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1891-1934)名复

合集下载

刘半农的政治思想历程

刘半农的政治思想历程

刘半农的政治思想历程专业:历史系年级:081姓名:孔祥涛学号:080501110109摘要: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有一位著名人物,这就是刘半农。

他生于1891年5月29日,猝于1934年7月14日,名复,字半农。

刘半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位不可多得的干将,在这场斗争中,他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下冲锋陷阵。

鲁迅说:“他活泼,勇敢,狠打了几次大仗”。

①他的一生经过了从才子到闯将、从诗人到学者、从战士到名士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历程,在风云变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代表了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和生活归宿,有着突出的典型意义。

刘半农一生的政治思想经历了几次变化,“五四”是他人生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从旧文学走向文学革命,始终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彻底与封建腐朽的传统文化划清界线,坚决反对军阀的反动统治,坚决主张抗击日寇,谴责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认识到共产党是抗击日寇的中坚力量,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

关键词:刘半农“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主张抗日谴责国民党的不抵抗思想天枰偏向共产党正文:他本是一个江南才子,欣赏的是“红袖添香夜读书”②,但旧中国的现实却让他不仅仅是一个文人学士,更是逐步成长为一名战士,一名闯将,一名革命者、一位“五四”新文化运动运动的先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此时刘半农适值血气方刚之时,因此面对汹涌澎湃的革命大潮,怎么也不能安心蛰居故里,去过那平平稳稳的“粉笔生涯”。

每天,他都和天华在一起议论国事、家事和自己的抱负与前途,不时从江北传来革命军节节胜利的大好消息,使他豪情激荡、心潮难平。

两个人恨不得离家出走,投笔从戎,插翅飞往那硝烟弥漫的战场,用一腔热血去报效国家。

但这一想法遭到父亲和妻子的一致反对,自古“忠孝难两全”,他永不吃饭、不说话的办法,表示着决心,从而迫使他的父亲和妻子让步。

而这种顽强的斗争精神和急切的爱国热忱,终于迫使他如愿以偿。

从江南到江北,刘半农匆匆赶到清江地区参加了革命军队,由于他文才出众,在一个作战旅中担任了书牍翻译的工作。

刘半农现代诗歌精选

刘半农现代诗歌精选

刘半农现代诗歌精选【文章导读】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1917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

出版的诗集有《瓦釜集》(1926)、《扬鞭集》(1926)。

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以下关于现代诗歌:刘半农诗选,希望你会喜欢。

我呜呜的唱着歌,轻轻的拍着孩子睡。

孩子不要睡,我可要睡了!孩子还是哭,我可不能哭。

我呜呜的唱着,轻轻的拍着;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孩子才勉强的睡着,我也才勉强的睡着。

我睡着了还在呜呜的唱;还在轻轻的拍,我梦里看见拍着我自己的孩子,他热温温的在我胸口睡着……“啊啦!”孩子又醒了,我,我的梦,也就醒了。

1921,伦敦她在灶下煮饭,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斗,慢慢地从田里回来;屋角里挂去了锄头,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

他还踱到栏里去,看一看他的牛,回头向她说:「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门对面青山的顶上,松树的尖头,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还数着天上的星:「一,二,三,四……」「五,八,六,两……」他们数,他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

」1921一他看着白羊在嫩绿的草上,慢慢的吃着走着。

他在一座黑压压的树林的边头,懒懒的坐着。

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冷**的向他头上滴着。

他和着羊颈上的铃声,低低的唱着。

他拿着枝短笛,应着潺潺的流水声,呜呜的吹着。

他唱着,吹着,悠悠的想着;他微微的叹息;他火热的泪,默默的流着。

二该有吻般甜蜜的?该有蜜般甜的吻?有的?……在那里?……「那里的海」,无量数的波棱,纵着,横着,铺着,叠着,翻着,滚着,……我在这一个波棱中,她又在那里?……也似乎看见她,玫瑰的唇,白玉般的体,……只是眼光太钝了,没看出面目来,她便周身浴着耻辱的泪,默默的埋入那黑压压的树林里!我真看不透你,我真已看透了你!我不要你在大风中向我说什么;我也很柔弱,不能勾鳄鱼的腮,不能穿鳄鱼的鼻,不能叫它哀求我,不能叫它谄媚我;我只是问,她在那里?「那里?」回声这么说。

刘半农

刘半农

刘半农(1891.5.29~1934.7.14)原名刘复,江苏汀阴人。

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役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自文,提倡白话文。

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

1934年在北京病逝。

病逝后,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

~~~刘氏三兄弟是指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

"刘氏兄弟故居"座落在江阴澄江镇西横街49号,现已改为刘氏兄弟纪念馆。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寿椿,半农二弟,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

他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沿用西方五线谱记录整理民间音乐,大胆借鉴“西乐”改进国乐。

他不仅创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纳入高等音乐教育课程。

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将传统的二胡三把位延伸到五把位,使二胡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将琵琶的四相十品改革成六相十八品半,使琵琶成为世界通用的音律十二平均律乐器。

赋予这两件古老的民族乐器以新的生命。

刘北茂(1903-1981)原名寿慈,半农三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是刘天华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

他一生创作了《汉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独奏曲和大量练习曲,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刘半农是江阴人,我在江阴呆过三年,总觉得此地的乡音有些滑稽,硬邦邦的,缺少拐弯抹角,在吴浓软语中,也算是独树一帜。

刘半农的传奇人生

刘半农的传奇人生
刘半农到常州府学堂读书 后,考虑到家务事多,父母便将朱 惠接到家中做了童养媳, 毕业前 一年,母亲突然犯病,为了冲喜, 家人让两人匆忙结了婚。 婚后,朱 惠吃苦耐劳,由于过度劳累,先后 两次流产,父亲极为不满,为了刘 家香火,父亲决定为儿子纳妾。 此 刻接受新思潮影响的刘半农,对 父亲的决定十分反感, 为了避免
31
刘半农从法国学成归国,受 到北大热烈欢迎。 在蔡元培的关 心支持下, 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语 音实验室。 他制订了一个宏大的 计划,决定完成一部《四声新谱》、 一部《中国大字典》和一部《中国 方言地图》。
29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朱家二女儿 竟患病去世了, 刘家很叹息了一 阵子。 本来这门亲事算黄了,但朱 家又提出把老大许配给刘家,刘 半农的父亲被对方的诚意感动 了,最终同意了这门亲事。
那个时代的习俗, 男女双方 订婚后很少见面。 刘半农却不管 这个规矩。 早在庵堂里他就悄悄 地喜欢上了朱家的长女, 只是当 时碍着旧俗不好表现出来。 现在 订婚了,就不必顾忌了,一有机会 就悄悄地往朱家跑。 一次,朱惠在 井台上打水, 无意中露出长裙下 的一双用红布裹着的三寸金莲, 看着心上人走路一瘸一拐的样 子,他很是心痛。 回家后坚决反对 未婚妻缠脚, 经不住他的软磨硬 缠, 后来两家达成一个折中的协 议,白天朱惠继续缠脚,晚上就悄 悄放开。 刘半农的体贴深深地打 动了少女的心, 两人感情也一天 天加深。
人说愤怒出诗人, 对于刘半 农则是发奋读博士。 在蔡元培的 支持下, 刘半农考上了公费赴英 留学的资格。 1920 年 2 月 7 日携 夫人朱惠和女儿小蕙自上海启 程,乘坐日本货轮“贸茂丸”赴英 留学。
当时伦敦生活费昂贵, 一家 三口仅靠他一个人的薪水生活十 分拮据。 半年后, 又生下一对龙 凤胎, 刘半农因地取名, 把 “伦 敦” 一拆为二, 男孩先生名育 伦, 女孩后生名育敦。 家里又多 了两张嘴, 经济压力更大了, 穷 得连摇篮都买不起, 只好把从国 内带去的柳条包拆成两截, 做成 两个简易的摇篮。 穷则思变, 听 朋友说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书丰 富, 生活费用也比英国便宜, 于 是 1921 年 6 月全家迁居法国, 转 入巴黎大学学习。

刘半农《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一个小农家的暮》

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农
村生活。这样写,与作者此时身在
国外,思念祖国、思念故乡有关。
美文连接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9
作者简介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 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 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 文的倡导者。他积极主张写新诗和应 用白话文,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倡 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 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 今。
一个小农家的暮
一个小农家的傍晚生活
通过色彩变化,表现出妻子容貌美丽、 性情温柔贤淑、内心良善的特点。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丈夫简朴勤劳、 善良可亲,强烈地关爱着这个家的特 点。
3、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 上星多月不亮。”这话有什么深意?
代表大众的心声,对苍生艰难生活 的申诉。
4、作者为什么把在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 活写得如此诗情画意?
思考与讨论
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农家日常生活的哪 几个画面?请依据这几幅图说说这个小农家 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描绘了三幅画面: 农妇夜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 屋舍自然简单、朴实温馨; 生活其乐融融、自给自足、温暖安康; 环境静谧清幽、纯净美好。
思考与讨论
2、透过诗歌的文字,你觉得妻子和丈夫 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是中国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欢迎阅读。

作者简介: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原文:《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创作背景:刘半农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并一度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致力于语言学研究,此时诗人远离祖国,思念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沉的诗。

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五四以前,汉字中的“他”本无男女之分,刘半农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首创了“她”取代女性,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并广为流传。

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在形式上的整饬,一望而知。

全诗四节,每节五句:前两句都是七字,大体都是三个音步,并用韵(除第一节),如第四节的“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里/烧”;中间的第三句都用单独一个“啊”字,这在某种意义上有时代的烙印,新诗初期,抒情手段还比较单一,诗人往往用感叹词直抒胸臆;第四句都是八个字,大体上音步仍然是三个,第三和第四句的短长之变,则在整节诗中造成了节奏的大幅度改变;第五句每节相同,都是“叫我如何不想她”七字,造成一唱三叹之感,同时第五句还和第四句押韵(除第二节外)。

因此,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广义的格律诗,即在一首之内形成固定格律,但不追求每首诗都相同,因此又保持了新诗的自由。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民国九年(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

刘半农个人作品翻译作品欧陆纵横秘史(外交小说)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5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三种)黑肩巾(国事小说)上下册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1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二种)猫探(侦探小说)上海中华书店,1917年4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八十五种)乾隆英使觐见记(笔记)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8月初版(清外史丛刊之一)帐中说法(滑稽小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六种)茶花女(戏剧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7月初版国外民歌译第一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4月初版法国短篇小说集第一册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6月初版失业(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猫的天堂(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比较语音学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2月初版苏莱曼东游记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5月初版编著作品中国文法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组,1919年印行上海群益书社,1920年8月再版,1923年4版四声实验录上海群益书社,1924年3月初版汉语字声实验录(法文)1925年初版(法同巴黎大学语音学院丛书之一种)国语运动略史(法文)1925年初版瓦釜集(诗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4月初版扬鞭集(诗集)上、中卷上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中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10月初版太平天国有趣文件十六种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半农谈影北京真光摄影社寄售,1927年10月初版宋元以来俗字谱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之三,1930年2月出版从五音六律说到三百六十律1930年5月印行声调之推断及“声调推断尺”之制造与用法图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0年6月中国俗曲总目稿上下册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2年5月初版天坛所藏编钟编罄音律之鉴定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抽印本,1932年6月初版中国文法讲话上册上海北新书局,1932年11月初版十二等律的发明者朱载堉抽印本,1932年出版莽权价值之重新考订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3年出版半农杂文第一册北平星云堂书店,1934年6月初版乙二声调推断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4年出版半农杂文二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7月出版敦煌掇琐上、中、下卷上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25年初版中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34年初版下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45年初版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二校点作品何典(小说集)清张南庄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同年12月订正再版香奁集(诗集)唐韩致尧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西游补(小说集)清董若厢著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初版印度寓言刘北茂原译1930年初版朝鲜民间故事刘育厚原译1932年初版个人成就文学改革民国六年(1917年),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认为文学应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只有将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的死格式推翻,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

刘半农文集

刘半农文集

刘半农文集
佚名
【期刊名称】《学苑教育》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刘半农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中国现代的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

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

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5
【相关文献】
1.请订阅《2005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优惠销售2000-2005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及论文集光盘
2.请订阅《2005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优惠销售2000~2005年
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及论文集光盘3.请订阅《2005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优惠销售2000~2005年中国工程塑料
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及论文集光盘4.《2006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了优惠销售2000-2006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及论文集光盘5.请订阅《2005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优惠销售2000~2005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及论文集光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半农的诗歌

刘半农的诗歌
我们走我们的路!
怯弱者说:
「朋友,歇歇罢!
不要敲病了人,
刮破了船。」
多谢!
这是我们想到,却不愿顾到的!
缓进者说:
「朋友,
一样的走,何不等一等?
明天就有太阳了。」
假使一世没有太阳呢?
「那么,傻孩子!
听你们去罢!」
这就很感谢你。
敲冰!敲冰!
敲一尺,进一尺!
敲一程,进一程!
这个兄弟倦了么?──
便有那个休息着的兄弟来换他。
唉!
人都知道的──
是我们慈母的笑,
是她疼爱我们的苦笑!
她说:
「孩子!
你乏了!
可是你的目的已达了!
你且歇息歇息罢!」
于是我们举起我们的痛手,
挥去额上最后的一把冷汗;
且不知不觉的,
各各从胸臆中,
迸裂出来一声究竟的:
(是痛苦换来的)
「好了!」
「好了!」
我和四个撑船的,
同在灯光微薄的一张小桌上,
喝一杯黄酒,
你若也走七十一里,
那一里的工作,
便是你们的。
你若说:
「等等罢!
也许还有人来替我们敲。」
或说:
「等等罢!
太阳的光力,
即刻就强了。」
那么,
你真是胡涂孩子!
你竟忘记了你!
你心中感谢我们的七十田么?
这却不必,
因为这是我们的事。
但是那一里,
却是你们的事。
你应当奉你的木槌为十字架,
你应当在你的血汗中受洗礼,
…………
你的消损率是怎样,
我们为着宝贵你,
尊重你,
更不忍分出你的肢体的一部分来想他,
只是切切实实,
清清楚楚的做。
正午又过去了,

刘半农生平故事简介,刘半农历史评价,刘半农怎么死的?

刘半农生平故事简介,刘半农历史评价,刘半农怎么死的?

刘半农生平故事简介,刘半农历史评价,刘半农怎么死的?刘半农,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后以字行。

1891年5月27日(清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生于江苏江阴县。

父宝珊是个秀才,曾教书多年。

刘半农四岁从父识字,六岁入塾,1904年入本城翰墨林小学,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停闭辍学。

刘半农离开学校后,江阴已为革命势力所控制,有人发起组织青年团抗清,其弟天华入团进行革命活动,刘半农亦“北走靖江,以书牍翻译之事佐戎幕”[1],旋回乡参加演文明戏,筹款支援革命。

1912年刘半农去上海,先任《中华新报》特约编译员,1913至1916年又任中华书局编辑员。

居沪期间他专心从事翻译和创作,发表了《玉簪花》、《髯侠复仇记》等才子佳人小说。

鲁迅说刘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思想,也有人称他为鸳鸯蝴蝶派或礼拜六派人物,但他自己是不承认的。

1917年,刘半农应陈独秀之邀赴北京,任北大预科教员。

此时陈和胡适等人发起了革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运动,刘积极参加了这一运动。

同年夏,继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之后,刘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及《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两文。

阐述了对改革散文、韵文、诗歌、小说、戏曲等方面的意见。

他赞成以白话文为正宗,但认为白话中应吸收文言的优点,同时提出不用不通之字、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增多诗体、提高戏曲在文学中的地位、注意分段、采用标点符号等主张,尤其强调“非将古人作文之死格式推翻,新文学决不能脱离老文学之窠臼”[2]。

刘认为诗与小说是文学中两大主脑,做小说要有“根据真理立言自造一理想世界”或“就所见世界为绘一惟妙惟肖之小影”的本领;写诗“只须将思想中最真的一点用自然音响节奏写将出来,便算了事,便算极好”[3]。

他斥责那些专讲声调格律、拘执平仄的诗为假诗,为虚伪文学,与虚伪道德相互推波助澜,在社会上起了很恶劣的作用。

1918年春,为了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更好地同旧派作战,刘半农与钱玄同一起在《新青年》上合演双簧。

刘半农

刘半农

刘半农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

江苏江阴人。

1911年辛亥革命时曾任革命军文书。

后写过旧体小说。

1917年成为《新青年》重要撰稿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20年赴欧留学,研究音韵学。

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继续从事杂文著作。

作品自然洒脱、幽默风趣。

主要著作有《半农杂文》、《半农杂文二集》等。

刘半农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

他一生追求真理,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震惊文坛的进步论著,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位“斗士”和“闯将”。

他是白话诗歌的拓荒者,现代民歌研究的带头人,具有开拓精神的杂文家。

他又是我国语言学及摄影理论奠基人,是我国第一个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的语言学家。

刘半农其人其事近闻辅仁大学校友会已在北京成立,推选四十年代校友王光美为会长。

邓昌黎、王光英为副会长,与会者有来自大陆各地、港澳及美国的校友1200多人,会中大家除怀念老校长陈庵(垣)先生外,还谈起了老教务长刘半农。

刘半农,江苏江阴人,早年留学美、法等国,专攻语言学,曾经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

回到中国后,即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其有关音韵学的著作,附有各种曲线图表,为中国运用科学仪器研究音韵学之第一人。

他1927年曾出任辅仁大学教务长。

辅仁大学创建于北洋政府时期,初名辅仁社,其时学生中颇多修士、神甫,后来始改名辅仁大学,以对外招生为主。

1927年,刘半农受聘为教务长时,该校还未在教育部立案,刘半农即与校长陈庵筹划,如何使学校得以符合教育法规。

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南迁,刘半农又多次亲往南京联系,终于使辅仁大学在教育部正式立案。

后来,辅仁大学有很大的发展,与刘半农的努力有关。

刘半农又为中国新诗创始人之一,早在留学美国时期,他就写过著名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并由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谱曲,曲调沉郁婉转,优美动人,因而在中国广泛流传。

刘半农的诗歌创作

刘半农的诗歌创作

一个小农家的暮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
月 不亮。”这话有什么深意? 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的口里 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传的歌谣,孩子只 是把它哼唱出来。那么,从字面上,从传播的广度 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对苍生的艰难生活的申诉。 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民歌、儿歌, 从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的诗歌理念。
刘半农的诗歌创作
一、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先生(1891-1934),江苏江阴人,名复,原名寿 彭,是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我国“五四”新文化 运 动的先驱之一。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 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 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 之撰稿,并一度参加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 戏,争辩关于白话文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是最 早发表白话新诗的诗人之一。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 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专攻语言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而富有变化。在写女主人 公时运用色彩的变化来映衬她的勤劳、娴淑和美丽。 而在描写男主人公时主要用动作, “衔着”烟斗从田 里 “回来”,“挂去”了锄头,“坐”在稻床上,“调 弄着” 狗,“踱”到栏里去看牛,从这些动作看出了农村生 活 的悠闲、与自然生命的贴近。诗人对农村生活非常熟 悉,他知道农民的烟斗都是衔了多年的,锄头是放在 屋角的,床是南方的稻床,狗如同自己家的亲人一 样。 孩子们的活动是看月、数星和“借景抒情”地唱 着 民谚。整首诗的语言是散文化的,例如对月色的描

刘半农诗选

刘半农诗选

刘半农诗选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1917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出版的诗集有《瓦釜集》(1926)、《扬鞭集》(1926)。

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叫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秋风把树叶吹落在地上,它只能悉悉索索,发几阵悲凉的声响。

它不久就要化作泥;但它留得一刻,还要发一刻的声响,虽然这已是无可奈何的声响了,虽然这已是它最后的声响了。

1919敲冰零下八度的天气,结着七十里路的坚冰,阻碍着我愉快的归路水路不得通,旱路也难走。

冰!我真是奈何你不得!我真是无可奈何!无可奈何,便与撑船的商量,预备着气力,预备着木槌,来把这坚冰打破!难道我与你,有什么解不了的冤仇?只是我要赶我的路,便不得不打破了你,待我打破了你,便有我一条愉快的归路。

撑船的说「可以」!我们便提起精神,合力去做──是合着我们五个人的力,三人一班的轮流着,对着那艰苦的,不易走的路上走!有几处的冰,多谢先走的人,早已代替我们打破;只剩着浮在水面上的冰块儿,轧轧的在我们船底下剉过,其余的大部份,便须让我们做「先走的」:我们打了十槌八槌,只走上一尺八寸的路但是,打了十槌八槌,终走上了一尺八寸的路!我们何妨把我们痛苦的喘息声,欢欢喜喜的,改唱我们的「敲冰胜利歌」。

敲冰!敲冰!敲一尺,进一尺!敲一程,进一程!懒怠者说:「朋友,歇歇罢!何苦来?」请了!你歇你的,我们走我们的路!怯弱者说:「朋友,歇歇罢!不要敲病了人,刮破了船。

」多谢!这是我们想到,却不愿顾到的!缓进者说:「朋友,一样的走,何不等一等?明天就有太阳了。

刘半农

刘半农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民国九年(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
汉语字声实验录(法文)
1925年初版(法同巴黎大学语音学院丛书之一种)
国语运动略史(法文)
1925年初版
瓦釜集(诗集)
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4月初版
扬鞭集(诗集)上、中卷
上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
中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10月初版
太平天国有趣文件十六种
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
出版信息
何典(小说集)清张南庄著
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同年12月订正再版
香奁集(诗集)唐韩致尧著
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
西游补(小说集)清董若厢著
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初版
印度寓言刘北茂原译
1930年初版
朝鲜民间故事刘育厚原译
1932年初版
个人作品
翻译作品
作品名称
出版信息
欧陆纵横秘史(外交小说)

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1917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出版的诗集有《瓦釜集》(1926)、《扬鞭集》(1926)。

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刘半农原名复,一八九一年生於江苏省江阴县,一九三四年谢世。

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新诗人、杂文家和著名的语言学家。

刘半农在新文化运动中,写了大量的诗歌,内容多是反封建的,形式上着力模仿民歌,后结集出版诗集《扬鞭集》。

同时,刘半农又采集了不少民歌,编为《瓦釜集》。

他的名字以「半农」自诩,表明他眼光向下,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另外,他还精心研究语言学,并有不少语言著述,在中国现代语言史上卓有成就。

他创造的「她」就影响深远。

一九二○年九月,正在英国伦敦的刘半农,写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著名情诗,首次创造了「她」,并第一次将「她」字入诗。

后来,语言学家赵元任将这首诗谱成乐曲,至今还激励着海外游子眷恋祖国的情怀。

关於「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曲,还有一段趣闻。

一天,刘半农到赵元任家小坐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

在场的学生见到刘半农,简直难以相信眼前这个矮身驱、方头颅、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子,竟然会是创作出美妙歌词的作者!待刘半农离去后,青年学生们写下了这样一首打油诗:教我如何不想他,请来共饮一杯茶。

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在早年的白话文中,用「他」作第三人称代词,通用於男性、女性及一切事物。

一九一九年前后,有些文学作品用「伊」专指女性。

鉴於这种混乱,刘半农创造了「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而用「它」代称事物。

开始时虽遭到一些守旧者的攻击,但很快流传开来,广泛使用。

这在当时的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鲁迅在回忆刘半农时说:「他活泼、勇敢,打了几个大仗。

譬如吧,『她』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

刘半农

刘半农

• 刘半农到北大后 自知资历浅,所以十分勤奋 刘半农到北大后,自知资历浅 所以十分勤奋 自知资历浅 所以十分勤奋, 讲课很受学生欢迎,创作也十分活跃 创作也十分活跃,但在北 讲课很受学生欢迎 创作也十分活跃 但在北 大这个学院派占统治地位的地方,像他这 大这个学院派占统治地位的地方 像他这 样—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大学教授依然 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大学教授依然 被一些人视为“下里巴人” 对他能否胜任 被一些人视为“下里巴人”,对他能否胜任 教学工作常常表示怀疑。 次在 新青年》 次在《 教学工作常常表示怀疑。—次在《新青年》 编委组成人选上,胡适就直接提到了人选的 编委组成人选上 胡适就直接提到了人选的 学历问题,这地刘半农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刺 学历问题 这地刘半农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刺 同时,刘半农在上海滩染上的才子气 刘半农在上海滩染上的才子气,包 激。同时 刘半农在上海滩染上的才子气 包 括衣着打粉等作派也遭到一些人的诟病。 括衣着打粉等作派也遭到一些人的诟病。 鲁迅后来在《忆刘半农君》中也指出:“那 鲁迅后来在《忆刘半农君》中也指出 那 些人批评他的为人,是肤浅 ”“但这些背 是肤浅。 些人批评他的为人 是肤浅。”“但这些背 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 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他的到法 后的批评 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 他的到法 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 我疑心大半就为此。 国留学 我疑心大半就为此。”
• 在常州府学堂毕业前一年 出 在常州府学堂毕业前一年,出 于对学校保守的教育体制的 不满和失望,刘半农做出了 刘半农做出了— 不满和失望 刘半农做出了 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放弃到手 个惊世骇俗的决定 放弃到手 的大好前程,毅然从学校退学 毅然从学校退学。 的大好前程 毅然从学校退学。
清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 清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1891年5月27日) 年 月 日 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澄江镇西横街( 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澄江镇西横街(现张家港 市南沙镇)。父亲刘宝珊,曾中过秀才, )。父亲刘宝珊 市南沙镇)。父亲刘宝珊,曾中过秀才,后 与人创办江阴最早的小学翰墨林小学。 与人创办江阴最早的小学翰墨林小学。1905 岁的刘半农从翰墨林小学毕业,以江阴 年,14岁的刘半农从翰墨林小学毕业 以江阴 岁的刘半农从翰墨林小学毕业 考生第—名的成绩考取由八县联办的常州府 考生第 名的成绩考取由八县联办的常州府 中学堂。 中学堂。同期录取的还有后来蜚声海内外的 国学大师钱穆。刘半农天资聪颖,每次考试各 国学大师钱穆。刘半农天资聪颖 每次考试各 科成绩平均都在90分以上 深受学监(校长 分以上,深受学监 校长)屠 科成绩平均都在 分以上 深受学监 校长 屠 元博的喜爱。 元博的喜爱。

刘半农的诗

刘半农的诗

刘半农的诗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1917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出版的诗集有《瓦釜集》(1926)、《扬鞭集》(1926)。

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叫我如何不想她落叶凿冰铁匠在一家印度饭店里在墨蓝的海洋深处诗神一个小农家的暮回声雨相隔一层纸奶娘面包与盐沸热三十初度稻棚我们俩尽管是……E弦稿子别再说……叫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落叶秋风把树叶吹落在地上,它只能悉悉索索,发几阵悲凉的声响。

它不久就要化作泥;但它留得一刻,还要发一刻的声响,虽然这已是无可奈何的声响了,虽然这已是它最后的声响了。

1919敲冰零下八度的天气,结着七十里路的坚冰,阻碍着我愉快的归路水路不得通,旱路也难走。

冰!我真是奈何你不得!我真是无可奈何!无可奈何,便与撑船的商量,预备着气力,预备着木槌,来把这坚冰打破!冰!难道我与你,有什么解不了的冤仇?只是我要赶我的路,便不得不打破了你,待我打破了你,便有我一条愉快的归路。

撑船的说「可以」!我们便提起精神,合力去做──是合着我们五个人的力,三人一班的轮流着,对着那艰苦的,不易走的路上走!有几处的冰,多谢先走的人,早已代替我们打破;只剩着浮在水面上的冰块儿,轧轧的在我们船底下剉过,其余的大部份,便须让我们做「先走的」:我们打了十槌八槌,只走上一尺八寸的路但是,打了十槌八槌,终走上了一尺八寸的路!我们何妨把我们痛苦的喘息声,欢欢喜喜的,改唱我们的「敲冰胜利歌」。

敲冰!敲冰!敲一尺,进一尺!敲一程,进一程!懒怠者说:「朋友,歇歇罢!何苦来?」请了!你歇你的,我们走我们的路!怯弱者说:「朋友,歇歇罢!不要敲病了人,刮破了船。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凄苦里涌动着遏抑不住的激情
冷风里的枯树是诗人现实中的处 境,暮色中的野火是诗人心中的情怀, 现实愈是凄冷,内心愈是热烈。
前三小节意境:和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 末一小节意境:冲突、对比。
整首诗的意境氛围由 淡而浓,感情色彩由弱而 强,主旨表达也由浅入深。
三、意象塑造和情感表达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年》上发表《窗纸》、《无聊》,这是中
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散文诗。
刘半农在新诗的形式、语言方面大 胆实践、勇于创新,在新诗形式创造方 面有开拓之功。
他在《扬鞭集•自序》里说,“我在诗的 题材方面是最会翻新鲜花样的。当初的 无韵诗、散文诗,后来的用方言拟民歌、 拟‘拟曲’都是我首先尝试”。
《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① “慢慢”、“慢慢”: 落花流淌,鱼儿游动的缓慢——思国怀家
的急切感、紧迫感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
反衬。 ② “落花有意水无情”: 热烈的倾诉——漠然的回应 倾诉——理解上的隔阂
四、音乐美 音律和谐 节奏轻快
自然流畅
形式的齐整中寓以变化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春,刘半农赴欧洲留 学,此诗就写于他赴欧后的同年 九月。当时,国内正是“五四” 新文化运动爆发不久,到处燃烧
着反封建斗争的烈火,刘半农作
为一名海外游子,感慨颇多,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阶 派 级
( 学) 学)
( )
练习 1、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相 、 主要“ 比,主要“新”在( )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B
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 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 、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A
3.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 3.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 其主要目的是( 动,其主要目的是(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打破封建束缚 C、学习西方文化 D、进行文化革命
B
4.史学界认为, 4.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 史学界认为 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 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 A、反对尊孔复古 B、继续反封建 C、主张民主共和 D、向西方学习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思想——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思想
二、兴起的标志: 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杂志》 年 陈独秀创办《新青杂志》 创办 三、主要阵地: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大 新青年》
2、主要阵地: 四、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年 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4年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 年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 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 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政制度,建立起资产 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 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历史必修(1)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 陈独秀在 发表《敬告青年》 发表《敬告青年》
陈 独 秀 李 大 钊
胡 适
1917年,蔡元培主 年 蔡元培主 持北大工作, 持北大工作,实行 兼容并包, “兼容并包,百家争 鸣”。 北大不仅成为呼 科学” 民主” 唤“科学”与“民主” 的新文化运动的策源 地,也出现了中国最 早的一批接受共产主 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你认为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你认为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 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取其精华,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节录: 节录: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 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 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 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 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 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 字俗语。 字俗语。
马克思主义( ⑸、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1、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性质:
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① 2、进步性: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大大解放了人们的尤 、进步性: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大大解放了人们的尤 其是青年的思想 青年的思想; 其是青年的思想;
……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 我翻开历史一查,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 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 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 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 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 狂人日记》 ——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 (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五、口号: 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先生) 口号: 民主与科学(
六、列举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列举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民主, ⑴、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科学, ⑵、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打倒孔家店” 新道德, 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新文学, 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德先生:是指英文 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 , 意为民主。。 意为民主。。 民主 赛先生:是指英文 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 , 科学,
“打倒孔家店”对不对?为什么? 打倒孔家店”对不对?为什么? 打倒孔家店 (新文化阵营为什么反对儒家的传统道德? 新文化阵营为什么反对儒家的传统道德?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会址
2、原因: 原因: 维新派: 维新派: 改革阻力大; 改革阻力大;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新文化运动领袖: 新文化运动领袖: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 的理论基础
地 主 阶
近代历史上的救国方案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技
级 洋务派
资 派 产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 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 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 破坏君权, 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 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 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 男权之解放也” 男权之解放也”
A
7、“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 、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 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 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 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 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 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孔子者,历代帝王专 孔子者, 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 孔子者 制之护符也…… ” ——李大钊 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 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哪一内容? 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哪一内容?
提倡新道德,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8、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 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 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 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 陈独秀 暗。”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
②弘扬民主和科学,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弘扬民主和科学,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民主和科学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3、局限性: 、局限性:
在对待东西方文化上, 在对待东西方文化上,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片面倾向
维新派和新文化运动领袖是如何对待孔子的? 维新派和新文化运动领袖是如何对待孔子的? 1、维新派: 维新派: 新文化运动领袖: 新文化运动领袖: 彻底否定孔子 西学与儒学结合
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 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 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 精神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 ——高一历史教材
一、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兴起?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兴起? 经济——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经济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政治—— 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 政治
B
蔡元培“兼容并包” 5.蔡元培“兼容并包”教育方针的实质 ( ) A、鼓励学术研究,缓和政治派系矛盾 鼓励学术研究, B、听任各种思想的自由发展 C、让具有各种思想的学者前来任教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倡导和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D
6.新文化运动中, 6.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先 新文化运动中 进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 进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 在政治上实行( 在政治上实行( ) A、民主共和国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刘半农(1891-1934)名 复,是我国“五四”新 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 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 家、教育家。他一生追 求真理,1917年在《新 青年》上发表了许多震 惊文坛的进步论著,成 为新文化运动中一位 “斗士”和“闯将”。 《教我如何不想她》之 “她”字,也是刘半家 所首创。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兴起?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兴起?
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到 从19世纪 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到 世纪 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到1911年辛亥 年辛亥 革命为止,开办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个,资本 革命为止,开办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厂矿约 个 总额仅1.3亿多元。 亿多元。 总额仅 亿多元 从1912至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 至 年 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 多 投资近1亿元 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 亿元, 家,投资近 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 1.3亿元以上,相当于辛亥革命前 年的投资总额。 亿元以上, 年的投资总额。 亿元以上 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据海关统计,中国在1913年的进口总额为 年的进口总额为5.7亿余 据海关统计,中国在 年的进口总额为 亿余 年减至4.5亿余两,减少了五分之一左右 而 亿余两, 两,1915年减至 年减至 亿余两 减少了五分之一左右…而 中国的出口贸易出现了年年增长的趋势, 中国的出口贸易出现了年年增长的趋势,1913年4.03 年 亿两, 年略有下降外, 亿两,除1914年略有下降外,此后四年都比 年略有下降外 此后四年都比1913年增 年增 长了14.8℅到20.5℅。 长了 到 。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版 -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