业知识,
这也是我们着力攻关的重大课题。

三、对“中文+”教育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思考
传统的国际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于对汉语的教授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播。

显而易见,这种模式下的国际人才培养只能触及到知华的层面,而亲华培养恐怕
是长久且发展着的过程,唯有将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学生的专业甚至职业发展联
动起来,以新形式的教育影响其终身发展与成就,才可能将友华甚至爱华的情感
根植于心。

其关键点有四:
1.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在全球经济贸易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受到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国际中文教育也迎来了最好的时期。

在国际中文教育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较快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研究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以及师资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中文教育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

2、构建“一带一路”建设新形势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专业背景的国际化人才成为最急缺的人力资源。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一批优秀的“中文+”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结合中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特点,我们在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学生管理的个性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培养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起到一定的作用。

3建立“中文+”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
我们知道,“中文+”教育作为不断发展的专业教育,需要有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判断专业是否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新形势下,我们拟从专业设置、结构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入手,探讨“中文+”教育的专业评价体系,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国际化及双一流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构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 中文+”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与路径,良性、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

“中文+”的概念提出不久,虽然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基于课程体系尚未健全,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参考依据,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通过分析“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学生个人成长,以及新形势下对国际人才培养的新理念,突破传统课程体系范围,参考世界语言教学发展前沿,构建出服务“一带一路”的有针对性、
实用性的“中文+”教育的新型课程体系,以满足当下“一带一路”建设给国际中文教育提出的迫切需求。

结语
尽管我们的探索和思考还很肤浅,但希望借这个机会推进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

以逐步解决学生在预科与进入本科阶段培养质量差的问题,进而完善对国际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优化升级提供支撑,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旭等 2020《响应与突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2014~2019)》,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
史志钦 2019《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中国一带一路网。

3.
崔希亮 2018《汉语国际教育的若干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

4.
李泉 2020《新时代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取向与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

5.
刘英林等 2020 《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全球化之路》,世界汉语教学。

6.
《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催生“中文+”项目》,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