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常用指标及研究进展
关于心脏自主神经活性测量
一,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测量1,去甲肾上腺素测量2,HRV3,局部去甲肾上腺素溢出的放射示踪剂测量4,微小神经照相术(微电极直接测量神经节后的交感神经活性——近似于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神经刺激)5,标准伽玛相机和PET(对荧光标记的去甲肾上腺素类似物进行显像)6,123I-MIBG显像,123I-MIBG是去甲肾上腺素类似物,可进行半定量分析,测量早期心脏-纵隔比值、晚期心脏-纵隔比值、心肌洗脱率。
实际可能可行的只有1,2和6(1不准确,6还不确定,不知道医院里做不做)。
另外,我们实验室不能做24小时心电图。
二,我们实验室:浙江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实验室具备以下设备供分子生物学和血流动力学部分的测定: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南京美易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玻璃匀浆器(上海实生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721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中国);低温高速离心机(Beckman,美国);低温超速离心机(Beckman,美国);常温离心机Anke TGC-16B(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中国);图像扫描仪:EPSON彩色图象扫描仪perfection 1200 PHOTO(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图像分析仪及软件:Kodak 凝胶图像分析仪、DC120;Kodak Digital Sience 1D 2.0分析软件;电泳转膜装置(Bio-Rad,美国)-70℃低温冰箱(SANYO,日本);-20℃低温冰箱(SANYO,日本);脱色摇床(上海医疗仪器厂,中国);蛋白印渍杂交系统(Bio-Rad,美国);电泳槽水平式MJ-105(中国);电泳仪FX-DY-252型(中国);电子天平BP310S型(德国);加热磁力搅拌器RCT型(德国);酸度计PH METRE 250(Beckman Inc,美国);制冰机(SCOTSMAN Inc,美国);全自动生化分析用纯水机(杭州华新净水有限公司,中国);DK-8D型电热恒温水槽(上海医用恒温设备厂,中国);超速离心管(Beckman,美国)三,我的简历周冬辰,男,1979年12月21日出生,江苏南通人,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作为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主神经系统(ANS)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ANS包括交感神经系统(SNS)和副交感神经系统(PNS),它们分别负责身体的应激与恢复、以及平衡和调节。
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中,ANS对病理过程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ANS的概念入手,探讨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
一、ANS的概念ANS是一种自主调节的神经系统,其主要任务是监测和调节内脏器官功能的平衡状态。
ANS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它们分别调节着身体的应激与平静状态。
交感神经系统常被认为是应急激活系统,会导致心率增加、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是平静恢复系统,能够使心率减慢、血管扩张等。
这两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调节身体的平衡状态,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ANS的功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年龄、性别、心理状态和疾病等。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使用心率变异性(HRV)来评估ANS的活动程度。
HRV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心跳间期(R-R间期)的不同程度。
HRV水平越高,说明ANS功能越好。
当前研究表明,HRV在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估和干预策略中具有重要价值。
二、AN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1.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研究表明,ANS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SNS和PNS的平衡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态。
但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例如情绪波动、身体运动、感染等,SNS会受到激活,PNS则会被抑制,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
如果ANS失去平衡和调节能力,就会加剧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进展。
2. ANS在心血管疾病的干预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为了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了对ANS的调节。
ANS对心血管疾病的干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药物干预,另一种是通过非药物干预,如针灸、心理干预等。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进展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进展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电图RR间期的波动性,产生于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窦房结的调控,间接地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均衡性。
近年,国内外学者对HRV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肯定了HRV的应用价值。
HRV降低在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CHF)、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中是一种危险信号,目前,HRV分析是一种非侵入性心脏检查和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最好方法。
现就HRV的临床应用方面做一综述。
标签:心率变异性;临床应用;进展HRV的概念及分析方法HRV指相邻两个RR间期之间的微小波动现象,主要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节律的调制。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维持正常心脏跳动的节奏,一旦二者的协调性被打破,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
目前对HRV分析常用的有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1]。
HRV的临床应用HRV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1978年Wolff等第一次发现心率变异性分析对冠心病患者的死亡风险确实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心肌细胞的持续缺血、缺氧,对室壁受体的刺激,通过迷走反射改变了心脏自主神经的自我调节性,易诱发各类心律失常。
1987第一次多中心心肌梗死后项目(MPIP)清楚地表明HRV分析对心肌梗死具有长期的独立性预测价值。
在心肌梗死后自主神经张力及自主神经反射(ATRAMI)研究中,通过观察对HRV的SDNN指标进行分析,发现,SDNN<70ms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HRV分析能较早的发现心肌梗死患者的自主神经损害程度,了解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均衡性,预防心源性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于锋等对405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行HRV分析得出[2]:SDNN的下降在冠状动脉狭窄组较无狭窄组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说明HRV分析有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确定自主神经损伤情况,尽早发现高危人群,故我们应该重视对心肌梗死患者的HRV检测,有利于对其预后的评估。
HRV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正常心率的维持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动态平衡的表现,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出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评价运动疲劳的简单指标介绍
评价运动疲劳的简单指标介绍评价运动疲劳是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表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研究中,人们常常使用一些简单的指标来评价运动员的疲劳程度。
本文将对两个常用的指标进行介绍,并评价其优缺点。
1.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心率变异性是评估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一种指标。
在运动中,运动疲劳会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使得心率的变异性降低。
通过分析心率的波动情况,可以间接评估运动员的疲劳程度。
优点:- 非侵入性:心率变异性的测量不需要进行任何侵入性的操作,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实时监测。
- 简便性:使用便携式心电图仪器可以很方便地测量心率变异性,无需复杂设备和技术。
- 敏感性:心率变异性对运动疲劳的敏感性较高,可以即时反映运动员的状况。
缺点:- 影响因素多:除了运动疲劳外,其他因素如情绪、环境等也会影响心率的变异性,可能会引起误判。
- 可变性:不同个体的心率变异性水平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建立个体化的基线,以便进行有效的评估。
- 需要专业知识:对心率变异性的测量和分析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易推广和普及。
2. 血乳酸(Lactate,LA)血乳酸是肌肉在剧烈运动下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
在运动过程中,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血乳酸水平也会升高,通过测量血乳酸水平可以评估运动员的疲劳状态。
优点:- 直观性:血乳酸水平的升高与运动疲劳程度密切相关,通过测量血乳酸可以直观地了解运动员的疲劳状态。
- 可靠性:血乳酸作为一种客观的生理指标,其测量结果相对可靠,不易受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 可追踪性:通过对血乳酸水平的连续测量,可以观察到运动过程中的疲劳程度的变化,以及不同阶段的恢复情况。
缺点:- 操作复杂:血乳酸的测量需要进行血液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操作复杂且时间消耗较大。
- 时效性:血乳酸的测量结果需要进行实验室分析,无法在运动过程中实施实时监测,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hrv sdnn 标准值
hrv sdnn 标准值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跳间隔的波动性,通常通过时间域和频域的分析来评估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状态。
HRV SDNN(标准差正常间差)是HRV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心律变异性的整体波动情况。
本文将描述HRV SDNN的标准值范围以及其对健康的意义。
HRV SDNN的标准值范围HRV SDNN的标准值范围在不同人群和年龄段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HRV SDNN的标准值范围在20-100毫秒之间。
具体的数值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和参考标准而有所调整,但通常情况下,HRV SDNN越高,说明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越健康。
HRV SDNN与健康的关系HRV SDNN是评估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对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调节,使心率能够适应不同的身体需求。
如果HRV SDNN的数值在标准范围内,说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较好,有利于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许多研究表明,HRV SDNN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自主神经失调等病症都与HRV SDNN的降低有关。
这是因为当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时,心脏调节能力减弱,心脏的健康状态可能会受到影响。
除了疾病风险之外,HRV SDNN还与心理和情绪状态有关。
研究发现,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状态可以导致HRV SDNN的降低,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对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维持适当的HRV SDNN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提高HRV SDNN值尽管HRV SDNN的数值在一定范围内是正常的,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HRV SDNN的值,增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以下是一些推荐方法:1. 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和瑜伽等,可以提高HRV SDNN的数值。
这是因为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并增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2.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健康脂肪等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心脏健康和HRV SDNN水平。
自主神经调节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NECTAR-HF试验显示迷走神经刺激无效,主要是右侧。
31
2014ESC ANTHEM-HF实验结果:
60例慢性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40%
结果显示:
使用VNS治疗系统6个月后,LVEF从32.4%增加 到37.2%(P<0.01)
70%的患者NYHA心衰分级得到改善(至少1级 ,P<0.0001),没有患者出现病情恶化;
16
但是:
SYMPLICITY HTN-3的研究 结果一石激起 千层浪
SYMPLICITY HTN-3:多中心、随机、假手术对照研究,共纳入 535 名严重顽固 性高血压患者。 6 个月后,肾脏去神经术组平均收缩压降低 14.13mmHg,对照 组平均降低 11.74mmHg,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24 小时动态收缩压的改变同样无 统计学差异(肾脏去神经术组平均减少 6.75mmHg,假手术对照组平均减少 4.79mmHg)。无显著差异!
自主神经调节治疗心血管疾病研 究进展
自主神经系统
又称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支配和调节机体各器官,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和分
泌 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 在中枢神经作用下调节睡眠和血压两个系统, 两者既拮抗又协调的调节器官的生理活动
2
红色为交感神经 蓝色为副交感神经
21
超声能量实现对心肌组织的无创消融(Int J Cardiol. 2013;166:e28-30) 22
临床批准HIFU仪器FIM 临床试验注册号 ChiCTR-ONC13003231
第一个无创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 可行性试验
主要观察术后六个月诊室和动态 血压变化
23
自主神经调节的探索 ——降低交感活性治疗心律失常(交感神经切除术)
心率变异性在运动性疲劳监测中的进展研究
心率变异性在运动性疲劳监测中的进展研究一、心率变异性的基本概念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率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变化,是一种反映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心率不是呈现完全稳定的节律,而是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就是心率变异性。
HRV能够反映出人体对各种内外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
HRV主要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是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重要指标。
HRV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压力调节、情绪变化等领域的研究中。
二、运动性疲劳的基本特征在进行体力活动时,人体的心率、肌肉活动、呼吸、新陈代谢等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是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基础。
运动性疲劳包括中枢性疲劳和周围性疲劳两种类型。
中枢性疲劳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疲劳,表现为减弱的肌肉控制和运动协调能力;周围性疲劳是指在运动时肌肉组织发生的疲劳,表现为肌肉产生力量和耐力下降。
运动性疲劳的特征包括心率升高、运动耐力下降、运动协调性减弱、运动技能下降等。
三、心率变异性在运动性疲劳监测中的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在运动性疲劳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运动性疲劳对心率变异性有一定的影响,心率变异性本身也可以作为评价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指标。
1. 运动性疲劳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运动性疲劳会显著影响心率变异性。
在进行高强度、长时间运动后,人体会出现明显的心率变异性下降。
这种下降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活性过度兴奋,副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抑制,导致心率变异性下降。
运动性疲劳还会对心率变异性的频谱特征产生影响,表现为低频成分比高频成分占优势,这也反映出了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
四、心率变异性在运动性疲劳监测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心率变异性在运动性疲劳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心率变异性与运动性疲劳之间的关系,为运动性疲劳的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心率变异性与运动后恢复的关系除了评估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外,心率变异性还可以用于评估运动后的生理恢复情况。
心率变异性研究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介绍心率变异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心率变异性研究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介绍心率变异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引言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脏跳动之间的时间间隔变化,是一种检测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的方法。
近年来,心率变异性研究在心理学、生物医学、运动科学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心率变异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进展1. HRV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心率变异性研究在心脏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较低,而心率变异性较高的人具有更好的心脏健康状况。
通过监测心率变异性,可以及早发现心脏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HRV在心理学中的研究心理学家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心率变异性研究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
研究发现,心率变异性与焦虑、压力和抑郁等心理状况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可以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帮助心理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心理问题。
3. HRV在运动科学中的研究运动科学家们也对心率变异性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心率变异性可以反映身体对运动的适应程度和负荷程度。
通过监测运动过程中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可以指导运动训练的安排和调整,提高运动能力和防止运动损伤。
4. HRV在睡眠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HRV在睡眠研究中的应用也逐渐被重视。
研究发现,心率变异性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睡眠不足和睡眠障碍会导致心率变异性减小,而具有良好睡眠质量的人的心率变异性较高。
通过监测睡眠期间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可以评估睡眠质量,并帮助人们改善睡眠问题。
未来发展方向1. HRV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心率变异性研究在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待发掘。
许多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都会对心率变异性产生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心率变异性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开发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精神疾病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法。
2. HRV的生物反馈应用生物反馈是一种通过监测生理信号,并通过训练调节这些信号来改善健康状况的方法。
帕金森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临床研究
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 的危险。由于文 肥胖、 缺乏运动 、 高盐饮食、 吸烟、 饮酒和 化差异, 农村、 社区老年患者主动获取健 不健康 的心 理等 都得 到了明显的校正 ,
康 知 识 的 意识 较 差 , 不 良的生 活 习惯 是 主动治疗的意识提高, 治疗 的信心增加 。
项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区健康教育 [ J ] . 医学理论与时间, 2 0 0 8 ,
2 1 ( 4 ) : 4 7 5 .
8 3 . 3 % ( 7 0 / 8 4 ) ;而 对 照 组 血 压 稳 定 1 4 年 高 血 压 患者 的 生活 质 量 是有 效 的 。 【 3 】 白红梅. 社区高血压运动干预效果分析【 J 】 . 例, 基 本稳 定 2 O例 , 不稳定 5 0例 , 显 效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 , 降压达标是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 0 0 7 , 6 ( 1 ) : 1 0 3 . 率4 0 . 5 %( 3 4 / 8 4 ) : 两组 显 效 率 差 异 有 统 道理 。 高血压是一种 以动脉血压持续升 [ 4 】 中国高血压 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 计 学 意义 = 4 . 2 5 , P< 0 . 0 5 ) 。 高血压防治指南【 M] . 2 0 1 0年修 订版. 北 高为特征 的进行性 “ 心血管综合症” , 常
・
3 9 6 ・ 表l 两组高血压 患者 干预后
s F 一 3 6评 分 比较 分
Mo d e m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Ap r i l 2 0 1 3 ,Vo1 . 2 5 ,No . 4
疗 高 血 压 的最 终 目的 是最 大 限度 地 降低 的提 高 , 一 些不 良的 生 活方 式 , 如 超 重和
运动后心率恢复的研究进展
运动后心率恢复的研究进展康美华;王成【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14(009)001【总页数】5页(P72-76)【作者】康美华;王成【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中南大学儿科学研究所长沙,410011;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儿科湘潭,41100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中南大学儿科学研究所长沙,410011【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病理生理学及临床特点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运动后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HRR)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指标[1]。
HRR异常一直被视为预测心血管疾病及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独立危险因素[2]。
HRR依靠各因素的相互作用调节,如运动强度、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和身体健康状况等[1]。
HRR指数显示运动停止后心率下降的速度, 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中心将HRR定义为平板运动试验结束后患者立即平卧,运动终止后1、2、3、4、5和7 min时心率与运动中心率峰值的差值(△HRT,T表示运动终止后时间),即为运动后各时段的HRR值[3]。
HRR异常因试验方法、研究对象不同,其采用的判断标准也相异。
Nishime等[4]在2000年通过对9 454例30岁以上(平均年龄53岁)的无心力衰竭或心瓣膜疾病史的、未安装起搏器患者的研究,评估HRR异常与踏车运动试验、运动心电图和患者病死率关系,以主动停止运动试验时站立位1 min HRR值(HRR1)每分钟≤12次为HRR异常;Vivekananthan等[5]通过对2 935例冠心病患者6年随访,评估HRR异常对冠心病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也以主动停止运动试验时站立位HRR1每分钟≤12次为HRR异常;Cole等[6]在对5 234例健康成年人次极量运动试验后HRR异常对病死率的预测研究中,以被动仰卧位HRR1每分钟<18次、HRR2每分钟<42次为标准;而Mora等[7]通过对北美30~80岁无心血管疾病史的女性20年随访,研究运动试验对无症状女性群体的预后价值,以被动仰卧位HRR2每分钟<22次为标准。
心率变异性的含义及意义:心率变异性的概念、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的含义及意义:心率变异性的概念、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引言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内脏器官之一,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液传送到全身组织和细胞中。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它是衡量心脏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并不是每一次心跳都完全一致的。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的是心脏在不同时间段内心跳间隔的变化程度,这是一种与心脏健康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的生理现象。
心率变异性具有重要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通过对心率变异性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的信息,这有助于判断个体的心脏健康状况,对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心脏康复、应激反应评估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心率变异性的概念、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的概念心率变异性的定义心率变异性是指心跳间隔的变化程度,是一个描述心脏自我调节和精确性的指标。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心脏自身搏动的节律并不像钟摆一样规律,而是存在一定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跳节律的调节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心脏适应环境变化和应激的能力。
心率变异性的机制心率变异性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脏本身的调节等。
其中,自主神经系统是最主要的调节因素。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它们通过不断调节心率和心律,使心脏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部需求的调节。
心率变异性的测量方法为了准确地测量心率变异性,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率变异性测量方法。
时间域方法时间域方法是最常见和简单的心率变异性测量方法之一。
它通过统计心跳间隔的标准差、平均值和总体变化范围等指标,来反映心率变异性的程度。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简单的统计计算得出,不需要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频域方法频域方法是对心率变异性进行频谱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将心率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来分析心脏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节律变化。
svv每搏变异率临床意义
svv每搏变异率临床意义svv(每搏变异率)是衡量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心脏搏动的变异性,即心率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动程度。
svv 的临床意义十分重要,可以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及疾病的发展情况,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每搏变异率是指相邻两次心脏搏动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变异性。
正常情况下,心脏搏动的时间间隔会存在一定的变动,这是由于心脏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而产生的。
svv可以通过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仪等设备进行测量和评估。
svv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脏功能评估:svv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表明,心脏功能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svv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状况。
通过测量svv可以评估心脏功能的稳定性和自主性,及时发现心脏功能异常,指导临床治疗。
2.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和预后:svv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病理生理基础,而svv是反映这种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svv 可以评估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变化,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3.监测术后恢复情况:svv可以用于监测患者术后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
手术刺激会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心率变异性下降,通过测量svv可以及时发现术后心脏功能的异常情况,指导术后护理和康复。
4.评估慢性疾病的进展:svv可以用于评估慢性疾病的进展情况。
研究表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会导致心脏功能的损伤,而svv可以反映这种损伤的程度和进展情况。
通过定期测量svv可以及早发现慢性疾病的进展趋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svv作为一种重要的心脏功能评估指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测量svv可以评估心脏功能的稳定性和自主性,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监测术后恢复情况,评估慢性疾病的进展情况。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充分认识svv的重要性,合理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 介入治疗基于临床电生理发展70年代初用于临床,已成熟。 2. 药物治疗基于细胞和分子电生理发展 80年代开始,发展较快。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窦房传导阻滞/窦缓/窦停/sss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三度) ●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 左 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七)心室晚电位: ★心室晚电位阳性反映心肌组织结构的不均一性所导致电活动异常,有潜在致室速、室颤的危险。 ★这在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及动物模型的心外膜或心内膜面直接标测已充分得到证实,但从体表记录所得的结果,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直接心表标测者判别甚远。 ★临床各家报告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在7.7%~42.4%之间,其中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占有较大比例。
心脏电生理检查
★1999年MUSTT试验结果发表后,其应用价值已趋否定,即经电生理检测诱发出持续性室速的猝死高危患者只有应用ICD可降低死亡率,而应用经筛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并不能改善生存率。
六、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 近年来有不少进展,主要在非药物治 疗方面,包括除颤、起搏、消融、手术等。
★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应加强随访,不能单独作为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的根据,对心室晚电位阴性者也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特发性室速的患者心室晚电位大多为阴性,如心室晚电位阳性往往提示有心肌病变的基础,应进行进一步检查。
(八)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作为定量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已公认为预测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独立的因素。 ★Circulation2000年元月发表的一篇述评再一次肯定了这一结论;但同时也指出,经大量临床研究严格按敏感性、特异性统计,其猝死阳性预测值尚不足30%。
心率变异性的计算方法和实际意义
心率变异性的计算方法和实际意义引言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跳间隔时间的变化。
它是一个反映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重要指标。
HRV 可以通过计算心跳间隔时间的标准差、平均值或其他统计量来评估,被广泛用于疾病的预测、健康监测、心理状态评估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心率变异性的计算方法,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心率变异性的计算方法基本概念•心跳间隔时间:指相邻两次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
•NN间隔:指相邻两次正常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忽略心跳异常(如早搏、室速等)。
•RR间隔:指相邻两次R波峰(心电图上的一个特征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用于心电图分析。
常见的计算方法•时间域分析:计算心跳间隔时间序列的统计特征,如标准差、平均值、均方根等。
•频域分析:将心跳间隔时间序列转换为频域信号,计算不同频段(例如高频、低频)的功率谱密度。
•非线性分析:通过计算心率变异性序列的复杂度、熵等指标,揭示自主神经系统的非线性调节特征。
时间域分析时间域分析是最简单、最直观的心率变异性计算方法。
常用的时间域指标包括:- 标准差(SDNN):反映了总体心率变异性的大小。
- 均值(MeanNN):所有心跳间隔时间的平均值。
- 均方根(RMSSD):反映了心跳间隔时间的短期变化。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通过将心率变异性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提供了不同频段的心率变异性信息。
常用的频域指标包括:- 总功率(TP):频谱中所有频段的功率之和。
- 高频功率(HF):在呼吸频率范围内的高频段的功率。
- 低频功率(LF):在呼吸频率范围外的低频段的功率。
- LF/HF 比值:反映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相对活跃程度。
非线性分析非线性分析可以更全面地揭示心率变异性的调节特征,常用的非线性指标包括:- 熵(Entropy):反映了信号复杂度的指标。
- Poincaré 图:通过绘制心率变异性序列与其自身延迟一定时间的图像,分析其形态特征。
心率变异性的实际意义生理意义心率变异性是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活动的调节反映,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心梗后化学反射变化—评估心梗后自主神经功能新指标
心梗后化学反射的变化一评估心梗后自主神经功能的新指标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研究生韩宏伟导师王琳教授中文摘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心性猝死关系密切,通过分析自主神、经功能可以预测心性猝死的风险大小。
冠心病人心梗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性猝死风险增加,因而有必要选取适合的指标对自主神经功能进行准确评估,以此识别猝死高危人群,防治猝死,改善一心梗预后。
目前常用来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有: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心率变异性(HRV)等。
新近有学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标:化学反射敏感性(ChRS)。
j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两部分,对心梗后化学反射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对压力反射的分析,比较了BRS、ChRS在猝死风险分析中的价值,对二者的方法学和心梗后变化的产生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方法:临床观察心梗组、对照组各10例,分别测定BRS、ChRS:÷动物实验中家兔20只,结扎冠状动脉形成心梗,分别测定心梗前和心梗后的BRS、ChRS。
以药物升高血压后观察反射性的一心率(RR间期)变化来测定BRS;以吸氧升高血氧分压观察反射性的心率(RR间期)变化来测定ChRS;电刺激诱发室颤测定家兔心室致颤阂(VFT)。
结果:i.临床观察中,心梗组ChRS显著低于对照组(1.96±0.92vS5.28±0.80ms/mmHg,P<O.001);两组BRS有显著性差异(2.83±0.87VS5.58±0.72ms/mmHg.P<O.001)。
2.动物实验中,家兔心梗后ChRS显著低于心梗前(1.95±0.39VS2.70±0.63ms/mmHg,P<O.001);心梗前后BRS有显著性差异(3.07±0,61VS1.71±0.34ms/mmHg,P<O.001)。
3.家兔心梗后的ChRS与VFT相关系数:r=O.825.p<O.001:、BRS与VFT相关系数:r=O.719,p<O.002。
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介绍: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正常功能对维持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然而,心脏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简介:自主神经系统是指调节人体内部器官活动、不受意识控制的一组神经组织。
它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个部分,两者协调工作以保持心血管系统等多个器官的平衡运行。
1.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率调节心率是衡量心脏健康程度重要指标之一。
交感神经对于心率起到兴奋作用,加速节律;而副交感神经则具有降低心率的能力。
这两个分支之间通过互相竞争来维持正常心率水平,进而确保心脏的正常功能。
2.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病变自主神经系统对于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影响。
例如,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一种类型。
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外周动脉阻力增加,从而使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负荷;副交感神经相对减弱,则无法有效降低血压水平。
此外,自主神经系统还参与了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许多心脏疾病的常见表现之一。
自主神经系统在调节异常骤变和早期复极化时发挥关键作用。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能引起室性或房性颤动;而副交感神经活性过高则容易导致窦房结功能异常等情况。
4. 自主神经系统与血流调节适当的血流调节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调整周围血管的舒缩程度来调节血流量。
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血流;副交感神经反之,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
5. 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脏手术中的作用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脏手术中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心脏移植手术中,去除掉供体心脏原来所受到的自主神经兴奋影响后进行植入,有助于降低新心脏发生排他性改变的风险。
6. 自主神经系统在治疗中的应用针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也广泛应用在治疗心脏疾病中。
中国汉族人群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参考值探讨及影响因素分析中期报告
中国汉族人群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参考值探讨及影
响因素分析中期报告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正常参考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选取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健康成年人,进
行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测量心率变异性指数(HRV)和心率抑制指数(SDNN),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男性和女性HRV、SDNN均值无显著差异,HRV和SDNN随年龄的
增加而降低,呈现出“U”型变化,35-54岁年龄段的下降幅度最大。
吸烟、饮酒和肥胖均会影响HRV和SDNN,其中吸烟对HRV影响最大。
运动、睡眠质量和心理压力也与HRV、SDNN有关。
研究结论:
汉族成年人HRV、SDNN正常参考值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年
龄介于35-54岁之间的人群HRV、SDNN水平下降较明显,饮酒、肥胖
和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对HRV、SDNN产生负面影响,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睡眠质量、减轻心理压力可提高HRV、SDNN水平。
这些结果可为临床上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常用指标及研究进展冯霞;李航【摘要】目的:介绍目前常用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及研究进展。
方法整理近年公开发表的期刊、书籍、硕士论文等,分别就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心率减速率及连续心率减速力指标的测量方法、参考标准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在窦性节律的前提条件下,上述指标对于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积极作用。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evaluation index commonly used for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Methods Papers, books and master's thesis, etc., which had been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were sorted. The methods of mea-surement, reference standard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sinus heart rate shock, 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ate and con-tinuous heart rate deceleration force were reviewed respectively. Results and Conclusion On the premise of sinus rhythm, the above indicators for evaluation of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have a positive effect.【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7(026)002【总页数】4页(P1-3,4)【关键词】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心率减速力;连续心率减速力【作者】冯霞;李航【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窦性心率的快慢受多种因素影响,由自主神经及其介导的各种生理反射性调节,该调节被形象地称为心率调节的“最后公路”[1],因此,窦性心率的快慢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神经直接与反射性两种调节的结果。
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功能降低可作为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不良预后因素。
目前,常用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包括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等。
现就相关指标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逐次窦性心搏RR间期之间的差异[2]。
HRV信号中隐含了有关心血管调节的大量信息,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的调控作用,同时受呼吸、血压、温度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多种因素影响[3]。
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或频谱分析、几何分析和非线性分析。
另外,压力反射敏感性[4]和心率紊乱度也可作为HRV的分析方法[5],其中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临床应用较广泛。
HRV的时域分析是指一段时期内相邻正常RR间期的变异性,据此可以用各种统计方法得出一系列时域统计指标。
时域分析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 min均值标准差(SDANN),SDANN的平均值(ASDNN or SDNN index),NN50,pNN50,rMSSD,NN50。
频域分析多作短程研究,通常取5 min心电图记录分析,对心电信号作快速傅里叶转换或自回归分析技术处理可得到频谱图,分为高频功率(0.15~0.40 Hz)和低频功率(0.04~0.15 Hz)[5]。
高频功率反应迷走神经调节功能,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有关,高频功率的峰值随着呼吸频率的改变而变化,峰值幅度受呼吸影响[6]。
低频功率与压力反射调节有关,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窦房结的复合调节作用[7]。
此外,HRV也可作24 h频域分析,所得频谱图可分为总功率(0~0.40 Hz)、超低频功率(≤0.003 3 Hz)、极低频功率(0.003 3~0.04 Hz)、低频功率(0.04~0.15 Hz)、高频功率(0.15~0.40 Hz)[8]。
因此,24 h频谱分析方法比5 min频域分析方法更有预测价值,且超低频和极低频功率在心血管疾病预后方面更具预测价值。
极低频功率与体温调节、外周血管舒缩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有关,超低频功率可反映人的昼夜周期调节及神经内分泌节律[5]。
另外,还包括几何分析指标及非线性分析指标,主要用于解决HRV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异位搏动、逸搏及人为影响等干扰因素,以及定量反应RR时间间隔的结构性和复杂性[9]。
既往有大量研究证实,HRV分析对预测心肌梗死后的风险有应用价值,但某些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所代表的生理意义尚不明确,且随着β-受体阻滞剂的广泛应用,减弱了HRV的预后价值。
此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可影响HRV,会减弱HRV的预测价值[10]。
1999年,Schmidt等[11]首次在Lancet上发表了有关HRT现象的论文。
心率震荡是指在伴有代偿间期的室早后出现心率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12],具有双相涨落式变化。
其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指标稳定、可靠等优点[13],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中,选取窦性节律并有单个室早的记录,测量室早前后RR间期值(RRI)的变化并分析[14]。
在HRT中最主要的2个指标为震荡起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14]。
震荡起始(TO)是指室早后的窦性心率出现加速,首先计算室早后与室早前2个窦性RR间期的均值,两者的差除以室早前窦性RR间期均值。
TO<0,表示室早后初始窦性心律加速;TO≥0,表示室早后初始窦性心律减速[15]。
震荡斜率(TS)为定量分析,室早后窦性心率加速后是否存在减速现象,首先计算室早后前20个窦性RR间期值,根据测得数值绘制分布图(以RR间期值为纵坐标,以RR间期序号为横坐标),在图中找出任意连续5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值并作出回归线,正向最大斜率即为震荡斜率。
以2.5 ms/RR间期为判定标准,TS>2.5 ms/RR间期,表示窦性心率加速后存在减速现象;TS<2.5 ms/RR间期,表示窦性心率加速后不存在减速现象[15]。
Bauer等[16]研究指出,动态心率震荡(turbulence dynamicity,TD)为心血管疾病预后中死亡率的最强预测因素,其次为TS。
该研究同时指出只有TD和既往心肌梗死病史为心源性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HRT中除上述指标外还包括:1)TD,指震荡斜率与心率的比值(TS/HR),反映HRT与室早出现之前心率之间的关系。
2)震荡频率下降(turbulence frequency decrease,TFD)[17],该指标反映心率震荡频域变化,是把代偿间期后的RR值代入正弦曲线波的公式计算获得,这些RR值的频谱按正弦曲线波的方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3)震荡斜率的起始时间(turbulence timing,TT)[18],指震荡斜率所在的5个连续RR间期的第1个搏动的序号,在此点时心率震荡最激烈。
4)震荡跳跃(turbulence jump,TJ)[19],指相邻RR间期相差最大值(ms),在此处RR间期发生了跳跃。
5)震荡斜率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S,CCTS)[20],指震荡斜率最大的5个RR间期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15]。
目前,新指标的临床应用还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临床意义还未确定,需要进一步加以证实。
HRT最早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死亡率的预测。
研究表明,HRT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重要新技术,对其预后的危险分层有重要意义,而且作为独立预测指标,不受心功能、β-受体阻滞剂及室早次数的影响[21]。
研究提示,HRT还对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原发性高血压,以及非心血管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的高危患者也有一定预测价值[22]。
但HRT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影响因素众多,包括性别、年龄、基础心率、代偿间期、联律间期、HRT昼夜变化节律、室性早搏的病因等[22];HRT并不总是可测量的,如果无室早或虽有室早但伴有心房颤动不会检测出HRT,而室早后如果没有连续20个窦性心搏,也不会检测出,故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15]。
DC和DRs是能单独定量测定体内迷走神经功能的指标,由学者于2006年和2012年提出[23-24]。
目前研究认为,猝死的发生与迷走神经调节作用的下降密切相关,而非既往普遍认为的由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引起。
HRV与HRT均是对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综合作用的评价,其对心肌梗死预警所提供的危险分层必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而DC及DRs则是单独定量评价迷走神经功能的指标,能更准确地对心肌梗死后患者进行危险分层[25]。
患者只需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即可通过计算机自动分析测得DC和DRs,Holter记录的心电信息中,相邻2个心动周期,若后1个周期较前1个周期延长,则认为发生了心率减速,即迷走神经对心率起到了负性调节的作用[25]。
DC的检测就是通过位相整序信号平均技术(PRSA)对这些调节痕迹进行提取与检测。
Bauer等[23]根据DC值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DC值<2.5 ms,属高危组,这类患者迷走神经张力过于低下,需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临床预防措施;2.6 ms<DC<4.5 ms,属中危组,提示患者迷走神经张力较低;DC>4.5 ms,属低危组,此类患者迷走神经功能较好。
DRs是指Holter记录的心电信息中,出现连续RR间期逐渐延长的现象,意义在于迷走神经对窦性心率短时间内负性频率的调节结果[26]。
连续1~10个心动周期存在心率减速时分别记录为DR1~DR10,即发生1个心动周期减速记录为DR1,连续2个心动周期减速记录为DR2,以此类推直至DR10。
DRs的结果用相对值来表示,试验证明,DR2,DR4,DR8有独立预警死亡风险的能力,以DR4相对值为主要参考,DR4相对值低的患者为高危。
DR4相对值正常情况下,DR2,DR8相对值若正常则为低危,低于正常则为中危,即为CART导出的二元决策[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