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模拟题解集锦
2020全国高考作文模拟题“新的时代,仍要节俭”解析及范文[2020年最新]
2020 全国高考作文模拟题“新的时代,仍要节俭”解析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是一种德行,奢侈是一种恶行。
“俭以养德”, 通过节俭的生活来培养质, 是自古至今都被倡导的人生之道。
古人认为 养德、 养寿、养神、养气。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认同节俭生活,不愿意节俭。
有的说:“过去中国穷,所以提倡节俭,现在国了还节” 有的说:“我花自己家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碍别也有的说:“根据经济学原理,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倡击”此外, 我们身边确实有一些生活奢侈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国庆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新的 时代,仍要节俭”,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息;不 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决 【审题】 限制性 1. 典型任务的限制。
题目设定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文体是的时代,仍要节俭”,内容应体现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项需完 成,缺一不可题目要求写演讲稿,那么就必须按照演讲稿的格式来写,避混淆的错误。
另外,文体当选择体现思辨性的议论文,不可散文。
2. 写作背景的限制。
题目将演讲稿的中心话题限定为“新的时代,仍要节俭”,那么写作背 景就不应脱离“新的时代”。
但在“新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认同节俭生活, 不愿意节俭, 而我们身边也确实有一些生活奢侈的现象。
这是背景内容的限制性体现。
节俭是 我国的传统美德, “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新的时代, 是的问题。
3. 价值判断的限制。
材料的倾向性很明显,话题也已经确定为“仍要节俭”。
文章内容应批 驳材料中罗列的三种错误观点以及其他生活奢侈的现象4. 核心概念的限制。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契约精神”》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契约精神”》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校一高三学生认为父母应让孩子自主自立,不宜过多干预孩子的事情。
一次,学校举行文化研学活动,他向父亲借用一架价格不菲的照相机,父亲当即和他立下字据。
后来他在活动中不小心损坏了照相机,父亲要他按照约定赔偿,没钱可以劳动抵债。
此事一经公开,立即引发激烈的争论。
有人说不必赔偿,父亲未免太认真;有人说应该赔偿,契约不应视同儿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和理解。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作文材料取自我们当今现实社会中的事例,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文材料中的事例,从一个侧面切中了当今社会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家庭教育中的“契约”。
中心事件是父亲和儿子就借用照相机立下字据,在儿子损坏了照相机后,该不该赔偿,材料给出了两种观点,前者倾向于亲子关系、亲情关系的探讨,后者侧重于契约精神、规则意识的论证。
考生可以支持其中任何一方观点,然后结合具体事件展开分析,进而延伸到人生、社会的层面思考。
写作时还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以及发言的对象要求。
参考立意:1、做人必须讲诚信守契约2、尊重规则,履行承诺3、教育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4、过程比结果更重要5、教育宽严相齐6、理性地看待情理关系7、新青年要自主自立,勇于担当8、重视平等教育,培养独立精神参考素材:1、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出门,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教育惩戒”》材料作文题解及范例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教育惩戒”》材料作文题解及范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京报快讯2019年11月22日,教有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则》)。
《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据悉,该《规则》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
其中明确,击打、刺扎等多种情形的体罚、变相体罚、辱骂等均被禁止;同时,《规则》针对不同情形明确了可采取的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等适用措施。
多位专家、校长、老师向记者表示,该《规则》实际可操作性较强。
记者同时发现,对于《规则》中的部分措施,有些家长发出不同的声音:例如一般惩戒中的“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有家长认为一节课时间过长;再例如较重惩罚中的“要求家长到校陪读”一条,有家长担忧时间问题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该文件现在仍是征求意见稿,还有一个社会各方达成共识的过程,有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在校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给发出不同声音的家长写一封信。
②给老师写一封信。
③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某研究员写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所给材料围绕《规则》的颁发,从教育惩戒的角度、家长的角度等方面进行了表述。
从教育惩戒的角度看,《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但是也禁止了一些“变相体罚、辱骂”等极端惩戒手段;从家长的呼声看,有部分家长对惩戒时间等表示忧心。
考生可以依据题目要求,对发出不同声音的家长表示认同或反驳,就“罚站一节课”或“要求家长到校陪读”发表自己的见解;考生也可以对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惩戒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一段,或者怎样做到理性惩戒;考生还可以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某研究员发表自己对惩戒的看法。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学以成人》命题作文题解及范例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学以成人》命题作文题解及范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我国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学以成人”,它启发我们思考: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请以“学以成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35年,是伟大祖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里程碑;2035年,是伟大祖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加油站,是新征程的新起点:2035年,正值而立之年的你们相聚一堂,或回首往事或展望来……请展开想象,以“2035年,我们来相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叙事有波澜,有细节描写。
【解析】①审题:本题通过命题作文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1.确定文章体裁——议论文;2.划定取材范围;3.掌握写作重点。
《学以成人》,即材料所说“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重点放在“成人”。
何谓“成人”?广泛的学习含义侧重技能,由此可以展开“成人”指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爱国之心、有崇高理想等高尚品质等。
因为文体要求议论文,所以写作时可以从“是什么”(什么是名副其实的人)、“为什么”(为什么要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怎么做”(如何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等角度展开。
不管如何写,都要注意题目要求:不少于700字。
参考立意:本题是命题作文,题目已给出立意,只要重在理解名副其实的人,阐释其内涵即可。
1.武艺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人们惊的不只是她上千的诗词积累,更是她自信而不失风度的气质。
于她而言,学习诗词将她由一个只重“用诗词增添作文文采”的目光短浅之人,变成一个有风骨内涵、更注重诗词为她构建的宁静内心世界的“人”;由物喜己悲变得荣辱不惊,淡定处世。
有形的诗词便融入她的血脉,化作她的风骨。
2 屠呦呦:青蒿鹿呦呦救治亿万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汉字”》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汉字”》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但在运用时,我们经常会写错别字,甚至有些官方文件中也会经常出现错别字。
如前不久,某部门印发的红头文件中就将“报效国家”写成“报销国家”,后解释为输入法出了问题,而在审核上存在疏忽,没有把好关。
此事引发了人们的批评,但也有人持“见怪不怪”的态度,认为时下文字差错比比皆是,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写错别字,出现一两个错别字不必大惊小怪。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本题的材料首先指出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我们在运用的时候会经常写错别字,甚至有些官方文件中也会经常出现错别字。
然后列举了某部门发红头文件出现错别字的例子。
改部门在印发红头文件时,把“报效国家”写成“报销国家”,后来解释是输入法出现了问题,然后又说是文件审核上,疏忽大意,没把好关,就出现了错别字。
其实不管是输入法出现问题,还是审核疏忽大意,都是工作态度出现了问题,不论是出文件的人,还是审核的人,有一个能够认真一些,仔细一些,也不会出现把“报效国家”写成“报销国家”问题。
还有就是缺乏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敬畏之心,不重视汉字正确书写。
还有出现错别字,该部门不勇敢承认自己出现,而是找各种借口——输入法出现问题、审核上存在疏忽,没有把好关。
该事件发生以后引出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批评,一种是“见怪不怪”的态度,认为时下文字差错比比皆是,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写错别字,出现一两个错别字不必大惊小怪。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苦 乐”》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苦乐”》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不少于700字。
(注意:写作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的方框涂黑。
)题目一: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反对离开活生生的现实人生去思考死后的问题。
我们也不妨说“未知苦,焉知乐?”离开“苦”的经历也无从解悟“乐”的真谛。
请以“苦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题目二:请以“打捞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
【范文】苦乐苦与乐,是一对反义词,表面看起来是对立的,但其实苦与乐是密切联系的,是相对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
成功的快乐,正是经历艰苦奋斗后得来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则故事:“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看完了这则故事,我觉得如果刻意去寻找快乐,遇到的绝大部分是苦恼,但当你全身心地投入生活,投入有意义的工作,投入创造,你会发现,快乐就在你的身边。
罗曼·罗兰说过:“苦恼有人分担,也是一种乐趣。
”高尔基说过“我命运中一切不痛快的事情都会由愉快来补偿。
”海伦·凯勒说过“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
”许多名人都认为,苦与乐总是相对的。
2008年9月25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对于广大人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
但对于航天员和飞船研究人员来说,他们的快乐是来自自己不懈地努力,经历无数的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又一次实现载人航天的成功,同时也实现出舱活动。
2020届高考写作模拟《关于“平凡中的伟大”》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
2020届高考写作模拟《关于“平凡中的伟大”》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沙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一首诗歌。
首先应该读懂诗意。
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丰富,哲理深刻。
“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
“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炼的内涵。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里面。
“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
整个小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
另外诗歌还告诉我们,在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要掌握去粗取精、去伪成真的道理,而不能盲目的、不加判断地作出行动,沙里淘金,是个浅显的道理,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了升华,它揭示世间万物有其必然的联系,是矛盾的统一体。
因而,我们不能摒弃一切,不能只看现象,而不看本质,只有认清了事物的本质所在,才能通过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然后分析文体,这则材料既适合写记叙文,也适合写议论文,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作文。
如写议论文,则要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思路清晰;如写记叙文,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立意:甘于平凡,乐于平淡,默默奉献平凡中孕育伟大,平凡铸就成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中美丽的人和事情,甚至真理人们越善于淘细自己的缺点,优点就会越见光亮,在日积月累之中,人们便会成为一颗闪闪发光、价值充足的金子普通的事物中含有深刻的哲理,朴素外表的人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平凡事业往往有着伟大意义,简单的生活中蕴含着人生的真谛世上看似最不值钱的东西往往最宝贵,贵与贱也是辩证统一的【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2020全国高考作文模拟题“新的时代,仍要节俭”解析及范文
2020全国高考作文模拟题“新的时代,仍要节俭”解析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是一种德行,奢侈是一种恶行。
“俭以养德”,通过节俭的生活来培养道德品质,是自古至今都被倡导的人生之道。
古人认为俭有四利:养德、养寿、养神、养气。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认同节俭生活,不愿意节俭。
有的说:“过去中国穷,所以提倡节俭,现在国家富裕了,还节俭啥?”有的说:“我花自己家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碍别人啥事了?”也有的说:“根据经济学原理,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倡节俭岂不是打击经济?”此外,我们身边确实有一些生活奢侈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国庆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新的时代,仍要节俭”,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典型任务的限制。
题目设定的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文体是“演讲稿”,主题是“新的时代,仍要节俭”,内容应体现“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多项任务皆需完成,缺一不可。
题目要求写演讲稿,那么就必须按照演讲稿的格式来写,避免犯与书信格式相混淆的错误。
另外,文体当选择体现思辨性的议论文,不可写成抒情类散文。
2.写作背景的限制。
题目将演讲稿的中心话题限定为“新的时代,仍要节俭”,那么写作背景就不应脱离“新的时代”。
但在“新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认同节俭生活,不愿意节俭,而我们身边也确实有一些生活奢侈的现象。
这是背景内容的限制性体现。
节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新的时代,是否仍需节俭”才是本题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价值判断的限制。
材料的倾向性很明显,话题也已经确定为“仍要节俭”。
2020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解析
2020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解析演讲文。
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应该注意演讲文的特点,如表达清晰、语言生动、结构严谨等。
同时,要注意措辞得当,不要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以确保听众能够理解。
演讲稿:弘扬“实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尊敬的各位高一新生,大家好!我是___的一名学生,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作为___的学生,我们有幸拥有一所以“实”为名的学校。
但是,“实”不仅仅是一个校名,更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实文化”的内涵,以及我们如何传承这种精神。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实”字的本义。
它指的是柜子里装满了贝壳,代表家境富裕。
进而引申为充盈饱满没有空隙,再进一步引申为有内涵、不虚假。
这些引申义项,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词汇,更是一种精神内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实”为准则,追求真实、诚实、踏实的生活态度。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实”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一直在我们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古代,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都强调了“实”这一精神,如《道德经》中的“至真至简”,《孟子》中的“诚意正心”,《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实”这一精神的体现。
在现代,我们更需要弘扬“实”这一精神,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让它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那么,作为___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实文化”呢?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坚持真实、诚实、踏实的生活态度。
其次,我们要积极研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了解“实”这一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最后,我们要将“实”这一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实文化”,让更多的人成为“实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在这里,我想向各位高一新生提出一些希望和建议。
首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研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了解“实”这一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2020年高考作文模拟练《尺有所长,寸亦有所长》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0年高考作文模拟练《尺有所长,寸亦有所长》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作文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铁已成为中国的名片,是中国速度的代表。
高铁通车里程逐年增加,时速高达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铁正在试运行。
与此同时,中国还有许多普通火车,甚至还有老旧的绿皮火车仍然在运行。
它们速度慢,价格低,停靠的站点多,在一些地区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
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
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材料包括两层内容:高铁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快;普通火车甚至老旧火车有速度慢的缺点,但仍有很多优点,依然在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考生思考、联想的出发点。
高铁为“中国的名片”“中国速度的代表”,对普通火车、老旧的绿皮火车的评价是“在一些地区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材料的价值取向。
高铁所代表的是先进技术和力量、行业,代表的是快,是新事物,要肯定;普通火车、老旧的绿皮火车所代表的相对传统或落后的行业或技术力量,代表是生活的慢,是旧事物,但同样也不能忽视。
如类比立意,将“高铁”和“普通列车”看作一类事物的两个方面,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既要追求快,也要发挥慢的作用”“创新与发挥旧有事物的作用”“无论快慢,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也可以将“高铁”和“普通列车”比拟为人或物,“高铁”象征了能力强的人或物,“普通列车”象征着虽然能力不强但不可或缺的人或物,由此可以得出“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尺有所长,寸亦有所长”等立意;也可以从中国发展的基本面上立意:中国目前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但是我们在努力改善,快和慢可以一起发挥作用,由此可以得出“发展既要追求高远,也要立足现实,想方设法改善提升”“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要注意均衡性,努力弥补差距”等立意。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训练题《以己任为天下》题解及范文选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训练题《以己任为天下》题解及范文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过去我们常说“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怀,但是如果你明白好社会从何而来,就知道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以己任为天下”。
(2)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钟升起,但你能决定自己几点钟起床。
上面这两句话都出自时评作家熊培云,他的这些话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题】(一)审题:本题是名言类材料作文,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捕捉关键语句。
抓住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
要学会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2.注意由表及里。
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
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当然,一篇作文中一般只有一种立意,要学会把握最切题的最有时代感的立意,突出文章的时代性。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涉及其余”从中选择一句作为立意的中心,其他的联系分析。
本则材料两则名言都指向“自己”。
第一句话主要引导考生思考个人如何改造社会?这话听起来有些雄心壮志,因为它暗中断定“个人可以而且能够改造社会”。
通常,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个人势单力薄,无法与社会抗衡,改造社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此,我的判断是个人是可以改造社会的。
就个体而言,你是社会的一部分,当你发生改变时,意味着社会也随之改变。
虽然这种变化很微小,但不管有多小,它在客观上都是真实的。
就社会影响而言,“蝴蝶效应”积聚,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次微小的改变或者介入,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摧枯拉朽的小风暴。
2020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解析
2020 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解析这里有22 道2020 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你可以来练练手。
如果不知道怎么写也没关系,下面每篇作文都有详细的文题解析,算是一个比较好的训练自己语文作文的方法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实”的造字本义为柜子里装满了贝壳,指家境富裕;进而引申为,充盈饱满没有空隙;再进一步引申为有内涵、不虚假。
“实”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在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弘扬这种精神。
求实中学将“实”作为校名,并将“求实”二字写进校训。
现在你接受求实中学学生会委托,作为本校优秀学生代表,带领高一学生在校史馆参观后,发表一次有关学校文化的主题演讲,向他们阐明本校“实文化”的内涵,并对他们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本次考试为高三开学的第一次考试,因此本题命题形式仿照2019 年全国 1 卷和2019 年北京卷。
立足于立德树人和文化自信,力图贴近高考命题。
该题审题和写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 、作文材料解读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因此,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本题材料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对“实”字的语义和语源进行必要解说,这三个义项的引申路径是从物质到精神再到人格;第二部分阐释了“实”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提示考生,需要从物质财富创造、个人品格、民族精神等不同层面对“实”进行思考和辨析。
2 、任务指令解读(1) 内容任务参照“作文材料解读”(2) 思维任务材料中隐含了“物质财富创造个人品格民族精神”这样逐次深入的思考过程,实际上已经为学生搭建了构思基本框架。
学生作文时需要辩证地处理“古代与现代”“当下与未来”的关系。
(3) 对象任务写作者的身份是高年级学长,任务对象是求实中学高一新生,写作时要注意对象的身份和接受程度,语言风格要平易亲切。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学以成人》命题作文题解及范例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学以成人》命题作文题解及范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我国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学以成人”,它启发我们思考: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请以“学以成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35年,是伟大祖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里程碑;2035年,是伟大祖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加油站,是新征程的新起点:2035年,正值而立之年的你们相聚一堂,或回首往事或展望来……请展开想象,以“2035年,我们来相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叙事有波澜,有细节描写。
【解析】①审题:本题通过命题作文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1.确定文章体裁——议论文;2.划定取材范围;3.掌握写作重点。
《学以成人》,即材料所说“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重点放在“成人”。
何谓“成人”?广泛的学习含义侧重技能,由此可以展开“成人”指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爱国之心、有崇高理想等高尚品质等。
因为文体要求议论文,所以写作时可以从“是什么”(什么是名副其实的人)、“为什么”(为什么要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怎么做”(如何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等角度展开。
不管如何写,都要注意题目要求:不少于700字。
参考立意:本题是命题作文,题目已给出立意,只要重在理解名副其实的人,阐释其内涵即可。
1.武艺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人们惊的不只是她上千的诗词积累,更是她自信而不失风度的气质。
于她而言,学习诗词将她由一个只重“用诗词增添作文文采”的目光短浅之人,变成一个有风骨内涵、更注重诗词为她构建的宁静内心世界的“人”;由物喜己悲变得荣辱不惊,淡定处世。
有形的诗词便融入她的血脉,化作她的风骨。
2 屠呦呦:青蒿鹿呦呦救治亿万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习于冷,志于成冰》话题作文题解及范文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习于冷,志于成冰》话题作文题解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0月13日下午,胡歌突然在微博账号上发了这样一段文字: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许多网友先是被胡歌的这句话吓了一跳,接着,毫不犹豫地在这条微博下面点了“赞”。
因为几乎所有听过这句话,知道背后故事的人,都会忍不住泪如雨下。
1958年,中国第一部谍战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引发全国轰动。
在影片的结尾,孙道临扮演的地下工作者李侠,在敌人冲向秘密电台的最后一秒,一口吞咽了电文。
在特务枪口的包围下,发出最后一句话一一“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李侠原型实有其人,即李白(原名李华初,别名静安)烈士。
1937年10月,曾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李白,作为第一批掌握无线电台技术的骨干,被派往上海,在日寇和汪伪军警的严密监控下,建立秘密电台……上海解放前20日,李白等烈士被日军秘密杀害。
近日,该故事被胡歌、刘涛等重新搬上荧屏。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或联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我愿习于冷,志于成冰“翼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偶然的读到曹植的《求自试表》,看到这一句时,忽觉得心一瞬间空了。
是一种被震撼之后的空白。
希望作为微小的尘埃为高山大海增添气魄,以微小的光亮,尽其所能地为太阳和月亮增加一点光辉。
古往今来,无数人把自己看作微小的尘埃却干着伟大的事。
为祖国人民,祖国疆土,祖国事业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正如白居易的无题中的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些人或许是我们记忆深处的那个科学先驱,你一定还记得那个忙碌在山间轨道旁的那个疲惫却又坚毅的身影。
詹天佑为我国铁路事业呕心沥血,贡献了一生。
周恩来赞誉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现在,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重修了詹天佑塑像和詹天佑坟墓,在八达岭上古长城边修建有詹天佑纪念馆。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稻草定律”》材料题解析及范文汇集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稻草定律”》材料题解析及范文汇集【作文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朋友圈流传着一个“稻草定律”: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理会,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
但如果卖白莱的人用它捆绑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卖螃蟹的人拿它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
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
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螃蟹。
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具有的。
稻草不应通过攀附他人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体,而它孕育的稻米的价值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范围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套作和抄袭。
【题析】材料介绍了“稻草定律”和人们对“稻草定律”的看法。
“稻草定律”的内涵是人的价值有时与自身无关,就看与谁在一起;但有人却不认同“稻草定律”,即稻草本身有着自己的价值,稻草没有必要攀附别人。
从“稻草定律”的角度分析,立意有:环境决定事物(人)的价值;如何增加人的附加值。
从稻草具有自己的价值,无须攀附别人的角度分析,立意有:成功需要找对平台;依附他人不可取;人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
【例文】1.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体,还在于能够捆绑白菜和螃蟹,最不济还可以烧火沤肥。
只有物尽其用,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
人也一样,只有人尽其才,才能充分展现其意义。
所谓的“稻草定律”: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理会,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
但如果卖白莱的人用它捆绑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卖螃蟹的人拿它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
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
此言差矣!首先它混淆了“价值”和“价格”的概念。
稻草虽然卖出了白菜和螃蟹的价格,但远没有白菜和螃蟹的价值。
因为它不能像白菜和螃蟹一样被吃掉。
他的价值充其量是不会让螃蟹跑了,不会让白菜散了。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练《“高雅”与“世俗”》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点评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练《“高雅”与“世俗”》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点评【作文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世俗,相对于神圣的境界,它指人间或尘世;相对于高尚的境界,它指平凡或平庸;相对于高雅的境界,它指流俗或庸俗。
但换一种思维,世俗还指接地气、有烟火气,算得上是一种别样的精彩或生活的妩媚。
在世俗的维度里,也许神圣不过是一种虚幻,高尚的外衣下掩藏着虚伪,高雅可能意味着距离。
在生活的万花筒中,你如何看待“高雅”(“神圣”“高尚”)與“世俗”?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联想、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解】这段文字材料的内容分三层。
第一层,从三个不同维度(“神圣的境界”“高尚的境界”“高雅的境界”)揭示出“世俗”的内涵,其中暗含着三组词语的正反对举(世俗一神圣/世俗一高尚/世俗一高雅),意在引导考生从多维度思考问题。
第二层,用“亮点”思维看世俗,揭示了世俗的正面意义和价值——接地气、有烟火气,是一种别样的精彩或生活的妩媚,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看问题,树立思辨意识。
第三层,站在世俗的维度中审视“神圣”“高尚”“高雅”,那“神圣”可能变成“虚幻”,“高尚”可能掩藏着“虚伪”,“高雅”意味着“距离”,引发写作者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问题,更多带有哲理意味。
三个层次,也意味着思维的三级跳跃:多角度看问题一思辨意识一哲理意味。
从整体来看,这道作文题虽然没有审题障碍,但很能考查写作者的素材积累、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
从立意的层面来说,这道作文题关涉二元话题(世俗一神圣/世俗一高尚/世俗一高雅),所以,即使写作有所侧重,也应该是在二元关系前提下的“侧重”,这是一个隐含的写作指令。
文体选择方面,这道题目体现了较大的自由度,除了规范的议论文,也给记叙文、散文和小小说等文体留下了较大空间。
【佳作赏析】真正的风雅初读苏东坡之作,并不觉晦涩难懂,反而觉得简单深刻。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练《关于“低头”》漫画作文题解及范文精选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练《关于“低头”》漫画作文题解及范文精选【作文题】(广东六校联考)同是“低头”,却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和人生状态,请结合两幅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图画解读图一内容为一个人拄着杖低着头坚定地向上攀登,寓意是要向上攀登就必须低头努力;或者低头努力的人才能实现高远目标。
图二内容为一个人背着手低着头轻松闲适地瞧着地上鸡的脚印,寓意是只顾眼前就会失去高远的目标;或者没有远大目标会让人得过且过,缺乏斗志。
综合来看,同是低头,一个是在向上攀登过程中的实干奋斗;一个却是胸无大志,碌碌无为。
两幅漫画意在让人思考实干、理想目标与人的生活、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
本次作文应该围绕着这一点展开。
(二)参考立意“低头”相同,人生不同;要向上攀登就必须低头努力;低头努力的人才能实现高远目标;只顾眼前利益就无法飞向高空;没有远大目标会让人得过且过,精神涣散。
补充:远大目标与脚踏实地结合,才能实现理想。
(辩证立意)以上都可以视为核心角度、重要角度。
偏题现象:1.置换概念,谈“户外运动”、谈“官僚主义”等,32分以下;2.大谈强身健体、“劳动光荣”等,26分以下;这是这次考试的部分50分以上的作文,(各班还有很多写得好的)挑选出来供大家参考。
挑选时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中心明确,二是条理清晰,三是语言文字表现力,四是论据的运用。
同时注意,有一整体不足:联系实际不够!【范文】1、记得低头稳步,也不忘抬头看路(56分)同是“低头”,却在不同的情境下折射出不同的状态与追求。
登山时低头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只顾欣赏鸡的脚印而低头却错失了雄鹰翱翔蓝天的精彩。
低头稳步固然重要,但抬头看路同样不可或缺。
而低头与抬头,共同成就了人生。
面对美国记者的挑衅,周总理曾这样回答:“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自然要低头走。
”低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它不是低眉顺眼,也不是垂头丧气,而是对自己所走过的路的丈量,是一种清醒,也是一种踏实。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燃”的话题》材料作文题解及范例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燃”的话题》题解及范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
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能够点燃人的内心、令人热血沸腾、促人积极进取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你内心的火焰是否曾经被点燃?请结合上述材料,从自身经历出发,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以记叙为主。
③不得套作抄袭。
④不少于700字。
【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关于“燃”的话题,材料首先介绍什么是“燃”;然后说明其喻义“点燃人的内心、令人热血沸腾、促人积极进取的事物”,要求结合材料,从自身经历出发就“你内心的火焰是否曾经被点燃”这一问题写一篇文章。
材料中明确点出“燃”是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以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燃点”,需要学生准确把握“燃”的涵义和指涉范畴,既是感染激动人心的事物,更是主观的感受和激情。
文章重点应放在自我对于“燃”的感受认知,例如因为何事而“燃”,怎样“燃”起来,“燃”起来状态怎样,“燃”之后状态如何,有怎样的影响。
话题是时代热词,需要文章选材立意面向时代,表达真诚自我。
参考立意:(1)每个人应该有“燃点”。
当今中国最大梦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个人的梦想应该建立在时代梦想基础上。
(2)要点燃自己。
实现梦想需要创新、奋斗、坚持精益求精,更需要坚持。
结构示例:引用材料引出文章话题,然后从“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
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等角度论证;最后进一步强调“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收束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文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答案】浅谈智慧开卷有益,百读不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没有人会否定《孙子兵法》是如此的杰出。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们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而父亲告诉我:“不要管自己的见解是否是正确答案,‘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答案因情况而不同。
”既然如此,那么不要背负过于沉重的使命,我翻开了它,紧接着,一叶智慧的轻舟开始驶向我心灵的港湾。
孙武先生开篇就指出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这是战前的十分重要的准备。
其实不仅是在战争中,事前准备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习惯之一。
虽然不可能任何事都在事前作好准备(当然也没这个必要),但这的确是个重要的习惯。
我曾听说过一个会前通知单的故事。
一个企业在开会之前会向每一个参会者发通知单,上面指明了会议的主题、参会人员的范围、会议的主持人等。
不要看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举动,它传达了许多必要的信息。
这些信息会自然而然的提醒并督促与会者为会议作提前的思考和准备。
如此,不仅提高了会议的质量而且提高了效率。
养成事前准备的习惯,使我们在处理一些大的问题上有更全面地了解、分析事物的能力,从而处理好我们所要做的一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意思是说: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是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
这告诉我们要掌握主动。
如果你不选择,别人会替你选择的。
我们都不愿作任人摆布的棋子。
在有些关键的时候,我们根本不能使自己处于被动,在无从选择的境地里做出被迫的选择,那一定不是最优的选择。
由于对比,世界变成了另外一个样。
此即为“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因此,在我们面对一个无论是多么大的困难的时候,请在心中默念这句话,把困难看作是弹簧一样。
如果你在它面前腿软,它会变得比你想象的更不可征服,你注定要失败的;如果你傲视它,那么当困难向你屈服,你会发现,你战胜它完全是因为你相信你比它强。
孙子说:将领有“五危”即为将者的五个弱点。
而且强调:“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看来这“五危”的确是“致命”的。
人应该牢记他的弱点。
在我们所做错的事情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我们的弱点。
有时我们并未察觉,但会因自己的弱点而下意识地犯错。
因此绝对不能小视。
既然将领的五危可以被总结并列举出来,说明我们的弱点是可以被察觉的,除了你是个不会分析和反思的人。
这段日子,我并没有弄懂什么叫做战争,我只是从书中的话语里获得了自己的体会。
也许这些体会很不成熟、很不完善,但既然这是一本学以致用的经典,只要会用,就是有收获的。
《孙子兵法》文字不超过五千言,可带给我的东西将会是无穷无尽的。
说实话,不能在此继续与大家分享我的感言,真让我有些遗憾。
还有那么多的思想等待我去探讨、去发现。
还是父亲说得对:“每个人都能有不同的收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解读出不同的思想;在不同的年龄可以品味出不同的味道;处不同的心境可以感受不同的意蕴;经不同的体验可以顿悟出不同的哲理……所以,它可以反复读。
读他千遍万遍,思它千回万回,议它千次万次,用它千事万事……”【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是要认真仔细地审读所给的材料。
这个材料实际包含着由浅入深的两个层面,“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这是一个层次,是一个浅层的认识(其中这三句话也是一个由浅及深的认识),立足于智慧;“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这是第二个层面,着眼于智慧的作用,妙处。
有了这样的分析和认识后,下面就要考虑选择较合适的立意。
本题材料的立意也较为宽泛,立意空间广、可写的东西多。
对第一个层面,可以就材料本身来写,即写材料中所提示的任何一种,比如“智慧是一种经验”“智慧是一种能力”“智慧是一种境界”“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也可以抓住省略号,从材料说开,谈自己对智慧的看法,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
对第二层面,有点难度,理解“智慧和大自然一样有其自身的景象”这句话,“大自然是什么景象?”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就要思考“智慧”与“大自然”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大自然是默默无闻的,是无私的,用他的资源和环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做贡献。
理解了这个问题,立意的空间也就有了,智慧要为人类服务的,智慧也应该像大自然一样为人类造福。
可以写如何利用智慧为家乡的发展、祖国的崛起、复兴中国梦服务,可以写采用什么智慧去造就创新的人才,可以写怎样拥有智慧的人生,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可以写用智慧去化解父母间、同学间、师生间的矛盾与误解,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等等。
可以写议论文,去阐释智慧,去论述怎样用智慧为家庭、家乡、祖国,为生活、为人生、为梦想服务等,要求观点要鲜明,不能空洞去说教,最好能具体化,如诗意的生活需要智慧、文化的传承需要智慧、战胜各种风险需要智慧、发明创造更需要智慧等,也可用载体作形象的论述,具体而形象,否则只能得到四十二分左右的分数。
也可以写记叙类的文章,写人记事,用智慧成就人生,用智慧笑对人生磨难,用智慧改变和创造诗意生活,用智慧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等等。
要注意用描写说话,有细节,有点睛的话,有亮点。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
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
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
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解析】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重点抓住老切割师最后的两句话来立意。
可以从老切割师的话和钻石两方面选取立意角度。
从老切割师的角度立意,可以确定立意为“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勇者无畏”、“成功源于经验和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狭路相逢勇者胜”、“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抛开多余的顾虑”等;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如何对待缺点”、“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缺点”、等角度立意。
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命题材料的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老切割师的第二句话与2012年全国卷大纲版的立意有可借鉴之处。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
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题目从《咬文嚼字》给著名作家挑错谈起,“挑错”这一行为,是求真务实之态,面对“挑错”的态度,展现的是一个人的治学风格。
材料自然没有回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同去年孙中山名言一样,可以说紧贴时代,彰显文化,培养品格,又避免了“中国梦”等热门押题。
题目要求“选准立意”,自然莫言的话“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是一定不会偏离题意。
除了这一立意,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1)“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给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
立意:勇于挑错,引申为挑战权威。
(2)“作家表示理解,积极回应”。
立意: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应当有虚心接受、勇于承认的态度。
(3)铁凝、莫言的行为。
立意:感谢挑错。
本题对于求学的学生来说,较切合生活实际,较适合写议论文,但是也可以写自己及身边挑错的故事、对“一字师”“推敲”等进行改编。
也可以思维扩张开去,悲叹面对挑错固执己见的人,上升到国家层面如何面对挑错。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天,猴子得到一面镜子,就拿着它去向其他动物显摆。
熊往镜子里看,立即就说他很伤心,自己竟然长着一副如此难看的脸。
狼说,他真希望能有一张牡鹿的脸和一对漂亮的鹿角。
动物们照过镜子之后,都觉得很悲伤,因为自己没有长着一张与森林中其他某种动物的脸。
猴子把镜子拿给猫头鹰。
猫头鹰已经见证了整个过程,于是说:“不,我是不会对着它看的,看了反而徒增烦恼。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自信很多事实证明,自信是大多数有所共同具备的品质,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人们常说,一个人在生活中不怕被别人击倒,他会再次爬起来,最可怕的是自己把自己击倒,他也就再也没有希望了。
怎样才能避免“自己把自己击倒”呢?那就需要自尊自信。
自信的人生是永远不会被社会击败的,除了他自己最后精疲力竭,无力拼搏。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人的成功之路必须踏着自信的石阶步步登高。
有了自信,人才能达到自己所期望达到的境界,才能成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人,坚持自己所追求的信仰。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自信者的格言都是:“我想我能够的,现在不能够,以后一定会能够的!”自信不仅能改变周围的环境,还能改变自信者自己。
比如,有这么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位心理学家从一班大字生中挑选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们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
在一个风口丽的日子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照顾这位姑娘,向她献殷勤,陪她回家,大家以假作真地打心里认定她是位漂亮聪慧的姑娘。
结果怎么样呢?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出落得很好,连她的举止也同前判若两人。
她聪明地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
确实,她并没有变成另一个人--然而在她身上却展现出每一个人都蕴藏的潜质,这种美只有在我们自己相信自己,周围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们、爱护我们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
可见,自信能够创造奇迹。
但是,自信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