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电闪波尔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鸣电闪波尔卡

1.《雷鸣电闪波尔卡》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乐曲为G大调,2/4拍,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乐曲开始是一个简单的引子:

乐曲的第一部分有两个主题。其一是描绘舞会盛况的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以带休止的“附点”节奏

为特色。

其二是在描绘:正当人们舞兴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

乐曲的第二部分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主题在第二主题的后面予

以再现。

第二部分的音乐,好像表现人们:任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大家的舞兴有增无减。

这部分的第一主题舒展、妩媚、轻巧。然而在进行中却穿托了定音鼓的滚奏声和大钹的碰击声。于是,它给人们带来了非常有趣的想像空间。

第二部分的第二主题非常轻巧、活泼,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的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此后,第一主题再现。

乐曲的尾声用了两次长的颤音,后面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乐曲也在欢快的高潮中结束。

2.作者简介: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 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

的美誉。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200多首其他舞曲,40几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活》等。

3.波尔卡

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希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这是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其

典型节奏为:

4.相关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