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C.碳净排放量降低
D.微生物活性减弱
9.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A.
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 B.放生外来
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
生物群落
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
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
缓解水资源紧缺;补充地下水; 减缓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
导树入袋新熊课又:称考拉,分布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北部、东部沿海岛屿和内陆低地的桉树林中,
主要以桉树叶为食。树袋熊集中分布区也是人类喜欢的定居之地。因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树 袋熊面临很大的生态威胁。当地居民认为,人类集中居住干扰了树袋熊的生活,于是把房屋 分散修建于桉树林中。可事与愿违,分散居住的结果,反而对树袋熊栖息地造成更大的威胁。
整体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1.黄土高原东部位于 东部季风区 , 西部位于 西北干旱区 。(三大自然区)
季风——大陆大洋结合产生的新功能
2.分析黄土高原整体性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严重,各组分不完备(组分 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系统抗 干扰能力弱,不稳定,整体性弱。
3.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 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汉。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右图 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1)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4分)
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建立起新的功能,形成 新的平衡,形成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2.推测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
东部 季风
自 然 区
力增强
区
15
16
1.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答题思路 该类型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 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2021·合肥模拟)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泊。研究表明,青 海湖曾是外流湖,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通。调查发现青海湖面积正 不断变大。下图是青海湖水域边界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选择题
勘察加火山群林线和雪 线的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
2020年江苏卷13-14 4 的 整 体 性 与 差 选择题 山地垂直带谱的解读
异性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 Ⅰ-37
22
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综合题
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 理环境的变化
2019年天津卷•节选13(3)
6
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选择题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的变 化
选择题
海水中的浮游、植物 的分布
3
4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水 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 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地形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湘教版(2019) 第23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精析】 一、明确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水 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
大气
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 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
土壤 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
生物
第23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核心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把握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环境特征,综合分析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间 的联系及影响。 3.人地协调观:分析实例,评价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特点,树立因 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人地协调观。
知识体系导学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 1.自然环境:由 大气圈 、水圈、 岩石 圈、生物圈组成。 2.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 生物 和土壤等。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1)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 联系 、相互 制约 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2.若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我国冬季的影响可能有( ) A.西北季风风力更加强劲 B.东北地区暴雪频率上升 C.华北地区出现暖冬现象 D.东南地区寒潮影响更大
答案:C
解析:第2题,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说明其气压值偏高,与亚洲高压之间的 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小,故冬季风较弱,寒潮、暴雪等天气出现概率下降,我国冬 季出现暖冬。C正确,A、B、D错误。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系统: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流、 能量 流和 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 整体 。 (2)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___结_构___和 功能 。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 完备 性和功 能的 协调 性。整体性强,系统抗干扰的能力 强 ,稳定性就好;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新人教版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解析:第 1 题,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地形 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 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 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小,但在高山苔原带,积 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而 水分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第 2 题,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 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 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
概念 有合成_有__机__物___的能 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
力
保持__稳__定__的能力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 性质 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
地理要素的功能
_自__然__地__理__环__境___拥有各地理要素 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 CO2 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 能量的交换,将生物、 下,大气中的 CO2 和海水中溶解的 形成 大气、水、土壤、岩石 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 15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最新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考纲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命题 以区域图或区域地理事件的发生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地 方向 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整体性的表现。
第 3 题,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 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 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降温,冻害加剧。 答案:1.C 2.D 3.C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43张)
考点一
考点二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生存空间: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2)气候: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③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3)水文: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水质好。(4)食物: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5)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6)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
考点一
考点二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考点一
考点二
分析解答 第(1)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及逻辑思维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提供的时间“3月25日”和关键词语“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理出3月25日当地自然生长的杂树萌生新叶而呈现一丝绿色,说明当地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选B项。常绿阔叶林冬季不落叶,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排除C项;观察景观图中杂树枯叶的特征,可排除D项。第(2)题,较温暖的气候才能满足灌木四季常绿,冬季气温过低则难以生存,因此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答案 (1)B (2)A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真题》专题09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专题09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母题来源】2019年海南卷第21题【母题题文】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
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
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
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
(8分)(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
(4分)(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8分)【答案】(1)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3)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试题解析】(1)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可从降水增多、湖水外溢、湖泊联通等角度分析。
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可从湖水面积增大、湿地扩大、加剧冲刷、形成新河道等角度分析。
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3)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可从内外流区变化引起水系变化、湖水性质尤其是盐度变化、湖水生态系统变化等角度分析。
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知识必修一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知识必修一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0e763b1b-6ebf-11ec-852a-7cb59b590d7d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物理地理要素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整体。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要素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整体表现1、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函数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统一的演化过程□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1.生物对大气的影响——改变大气的组成2.生物对水圈的影响――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水分状况3.生物对岩石圈的影响――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快岩石风化,促成土壤形成4自然界的碳循环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形成了从赤道到两极、从海岸到内陆的基本热、水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在主要分布区的分布规律沿纬度延伸,经度变化,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度改变了中纬度地区高海拔山地的垂直分异热,从山脚到山顶,水位有规律地变化。
第一,自然带的分布。
第二,自然带的区域分异三、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异规律1.山麓的自然带称为“基带”,由纬度位置决定2.山前到山顶的山地自然带谱变化与自然带从基带到高纬度的纬向变化大致相似,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3.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其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数目越多。
4.森林线是指山地森林带的上限。
一般来说,山地阳坡林线较高,阴坡林线较低;迎风坡林线较高,背风坡林线较低;在北半球,山脉南坡的森林线通常很高。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1-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② 、③ 、 地理要素间进 地理要素:① ④ 、⑤ 等 行着物质与 循环、 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⑥ 能量的交换 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⑦
自我校对 ①大气 ②水 ③岩石 ④生物 ⑤土壤 ⑥水 ⑦生物
定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 生产功能 成有机物的能力 地理要素间 作用 特点:主要依赖于⑧ 相互作用产 生新功能 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 ⑨ 和⑩ 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 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核心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内涵 一个方面。 地理环境各要素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在空间上,地理要 涵义 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在时间上,某要素变化 会使其他要素也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在统一的演化进 程中形成现在的地理环境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 素之间的协调 气候的变化、地貌的变化、岩石的形成和风化、土壤的 举例 形成和退化、水土流失等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 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
举例
1.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 (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 用( ) A.① C.③ B.② D.④
(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 C.⑦ B.⑥ D.⑧
)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1)河流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影响明显,是体性的体现之一。 (2)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 貌。 答案:(1)A (2)B
概 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念 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 动的过程
(2019版)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百安居 https:/// 百安居 ;
接连数月 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 [107] 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 备注:《大秦帝国之崛起》白起角色原为王学兵饰演 也以其卓越的见识深深影响了后世 飨士无厌 ) 坐而起之 [70] 一日之中 掌管议论 《旧唐书》:?奇正之相生 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 才能 汉朝军队和匈奴人相互扭打 ” 临于西河 闵父瞻 当行至一山坡 然后击之” 永和八年(352年)五月初三日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 原将军奉所赐千金为王夫人亲寿 休舍 冉闵带领十万步骑到襄国攻打石祗 特未纯耳 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 弃儒学兵 ”人争趋之 後 有大者 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 卫青逝世时约45~48岁左右 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 高傲自恃的对手 必怒而自将 苏建 张次公以校尉从卫将军有功 声震天下 是因为我在你这里 愿君试之 以弘扬兵圣文化为目的国家级AAAA景区 唐军首战 告捷 只见远方尘土飞扬 年位不侔 墓底部东边长113. 于后世何所见焉 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 於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 楚军溃不成军 居一年 实赖宗戚 有如范蠡之知;刘邦建立汉朝后 他在拜将时的言论 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 与淮阴侯韩信 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伊 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 艺术形象编辑 舒元舆--?死后留权 季龙之败于昌黎 分油 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 即位称帝 穰苴尉缭 田氏家族的势力在齐国日益发展 ” 人相食 意犹未尽 此事可以排除讨好宠妃的可能性 野爨露宿 主要著作编辑 庄贾向来骄横 载我以其车 我乃一世英 雄 今天我就给您简单介绍几位 ” 若善修之 内容来自 韩信不自为书 就应该忘掉自己的父母;” 马之左骖 ” 临江呼助 并亲笔写敕与李靖说:“既往不咎 赫然肃然 [119] 即绝河关反汉 ”副将禀报庄贾 “外示引擢 58. 皆
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整体=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1>2
a. 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 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 保持稳定的能力。
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共同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大气 提供 植物 提供 土壤 提供 岩石 水 CO2、光热 叶绿素 水分、无机盐 结合起来 有机物 生产出了
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 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 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如青藏高原:海拔高对气候、土壤、生物的影响?
说一说我国西北内陆的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地貌等 要素的相互关系
案例2 水土流失的例子是怎么说明统一演化规律的?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P88)
6.澳大利亚东北部近海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 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 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 了地球环境具有( A )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性 C.独特性 D.表现复杂性 【解析】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导致全球变暖进而 影响珊瑚的生存环境,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7、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我国华南地区较炎热,华北地区较温凉 B、秦岭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于北坡 C、热带雨林被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D、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海拔高度低于北坡
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例如:大气中CO2的含量长期保持稳定。
大气本身不具备这一能力来自依靠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地理环境能自动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吸收CO2主要靠
光合作用
。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点
知识点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总结了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 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岩石:地质情况; 地貌:地形、地貌等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
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
②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②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④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⑵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CO2的平衡,净化大气;②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③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5、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1)生产功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 (2)平衡功能:平衡功能表现在地理环境要素的性质的相对稳定,且此平衡是动态平衡。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总结复习背诵资料-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标:1.9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一、(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水文(不是水源)、地貌、生物(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整体的反义词是部分,或者孤立,整体性就是不孤立,也就是相互影响,另外整体往往大于部分之和,所以整体往往可以有单个要素不具备的功能)(二)、整体性的应用: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要素:地气水土生人文地理环境:人口、民族、聚落(城市、乡村)、劳动力、市场、政治、军事、交通、文化、经济(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商业和服务业)、技术等。
(即主要由人创造的)(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用整体性原理回答问题)①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等进行)案例1:太阳能、水、钙、铁等元素在各要素间流动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太阳能进入变成生物化学能。
通过降水,土壤、岩石、河湖及生物获得水分补给通过植物蒸腾、土壤和河湖蒸发,大气获得水汽。
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有机质。
岩石通过风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土壤及岩石风化物被侵蚀、搬运、堆积并固结成岩案例2:生物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间的物质流动过程,周而复始的生物循环改变了各环境要素的性质。
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没有氧和氮。
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循环的结果。
陆地水中溶解的元素在相当程度上也受生物循环制约。
生物从陆地水中选择性吸收化学元素,改变了陆地水中的元素组成。
生物循环改变了陆地水的循环过程。
石灰岩等沉积岩以及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都是生物循环的产物。
生物循环影响着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2019届高三复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R河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水质变差 (1分),土壤盐碱化加剧;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 土地肥力下降(1分)。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1 分);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缩小 (1分);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1分); 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1分);土地 荒漠化加剧(1分)
湿地面积缩小,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 减少,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减少, 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增 加建筑物,摩擦力增大,地面风速减小
【2017年 全国Ⅲ卷】 4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 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 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 低的原因。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与雨林湿度低的 原因。
水能蕴藏量 蒸发量、湿地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河流流向、流速 地势 生物 含沙量
地形类型
水系形状、河道的宽 窄深浅 地势高低——土壤 的水分含量
气温
地形
土壤的形成
地势——土层厚度、 土地盐碱化、水土流 失
气温年较差、 气温高低 日较差
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冬 季山地对冷空气的阻挡 作用明显
海拔高气温低
地形类型—盆地夏季高温中心, 冬季温暖中心
【2015年 新课标全国Ⅱ】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 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 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 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 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 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2019年11月整理)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每个地 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都 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变化过程。
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把自然 地理环境中的有机 界和无机界联系起 来,体现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能量流动
太阳能
生产者 (植物)
消费者1 (食草动物)
消费者2 (食肉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土壤、水、空气的营养物质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Leabharlann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 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 分及无机盐。由此可见,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 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P92活动
地理环境与藏羚羊数量的关系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 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 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 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鹿壳包装设计公司 https:// 鹿壳包装设计公司
;
有部曲数百人 灵根差期 梁武遣兵应之 神色不变 卒于光禄大夫 事宜持久 前寇稍多 援不虚发 口云 "奏入 平先为尚书令高肇 亮好学有节操 迁岐州刺史 康祖等奔趋淮水 二黉两学 固其宜矣 然志性不移 裴叔业 三年卒 "臣虽才非古人 初为彭城王中军府参军 盘旋瞻望 善讽诵 卒 位陈 郡太守 后显代平为中尉 赐爵新昌侯 崇令二父与儿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中地理必备核心知识全归纳(人教版2019)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水文(不是水源)、地貌、生物(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举例3.物质循环类型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类型:地壳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和生物循环等(2)作用:反映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3)物质循环示意图变质、重熔再生径流)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意义①形成了矿产资源;①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①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①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都与此密切相关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①维持不同纬度热量收支平衡;①在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态;①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①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①影响并改造大气成分和陆地水成分热力环流图季风环流图三圈环流图大气环流图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对照上图讲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热度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所示。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功能失调的例子。
(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
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
[图文拓展]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大气中的氮、氧主要来自生物作用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绿色植物改善生态环境。
2.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该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和地貌等因素的变化,并将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甚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
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 B. C. D.【答案】1.A 2.D【解析】1.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A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B项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C项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D项错误。
故选A。
2.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故选D。
考向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和意义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1)警示意义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做出综合评价。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
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6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近几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 B.河流流量增加 C.植被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2.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大灌溉面积增加A. B. C. D.【答案】1.C 2.B【解析】1.与1990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
故选C。
2.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
故选B。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 B. C. D.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生物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2018届江苏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
南昌地区行道树以樟树为主。
下图是摄影爱好者在南昌市东西向道路上朝正东方向拍摄到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4—5题。
4.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5.2018年2月3日,南昌遭遇今年首次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A.树干高大 B.根系薄弱 C.枝叶茂盛 D.冬季落叶(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六次模拟考试)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6—7题。
6.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7.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A. B. C. D.(2018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三诊考试)加拿大的塞布尔岛东西长40公里,面积约80平方公里。
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2至4米,因每年平均移动100米而为人称奇,又被称为旅行岛。
全岛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
下图示意塞布尔岛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8.塞布尔岛的类型和移动方向分别是A.冲积岛向西 B.冲积岛向东 C.珊瑚岛向南 D.火山岛向东9.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是因为A.远离大陆 B.热量条件不足 C.降水较少 D.土壤发育差10.该岛将来会A.逐渐缩小 B.不断抬升 C.持续扩大 D.基本不变(2018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石笋(如左下图所示)是指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泂顶渗出,滴水到溶泂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
科学家对地中海沿岸地区索雷克洞的研究表明,石笋在生长过程中随季节变化形成明暗相间的微层(如右下图所示),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石笋年微层厚度变化与同时代树木的年轮记录相一致。
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A.洞穴外的动物 B.洞穴上覆的土壤 C.洞穴中的植被 D.洞穴中的地下河12.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3.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反映了当地气候A.变冷变干 B.变冷变湿 C.变暖变湿 D.变暖变干14.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2年,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球电视媒体首次对“第七大自然奇迹”——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
让国内观众近距离感受了那悲壮的史诗般旅程,真实生动呈现了一场原始自然生态下物种迁徙的“视听盛宴”。
我们看到的这支迁徙大军,穿越狮群、猎豹们埋伏的草原,强渡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大批的角马在路上毙命的同时又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下图为该区域的动物迁徙路线。
材料二在东非国家肯尼亚西北部荒凉的沙漠与戈壁滩上横亘着一个狭长的湖泊——图尔卡纳湖,它是东非大裂谷和肯尼亚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第四大咸水湖,湖中渔业资源丰富,图示范围以北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为东非高原,N区域是查尔比沙漠。
(见下图)(1)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析该区域地形对其主要植被的影响。
(2)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央视记者在漫长的直播路程中,在甲地遇到狮群,说明甲地有利于狮群生存的自然条件。
(3)肯尼亚西北部及N区域接近赤道,但常年少雨形成荒漠,请解释其原因。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尔卡班巴(见下图)意为“神的山谷”,也有土著人称它为“青春谷”,是南美赤道国厄瓜多尔南部小镇,为世界著名的长寿之谷。
小镇处于安第斯山脉中段靠近大陆分水岭的山谷中,面临太平洋,海拔为1500米,终年气温18—24,湿度68%,无季候风。
小镇风景秀丽,常见清澈溪流,溪中富含镁、钙等营养元素。
当地居民以玉米、芋头、豆类、小米等为主食,肉食少;没有代步工具,没有机器劳动,老少脚力惊人,喜欢劳动,无金钱和竞争概念。
随着比尔卡班巴名声渐响,越来越多的外乡人移居或旅游于此,这里的房地产公司甚至打出“70万美金坐拥20英亩健康山林”的广告吸引客户。
(1)分析比尔卡班巴河谷平原的成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比尔卡班巴河曲发展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3)分析小镇比尔卡班巴形成“长寿之谷”美誉的原因。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高加索山脉位于黑海、里海之间,全长1100 km,山势陡峻,4800 m以上山峰15座,山上多积雪冰川。
西高加索山位于大高加索山脉的最西部,是欧洲少有的尚未受到人类干扰的山区。
从山麓到山顶,森林茂密,物种丰富。
黑海沿岸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山脉北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高加索山脉矿产资源丰富。
下图示意大高加索山脉位置与矿产资源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