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级联、堆叠、集群技术介绍

合集下载

交换机的级联和堆叠

交换机的级联和堆叠

交换机的级联和堆叠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简单的说:堆叠是平等关系,级联是上下关系。

堆叠是背板之间的连接,把几台交换机做成一个整体。

级联是端口的连接。

级联是共享,堆叠是独享级联是通过集线器的某个端口与其它集线器相连的,而堆叠是通过集线器的背板连接起来的。

虽然级联和堆叠都可以实现端口数量的扩充,但是级联后每台集线器或交换机在逻辑上仍是多个被网管的设备,而堆叠后的数台集线器或交换机在逻辑上是一个被网管的设备。

堆叠与级联级联与堆叠的区别集线器之间通过面板上的Up-Link口级联。

Up-Link口实际上是一个反接的RJ-45口,将一台集线器的Up-Link口接到另一台集线器的任何一个RJ-45即实现集线器之间的级联。

Up-Link口使用户在将两个集线器通过RJ-45口连接在一起的时候,省去了做交叉电缆的麻烦。

级联的特点:1.使用集线器的RJ-45口实现;2.级联电缆就是标准五类双绞线;3.级联的距离较长,10兆时可达100米,100兆时可达5米;4.不同厂家的集线器可以互相级联。

级联的不足:1.由于信号从一个集线器到另一个集线器是通过RJ-45端口,经过编码/解码过程,延时较长;2.必须占用两个RJ-45端口(两台集线器各一个)3.用户将损失性能/价格比,这对端口成本较高的100集线器起更明显。

4.允许级联的集线器的个数较少,10兆为5个,100兆为2个。

集线器的堆叠是将数个集线器的主干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逻辑上单一的集线器。

堆叠的特点:1.堆叠通过专门的堆叠口,不能与集线器其他的RJ-45混接;2.堆叠电缆由厂家自行定义;3.堆叠端口由厂家自行定义,因此,不同厂家的产品除非完全一样,否则,不能互相堆叠;4.由于是主干连接,信号在集线器之间传输是通过主干而不是RJ-45口,因此响应时间较短;5.在100兆网络中,可堆叠的集线器个数明显比可级联的个数多。

堆叠的不足:1.由于是连接主干,因此厂家对堆叠线缆的要求是越短越好,太长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2.由于是连接主干,如果堆叠电缆出现短路可能使集线器不工作或集线器受到损坏。

交换机两种连接方式堆叠与级联基础介绍

交换机两种连接方式堆叠与级联基础介绍

交换机是一种最为基础的网络连接设备。

它一般都不需要任何软件配置即可使用的一种纯硬件式设备;单个交换机与网络的连接,相信读者朋友们已经能够掌握。

本文结合图例,主要介绍多台交换机在网络中同时使用时的连接问题。

多台交换机的连接方式无外乎两种:级联跟堆叠。

下面针对这两种连接方式,分别介绍实现原理及详细的连接过程。

1、交换机级联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多台交换机连接方式,它通过交换机上的级联口(UpLink)进行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交换机不能无限制级联,超过一定数量的交换机进行级联,最终会引起广播风暴,导致网络性能严重下降。

级联又分为以下两种:使用普通端口级联所谓普通端口就是通过交换机的某一个常用端口(如RJ-45端口)进行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所用的连接双绞线要用反线,即是说双绞线的两端要跳线(第1-3与2-6线脚对调)。

其连接示意如图1所示。

使用Uplink端口级联在所有交换机端口中,都会在旁边包含一个Uplink端口,如图2所示。

此端口是专门为上行连接提供的,只需通过直通双绞线将该端口连接至其他交换机上除“Uplink端口”外的任意端口即可(注意,并不是Uplink端口的相互连接)。

2、交换机堆叠此种连接方式主要应用在大型网络中对端口需求比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交换机的堆叠是扩展端口最快捷、最便利的方式,同时堆叠后的带宽是单一交换机端口速率的几十倍。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交换机都支持堆叠的,这取决于交换机的品牌、型号是否支持堆叠;并且还需要使用专门的堆叠电缆和堆叠模块;最后还要注意同一堆叠中的交换机必须是同一品牌。

它主要通过厂家提供的一条专用连接电缆,从一台交换机的“UP”堆叠端口直接连接到另一台交换机的“DOWN”堆叠端口。

堆叠中的所有交换机可视为一个整体的交换机来进行管理。

其连接示意图4所示。

提示:采用堆叠方式的交换机要受到种类和相互距离的限制。

首先实现堆叠的交换机必须是支持堆叠的;另外由于厂家提供的堆叠连接电缆一般都在1M左右,故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使用堆叠功能。

交换机级联、堆叠、集群技术介绍精品资料

交换机级联、堆叠、集群技术介绍精品资料

交换机级联、堆叠、集群技术介绍交换机级联、堆叠、集群技术介绍最简单的局域网(LAN)通常由一台集线器(或交换机)和若干台微机组成。

随着计算机数量的增加、网络规模的扩大,在越来越多的局域网环境中,交换机取代了集线器,多台交换机互连取代了单台交换机。

在多交换机的局域网环境中,交换机的级联、堆叠和集群是3种重要的技术。

级联技术可以实现多台交换机之间的互连;堆叠技术可以将多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单元,从而提高更大的端口密度和更高的性能;集群技术可以将相互连接的多台交换机作为一个逻辑设备进行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管理成本,简化管理操作。

考虑到局域网的发展现状,因此本文提高的局域网,如无特别指出均指10BaseT、100BaseT(F)、1000BaseT(F)的交换式以太网。

一、级联级联可以定义为两台或两台以上的交换机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

根据需要,多台交换机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级联。

在较大的局域网例如园区网(校园网)中,多台交换机按照性能和用途一般形成总线型、树型或星型的级联结构。

城域网是交换机级联的极好例子。

目前各地电信部门已经建成了许多市地级的宽带IP城域网。

这些宽带城域网自上向下一般分为3个层次: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核心层一般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汇聚层采用1000M/100M以太网技术,接入层采用100M/10M以太网技术,所谓"千兆到大楼,百兆到楼层,十兆到桌面"。

这种结构的宽带城域网实际上就是由各层次的许多台交换机级联而成的。

核心交换机(或路由器)下连若干台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下联若干台小区中心交换机,小区中心交换机下连若干台楼宇交换机,楼宇交换机下连若干台楼层(或单元)交换机(或集线器)。

交换机间一般是通过普通用户端口进行级联,有些交换机则提供了专门的级联端口(Uplink Port)。

这两种端口的区别仅仅在于普通端口符合MDI标准,而级联端口(或称上行口)符合MDIX标准。

交换机级联与堆叠技术

交换机级联与堆叠技术

交换机级联与堆叠技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企业和组织对于网络交换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交换机级联和堆叠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交换机级联和堆叠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一、交换机级联技术1. 原理交换机级联技术是通过将多个交换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大型交换机,扩展网络规模和端口数量。

它利用交换机的多个端口之间的链路进行数据转发,将数据从源端口发送到目标端口。

2. 特点交换机级联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扩展性强:通过级联多个交换机,可以扩展网络的规模和容量。

(2)灵活性高: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地增加或减少级联的交换机数量。

(3)降低成本:相比于购买一台大型交换机,级联多台小型交换机的成本更低。

(4)容错性好:级联多台交换机可以提高网络的冗余性和可靠性,一台交换机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3. 应用交换机级联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和校园网络等环境中。

通过级联多个交换机,可以实现大规模网络的构建和管理,满足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传输需求。

二、交换机堆叠技术1. 原理交换机堆叠技术是将多个交换机通过堆叠模块或堆叠线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大型交换机。

在堆叠后的交换机中,所有的交换机被视为一个整体,由主交换机负责管理和控制。

2. 特点交换机堆叠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一体化管理:堆叠后的交换机可以被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简化了网络管理和配置。

(2)高可用性:主交换机故障时,备用交换机可以自动接管,实现无缝切换,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3)灵活的端口扩展:堆叠后的交换机可以通过插拔模块或线缆来扩展端口数量,满足不同规模网络的需求。

(4)高性能:堆叠后的交换机可以实现内部端口的全双工通信,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

3. 应用交换机堆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和组织的核心交换机部署。

通过堆叠多个交换机,可以实现高可用性、高性能的核心交换机架构,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服务。

堆叠,集群,IRF,级联等区别

堆叠,集群,IRF,级联等区别

堆叠,集群,IRF,级联等区别1.IRFIRF2源⾃早期的堆叠技术,H3C或称为IRF1。

IRF1堆叠就是将多台盒式设备通过堆叠⼝连接起来形成⼀台虚拟的逻辑设备。

⽤户对这台虚拟设备进⾏管理,来实现对堆叠中的所有设备的管理。

这种虚拟设备既具有盒式设备的低成本优点,⼜具有框式分布式设备的扩展性以及⾼可靠性优点,早期在H3C S3600/S5600上提供此类解决⽅案。

IRF2既⽀持对盒式设备的堆叠虚拟化,同时⽀持H3C同系列框式设备的虚拟化:包括S12500,S9500E,S7500E,S5800,S5500,S5120EI各系列内的IRF2虚拟化整合。

IRF2虚拟化功能模拟出虚拟的设备,设备管理同时管理IRF2的虚拟设备与真实的物理设备,屏蔽其差异。

⽽对于运⾏在此系统上的上层应⽤软件来说,通过设备管理层的屏蔽,已经消除了IRF2系统中不同设备物理上的差异,因此,对于单⼀运⾏的物理设备或IRF2虚拟出来的设备,上层软件都不需要做任何的修改,并且对于上层软件系统新增的功能,可同步应⽤于所有硬件设备。

IRF2虚拟化模块:⾃动进⾏IRF2系统的拓扑收集、⾓⾊选举,并将设备组虚拟成单⼀的逻辑设备,上层软件所见只是⼀台设备;IRF2作为通⽤的虚拟化技术平台,对不同形态产品的采⽤相同技术架构实现,便于整⽹运⾏特征⼀致性、升级能⼒⼀致性。

2.集群随着⽹络规模的增加,⽹络边缘需要使⽤⼤量的接⼊设备,这使对这些设备的管理⼯作⾮常繁琐,同时要为这些设备逐⼀配置IP地址,在⽬前IP地址资源⽇益紧张的情况下⽆疑也是⼀种浪费。

集群(Cluster)是⼀组⽹络通信设备的集合,集群管理的主要⽬的就是解决⼤量分散的⽹络设备的集中管理问题。

集群管理具有以下优点:●节省公⽹IP地址。

●简化配置管理任务。

⽹络管理员只需在⼀台设备上配置公⽹IP地址就可实现对集群中所有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需登录到每台设备上进⾏配置。

●提供拓扑发现和显⽰功能,有助于监视和调试⽹络。

华为交换机堆叠和集群配置

华为交换机堆叠和集群配置

华为交换机堆叠和集群配置session 1 交换机的堆叠iStackiStack,全称Intelligent Stack,智能堆叠,适⽤于S2700、S3700、S5700和S6700中低端交换机。

⽽⾼端交换机中叫做CSS,全称Cluster Switch System,集群交换系统,适⽤于S7700、S9300、S9700等⾼端交换机。

此类技术原理是将多台物理交换机在逻辑上合并成⼀台交换机,所以也叫做交换机虚拟化。

在华为交换机中,iStack最多⽀持9台交换机合并,⽽在CSS中只⽀持2台交换机合并。

是将交换机性能翻倍提升的技术,增加接⼝数量、背板带宽、转发速率、提⾼可靠性等,堆叠使⽤⼀个ip和mac对堆叠中的交换机进⾏管理。

⼀、iStack中的交换机⾓⾊1、主交换机:负责管理整个堆叠系统,⼀个堆叠系统中有且只有⼀个,显⽰为master2、备⽤交换机:负责在主交换机故障时进⾏接替,⼀个堆叠系统中有且只有⼀个,显⽰为Standby3、从交换机:⼀个堆叠系统中除了主交换外的所有交换机都是从交换机(包括备交换机),显⽰为Slave⼆、堆叠ID为了⽅便管理堆叠中的交换机,在⼀个堆叠内每⼀个交换机都有唯⼀的⼀个堆叠ID,可⼿⼯配置默认为0,堆叠ID对交换端⼝的编号有影响,具体表现为,当交换机加⼊⼀个堆叠后,它的端⼝号将变为:堆叠ID/⼦卡号/端⼝号(如未加⼊堆叠前G0/0/1在加⼊堆叠后,如果该交换机的堆叠ID是2,那么端⼝G0/0/1的编号就变成了G2/0/1)三、堆叠优先级⽤于在堆叠中选举主和备交换机,选举原则是优先级⼤的为主,除了主交换机外优先级最⼤的为备。

当优先级⼀样时候看MAC地址,⼩的成为主,堆叠系统的MAC地址是主交换机的MAC地址四、堆叠的物理成员端⼝就是交换机堆叠之间连接的物理端⼝(根据交换机的型号不同,有固定的端⼝),⽤于收发堆叠交换机之间的堆叠协议报⽂。

五、堆叠(逻辑)端⼝堆叠的逻辑端⼝,需要和物理端⼝绑定,堆叠中所有交换机只⽀持2个堆叠逻辑端⼝(各需要绑定⼀个物理端⼝)。

交换机技术与应用—堆叠与级联

交换机技术与应用—堆叠与级联
16
网络互连与实现
现在,越来越多交换机(Cisco交换机除外) 提供了Uplink端口(如图1所示),使得交 换机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简单。
17
网络互连与实现
Uplink端口是专门用于与其他交换机连接的 端口,可利用直通跳线将该端口连接至其他 交换机的除Uplink端口外的任意端口(如图 2所示),这种连接方式跟计算机与交换机 之间的连接完全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 品牌的交换机(如3Com)使用一个普通端 口兼作Uplink端口,并利用一个开关 (MDI/MDI-X转换开关)在两种类型间进 行切换。
3、不可分布式布置,要求堆叠成员摆放的位置足够近, 一般在同一机柜中布置。
32
网络互连与实现
经济堆叠的实现
实验拓扑结构
192.168.2.1
PC1
192.168.2.21
PC2
192.168.2.2
33
网络互连与实现
经济堆叠的实现
第一步:安装堆叠模块,连接堆叠线缆 第二步:交换机恢复出厂设置,设置ip和名称 第三步:配置交换机经济堆叠
一个叠堆的若干台交换机可视为一台交 换机进行管理,只需赋予其1个IP地址,即 可通过该IP地址对所有的交换机进行管理, 从而大大减少了管理的强度和难度,极大地 节约了管理成本。
15
网络互连与实现
双绞线端口的级联
级联既可使用普通端口也可使用特殊的MDI-II端口。当相互级 联的两个端口分别为普通端口(即MDI-X)端口和MDI-II端口时, 应当使用直通电缆。当相互口时,则应当使用交叉电缆。
8
网络互连与实现
9
网络互连与实现
SFP
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s)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GBIC的升级版本。SFP 模块(如图5所示)体积比GBIC模块减少一 半,可以在相同面板上配置多出一倍以上的 端口数量。由于SFP模块在功能上与GBIC 基本一致,因此,也被有些交换机厂商称为 小型化GBIC(Mini-GBIC)。

思科认证:剖析交换机级联和堆叠集群的详细技术(2)

思科认证:剖析交换机级联和堆叠集群的详细技术(2)

思科认证:剖析交换机级联和堆叠集群的详细技术(2)思科认证:剖析交换机级联和堆叠集群的详细技术堆叠端口可以作为普通端口使用,有利于保护用户投资。

采用标准Fast Ethernet或Giga Ethernet端口实现虚拟堆叠,可以大大延伸堆叠的范围,使得堆叠不再局限于一个机柜之内。

堆叠可以大大提高交换机端口密度和性能。

堆叠单元具有足以匹敌大型机架式交换机的端口密度和性能,而投资却比机架式交换机便宜得多,实现起来也灵活得多。

这就是堆叠得优势所在。

机架式交换机可以说是堆叠发展到更高阶段得产物。

机架式交换机一般属于部门以上级别得交换机,它有多个插槽,端口密度大,支持多种网络类型,扩展性较好,处理能力强,但价格昂贵。

三、集群所谓集群,就是将多台互相连接(级联或堆叠)的交换机作为一台逻辑设备进行管理。

集群中,一般只有一台起管理作用的交换机,称为命令交换机,它可以管理若干台其他交换机。

在网络中,这些交换机只需要占用一个IP地址(仅命令交换机需要),节约了宝贵的IP地址。

在命令交换机统一管理下,集群中多台交换机协同工作,大大降低管理强度。

例如,管理员只需要通过命令交换机就可以对集群中所有交换机进行版本升级。

集群技术给网络管理工作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

但要使用这项技术,应当注意到,不同厂家对集群有不同的实现方案,一般厂家都是采用专有协议实现集群的。

这就决定了集群技术有其局限性。

不同厂家的交换机可以级联,但不能集群。

即使同一厂家的交换机,也只有指定的型号才能实现集群。

如CISCO 3500XL 系列就只能与1900、2800 、2900XL系列实现集群。

交换机的级联、堆叠、集群这3种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级联和堆叠是实现集群的前提,集群是级联和堆叠的目的;级联和堆叠是基于硬件实现的;集群是基于软件实现的;级联和堆叠有时很相似(尤其是级联和虚拟堆叠),有时则差别很大(级联和真正的堆叠)。

随着局域网和城域网的发展,上述三种技术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级联、堆叠、集群的区别

级联、堆叠、集群的区别

最简单的局域网(LAN)通常由一台集线器(或交换机)和若干台微机组成。

随着计算机数量的增加、网络规模的扩大,在越来越多的局域网环境中,交换机取代了集线器,多台交换机互连取代了单台交换机。

在多交换机的局域网环境中,交换机的级联、堆叠和集群是3种重要的技术。

级联技术可以实现多台交换机之间的互连;堆叠技术可以将多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单元,从而提高更大的端口密度和更高的性能;集群技术可以将相互连接的多台交换机作为一个逻辑设备进行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管理成本,简化管理操作。

考虑到局域网的发展现状,因此本文提高的局域网,如无特别指出均指10BaseT、100BaseT(F)、1000BaseT(F)的交换式以太网。

一、级联级联可以定义为两台或两台以上的交换机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

根据需要,多台交换机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级联。

在较大的局域网例如园区网(校园网)中,多台交换机按照性能和用途一般形成总线型、树型或星型的级联结构。

城域网是交换机级联的极好例子。

目前各地电信部门已经建成了许多市地级的宽带IP城域网。

这些宽带城域网自上向下一般分为3个层次: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核心层一般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汇聚层采用1000M/100M以太网技术,接入层采用100M/10M以太网技术,所谓"千兆到大楼,百兆到楼层,十兆到桌面"。

这种结构的宽带城域网实际上就是由各层次的许多台交换机级联而成的。

核心交换机(或路由器)下连若干台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下联若干台小区中心交换机,小区中心交换机下连若干台楼宇交换机,楼宇交换机下连若干台楼层(或单元)交换机(或集线器)。

交换机间一般是通过普通用户端口进行级联,有些交换机则提供了专门的级联端口(Uplink Port)。

这两种端口的区别仅仅在于普通端口符合MDI标准,而级联端口(或称上行口)符合MDIX 标准。

由此导致了两种方式下接线方式度不同:当两台交换机都通过普通端口级联时,端口间电缆采用直通电缆(Straight Throurh Cable);当且仅当中一台通过级联端口时,采用交叉电缆(Crossover Cable)。

交换机堆叠与级联ppt课件

交换机堆叠与级联ppt课件
经 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 交换机的分类
1.按网络覆盖范围划分 可以分为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
3.按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划分 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G比特)以太网交换机、10千 兆以太网交换机和ATM交换机等。 3.按交换机工作的协议层次划分 分为第二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第四层交换机和第七层交换机。 4.按交换机的结构划分 可分为固定端口交换机、模块化交换机。 5.按网络互连三层模型划分 可分为核心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 6. 按外观进行划分 可分为机箱式交换机机、架式交换机、桌面型交换机。
经 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Trunk的概念
在路由/交换领域,VLAN的中继端口叫做 trunk。trunk技术用在交换机之间互连,使不 同VLAN通过共享链路与其它交换机中的相同 VLAN通信。交换机之间互连的端口就称为 trunk端口。
经 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 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5 交换机的连接技术
当单一的交换机所能提供的端口数量不足以满 足网络计算机的需求时,可以通过增加模块或通过 两个以上的交换机互连来达到目的。

交换机堆叠与级联

交换机堆叠与级联

Trunk的配置
Cisco默认的trunk封装协议为dot1q(802.1q)。 配置方法: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vlan-id Switch(config-if)#exi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runk的概念
trunk是基于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DataLinkLayer)的技术。两台交换机上分别 创建了多个VLAN(VLAN是基于Layer 2的), 在两台交换机上相同的VLAN(比如VLAN10) 要通信,需要将交换机A上属于VLAN10的一 个端口与交换机B上属于VLAN10的一个端口 互连;如果这两台交换机其它相同VLAN间需 要通信,那么交换机之间需要更多的互连线, 端口利用率就太低了。
(3)RJ-45端口
目前的绝大多数局域网交换机都提供 10/100Mbit/s自适应连接端口。
它们都支持10Mbit/s和100Mbit/s的设备接入, 而且这些端口一般支持Cat3、Cat5、 Cat5e UTP (或STP)双绞线连接,目前一些较新的交换机 还支持Cat6 UTP连接。
交换机的两种RJ-45端口
Trunk的概念
在路由/交换领域,VLAN的中继端口叫做 trunk。trunk技术用在交换机之间互连,使不 同VLAN通过共享链路与其它交换机中的相同 VLAN通信。交换机之间互连的端口就称为 trunk端口。
Trunk的概念
Trunk是一种封装技术,它是一条点到点的链 路,链路的两端可以都是交换机,也可以是交 换机和路由器,还可以是主机和交换机或路由 器。基于端口汇聚(Trunk)功能,允许交换 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主机与交换机 或路由器之间通过两个或多个端口并行连接同 时传输以提供更高带宽、更大吞吐量,大幅度 提供整个网络能力。

弱电交换机堆叠和级联

弱电交换机堆叠和级联

一、交换机的堆叠:1、交换机之间的堆叠过程,先把电源线拔掉,分别把两台交换机上的模块卸掉,可以使用螺丝刀,模块上面有两个口,一个进口up向上线一个出口down向下线,白色的是up口,黑色是down口,分别连接两个口,最后再插上电源,注意不要把两根线插错了。

把两台计算机分别插在两台交换机上面,看两台计算机能否ping通,能的话就表示堆叠成功,不能的话在检查是否连接正确。

还有一天就是使用堆叠就不要再使用级联了,不然会产生环路。

2、再打开交换机配置界面,在特权模式下,用show interface查看一下交换机的端口,经查看是ethernet0/2/1端口,再使用show interface ethernet 0/2/1,可以看到堆叠的传输速率为1G。

二、交换机堆叠与级联各自的优缺点以及两者的不同之处:1、交换机的堆叠和级联:堆叠就是交换机用堆叠线通过堆叠模块把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而级联就是使用一般的双绞线通过普通口或是uplink口把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

2、堆叠和级联的不同以及优缺点比较:堆叠把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当成一台交换机使用,具有很高的带宽一般都在1G 以上,但是堆叠技术是一种非标准化技术,堆叠模式是各厂商自定,各各厂商支持自己产品系列中的部分交换机堆叠,一般混合产品不能使用堆叠。

而级联通常用普通先把几个交换机连接起来,贷款通常为10M/100M,这样下既的工作站只能共享较窄的带宽,从而只能由较低的性能。

堆叠交换机不同交换机任意两端口之间的延时是相等的,就是每一台交换机的延时,而级联式上下级的关系,当层次太多时级联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延时而且每层的性能不同,最后的性能最差。

3、堆叠的优点:简化本地管理,一组交换机作为一个对象来管理,提供统一的管理模式,一组交换机在网络管理中,可以作为单一的节点出现,和级联不同,堆叠处于同一层次。

堆叠的缺点:堆叠数目比,堆叠口是系统瓶颈;并没有提升交换机的转发效率,需要硬件提供高速端口;不可分布式不止,要求堆叠成员巴方的位置足够近,一般在同一机柜中。

Cisco交换机集群技术

Cisco交换机集群技术

对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较熟悉的应该有两种:⼀、是堆叠,⼆、是级联。

对于级联的⽅式⽐较容易造成交换机之间的瓶颈,⽽虽然堆叠技术可以增加背板速率,能够消除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瓶颈问题,但是,受到距离等的限制很⼤,⽽且对交换机数量的限制也⽐较严格。

Cisco公司推出的交换机集群技术,可以看成是堆叠和级连技术的综合。

这种技术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理范围内的交换机逻辑地组合到⼀起,可以进⾏统⼀的管理。

具体的实现⽅式就是在集群之中选出⼀个Commander,⽽其他的交换机处于从属地位,由Commander统⼀管理。

对于新的Catalyst 3500 XL系列中的 Catalyst 3512XL、Catalyst3524XL和Catalyst 3508G XL三个型号均可以成为Commander,⽽对于被管理者2900和1900系列均可以加⼊交换机集群,使⽤Cisco最新的交换集群技术将传统的堆叠技术提⾼到新的⽔平。

据说对于2900XL系列也可以成为Commander。

该系列产品⾯向中型企事业单位,在提供⾼性能和低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复杂度,并易于集成到已有的络上。

它允许络管理员使⽤标准的Web 测览器。

通过单⼀的IP地址从络上的任何地⽅管理地理上分散的交换机。

具体举例如下: 假设络中⼼采⽤Cisco 的 Catalyst 6506交换机,⽽集群的Commander 采⽤Catalyst 3508 GXL 在集群的Commander与中⼼交换机之间,可以通过千兆连接或者通过GEC实现4千兆的连接,⽽在集群内部采⽤3500、2900、1900的组合,之间通过FEC等⽅式相连接。

然后为集群分配独⽴的Ip地址就可以对整个集群进⾏管理了。

交换机集群技术最多⽀持16台交换机,可以提供多达16*48个端⼝。

交换机背板带宽 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处理器或接⼝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数据量。

⼀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上去。

什么是堆叠集群技术?它真的有用?

什么是堆叠集群技术?它真的有用?

什么是堆叠集群技术?它真的有用?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对企业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故障恢复时间、设备更加易于管理等。

传统的园区网高可靠性技术出现故障时切换时间很难做到毫秒级别、实现可靠性的方案通常为一主一备,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

同时随着网络设备的越来越多,管理将会变得越加复杂。

为构建可靠、易管理、资源利用率高、易于扩展的交换网络,引入了交换机堆叠、集群技术。

今天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概述一下堆叠、集群技术。

堆叠、集群简介堆叠(iStack),将多台支持堆叠特性的交换机通过堆叠线缆连接在一起,从逻辑上虚拟成一台交换设备,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数据转发。

集群(Cluster Switch System,CSS),将两台支持集群特性的交换机设备组合在一起,从逻辑上虚拟成一台交换设备。

集群只支持两台设备,一般高端框式交换机支持CSS、盒式设备支持iStack。

通过使用堆叠、集群技术结合链路聚合技术可以简单构建高可靠、无环的园区网络。

堆叠、集群架构使用堆叠、集群技术将独立的交换机虚拟化成一台逻辑的交换机,一般接入、汇聚层盒式交换机采用堆叠技术,汇聚、核心层交换机采用集群技术。

在逻辑交换机之间使用链路聚合技术,无需部署STP、VRRP实现高可靠性。

实现高可靠性的同时设备之间的链路可以同时传输流量,链路利用率得以提升。

堆叠、集群的优势堆叠、集群的优势(1)使用堆叠、集群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获得更高的转发性能、链路带宽。

堆叠、集群的优势(2)使用堆叠、集群可以降低网络规划的复杂度,方便对于网络的管理。

堆叠、集群的优势 (3)使用堆叠、集群可以大大降低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时间。

交换机的堆叠与级联的基础知识

交换机的堆叠与级联的基础知识

级联的基础知识交换机的堆叠与级联刊登后,我们陆续接到不少读者的来信,与我们讨论有关交换机级联的问题。

所以我们将再介绍一些有关高端交换机级联的相关内容。

光电收发器的连接当建筑物之间或楼层之间的布线采用光缆,而水平布线采用双绞线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两种传输介质之间的连接。

一是采用同时拥有光纤端口和RJ-45端口的交换机,在交换机之间实现光电端口之间的互连;二是采用廉价的光电转换设备,一端连接光纤一端连接交换机的双绞线端口,实现光电之间的相互转换。

如图1所示为光电收发器。

图1 光电收发器相比较而言,模块化交换机的传输性能更高,而光电转换设备的价格更低。

因此,应当根据网络的数据传输需要和投资额度决定采用哪种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全部光纤收发器都支持全双工,部分产品只支持半双工。

因此,应当在选购时注意鉴别。

另外,考虑到兼容性,建议选用相同品牌和类型的产品。

光电收发器的一端使用光纤跳线连接至光纤配线架,实现与远端光纤接口的连接;另一端使用双绞线跳线连接至交换机的RJ-45端口,实现与交换机上其他计算机间连接,从而完成网络骨干的光纤传输。

当网络直径过大,已经远远超出双绞线所能支持的传输距离时,都会借助于光纤进行传输。

如果网络用户较量较少,仅仅是为了实现远距离通讯,对网络性能和数据传输速率没有太高要求,可以在两端均使用光电收发器+普通RJ-45端口交换机的方式,从而大幅降低网络成本。

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两端均使用光电收发器如果整个网络连接有多幢建筑,而且对数据传输性能要求较高,只是某个子网无需较高的性能,则可以只在一端使用光电收发器,而另一端使用带有光纤接口的中心或骨干交换机,从而在保证整体网络性能的同时,提高网络的性价比。

连接光电收发器与交换机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连接光电收发器与交换机的双绞线跳线应当为直通线。

有些光纤收发器提供一个MDI/MDI-X按钮开关,当使用交MDI/MDI-X开关按钮,而使用直通线时,则无需按下该按钮。

交换机级联和堆叠的基本概念及区别

交换机级联和堆叠的基本概念及区别

交换机级联和堆叠的基本概念及区别一、基本概念的理解:堆叠是背板之间的连接,把几台交换机做成一个整体。

级联是端口的连接。

级联是共享,堆叠是独享。

级联是通过交换机的某个端口与其它交换机相连的,而堆叠是通过交换机的背板连接起来的。

虽然级联和堆叠都可以实现端口数量的扩充,但是级联后每台交换机或交换机在逻辑上仍是多个被网管的设备,而堆叠后的数台交换机或交换机在逻辑上是一个被网管的设备。

二、级联与堆叠的区别:交换机之间通过面板上的Up-Link口级联。

Up-Link口实际上是一个反接的RJ-45口,将一台交换机的Up-Link口接到另一台交换机的任何一个RJ-45即实现交换机之间的级联。

Up-Link口使用户在将两个交换机通过RJ-45口连接在一起的时候,省去了做交叉电缆的麻烦。

级联的特点:1.使用交换机的RJ-45口实现;2.级联电缆就是标准五类双绞线;3.级联的距离较长,10兆时可达100米,100兆时可达5米;4.不同厂家的交换机可以互相级联;级联的不足:1.由于信号从一个交换机到另一个交换机是通过RJ-45端口,经过编码/解码过程,延时较长;2.必须占用两个RJ-45端口(两台交换机各一个);3.用户将损失性能/价格比,这对端口成本较高的交换机起更明显;4.允许级联的交换机的个数较少,10兆为5个,100兆为2个;交换机的堆叠是将数个交换机的主干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逻辑上单一的交换机。

堆叠的特点:1.堆叠通过专门的堆叠口,不能与交换机其他的RJ-45混接;2.堆叠电缆由厂家自行定义;3.堆叠端口由厂家自行定义,因此,不同厂家的产品除非完全一样,否则,不能互相堆叠;4.由于是主干连接,信号在交换机之间传输是通过主干而不是RJ-45口,因此响应时间较短;5.在100兆网络中,可堆叠的交换机个数明显比可级联的个数多;堆叠的不足:1.由于是连接主干,因此厂家对堆叠线缆的要求是越短越好,太长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2.由于是连接主干,如果堆叠电缆出现短路可能使交换机不工作或交换机受到损坏;警告:不要将其他信号,比如交换机RJ-45口过来的信号,接入堆叠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换机级联、堆叠、集群技术介绍-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交换机级联、堆叠、集群技术介绍最简单的局域网(LAN)通常由一台集线器(或交换机)和若干台微机组成。

随着计算机数量的增加、网络规模的扩大,在越来越多的局域网环境中,交换机取代了集线器,多台交换机互连取代了单台交换机。

在多交换机的局域网环境中,交换机的级联、堆叠和集群是3种重要的技术。

级联技术可以实现多台交换机之间的互连;堆叠技术可以将多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单元,从而提高更大的端口密度和更高的性能;集群技术可以将相互连接的多台交换机作为一个逻辑设备进行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管理成本,简化管理操作。

考虑到局域网的发展现状,因此本文提高的局域网,如无特别指出均指10BaseT、100BaseT(F)、1000BaseT(F)的交换式以太网。

一、级联级联可以定义为两台或两台以上的交换机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

根据需要,多台交换机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级联。

在较大的局域网例如园区网(校园网)中,多台交换机按照性能和用途一般形成总线型、树型或星型的级联结构。

城域网是交换机级联的极好例子。

目前各地电信部门已经建成了许多市地级的宽带IP城域网。

这些宽带城域网自上向下一般分为3个层次: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核心层一般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汇聚层采用1000M/100M以太网技术,接入层采用100M/10M以太网技术,所谓"千兆到大楼,百兆到楼层,十兆到桌面"。

这种结构的宽带城域网实际上就是由各层次的许多台交换机级联而成的。

核心交换机(或路由器)下连若干台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下联若干台小区中心交换机,小区中心交换机下连若干台楼宇交换机,楼宇交换机下连若干台楼层(或单元)交换机(或集线器)。

交换机间一般是通过普通用户端口进行级联,有些交换机则提供了专门的级联端口(Uplink Port)。

这两种端口的区别仅仅在于普通端口符合MDI标准,而级联端口(或称上行口)符合MDIX标准。

由此导致了两种方式下接线方式度不同:当两台交换机都通过普通端口级联时,端口间电缆采用直通电缆(Straight Throurh Cable);当且仅当中一台通过级联端口时,采用交叉电缆(Crossover Cable)。

为了方便进行级联,某些交换机上提供一个两用端口,可以通过开关或管理软件将其设置为MDI或MDIX方式。

更进一步,某些交换机上全部或部分端口具有MDI/MDIX自校准功能,可以自动区分网线类型,进行级联时更加方便。

用交换机进行级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原则上任何厂家、任何型号的以太网交换机均可进行级联,但也不排除一些特殊情况下两台交换机无法进行级联。

交换机间级联的层数是有一定限度的。

成功实现级联的最根本原则就是任意两站点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媒体段的最大跨度。

多台交换机级联时,应保证它们都支持生成树(Spanning-Tree)协议,既要防止网内出现环路,又要允许冗余链路存在。

进行级联时,应该尽力保证交换机间中继链路具有足够的带宽,为此可采用全双工技术和链路汇聚技术。

交换机端口采用全双工技术后,不但相应端口的吞吐量加倍,而且交换机间中继距离大大增加,使得异地分布、距离较远的多台交换机级联成为可能。

链路汇聚也叫端口汇聚、端口捆绑、链路扩容组合,由IEEE802.3ad标准定义。

即两台设备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的同种类型的端口并进行连接,同时传输数据,以便提供更高的带宽、更好的冗余度以及实现负载均衡。

链路汇聚技术不但可以提供交换机间的高速连接,还可以为交换机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提供高速通道。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类型的交换机都支持这两种技术。

二、堆叠堆叠是指将一台以上的交换机组合起来共同工作,以便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端口。

多台交换机经过堆叠形成一个堆叠单元。

可堆叠的交换机性能指标中有一个"最大可堆叠数"的参数,它是指一个堆叠单元中所能堆叠的最大交换机数,代表一个堆叠单元中所能提供的最大端口密度。

堆叠与级联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堆叠可以看作是级联的一种特殊形势。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级联的交换机之间可以相距很远(在媒体许可范围内),而一个堆叠单元内的多台交换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一般不超过几米;级联一般采用普通端口,而堆叠一般采用专用的堆叠模块和堆叠电缆。

一般来说,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交换机可以互相级联,堆叠则不同,它必须在可堆叠的同类型交换机(至少应该是同一厂家的交换机)之间进行;级联仅仅是交换机之间的简单连接,堆叠则是将整个堆叠单元作为一台交换机来使用,这不但意味着端口密度的增加,而且意味着系统带宽的加宽。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交换机可以细分为可堆叠型和非堆叠型两大类。

而号称可以堆叠的交换机中,又有虚拟堆叠和真正堆叠之分。

所谓的虚拟堆叠,实际就是交换机之间的级联。

交换机并不是通过专用堆叠模块和堆叠电缆,而是通过Fast Ethernet端口或Giga Ethernet端口进行堆叠,实际上这是一种变相的级联。

即便如此,虚拟堆叠的多台交换机在网络中已经可以作为一个逻辑设备进行管理,从而使网络管理变得简单起来。

真正意义上的堆叠应该满足:采用专用堆叠模块和堆叠总线进行堆叠,不占用网络端口;多台交换机堆叠后,具有足够的系统带宽,从而保证堆叠后每个端口仍能达到线速交换;多台交换机堆叠后,VLAN等功能不受影响。

目前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可堆叠的交换机属于虚拟堆叠类型而非真正堆叠类型。

很显然,真正意义上的堆叠比虚拟堆叠在性能上要高出许多,但采用虚拟堆叠至少有两个好处:虚拟堆叠往往采用标准Fast Ethernet或Giga Ethernet 作为堆叠总线,易于实现,成本较低;堆叠端口可以作为普通端口使用,有利于保护用户投资。

采用标准Fast Ethernet或Giga Ethernet端口实现虚拟堆叠,可以大大延伸堆叠的范围,使得堆叠不再局限于一个机柜之内。

堆叠可以大大提高交换机端口密度和性能。

堆叠单元具有足以匹敌大型机架式交换机的端口密度和性能,而投资却比机架式交换机便宜得多,实现起来也灵活得多。

这就是堆叠得优势所在。

机架式交换机可以说是堆叠发展到更高阶段得产物。

机架式交换机一般属于部门以上级别得交换机,它有多个插槽,端口密度大,支持多种网络类型,扩展性较好,处理能力强,但价格昂贵。

三、集群所谓集群,就是将多台互相连接(级联或堆叠)的交换机作为一台逻辑设备进行管理。

集群中,一般只有一台起管理作用的交换机,称为命令交换机,它可以管理若干台其他交换机。

在网络中,这些交换机只需要占用一个IP地址(仅命令交换机需要),节约了宝贵的IP地址。

在命令交换机统一管理下,集群中多台交换机协同工作,大大降低管理强度。

例如,管理员只需要通过命令交换机就可以对集群中所有交换机进行版本升级。

集群技术给网络管理工作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

但要使用这项技术,应当注意到,不同厂家对集群有不同的实现方案,一般厂家都是采用专有协议实现集群的。

这就决定了集群技术有其局限性。

不同厂家的交换机可以级联,但不能集群。

即使同一厂家的交换机,也只有指定的型号才能实现集群。

如CISCO 3500XL 系列就只能与1900、 2800 、2900XL系列实现集群。

交换机的级联、堆叠、集群这3种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级联和堆叠是实现集群的前提,集群是级联和堆叠的目的;级联和堆叠是基于硬件实现的;集群是基于软件实现的;级联和堆叠有时很相似(尤其是级联和虚拟堆叠),有时则差别很大(级联和真正的堆叠)。

随着局域网和城域网的发展,上述三种技术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网络交换机设备的级联(图解)一、双绞线端口的级联级联既可使用普通端口也可使用特殊的MDI-II端口。

当相互级联的两个端口分别为普通端口(即MDI-X)端口和MDI-II端口时,应当使用直通电缆。

当相互级联的两个端口均为普通端口(即MDI-X)或均为MDI-II端口时,则应当使用交叉电缆。

无论是10Base-T以太网、100Base-TX快速以太网还是1000Base-T千兆以太网,级联交换机所使用的电缆长度均可达到100米,这个长度与交换机到计算机之间长度完全相同。

因此,级联除了能够扩充端口数量外,另外一个用途就是快速延伸网络直径。

当有4台交换机级联时,网络跨度就可以达到500米。

这样的距离对于位于同一座建筑物内的小型网络而言已经足够了!1.使用Uplink端口级联现在,越来越多交换机(Cisco交换机除外)提供了Uplink端口(如图1所示),使得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简单。

图1 Uplink端口Uplink端口是专门用于与其他交换机连接的端口,可利用直通跳线将该端口连接至其他交换机的除Uplink端口外的任意端口(如图2所示),这种连接方式跟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完全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品牌的交换机(如3Com)使用一个普通端口兼作Uplink端口,并利用一个开关(MDI/MDI-X转换开关)在两种类型间进行切换。

图2 利用交叉线通过普通端口级联交换机二、光纤端口的级联由于光纤端口的价格仍然非常昂贵,所以,光纤主要被用于核心交换机和骨干交换机之间连接,或被用于骨干交换机之间的级联。

需要注意的是,光纤端口均没有堆叠的能力,只能被用于级联。

1.光纤跳线的交叉连接所有交换机的光纤端口都是2个,分别是一发一收。

当然,光纤跳线也必须是2根,否则端口之间将无法进行通讯。

当交换机通过光纤端口级联时,必须将光纤跳线两端的收发对调,当一端接“收”时,另一端接“发”。

同理,当一端接“发”时,另一端接“收”(如图4所示)。

令人欣慰的是,Cisco GBIC光纤模块都标记有收发标志,左侧向内的箭头表示“收”,右侧向外的箭头表示“发”。

如果光纤跳线的两端均连接“收”或“发”,则该端口的LED指示灯不亮,表示该连接为失败。

只有当光纤端口连接成功后,LED指示灯才转为绿色。

图3 光纤端口的级联同样,当骨干交换机连接至核心交换机时,光纤的收发端口之间也必须交叉连接(如图所示)。

图4 核心交换机与骨干交换机的连接2.光纤跳线及光纤端口类型光纤跳线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交换机光纤端口、跳线都必须与综合布线时使用的光纤类型相一致,也就是说,如果综合布线时使用的多模光纤,那么,交换机的光纤接口就必须执行1000Base-SX标准,也必须使用多模光纤跳线;如果综合布线时使用的单模光纤,那么,交换机的光纤接口就必须执行1000Base-LX/LH标准,也必须使用单模光纤跳线。

需要注意的是,多模光纤有两种类型,即62.5/125μm和50/125μm。

虽然交换机的光纤端口完全相同,而且两者也都执行1000Base-SX标准,但光纤跳线的芯径必须与光缆的芯径完全相同,否则,将导致连通性故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