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基础”教学大纲(教育部发布)

合集下载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
- 内容简介
- 课程目标
- 重要概念定义
第二章:创业概念与理论
- 创业的定义与特征
- 创业理论的基本概念
- 创业家精神与创新
第三章:市场与竞争分析
- 市场概念与市场环境分析
- 竞争分析与竞争优势的建立
- 消费者行为及市场需求预测
第四章:商业模式与商业计划
- 商业模式的概念与核心要素
- 商业计划的建立与重要内容
- 商业模式创新与评估
第五章:企业组织与团队建设 - 企业组织的形式与架构
- 团队建设与角色分工
- 领导与管理技巧
第六章: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 市场营销策略与战略选择 -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技巧 - 销售渠道与客户关系管理第七章:融资与风险管理
- 融资方式与重要考量因素 - 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 投资者关系与财务管理原则第八章:法律与道德
- 创业法律问题与合规要求 - 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 知识产权保护与合同管理第九章:创业生态与创业支持
- 创业生态系统与创业生态网络
- 创业支持机构与资源对接
- 成功创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展望
- 课程学习成果回顾
- 对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 未来创业发展方向的展望
附录:课程参考资料
- 书籍与教材推荐
- 学术期刊与研究报告
- 网上资源与实践案例
注:以上仅为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示例,具体的课程安排、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内容可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完整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课程基本情况、性质与作用以及培养标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课程信息和培养目标。

第2章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开发本章主要介绍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

学生将研究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开发的重要性。

第3章创业基础知识本章主要介绍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包括创业机会、创业计划、创业资源等。

学生将研究如何识别创业机会,制定创业计划,并了解创业所需的资源和条件。

第4章创业实践与管理本章主要介绍创业实践的流程和管理方法,包括创业资源整合、创业计划撰写、新企业开办流程和管理等。

学生将研究如何设计创业计划和管理新企业,提高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5章创业案例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一些成功的创业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以及如何避免创业失败的风险。

学生将研究如何从成功的创业案例中汲取经验和启示,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和素质。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和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以及创业计划书和实践项目的评估。

剔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小幅度改写每段话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意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建立和创意意识培养,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识别,创业资源管理,创业团队管理,以及创业计划书撰写与展示。

创新意识建立本章节将介绍如何建立创新意识。

创新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学生需要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寻找创新点。

我们将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创新的概念和方法。

创意意识培养本章节将介绍如何培养创意意识。

创意是创新的源泉,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激发自己和他人的创意,以及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创新。

我们将通过创意思维和创意技巧的讲解和实践来帮助学生提高创意能力。

(完整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与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旨在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初步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理论,锻炼和提升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

1、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2、教授创新创业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比如创业机会、创业计划、创业资源等等。

3、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的创业能力。

三、培养标准通过“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使学生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开发的真正含义、特征,能逐步建立起与创新相适应的新观念。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能全面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科学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项目等。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具备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的素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讲座安排本门课程将采取网络教学与现场讲座形式完成,讲座将于课程网络教学部分基本完成后开展。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2.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3.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 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1.创业并不只是开办一家企业。 2.创业能力具有普遍性与时代适应性。 3.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1.创业者并不是特殊人群。具备一些独特技能和素质有助于成功 创业。 2.大多数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习得。 3.创业者选择创业的动机受诸多直接和间接因素的影响。 4.创业者可以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创业素质和能力。 1.创业团队是团队而不是群体。团队中成员所作的贡献是互补 的,而群体中成员之间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互换的。 2.创业团队是由两个以上具有一定利益关系、共同承担创建新企 业责任的人组建形成的工作团队。 3.与个体创业相比较,团队创业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对创业成功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依据不同逻辑组建创业团队既可能带来优势,也可能带来障 碍,对后续创业活动会带来潜在影响。 5.创业团队管理的重点是维持团队稳定的前提下发挥团队多样性 优势。 6.创业团队领袖是创业团队的灵魂,是团队力量的协调者和整合
1.创意与机会; 2.创业机会与商业机会; 3.创业机会的特征与类型; 4.创业机会的来源; 5.影响机会识别的关键因素; 6.识别创业机会的一般过程; 7.识别创业机会的行为技巧
1.有价值创业机会的基本特征; 2.个人与创业机会的匹配; 3.创业机会评价的特殊性; 4.创业机会评价的技巧和策略 1.机会风险的构成与分类; 2.系统风险防范的可能途径; 3.非系统风险防范的可能途径; 4.创业者风险承担能力的估计; 5.基于风险估计的创业收益预测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章 节 目标 课程内容
(一)创 业与创业 精神

大学生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试行)

大学生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试行)

附件四:大学生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试行)(教育部创业基础教学大纲)根据《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现制定“创业基础”教学大纲,供参考使用。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

“创业基础”是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要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创业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

通过运用模拟软件、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

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点(一)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教育部高校创业教育要求

教育部高校创业教育要求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特制定本要求。

各地各高校要按照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教学目标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原则(一)面向全体。

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

(二)注重引导。

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分类施教。

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适应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创业需求,分类开展创业教育教学。

(四)结合专业。

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

(五)强化实践。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内容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

(一)教授创业知识。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创业基础课程英文名称:Entrepreneurial foundation课程号: 510030022(原课程号)课程属性:通识选修课开课学期:春秋总学时:32学时(课堂授课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学分:2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4.建构法科学生特殊的创业体系。

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创业理论教学与思维实操训练,使学生掌握创业相关基础知识、了解创新型创业原理,创业思维概念,学会商业模式构建、创业计划书设计。

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实务》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一)理论教学:28学时知识单元1:创新思维与创业者品质参考学时:4学时学习内容:1.创新思维。

1.1创新思维与成功创业的关系1.2创新思维构成1.3五色思维原理的起源与运用2.创业者品质。

2.1创业者性格分析2.2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2.3创业团队的组织品质学习目标:1.了解创业思维的本质。

2.掌握五色思维概念,理解并运用该模型分析问题。

3.理解创业者品质构成,创业者必需的素质和能力,并领悟创新思维在创业中的重要作用。

作业:1.五色思维中,你觉得自己的哪些思维比较强,哪些思维比较弱并分析原因。

2.你身边对你生活影响最深的人是谁?他(她)有哪些特别的思维?为什么?知识单元2:创新理论与创业模式参考学时:4学时学习内容:1.创新与创业的历史发展。

1.1中国封建时期创新历史1.2马克思的创新理论1.3近现代西方创新与创业理论2.创新理论的新模型。

2.1中国改革发展模式与创新2.2四层创新金字塔模型解析2.3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3.新时代的创业模式。

3.1四种创业模式分析3.2以人为本的创业模式学习目标:1.把握经济发展中创新的本质。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教育部发布)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教育部发布)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2012-08-20 教育部字体大小:小中大“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

根据《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现制定“创业基础”教学大纲,供参考使用。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

“创业基础”是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要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创业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

通过运用模拟软件、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

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适用专业:学分数:学时数: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一、《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目录模块 1 什么是企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题1:企业(E NTERPRISE)的含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题2:企业的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题3:人们在企业中的角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题4:小企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块2 为什么要发扬创业精神?..............................................................................................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各组制作商业模式画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团队合作、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调查研究、头脑风暴
第五章 创业资源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创业资源的类型,重点认识不同类型创业活动的资源需求差
异,掌握创业资源获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明确创业资源获取的技巧和策略。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创业资源的内涵与种类 创业资源与一般商业资源的异同 社会资本、资金、技术及专业人才在创业中的作用 影响创业资源获取的因素 创业资源获取的途径与技能 创业融资渠道和策略 财务报表的制作 理解启动资金与营运资金的区别
商机,寻找市场机会,掌握创业机会评价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创业机会与商业机会 创业机会的特征与类型 创业机会的来源 影响机会识别的关键因素 识别创业机会的一般过程 识别创业机会技巧
3
创业风险评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4P 计划 SWOT 分析 系统性风险 市场风险 3.问题与应用 创业机会的识别和评价:问题+机会导向 如何找到好的企业构思:头脑风暴法 吉列:如何将剃须刀卖给女人 电梯演讲 (三)思考与实践 一分钟组内分享创业想法 小组创业项目注意事项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创业与创业精神的关系、 创业与人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创业和创业精神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和 价值,正确认识并理性对待创业。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创业过程与阶段划分 创业精神的本质、来源、作用与培育 创业的要素与类型 创业的关键要素:机会、团队和资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创业及创业类型 企业生命周期 创业者与管理者 3.问题与应用 学生对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评估 完成自我能力增长计划 划分企业基本周期 (三)思考与实践 1、完成创造力测试 2、筹划分组,组建创业团队 3、教学周期内以创新精神完成一件想做又没有做的事情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团队合作、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调查研究等。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创业基础》课程教章节目标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 1.创业的定义与功能;(一)创程的特征,掌握创 2.创业的要素与类型;业与创业业与创业精神之间 3.创业过程与阶段划分;精神的辩证关系,强化 4.创业精神的本质、来源、作用与学生对创业精神需培育要培育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一、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通过对知识经发展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热潮 1.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二)知形成的深层次原 2.创业活动的功能属性;识经济发因,认识经济转型 3.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创业的重要意展与创业与创业热潮的内在义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使学生了解创 1.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概念;(三)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2.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业与职业的关系,认识创业 3.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生涯发展能力提升对个人职意义和作用业生涯发展的积极使学生认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1.创业者;(一)创了解创业者动机及 2.创业者素质与能力;业者其对创业的影响,3.创业动机的含义与分类;注重识别创业活动 4.产生创业动机的驱动因素的理性因素使学生认识创二、创业业团队对创业成功者与创业1.创业团队及其对创业的重要性;的重要性,学习组团队 2.创业团队的优劣势分析;建创业团队的思维 3.组建创业团队的策略及其后续影方式及其对创业活(二)创响;动的影响,掌握管业团队 4.创业团队的管理技巧和策略;理创业团队的技巧 5.领导创业者的角色与行为策略;和策略,认识创业6.创业团队的社会责任团队领袖的角色与作用使学生认识创业机会的概念、来1.创意与机会;源和类型,了解创 2.创业机会与商业机会;(一)创意与机会之间的联3.创业机会的特征与类型;业机会识系和区别,了解识4.创业机会的来源;别别创业机会的一般 5.影响机会识别的关键因素;步骤与影响因素,6.识别创业机会的一般过程;习得有助于识别创7.识别创业机会的行为技巧业机会的行为方式使学生认识有商业潜力和适合自 1.有价值创业机会的基本特征;(二)创己的创业机会,了 2.个人与创业机会的匹配;业机会评解创业机会的评 3.创业机会评价的特殊性;价价,掌握创业机会 4.创业机会评价的技巧和策略三、创业评价的方法机会与创使学生认识到业风险 1.机会风险的构成与分类;创业有风险,但也(三)创 2.系统风险防范的可能途径;有规避和防范的方业风险识 3.非系统风险防范的可能途径;法。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码:XZ070006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必修课学分数:2学时数:32,其中线上学时:20,线下理论学时4,线下实践课学时:8 开课学期:第4学期先修课程:大学生学习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后续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第一局部理论教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公共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了解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工程;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书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今后的创业打下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开展,最终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一)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开展(2)课时1.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创业与创业精神的关系、创业与人生开展的关系,以及创业和创业精神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正确认识并理性对待创业。

2.重点及难点重点:创业与创业精神的关系、创业与人生开展的关系,以及创业和创业精神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对创业的理解和把握,对创业与个人开展的理解和把握。

(二)创业者与创业团队(4)课时1.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对创业者的理性认识,纠正神化创业者的片面认识,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认识创业团队的重要性,掌握组建和管理创业团队的基本方法。

2.重点及难点重点:创业者的定义及类型,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特征,创业者素质能力的开发,影响创业动机的环境因素。

难点:对创业者素质和能力的形成是再创'业实践过程中的诠释,创、业团队是在创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解释。

(三)创业机会及其识别与评价(6课时)1.教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创业机会的概念、来源和类型,了解创意与机会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熟练掌握识别创业机会的一般步骤与影响因素,掌握有助于识别创业机会的行为方式。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教育部发布)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教育部发布)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2012-08-20 教育部大中字体大小:小“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

根据《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现制定“创业基础”教学大纲,供参考使用。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

“创业基础”是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要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创业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

通过运用模拟软件、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

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创业基础课程大纲

创业基础课程大纲

创业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创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了解创业的基本概念、流程和要素,并培养他们在未来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创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了解创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关键要素;3.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4. 帮助学生构建创业模型和商业计划书。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创业概论- 创业定义与分类- 创业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创业成功的要素2. 创业流程与模型- 创业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基于市场需求的创业模型- 创新与颠覆创业的模型差异 3. 商业计划书的编写- 商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和结构 - 产品/服务描述与市场分析 - 营销策略和财务预测4. 创业中的市场营销- 市场调研与竞争分析- 定位与品牌建设- 销售渠道与推广策略5. 创业中的财务管理- 资金需求与筹集途径- 利润与现金流管理- 风险评估与控制6. 创业中的创新与团队管理- 创新的重要性与方法论-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发展- 冲突管理与团队合作7. 创业中的法律与知识产权- 创业相关法律法规-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营- 合同与法律纠纷解决8. 创业中的风险与机遇- 创业中的常见风险与挑战- 失败与成功的案例分析- 新兴行业与创业机会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团队项目以及实地考察等。

学生将有机会参观一些成功的初创企业,并与企业家进行面对面交流。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4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2. 期中考试(20%):考查学生对于创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期末论文(40%):要求学生编写一个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并阐述核心创业理念和价值。

六、参考教材1. 《创业学》 - 彼得·格莱姆斯2. 《创新与创业管理》 - 约翰·B.凯夫3. 《商业计划书写与评价》 - 丁晓言4. 《创新者的解答》 - 克里斯蒂安·欧尔森七、备注本课程在创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和市场动态进行授课,以培养学生具备创业的思维模式和判断能力。

《创业基础(第2版数字教材版)》教学大纲

《创业基础(第2版数字教材版)》教学大纲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 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创业基础》是遵循国家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教高厅[2012]4号)而开设的全校通识教育课程。

本课程旨在“传授创新知识、塑造创业精神、培育创业能力”。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及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创业活动相关的原理和理论。

主要包括:创业者与创业活动、创业机会与识别、商业模式构建、创业资源管理与创业融资、创业企业建立与发展管理等系统知识体系。

使学生系统掌握创业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创业活动及管理的理论认识,增强学生创业意愿和能力,并为参与创业竞赛项目,以及实施创业活动提供知识基础。

同时,本课程还强调塑造创业精神,培育创业能力。

即使学生毕业后不直接创业,也可以运用创业相关的意识、精神和方法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运用所学创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为其他创业者提供帮助,支持其他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及管理。

"Foundat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is a school-wid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that is adapted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General Undergraduate Schools"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2] No. 4)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impart innovative knowledge, shap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cultivat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By carrying ou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urses,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theories of entrepreneurship, b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processes and methods of entrepreneurship, understan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related policies of entrepreneurship, stimulat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and improv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mot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employment and overall development.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related to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It mainly includes: entrepreneurial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and identification, business model construction,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financing,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other systematic knowledge systems. To enable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basic knowledge related to entrepreneurship, improve students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nd management, enhanc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and ability, and provide a knowledge base for participating in entrepreneurial competition projects and 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course also emphasizes shap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fostering entrepreneurship. Even if students do not start a business directly after graduation, they can use the awareness, spirit and methods of entrepreneurship to better engage in their own work; use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practices learned to provide assistance to other entrepreneurs and support other entrepreneurs in engaging i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management.三、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表2 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创业与人生发展(3学时)1.主要内容:(1)理解创业;(2)创业精神;(3)创业思维2.核心问题:(1)创业的内涵与外延;(2)创业的构成要素;(3)创业精神的含义;(4)效果逻辑与因果逻辑;(5)效果逻辑下的创业行动。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时效性
可操作性
选择近期发生的案例,以反映当前创新创 业实践的最新趋势和变化。
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案例,即学生能够通 过分析和学习,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 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中。
创新创业实践案例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仔细阅读案例材料,了
案 例
解案例的背景、问题、

挑战和解决方案。

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
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和项目需 求,合理安排团队结构和分工

创业团队的管理策略与技巧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确保团队成员之间充分沟通,分享信息和资 源,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
根据团队成员的贡献和需求,设定合理的奖 惩制度,提高团队士气。
设定明确的团队目标
将创业目标分解为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激发 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动力。
在展示过程中与听众保持互动,鼓励 听众提问和发表意见,增强展示的吸 引力和说服力。
06
CATALOGUE
创新创业实践案例分析
创新创业实践案例的选择原则
代表性
多样性
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能够体 现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常见问题、挑战和解 决方案。
选择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创业阶段 的案例,以展示创新创业实践的丰富多样 性。
风险性
创新过程中常伴随风险和不确定 性。
创意方法的分类与应用
发散性思维方法
如头脑风暴、自由联想等,用于 产生大量创意。
收敛性思维方法
如评价矩阵、决策树等,用于筛 选和优化创意。
创意方法的分类与应用
• 创新性思维方法:如六顶思考帽、TRIZ理论等,用于系统 创新。
创意方法的分类与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2012-08-20教育部字体大小:小中大“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

根据《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现制定“创业基础”教学大纲,供参考使用。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

“创业基础”是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要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创业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

通过运用模拟软件、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

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点(一)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创业与创业精神的关系、创业与人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创业和创业精神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正确认识并理性对待创业。

1.创业与创业精神。

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学生对创业精神需要培育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

(1)课程内容。

创业的定义与功能创业的要素与类型创业过程与阶段划分创业精神的本质、来源、作用与培育(2)教学要点。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机会、团队和资源。

创业过程包括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或开创新事业并获取回报,涉及到识别机会、组建团队、寻求融资等活动。

可大致划分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四个主要阶段。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创业精神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热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课程内容。

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创业活动的功能属性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创业的重要意义(2)教学要点。

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3.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使学生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认识创业能力提升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积极作用。

(1)课程内容。

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概念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2)教学要点。

创业并不只是开办一家企业。

创业能力具有普遍性与时代适应性。

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二)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形成对创业者的理性认识,纠正神化创业者的片面认识,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认识创业团队的重要性,掌握组建和管理创业团队的基本方法。

1.创业者。

使学生认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了解创业者动机及其对创业的影响,注重识别创业活动的理性因素。

(1)课程内容。

创业者创业者素质与能力创业动机的含义与分类产生创业动机的驱动因素(2)教学要点。

创业者并不是特殊人群。

具备一些独特技能和素质有助于成功创业。

大多数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习得。

创业者选择创业的动机受诸多直接和间接因素的影响。

创业者可以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创业素质和能力。

2.创业团队。

使学生认识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学习组建创业团队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掌握管理创业团队的技巧和策略,认识创业团队领袖的角色与作用。

(1)课程内容。

创业团队及其对创业的重要性创业团队的优劣势分析组建创业团队的策略及其后续影响创业团队的管理技巧和策略领导创业者的角色与行为策略创业团队的社会责任(2)教学要点。

创业团队是团队而不是群体。

团队中成员所作的贡献是互补的,而群体中成员之间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互换的。

创业团队是由两个以上具有一定利益关系、共同承担创建新企业责任的人组建形成的工作团队。

与个体创业相比较,团队创业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对创业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依据不同逻辑组建创业团队既可能带来优势,也可能带来障碍,对后续创业活动会带来潜在影响。

创业团队管理的重点是维持团队稳定的前提下发挥团队多样性优势。

创业团队领袖是创业团队的灵魂,是团队力量的协调者和整合者。

(三)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创业机会及其识别要素,了解创业风险类型以及如何防范风险,了解由创业机会开发商业模式的过程,掌握商业模式设计策略和技巧。

1.创业机会识别。

使学生认识创业机会的概念、来源和类型,了解创意与机会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识别创业机会的一般步骤与影响因素,习得有助于识别创业机会的行为方式。

(1)课程内容。

创意与机会创业机会与商业机会创业机会的特征与类型创业机会的来源影响机会识别的关键因素识别创业机会的一般过程识别创业机会的行为技巧(2)教学要点。

创意是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想法或概念,其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存在不确定性。

创业机会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表现为特定的组合关系。

创业机会来自于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变化。

识别创业机会受到历史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识别创业机会是思考和探索互动反复,并将创意进行转变的过程。

2.创业机会评价。

使学生认识有商业潜力和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了解创业机会的评价,掌握创业机会评价的方法。

(1)课程内容。

有价值创业机会的基本特征个人与创业机会的匹配创业机会评价的特殊性创业机会评价的技巧和策略(2)教学要点。

有价值的创业机会具有价值性、时效性等基本特征。

判断创业机会是否适合自己的主要依据在于机会特征与个人特质的匹配。

机会评价有利于应对并化解环境不确定性。

常规的市场研究方法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创业机会评价,尤其是原创性创业机会的评价。

3.创业风险识别。

使学生认识到创业有风险,但也有规避和防范的方法。

增强学生对机会风险的理性认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1)课程内容。

机会风险的构成与分类系统风险防范的可能途径非系统风险防范的可能途径创业者风险承担能力的估计基于风险估计的创业收益预测(2)教学要点。

有价值的创业机会也是有风险的。

机会风险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主要是创业环境中的风险,诸如商品市场风险、资本市场风险等;非系统风险是指创业者自身的风险,诸如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

机会风险中,一些是可以预测的,一些是不可预测的。

创业者需要结合对机会风险的估计,努力防范和降低风险。

4.商业模式开发。

使学生认识商业模式的本质,了解战略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关系,掌握商业模式设计和开发的思路,明确开发商业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

(1)课程内容。

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本质商业模式和商业战略的关系商业模式因果关系链条的分解设计商业模式的思路和方法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与方法(2)教学要点。

商业模式本质上是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

商业模式是商业战略生成的基础,商业战略是在商业模式基础上的行为选择。

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和价值实现等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设计是创业机会开发环节的一个不断试错、修正和反复的过程。

商业模式设计是分解企业价值链条和价值要素的过程,涉及到要素的新组合关系或新要素的增加。

(四)创业资源。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的资源需求和资源获取方法,特别是创造性整合资源的途径,认识创业资金筹募渠道和风险,掌握创业资源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1.创业资源。

使学生了解创业资源的类型,重点认识不同类型创业活动的资源需求差异,掌握创业资源获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明确创业资源获取的技巧和策略。

(1)课程内容。

创业资源的内涵与种类创业资源与一般商业资源的异同社会资本、资金、技术及专业人才在创业中的作用影响创业资源获取的因素创业资源获取的途径与技能(2)教学要点。

不同的创业活动具有不同的创业资源需求。

创业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无形资源往往是撬动有形资源的重要杠杆。

创业资源获取途径包括市场途径和非市场途径。

创业资源获取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软实力。

2.创业融资。

使学生了解创业融资难的相关理论,掌握创业所需资金的测算、创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及差异,了解创业融资的一般过程。

(1)课程内容。

创业融资分析创业所需资金的测算创业融资渠道创业融资的选择策略(2)教学要点。

创业融资是创业管理的关键内容,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

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是创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

正确测算创业所需资金有利于确定筹资数额,降低资金成本。

创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包括自我融资、亲朋好友融资、天使投资、商业银行贷款、担保机构融资和政府创业扶持基金融资等。

创业融资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应从建立个人信用、积累社会资本、写作创业计划、测算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量等方面作好准备。

3.创业资源管理。

使学生了解创业资源整合和有效使用的方法,认识创业资源开发的技巧和策略。

(1)课程内容。

不同类型资源的开发有限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创业资源开发的推进方法(2)教学要点。

大多数创业者难以整合到充足的创业所需的资源。

开发创业资源是有效利用创业资源的重要途径。

开发创业资源表现为一些独特的创业行为。

(五)创业计划。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认识创业计划的作用,了解创业计划的基本结构、编写过程和所需信息等,掌握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