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一等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是故乡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故乡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

【学习目标】

1、理清以“我”对故乡的感情变化串连而成的行文思路。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语境意义和作用。感受“我”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研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对人物细节描写部分的内容,理解其作用。

2、把握“我”感情变化的脉络,尤其要体会最后三段“我”的内心独白,加深对有深层含义的语句的理解。

【学法指导】

1、运用析读法,按“初读、整体感知──精读、突出重点──训练、能力迁移”步骤学习,精读部分运用“以人物为中心”研读法。

2、采用对比阅读法,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近鲁迅,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⑴鲁迅及作品简介。

⑵查资料,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3、问题与思考: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⑴课文叙述的主要事情是什么?

⑵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依据这一线索可以把文章分为哪三个部分?

二、课堂学习

1、导语

2、师生讨论解决问题与思考中的题目。

3、精读对闰土与杨二嫂的描写部分,研习讨论:

⑴找出描写闰土的段落,填写下表。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神情(对“我”)语言行动(对生活)性格给“我”的印象

⑵朗读细节描写部分(外貌和语言),体会人物性格。

⑶讨论:作者揭示闰土的性格变化采用了哪些方法?造成闰土性格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⑷总结

⑸按照上述的方法,自主阅读分析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

①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句,用横线划出来。

②四人小组讨论,杨二嫂是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杨二嫂这个人物呢?

4、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精读“我”心理描写部分)

第一步:速读全文,理清心理历程

摘抄描写我心理活动语句。(失望──希望)

第二步:体味和推敲第3段和最三段语句的意义和表达作用?

问题讨论:

⑴离乡20年,“我”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

⑵看到故乡,“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⑶“我”希望的故乡是怎样的呢?

⑷为什么闰土的希望切近,“我”的希望落远?

⑸细读“路”的文字,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5、总结:

⑴闰土、杨二嫂、“我”三人分别是哪个阶层的代表?作品塑造这些人物有什么作用?

⑵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故乡教学设计一等奖第2篇

教材分析:

这篇小说,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所以学习这篇文章要从历史和社会演变方面入手,进而加强对主题的理解。

设计思想:

课文不过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例子,阅读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读懂具体的课文,而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的语文素养。

本教案从营造轻松、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反馈展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形象;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理解朗读,积累词语;回顾过程,交流收获;并在本文的导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习惯,授与给小说阅读的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提供借鉴。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2、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摘抄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

4、在本文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教给阅读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写法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的写法。

2、品味小说语言,领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教师导入: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读小说?能说说你们是怎样读小说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创作于1921年的一篇小说《故乡》,并通过这篇小说的阅读,探讨阅读小说的方法。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1、读各自圈划查注的生字词,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2、简介小说创作背景说说作者及《故乡》创作情况。鲁迅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1919年12月又最后一次回故乡,接母亲来北京居住。《故乡》便是根据这一段生活经历创作出来的。小说中写的人和事是有事实依据的,但又经过了艺术加工,有虚构的成分。作品中的“我”身上有作者的影子,而“我”又不等于就是作者本人。

小说写的是1919年的事,它所反映的却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社会的情况。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但中国人民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中,当时,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加上国内军阀混战不休、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使得广大农民陷入困境。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故乡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贫困生活,加之在这个风雨如磐的社会求索了30余年的生活经验,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想一想,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2、根据你对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在原题目《故乡》前加上定语。(课件展示)

三、反馈展示,讨论交流

预设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交流:

1、讨论课文的叙述的线索和小说的结构层次。

(学生发言讨论后明确:小说按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按时间先后为顺序,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