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治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以库布齐沙漠为例》课件
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
不利影响。(6分)(3)说明在流动沙丘分布区使用草 方格固沙的好处。
(6分)(4)概括当地光伏发电立体化产业带来的效益。
(6分)
考向探究一:
01
荒漠化的成因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1)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为什么库布齐地区 会演变成“死亡之海”。(6分)
就地 取材
关键词
02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漢,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库布齐地区 曾经森林葱郁、水草肥美,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 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库布齐人民在流动沙丘分布区,先 用草方格固沙,再种植固沙植被。近年来,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 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 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24分)
D.盐碱化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举一反三2
【课堂练习】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 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
原1.上断的流洼期地间增,多山增前大平。原据上此的完洼成地1增-2多题增。大(是20由19于新课A标.II)地面小沉尺降度 个性问题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真题盘点
高考真题 2020山东,19(3) 2020新课标III,37
分值
命题情境
4分 西柳沟流域考察的图文资料
24分 毛乌素沙地中沙地与沼泽等的转变和要素统计图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步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主要生态问题的现状,理解它们的成因。
2.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原因生物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快,生物物种灭绝、退化a.乱砍滥伐森林b.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及非法贸易c.①环境污染破坏生物生存环境d.大量引入的②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③森林资源破坏全球平均每年损失1800万~2 000万公顷森林,尤其是④热带雨林损失严重a.林木砍伐b.林地⑤开荒和开矿c.⑥薪柴采集d.大规模⑦放牧e.空气污染,尤其是⑧酸雨污染⑨湿地减少面积⑩急剧缩小,退化严重a.⑪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b.⑫引水灌溉、河道截流改向导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c.⑬围湖、围海造田d.环境污染e.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⑭湿地植被破坏1.什么是外来物种入侵?它对我国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主要危害?答案外来物种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
主要危害有:①生态系统被破坏;②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典型分布地区森林破坏严重东北林区、⑮西南林区次生盐渍化⑯华北地区、东北平原水土流失⑰黄土高原地区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以及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和⑱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思考2.森林有哪些生态功能?植被破坏会造成哪些主要生态问题?答案森林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的环保作用: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多方面。
植被破坏一是森林面积锐减:①珍稀动植物减少、灭绝;②生态系统恶化;③环境质量下降;④水土流失;⑤旱涝等自然灾害加剧。
二是草原退化:①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变化;②降低草场的生产能力;③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④出现土地荒漠化。
2020版高考地理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
第1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最新考纲探究线索 核心素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图,定位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
2.综合思维:抓住区域环境特征,分析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分析生态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3.人地协调观:科学合理指导人类活动,促进区域生态治理及可持续发展。
[教材内案例]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成因⎩⎪⎨⎪⎧自然原因: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人为原因:人类滥垦滥牧导致水土流失和 生态环境破坏(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土地表层风化强烈,碎屑物质积累大面积地表裸露②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特别提醒](1)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2)荒漠化与荒漠是不同的概念。
荒漠化是多种原因引起土地退化的过程,而荒漠是指植被稀疏的地表景观。
(1)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造成表土裸露,提供沙尘暴形成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引发饥荒,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荒漠化的防治(1)国际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①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②面临问题:“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导致荒漠化面积继续扩大。
③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④具体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特别提醒]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教材外案例]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A.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七 五、生态环境问题配套课件
.
4
(二)酸雨问题
酸雨是指 PH<5.6 的各种降水。
1.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和湿润的气候。 例:我国北方冬季采暖消耗的矿物燃料多,但酸雨危害的
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北方降水少,酸雨频率小。
2.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 石油;有色冶金工业。
3.酸雨带来危害
1.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 东北地区。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植被——地表植被稀少;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地形——沟 谷发育。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3.治理措施
(1)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
14
2.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 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
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氯氟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 成严重破坏,引起这些物质迁移的原因是:通过大气环流输送
到南极上空。
4.保护措施:(1)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 排放;(2)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3)各国共同行动,加强国 际合作。
.
8
(四)湿地问题
1.湿地的形成:(1)气候湿润,降水较多;(2)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3)气温较低,蒸发微弱;(4)冻土分布,阻滞地表水 下渗,水排不尽。
.
6
5.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的排放。
(1)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 (2)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 SO2 气 体制成硫酸。
高三地理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PPT教学课件
知识点一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情景导入]
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黄土高原 参考消息网 11 月 9 日报道 外媒称,最新对中国黄 土高原进行的水土保持生态考察结果显示,黄河的年均输 沙量已从 16 亿吨减少到本世纪的 3 亿吨左右,
[合作探究] 1.读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属干旱半 退牧还草、封育 干旱草原区 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生物多样 性锐减
属湿润低
三江低地、 湖滨海滨
平 原、湖泊、 海洋边缘
建立湿地自然保 护区、停止围垦、 退田还湖
地区
林区、草 原、近海 海域
物种资源 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 建立生态走廊、 采育结合、合理 放牧、实行禁渔 期制度
土壤侵蚀
半湿润湿 黄土高原、
严重,物
亚热带的 种灭绝和
横断山区、 多样性锐 云贵高原 减
亚热带丘 陵山地地 区,地质 条件复杂
人民生活 贫穷,过 垦、过伐 严重
青藏高原
土壤侵蚀, 草地退化
高寒地区, 生态十分 脆弱
受气候变 化和人为 活动的影 响
[活学巧用] 1.读下图,完成(1)~(2)题。
[合作探究] 2.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根据图中信息,回 答下列问题。
[反思归纳] 图解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思维拓展]
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 主要分 境问题 布区域
森林破 坏
东北、西 南、华南 林区
草原退 化
内蒙古、 青海、宁 夏、新疆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中温带、亚 热带边远山 区
封山育林、计划 砍伐、采育结合、 退耕还林、改变 林区经济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思路一、知识讲解1.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答案(1)C(2)B(3)D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环境问题(含选修)与可持续发展 考点三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信息1 文字材料“海拔在4 500米以上”“青藏 冰雪融化少,河流、湖泊水位②_低__,河
铁路”
大
滩、湖滩出露,泥沙面积③____
结合图例从图中可以读出,该地区以山 三条河流挟带泥沙在错那湖东北部沉积, 信息2 地为主,巴索曲、桑曲、那金曲三条河 形成河口④_三__角__洲__,湖泊东北部地势
流从山上注入湖泊东北部
[命题探源]
1.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地形:地形崎岖的山 地、丘陵区 自然原因气候:夏季多暴雨 植被:植被稀少 土质:土质疏松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工程建设和开矿
( 理2措)施一般治工 生 农程 物 业措 措 技施 施 术: : 措护 植 施坡 树 :工 种 改程 草 变等 等 农业种植模式等 2.荒漠化问题
(1)湿润地区+地表植被稀疏,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2)湿润地区+山区+地表植被破坏,容易产生泥石流和滑坡。
[解题秘笈]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进行分析时,从思路上来讲要依据以下程 序: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问题的危害→ 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针对每个思维环节具体分析如下: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
解析 第(1)题,结合城市区位理论分析,图示地区的地形、河 流、交通、自然资源等条件,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城 市群的形成。第(2)题,“鱼米之乡”的形成主要结合该地的地 形、气候、河湖、土壤、发展历史等条件进行分析。第(3)题, 湖泊面积萎缩主要是泥沙淤塞和围垦造成的;蓝藻爆发主要是 因为流域内的各类废弃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湖泊,造成湖泊水污 染。第(4)题,根据鄱阳湖面临的主要问题可知,流域内的可持 续发展应主要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流域内水土流失、控制 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展开。 答案 (1)地处平原,利于城市建设;河湖众多,取水便利;水 运条件便利,便于城市之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丰富等。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一、选择题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下图为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
据此回答1~3题。
1.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B.生态环境较好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D.物种丰富2.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A.土壤水分差B.缺乏优势物种C.受干扰程度低D.植被稀疏3.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管理方式C.人为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答案 1.A 2.C 3.B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
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故选A。
第2题,物种丰富度是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数之一,它主要是测量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示生物的丰富程度。
据材料“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可知,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因隔离所以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
故选C。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恢复利用即利用与管理方式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应利用和管理湿地。
故选B。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级阶梯B.东部季风区C.内流区D.东部经济地带5.有关精准扶贫措施合理的是(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粮基地B.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C.西藏自治区发展灌溉农业D.六盘山区可实施生态移民答案 4.B 5.D解析第4题,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读图,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只有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两个主战场位于第三级阶梯,A错;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只有新疆南疆三地州、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三个主战场位于非季风区,B对;我国季风气候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气候区多为内流区,C错;我国东部经济带包括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图中扶贫攻坚主战场仅燕山-太行山区战场的部分地区属于河北,其他战场均为中部经济带或西部经济带,D错。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十 区域生态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
区域生态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
网络构建
栏目 索引
核心考点1
核心考点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Nhomakorabea产生及解决措施
流域的综合开发
核心考点1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
主干精讲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
材料中如果出现 “干旱”“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
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
荒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 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土地荒漠化
山地
平原耕作区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3)根据统计图表要素判断 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果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 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 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 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 是荒漠化等。
经营。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 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 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 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 与利用等。
解析 B对、D错: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汾川河 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会减小河流径流量和河水含沙量。 A、C错: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减小降水变率和增加 降水量影响不大。
解析
答案
3.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解析 答案
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版选修6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 分在我国存在,故A项错误;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项错误;南方丘陵山区的主 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 C项错误;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 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 样性减少。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典型分布地区
森林破坏严重 次生盐渍化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东北林区、□32 _西__南__林__区___ □33 __华__北__平__原__、东北平原 □34 _黄__土__高__原__地__区___和南方低山丘陵区
以及云贵高原部分地区
西北地区和□35 __内__蒙__古__高__原__
中国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 结果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答案】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 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 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 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就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 发要有一定的限度,现在的结果是过度开发,造成了森林的锐 减。
2.森林资源破坏
(1)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10
__热__带__雨__林____损失尤其严重。
(2)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林木□11 __砍__伐______、林地开荒和 开矿、□12 ___薪__柴_____采集和大规模□13 ___放__牧_____、空气污染是
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①人们对森林的 __乱__砍__滥__伐____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 人 们 对 野 生 动 植 物 的 _过__度__捕__猎___ 、 砍 伐 和 __非__法__贸__易____,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 __环__境__污__染____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④大量引入的 __外__来__物__种____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治理【考情分析】【知识精讲】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1)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判断材料中出现“干旱”、“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等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2)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
具体如下: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土地荒漠化(3)根据统计图表要素判断 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果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面积减少;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
2.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原因⎩⎪⎨⎪⎧ 自然原因⎩⎪⎨⎪⎧ 地形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3.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产生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
例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措施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
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耕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
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拓展延伸 湿地的概念、作用及减少原因和保护措施(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其特点是: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湿地的作用(3)湿地减少的原因(4)保护湿地的措施①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④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等;⑤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典例】(2019·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解析主要分析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对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等水文特征的影响。
【专题练习】(2019·广东揭阳模拟)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下图为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
据此回答1~3题。
1.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B.生态环境较好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D.物种丰富2.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A.土壤水分差B.缺乏优势物种C.受干扰程度低D.植被稀疏3.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管理方式C.人为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答案 1.A 2.C 3.B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
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故选A。
第2题,物种丰富度是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数之一,它主要是测量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示生物的丰富程度。
据材料“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可知,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因隔离所以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
故选C。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恢复利用即利用与管理方式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应利用和管理湿地。
故选B。
(2019·天津市十二所学校联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级阶梯B.东部季风区C.内流区D.东部经济地带5.有关精准扶贫措施合理的是(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粮基地B.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C.西藏自治区发展灌溉农业D.六盘山区可实施生态移民答案 4.B 5.D解析第4题,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读图,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只有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两个主战场位于第三级阶梯,A错;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只有新疆南疆三地州、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三个主战场位于非季风区,B对;我国季风气候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气候区多为内流区,C 错;我国东部经济带包括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图中扶贫攻坚主战场仅燕山-太行山区战场的部分地区属于河北,其他战场均为中部经济带或西部经济带,D 错。
第5题,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A错;罗霄山区位于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应重点防治水土流失,湿润地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土地不易出现盐渍化,B错;西藏自治区海拔高,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差,且高原气候降水少,不适合发展灌溉农业,C错;六盘山区地形起伏大,年降水量较少,生态脆弱,可实施生态移民,D 对。
(2019·湖南郴州质检)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
据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
下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
读图,完成6~8题。
6.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最快的时段是( )A.7~8时B.10~11时C.12~13时D.17~18时7.关于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C.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D.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8.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 )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B.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D.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答案 6.C 7.D 8.B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与植物吸收地下水的速率有关。
图示中,12~13时浅层地下水埋深最大,说明此时段植物吸水最多,因为该时段光照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需水量多,此时的蒸散速率也快,故选C。
第7题,水往低处流,但河岸带地势落差小,地势对地下水流向的影响较弱,A、B错;根据图示,夜间河岸带的浅层地下水埋深逐渐变浅,水位逐渐升高,则此时段主要是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故选D。
第8题,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主要是因河岸带的“抽水机式植被”造成的。
此类植物需要吸取地下水而存活,因此,该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与该类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关,并不是随河流流向而变动,排除A、D项;一般而言,距离河岸越远,地下水越少,该类植物的分布越少,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此类变化幅度越小。
故选B。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泊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东、西岸沙漠化面积扩大。
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
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
(1)分析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原因。
(2)简述青海湖东部沙漠的形成过程。
(3)为抑制湖区西部沙漠化的不断扩展,请提出治沙措施。
答案(1)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西北风携带沙尘在此沉降(湖西岸吹离岸风,湖水侵蚀作用较弱);最终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形成半岛。
(2)湖区盛行西北风,将西岸与北岸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受东部日月山阻挡后沉积,在滨湖平原形成沙丘;湖水水位下降后,水下泥沙裸露形成沙地。
(3)布哈河流域封山育林育草,营造防沙固沙林;设置石(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
解析(1)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从入湖水量减少及泥沙堆积两方面进行分析。
(2)由于湖区盛行风及其搬运作用以及日月山的阻挡,大量泥沙在湖泊东部堆积,伴随湖泊水位下降而出露形成沙漠。
(3)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分析。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辽河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西南部,西部的上游为风沙草原和土石山区,中下游多为黄土沙丘,水土流失严重;东部的山地丘陵为长白山脉的西南延续部分,山地森林植被较好,土壤侵蚀程度轻。
下图为辽河流域不同程度水土流失面积相对值图。
(1)简述辽河流域不同程度水土流失的特征。
(2)说明水土流失对辽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1)强烈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其次为轻度水土流失面积;剧烈、极强烈、中度水土流失面积均较小。
(2)流域内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汛期(夏季)水位升高,枯水期(冬季)水位降低;汛期提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