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六安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六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作者:————————————————————————————————日期:六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六安市统计局2011年6月27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561170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95344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41739人,下降5.74%,年平均下降0.59%。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711844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6036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14798人,增长7.80%,年平均增长0.75%。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39089户,家庭户人口为536476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0.43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861086人,占50.98%;女性人口为2750615人,占49.0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12下降为104.02。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3514人,占17.70% ;15-64岁人口为4020557人,占71.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597630人,占10.6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0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49个百分点。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六政[2009]63号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正文:----------------------------------------------------------------------------------------------------------------------------------------------------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六政〔2009〕6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09〕2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皖政〔2009〕98号)精神,为做好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市人口状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市人口在数量、素质、结构、分XXX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提供科学准确的人口统计信息,对科学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认真按照普查工作要求,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高质量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
二、普查的内容和时间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三、普查的组织领导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
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六安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人口普查的组织与实施。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78659903人,比十年前增加4277094人,增长5.75%,年平均增长率为0.56%。
:男性人口为39630233人,占50.38%,女性人口为39029670人,占49.62%,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下降为101.54。
江苏常住人口的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为10230180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59861916人,占76.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67807人,占10.89%。
这也意味着,走到大街上,每10个人中至少就有一个人超过65岁,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反映出江苏的整个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养老负担。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10.8%综合全省各县区人口数量排名前20名单位:人安徽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普查登记时全省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024.6万人,占50.83%;女性人口为2925.5万人,占49.17%。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559.1万人,占43.0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91.0万人,占56.99%。
2010年人口普查各市常住人口数河北省全省常住人口为71854202人,共有家庭户20395118户,家庭户人口为6853869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6人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093041人,占16.83%;15-64岁人口为53841435人,占74.93%;65岁及以上人口为 5919726人,占8.24%。
人口数(人)比重(%)2000年 2010年全省 71854202 100 100 石家庄市 10163788 13.86 14.15 唐山市 7577284 10.56 10.54 秦皇岛市 2987605 4.13 4.16 邯郸市 9174679 12.58 12.77 邢台市 7104114 9.97 9.89保定市 11194379 15.70 15.58 张家口市 4345491 6.28 6.05 承德市 3473197 4.98 4.83 沧州市 7134053 9.96 9.93 廊坊市 4358839 5.75 6.06 衡水市 4340773 6.23 6.04。
安徽省各城市人口排名最新版(安徽)
安徽省各城市人口排名最新版(安徽)序号全国位次城市名人口数1、 33 阜阳市 760万2、 67 合肥市 570.2万3、 69 六安市 561.2万4、 81 宿州市 535.3万5、 82 安庆市 531.1万6、 92 亳州市 485.1万7、 130 滁州市 393.8万8、 133 巢湖市 387.3万9、 171 蚌埠市 316.4万10、 215 宣城市 253.3万11、 229 淮南市 233.4万12、 235 芜湖市 226.3万13、 245 淮北市 211.4万14、 276 池州市 140.3万15、 280 马鞍山市 136.6万16、 281 黄山市 135.9万17、 309 铜陵市 72.4万(数据来源:安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安徽各地人口数(星报整理)序号城市名常住人口户籍人口1、阜阳市 771.6万 1053.2万2、合肥市 761.1万 711.5万3、六安市 568.3万 716.7万4、宿州市 543.1万 641.93万5、安庆市 621.66万6、亳州市 495万 632.9万7、滁州市 394.5万8、蚌埠市 322.00万 366.60万9、宣城市 256.3万 280.2万10、淮南市 235.7万 243.3万11、芜湖市 384.54万12、马鞍山市 220.8万 228.4万13、淮北市 214.2万 214.5万14、池州市 142.23万 161.91万15、黄山市 135.6万 147.42万16、铜陵市 74.23万(数据来源:根据各地2013年统计公告整理)。
六安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六安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月12日在六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六安市人民政府市长张韶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团结拼搏,“十一五”取得圆满收官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六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7%,财政收入增长31.7%。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9.3%,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完成工业投资221.1亿元,增长48.9%。
宝利嘉纺织一期、博微长安科技园、龙华竹木地板、金安不锈钢螺纹钢、汇联汽车轮毂一期、沃巴弗汽车传感器、宝丰复合肥一期、龙兴汽车压铸铝、金峰财富制动器扩建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或基本建成。
全年净增规模工业企业225户,总数达到1044户;其中,亿元企业达192户、超10亿元企业12户。
钢铁产业实现产值140亿元。
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229.1,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数达40家,实现总产值85亿元。
全年新增安徽名牌产品12个,总数达58个,迎驾获中国驰名商标。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大力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实现粮食总产91.8亿斤、增长1.9%,连续七年创历史新高;粮食加工产值92.4亿元、增长12%,荣获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市,霍邱县连续六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寿县第五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耕地保护得到加强,连续1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加强,“三品”认证达到201个。
农业综合开发和政策性农业保险顺利实施。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5户、市级52户,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77亿元,增长21%,荣获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
十大产业协会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维基百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志一般信息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百分比变化▲5.84%人口最多广东(1,0430,3132人)人口最少西藏(300,2166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中国政府在2010年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距上次普查相隔10年时间,与前五次人口普查只调查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境内常住的人口相比,此次普查首次将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纳入普查对象。
此次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进行登记调查,于2010年11月10日结束。
根据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全国总人口共计13.7053亿人,普查还涉及人口增长、家庭户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人口的流动性等八方面。
概述2009年5月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09]23号),决定2010年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根据中国国务院的文件,此次普查的内容为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费用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
部分地区的资料准备工作在2010年中5月到6月份左右已经展开,工作人员构成确定则在9月完成。
由于所需人手数量庞大,单靠政府工作人员难以完成。
所以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员构成以政府工作人员及临时聘用人员组成,其中政府工作人员多为参与指挥工作。
由于人口普查需占用早上和晚上的时间,又不属于长期工作。
所以在临时工作人员构成上,不少是一些离退休的在家老人。
有政府官员称,居民不得拒绝普查员入户登记。
对于“顽固”拒绝开门的人家,普查员可能请民警帮忙入户。
第六次人口普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编辑第六次人口普查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此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已上报户口)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目录1普查简介2普查意义3基本方案4普查标志▪标志涵义▪使用范围▪使用管理5政策文件6主要特点▪变化▪特点▪效果▪难点7普查数据8普查结果▪第一号公报▪第二号公报9遭遇难点▪流动人口▪难聘普查员▪维护隐私10热点解读▪户籍整顿▪普查建筑▪健康状况▪资料泄密11历史发展▪缘起▪成型12七大主要特点▪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性别比例仍是男多女少▪家庭成员人口在减少▪流动人口在增加▪老龄化进程在加快▪大学生比例依然不高▪广东成为人口第一大省13普查纪实14外媒聚焦▪美媒▪欧媒▪俄媒▪印媒▪日媒15相关链接1普查简介编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提出,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负责人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具体负责人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
通知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对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普查工作。
要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
通知还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人口普查的有关规定。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县级单位常住人口数据
县区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丹东 2444697
大连 6690432
营口 2428534
盘锦 1392493
锦州 3126463
葫芦岛市 2623541
吉林 27462297
长春 7677089
53.4 45.8 67. 绿园区 双阳区 #经济开发区 #高新开发区 #净月开发区 #西新开发区 农安县 九台市 榆树市 德惠市 洮北 大安 洮南 镇赉 通榆 宁江 扶余 长岭 乾安 前郭尔罗斯 船营区 龙潭区 昌邑区 丰满区 磐石市 蛟河市 桦甸市 舒兰市 永吉县 铁西区 铁东区 双辽市 公主岭市 梨树县 伊通县 龙山区 西安区 东丰县 东辽县 东昌区 二道江区 梅河口市 集安市 通化县
1
省
地市 深泽县 赞皇县 无极县 平山县 元氏县 赵县 辛集市 藁城市 晋州市 新乐市 鹿泉市 桥西 桥东 宣化 下花园 宣化 张北 康保 沽源 尚义 蔚县 阳原 怀安 万全 怀来 涿鹿 赤城 崇礼 双桥 双区 鹰手营子矿区 承德 兴隆 平泉 滦平 隆化 丰宁 宽城 围场 海港 山海关 北戴河 昌黎 抚宁 卢龙
县区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40.2 60.2 37.8 24.2 17.1 23.7 20.9 103 73.9 116.1 84
白城 2033058
松原 2881082
吉林 4414681
四平 3386325
辽源 1176645
通化 2325242
49.2 52.8 65.9 29.7 50.6 44.7 44.5 64.6 39.5 27.9 33.5 42.1 109.3 78.3 47.5 28.3 17.9 40.9 39.6 36 14.7 61.5 23.2 24.7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模板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模板一、普查工作概述本次人口普查工作是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对我地区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普查工作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积极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通过普查,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人口发展变化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二、普查组织实施普查工作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周密的组织和严格的执行。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普查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提高了居民对普查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普查员接受了专业培训,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普查数据收集与处理在普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包括上门访问、电话调查、网络填报等,以适应不同居民的需求。
收集到的数据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处理,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数据保护措施,确保居民个人信息的安全。
四、普查初步结果分析根据初步汇总的普查数据,我地区人口总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人口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年轻人口比例有所上升,老龄化问题有所缓解。
此外,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高学历人口比例增加。
这些变化对于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在普查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部分地区普查员人手不足、居民对普查工作认识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普查员队伍建设,提高普查工作的专业性和效率。
同时,加大普查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配合度。
六、后续工作计划普查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后续的数据整理、分析和应用工作仍然繁重。
我们将继续对普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社会现象和趋势。
同时,我们将根据普查结果,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019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语文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9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xx人口为552300人。
xx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9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19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9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19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XX市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简报
X X市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简报(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XX市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简报XX市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简报XX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推进2019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19〕23号),决定于2019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2019年3月22日,XX市政府下发了《市政府关于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宜政发[2019]45号,正式启动了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组建机构加强领导为加强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王中苏任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周中平、副市长王华良、副市长、市安局局长盛卫中任副组长,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统计局等23个单位和19个镇、街道(园区)组成的XX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统计局,由统计局局长夏正愚任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
会议部署明确要求市人口普查机构组建后,为推动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准备工作的开展,3月24日,XX市政府召开全市人口普查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会议由XX市委常委、分管人口工作的副市长周中平主持,分管统计工作的副市长王华良作了动员报告,副市长、公安局长盛卫中在会上宣读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表彰决定,XX市市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王中苏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各镇、街道(园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派出所所长、计生助理、统计系统全体人员,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和联络员、市统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各新闻单位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分管副市长王华良从落实工作责任,科学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普查等三个方面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任务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安排,同时,向各镇、街道(园区)下达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任务书,并要求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履职、主动配合,努力形成“渠道畅通、互动紧密、运作高效”的良好工作机制。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各地区主要数据公报
5.8 4.6 1.2 0.5 1.2 1.5 0.4 2.1 0.5 2.3 1.8 5.5 0.3
27.5
2.7 2.1 1.8 0.7 0.7 0.4 0.6 0.5 0.4 0.9 0.2
11.0
5.2 5.0 7.4 4.0 2.2 5.2 5.4 1.6 0.5 5.4 2.1
43.9
56 34 34 9 22 8 28 19 21 231 13 19 8 32 22 14 33 55 31 41 42 309
1.8 1.0 0.4 0.3 0.3 0.4 0.3 0.3 0.3
5.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6 3.4 3.4 0.9 2.2 0.8 2.8 1.9 2.1
23.1
1.9 1.1 0.4 0.4 0.3 0.4 0.3 0.4 0.3 0.6 0.2
1.4 1.9 0.5 0.9 0.4 0.6 0.6 0.4 0.4 0.5 0.3
7.9
9.4 5.3 2.6 9.4 7.9 12.3 4.0 3.4 7.9 4.3 4.6
71.2
6.7 6.4 3.5 1.7 1.5 2.5 3.2 2.4 1.7 1.8 1.3 3.0 3.4 2.6 41.9 9.3 5.6 1.7 0.9 1.5 2.5 0.9 2.6 0.8 2.8 1.9 6.0 0.4 37.0 7.9 7.1 9.2 4.7 2.9 5.6 5.9 2.1 0.9 6.3 2.3 54.9 10.9 7.3 3.1 10.2 8.3 12.9 4.6 3.8 8.3 4.8 4.9 79.2
6.2
1.3 1.9 0.8 3.2 2.2 1.4 3.3 5.5 3.1 4.1 4.2
三山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三山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年08月04日 09:33 三山区点击率:196三山区统计局(2011年8月2日)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我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普查对象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全体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基本完成了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1]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区常住人口[2] 12064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3320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2556人,降低9.43%,年平均降低0.99%。
全区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15106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7379人,增长5.14%,年平均增长0.50%。
二、家庭户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 41700户,家庭户人口11639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7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减少0.63人。
三、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62756人,占52.02%;女性人口57888人,占47.98%。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9.16%下降为108.41%。
四、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17205人,占14.26% ;15-64岁人口89286人,占74.01%; 65岁及以上人口14153人,占11.7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11.3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6.90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4.4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386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856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4425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4036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安徽省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安徽省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安徽省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及其变化图:年份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人口(万)3034.36373214.16574966.57245618.08135986.0 5950.1安徽省的省区面积(以2010年为标准)为13.96万平方公里,所以安徽省的人口密度变化为:年份(年)195319641982199020002010密度(每平方公里)271.36 230.24 355.77 402.44 428.79 426.22分析:一:人口变化:根据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人口从1953年到2000年总体上是上升的,在2000年到2010年才略有下降,而人口密度从1953年到1964年略有下降,但之后是稳定上升的,所以就安徽省人口数据分析来看是上升的。
二:影响安徽省人口变化的因素有:(1)由于科技进步,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2)由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生态环境不断的改善,使人们的居民生存环境不断的改善;(3)我国的保障制度不断的完善,而且在安徽省实施的很好;(4)由于安徽省对外交流日益的加强。
使得安徽境内的人口流动更加的活跃;(5)国家政策的调控因素影响;(6)受惯性的影响,人口不断的增加。
三:安徽省从2000年到2010年人口下降的原因:(1)计划生育实施使得出生率自实施以来不断的下降,正好在近几年发挥了实质意义上的人口作用,使人口得到下降。
(2)惯性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第一次和第二次生育高峰已经过去。
(3)人们的教育水平正逐年的提高,使得人口素质不断的提高,一对夫妇生一个小孩的观念已深入人心;(4)近年来安徽省不断的发展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人口的对外输出不断的增多,(5)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孩子们出国留学的比率也在逐年的增加,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在2000年以来人口不断的下降。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概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人。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人口普查数据公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
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六政办秘[2010]110号
【发布部门】六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8.17
【实施日期】2010.08.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六政办秘〔2010〕110号)
金安区、裕安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中央、省、市属企事业单位: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国务院为了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人口政策,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而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今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将于今年11月1日进行,为圆满完成我市人口普查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特做如下通知: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作者:————————————————————————————————日期:
六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六安市统计局
2011年6月27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561170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95344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41739人,下降5.74%,年平均下降0.59%。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711844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6036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14798人,增长7.80%,年平均增长0.75%。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39089户,家庭户人口为536476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0.43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861086人,占50.98%;女性人口为2750615人,占49.0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12下降为104.02。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3514人,占17.70% ;15-64岁人口为4020557人,占71.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597630人,占10.6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0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4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361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3873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23603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9686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74人上升为434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
6042人上升为960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472人上升为39846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9285人下降为30238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44714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35557人,文盲率[5]由9.75%下降为7.92%,下降
1.83个百分点。
六、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地区人口数(人)
比重[6](%)2000年2010年
全市合计5611701 100 100 金安区789699 12.52 14.07 裕安区854645 13.67 15.23 寿县1008116 18.69 17.96 霍邱县1246129 22.07 22.21 舒城县749273 15.23 13.35 金寨县514456 9.76 9.17 霍山县315144 5.59 5.62 叶集试验区134239 2.47 2.39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不包括常住在省内的境外人员。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市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 比重为各县(市、区)的人口占全市合计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