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技术及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在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中,科学技术的功能主要是在生产力的范围内得到阐述的,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念的提出,这种叙述方式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然而,随着韦伯、卢卡奇、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关于科学技术问题的论著的出版,尤其是哈贝马斯的《作为"意识形态"技术与科学》一书的出版,现代科学技术的另一个功能__意识形态功能被揭示出来了。
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即生产力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对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其一,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叙述体系对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做出了过度的诠释,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把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归结为科学技术的革命作用,甚至把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技术决定论"。
然而海德格尔在《技术之追回》中区分出"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并断言现代技术不再是革命的因素,甚至不再是中性的因素,而是负面的因素。
既然现代技术的革命功能受到质疑,也就要求历史唯物主义建立新的叙述体系来回应这个问题。
其二,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中,科学(技术)并不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这一点的影响是如此之深远,甚至连阿尔都塞也把理论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尖锐地对立起来。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既然已经蜕变为意识形态,那就有必要对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负面作出叙述。
此外,晚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的理论也暗示我们,由于我们把科学(技术)作为正确的观念与意识形态对立起来,导致了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泛滥。
事实上,在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叙述体系中谈论的"世界"并不是原初的生活世界,而是伽利略以来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眼光叙述出来的另一个"世界"。
显然,要使历史唯物主义脱离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也必须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叙述体系。
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其启示
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其启示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对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科技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和意识形态。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并从中寻找启示。
一、科学技术带来的意识形态变革1. 世界观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塑造了人们的世界观。
从古代的地心说到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拓展了人们对宇宙与自然的认知,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宗教、神话等传统信仰的观念。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将信仰的焦点从超自然转向了自然,科学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
2. 伦理观的重塑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伦理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生命伦理、基因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等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涌现。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需要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人类自身之间的关系,弥补伦理观念在适应科技发展中的滞后性。
3. 形式逻辑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逻辑和实证的方式来解释世界。
科学方法的推广使得人们更加依赖观察、实验和推理,这加深了人们对实证主义的认同,而非科学事实本身的存在和概念,乃至其存在与否。
这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的逻辑思维方式,推动了科学方法论的兴起。
二、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启示1. 多元文化的尊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更加多元化。
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让人们认识到,不同文化间存在着丰富多彩的世界观和认知方式,而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本身是一个宝贵的资源。
我们应学会尊重并包容不同的文化观念,建立双向交流与对话。
这对于构建和谐世界至关重要。
2. 伦理观的前瞻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还将面临更多的伦理问题,在发展科技的我们不应忽略其伦理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反思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合理规范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方向,充分考虑伦理观念,营造出安全、可持续的科技环境。
正确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
正确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渗透,不断改变着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面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科技的发展面临着意识形态的挑战,意识形态的发展也面临着推进科技发展的压力,正确的把握和认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的问题已经得到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标签:科学技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济发展自近代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化,科技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不断改变着社会主义上层建筑领域的面貌,对于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当代意识形态理论领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在西方争论基本上分为两种对立的观点,即科学技术的“对立论”“等同论”。
“对立论”观点认为二者性质不同,形态各异,功能相反,是绝对对立的。
“等同论”认为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意识形态的作用,成为一种新意识形态,并提出了“新意识形态理论”。
然而,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功能的分析向来都是辩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1〕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对科技的评价和描述可以说成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是一种关系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是有区别的,是不能等同的,同时,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是有联系的,不是对立的。
这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过程中应该一直坚持的,不能忽略科学技术的作用,但是绝不能把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等同起来,认为科学技术已然成为新的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它一方面涉及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问题,另一方面又涉及到意识形态的合理性问题。
因此,正确把握两者关系,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研究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研究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研究哈贝马斯是一位德国社会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对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研究有着独特的贡献。
他认为,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现代社会的运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哈贝马斯的角度,探讨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定义和特征哈贝马斯将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定义为一种文化范畴,它具有如下特征:1、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知方式。
它基于科学的原则和技术的手段,探索和改变世界。
2、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它影响着人们对道德、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3、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具有实践性和历史性,它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和改变,并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的作用1、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指导了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物质世界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升级,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对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挑战。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挑战以往的政治传统和制度,如何平衡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是政治决策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4、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对环境的影响。
大规模的科学技术应用,对环境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平衡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挑战和难题。
三、科学技术意识形态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是当代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
科技进步和应用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对社会结构和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现代工业社会中出现了新的分工和职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地位,促进了社会发展。
但是,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精神压力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和技术
几点评价: 几点评价:
首先,(自然)科学技术在现代 首先,(自然)科学技术在现代 ,(自然 社会是一个影响非常广泛的问题, 社会是一个影响非常广泛的问题, 它与政治、经济、 它与政治、经济、权力等有密切 关系,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关系,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是哲学、 是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 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二、科学技术何以成为“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何以成为“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知识、理性、 *意味着 知识、理性、 进步、真理、 进步、真理、 应用频率很高, *应用频率很高, = 真善美 *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 已经成为一种“权力话语” *已经成为一种“权力话语”
老一代的法兰克福学派认为 应当对科学进行批判 应当对科学进行批判
其次,哈贝马斯对“ 其次,哈贝马斯对“技术科 学作为意识形态” 学作为意识形态”的辩论
显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重大 问题的关注 对当代社会实际状况进行深入考察的重 要性 对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与当代社会 状况的适应性分析的必要性 理论与分析研究框架创新的重要性
第三, 第三,关于克服悲观与激进倾向
第三、 第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1)(晚期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 )(晚期资本主义 国家采取政治、 晚期资本主义)
法律等手段加强了经济计划和调节, 法律等手段加强了经济计划和调节,使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保持适合的、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保持适合的、合 理的状态。 理的状态。 (2)以有效经济机制促进生产力持续发 展。 (3)政治系统与经济发展相互映证。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一、阿尔都塞:科学与意识形态是完全对立的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 , 1918 - 1990) 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理论家”,他在1965 年出版的《保卫马克思》一书中阐述了意识形态,特别是意识形态(ideology) 和科学(science) 的关系问题。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与科学是根本对立的,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是真理,它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过程,它是在抛弃意识形态问题框架中形成,并在与意识形态的不断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而意识形态则属于“虚假意识”,它以神话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它歪曲现实,掩盖社会历史过程的真实本性。
第二,科学主要是一种认识,它的最基本功能是理论功能;而意识形态主要是一种价值观念,它的最基本功能则是实践功能。
第三,科学作为客观知识,与利益无关,没有阶级性;而意识形态则完全受利益支配,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具有头等重要性。
第四,科学的认识过程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而意识形态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
显然,阿尔都塞看到了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别,包含着一些合理因素。
例如,他认为科学是正确反映外界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正确的认识工具; 而意识形态则是渗透着阶级利益、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情感的价值观念体系,二者属于不同的理论总问题,不应加以混淆。
但是,必须看到,阿尔都塞关于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观点是有缺陷的。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他夸大了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
科学与意识形态是有明显区别的,但二者不是绝对对立的。
事实上, 意识形态虽然是经济关系的反映,其中也包括科学的成分;科学虽然并不直接反映经济关系,其中也包括意识形态的成分。
特别是对于无产阶级的历史理论,科学和意识形态几乎没有多少差别。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可以说是科学,也可以说是意识形态。
第二,他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既具有理论职能,又具有实践职能。
科技意识形态总结汇报
科技意识形态总结汇报科技意识形态总结汇报(1000字)引言:科技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还对我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科技的追求、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这篇汇报中,我将对科技意识形态进行总结,探讨科技意识形态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1. 科技的追求:科技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科技的追求。
人们追求科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的便利和舒适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科技的追求使人们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充满热情,不断推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2. 科技的态度:科技意识形态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科技的态度。
人们对科技的态度不仅与个人的需求有关,还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有关。
有些人对科技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科技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另一些人则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认为科技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人们与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3. 科技的价值观念:科技意识形态中还包含人们对科技的价值观念。
科技价值观念代表了人们对科技的评价和选择。
人们可能更偏向于支持那些符合他们价值观念的科技产品和服务。
例如,一些人更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他们会选择使用环保科技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而另一些人则更注重科技的效率和便利性,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可以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的科技产品。
科技意识形态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的影响:1. 提高了生活质量: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通过科技的应用,我们可以轻松地与他人沟通,获取各种信息,购物等。
科技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更多的娱乐选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样。
2. 促进了社会发展: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快捷,企业的在线运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科技还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未来世界科技创新十大趋势
未来世界科技创新十大趋势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
我们只有认清趋势、前瞻擘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
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十大新趋势。
(1)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
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
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
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 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
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科技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
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
以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加速光合作用、智能技术等研发应用为重点,绿色农业将创造农业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
基因测序、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分子靶向治疗、远程医疗等技术大规模应用,医学模式将进入个性化精准诊治和低成本普惠医疗的新阶段。
智能化成为继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之后的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向更绿色、更轻便、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快递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的普及,将持续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提升人的解放程度。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作者:闫欣刘友田来源:《学理论·下》2021年第03期摘要: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问题。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并非哈贝马斯首创,其主要来源于马克思、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等人的科技观。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逐渐变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不仅如此,科学技术也为统治的合法性提供了基础,成为新型的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具有历史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新时代,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我们通过对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探索与反思,可以知其局限、晓其价值、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关键词: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是哈贝马斯针对“发达工业社会”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语境而做出的判断。
20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纪。
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众所周知,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的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经济增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些均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虽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是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科学技术出现了异化,逐渐变成新型的意识形态。
在这样的条件下,哈贝马斯提出“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
一、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渊源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不是无中生有、凭空产生的,它不仅来源于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而且还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成员的一些科技思想。
(一)马克思:科学是另一种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科学的力量也是另一种生产力。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更多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应用于生产,其结果是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巨大的财富。
从中我们可以确定,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可以创造财富。
那么,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有关联吗?马克思又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呢?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工艺学可以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
科技进步与社会意识形态
科技进步与社会意识形态科技进步作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不仅引领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还对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科技进步如何塑造和改变社会意识形态以及这种相互关系的作用。
首先,科技进步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信息、交流和沟通。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观点和意见。
这种广泛的信息流通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提供了支持。
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吸纳不同的思想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信息的自由流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型和更新。
科技创新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存在和社会组织的理解。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行为的规律和社会现象的本质。
这种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对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观念和价值,以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科技的发展通常会引发社会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又会对我们的意识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科技进步还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的传播和意识形态的宣传更加广泛和迅速。
人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借助网络的力量来影响他人的意识形态。
同时,社交媒体也成为了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对话的场所。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来自不同国家、文化和背景的人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融合和磨合。
然而,科技进步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科技带来的信息爆炸和虚假信息泛滥,往往会干扰人们的价值判断和社会观念。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容易被误导和操纵,导致社会意识形态的偏执和极化。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和道德上的挑战,例如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引发了人们对隐私、人权和社会公正的关注和争议。
前沿技术探索最新的科技发展
前沿技术探索最新的科技发展前沿技术探索:最新的科技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前沿技术也不断涌现。
这些新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也对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一些最新的科技发展,带您深入了解这些前沿技术。
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当今最热门的前沿技术之一,正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和经济。
AI可以模拟人类的智能,通过学习和适应来完成各种任务和决策。
它的应用广泛,包括自动驾驶车辆、机器人、语音助手等。
例如,无人驾驶技术正逐渐普及,汽车制造商们正在研发能够完全自主行驶的汽车,这将彻底改变我们出行的方式。
另外,语音助手如Siri、Alexa等,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帮助我们处理各种任务以及获得信息。
二、区块链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它的核心是透明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能够在没有中间机构的情况下实现可靠的交易和信息传输。
区块链技术最著名的应用就是加密货币比特币(Bitcoin),它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的存储和交易,进一步推动了加密货币的发展。
此外,区块链技术还被用于解决众多行业中的可信问题,如供应链管理、金融领域等。
三、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一种能够改变我们感知和交互方式的前沿技术。
VR通过虚拟环境来模拟真实体验,而AR则是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中。
V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游戏、娱乐和培训等领域。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VR头盔进入一个虚拟游戏世界,享受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
AR技术则在教育和商业领域表现出巨大潜力,比如通过AR技术可以实时显示商品信息或者提供辅助操作指导。
四、物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信息传输。
浅析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吗
浅析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吗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的最具有影响性的社会事实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在给现代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当代社会的思想意识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的相同点(一)意识形态具有“虚伪性”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都认为“虚伪性”是一切意识形态所固有的普遍特性,指责它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具有社会操纵、社会欺骗和社会辩护的功能,遏制了社会革命化,其主要功能是美化现实而替现实辩护。
同时哈贝马斯把这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意识形态看作是“技术统治论的意识形态”,他认为这种意识形态与以往的意识形态相比较,已经不再具有多少意识形态性质,因为它不再具有虚假意识形态要素和看不见的迷惑人的力量,而是“比之旧的意识形态更加难以抗拒,范围更为广泛,因为他在掩盖实践问题的同时,不仅为既定阶级的局部利益作辩解,并且站在另一个阶级一边,压制局部的解放的需求,而且损害人类要求解放的利益本身。
”[1](二)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性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发达工业社会的生产率和效能增加把人们的虚假需要当作真实的需要,达到了个人与社会的一致化,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作用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渗透能力。
在发达工业社会,虽然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具有非政治化倾向;但作为统治人的工具时就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它越来越成为行政机关暴行合法化的形式,从而获得了意识形态的性质。
哈贝马斯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赞同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哈贝马斯也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经济问题就逐渐成为政治问题;同时,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政治问题也就变成了技术问题。
他进一步说,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真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获得制度化的只是人的工具行为,最终带来的是“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另一方面,合理性不能完全等同于工具理性意义上的合理性,人的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尽管受到扭曲和压制,但扎根于生活世界的交往合理性的潜能并没有完全枯竭。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一、阿尔都塞:科学与意识形态是完全对立的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 , 1918 - 1990) 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理论家”,他在1965 年出版的《保卫马克思》一书中阐述了意识形态,特别是意识形态(ideology) 和科学(science) 的关系问题。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与科学是根本对立的,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是真理,它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过程,它是在抛弃意识形态问题框架中形成,并在与意识形态的不断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而意识形态则属于“虚假意识”,它以神话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它歪曲现实,掩盖社会历史过程的真实本性。
第二,科学主要是一种认识,它的最基本功能是理论功能;而意识形态主要是一种价值观念,它的最基本功能则是实践功能。
第三,科学作为客观知识,与利益无关,没有阶级性;而意识形态则完全受利益支配,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具有头等重要性。
第四,科学的认识过程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而意识形态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
显然,阿尔都塞看到了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别,包含着一些合理因素。
例如,他认为科学是正确反映外界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正确的认识工具; 而意识形态则是渗透着阶级利益、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情感的价值观念体系,二者属于不同的理论总问题,不应加以混淆。
但是,必须看到,阿尔都塞关于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观点是有缺陷的。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他夸大了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
科学与意识形态是有明显区别的,但二者不是绝对对立的。
事实上, 意识形态虽然是经济关系的反映,其中也包括科学的成分;科学虽然并不直接反映经济关系,其中也包括意识形态的成分。
特别是对于无产阶级的历史理论,科学和意识形态几乎没有多少差别。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可以说是科学,也可以说是意识形态。
第二,他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既具有理论职能,又具有实践职能。
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和技术
对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与当代社会 状况的适应性分析的必要性
理论与分析研究框架创新的重要性
第三,关于克服悲观与激进倾向
*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等思想 表现了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危机的 批判,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 同时也表现出对人与社会的高度的 担 忧、焦虑、无助。 *激进和悲观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哈则相反,充满着乐观和信心。
哈耶克 《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 《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
俞吾金等著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
但他非常重视马尔库塞的结论:
“技术的解放的力量转而 成了解放的桎梏。”
他要对这一结论开展辩论 提出自己有所不同的看法
哈贝马斯认为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 “第一位的生产力”
*使社会物性”提供基础
“合法性”从劳动的根基上获得辩护 是一种对 “合法性” 非政治的辩护
作为“意识形态” 的技术与科学
华南师范大学政行学院 王宏维
HARVARD UNIVERSITY
FOUNDER
美国国会山
HARVARD YARD
一、从两本书说起
第一本书:哈贝马斯著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1968年)其中一篇论文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是为纪念马尔库塞 70诞辰而作
哈贝马斯 (Habermas 1929—)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 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行动交往理论》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合法性危机》 《包容他者》 等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第二本书:《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 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
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其启示
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其启示1.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塑造和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的不同也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传统观念被颠覆,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被形成。
例如,现代生物技术的突破使得人们对生命起源和基因组的理解更加深入,引发了对伦理道德和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
其次,意识形态的不同也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不同的意识形态背后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这将导致科学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重点的差异。
例如,一些国家强调发展和军事实力,在科学技术领域更加注重军事技术和竞争力的提升;而一些国家则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
2.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启示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不仅是一种单向的塑造作用,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了客观真理的重要性。
科学方法的运用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实证和验证获得客观真理,超越主观偏见和传统迷信。
这为人们认识世界、改善生活提供了有力工具,并强调了科学理性与人类进步的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应当在意识形态中注重科学精神和客观思维的培养,以确保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醒我们要审慎对待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尽管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便利,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例如,核能技术的应用既可以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也存在核武器扩散和核事故的风险。
因此,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平衡利益、权衡风险,并建立相应的和伦理框架来规范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与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
这为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交流提供了机会,也促进了多元化的社会发展。
2024年最新科技趋势和创新
2024年最新科技趋势和创新1. 引言1.1 概述2024年即将来临,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着人类社会的变革。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正处于一个全面智能化、数字经济主导、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蓬勃发展以及生物科技与可持续创新取得突破的时代。
本文将深入探讨2024年最新的科技趋势和创新,展望未来几年科技行业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首先,在“全方位智能化”部分中,我们将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家居和物联网应用带来的影响。
其次,在“数字经济与虚拟现实”部分中,我们将探讨数字货币与加密支付趋势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接下来,在“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发展趋势”部分中,我们将了解AR和VR结合应用领域扩展以及工业、医疗和教育等领域中增强现实的应用案例。
最后,在“生物科技与可持续创新发展”部分,我们将探讨基因编辑技术、生物信息学在医学研究中的进展以及生物科技对环境变革的影响。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2024年科技领域最新趋势和创新的全面了解。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不同领域中的科技发展,我们将揭示这些趋势对日常生活、经济、教育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旨在激发人们对未来科技创新潜力的思考,并促进社会各界对科技发展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探索。
通过本文详细介绍2024年最新科技趋势和创新,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未来科技发展前景充满希望与期待,并为人类社会迈向更智能、数字化、沉浸式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全方位智能化2.1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将继续快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算法和硬件的不断优化,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程度将大幅提高。
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子领域将取得显著进展。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期待更加强大和聪明的机器人、语音助手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创新产品的问世。
2.2 智能家居和IoT应用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不断进步,2024年将迎来全面智能化生活的时代。
科技创新的趋势和前沿研究
科技创新的趋势和前沿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的趋势和前沿研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科技创新的趋势和前沿研究。
1.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创新的热点。
随着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人们对其应用领域的期望也会越来越高。
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人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人工智能技术是否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人工智能在社会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应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支持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其应用涵盖了金融、医疗、版权、物联网等众多领域。
与传统的技术架构相比,区块链技术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更强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了数据的安全和可信性。
尽管区块链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猛,但它仍然面临着一些技术瓶颈和挑战。
例如,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和治理模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3. 5G技术5G技术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5G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进而支持更多的智能设备和应用。
未来,5G技术将成为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物流等领域的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5G技术仍然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和商业难题。
例如,5G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面临着频谱资源的有限和应用场景的广泛等问题。
4.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当前科技发展的另一个热点。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编辑、生物制药、生物信息、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
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人类和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尽管如此,生物技术也面临着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是否会侵犯人类的尊严和隐私,生物制药的研发和生产是否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影响等等。
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与技术
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与技术一、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深入分析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推动和引领作用,提出“科学是历史杠杆”和“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础。
科学技术具有推动历史前进的价值:第一,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智力劳动”,科学技术能够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第二,大工业把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使生产成为科学的自觉运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技术看成是生产力,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意识形态的概念有两种用法:一是指虚假的意识;二是指观念(思想)上层建筑,即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等,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反映阶级或社会集体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
马克斯•韦伯是把科学技术视为意识形态、认为科学技术是执行意识形态功能的第一人。
他认为,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工具的合理性将会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从总体上推动现代社会的合理化。
但工具的合理性发展会造成物对人的统治、官僚化等消极因素。
霍克海默认为,科学阻碍了发现社会危机的真正原因,掩盖了社会的真实本性,因此它是一种意识形态。
他认为:“不仅形而上学,而且还有它所批判的科学本身,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科学之所以是意识形态,是因为它保留着一种阻碍人们发现社会危机真正原因的形式,……所有掩盖以对立面为基础的社会真实本质的人的行为方式,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与技术本身成了意识形态,是因为科学和技术同意识形态一样,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和奴役性,起着统治人和奴役人的社会功能。
他对科学与技术所作的这些毫无掩饰的揭露和批判,明确告诉读者,后工业社会是一个“利用技术而不是利用恐怖”有效地统治着个人和“窒息人们要求自由的需要”的极权社会。
他的这些思想具体体现在《单向度的人》中。
(马尔库塞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化”是以韦伯的有关理论为出发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 ,1929 - ) 在1986 年发表的、为纪念马尔库塞七十诞辰所写的长篇论文《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也论述了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即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了意识形态。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成为意识形态,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使得科学技术已成为剩余价值的独立要素,因此,“同这种独立的剩余价值来源相比较,马克思本人在考察中所得出的剩余价值来源,即直接的生产者的劳动力,就愈来愈不重要了。
”[3 ] (P62) 这必然导致人们的阶级意识淡化,民众渐渐倾向于非政治化。
第二,由于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行政机构都取得了合理化的形式,政治让位于科学技术,“政治不是以实现实践的目的为导向,而是以解决技术问题为导向”[3 ] (P60) ,从而使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具有了统治的合法性功能。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起到了使公众舆论非政治化的目的,“它不管实践问题,因而也不管关于接受似乎只涉及民主的意识形态的标准的讨论”, “随着实践问题的排除,政治舆论也就失去了作用。
”[3 ] (P61)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只关注技术问题,而不关心政治实践问题、人的解放问题,公众舆论只起着投票选举领导人的作用,而不开展对大政方针的公开讨论。
概言之,在哈贝马斯看来,科学技术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性提供了意识形态论证,达到了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统治辩护的目的,因此,科学技术成了意识形态,成了理解一切问题的关键。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理论,作为当代科技革命及其社会后果的理论反映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科学技术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对人的理性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科技进步导致人们将其变成了包括人文科学在内的精神领域的终极标准,造成工具理性横行,科学技术成为统治者对人进行统治的有效手段。
应当承认,哈贝马斯的这一理论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消极影响,并提醒人们对此要有所警惕,这些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他把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则是错误的。
第一,哈贝马斯把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混淆了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作用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
哈贝马斯把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混淆起来,把科学技术本身同资本主义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混淆起来。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被用来为维护统治服务,成为社会对人进行压抑、操纵的有效工具,这是客观事实。
但这一局面不是由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决定的,而是由其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和压抑,表面上看似乎来源于科学技术,而实际上它恰恰来源于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对科学技术的利用。
第二,哈贝马斯把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 夸大了科学技术中价值因素的存在,用价值因素取代科学的真理性和客观性。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关系。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背景,会渗透到科学中,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起着世界观、舆论等导引作用;另一方面,科学本身也向意识形态渗透,从而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但我们不能由此推断出,科学技术就是意识形态,不能用科学技术中的价值成分否认科学技术中的真理性和客观性。
“真”是科学技术得以成立的首要条件。
第三,哈贝马斯把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混淆了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两个概念。
这两个概念有交叉的地方,但不能完全等同。
意识形态ideology ,是从希腊文idea 和logos 演变而来的,而社会意识形式则是forms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意识形态这个词在马克思以前就已经使用了,而社会意识形式是马克思以后才开始用的。
它们的内容也不完全一样,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它不包括科学技术,是社会意识形式当中排除了科学技术的一种思想体系,所以它具有观念上层建筑的性质。
科学研究毕竟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活动,它不属于观念上层建筑,它没有阶级性。
社会意识形式则是人们对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在内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意识形式除了包括政治法律观点、文学艺术、道德、宗教、哲学以外,也包括科学技术在内。
科学技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精神产品,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
三、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区别与联系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呢? 应当指出,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必须作一些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指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而对于意识形态概念,人们并没有一致的理解。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的必然升华物”,表现为哲学、宗教、道德等一系列形式。
换言之,意识形态是由哲学、法律、道德、美学等观点组合而成的,这些观点反映出一定阶级的社会地位和根本利益。
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系统性和知识性的特征,但是它还具有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即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性质表现为阶级性,它只为一定的阶级服务。
科学是一种知识的体系,它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也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特别是经过理性加工过的理论知识。
科学虽然是一种社会意识,然而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它从属于人与自然斗争的生产力,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
科学以它特有的属性和功能(如知识性、系统性、非阶级性等) 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区别开来,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这种特殊性质表现为,它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总是处在向物质形态的不断转化过程中,它的生命力、它的存在价值和它对社会进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意识形式,而且在于它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而使整个社会产生革命性变化。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自然科学既属于社会意识形式范围,又属于生产力范畴,它对社会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自然科学→技术→生产力→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公式。
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向来没有把科学归入意识形态的范畴,而是将它归入生产力的范畴。
在他们看来,科学不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而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并可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科学在本质上并不是意识形态,它所反映的是客观规律或自然界的本质关系,不受阶级利益的支配,没有阶级性。
然而,这并不等于说,科学与意识形态没有关联。
科学与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与意识形态既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又是不断地处于或明或暗的相互冲突之中, 意识形态是为维护、加强或改变某一社会制度服务的。
科学的领域,同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也是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舞台。
科学的发展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意识形态也影响科学。
科学史的研究已经证明,科学理论的发现、检验、修改、发展、应用,无不受意识形态(世界观、宗教、道德等) 的制约和影响。
反过来,伟大的科学发现则往往影响意识形态的内容及形式,特别是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和宗教信仰。
同时,科学成就也常常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所利用,被用于论证和维护特定的政治制度。
(以上观点主要整理自莫茜[1]和李桂花[2]文章观点)在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当阶级已经消灭的时候,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之间的“阶级性”差别已经消亡,也就是意识形态不再是阶级的统治工具,而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马克思认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不再虚假。
另外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人们不但使人与物的实践具备工具理性,同样也使人与人的关系同样具备工具理性,使自然科学获得了价值体系,进而使科学技术取代了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一致与分歧吴瑞财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分析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他几乎将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
哈贝马斯对此有不同看法,他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对马尔库塞的观点做了回应。
本文试图详细分析二者在此问题上的一致与分歧的地方,认为二者一致的地方多于分歧的地方,分歧是次要的。
本文同时也注意到了二者对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分析是始终与对理性的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对近代理性主义的重新审查构成启蒙反思的核心话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自觉地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其中的法兰克福学派也始终遵循了这一理论思路。
他们将其一系列理论主题牢牢地奠基于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一种批判理性的重建上。
这种探讨直接出现在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和哈贝马斯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科学技术如何充当起意识形态的职能法兰克福理论家们的态度并不一致。
本文希望一方面可以消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上具有同质性观点的误解,然而另一方面也指出虽然哈贝马斯的文章是直接以挑战马尔库塞的命题为出发点的,但是两者的分歧实际上是论证框架和论证过程的歧异,而这种歧异并不影响两者在具体结论上具有相当多的一致之处。
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必须注意,这就是对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探讨始终与对理性的思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惊呼当代的发达工业社会已经变成一个单向度的社会,而其中的人也已经变成单向度的人。
这其中失去的另一向度是什么呢?是批判、是否定。
批判否定是一种超越性的力量,是一种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并超向于更美好的精神。
一旦失去这一向度,那么在马尔库塞看来历史也就在这里终结了。
那么这一向度又是怎样失去的呢?马尔库塞认为在这其中科学技术扮演了一种怎样的角色,他又是怎样将其分析紧紧地与对技术理性的批判联系起来的?马尔库塞认为,理性是一个历史的不断演化的概念,“极权主义的技术合理性领域是理性观念的最后变形。
”[1]马尔库塞所要重建的正是与这种技术理性相对立的批判理性,他认为这种批判理性的精神包含在黑格尔的理性概念中。
在《理性与革命》一书中他对黑格尔的理性概念给予了详细的分析。
马尔库塞指出黑格尔的理性概念中包含了一种批判否定的精神和一种颠覆性的力量。
这种理性精神强调了同现实之间的一种紧张关系,它的合理性就在于它本身包含着一种寻求对现实的不断超越的精神上面。
马尔库塞也据此规定了他对哲学的本质与任务的看法。
在他看来,哲学思维的根本范畴就是理性,理性是哲学与人类命运联系的惟一方式。
哲学试图去发现存在的最终和最普遍的根基。
哲学起源于辩证法,它在本质上是对一个本身对抗性的的经验世界的反映。
但它的和谐性也正在于此,因为它在反映对抗性矛盾现实的同时更是按照终极原因来构造的。
“就那种对一个对抗性世界的经验指导着哲学范畴的发展而言,哲学是在一个本身断裂的(本体论的断裂)——双向度的——领域里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