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PPT课件
合集下载
5 黄河颂 课件(共44张PPT)
![5 黄河颂 课件(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0c840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f.png)
预习检查 读一读
pài
澎湃
wǎn
宛转
diān
山巅
zhuó
浊流
bì
臂膀
pī
劈成
bǎng
榜样
dàng
浩浩荡荡
预习检查 读一读
lán
狂澜
píng
屏障
bǔ
pò
哺乳 气魄
预习检查 多音字
qiǎng 勉强 强 qiáng 强迫
jiàng 倔强
píng 屏风 屏
bǐng 屏除
预习检查 形近字
哺 bǔ 哺育 捕 bǔ 捕捉
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 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
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 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 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和不朽精神。
七年级语文下册
5黄河颂
学习目标
1.熟记“浊”“巅”等字的读音;熟记“狂澜”“屏障”等词语 的字形。 2.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重点) 3.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爱 国主义情操。(难点)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作用: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歌词。
精读细研
3.大声朗读歌词部分,作者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的,而是在“ 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 是哪个字?
望黄河滚滚
精读细研
4.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惊涛澎湃,
知识备查
黄河之源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知识备查
壶口瀑布
九曲黄河
知识备查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5《黄河颂》课件(共21张PPT)
![5《黄河颂》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0bc09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6.png)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掀起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热潮,在 这一背景下,《黄河大合唱》在1939年初的延安诞生了,在抗战烽火中,诗人光未然、 作曲家冼星海,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时代、人民共命运,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最强 音。
毛泽东同志等观看了《黄河大合唱》演出后,大喊三声“好!好!好!”。 周恩来同志看过演出后,欣然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重点字音
山巅( diān ) 劈成( pī ) 气魄( pò ) 狂澜( lán ) 浊流(zhuó) 宛转( wǎn) 屏障( píng) 哺育( bǔ ) 澎湃(péng pài ) 九曲连环( qū) 一泻万丈(xiè )
词语释义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 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 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 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 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5 黄河颂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 学评论家。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 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 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代表作有歌词《五月 的鲜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思路点拨:象征手法,实际上是一种借此物写彼物的写作手法。运
用象征手法写作,首先要观察事物,选取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着意观察、 感悟、立意。对所描写、展示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描写,描写要突出事 物外在的特点,但更要突出它的内在特点,以便与所立之意相符。在此 基础上把所描写的事物的象征意义,用以物喻人或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 出来,赞美象征的品格、精神。
《黄河颂》 精品PPT课件(共18张)
![《黄河颂》 精品PPT课件(共18张)](https://img.taocdn.com/s3/m/3dcf19396bd97f192279e9ec.png)
光未然
以笔名光未然闻 世的张光年,1913 年生于湖北光化。
抗战时期,张光年积 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所 创作的歌曲《五月的鲜花》 传唱全国,组诗《黄河大 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 成为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不朽经典,至今久唱不衰
1938年11月武汉沦 陷后,我国现代著 名诗人光未然(即 张光年)带领抗敌 演剧三队,从陕西 宜川县的壶口附近 东渡黄河
全班齐读,读出 我们的气势,读 出黄河的气势!!
黄河颂是组 诗 的第二章?
写作于什 么时期?
朗读这首诗 应该是什么 样的基调?
豪迈奔放
名言摘抄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7、散文就是渴望自由的心灵,自由的表达,自由的形式,自由的来来去去。——王蒙 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39、天 才出于勤奋。——马克思 40、人之所以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以为什么都懂。——卢俊 4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约翰· 洛克 4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郭沫若 4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44、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4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46、求知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福柯 47、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弗兰西斯· 培根 48、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弗兰西斯· 培根 49、一个人应该为知识不广博而害羞。——张衡 50、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 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 51、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 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 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 52、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 5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54、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佚名 55、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佚名 5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佚名
以笔名光未然闻 世的张光年,1913 年生于湖北光化。
抗战时期,张光年积 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所 创作的歌曲《五月的鲜花》 传唱全国,组诗《黄河大 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 成为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不朽经典,至今久唱不衰
1938年11月武汉沦 陷后,我国现代著 名诗人光未然(即 张光年)带领抗敌 演剧三队,从陕西 宜川县的壶口附近 东渡黄河
全班齐读,读出 我们的气势,读 出黄河的气势!!
黄河颂是组 诗 的第二章?
写作于什 么时期?
朗读这首诗 应该是什么 样的基调?
豪迈奔放
名言摘抄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7、散文就是渴望自由的心灵,自由的表达,自由的形式,自由的来来去去。——王蒙 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39、天 才出于勤奋。——马克思 40、人之所以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以为什么都懂。——卢俊 4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约翰· 洛克 4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郭沫若 4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44、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4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46、求知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福柯 47、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弗兰西斯· 培根 48、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弗兰西斯· 培根 49、一个人应该为知识不广博而害羞。——张衡 50、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 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 51、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 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 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 52、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 5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54、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佚名 55、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佚名 5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佚名
黄河颂(完整版)ppt课件
![黄河颂(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d0c0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1.png)
当代黄河的治理措施
阐述当代对黄河的治理措施,如水资源调配、水污染治理、生态 修复等,以及这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黄河与可持续发展
探讨黄河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未来黄河治理 的方向和目标。
03
黄河的文学艺术表现
古代诗词中的黄河
01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诗中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借黄河比喻人生
黄河的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
黄河流经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 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类 型。
气候水文
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 重,近年来通过治理和保护,生态环 境有所改善。
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 集中,水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高。
02
黄河的历史变迁
黄河的古代文明
黄河文明的起源
介绍黄河文明的起源,包括夏、 商、周等古代文明的兴起。
黄河文化的传承
阐述黄河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 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后世文化的深 远影响。
古代黄河的治理
探讨古代黄河的治理措施,如大禹 治水等,以及这些治理措施对古代 社会的影响。
黄河的近代变迁
黄河的近代灾难
01
介绍近代黄河发生的重大灾难,如洪水、干旱等,以及这些灾
THANKS
感谢观看
黄河的生态保护措施
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
水污染治理
加大污水处理力度,严格控制工农业和城市污水排放,改善黄河水 质。
生态修复与保护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黄河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的治理策略与展望
治理策略
阐述当代对黄河的治理措施,如水资源调配、水污染治理、生态 修复等,以及这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黄河与可持续发展
探讨黄河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未来黄河治理 的方向和目标。
03
黄河的文学艺术表现
古代诗词中的黄河
01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诗中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借黄河比喻人生
黄河的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
黄河流经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 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类 型。
气候水文
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 重,近年来通过治理和保护,生态环 境有所改善。
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 集中,水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高。
02
黄河的历史变迁
黄河的古代文明
黄河文明的起源
介绍黄河文明的起源,包括夏、 商、周等古代文明的兴起。
黄河文化的传承
阐述黄河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 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后世文化的深 远影响。
古代黄河的治理
探讨古代黄河的治理措施,如大禹 治水等,以及这些治理措施对古代 社会的影响。
黄河的近代变迁
黄河的近代灾难
01
介绍近代黄河发生的重大灾难,如洪水、干旱等,以及这些灾
THANKS
感谢观看
黄河的生态保护措施
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
水污染治理
加大污水处理力度,严格控制工农业和城市污水排放,改善黄河水 质。
生态修复与保护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黄河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的治理策略与展望
治理策略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42张PPT)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64521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76.png)
《黄河颂》
光未然
走进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 光年。现代诗人, 文学评论家。1936 年到延安,创作了 歌颂中华民族精神 的组诗《黄河大合 唱》,经冼星海谱 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 共有八个乐章。诗 中雄奇的想象与现 实的图景交织,歌 唱苦难与抗战,刻 画黄河形象,反映 中华民族英雄儿女 抗战的真实画面。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 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
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 我们要在你的面前 献一首长诗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 跳跃着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从纵向写黄河的流向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横向展开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 向黄河之边;
俯瞰全景 纵向描写
把中原大地
横向展开
劈成南北两面。
“望”统领
读“颂黄河”部分
思考:
啊黄河 你奔流着 怒吼着
《黄河之水天上来》 替法西斯的恶魔
唱着灭亡的葬歌 你怒吼着 叫啸着
痛诉民族的灾难 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歌颂时代的英雄 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 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 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 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 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 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光未然
走进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 光年。现代诗人, 文学评论家。1936 年到延安,创作了 歌颂中华民族精神 的组诗《黄河大合 唱》,经冼星海谱 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 共有八个乐章。诗 中雄奇的想象与现 实的图景交织,歌 唱苦难与抗战,刻 画黄河形象,反映 中华民族英雄儿女 抗战的真实画面。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 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
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 我们要在你的面前 献一首长诗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 跳跃着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从纵向写黄河的流向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横向展开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 向黄河之边;
俯瞰全景 纵向描写
把中原大地
横向展开
劈成南北两面。
“望”统领
读“颂黄河”部分
思考:
啊黄河 你奔流着 怒吼着
《黄河之水天上来》 替法西斯的恶魔
唱着灭亡的葬歌 你怒吼着 叫啸着
痛诉民族的灾难 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歌颂时代的英雄 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 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 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 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 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 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颂》课件(32张PPT)
![《黄河颂》课件(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8be53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d.png)
“屏障”侧重从黄河对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 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 神上的城防。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比喻,形象生动地体 现了气势磅礴、勇不 可当的气度和力量, 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 神和信念。
把中原大地
横向展开到黄
劈成南北两面。 河流域两岸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暗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歌颂黄河 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检测
研读批注 批注: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 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类型:分析式批注、概括式批注、感想式批注、质疑 式批注、鉴赏式批注、评价式批注等。
品读感悟
朗 读 第 一 部 分:
(朗诵词)
啊,朋友!
呼告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拟人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பைடு நூலகம்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提纲挈领,概括了黄 河的精神,也代表了 中华民族的精神。
朗读第二部分: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读好关键动词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
纵向描写黄 河的流向
浊流宛转,
俯瞰全景
结成九曲连环; 式的总写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比喻,形象生动地体 现了气势磅礴、勇不 可当的气度和力量, 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 神和信念。
把中原大地
横向展开到黄
劈成南北两面。 河流域两岸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暗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歌颂黄河 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检测
研读批注 批注: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 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类型:分析式批注、概括式批注、感想式批注、质疑 式批注、鉴赏式批注、评价式批注等。
品读感悟
朗 读 第 一 部 分:
(朗诵词)
啊,朋友!
呼告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拟人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பைடு நூலகம்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提纲挈领,概括了黄 河的精神,也代表了 中华民族的精神。
朗读第二部分: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读好关键动词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
纵向描写黄 河的流向
浊流宛转,
俯瞰全景
结成九曲连环; 式的总写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黄河颂》ppt课件(共45张PPT)
![《黄河颂》ppt课件(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410bd72561252d381eb6e14.png)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 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 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 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 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 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 作,并在当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 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 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根据“序曲-主体-尾声” 划分层次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尾声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朗读指导:
1、朗诵词与歌词要注意停顿。 2、“……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后面分 句注意重读,如“掀”“奔” “劈”等。 3、“啊”读时应深沉,声音稍微延长。“黄河” 读的高昂,表明在歌颂。 4、“象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 的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历史贡献)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地理优势)
实 ↓
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虚
4、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 “屏障”?
黄河是 摇篮
黄河是 屏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 地,孕育了中华文化养 育了中华民族。
侧重黄河保卫了 中华民族
5、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 万条铁的臂膀”?
(1)这是个比喻句,诗人将黄河比喻成一个 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 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的千万条“铁的 臂膀”。
(2)联系全诗来看,如此比喻,形象地体现 了黄河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气魄,可以更 好地激发民族精神和民族信念。
《黄河颂》ppt课件
![《黄河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2b18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4.png)
诗歌主旨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 儿女的爱国热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 坚强的精神。
分角色朗读
朗诵词:老师读 第一小节:男生读 第二小节,女生读 第三小节,男生读 第四小节,全班齐读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 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诗 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 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 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 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全国,极 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豪情。
(地理优势)
↓
(3)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臂膀)
虚
(精神价值)
➢ 作者是如何赞颂黄河的?歌词中反复出现的 “啊!黄河!”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使得歌词主体部分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即 “颂黄河”部分可清楚地划分为“黄河养育了中华民 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 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2)有利于直接抒情,直接表达了对黄河的礼赞之 情。
主体—— 望黄河
第一小节:
如“望、奔、掀、结、奔、劈 ”等动词,要读出黄河气势。 如“奔”字读出黄河一往无前 、无坚不摧的气势。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层次并概括大意。
序曲 (朗诵词)歌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黄
河
主体
望黄河
颂
颂黄河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序曲—— (朗诵词)歌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啊,朋友!
朗诵指导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2024版《黄河颂》PPT优秀课件
![2024版《黄河颂》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3e53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c.png)
诗歌中描绘的黄河形象与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
黄河形象
比喻
01
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将黄河比作“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拟人
02
诗歌中将黄河拟人化,赋予其人的特质和情感,如“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等语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黄河的雄伟气势和生命力。
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01
02
03
04
下一讲预告及预备工作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主要成就有: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其中《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次演出时获得极大成功,“黄河”的形象,在人们的心里,已经不仅仅是一条大河,而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
《黄河颂》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无忌惮地践踏着中国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排比
03
诗歌中多处运用排比手法,如“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你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等语句,通过重复和强调突出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艺术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03
CHAPTER
诗歌朗诵技巧指导
了解诗歌背景
《黄河颂》是一首表达对黄河母亲河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的诗歌,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情感。
践行民族精神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让他们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
《黄河颂》ppt课件(精品)
![《黄河颂》ppt课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82bf4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f.png)
总结词
技巧娴熟、准确无误
详细描述
演奏《黄河颂》需要具备娴熟的技巧和准确无误的表现能 力。在演奏过程中,要准确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的 节奏、旋律,同时要注意音乐的整体性和流畅性,以保证 音乐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黄河颂》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总结词
具有时代意义、民族精神
详细描述
《黄河颂》是一首具有时代意义和民族精神的歌曲,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 豪感和自信心。这首歌曲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 典之作,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河颂》的艺术表现手法
04
和技巧分析
《黄河颂》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总结词
高亢激昂、气势磅礴
详细描述
《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歌曲,要求演唱者具 备高亢激昂的嗓音和强烈的表现力。在演唱过程中,要充 分展现出对黄河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表现出强烈的民 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结词
情感饱满、真挚动人
推动音乐创新发展
《黄河颂》在保留传统元 素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 音乐创作手法,有助于推 动音乐创新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和欣赏《黄河颂 》,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 同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 信心。
THANKS
感谢观看
传承红色基因
通过《黄河颂》的讲解, 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历 史背景和红色文化,传承 红色基因。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黄河颂》的合唱形式能 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 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黄河颂》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黄河颂》作为中国近现 代音乐的经典之作,能够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黄河颂》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总结词
技巧娴熟、准确无误
详细描述
演奏《黄河颂》需要具备娴熟的技巧和准确无误的表现能 力。在演奏过程中,要准确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的 节奏、旋律,同时要注意音乐的整体性和流畅性,以保证 音乐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黄河颂》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总结词
具有时代意义、民族精神
详细描述
《黄河颂》是一首具有时代意义和民族精神的歌曲,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 豪感和自信心。这首歌曲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 典之作,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河颂》的艺术表现手法
04
和技巧分析
《黄河颂》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总结词
高亢激昂、气势磅礴
详细描述
《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歌曲,要求演唱者具 备高亢激昂的嗓音和强烈的表现力。在演唱过程中,要充 分展现出对黄河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表现出强烈的民 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结词
情感饱满、真挚动人
推动音乐创新发展
《黄河颂》在保留传统元 素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 音乐创作手法,有助于推 动音乐创新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和欣赏《黄河颂 》,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 同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 信心。
THANKS
感谢观看
传承红色基因
通过《黄河颂》的讲解, 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历 史背景和红色文化,传承 红色基因。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黄河颂》的合唱形式能 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 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黄河颂》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黄河颂》作为中国近现 代音乐的经典之作,能够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黄河颂》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总结词
《黄河颂》ppt课件(35页)
![《黄河颂》ppt课件(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cdc5b8c99ec3d5bbfd0a74ca.png)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 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首先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 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 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 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 膀”。 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如此巨人,“一泻万 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 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黄河颂
光未然
对黄河你了解多少呢?
欣赏 黄河
认识 黄河
黄河风情
巴颜喀拉山 约古宗列曲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黄河公伯峡
壶口瀑布
走近作者:
•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1927年参加革命, 1935随 行军战士到了黄河边,那 翻腾的黄河让他再也无法 消释心中的情感,国难、 屈辱、不屈种种感情齐涌 心头,他的激情像黄河之 水奔腾而出,于是一组长 诗《黄河大合唱》问世了。
有关黄河的俗语
•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 3.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 4.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 5.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 6.九曲黄河十八湾
课下延伸: 1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体会 其中的民族精神。 2搜集黄河诗句,俗语。
词的作曲者
•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 作了《救国军歌》、《游击 军歌》、《茫茫的西伯利 亚》、《在太行山上》等各 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 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 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 乐家”的光荣称号。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保卫黄河》 《黄河怨》 《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课件ppt
![《黄河颂》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8512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6.png)
2023
《黄河颂》课件ppt
contents
目录
• 黄河概述 • 《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 《黄河颂》教案设计 • 《黄河颂》歌唱技巧分析 • 《黄河颂》钢琴伴奏技巧分析 • 《黄河颂》音乐欣赏与分析
01
黄河概述
黄河的起源与流经地区
起源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全长约5464公里,呈 “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 陕西、河南和山东等九个省区。
02
《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黄河颂》的作者及创作年代
作者:冼星海 创作年代:1939年
《黄河颂》的演出背景及影响
演出背景
1938年武汉沦陷后,延安鲁艺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艰苦奋斗 ,逐渐发展壮大。1939年,鲁艺举行了大型音乐会,由冼星 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首演并迅速风靡全国。
影响
通过这部作品,全国人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 可战胜的力量,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成为抗日战争 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思想内涵
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激励着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黄河颂》的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
• 音乐特点 • 以交响乐为主体,运用了民族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将中西音乐文化交融。 • 规模宏大,旋律宽广,具有史诗般的音乐气质。 • 运用了合唱、重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 表现手法 • 借助多媒体技术,将音乐与画面相结合,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 • 通过情感化的演绎,将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感染力强。
总结。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04
《黄河颂》歌唱技巧分析
歌唱的气息与发声
《黄河颂》课件ppt
contents
目录
• 黄河概述 • 《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 《黄河颂》教案设计 • 《黄河颂》歌唱技巧分析 • 《黄河颂》钢琴伴奏技巧分析 • 《黄河颂》音乐欣赏与分析
01
黄河概述
黄河的起源与流经地区
起源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全长约5464公里,呈 “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 陕西、河南和山东等九个省区。
02
《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黄河颂》的作者及创作年代
作者:冼星海 创作年代:1939年
《黄河颂》的演出背景及影响
演出背景
1938年武汉沦陷后,延安鲁艺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艰苦奋斗 ,逐渐发展壮大。1939年,鲁艺举行了大型音乐会,由冼星 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首演并迅速风靡全国。
影响
通过这部作品,全国人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 可战胜的力量,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成为抗日战争 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思想内涵
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激励着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黄河颂》的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
• 音乐特点 • 以交响乐为主体,运用了民族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将中西音乐文化交融。 • 规模宏大,旋律宽广,具有史诗般的音乐气质。 • 运用了合唱、重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 表现手法 • 借助多媒体技术,将音乐与画面相结合,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 • 通过情感化的演绎,将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感染力强。
总结。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04
《黄河颂》歌唱技巧分析
歌唱的气息与发声
《黄河颂》ppt课件(精品)
![《黄河颂》ppt课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fbfb83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6.png)
《黄河颂》ppt课件(精品)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CONTENTS
• 黄河概述与地理背景 • 诗歌《黄河颂》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 诗歌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黄河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黄河颂》与相关文化现象的关系 • 《黄河颂》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01 黄河概述与地理背景
主题思想
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 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03 诗歌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CHAPTER
鲜明的形象塑造
黄河的形象
通过描绘黄河的奔腾、浩荡、气势磅礴,塑造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形象,象征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
诗歌与时代的紧密结合
《黄河颂》紧密结合了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和民族的深刻关切。这 种紧密结合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和 历史价值,也促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06 《黄河颂》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CHAPTER
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激发爱国情感
《黄河颂》以黄河为背景,讴歌 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助于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
自豪感。
传承优秀文化
通过《黄河颂》的学习,可以使学 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 和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民族精神
《黄河颂》所蕴含的团结、奋斗、 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对于培养学 生的良好品德和的教育意义
培养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黄河颂》,可以引导 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
韵律
诗歌采用押韵的方式,使得诗歌具有音乐美,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CONTENTS
• 黄河概述与地理背景 • 诗歌《黄河颂》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 诗歌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黄河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黄河颂》与相关文化现象的关系 • 《黄河颂》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01 黄河概述与地理背景
主题思想
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 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03 诗歌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CHAPTER
鲜明的形象塑造
黄河的形象
通过描绘黄河的奔腾、浩荡、气势磅礴,塑造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形象,象征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
诗歌与时代的紧密结合
《黄河颂》紧密结合了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和民族的深刻关切。这 种紧密结合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和 历史价值,也促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06 《黄河颂》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CHAPTER
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激发爱国情感
《黄河颂》以黄河为背景,讴歌 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助于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
自豪感。
传承优秀文化
通过《黄河颂》的学习,可以使学 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 和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民族精神
《黄河颂》所蕴含的团结、奋斗、 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对于培养学 生的良好品德和的教育意义
培养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黄河颂》,可以引导 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
韵律
诗歌采用押韵的方式,使得诗歌具有音乐美,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黄河有英雄的气魄,表现出了我们民族伟 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2.二思: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望”到了什么? 诗人站在高山上看到了:近处的“金涛澎湃/掀起
万丈狂澜”;全景式的“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纵向的“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横向的“把中 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三析:诗人“颂”了黄河哪些方面?
民族 2.填句:它表现出我们____________ 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理解,判断正误。 (1)黄河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 ) (2)歌颂黄河就是为了歌颂我们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 )
二、望黄河:气势宏伟
1.气势之汹涌:补充句子
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你写出一句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__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____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___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___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
17 黄河颂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结合语言环境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理解黄河所
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和社会科学方面
的著作。。 主要作品:有《戏剧的现实主义
问题》《屈原》《黄河大合唱》等。
相关资料
黄河 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
75万多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
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自 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等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
朗读。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用豪迈的诗句,赞美了雄奇壮丽的 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请你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点拨:这首诗歌以气势取胜。朗诵时必须激起内心的感情,产生国 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产生热血沸腾、壮
怀激烈的情感,这样就可以做到有感情地诵读。第一、二节是朗诵
体会每一层次的意思,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
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参考答案: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点
明黄河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写黄河的地理优势;最
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哺育众生。
一、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1.选择:朗诵词以“朋友!”起头,这是( B ) A.演讲的称呼 B.呼告的手法
17 黄河颂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当堂检测
1、积累词语,掌握“巅、劈、气魄、狂澜、浊流、宛 转、屏障、哺育、榜样、浩浩荡荡、澎湃、九曲连环” 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有关黄河的知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理清诗歌的层次。
走近作者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 光年,是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记日记,阅读
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句是点题句,交代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 而又坚强。 点题句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这句是抒情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黄河的赞美。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望”字统领这一小节。“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 又有雄奇瑰丽的想象。先是近镜头特写,然后是俯瞰全景的总 写,再是描写黄河的流向,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词,以朋友的角度叙说,所以语调要平稳、亲切;第三、四节是 “颂”的阶段,语调要高扬,声音要高亢,富有沧桑感,充满赞美 和骄傲的语气。
我们学习诗歌不仅要理解它的内容,而且要 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用相应 的感情朗读出来。用我们领悟到的方法,学习 歌词部分。
示例: 是摇篮,舒缓深沉 是屏障,坚强有力 是臂膀,高亢激昂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反复、象征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句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对黄河的赞美。整首诗采用象征的
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 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保卫祖国。
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重点) 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 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 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 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理解课文。
串珠问题: 1.“朗诵词”中诗人告诉我们向着黄河唱出赞歌的原因是什么? 2.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望”到了什么? 3.诗人“颂”了黄河哪些方面? 4.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写了黄河,实际上写什么?
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
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
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朗读参考: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思考与交流。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歌颂黄河的?
点拨:这首歌词赞颂黄河的内容在第4节,以“啊,黄河!”反 复出现的方式,把歌颂黄河分成了三个层次。细读这部分,仔细
河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它是中华文明最主要
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在黄河下游形成的 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是中国的粮仓。
易读错字
bǔ
pài
zī
哺育
zhuó
澎湃
qū
滋长
bì
浊流
九曲连环 臂膀
多音字
曲
qū(曲折)
qǔ(钢琴曲 )
屏
píng(屏障
bǐng(屏除
屏幕)
屏气)
理解词语
摇篮: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发源地。 造句: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造句:燕山山脉是北京的天然屏障,许多风沙被 它阻挡在外。 体魄:体格和精力。 造句:我们从小就要练就一副健康的体魄,因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
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
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诗人为什么要赞颂黄河?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里赞颂黄河实际 上就是赞颂中华民族,希望人民像黄河一样坚强,以 英雄的气概保卫祖国。
串珠问题: 1.一读:“朗诵词”中诗人告诉我们向着黄河唱出赞歌
质疑再探: 夲诗歌朗诵词的开篇以:“啊,朋 友”,称读者为朋友,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呼告”的手法, 直接成读者为朋友、作用是: 加强了词句的感染力,使情感 更加真切。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 “歌颂”。歌颂了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 表达了要学习黄河的伟大精神。从黄河的历史 贡献、地理优势颂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升华 了主题。
3.理解,判断正误。
(1)“摇篮”是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
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 华儿女。( √ ) (2)“屏障”是说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 河的伟大坚强,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 √ )
(3)“臂膀”指的是黄河两岸的土地。( × )
1.按原文填空。
万丈狂澜 金涛澎湃,掀起__________________ 。 2.气势之迂回:补充句子 九曲连环 浊流宛转,结成__________________ 。 3.纵看黄河之长:补充句子 昆仑山下 ,奔向____________ 黄海之边 。 从____________ 4.横看黄河之广:补充句子 南北两面 把中原大地劈成__________________ 。
1、听课文配乐朗诵。 要求: 朗诵者是如何朗诵的?在一些 关键处做标注。 提示:a 、哪些地方停顿、 b 、哪些词语重音、 c 、用了怎样的语气? d 、 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 什么?
默读第二部分,根据提示划出层次: 绘黄河 颂黄河 抒壮志
绘黄河(我站在· · · · · · 南北两面) 颂黄河 (啊!黄河· · · · · · 发扬滋长) 抒壮志 (我们祖国· · · · · 伟大坚强)
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推荐阅读
黄河之水天上来
光未然 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
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
的动脉。黄河流程约5 500 千米,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
千米,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犹
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
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
一、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 是关键?
“颂”是歌颂,赞颂的意思。是题眼。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 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 和作用是什么?
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 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 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 民族精神。
理解词语
哺育: 喂养,后比喻培养。
造句:祖国和人民哺育了我们,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和 人民。 滋长: 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造句:虽然我们有了不错的成绩,但不能滋长骄傲的情绪。 浩浩荡荡: 水势壮阔的样子。形容气势壮大,规模宏大。
造句:滚滚黄河水浩浩荡荡奔向远方。
万丈狂澜: 形容极高的、巨大的波澜。 造句:狂风劲吹,大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
三、颂黄河:伟大贡献 1.补充句子。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1)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民族的屏障 (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____________________ 。 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3)我们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