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山东省十七地市名称由来历史

山东省十七地市名称由来历史

山东省及各市、县、区地名的由来一、山东省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两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称。

明初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

清初设置山东省,自此,"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二、济南市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

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

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

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长清区。

章丘市公元556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

596年,改称为章丘县。

1992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

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年改为商河县三、青岛市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

因位于青岛市市区的南端,故名市南区。

齐东县变迁史

齐东县变迁史

齐东县变迁史2009-05-01 13:39 |(分类:默认分类)齐东县旧县城在今天邹平县台子镇境内(台子浮桥以东400米黄河河道中心偏南处),天旱水少时古城遗址残存还依稀可见。

她历经元、明、清三朝建设;拥有640年历史;有“小济南”之称;经济、文化繁荣;曾经养育了元代状元王文烨、明代进士能臣张梦鲸、清代著名将领李化龙、女诗人郝秋岩等历史名人。

这座城市今天没有了。

这座历史名城究竟经历了哪些盛衰往事呢?建城古代,齐国有条河流叫济水,当时是全国“四渎”之一,是国内大河。

史书中多有记载(《尔雅·释水》说:“江、淮、河、济为四渎。

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史记·封禅书》:"四渎者,江、淮、河、济也。

" 长江、淮河、黄河、济水皆独流入海,故名渎。

《三字经》:曰江淮,曰河济,此四渎,为水记)。

位置在今天黄河中下游流经的地方。

(见下图)在今河南荥阳附近从黄河南岸分出,大体上与黄河平行向东北流,在今博兴附近注入渤海。

今天的济南因之得名。

唐宋时期谓济水为北清河,金元时叫大清河。

(也有济水上游称大汶河中下游称大清河之说)河宽30余米,水深20余米,河道弯曲很多,有“十里没有弯,必定有神仙”的说法。

水流平稳水质清澈,河中鱼虾肥美、鹅鸭嬉戏。

诗人杨雨润的《秋夜大清河泛舟》这样写道:新秋雨露多,水涨大清河。

漫有乘舟兴,还宜对酒歌。

中流箫鼓劲,夹岸树烟罗,月色知人意,瑶光满碧波。

大清河景色之美、夜色之美、繁荣之美可见一斑。

它是一条东盐西运、西物东输的重要黄金水道。

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在大清河南岸的赵岩口(今台子境内,当时就是小有名气的水码头)设齐东镇,受辖于邹平县。

元宪宗二年(1252年)以齐东镇设齐东县。

元、明、清均在此设立县城。

多数时间受辖于济南府。

繁荣齐东县城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水陆码头。

东到渤海湾,东南到青州,西南到济南直到中原地区,北连武定府直到京津地区,南接章丘,且有一条官道(台子镇尚有官道、官道里两村)从此通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高青狄城遗址与酒祖仪狄故里考略

高青狄城遗址与酒祖仪狄故里考略

在《 名义考 》 上说 , “ 帝女” 之帝 , 即禹。郭沫若《 中国史稿》 第一 酒后至 , 被大 禹责 罚。防风 氏原系叟族人 , 《 说文解 字》 载: 北
册说到 “ 大禹时代的酿酒 已是 比原始部落时代 的酒更甘 美的 方长狄 国也 , 在夏为防风氏 , 在殷为汪芒 氏。《 辞海》 中: “ 春秋
是杜康。仪狄与大禹 同时代 , 而杜康 则是夏王 朝第六代国君 “ 禹致群 神于会稽 山, 防风氏后至 , 禹杀 而戮之 , 其节专车 , 此
相的儿子。因此 , 酒之始祖 , 为仪狄无疑 。
为大矣 。” 吴客 日: “ 谁为神?” 仲尼 曰: “ 山川之神足 以纲记天
仪狄受帝女之 令“ 始作酒醪 , 以变三味 ” , 仪狄是 公 认的 下 , 其守 为神 , 社稷为公侯 , 皆属于王者 。 ” 客日: “ 防风何守? ”
“ 夏 禹的女儿 , 命令仪 狄酿造美 酒” 。“ 帝女命仪 狄 专家 学者 , 一致 认为 : 国井扳倒井所 在地狄城遗址 , 为酒 祖仪 的意思是 :
狄故里 。
造酒” , 非“ 帝女造酒” , 更非 “ 帝造酒 ” 。这就 是正史关于酒 祖
再 看仪狄 与防风 氏的关 系。 先说防风氏 。司 马迁 《 史记 ・ 孔子 世家》 记载 : 吴伐越 , 堕
今高城西北 1 公里处有遗址 ) 。春秋初, 今高城北仍为邬 酒醪 , 禹尝之而美, 遂疏仪狄” 的记载。这句话的意思是 : “ 在 居(
古代, 仪狄始酿美 酒” , 说 明在此之 前无人 造酒 , 酒 自仪狄 始 瞒国地 。公 元前 6 8 5 ~6 4 3 年, 齐桓公将今高城及邹平 的苑 城 酿 。《 淮南子 ・ 泰族 训》 则说 : “ 仪狄 作酒 禹饮 而甘之 , 遂疏仪狄

明清两代山东的区划

明清两代山东的区划

(5)[转载]明清两代山东的区划明清两代山东的区划清代山东地图山东省在西周时代,有封国四十多个,其中齐国和鲁国是两个最大的诸侯国。

春秋时代,众多的小国相继被吞并,山东主要分属齐、鲁。

战国时代,齐国吞并大多数小国,势力强盛,形成与秦国之间东西对峙的局面。

战国之前,山东是一个地域性的泛称,不是一个准确的行政区域。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战国末,大部属齐国,南部小部分属楚、赵。

秦实行郡县制后,山东分属临淄、胶东、济北、琅琊、薛等各郡,共设县五十余个。

汉代,主要属青、兖、徐三刺史各部之地。

三国时期,属魏国,承袭东汉,设置二十个郡国。

北周时期,境内有曹州、沂州、兖州、青州、齐州、光州等。

隋朝,分属于十五个郡。

唐初,沿用前朝制度,到了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去郡为州,实行州县两级制度。

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分属河南道和河北道。

五代十国时期,先后属于梁、唐、晋、汉周政权。

宋初,基本仿照唐制,属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及河北东路的一部。

金代并改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山东”第一次作为行政区域名称载入史册。

元代,山东和河北、山西、内蒙等地作为元朝的“腹里”地区,由中书省直辖。

明代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同时废路,省以下设府和直隶州,再下设散州和县,为地方三级行政体制。

当时除南京和北京两个“直隶州”直接隶属中央外,全国各地分设13个布政使司,山东为其中之一。

此时山东省省会在历城(今济南市历城区)。

晚清的山东省所辖区域,东及东南、东北濒临黄海和渤海,南界江苏省徐州府和海州直隶州,交界线与今天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没有变化。

北及西连直隶省,辖区多有变更;原以老黄河口为基本界限的行政格局被打破,原属直隶省所管辖的庆云、宁津、东明等县,今属山东省管辖,还有部分地区,如原属山东省所辖的范县、寿张(今河南省台前县),现属河南省管辖。

充满魅力的高青县

充满魅力的高青县

充满魅力的高青县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而又充满魅力的地方—高青县。

高青县主要包括原高苑县、青城县属地。

1948年4月,高苑与青城合并为高青县,初属三专属,后属清河专属,隶渤海行属。

1950年3月,高青与齐东合并称为齐东县,隶惠民专属。

1958年11月,将齐东划入博兴、邹平县地,皆隶淄博专属。

1961年10月,复置高青县,隶惠民专属。

1991年,隶属淄博市。

高青县文化源远流长,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

碧波荡漾的大芦湖、天鹅栖息的'艾李湖和气势磅礴的九曲黄河,已被列为市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胜地。

狄城遗址和宋朝的“扳倒井”、“滚龙桥”,清代的文昌阁分布境内,均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高青的特产有桃子和西瓜。

桃,蔷薇科落叶小乔木。

桃子经常被作为福寿吉祥的象征。

人们认为桃是仙家的果实,吃了可以长寿。

西瓜,堪称“瓜中之王”。

西瓜可以清热解暑,除烦解渴。

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急性热病发烧、口渴汗多、烦燥时,吃上一块又甜又沙、水分十足的西瓜,症状会马上改善。

高青县东部近期刚建了一个面积很大的芦湖公园。

芦湖公园的夜景最美了,北大门竖立着两个五颜六色的灯,非常美丽,直着往前走,在公园的中心处有一个大湖,在湖里安了一排喷泉,湖中心有一个小岛,岛山上立着两只美丽的天鹅雕像,这两只天鹅栩栩如生,似乎真的一样。

湖水碧绿,再加上这两只天鹅,把这个湖衬托的更美了!
我爱我的家乡。

山东高青县旅游景点

山东高青县旅游景点

山东高青县旅游景点
山东高青县位于中国山东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景秀丽的县城。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旅游景点:
1. 蓝田山:蓝田山是高青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被誉为“山东
小黄山”。

山上有悬空寺、仙人庙、虎头山等景点,可以欣赏
到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建筑。

2. 棋盘山:棋盘山位于高青县城西北部,是山东省重点风景名胜区。

这里有险峰峻岭、奇石怪石、幽深峡谷等景观,是徒步爬山和探险的好去处。

3. 红岩寺:红岩寺是高青县最古老的寺庙,建于唐代。

寺内有悬崖壁画、石刻造像等珍贵文物,是佛教信徒和文化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4. 虎头山:虎头山位于高青县境内,是一座以岱山为背景的奇峰。

山上有虎头岩、八角亭、观音殿等景点,令人陶醉在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之中。

5. 龙王庙:龙王庙位于高青县城东北部,是一个古老的宗教场所。

庙内有古老的建筑、雕塑和宗教画,吸引了许多信徒和游客的参观。

除了以上景点,高青县还有许多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如蜡泉、石佛寺、太公山、高青湖等。

这些景点都展现了高青县丰富的
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和观赏。

高青历史文化介绍

高青历史文化介绍

高青历史文化介绍
高青县历史文化灿烂、历史悠久,是姜太公首封之地、义士田横故里,是齐文化发祥地之一。

高青县的建置沿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大约在7000年前,人类已经开始在这里发展自己的文明史,属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而得名。

依托北纬37°黄金纬度线,高青县打造了中国温泉之城、中国白酒名城、中国黑牛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一线四城”的金字招牌。

此外,黄河在高青境内流经长达47公里,形成了大面积盐碱涝洼湿地,为这座小城带来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和原生态资源。

总的来说,高青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发现的地方。

渤海区简史暨老渤海精神探析

渤海区简史暨老渤海精神探析

渤海区简史暨老渤海精神探析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为节约大家的宝贵时间,下面我直奔主题,向各位交流学习一下渤海区革命历史及其组织沿革大致情况,亦即老渤海精神的形成与内涵。

如果时间允许,再展开讲2个专题或者其中之一,也是渤海区地方史亮点和我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是山东我党抗日第一枪,在冀鲁边区阳信县流坡坞一带打响;二是清河区1943年有一个舍身炸碉堡的爆破英雄侯登山,比董存瑞早了5年。

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滨州市是原渤海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1944年1月,清河区抗日根据地(大致在黄河以南)、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大致在黄河以北)合并成立了渤海区抗日根据地,中共渤海区党委、八路军渤海军区随之成立。

景晓村任区党委书记,杨国夫任军区司令员。

渤海区曾经是山东5个抗日根据地(渤海42、胶东27、滨海17、鲁中24、鲁南17)之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战略区,一直是山东战场、华东战场的大粮仓、大后方。

渤海区有多大呢?成立之初,有45个县;至1945年9月,有42个县(6个专署),仍为山东人口最多(近1000万)、面积最大的一个战略区。

它涉及今沧州、德州、济南、淄博、潍坊、东营、滨州7个地级市。

(2009年11月23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面积占全省1/6,区划上19个县占全省139个县的14%,约1/7。

渤海区有45个县,区划上占当时山东127个县的35%,1/3强。

换言之,区划上,1个渤海区≈ 2.5个黄三角经济区;面积上,1个渤海区≈ 2黄三角经济区)为了新中国成立,渤海区牺牲了(在册)烈士55308名,占山东29%、全国3%;[①]输送子弟兵20余万,培养了380多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

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将军(或曾任副军以上)有204人。

仅在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中,就有上将3人(许世友、萧华、宋时轮),中将9人,少将26人。

[原济南军区司令员张太恒(广饶县人,1945年9月参军,任渤海军区第7师1团参谋处通信员)、政委宋清渭(陵县人,1944年任山东渤海军区2专署文书。

对青丘地望的考

对青丘地望的考

对“青丘”地望的考索与讨论青丘是个十分古老的地名。

《山海经》中提到青丘山、青丘国,但没有指明青丘的地望;(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在青州千乘县下曰:“千乘者,以齐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丘,今县北有青丘县,因以为名。

”这里的青丘,在今高青县;元·于钦《齐乘》“乐安北清水泊盖以青丘得名。

”这是清水泊青丘,在今广饶、寿光北。

尔后学者提到青丘地望时,多用清水泊青丘说,我在《探寻寿光古国》一书中,也延用此说。

但最近寿光市史志办赵守祥来信称:寿光纪台镇有青丘村,村中并有一丘,《寿光县志·文物名胜·城台》载:“位于县城东南18公里的纪台乡后寨子村附近,又名靖丘台。

1950年勘察时,台高12米,西长42米,东长36米,南北各长30米。

”寿光东南的这个青丘既有地名,又有实物。

这样在古青州地,就有高青县青丘、清水泊青丘和纪台青丘。

但那一个青丘是《山海经》中的青丘山或青丘国呢?高青县青丘与清水泊青丘有什么关系?这需要参照地上遗迹、周围环境,对古文献进行重新检索和对比研究。

一、纪台青丘古文献对青丘的记载如下《山海经·南山经》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英水出焉,南流注于翼之泽。

”《山海经·海外东经》载:“青丘国在其北,其人食五谷,衣丝帛。

其狐四足九尾。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淮南子》载:“尧时有大风为民害,乃缴大风于青丘之泽。

”《东方朔·十洲记》:“长洲,一名青丘,在南辰巳地。

地五千里,去岸二十五里,上饶山川,又多大树,树有二千围者,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青丘。

”《外国图》曰:“青丘之民食五谷,衣野丝,去琅琊万三千里。

”《淮南子》:“尧时有大风为民害,乃缴大风于青丘之泽。

”高诱注:“大风,风伯也,能坏人屋舍(一曰鸷鸟)。

淄博市情

淄博市情

历史沿革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政区名称之始。

9月撤销。

1946年1月二次成立,7月又撤销。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8月再次成立淄博特区,隶属鲁中南行政区。

1949年7月成立淄博工矿特区。

1950年5月成立淄博专区。

1953年改为淄博工矿特区。

1955年3月改为淄博市。

1959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专区合并组建淄博专区,淄博市改为专区辖市。

1961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专区分设,恢复为省辖市。

市级机关由博山区迁到张店区。

地理【位置面积】淄博市位于北纬35°55′20″~37°17′14″,东经117°32′15″~118°31′00″之间,地处鲁中,南依沂蒙山区,北临华北平原,东接潍坊,西与省会济南接壤。

市域形态南北狭长,南北最大纵距15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7公里。

地理位置适中,交通发达,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全市土地面积596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08人/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1.地质。

地处华北地台鲁西台北斜鲁中隆断区的北缘,为一向斜构造,称“淄博向斜”。

构造特征是褶皱平缓舒展而不甚发育,除较高一级的“淄博向斜”外,其他系与“淄博向斜”相伴生的次级小型褶皱;区内断层构造较为发育,尤以张性正断层为甚,纵横切割。

岩浆岩石分布面广,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主要有金岭闪长岩杂岩体、昆仑辉长岩体等。

2.地形。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跌宕,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落差千余米。

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达;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

北部有黄河、小清河流经,发源于淄博的河流有沂河、淄河、孝妇河等。

全市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2%、29.9%和28.1%。

3. 气候。

地处暖温带,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2010年平均降水量为622.1毫米,平均气温13.3℃,平均日照时数为2103小时。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概况邹平在山东省位置邹平,古称梁邹,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邹平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东接工业重地淄博,西邻省会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靠黄河,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全境26公里。

西距济南90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62公里,东距海滨城市青岛240公里,距淄博市37公里,北至首都北京550公里。

至2008年末,全县有199690户,总人口725266人。

现在全县辖13镇3个街道办事处,858个行政村,一个省级开发区(2010年11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1251.75平方公里。

位列2009年度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2009年度中国县域经济排名第28位,最具发展活力县级单位名列第二,2011年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的2011年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正式发布了《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邹平县在参评的2001个县(市)中名列第15位,比上届跃升7个位次。

至此,邹平已连续8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新区行政管辖所辖3个街道、11个镇:黛溪街道、黄山街道、高新街道、长山镇、焦桥镇、孙镇、明集镇、九户镇、台子镇、码头镇、魏桥镇、西董镇、临池镇、青阳镇。

共有857个村委会,874个自然村。

县人民政府驻黄山街道鹤伴二路567号,邮编:256200。

行政区划代码:371626。

区号:0543。

拼音:Zouping Xian 历史沿革商、西周时为邹侯国地。

春秋时齐景公筑邹之长涂,邹关(今隘阜口)之东始就平地,故名邹平。

秦属临淄郡。

西汉置邹平县(治所在今孙镇)、梁邹县(治所在今旧口),属济南郡东邹县(治所在今花沟),属千乘郡。

东汉东邹县并入临济,邹平、梁邹2县自东汉迄三国魏均属济南国。

西晋济南国改为济南郡,邹平县属之,梁邹县属乐安国。

南朝宋废邹平县,而于梁邹城侨置平原郡,又于东南部侨置武强县(治所在今长山镇)、平原县(治所在今平原庄)。

高青游记原创美文:高风在这里弥漫

高青游记原创美文:高风在这里弥漫

高青游记原创美文:高风在这里弥漫编者按:高青县隶属山东省淄博市,它是黄河母亲滋养出的一个骄子,《高风在这里弥漫》是作者在游览了高青县后所写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感受高青这片古老土地的风采。

高青,黄河母亲滋养出的一个骄子。

她一路从殷商、西周走来,鄋瞒、狄邑、翟城、千乘、乐安无不闪现着智慧和光芒,陈庄遗址、唐坊沙丘、杜姚沟遗址、古济水先民的印痕,凸显着她的地灵人杰。

今天,我来了,循着祖先的足迹,来到了高青古文化街上。

或民俗馆里,拾拣儿时的记忆;或石刻馆里,搜寻历史的痕迹;或黄河馆里,聆听远去的艄公号子;或度量衡馆里,感知祖宗的智慧。

于热浪滚滚的盛夏,徜徉在碾磨的“咿呀”声中,浸沉在时光老人的漫步里,来感悟那曾经的生活。

于这片古老土地结缘,沉醉而不知归路。

一汉唐、宋元、明清,拥拥挤挤在街头一隅,各自展现着属于自己的风采。

二千年前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

官宦人家的奢侈,彰显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那车马、那酒尊、那狩猎、那出行,那尊卑、那服饰、那乐舞、那祥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细细揣摸,眼前的画像石以质朴厚重见长,雄壮中透出豪放泼辣,活泼里折射出精巧俊爽,纯朴自然,简练朴素。

充分反映了汉人安邦乐居、其乐融融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气魄深沉雄大的大汉风貌,不由得为齐人齐地的富庶所折服。

“竹节松心”、“苦守冰霜”、“彤管标清”、“表扬幽贞”、“湘竹长青”……,一个个熟知的字眼,弥漫着旧社会妇女的苦楚与无奈。

守寡的岁月里,贞洁、安守、冰清、节操、忠贞,美丽的字眼,化作套在少妇脖颈上的无形枷锁,剥夺了自由,剥夺了人性。

有谁知,在这一块块冰冷石头的背后,隐藏着几多悲催和辛酸啊。

说不准,比起棠樾那些贞节牌坊背后的故事,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清慎勤,至高无上的天子手谕,透出皇权的威严与希冀。

我知道,这出自康熙帝的笔墨,多悬于衙署公堂之上,以此作为为官箴言。

清者,清白、清介、清平、清明、清廉也,若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

慎者,慎言、慎行、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矣,慎,德之守也;勤,勤谨、勤勉、勤恁、勤恤也。

高青县历史沿革

高青县历史沿革

高青县历史沿革高青县位于鲁北平原,淄博市北端,北依黄河,南靠小清河,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3′至118°04′,北纬37°04′至37°19′。

北部、西北部隔黄河与滨州市滨城区、惠民县相望;东部、东北部与博兴县、滨城区接壤;南部以小清河为界与邹平县、桓台县相望,东南部、西南部与桓台县、邹平县毗邻。

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公里,总面积831平方公里,系平原。

县政府驻田镇。

高青县主要包括原高苑县和原青城县。

大约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开始在这里发展自己的文明史,属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秦时,置狄县(今高城—带)。

西汉置千乘郡,故城在今高城北25公里。

1948年前,高青县东部属高苑县,西部属青城县。

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在今高城置高苑县。

金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置青城县。

1948年4月,高苑、青城两县合并为高青县,置县城于田镇,初属第三专员公署,后属清河专员公署,隶渤海行署;1950年迁县城于青城,同年5月,废渤海行署,高青县隶属惠民专署。

1952年,高青县城复迁田镇。

1956年3月,高青县与齐东县合并,改称齐东县,政府驻田镇,隶惠民专署。

1958年11月,将齐东县析入博兴、邹平县,皆属淄博专署。

1961年10月,复置高青县,政府仍驻田镇,隶惠民专署。

1990年1月1日,高青县划归淄博市,东北部的旧镇镇划归滨州市。

2010年,高青县改为省辖县,属省政府和淄博市双重管理,县城驻地田镇。

全县设田镇镇、青城镇、高城镇、黑里寨镇、唐坊镇、花沟镇、常家镇、木李镇、赵店镇和县城区办事处等9个镇,1个城区办事处,辖767个行政村,741个自然村。

2010年10月,撤销赵店镇,将赵店镇合并到常家镇,将田镇镇划分为田镇街道办事处和芦湖街道办事处,至2011年底,全县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759个行政村。

历史名人田横生于公元前250年,秦末狄城(今高青县高城镇)人。

走遍淄博,探寻齐鲁文化。

走遍淄博,探寻齐鲁文化。

齐国历史博物馆是在齐国故城博物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外形似古城堡,系中国十大异型博 物馆建筑之一。共分15个展厅,包括齐国历史典故展和各 类文物精品300余件(套),并辅以模型、雕塑、沙盘、壁 画、灯箱等传统艺术形式和音响、灯光、电影、电视、电 动等现代艺术手段,全面细致地展示了齐国八百余载的辉 煌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充分反映了齐国的政治、经济、文 化、艺术、科技、军事和礼俗,显示了齐文化在华夏文化 中的重要地位。
走遍淄博,
探寻齐鲁文化
外国语 09.4
刘怡赫
A线-临淄-
桓台-高
青-高新区
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 之一,周代齐国故都,汉代齐王首府,三国为 青州治所,隋、唐为大郡驻地,此后为县。临 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 淄。1970年设立临淄区。 临淄区位于淄博市东 北部,东经118度08分至118度30分,北纬36 度9分至36度37分。全年平均气温12.2 ℃ 。区 内温度变化基本上反映了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桓台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在山 东半岛中部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 的结合地带,是全国百强县(市), 山东省县域经济30强,全国闻名的 “建筑之乡”。境内交通便利,区 位优势明显,境内马踏湖是山东省 胜风景区,素有“北国江南”之称。
桓台县旅游资源十分丰 富,主要景点有:省级 名胜风景区——素有 “北国江南”之称的马 踏湖(五贤祠、冰山遗 址、徐夜书屋),号称 渔洋山人的王渔洋纪念 馆,王渔洋故居,石刻 园,四世宫保砖坊,史 家遗址,华严寺,周家 生态农观园,桓台博物 馆,少海公园、红莲湖 公园等。
齐国历史博物馆位于临淄区齐都镇政府驻地。齐国 历史博物馆建在齐国故城宫城遗址东部,是在齐国 故城遗址博物馆文物陈列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以 齐国故城大城与小城相互衔接的特殊形制作外形, 青砖砌垒,形似古城堡,别具一格,内部装饰古朴 典雅,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顶高15米,与宫城 西部的宫殿建筑遗址桓公台东西相望,交相辉映, 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淄博建制沿革

淄博建制沿革

漫谈淄博地名与城市的演进淄博拥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个地名,却是近代才出现的。

淄博市是一个组群式城市,源自于它是由几个小城市组建,又不断吸纳新的小城市的结果。

“淄博”最早是淄川、博山两县的简称。

二十世纪初的文件材料中,在排列多个城市时,习惯把各地地名的第一个字联用,如张周长(张店、周村、长山),淄博莱(淄川、博山、莱芜)等,淄川、博山都盛产煤,作为同一矿区的淄川、博山两地联用的几率非常高,很早就有淄博矿区的用法。

二十年代国共两党都多次使用“淄博”作为机构名称。

1922年6月中共建立山东矿业工会淄博部,1924年7月成立中共淄博支部(亦称淄博矿区支部)。

同期的国民党于1924年4月成立淄博张县党部联合筹委会,1925年2月成立淄博国民会议促进会,等等。

这时的“淄博”还不是完整行政地域的概念,在1937年12月日军侵占淄博之前,淄川、博山一直是山东省下辖的两个县。

解放战争前夕“淄博”曾短暂成为一个行政区域。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解放军进居淄川、博山,成立淄博特区,辖淄川县、博山县、博山市和8个直属区(矿区),行政机构称专员公署,“淄博”开始成为一个行政区域概念。

但同年9月淄博特区专员公署就从城里撤出,此后在解放战争期间,国共政权在淄博多次更迭。

1946年12月,淄博特区专员公署撤销。

解放后至五十年代中期“淄博”成为相对稳定的行政区域,但还不是一个城市概念。

1948年3月淄博最后解放,8月建立鲁中南区淄博特区,辖淄川县、博山县、张店市、周村市和原博山市的三个区(博城、黑山、原山),“淄博”作为地域的内涵已经扩大到张店、周村。

1949年4月又重建博山市,博城等三个区划入。

1949年7月,淄博特区与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工矿部合并,建立淄博工矿特区,辖两县三市未变。

1950年5月,淄博工矿特区与清河专区合并,成立淄博专区,初辖淄川、博山、临淄、长山、桓台、邹平、章丘、章历八县,其中博山市并入博山县,张店市并入桓台县,周村市并入长山县。

马扎子决口对高青黄河堤防的影响

马扎子决口对高青黄河堤防的影响

马扎子决口对高青黄河堤防的影响作者:郭珏龙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 F42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2-0178-002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六月二十一日凌晨,马扎子河决。

当时临河堤高2.9米,背河堤高4.7米,属平工堤段。

汛期洪水连续上涨,险要堤段河水与堤顶相平,加之7天7夜连续降雨,大堤内外茫茫一片。

由于临时抢修子埝,取土较远,督战不力,拂晓无防,河水漫溢,大堤溃决。

门口位置在马扎子险工11号至19号坝之间(相应大堤桩号120+150~120+500),门口长350米。

当年九至十月间,河水下降,主流归槽,堵口以秸料为主,桩绳配合,第一次“滚占”失利,第二次“合龙”闭气,堵口告捷。

据民国24年(1935年)版本的《青城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一年,河决马扎子,全境尽被淹没,西、南两境,地被沙压,沃土变为瘠壤,抚今追昔,不胜沧桑之感。

”又云:“……全境淹没,城(指原青城县城)被水围者三月,浸淫冲刷,城坏池平,水平淤垫,城势益低,随处皆可上下,民国十九年,因谯楼倾亟,尽行拆除……在1966年大堤普查中,据几位目击决口的高龄老人追忆:决口口门水深5米,形如倒灌,漫越吉池沟、支脉河,注小清河入海,水害波及博兴、广饶。

境内东西长17华里,南北宽23华里,除口门附近落沙2米外,全境114个村庄,19.8万亩土地,落沙0.5~1.5米,共计压沙3225万立方米,沃土变为瘠地,三年未能恢复生产。

马扎子决口对高青县堤防的影响有三:其一,变平工为险工。

马扎子(亦称赵王庄)原非险工,据调查资料记载,建堤时大河距堤3~4华里,因河床变化逐年东滚,决口时引流刷滩,大河迫近堤身,堵口后,口门区有大面积的埽坝工程,水深溜急,冲击堤身,为利防守,后来在口门的上、下游逐年增修了长坝基,从而演变成今日之马扎子险工。

其二,形成“地河”和“堤河险工”,多处堤身险象环生。

想解下山东的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吗

想解下山东的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吗

想解下山东的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吗想解下山东的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吗山东,齐鲁大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行政区划经历了诸多变迁,民间曾经流传山东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

尽管这是流传,也没有铁证去证实,更何况在历朝历代的更替中山东的版图也不同,不过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今日展示这些州府县,就是为了展示山东曾经的历史,也让我们重新认识那些消逝的古县。

山东自明建省以来,只有清朝时是十府,具体为:济南府、泰安府、东昌府、曹州府、兖州府、沂州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武定府。

至于九州,则具体不详,按清时山东各直隶州加散州共十州,具体名单是:临清州、济宁州、胶州、滨州、高唐州、德州、东平州、濮州、莒州、宁海州(3个直隶州,8个散州)。

而一百单八县,则是在民国的时候,民初山东废府州,各直隶州和散州都改为县,当时山东全省共计107县,后来因黄河改道,濮县黄河以南的部分析置鄄城县,从此至共和国成立,山东正好是108县(期间中共成立的一些县未算)。

关于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十府”很明显,“一百单八县”也有说法,只有“九州”没有明确的说法,因为山东的散州和直隶州加在一起有十个。

个人猜测,九州应该是直隶州加上带州字的府,为:登州、莱州、青州、沂州、兖州、曹州(以上为带州字的府),临清州、济宁州、胶州(以上为直隶州),至于散州,应该包括在一百单八县里了。

这样,山东的“三州十府一百单八县”就变成了“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

济南府治历城县(今济南市历下区)。

清顺治初辖泰安、武定、德、滨4州,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肥城、青城、陵县、新泰、莱芜、德平、平原、阳信、海丰、乐陵、商河、利津、沾化、蒲台26县。

雍正二年(1724年) 泰安州升为泰安直隶州,新泰、莱芜、长清(雍正十二年改以肥城换长清)随属;武定州升为直隶州,阳信、海丰、乐陵3县随属。

滨州升为滨州直隶州,利津、沾化、蒲台3县随属。

雍正七年(1729年)平原、禹城、临邑、陵县4县划归高唐直隶州。

高青旅游景点

高青旅游景点

高青旅游景点
高青县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拥有许多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名胜。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高青旅游景点:
1. 梁山景区:梁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被誉为“华夏神山”。

景区内有著名的岳飞庙、秦桧庙等,还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和瀑布飞泉的美景。

2. 高青峡谷风景区:这里有独特的峡谷地貌和清澈的溪流,是进行漂流和户外运动的绝佳地点。

3. 黄河故道:高青县位于黄河故道的附近,这里有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和黄河泛滥纪念园,是了解黄河文化和欣赏自然风光的好地方。

4. 北山风景区:这里有高青最高的山峰——北山,可以登山观景,同时还有古建筑群和茶园景观。

5. 红石峡景区:这是一个以红色石头地貌为主题的景区,游客可以欣赏到奇特的地质景观和乡村风光。

6. 樱花园:每年春季,高青的樱花园会迎来盛开的樱花,成为游客观赏花海的好去处。

7. 其他:高青还有一些历史文化名胜,如王定安故居、王龙岭故居等,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人物和文化传统。

以上景点只是高青旅游的一部分,还有其他的美景等待着游客的探索。

长山县的由来及消亡

长山县的由来及消亡

长山县的由来及消亡长山县,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撤消于公元1956年3月,县名由武强县更名而得。

武强县建于西汉,城治在今周村区大姜镇东面的固玄庄(或称固县庄、固悬庄),武强县的前身是於(wū)陵邑、於陵县或乌陵县。

长山县境域,在春秋战国时属齐国、属於陵邑,於陵故城遗址原在今邹平县临池乡古城村(位于今周村南约2公里处)。

西汉时,於陵邑改称於(或“乌”)陵县。

南朝孝武(公元454)时,废於陵县,武强县被侨置于今周村区大姜镇固玄庄。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城治迁移到长山城(今邹平县长山镇)。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改武强县为长山县,隶淄州(治所在今淄川县),属齐郡。

长山县,在唐初隶属齐郡,武德八年(公元625)改隶淄州。

自宋朝景德元年(公元1004)隶属京东东路淄州。

元中统五年(公元1264)隶属淄州路。

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隶属般(pán)阳路。

明朝洪武(公元1376—1379)年间隶属般阳府、淄川州,其后直至1911年,始终隶属济南府。

自民国3年(公元1914)起隶属济南道。

1927年隶属山东省;1936年隶属山东省第五行政督察公署。

旧长山县境的大致辖域,主要包括:今周村区的大部,今邹平县的东部、东南部,今张店区的西北部以及东北部卫固一带“飞地”。

据1937年地图资料记载:长山县西南部以摩诃山、南北峪、白云山为自然县界,南部以山旺庄、尚庄、王家庄、张染(冉)庄、马尚、姚家寨(今西寨)(以上6村分别属周村区和张店区)为县界,东部以道庄、阎家桥、麻姑营、院上(以上4村在张店区)、西江坡、三里庄、陈度、公孙庄、西营、陶唐口(以上6村属高青县)为县界,西部以侯家庄、马家寨、西董、姜家庄、陈河涯、莲花池、礼参店、李家套、辛集、郑家寨(以上村庄今属邹平县)为县界。

另有卫固片26个自然村之“飞地”。

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7·5公里,境域面积约499·7平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青县历史沿革高青县位于鲁北平原,淄博市北端,北依黄河,南靠小清河,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3′至118°04′,北纬37°04′至37°19′。

北部、西北部隔黄河与滨州市滨城区、惠民县相望;东部、东北部与博兴县、滨城区接壤;南部以小清河为界与邹平县、桓台县相望,东南部、西南部与桓台县、邹平县毗邻。

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公里,总面积831平方公里,系平原。

县政府驻田镇。

高青县主要包括原高苑县和原青城县。

大约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开始在这里发展自己的文明史,属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秦时,置狄县(今高城—带)。

西汉置千乘郡,故城在今高城北25公里。

1948年前,高青县东部属高苑县,西部属青城县。

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在今高城置高苑县。

金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置青城县。

1948年4月,高苑、青城两县合并为高青县,置县城于田镇,初属第三专员公署,后属清河专员公署,隶渤海行署;1950年迁县城于青城,同年5月,废渤海行署,高青县隶属惠民专署。

1952年,高青县城复迁田镇。

1956年3月,高青县与齐东县合并,改称齐东县,政府驻田镇,隶惠民专署。

1958年11月,将齐东县析入博兴、邹平县,皆属淄博专署。

1961年10月,复置高青县,政府仍驻田镇,隶惠民专署。

1990年1月1日,高青县划归淄博市,东北部的旧镇镇划归滨州市。

2010年,高青县改为省辖县,属省政府和淄博市双重管理,县城驻地田镇。

全县设田镇镇、青城镇、高城镇、黑里寨镇、唐坊镇、花沟镇、常家镇、木李镇、赵店镇和县城区办事处等9个镇,1个城区办事处,辖767个行政村,741个自然村。

2010年10月,撤销赵店镇,将赵店镇合并到常家镇,将田镇镇划分为田镇街道办事处和芦湖街道办事处,至2011年底,全县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759个行政村。

历史名人田横生于公元前250年,秦末狄城(今高青县高城镇)人。

是齐王田氏后裔。

与堂兄田馆、胞兄田荣、胞弟田衍同为齐国贵族。

公元前221年, 秦灭齐后,虽家族败落,但仍为—方之豪门。

田横自幼习文从武,17岁时常于狄邑西北的密林间游猎,并开始结交本地的豪侠义士。

25岁时在原齐地已有较大影响。

公元前209年七月, 陈胜、吴广起义。

九月,陈胜派周市平魏,彻地狄城,田檐乘机与荣、横密谋,计杀狄县令,自立为齐王,并率部击退周市;继而东进占领了原齐都——临淄。

公元前208年元月,田储率兵救魏,被秦将章郎所杀;田横闻之,带兵至东阿,与田荣收集余部, 联合楚兵,击败章郎。

七月,引兵东行,八月逐田假、田角,重占临淄,立檐之子田市为齐王;田荣为相、田横为大将。

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封田都为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安为济北王。

田荣、田横不满项羽的封侯,五月发兵驱走田都,六月追杀田市,田荣自立为齐王。

七月,击败田安,统—了三齐之地。

公元前205年正月, 齐、楚战于城阳,田荣败走平原,被民所杀。

四月,田横西进, 收散兵数万人,占城阳,项羽率兵攻之,未克。

五月,田横东归,再收齐地,立荣之子广为齐王, 横自为相,专国事。

并派华元伤、田解屯兵历下防御汉军,大将田光镇守临淄,田既驻守即墨,回吸守卫博阳(今泰安市)。

公元前203年,刘邦遣邮食其游说于齐,田横遂与之签约。

十月,汉将韩信乘历下防守松懈之机袭破齐军,驱兵临淄城。

田广、田横大悟,烹杀邮食其。

田广东走高密,且派人求救于楚;田横直奔博阳。

十—月,韩信大败齐楚联军于激水,杀田广,占齐地。

田横闻之,自立为齐王,令弟田衍为将;在赢下还击汉将灌婴,败后投奔彭越。

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封彭越为梁王。

田横为免不测,遂率徒属500余人遁人海岛(今即墨) 。

刘邦恐横为乱,派使者赦其罪且召之,横婉转谢曰:吾曾烹降下之使邮食其, 今闻其弟邸商为汉将,恐有不便,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岛终生。

刘邦复诏曰:田横若来,大者封王,小者封侯;若不来,举兵诛之。

八月,田横与二门客随使者诣洛阳。

行至河南但师西(今赫田寨),田横谓门客曰:横与汉王俱曾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 而横为亡虏,其耻已甚;且我烹人之兄,与其弟并肩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但我却有愧于心;且隆下召见,不过欲见我容颜,今斩吾头,去洛阳三十里, 面容未能败,犹可观也。

遂自俐。

刘邦闻之,甚为感慨,发兵2000人,以王者礼葬。

二门客在其家旁亦穿穴自尽。

岛上500人闻之,皆自杀以殉横。

后人慕田横之气节,在但师筑基树碑;把海岛称为田横岛,并修墓建祠;蓬莱有田横山、田横寨;连运港市有田横将军墓和庙;原高苑县亦修有田横墓。

唐韩愈作"祭田横文";明郑成功在《复台》诗中云:"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龚自珍在《咏史》诗中写道: "回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叶剑英在同学录誓言中写有:“成则周武三千,败则田横五百”;1954年,陈毅在《初游青岛》诗中云:"其后有田横,抗汉鲁之顽,从义五百人,立儒而廉贪";徐悲鸿费时两年绘出《田横五百壮士图》巨画。

倪宽(?—公元前103年)西汉千乘人。

自幼勤奋好学,善诗书,达礼仪。

初拜欧阳和伯为师, 后从孔安国研学《尚书》,在当地颇有名气,公元前124年,经考试入朝为宫, 任朝廷掌故。

后被补为廷尉文学卒史。

因其代廷尉写了—篇难度较大的奏章,受到汉武帝赏识,被举为侍御史。

此后,兄宽常与武帝谈论经学,帝奇其才,被提为中大夫。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被任命为左内史。

任职后重视发展农业,亲自审理案件, 减缓刑罚,礼贤下士,深得同僚及百姓的信赖和拥戴。

克宽曾奏请武帝批准, 在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辅渠,引水灌溉农田,使灌区百姓大受其益。

收租税时, 量民之财力而行,且贷款于民,使营生业,故租税不能如数收缴,并因此负罪欲免职;百姓闻之,争相缴纳租税。

由此兄宽愈受武帝器重,后任御史大夫。

曾与司马迁共同制定"太初历"。

《汉书·艺文志》有"倪宽九篇", 今有清马国翰辑本。

牟建字君高, 狄城人,处于西汉末东汉初。

少习欧阳尚书,不仕王莽。

公元26年(东汉建武二年)被大司空弘辟拜为博士。

稍迁河内太守,因垦田不实被免职。

在河内讲学, 有弟子千余人。

著《尚书》章句,前后万言,号称"牟氏章句"。

后为中散大夫,告老还乡。

卒于家。

董积躬字师道,青城人,生卒年不详。

1137年(金天会十五年)参加德州举试,获第2名。

金天德年间中进士。

历任县尹,勤政平讼。

摧知海州。

再调陕西治理疏泼京兆府三白(太白、中白、南白)渠,以便民为己任,整修水利,灌溉农田,深得民心。

后任山东东路转运都司判官兼提举学校事。

皇帝赐紫金玉带以彰其绩。

官至中宪大夫。

刘玉辉 (1876—1939年) 字蕴山, 高青县元河乡武刘庄人。

幼时从学,少年中秀才后,经考不第,遂无意仕途,执教于乡村。

辛亥革命爆发后, 他积极响应,带头剪掉辫子。

民国成立后,出任县劝学所所长, 极力主张废科举,兴学堂,推行普通教育。

在其倡导下,1912年,高苑县乡村小学由10多处发展到40处。

1913年,刘蕴山力排众议,在高城创办第—所县立女子小学, 亲自动员女子入学。

1924年县劝学所改为县教育局,刘蕴山任教育局长,仍以推行普通教育为己任。

并多次培训私塾中的青年教师, 使之转为小学教师。

至1929年高苑小学达77处(包括完全小学2处),入校学生2133人。

1930年, 刘蕴山出任高苑县立第—小学校长。

当时学校只有学生50余人。

为扩大校舍, 广开生源,他将学校从北门外长乐书院旧址迁到西门里当铺内,并深入农户动员家长送子女人学, 遇家境贫困者,便解囊相助。

由于其训育有方,高苑第—小学迅速扩大到7个班、171名学生。

刘蕴山学识渊博, 性情刚直,乐于提携后进,攫育人才。

高青县许多知名人士如孙健萍、孙明光、郑自修、李苦争、马勋臣等均出其门下。

其德行、学识深得学生尊敬,几十年后,学子们一提起蕴山先生仍记忆犹新,赞不绝口。

1933年刘蕴山曾参与续修《高苑县志》。

1934年被推举为高苑县商会会长。

1937年后, 因时局混乱,回乡隐居。

1939年日军侵占高苑后,企图借刘蕴山的威望为之服务,遭其拒绝。

后日伪将刘裹挟入城,迫其就范,他便躲在朋友家中,托病不出。

日伪时常寻机谩骂、羞辱,为保持民族气节,于是年绝食而终,享年63岁。

孙林庭原名孙玉仑, 又名孙林。

1908年生于齐东二区(今高青县黑寨镇)孙家庙村—个普通农民家庭。

192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济南正谊中学。

期间, 接触了省立—中学生、中共地下党员李林;读了《十月革命》、《马列主义浅说》等书籍,开始参加进步学生组织的秘密会议。

1927年到曲阜二师学习,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

1930年在章丘县民众教育馆工作。

"九·—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他激愤难抑, 在家信中说:"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我们决不会屈服,—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我们宁死不当亡国奴……。

"1931年后,他辞职回乡,先后在高苑、齐东(今邹平九户)、青城—带教书。

与九户第—高小教员王继武(中共地下党员)经常组织学生上街演讲,宣传抗日。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投笔从戎。

到处张贴进步传单、标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同乡孙玉荣等人动员刘信南村大地主李庆兰,把看家护院的枪支献出来,建立了—支10余人的抗日游击武装。

12月,率游击小组参加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齐东教导团,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春,在沂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主办的抗日干部学习班, 3个月后又进入参谋学习班学习。

回齐东后,任国民党抗日义勇军齐东二团少校副团长兼二营营长;活动在齐东、青城边境—带,部队发展到300余人。

1939年春,日伪军到黑里寨、孟集—带扫荡,他率部阻击,毙伤敌7人。

是年冬,与八路军三支队李曼材、韩子恒建立了联系, 相互支持,配合作战,在吕家、龙桑树—带歼灭日军8人,缴获武器—宗。

1940年3月,当得知住在齐东的日伪军要到南寺庄扫荡的情报后, 立即派人通知李曼村部队,两军配合消灭日军10人。

是年冬,孙林庭接受八路军"青齐边区抗日游击队"的番号后,积极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率部队官兵—致,军纪严明,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孙林庭还十分关心本地的教育事业,筹资兴建了刘家镇和十六户两处高等小学。

每到—村他都先到学校同教员交谈, 询问情况,因此,当地群众和部分战士都亲切地称他"林庭老师"。

1942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初六),他准备接受清西军分区整编,不慎走漏消息,在刘家镇被国民党保安五团团副、汉奸郭众权(绰号郭瞎子)杀害,时年33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