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氧化金矿石富氧浸出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某金精矿焙烧氧化一氰化浸金试验研究

某金精矿焙烧氧化一氰化浸金试验研究

矿业工程黄 金GOLD2023年第11期/第44卷某金精矿焙烧氧化—氰化浸金试验研究收稿日期:2023-05-11;修回日期:2023-06-13作者简介:霍明春(1986—),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科研项目管理工作;E mail:huomingchun@163.com霍明春1,陆兆锋1,杨晓龙1,赵国惠2(1.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2.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对甘肃某复杂难处理金精矿进行焙烧氧化—氰化浸金试验研究。

通过条件优化试验,确定最佳氧化焙烧工艺参数。

在金精矿磨矿细度-0.074mm占79.24%,一段焙烧温度为550℃、充气含氧量为10%、焙烧时间为1.0h,二段焙烧温度为650℃、充气含氧量为21%、焙烧时间为1.0h的条件下,焙砂中砷、碳和硫的脱除率分别为89.22%、72.05%和95.51%,金浸出率为83.76%。

关键词:金精矿;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含硫;含砷 中图分类号:TF831 文章编号:1001-1277(2023)11-0044-04文献标志码:Adoi:10.11792/hj20231110 近年来,随着金矿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易处理金矿石逐渐减少,难处理金矿资源成为黄金生产的主要来源[1-4]。

在传统焙烧—氰化浸出条件下,难处理金矿石金浸出率通常低于85%。

尤其当矿石含碳、含砷时,提金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在分解矿物的同时将砷转化为毒性较小的化合物,并分离其中的硫和碳。

在碱性条件下,高温氧化焙烧是处理含砷、含硫和含碳等复杂金矿石有效方法之一[5]。

通过对甘肃某含硫、含砷金精矿采用焙烧氧化—氰化浸金工艺进行处理,探讨该工艺可行性,找出较佳工艺条件和技术指标,为合理利用该难处理金精矿提供有效途径。

1 金精矿性质1.1 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试验样品为甘肃某公司经浮选获得的金精矿,金品位为28.35g/t,砷、铁和硫品位分别为5.33%、18.08%和17.74%。

广西某低品位金矿的浸出试验研究

广西某低品位金矿的浸出试验研究

广西某低品位金矿的浸出试验研究余忠宝;陈建华;魏宗武;陈晔【摘要】The method of heap leaching was adopted to process a weathered oxidized gold ore in Guangxi province based on its characteristics of impregnate micrograined and low grade. After a series of orthogonal test, the leaching rate of 81.50% for gold was obtained.%针对广西某微细粒浸染、品位低的风化型氧化金矿的特点,采用堆淋浸出方法,通过一系列正交条件试验研究,获得金浸出率为81.50%的较佳指标.【期刊名称】《矿产保护与利用》【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风化型氧化金矿;堆淋浸出;浸出率;正交条件试验【作者】余忠宝;陈建华;魏宗武;陈晔【作者单位】广西华锡集团车河选矿厂,广西,南丹,547204;广西大学资源与冶金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资源与冶金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资源与冶金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F31;TF111.31氰化物虽然剧毒,但氰化提金仍然是目前提金的主要方法。

目前大多数金是经氰化提金得到的,氰化提金工艺在黄金工业中占主导地位[1]。

20世纪70年代,即有人对含泥高不易浮选的氧化金矿进行全泥氰化工艺的试验研究[2]。

随着金矿资源的逐年开采,难处理矿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低品位金矿开始被人们开发利用[3,4]。

本研究是受广西某金矿的委托,对该矿的低品位、微细粒浸染氧化金矿样进行浸出试验研究,以便确定该矿金的特性及浸出工艺,为委托方投资开发利用该矿提供参考依据。

国外某金矿氧化矿制粒法——堆浸试验

国外某金矿氧化矿制粒法——堆浸试验
顺 利进 行 , 通 过 试 验 分 析 水 泥 和 生 石 灰 配 比、 渗 透 性、 可浸 性等 氰 化浸 出条 件 , 考 察 浸 出过 程 中氰 耗量、 碱 耗量 及金 浸 出率 的变化 规律 , 确定 该金 矿氧
表 3 金 矿 物 粒 度统 计 结 果
化矿可行的浸 出方案 , 对于提高金回收率具有重

图 1 矿石 X RD 分 析 图谱
1 一石英 ; 2 一 白云母 ; 3 一褐铁矿
曼 互 二 二[ 二
鱼量 : : ! : ! Q : ! ! : :
注: A u 、 A g的含量单位 为 g / t 。
由表 3 、 图 1可 知 , 矿 石 中金 嵌 布 粒度 较 细 , 主 要 以细粒金 为 主 , 其中 0 . 0 1 0~ 0 . 0 3 0 m m 的细粒 级
2 5 0

盒量 :

: ! : § Q : : 2 2 : §
J : J . . 足 . — J L
Z U 3 0 4 0 5 0 6 U
0 0
盛 坌
盒 量





§ : !
2 0
要意 义 引。
1 矿 石 性 质
1 . 1 矿 石组 成
1 2 5 0 1 0 0 0

矿 石化学 多 元 素 分 析 结 果 见 表 1 , 金 物 相 分 析
见表 2 。
表1 矿 石 化 学 多 元 素分 析 结 果 %

餐7 5 o 萋5 o o

S e p t e mb e r . 201 7

甘肃某金矿氧化金矿石无氰浸出工艺技改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甘肃某金矿氧化金矿石无氰浸出工艺技改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化学化工C hemical Engineering甘肃某金矿氧化金矿石无氰浸出工艺技改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邓海波1,薛敬营2,于志洲2(1.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50;2.河南绿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甘肃某金矿选矿厂自成立以来,选矿生产工艺先后经历了堆浸-炭吸附,全泥氰化炭浆工艺。

《环境保护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规定,固体危险废物的产生排放,将针对氰化尾矿收取1000元/吨的环境保护税,这将对企业带来极大的限制。

所以急需开展无氰药剂浸出工艺的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为增加企业效益,缓解安全环保压力,选矿厂开展了针对金矿氧化金矿石的无氰药剂浸出工艺改造试验项目,并成功应用于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金矿;无氰药剂;工艺改造;环保中图分类号:T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0-0116-3Experimental study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cyanide free leaching process foroxidized gold ore from a gold mine in Gansu ProvinceDENG Hai-bo1, XUE Jing-ying2, YU Zhi-zhou2(1.The third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Lanzhou 730050,China; 2.Henan lvjin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Zhengzhou 450000,China)Abstrac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ld ore dressing plant in Gansu Province, the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experienced heap leaching carbon adsorption and all sliming cyanidation carbon slurry process. The 25th meeting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12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passe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law on December 25, 2016.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law will come into effect on January 1, 2018. The law clearly stipulates that for the generation and discharge of solid hazardous was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of 1000 yuan / ton will be charged for cyanide tailings, which will bring great restrictions to enterprises.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cyanide free reagent leaching process. In order to increase enterprise benefits and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oncentrator has carried out the test project of cyanide free reagent leaching process for gold oxide ore, an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production.Keywords: gold Mine cyanide free reagent process trans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1 某金矿无氰药剂浸出工艺试验研究内容某金矿无氰药剂浸出工艺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试验内容:无氰浸出药剂的实验室筛选选矿试验、生产现场验证试验、生产现场半工业试验和生产现场工业应用。

某氧化金矿石富氧浸出试验研究

某氧化金矿石富氧浸出试验研究

某氧化金矿石富氧浸出试验研究在当前的氰化提金中,加快金的概化浸出和降低氰化钠的消耗是影响氰化工艺技术和经济效果的两大因素。

目前提出降低消耗途径和提高氰化指标的有效途径是采用充人富氧的方法代替空气浸出,该方法在一些矿山已经成功应用。

某氧化金矿为褐铁矿含金氧化矿,其主要金属矿物为褐铁矿,次为白铁矿等由于该矿位于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中氧气含量低,采用常规的氰化工艺,需要后,金的浸出才可以稳定,浸出周期较长,这将直接影响到矿山的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金回收率,缩短金的浸出周期,本文提出“氧化金矿石富氧浸出新工艺”,浸出时间只需要。

试验表明,采用该工艺,能显著提高浸吸速率,降低氰化钠用量,而且金的回收率可达到96.68%。

如果浸出过程中加人活性炭,金的吸附率可达到99.14%,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

一、矿石性质(一)矿石组成该矿石为褐铁矿化碎裂脉石英岩和白色脉石英岩,金以细粒自然金包裹于致密的褐铁矿和白铁矿中,或赋存在褐铁矿粒间。

金属矿物主要是自然金、银、褐铁矿、黄钾铁矾,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白云母、绢云母、钾长石,褐铁矿为金的主要载体。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二)金的赋存状态在原矿标本和人工砂样中未见金,仅在-0.9mm粒级矿石经摇床选别的精矿中见到自然金,其存在形态有三:1、单体金可能由褐铁矿解离出来,最大粒度为0.04mm,最小0.001mm。

2、包裹金包于褐铁矿中,金粗大小0.03~0.002mm,所有包裹自然金的褐铁矿的结构致密。

3、微细粒金以超显微状态存在于白铁矿中。

二、实验室选冶试验(一)富氧浸出机理在氰化钠溶液中有氧存在时金按下式被溶解依照扩散理论,可推导出[CN-]/[O2]=6时,金溶解速度达到极限,也就是说当浸出溶液中游离氰根和溶解在水中分子氧即溶解氧浓度达到6时,金浸出速度最佳[2]。

1、常规氰化浸出某氧化金矿石富氧浸出试验研究将试/16kg磨细到-74μm65%,装入40L的搅拌浸出槽里,使矿浆浓度达到33%,在pH 值为11,氰化液浓度0.3g/L的条件下,充入空气1.6m3/h行浸出,并且每间隔1~2h抽出150ml左右矿浆,经过滤、洗涤后,得到贵液和浸渣分析样。

氧化金矿石强化氰化浸出的试验研究与工业实践

氧化金矿石强化氰化浸出的试验研究与工业实践

3 收稿日期 : 2005 - 09 - 06 基金项目 :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 (06013138B )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 (赣教技字 [ 2005 ]152号 ). 作者简介 :罗仙平 (1973 - ) :湖北仙桃人 ,副教授 ,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有色金属与贵金属的选冶理论与工艺.
罗仙平 ,等 : 氧化金矿石强化氰化浸出的试验研究与工业实践
氰渣金品位 ( g / t)
0. 81 0. 78 0. 76 0. 90 0. 82 0. 78 0. 88 0. 84 0. 80
金浸出 率 (%)
79. 49 0. 25 80. 76 77. 22 79. 24 80. 25 77. 72 78. 73 79. 75
由表 2可见 ,在浸金过程中 ,增加增浸剂 (或润 湿剂 )可一定程度提高金的浸出率 ,但增加幅度普
Exper im en ta l Study and Practice of In ten sif ied Cyan ide L each ing of certa in O x id ized Gold O re
L uo X ianping1, 2 , X iong S huhua1 , X ie M inghu i1 , J iang L eyong1 ( ⒈J 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Ganzhou, J iangxi 341000, China; ⒉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由于常规氰化法难以进一步提高金银浸出率 , 因此 ,着重研究了强化氰化提金技术 。实现强化氰 化提金途径主要有添加辅助氧化剂 、添加增浸剂或 润湿剂与加温加压氰化浸出等 [ 1 ] ,由于加温加压氰 化浸出对该矿生产现场不适用 ,本文主要考察辅助 氧化剂与增浸剂 (或润湿剂 )的使用效果 。 2. 2. 1 辅助氧化剂的选择

从高盐矿区难处理金矿石中浸出金试验研究

从高盐矿区难处理金矿石中浸出金试验研究
此,采用 “预 处 理 + 电 渗 析 ”工 艺 进 行 现 场 盐 水
脱盐。
金精矿酸化—生 物 预 氧 化:生 物 预 氧 化 硫 化
物包裹的难处理 金 矿 可 以 有 效 打 开 包 裹,提 高 金
浸出率。硫化矿 的 生 物 预 氧 化 是 一 个 复 杂 过 程,
化学氧化、生物氧化及原电池反应同时发生,硫化
性 的 浮 选 药 剂 进 行 浮 选 ,即 以 碳 酸 钠 为 调 整
为分 析 纯,西 陇 化 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生 产;丁 基 黄
剂 、硫 酸 铜 为 活 化 剂 、丁 基 黄 药 和 丁 铵 黑 药 组
有限公 司;氰 化 钠,工 业 级,河 北 诚 信 集 团 有 限
阶 段 浮 选 ,“一 次 粗 选 、五 次 扫 选 ”开 路 流 程 进
降低用水成本,试 验 采 用 盐 水 浮 选—脱 盐 水 生 物
产资源开发的研究不多,仅有少量关于用高盐水浮
氧化—氰化浸出工艺提取金,以求实现清洁、低成
选、用高盐水制备氧化剂氧化提金等方面的研究报
本回收难处理金矿石中的金。

。其中,海 水 对 矿 物 浮 选 的 影 响 主 要 表 现
[
7
11]
在:海水对溶液酸碱度的缓冲作用使得浮选 pH 调
矿物中的硫、砷、锑、铁分别被氧化成硫酸盐、砷酸
化浸出,金浸 出 率 较 低。 采 用 盐 水 浮 选—盐 水 脱
盐、锑 酸 盐、铁 的 氢 氧 化 物 或 铁 矾 等,最 终 使 硫 化
盐—金精矿生物 氧 化—氧 化 渣 氰 化 工 艺 提 取 金。
物晶体被破坏,使被包裹的金暴露出来,得以用氰
由于现场无淡水资源可用,因此,通过优化浮选工

贵州某氧化型金矿石浸出试验研究

贵州某氧化型金矿石浸出试验研究

1 矿石性质
贵州某低硫氧化型金矿石氧化率较高,主要金属 矿物为赤铁矿,微量黄铁矿和黄铜矿;非金属矿物主 要为绢云母、石英,少量斜长石。原矿化学多元素分 析结果见表 1,金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见表 2。
表 1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
元素 w/%
Au1)

As Fe Cu Zn C有机
2.02 0.03 0.10 8.70 0.01 0.02 0.20
为明显,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金浸出率先增大后降 低。鉴于粒度较粗时搅拌磨损大,因此选取磨矿细度 -0.074mm占 75%为最佳。 2.1.3 石灰用量
石灰的加入可以阻止溶液中的氰化物生成 HCN 而挥发,同 时 也 可 以 使 溶 液 中 的 部 分 铁 离 子 生 成 Fe(OH)3沉淀,减 少 氰 化 物 的 消 耗[6]。 为 了 确 定 合 适的添加 量,进 行 了 石 灰 用 量 条 件 试 验。 试 验 条 件 为:磨矿细度 -0.074mm占 75%,氰化钠质量分数 0.10%,浸出时间 24h,液 固 比 2∶1。试 验 结 果 见 图 3。
图 3 石灰用量试验结果
由图 3可知,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大,金浸出率先 升高后降低,浸渣金品位先降低后增加。综合考虑, 选取石灰用量为 3.0kg/t进行后续试验。 2.1.4 氰化钠质量分数
磨矿细度越小,矿样比表面积越大,其与浸出剂 接触表面积越大,浸出剂越容易将金属矿物溶解,从 而提高浸出效率。在石灰用量 4.0kg/t,氰化钠质量 分数 0.10%,浸出时间 24h,液固比 2∶1的条件下, 考察磨矿细度对原矿氰化浸出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 见图 2。
由图 2可知,磨矿细度对矿石中金浸出率影响较
佳试验条件下,采用新型助浸剂 ZW -1,全泥氰化金浸出率达到 92.83%,比现场金浸出率 80%左

某氧化金钴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及选矿试验探讨

某氧化金钴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及选矿试验探讨

2009 年1月Journal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Jan. 2009某氧化金钴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及选矿试验探讨孙志勇1,林栋 2(1. 陕西天地建设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199;2.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锡铁山分公司,青海海西816203)摘要:针对西部地区某较高氧化率金矿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试验采用多元素化验、显微镜、MLA能谱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矿物学研究分析,查明了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

基于矿物学,采用多种选矿工艺进行了详细试验论证。

研究结果得知:矿石中主要可回收贵金属元素为金,含量为3.50g/t,银元素含量2.90 g/t,达到伴生综合回收标准,Fe和Co元素具有综合回收可能;矿石中金矿物主要为显微金和细粒金,并与褐铁矿、黄钾铁矾及钠长石关系密切;钴分散状赋存在褐铁矿及非金属矿物中。

选矿探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泥氰化工艺的提金效果较为理想,可得Au、Ag浸出率分别为91.71%和32.07%,氰化尾矿回收铁和钴较难获得理想的合格精矿产品。

关键词:氧化金矿; 矿石性质; 金钴矿; 矿物学; 氰化中图分类号:TD912; TD953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Process Mineralogy and BeneficiationExperiment of an Oxidized Gold-cobalt OreSUN Zhiyong1LIN Dong2(1. Shaanxi Tiandi Construction Co., Ltd.,710199 Xi'an Shaanxi; 2. Xitieshan Branch of Western MiningCo.,Ltd.,816203 Haixi Qinghai)Abstract In order to rationally utilize a gold mine with high oxidation rate in western China, the process mineralogy of the ore was studied using of multi-element assay, microscope and MLA spectroscopy and other technical mesns. Detailed tests were also carried out by various beneficiation proces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old grade of 3.50g/t is the main recoverable element, silver grade of 2.90g/t is the comprehensive recovery element, iron and cobalt are recoverd possibility. The gold minerals in the ore are mainly microscopic gold and fine gold,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limonite, jarosite and albite. Cobalt occurs dispersively in limonite and nonmetallic minerals.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beneficiation schemes show that the gold extraction effect of all-mud cyanidation process is relatively ideal, and the leaching rates of Au and Ag were 91.71% and 32.07%, respectively. It is difficult to recover iron and cobalt from cyanide tailings to obtain ideal qualified concentrate.Key words:Oxidized gold ore; Ore characteristics; Gold-cobalt ore; Mineralogy; Cyaniding收稿日期:2006–01–01作者简介:孙志勇(1984年-),男,汉,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矿产工程项目研究开发,E-mail:****************。

难处理金矿热压氧化工艺研究报告

难处理金矿热压氧化工艺研究报告

难处理金矿热压氧化工艺研究报告难处理金矿热压氧化工艺研究报告概述:在金矿的提取过程中,难处理金矿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其中之一就是热压氧化工艺。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难处理金矿热压氧化工艺的实施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处理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实验使用的难处理金矿为某选矿厂的废料矿石。

实验选用的热压氧化装置为XJ-1型装置,反应器容积为300ml。

实验分别考察了氧气流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aOH用量等因素对热压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1. 氧气流速:实验结果表明,在氧气流速为2L/min-3L/min的范围内,热压氧化处理能够明显提高金矿的浸出率,并且随着氧气流速的增加,浸出率的提高幅度逐渐缩小。

2. 反应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00-220℃时,热压氧化处理能够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而高于230℃或低于190℃时处理效果均不明显。

3. 反应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1.5h-2.0h时,热压氧化处理能够获得最好的处理效果。

4. NaOH用量:实验结果表明,NaOH用量对热压氧化处理的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在一定范围内增加NaOH用量并不能明显提高处理效果。

结论: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热压氧化处理能够明显提高难处理金矿的浸出效率。

2. 在热压氧化处理过程中,氧气流速、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3.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NaOH用量并不能明显提高处理效果。

4. 热压氧化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提取难处理金矿的方法,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 石焕文. 新工艺开发金矿处理[M]. 石家庄: 河北科技出版社, 2005.[2] 张润清. 热压氧化处理金矿技术研究[J]. 黑龙江金属, 2010, (5):45-48.[3] 徐林华. 金矿热压氧化技术的研究[J]. 有色金属开发, 2008, (5): 33-36.[4] 朱小彦. 难处理金矿的氧化预处理技术研究[J]. 黑龙江金属, 2011, (10):58-61.相关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化的解释、整理、描述、归纳和推理的过程。

文峪金矿富氧誛出

文峪金矿富氧誛出

文峪金矿金精矿富氧浸出试验研究报告一、引言富氧氰化浸出在国内已被许多黄金矿山成功应用,由于其在一般情况下富氧氰化浸出较常规浸出能显著地提高溶解氧浓度,加快氰化浸金反应速度,缩短浸出时间,并能大幅度地降低氰化钠消耗,故在这几家矿山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河北省东坪金矿采用富氧氰化浸出工艺缩短浸出时间50%,氰化钠消耗量降低10%;黑龙江老柞山金矿由添加H2O2浸出改为富氧氰化浸出提高浸出率1.79%,氰化钠降低5%;今年初陕西省四方金矿改常规浸出为富氧浸出,氰化钠降低高达50%以上,并且在改扩建中节约浸吸部分投资25%。

文峪金矿矿产品加工厂是一座日处理55吨金精矿的氰化、浮选厂,主要处理小秦岭地区的金精矿,该矿成分复杂,含铅含铜比较高。

目前该厂采用氰化法提金,浮选法选铅、选铜。

产品有合质金,铅精矿,铜精矿。

现行工艺比较简单,工艺指标较好,金综合回收率达94%。

该厂为了增大处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委托陕西金坤矿业科技公司进行富氧浸出一系列试验,以便论证富氧浸出工艺的可行性。

二、现行氰化工艺条件及指标1.工艺条件处理矿量:55t/d磨矿细度:-325目90~95%碱预处理:6小时浸出矿浆浓度:30~33%浸出时间:35小时液体氰化钠用量:30kg/t(含氰化钠30%)烧碱用量: 5.47kg/t氨水用量: 6.882.工艺指标氰原品位:33.93g/t 氰渣品位:1.84g/t洗渣品位:1.5g/t 浸出率:95.59%(包括洗涤浸出)洗涤率:99.43% 置换率:99.12%综合回收率:94.67%三、试验情况氰化浸出试验在矿产品加工厂实验室进行,具体由金坤公司和该厂技术科共同完成,样品化验由该厂化验室负责。

1.现场浸出作业溶解氧检测结果见表1.表1. 现场浸出溶解氧检测结果槽号12345溶解氧(mg/l)8.27.57.87.88.02.溶解氧对比试验取两份氰原(单层底流)各500ml,分别倒入两个小搅拌槽,并用置换贫液稀释矿浆浓度到32%,然后启动搅拌器,并给一个通入氧气。

甘肃某金矿浸金工艺试验研究

甘肃某金矿浸金工艺试验研究

性强 、 浸 出率高及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 但其缺点也 非 常 明显 , 包括 : 氰 化 物 的 剧毒 性 严 重 危 及 环境 和 人 体健 康 ; 选 择性 差 , 受矿 物 中杂 质 的干扰 大 ; 金 的 浸 出 速 度缓 慢 , 浸 金 时 间长 , 操 作 费用 高I 3 】 。鉴 于 此 , 国内外研 究 人员 在强 化氰 化 浸金过 程 的同时 ,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7 , 2 5 ( 4 ) : 1 2 2 — 1 2 7 . 王硕. 甘 肃某金矿浸金工 艺试验研 究[ J ] . 黄金科学技 术, 2 0 1 7 , 2 5 ( 4 ) : 1 2 2 — 1 2 7 .
我 国金 矿 资源 丰 富 , 但金矿类型繁多 、 金 在 矿 物 中 的赋存 状态 复杂 , 因此金 的浸 出过程 受较 多 因 素 的影 响 , 难 以准确 预 知…。氰化 提 金 法是 黄 金 湿 法 冶金 普遍 采 用 的方法 , 据 统计 , 在 过去 1 0 0年 中 , 全球 8 5 %以上 的黄 金都 是通 过氰 化法 提取 的【 2 1 。氰 化 法 提金具 有 工艺 成 熟 , 氰 化浸 金 剂对 矿石 的适 应
出温 度 为 2 0 ~ 4 0℃及 浸 金 时 间 为 2 4 h的 条 件 下 , 用 自来 水 作 溶 剂 在 敞 开 环境 下浸 金 , 浸 出效 率 最佳 ,
金 的 浸 出率 可达 8 0 %。
关键 词 : 浸金 工 艺; 浸 出率 ; 金; 环保 型浸金 剂 ; 全 泥 炭浆 法 ; 原子 吸 收分光 光度 计
引 文格 式 : WAN G S h u o . o n G o l d L e a c h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a G o l d Mi n e i n G a n s u P r o v i n c e [ J. G o l d S c i e n c e a n d

某红土型氧化金矿采用硫代硫酸盐浸出试验研究

某红土型氧化金矿采用硫代硫酸盐浸出试验研究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521 原矿化学分析1.1 原矿化学多项分析原矿仪学多项其分析结果见表1。

1.2 金的物相分析金的物项分析结果见表2。

1.3 银的物相分析银的物项分析结果见表3。

2 浸出试验研究2.1 浸出药剂选择试验(1)固定条件。

磨矿浓度55%,磨矿细度-325目占85%,浸出浓度30%,pH值为10~11,所有药剂分两次添加(时间间隔为16 h),浸出时间为32 h(见表4)。

(2)可变条件。

使用药剂的种类和药剂用量。

2.2 优化浸出温度试验(1)固定条件。

磨矿浓度55%,磨矿细度-325目占有85%,浸出浓度30%,pH值为10~11,使用的药剂与药剂用量为:氢氧化钠2 g、硫酸铵4.5 g、硫酸铜0.3 g、硫代硫酸钠6 g,所有药剂分两次添加(见表5)。

(2)可变条件。

浸出温度。

2.3 贵液吸附试验吸附速率试验。

取1 000 m L贵液,每小时取液体样品,DOI:10.16660/ k i.1674-098X.2017.14.152某红土型氧化金矿采用硫代硫酸盐浸出试验研究杨明贺 程堆强(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7)摘 要:该文主要是针对某红土型泥质氧化金矿采用以硫代硫酸钠为主要药剂的浸出试验研究。

该矿石的原矿金品位为1.13 g/t、银26.1 g/t、铜0.33%、铁24.12%。

浸出通过详细的条件试验和综合验证试验。

确定了该矿石的浸出最佳条件为:磨矿细度为-325目占85%,pH值为10~11。

药剂制度为:氢氧化钠3 kg/t、硫酸铵9 kg/t、硫酸铜0.6 kg/t、硫代硫酸钠12 kg/t,金浸出率为70%以上。

关键词:硫代硫酸钠 细度 氧化金矿 金浸出率中图分类号:T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b)-0152-02元素Au Ag Cu Fe Pb Zn S C As 单位g/t g/t %%%%%%g/t 含量1.1325.10.3324.120.810.190.073.11500表1 化学多项分析结果相名裸露与半裸露自然金铅锌铜硫化矿物包裹金褐铁矿包裹金黄铁矿包裹金碳酸盐包裹金石英硅酸盐包裹金合计品位(g/t)0.970.020.040.030.030.04 1.13分布率(%)85.85 1.77 3.54 2.652.653.54100表2 金的物相分析结果相名氯化银中银单体银方铅矿中银硫化银中银硫化铜矿物中银石英硅酸盐包裹银合 计品位(g/t) 2.8 4.7 1.011.5 3.0 2.125.1分布率(%)11.1618.723.9845.8211.958.37100表3 银的物相分析结果项目药剂种类药剂用量(g)原矿品位(g/t)尾矿品位(g/t)浸出率(%)1氢氧化钠 1.5 1.130.4560.18硫酸铵6硫酸铜0.75氨水7.5 mL 硫代硫酸钠152氢氧化钠1.51.130.3469.91硫酸铵硫酸铜 4.5 0.30硫代硫酸钠93石灰7.51.130.4560.18氨水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4.5 mL 93表4 浸出药剂选择试验. All Rights Reserved.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53化验金、银品位(见表6)。

某难处理金精矿生物氧化-炭浸提金试验研究

某难处理金精矿生物氧化-炭浸提金试验研究

我 国西南 地 区产 有 大量 低 品位 含碳 、含 砷微 细 浸 染 型难 处 理 金 矿 , 属典 型卡 林 型金 矿 , 7 5 %以 上金
项目
A1 1
表 1 金 精 矿 样 品 化 学 元素 分 析 结 果
质 量分 数
2 7 5 7
( %)
项 目
C a 0
质 量 分 数
充气量等 因素对难处理金精 矿生物氧化及 氧化渣炭 浸提 金 的影 响。 结果表明 , 矿浆浓度 、 氧化 时 间和充 气速 率是 难处理金精矿
生物氧化及 氧化渣炭浸 的主要影响 因素。 在 磨 矿 细度 为 一 0 . 0 3 4 mm 占 7 5 %、 温度为 4 5℃ 、 矿浆浓度 为 1 4 %和 充 气速 率 为 0 . 2 5 ~ 3 5 m3 / h ・ L - I 的条件下 , 经 生 物氧 化 7 ~ 8 d , 单 因 素和 连 续 生物 氧 化 的硫 氧 化 率 和 氧化 渣 炭 浸提 金 浸 出率 均> 9 5 %。 关键词 : 难处理金精矿 ; 生 物氧 化 ; 炭 浸 提 金
1 . 1 化 学分 析
草莓 状 , 绝 大 多数 独 立 分 布 ; 毒 砂 呈 菱形 、 长 柱形 自
形晶 , 含量很少 , 粒度< 0 . 0 3 7 m m, 全部独立分布 , 黄 铁矿/ 毒砂 的解离 度均 在 9 9 %以上 。
1 . 3 能谱 分析
实 验 所 用 金 精 矿 样 品取 自西 南 地 区某 浮选 厂 , 粒度为一 0 . 0 4 5 m m占7 5 %,对 样 品 进行 化 学 多元 素
和水 云母 等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0 1 ; 修 订 日期 : 2 0 1 3 - 0 9 — 0 5 .

某金矿石中金浸出率的实验

某金矿石中金浸出率的实验

某金矿石中金浸出率的实验作者:陈梅蓉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02期摘要:目前,该矿采用全泥氰化炭浆法进行生产。

由于金以超微粒金存在褐铁矿中金的氰化浸出率较低。

试验拟定了一个提高金氰化浸出率的工艺方法,在氰化浸出时,加入一种自行研制的高效助浸剂,可有效地提高金的氰化浸出率,使金的氰化浸出率达93.75%,比现行生产中工艺方法提高14%。

该工艺方法操作简便,药剂成本低,设备投资小,见效快,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关键词:氰化浸出试验;金浸出率;氰化纳耗量中图分类号:TF1文献标识码:B1矿石性质。

该金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褐铁矿(针铁矿)、铅铁矾、白铅矿、砷铅矿、方铅矿、铅矾等。

金主要为自然金平均粒度为0.018mm,呈星散状、包裹体分布于褐铁矿中,有的分布于胶状褐铁矿中,个别与铅铁矾呈包裹体存在。

褐铁矿中的自然金多具有再生长结构。

自然金表面被铁污染,形成一层氧化铁钝化膜。

银主要以自然银存在平均粒度为0.0054mm,以骸晶树枝状、毛发状以及粒状分布于褐铁矿及铅铁矾矿集合体中。

经分析测定,矿样的主要化学组成见表1。

从表1可见,矿样中的Fe,Cu,Pb含量较高,尤其是铁量较高,含硫较低。

Au,Ag矿物则以微粒、超微粒状态被铁的氢氧化物和铅的次生矿物包裹。

常规氰化很难获得较好指标。

2常规氰化浸出。

采用常规氰化对该矿样进行浸出,其条件为:NaCN质量分数0.05%,液固比3:1,浸出液pH>10,浸出时间48h。

试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见,在常规条件下进行氰化浸出Au,Ag的氰化浸出率较低,分别为79.73%和49.27%。

其主要原因是矿样中的铁、铜、铅较高,而Au,Ag的粒度较小,以微粒、超微粒状态被铁的氢氧化物和铅的次生矿物所包裹,且金的表面形成的氢氧化铁钝化膜影响金、银的氰化浸出。

3加助浸剂氰化浸出。

采用“提高金精矿氰化浸出工艺中金、银浸出率的技术方法”对该矿样进行氰化浸出试验。

甘肃某卡林型氧化金矿石回收金试验研究

甘肃某卡林型氧化金矿石回收金试验研究

1 试 验 研 究
1 1 矿 石 性质 .
0 0 .4mm不等 , 不易 单 体 解 离包 裹 金 为 9 . 4% 为 。 24 其 中 , 以硅 酸盐 包 裹 金 偏 多 , 4 . 9% 。矿石 矿 尤 达 08
物 粒度 较细 , 除褐 铁矿 ( .2— . 4 0 0 0 0 8mm) , 他矿 外 其
21 0 2年第 4期/ 3 第 3卷
黄氧化 金 矿 石 回收 金 试 验 研 究
缑 明 亮 , 长征 崔
( 西 省地 质 矿 产 实 验 研 究 所 ) 陕
摘 要 : 肃 某卡林 型氧 化金 矿石 中金 以微 细 粒 包裹赋 存在硫 化 矿 、 化铁 矿 、 酸 盐 、 酸 盐等 甘 氧 碳 硅
露 出来 , 氰化 浸 出率 可达 到 9 . 0% 。 金 21
碳 酸 盐 、 酸 盐 中 的 金 嵌 布 粒 度 很 细 , 0 0 5~ 硅 在 .0
0 0 . 1mm。其 中包裹 金粒 度 为 0 0 m左 右 。 . 1m
矿 石 中 的 金 以 微 粒 金 为 主 , 度 0 05~ 粒 .0
中 图 分 类 号 :D 9 3 T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27 2 1 )4— 0 3— 3 10 —17 ( 02 0 04 0
目前 , 难处 理金 矿 石提金 工 艺 的研 究 已成 为世 对 界 黄 金生 产技 术 发 展 的 主要 趋 势 ¨ 。难 处理 金 矿 石
1 2 探 索试 验 .
氧化金矿石一 般采用 全泥氰 化工 艺提金 。经 详细
的条件试验 , 全尾氰 化最 佳工艺 条件 为 : 确定 磨矿 细度
分, 和绢 云母共 同构 成 了热液蚀 变 矿物 。在 晚期裂 隙 中 , 可见 到张 裂 发 育 , 裂 中充 填 铁 白云 石 。在 黑 也 张 云石 英斑 岩 中 , 铁碳 酸盐 交代 绢云母 。岩 石类 型为 复 杂碎 裂石英 岩 、 角岩 化 碎 粒 岩 、 云母 化黑 云 石 英 斑 绢

甘肃某复杂难处理金矿细菌氧化——氰化实验研究

甘肃某复杂难处理金矿细菌氧化——氰化实验研究

第26卷第2期2018年4月Vol.26No.2Apr.,2018Gold Science andTechnology241甘肃某复杂难处理金矿细菌氧化—氰化实验研究宋言1,杨洪英1*,佟琳琳1,马鹏程2,金哲男11.东北大学冶金学院,辽宁沈阳110819;2.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招远265400摘要:以甘肃某含硫、砷、碳及锑等多种成分的难处理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细菌氧化—氰化实验研究。

浸矿菌种为HQ0211,该菌种经长期驯化,耐砷性良好。

在浸出过程中,通过测量矿浆的pH值、电位值、Fe2+质量浓度和液砷含量,来考察不同矿浆浓度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HQ0211混合菌种适宜氧化该复杂难处理金矿。

经该菌种氧化预处理后,脱硫率最高可达81.53%,脱砷率最高可达86.88%,脱碳率最高可达58.32%,脱锑率最高可达40.09%。

与未经处理的原矿氰化提金结果相比,经过细菌氧化预处理后,金的回收率最高可达98.65%,相比直接氰化浸出提高了40.56%。

关键词:复杂难处理金矿;细菌氧化;氰化提金;浸矿菌种HQ0211;脱硫;脱砷;脱碳;脱锑中图分类号:TF8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518(2018)02-0241-07DOI: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241引用格式:SONG Yan,YANG Hongying,TONG Linlin,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Bacterial Oxidation-Cyanidation of a Com-plex Refractory Gold Mine in Gansu Province[J].G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8,26(2):241-247.宋言,杨洪英,佟琳琳,等.甘肃某复杂难处理金矿细菌氧化—氰化实验研究[J].黄金科学技术,2018,26(2):241-247.目前,难处理金矿已成为我国黄金生产的主要矿石[1-3],累计探明储量已超过1000t[4-6]。

非洲某氧化型金矿重选一浸出工艺研究

非洲某氧化型金矿重选一浸出工艺研究
1 矿石性质
1.1 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 矿石中可利用元素为金,银在选冶过程中可综合
回收,其他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均较低。矿石化学成分 分析结果见表 1,矿石矿物组成分析结果见表 2。
由表 2可知:矿石中主要矿物为高岭石、石英等, 金属矿物含量低,仅有少量褐铁矿、黄铁矿;表明该金
表 1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56 选 矿 与 冶 炼
黄 金 GOLD
2021年第 3期 /第 42卷
非洲某氧化型金矿重选—浸出工艺研究
吕 良1,2,3,岳铁兵1,2,王 威1,2,郭珍旭1,2
(1.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2.自然资源部多金属矿综合利用评价重点实验室;3.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非洲几内亚某氧化型金矿石中金以微细粒形式嵌布于脉石矿物裂隙,针对该矿石性质,
非洲几内亚金矿资源丰富,估算储量达 229t,金 成矿带主要分布于上几内亚康康大区、法拉纳大区基 西杜古北 部,其 中 锡 吉 里 地 区 为 最 重 要 的 金 成 矿 区 域。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所属矿区位于几内亚芒贾纳 省,矿区面积为 64km2,目前由中资企业进行探矿。 矿体地面之下约 160m以浅的氧化带内,黄铁矿基本 全部氧化为褐铁矿,含矿围岩大部分都在表生作用下 发生滑石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及泥化等次生蚀变 和氧化而变得较为疏松。为降低中资企业境外投资 风险,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该金矿资源开展了 重选—浸出联合选冶试验研究。
图 2 重选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重选可选性能,对重选回路的设计更有帮助,且生产 预测更加准确。
图 1 不同粒度自然金嵌布于脉石矿物裂隙
2 试验பைடு நூலகம்果与讨论
2.1 原则工艺流程确定 根据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矿石中金主要以

某金精矿浸出探讨试验研究

某金精矿浸出探讨试验研究

某金精矿氰化浸出试验研究通过该金精矿性质研究,矿物组份已基本查清,其主要矿物是: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石英;次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少量矿物有云母、方解石、炭质、褐铁矿等。

在显微镜下未看到金,其主要以次显微金存在;通过物相分析包裹金占了53.51%,其中在碳酸盐及硅酸盐中的包裹金占到16.76%,使其常规氰化回收率不会很高。

另外,矿石中含0.22%的砷、0.281%的铋及少量的碲对氰化也会有影响,1.75%的铜、13%左右的磁黄铁矿对氰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氰化物及矿浆中的氧份而影响氰化效果。

本文针对于该金精矿进行了探讨试验。

1 金精矿性质1.1金精矿多元素分析(注:带*单位为g/t)1.2金精矿金物相分析1.3金精矿粒度分析金精矿粒度分析见表3。

分析细度试验的数据可知,磨矿细度以-400目91.2%为宜。

2.3氰化时间试验氰化时间试验的流程及工艺条件同图1,磨矿细度-400目91.2%,分别进行了8、16、24、36h的氰化时间试验,试验指标见表8。

从氰化时间试验指标可知,氰化时间24h为宜。

(四)氰化钠用量试验氰化钠用量试验流程同图1,磨矿细度-400目91.2%,氰化时间24h,分别进行了氰化钠用量为5、10、15、20kg/t的氰化试验,试验指标见表9。

由表9可知,氰化钠用量以20kg/t为宜。

3 结论(1)该金精矿中主要矿物是: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石英;次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少量矿物有云母、方解石、炭质、褐铁矿等。

(2)在显微镜下未看到金,分析其主要以次显微金存在;通过物相分析包裹金占了53.51%,其中在硫化物中包裹金占36.75%,在碳酸盐及硅酸盐中的包裹金占到16.76%,使其常规氰化回收率不会很高。

(3)矿石中含0.22%的砷、0.281%的铋对氰化会有一定影响,碳含量为1.24%,本次试验碳物相分析,查明各种碳所占比例,但没有分析碳为有机碳或石墨碳形式存在。

(4)该金精矿中含有1.75%的铜、13%左右的磁黄铁矿,铜、磁黄铁矿在氰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氰化物及矿浆中的氧份。

氧化矿浸出实验报告(3篇)

氧化矿浸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氧化矿的浸出效果,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实验,验证不同浸出方法对氧化矿浸出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浸出效果的关键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氧化矿样品(铜矿、锌矿等)- 浸出剂(硫酸、氨水等)- 稳定剂(柠檬酸、氯化铵等)- 超声波发生器- 真空泵- 搅拌器- 烘箱- 精密天平- 离心机- 原子吸收光谱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2. 实验设备:- 生物反应器- 化学反应器- 恒温水浴-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真空干燥箱三、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 将氧化矿样品研磨至粒径小于200目。

- 对样品进行烘干、筛分。

2. 浸出实验:- 采用不同的浸出方法,如硫酸浸出、氨水浸出、超声波强化浸出等。

- 在生物反应器中,通过添加氧化亚铁硫杆菌等微生物,进行生物浸出实验。

- 在化学反应器中,通过添加稳定剂等化学物质,进行化学浸出实验。

3. 浸出效果检测:-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手段,对浸出液中的金属离子进行定量分析。

- 通过离心、过滤等手段,对浸出渣进行分离。

4. 数据统计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浸出方法的浸出效果。

- 分析影响浸出效果的关键因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浸出效果比较:- 硫酸浸出:浸出率约为50%。

- 氨水浸出:浸出率约为60%。

- 超声波强化浸出:浸出率约为70%。

- 生物浸出:浸出率约为80%。

2. 影响浸出效果的关键因素:- 浸出剂浓度:随着浸出剂浓度的增加,浸出率逐渐提高,但超过一定浓度后,浸出率提高幅度减小。

- 浸出时间:浸出时间越长,浸出率越高,但超过一定时间后,浸出率提高幅度减小。

- 温度:温度对浸出效果有显著影响,一般在60℃左右时,浸出效果最佳。

- 超声波强度:超声波强度越高,浸出效果越好。

- 微生物种类:不同微生物对氧化矿的浸出效果存在差异,氧化亚铁硫杆菌等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浸出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氧化金矿石富氧浸出试验研究
胡敏;程俐俐;罗仙平
【期刊名称】《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针对某氧化金矿石的特性及所处地理位置,若采用常规氰化浸出工艺,浸出16h后,金的浸出率才能达到95%,氰化物消耗为2.03kg/t.为此,本文提出采用"富氧氰化浸出工艺"进行处理,试验表明,该工艺能显著提高浸吸速率,浸出8h后,金的浸出率96.68%,而氰化钠用量只需要常规浸出的一半.如果浸出过程中加入活性炭,金的吸附率为99.14%.
【总页数】3页(P6-8)
【作者】胡敏;程俐俐;罗仙平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福建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福建,上杭,364200;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53
【相关文献】
1.广西龙头山金矿石富氧浸出工业试验研究 [J], 刘玉雷;张清波
2.某金矿石的过氧化物强化氰化浸出试验研究 [J], 许怀凤;孙敬锋;廖璐;李红立;訾建新
3.河北某氧化石英脉型金矿石全泥氰化浸出试验研究 [J], 刘国英;郭文军;安海
4.贵州某氧化型金矿石浸出试验研究 [J], 李勇;王振杰;刘洪波;刘安荣;彭伟
5.甘肃某金矿氧化金矿石无氰浸出工艺技改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J], 邓海波;薛敬营;于志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