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喀斯特地貌及其保护
贵州新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贵州新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多元文化的省份。
近年来,贵州省教育厅实施了新高考制度改革,其中地理科目的知识点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贵州新高考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形地貌:贵州位于喀斯特地貌区,有着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景观。
包括喀斯特平原、喀斯特高原、喀斯特山地和喀斯特盆地等。
2. 气候分区:贵州气候复杂多样,根据气候分区可以将贵州划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高山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等。
3. 水系特点:贵州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以贵州河流水系和湖泊最为著名。
包括长江、珠江以及遵义、毕节和兴义等地的湖泊。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民族分布: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主要包括苗族、侗族、布依族、壮族等。
2. 地域文化: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
如赛龙舟、打铜鼓、踩堆龙舟等传统风俗活动,以及苗绣、蜡染等传统手工艺。
3. 社会经济:贵州是一个经济相对较落后的省份,但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主要经济活动包括农业、旅游业和矿产资源开发等。
三、经济地理知识点1. 农业发展:贵州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主要包括稻谷、玉米、马铃薯等。
近年来,贵州积极发展农业产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旅游等。
2. 旅游资源:贵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如黄果树瀑布、花溪大峡谷、贵阳市中心等都是热门景点。
3. 矿产资源:贵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铅锌、大理石等。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环境地理知识点1. 环境保护:贵州自然环境脆弱,生态系统易受到破坏。
贵州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如限制工业污染、推广可持续农业等。
2. 自然灾害:贵州位于地震、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对贵州省非常重要。
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摘要:贵州省是较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喀斯特地区以其脆弱性和难恢复性使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对影响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喀斯特生态脆弱自然环境人为因素贵州省是在开发中的省份,具有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地形,以及较宜人的气候,植被的覆盖率较高,生物物种较齐全。
近几年贵州经济的发展得到快速发展,而经济发展就必然会破坏环境。
而“两欠地区”的贵州,是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喀斯特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导致的生态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度修复。
工业污染、水污染、滥砍滥伐、随意樵采、过度放牧等一系列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已经造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的破坏,在经济发展之后,必然要面临大自然对人类的责罚。
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一系列的问题,人类将得不偿失。
由此,西南的喀斯特生态现状就显得异常的严峻,生态重建势在必行!造成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的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的退化,如图所示:图7.1.2-1 影响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示意图一、自然因素第一,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自然地理地貌表现为以土壤承载力弱为特征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脆弱成了西部贫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西南地区常年受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共同作用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年均降水量较大,降水频繁,自古就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这些因素带来的后果是植被覆盖率不高,从而导致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危害影响深远,其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表土流失,带走土层中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土地生产率低,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这也是造成喀斯特地区人民生活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环境因素既不利于人类居住,又不利于贫困人口赖以解决温饱问题的农业生产,既是贫困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又是部分贫困人口在初步脱贫以后,又大面积返贫的根源。
浅析喀斯特地貌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其治理措施
浅析喀斯特地貌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其治理措施作者:柏军莫汝雪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7年第04期(1.荔波县国土资源局,贵州荔波 558400:2.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水利站,贵州荔波558400)摘要:荔波是贵州重点打造的国家级生态功能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同时也是“欠开发、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
淇江流域生态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开发价值高,随着荔波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深受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关注。
为深入了解生态环境现状,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引言:荔波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是荔波的主导优势矿种,目前东部无烟煤产区已查明优质无烟煤储量达3.13亿吨,主要分布于茂兰镇,探明的全镇煤炭储量达2.45亿吨,西北部烟煤产区,估算资源量为2.2亿吨,荔波镜内估算煤炭蕴藏量达6.5亿吨。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管理松散,各种小煤窑四处遍布,到处私挖滥采,无序开采,对流域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1.喀斯特地貌矿山地质环境特征1.1地层及岩性。
区域地层区划属扬子区黔南分区独山小区,岩性以浅海相沉积岩为主,流域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石炭系下统岩关阶(C1y)、大塘階(C1d),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n),石炭系上统马平组(C3mp);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3w)、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罗楼组(T1l),三叠系中统(T2);第四系(Q)。
流域上游河谷主要分布于三叠系中统(T2)砂页岩及薄层灰岩地层,下游主要分布于二叠系石灰岩、碎屑岩地层。
1.2水文地质条件。
流域内按含水层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
碳酸盐岩岩溶水,此类地下水为淇江流域范围内主要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透水性强,地下溶洞、管道发育,流域西侧发育有流量较大的岩溶泉点及地下暗河,地下径流模数一般为4~7l∕s﹒km2,岩石主要为碳酸盐岩,分布地层有C1d 、C2hn、C3mp 、P1q、P2m 、T1l等;基岩裂隙水,此类地下水分布较少,区内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和浅层风化裂隙中,此类地下水埋藏较浅;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沿岸缓斜坡地带。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贵州受到喀斯特地貌控制,喀斯特地貌研究的程度关系到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意义重大。
本文对喀斯特地貌成因、演化、分区,及喀斯特相关研究进行了描述,得出:地表喀斯特的研究已有规模,但地下喀斯特探测需大量研究,是今后研究重点;对于贵州受构造影响,喀斯特分区应考虑小地貌、小环境的影响;喀斯特相关研究如石漠化、小流域治理、旅游研究等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演化分区引言贵州地处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心,是我国第一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的延伸斜坡地带,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造就了独特、多样而又秀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1]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其范围北起四川盆地南缘山地和鄂西南高原,南至南盘江河谷和桂西北山地,纵跨近5个纬度(24°30’N-9°13’N),长约510km;西起滇东黔西高原,东至湘西丘陵山地,横跨6个纬度(103°31’E-109°30’E),宽约570km,总面积1.76*105km2。
[2]由于特殊的岩溶地质作用过程和岩溶环境特征,造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贵州社会和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1.研究现状1.1成因研究袁道先先生认为应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将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和特征的因素:构造、岩性、气候、水文、土壤等,以及这些综合这些影响因素而产生的直接作用方式和强度综合起来考虑。
[3]从宏观上看,自晚震旦纪到三叠纪晚期,贵州地区沉积了上万米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四套碳酸盐沉积建造,自上而下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上部至下奥陶统中部,中泥盆统顶部至下二叠统,下、中三叠统。
[4]俞遵典对原生喀斯特地貌的成员机制作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岩石地层因素、地质构造环境、水化学及水动力条件、生物化学制导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形成喀斯特。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贵州是中国山水甲天下的一座美丽省份,拥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其中,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以其奇特的形态和壮丽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
本文将介绍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探讨其形成原因以及为人们带来的价值与意义。
一、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和特点喀斯特地貌是指由于溶蚀和崩塌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带所特有的地貌景观。
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域,这里有着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例如溶洞、天坑、峰丛、峡谷等。
喀斯特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地形陡峭、起伏不平、洼地众多,给人一种奇特而壮观的感觉。
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石灰岩的溶解性有关。
贵州地处亚热带和喀斯特地貌的过渡地带,年均降雨量较多,而石灰岩又是一种容易溶解的岩石类型。
长期以来,雨水的侵蚀作用使得石灰岩地层逐渐溶解,形成了大量的岩溶洞和地下河道。
同时,由于地下河道的冲刷作用,地表上的土壤和石层容易发生崩塌,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天坑和峰丛。
三、喀斯特地貌的景观价值1. 自然景观: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与众不同,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
独特的峰丛和峡谷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流连忘返。
2. 文化遗产: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与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
这些少数民族在喀斯特地貌区域辟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并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3. 科学研究: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也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和生态学家前来研究。
通过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可以对地质变迁和生态系统的演化进行深入探讨,对保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喀斯特地貌的保护与利用1. 加强科研与保护:喀斯特地貌是一种非常脆弱的地貌类型,在旅游开发利用中应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
同时,加强对喀斯特地貌的科学研究,促进对其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的深入认识,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
应制定科学的旅游开发规划,合理规划景点布局,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毕节市喀斯特地貌
保护和管理喀斯特地貌
鉴于喀斯特地貌的重要性和独特 性,贵州省毕节市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来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 的资源。首先,政府加强了对喀 斯特地貌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防 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次, 政府还加强了对喀斯特地貌的科 学研究,深入探究其形成和演变 过程,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 些资源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旅游业的 监管,规范旅游开发行为,防止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对喀斯特地貌 造成破坏。同时,政府还鼓励当 地居民积极参与对喀斯特地貌的 保护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 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 此外,毕节市的喀斯特地貌还具有独特的地 貌景观,如乌江源百里画廊、金沙江大峡谷 等。这些景观都是由河流对石灰岩的溶蚀和 侵蚀作用形成的,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 学研究价值
7
PART 3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省毕节 市的经济、文化和生态都 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 喀斯特地貌是该地区的重 要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 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其 次,喀斯特地貌还为当地 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如溶洞中的水 资源可以用于农业灌溉, 而河流两岸的肥沃土地则 可以用于农业种植
贵州省毕节市喀斯特地 貌
-
贵州省毕节市喀斯特地貌
贵州省毕节市是一个以其复杂多样的喀斯特地 貌而著名的地区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主要形成 于石灰岩地区,通过水对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
作用,塑造出各种奇特的地形地貌
PART 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在贵州省毕节市,喀斯 特地貌的形成是由于流 经该地区的河流对石灰 岩地层进行了长期的溶 蚀和侵蚀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此外,喀斯特地貌还对当 地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 了重要影响。由于喀斯特 地貌中的溶洞和地下河的 存在,使得地下水资源得 到了有效的储存和利用。 同时,喀斯特地貌也为当 地的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 ,如溶洞中的独特生态环 境为一些珍稀物种提供了 栖息地
喀斯特地形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治理措施
062城市地理喀斯特地形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治理措施赵桓(贵州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贵州贵阳550000)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更是成为环境保护重点关注的对象。
贵州省作为我国喀斯特地形面积最大的省区,其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是时下国内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关注对象。
基于此,本文对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相应措施,以期对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贵州;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的高山区域,喀斯特地形占全省面积的85%,是我国喀斯特地形面积分布最大的省区。
在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加之近年来人为因素的影响,贵州省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导致的生态脆弱现象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发展和环境。
因此,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探讨,对于合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贵州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1.现状贵州省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由于碳酸盐发育完全而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因此贵州的土地资源十分珍稀,且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加之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地面植被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根据2013年《贵州省水土保持公告》,全省2010年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55269.40km2,占贵州省土地面积的31.37%。
从地域分布上看,轻度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而中度与强度的水土流失则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东北的一些地区,极度侵蚀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2.危害`水土流失会带来很多生态问题,首先就是石漠化的产生。
贵州数据喀斯特地形,土层本身就十分浅薄,大量的水土流失会导致基岩面积扩大,从而导致了土地的石漠化现象。
其次,水土流失的发生会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得脆弱,从而导致了泥石流、滑坡等现象频频发生,毁坏道路、农田、房屋等,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及其生态价值
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及其生态价值贵州省位于中国的中南部,地势复杂,河流众多,但最为出名的还是它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岩溶地貌,由岩溶岩经过长期风蚀、水蚀形成的独特地貌形态。
在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第一是地质构造。
贵州是一个地质构造非常复杂的地区,其构造形成主要包括汉水和亚洲板块的挤压作用和岩浆活动、地层垂直侵位和挤压变形等。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地层的岩性、结构和含水量等都会有所不同,这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二是气候条件。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和亚热带高山湿润气候,以多雨多云、常年高湿的特点为主。
年降水量超过1300毫米,加上大量溶解性的二氧化碳,形成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使岩层产生了大量的溶洞、峭壁、天坑和地下河道等喀斯特地貌形态。
第三是植被和动物。
贵州喀斯特地貌地区依托其特殊的气候、地貌和地幔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大量的自生物种和物种。
地被植物和灌木丛生,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卡拉布树等珍稀植物。
在喀斯特地貌的洞穴中,还生活着很多独特的动物群。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除了其独特的地貌和生态文化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首先,海量的洞穴、水洞、溶洞向生态系统中注入了充足的水分。
在极其干旱的气候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却形成了许多水洞资源,并不断从地下涌出的水流支撑着周边的植被和动物群。
二来,喀斯特地貌还提供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支持,作为重要的保护区,喀斯特区域为许多稀有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创造了自然环境。
例如,中国大蝙蝠、中华鲟等珍稀濒危物种与众多的暖水鱼类、蝾螈和蚂蟥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此外,喀斯特地貌还提供了重要的生态资源。
这里出产的高钙饲料青贝壳物种极多,且质量优良;喀斯特地区香茶胶、木耳、松茸、石灰石和铝土矿等资源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总之,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是一座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自然圣地,也是一个充满活力有生命力的自然景观。
喀斯特地貌和其独特的生态系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生态价值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更加愿意接受和参与生态环保,保护喀斯特地貌这一宝贵的自然资产。
黄果树景区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保护管理建议
2023年第10期现代园艺黄果树景区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保护管理建议白霜,吕小溪*(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1)摘要院黄果树景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自然形成的园林,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区域内地貌景观丰富多样,以层层分布的阶梯型喀斯特瀑布群而闻名,被称作“九级十八瀑”。
该区具有瀑布、溶洞和水上石林等为主的单体形态地貌景观,以及以峰丛峡谷为主的组合形态地貌景观,具有重大的科学和保护价值。
当前喀斯特地貌景观保护管理方面还存在人为和自然两方面问题,应提倡科学开发旅游、加强喀斯特地貌科普宣传、适度开发利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以期为黄果树景区地貌景观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院黄果树景区;瀑布群;喀斯特地貌;地貌景观;保护管理喀斯特是世界上最卓越的地貌景观之一,主要由可溶性的碳酸盐岩上发育而成的一种特殊地形及相关的生态系统组成[1],是一类极具特色的地貌景观。
黄果树景区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类旅游景点,位于贵州喀斯特高原的腹地,属热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受第三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塑造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发育了闻名海内外的侵蚀裂点型瀑布黄果树大瀑布以及罕见的石灰华洞穴水帘洞。
目前,贵州省安顺市范围内的黄果树-屯堡景观(包括黄果树景观、屯堡景观和格凸河景观)已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2],本研究着重对黄果树景观的地貌景观及其保护管理进行梳理和归纳,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后续申请世界遗产提供科学参考。
1研究区域介绍黄果树-屯堡景观世界遗产提名地黄果树片区位于贵州高原安顺市镇宁县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距省会贵阳市128km,距安顺市45km,区域内包括大瀑布、滴水滩和高荡村3个片区(见图1),核心区面积34.70km 2,缓冲区面积112.30km 2[2],属珠江水系北盘江支流的打邦河流域。
1982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7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5A 级旅游景区[3],而在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浅谈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浅谈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摘要:喀斯特地貌是一把双刃剑,给贵州带来美丽自然景观的同时,也给贵州生态文明的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省上下提高认识,齐心协力,为贵州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努力和贡献关键词:喀斯特地貌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
我国对这类地貌称为岩溶地貌。
因为地表及地下岩石的碳酸钙成分含量比较高,而碳酸钙的特性是易溶于水。
所以经年累月的风吹雨水溶蚀之下,在地面形成了石沟、石牙、峰林、峰丛、天生桥、瀑布等美丽奇特的景观,在地下形成了溶洞、暗河、暗湖、钟乳石等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
其中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约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1.9%,将近三分之二的面积占比。
是全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区域,也是我国喀斯特地貌面积占比较大的省份。
同时,贵州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省份,2017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为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也注入了新动力。
与此同时,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先试的责任也很重大。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为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总体设计,以确保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和正确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也是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
作为贵州3856万多人口的成员之一,我们每一个生活、生长以及工作在贵州的人,对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都有责任,有义务。
也都可以尽责任,尽义务。
我们既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也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
因此,在生活中树立生态忧患意识,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
对于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认识并了解贵州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及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地貌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
由于岩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环境条件,喀斯特地貌容易发生石漠化现象,给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治理喀斯特石漠化,保护水土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一、植被恢复和重建植被是土壤水分的最大保持者,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植被破坏。
要治理喀斯特石漠化,就要从植被恢复和重建入手。
要进行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渐恢复喀斯特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要对植被进行重点保护和建设,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进行引种和培育,形成良好的植被覆盖保护带。
要进行合理的植栽密度和配置,提高植被的整体覆盖率和连续性。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有效地治理喀斯特地貌石漠化。
二、构筑坝堰和排水系统在治理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需要构筑坝堰和排水系统,以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
坝堰是为了拦截和蓄存降水,减缓水流速度,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可以利用山间河谷、沟壑、低洼地等地形条件,设置坝堰,形成小型的水库,以蓄存雨水和引导水流,为植被生长和土壤水分提供充足的水源。
要合理规划和建设排水系统,引导和排除地表和地下的多余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通过构筑坝堰和排水系统,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减少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的程度。
三、合理利用农田和林地在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中,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农田和林地,来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
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农田,选用适宜的耕作方式和耕作措施,避免耕地的过度使用和土壤侵蚀。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可以采用梯田、梯台、梯栽等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程度。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可以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林木经济,通过种植树木和果树来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利用农田和林地,可以增加土地的保持力和生产力,有效地治理喀斯特石漠化。
贵州喀斯特地貌现状及发展方向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贵州受到喀斯特地貌控制,喀斯特地貌研究的程度关系到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意义重大。
本文对喀斯特地貌成因、演化、分区,及喀斯特相关研究进行了描述,得出:地表喀斯特的研究已有规模,但地下喀斯特探测需大量研究,是今后研究重点;对于贵州受构造影响,喀斯特分区应考虑小地貌、小环境的影响;喀斯特相关研究如石漠化、小流域治理、旅游研究等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演化分区引言贵州地处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心,是我国第一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的延伸斜坡地带,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造就了独特、多样而又秀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1]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其范围北起四川盆地南缘山地和鄂西南高原,南至南盘江河谷和桂西北山地,纵跨近5个纬度(24°30’ n-9°13’n),长约510km;西起滇东黔西高原,东至湘西丘陵山地,横跨6个纬度(103°31’e-109°30’e),宽约570km,总面积1.76*105km2。
[2]由于特殊的岩溶地质作用过程和岩溶环境特征,造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贵州社会和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1.研究现状1.1成因研究袁道先先生认为应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将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和特征的因素:构造、岩性、气候、水文、土壤等,以及这些综合这些影响因素而产生的直接作用方式和强度综合起来考虑。
[3]从宏观上看,自晚震旦纪到三叠纪晚期,贵州地区沉积了上万米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四套碳酸盐沉积建造,自上而下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上部至下奥陶统中部,中泥盆统顶部至下二叠统,下、中三叠统。
[4]俞遵典对原生喀斯特地貌的成员机制作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岩石地层因素、地质构造环境、水化学及水动力条件、生物化学制导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形成喀斯特。
贵州地貌报告
贵州地貌报告1. 引言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地理特征多样的省份,其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呈现出独特的自然景观。
本文将对贵州的地貌进行分析和描述,以展示贵州的地理特点和独特之处。
2. 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
其地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山脉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和南亚热带地区的交界处,拥有众多山脉。
其中,贵州的主要山脉有黔东南山地、黔南山地、黔西南山地等。
这些山脉起伏崎岖,山势险峻,给贵州增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2.2 高原和盆地贵州地区还有一些较为平坦的高原和盆地。
比如,贵阳盆地、遵义平原等。
这些地区的地势相对较为平缓,适宜农业发展,也是贵州重要的农业产区。
2.3 溶洞和石林贵州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导致了大量的溶洞形成。
例如,黄果树大瀑布附近的黄果树溶洞,以及遵义市的仙女洞等。
此外,贵州还拥有石林景观,最著名的有喀斯特石林。
3. 气候与地貌的关系贵州的气候条件对其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1 强烈的季风气候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较干燥。
季风气候的影响导致了贵州地区的地表水资源丰富,进而形成了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3.2 高海拔和气温变化贵州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大,从而导致了气温的变化。
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从而影响了植被分布和土壤类型,进而影响了地貌的形成。
4. 地质构造与地貌演化贵州地区的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4.1 喀斯特地貌贵州地区广泛分布着喀斯特地貌,这是由于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所致。
地下水对石灰岩等溶质的溶解,使地表出现了丰富的溶洞、地下河和岩溶塌陷等地貌现象。
4.2 构造运动贵州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构造运动,地壳的抬升和变形使得地表产生了许多峡谷、断裂和斜坡等地貌。
5. 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貌景观保护贵州地区的地貌景观对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看待喀斯特地貌与贵州生态之间的关系
如何看待喀斯特地貌与贵州生态之间的关系引言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理地貌类型,包括石灰岩溶和岩溶塌陷。
贵州省是我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地区之一。
本文将探讨喀斯特地貌与贵州生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喀斯特地貌主要由石灰岩溶和岩溶塌陷构成,具有以下特点: 1. 地表地下具有丰富的溶洞、地下河系和地下水资源。
2. 地表地下有多样的地貌形态,如奇峰、峡谷、天坑等,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景观。
3. 存在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4. 喀斯特地下水系统使周边土地具有丰富的水源。
贵州生态的特点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其特点包括: 1. 土地资源具有丰富的植被覆盖,包括森林、草地和湿地等。
2. 水资源丰富,具有众多的湖泊、江河和地下水资源。
3. 动植物种类丰富,拥有多样的物种和生态系统。
4. 保护区体系较为完善,包括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
喀斯特地貌与贵州生态的关系喀斯特地貌与贵州生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环境的关系喀斯特地下水系统是贵州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贵州省的水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喀斯特地下水丰富而稳定,为附近地区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同时,由于喀斯特地下水系统的特殊结构,污染物容易进入地下水,并对周边水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喀斯特地下水资源是维护贵州水环境健康的关键。
2. 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喀斯特地貌和贵州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喀斯特地貌提供了丰富的生境,使得贵州拥有众多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这些物种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部分喀斯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威胁。
因此,保护喀斯特地貌和贵州的生物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3. 气候的关系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的气候具有一定的影响。
喀斯特地表地下水的存在使得贵州的气候相对湿润,降雨量较大。
贵州的自然环境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贵州的气候特点 贵州的自然景观
贵州的地形地貌 贵州的生物多样性 贵州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贵州的地形地貌
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贵州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约占全省面积的90%以上。
贵州的山地多为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地势险峻。
治理措施:植树 造林、退耕还林 、水土保持等
生态修复工程案 例:荔波、赤水 、梵净山等自然 保护区建设
环境治理的政策与措施
政策支持:政 府出台了一系 列环保政策, 如《贵州省环 境保护条例》
等
资金投入:政 府加大了对环 保事业的资金 投入,支持环 保项目的实施
技术研发:鼓 励企业研发环 保技术,提高
作用
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贵州地处云贵高 原,地势起伏大, 对气候产生重要 影响
山地地形导致贵 州气候具有明显 的垂直变化,海 拔越高,气温越 低
贵州的喀斯特地 貌使得地表水容 易渗漏,导致水 资源短缺
贵州的河流多为 山间河流,水流 湍急,对气候产 生一定影响
03
贵州的气候特点
亚热带湿润气候的成因
地理位置: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候温暖湿润。 地形地貌:贵州多山,地形复杂,有利于湿润气流的聚集和降水的形成。 季风气候:贵州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形成了湿润的气候特点。 植被覆盖:贵州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丰富,有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贵州的丘陵多为红壤土质,土层深厚,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贵州的地形地貌对当地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贵州地形总结分析
贵州地形总结分析引言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地理特殊省份,地处中国西南部,境内地形复杂多样,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导,同时包含了许多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形。
本文将对贵州的地形进行总结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地貌特征。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贵州地形的主要特征之一。
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地下溶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具有典型的地下溶蚀地貌特征。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包括了众多的峰丛、溶洞、峡谷和地下河等自然景观。
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点包括黄果树瀑布、九龙洞、龙宫、青岩古镇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喀斯特地貌的奇特之处,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还导致了众多的地下河流域,形成了众多地下河洞穴,这些地下河洞穴也成为了贵州旅游的新亮点。
贵州的丘陵地形除了喀斯特地貌外,贵州地形还包含了大量的丘陵地形。
贵州的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贵州的东南部和中部地区,地势起伏,丘陵连绵不绝。
贵州的丘陵地形对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丘陵地区,山坡较陡,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贵州的丘陵地区成为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同时,这些丘陵地区还分布着茂密的森林,为贵州的林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
贵州的山地地形贵州的山地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北部地区。
贵州的山地地貌起伏不平,地势陡峭,山峰层叠。
这些山地地形不仅给贵州带来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对贵州的水资源和旅游业产生着重要影响。
贵州的山地地貌使得贵州成为了水资源富集的地区。
山地的陡峭悬崖形成了众多的瀑布和溪流,这些水源丰富且水质清澈。
贵州的山地地区也成为了旅游者的热门目的地,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美丽的山水风景。
贵州的高原地形贵州地区还包含了一些高原地形,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贵州的高原地貌海拔较高,地势相对平坦。
贵州的高原地形对于农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高原地区,气候凉爽,土壤质地适宜,适合牧草和小麦等作物的种植。
高原地区的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
因此,贵州的高原地区成为了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贵州喀斯特地貌及其保护
10级人力1班杨雪
摘要:贵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充分的高原山区。
贵州喀斯特地貌具有其独特性,应抓住机遇,利用优势,发展
本省经济。
喀斯特地貌环境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条件,在发展中应注
意扬长避短。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多样性生态保护
⒈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
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而贵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充分的高原山区,喀斯特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形成95%的县市有喀斯特分布,实属罕见,可谓喀斯特王国。
贵州有兴义尼函石林、修文石林等石林区;中国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岩壁为瀑布华地貌;此地溶洞地貌较多,主要有黄果树瀑布附近龙宫洞,贵阳地下公园,镇宁犀牛洞,镇远的青龙洞,龙山的仙人洞,贵州的织金洞,黔灵山麒麟洞等。
⒉喀斯特环境的有利条件
喀斯特地貌的多样性,为贵州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例如,花溪区以瀑布,洞穴为主要优势,山石水景,各显风姿,高坡石门、黔陶鬼架桥、青岩悬宫洞等等。
众多的喀斯特奇观为此区带来了良好的旅游资源。
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立体配置和多种经营。
由于喀斯特地域形态结构对光,热,水等自然因素进行再分配,导致气候、生物、土壤垂直分异和局地分异明显,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为山区立体农业发展和多种经营提供了自然基础。
⒊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不利条件
水土环境要素缺损,例如土壤流失、土壤异质性较强、土壤供应
植物的营养元素不平衡
生态承载力低、石漠化、旱涝灾害等
4.贵州喀斯特地貌典型性分析
石灰岩地貌上形成陡峭峻岭,溶洞,地貌岩石形成典型的褶皱现象。
4.1典型性:贵州喀斯特地貌有贵州锥状喀斯特地形,是全球锥状喀斯
特地形中发育演化过程最完整、保存相当完好,而且存在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典型的是贵州的峰丛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
4.2独特性:贵州喀斯特地貌的独特性在于它拥有许多的瀑布群、溶洞
群规模宏大,而且保存完整,分布集中;除此之外还包括喀斯特环境的多样性,类型的多样,几乎包括了除冰川喀斯特以外的所有类型。
5.贵州生态环境发展历史
贵州的森林资源曾经十分丰富,涵养水源、保护土地。
据推算,贵州森林覆盖率汉、晋时期达50%以上,唐、宋时期为50%,明、清时期缓慢下降。
不少史志记载着贵州“到处绿阴覆盖,碧水长流”,“远山闻虎啸,近山百鸟鸣”,“树深不见石,苍翠万千里”的景象。
可是由于本土居民和历代迁居贵州者“开发”贵州,对森林乱砍滥伐;历代统治阶级对贵州木材的特殊需要采办“皇木”,以大修宫殿王室;以及战争对森林的烧毁,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童山濯濯、荒山秃岭。
特别是到了近现代,人口不断增长,为了生存而毁林开荒,致使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
到198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30%下降到历史最低点。
森林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丧失了森林生态效益,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5万平方公里上升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7.67万平方公里。
全省喀斯特山区山势陡峭,土壤瘠薄,是脆弱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最终结果是形成无土可流的石漠化环境。
大自然开始向人们进行报复,引发了全省范围内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村毁人亡事件和经济建设的重大损失。
6.喀斯特地貌研究意义
6.1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
水库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
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
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6.2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如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学会会员洞,堪称亚洲第一洞、黄龙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的组成部分,是张家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驰名中外。
喀斯特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经常容易“产出”类型各异的风景区。
例如,贵州龙宫、织金洞等。
7.保护措施
当大自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人们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逐渐达成这样的共识: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国家的安全,并从教训中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性、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恢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紧迫性。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开展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贵州工程、长江上游水土保持贵州重点防护区治理、珠江上游贵州防护林工程、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工程。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工
作,这些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万余平方公里,使治理区内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早在1990年9月12日,省委、省政府作出10年基本绿化贵州的决定,这是治理、恢复贵州生态环境的重要决策。
经过全省人民的奋斗,1999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30.86%,提前实现10年绿化贵州的目标,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34.9%。
参考文献:《贵州省情》第2版
百度文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