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学验证
简述:方法学验证及应用案例
方法学验证及应用案例--青岛科标生物实验室
概述
方法学验证是对测定方法的评价,是建立新方法的研究内容和依据,也是对已建方法的修订验证和已建方法的复现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实验、线性关系实验、准确性实验、精密度实验、系统适用性实验、检测限和定量限。
验证类型:全部验证Full validation、部分验证Partial validation、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
全部验证:第一次新建方法;一个已建方法,但增加分析对象(精密、回收)。
部分验证:(已建方法的部分改变)
1) 分析方法改变(检测器改变);
2) 生物样品(抗凝剂改变);
3) 基质改变(血-尿);
4) 前处理方法改变;
5) 生物样品种属改变(rat大鼠-mouse小鼠);
6) 仪器改变工作软件改变;
7) 稀有生物样品,取样量有限。
交叉验证:样品分析在不同场所或实验室进行时,不同实验室需进行加样生物样品或实际样品分析,建立实验室间的重现性数据。
当分析数据由不同检测技术产生时LC-MS vs ELSD 需交叉验证。
实验室方法学性能验证程序文件
实验室方法学性能验证程序文件引言:实验室方法学性能验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实验室方法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并为实验室流程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实验室方法学性能验证的程序文件。
该程序文件包含详细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评估等内容,并可用于验证实验室方法学的性能。
方法:1.实验设计:1.1要验证的方法学:明确要验证的方法学名称和流程,并详细描述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1.3实验过程: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设备和试剂的使用、操作程序、测量条件和实验时间等。
1.4控制组和实验组: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设置适当的控制组和实验组,并进行分组标识。
1.5反复性:进行重复实验,以评估方法学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1.6参数测量: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参数测量结果,并进行检查和核对,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数据分析:2.1数据收集:将实验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记录下来,并整理成统一的数据表格。
2.2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置信区间等统计参数。
2.3精密度和准确度:根据实验数据,评价方法学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计算相应的误差范围。
2.4线性范围和检出限:根据实验数据,评估方法学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2.5精密度限制:根据方法学要求,评估精密度限制和相关的参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评估:3.1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对方法学性能的评估结论,包括评定方法学是否符合要求、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3.2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包括对数据的解释、原因分析和相关参考资料的引用等。
3.3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对实验室方法学的改进建议,包括改进参数测量、控制实验条件和改进分析过程等。
3.4实施:将改进建议付诸实践,并进行后续的性能验证和内部审核等。
讨论:实验室方法学的性能验证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实验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同时符合科学的统计原理。
HPLC方法学验证
HPLC方法学验证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一种分离和检测技术。
它通过溶液中混合物组分的分配系数差异、亲和性差异、反应性差异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并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HPLC方法学验证的目的是评估和验证HPLC方法在其中一种特定条件下的适用性。
验证的步骤和标准通常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指南,如美国药典(USP)和国际协会(IUPAC)等。
以下是HPLC方法学验证的主要内容:1.精密度:通过连续多次注射样品,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方法在短期内的重复性。
2.准确度: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或纯品,检测其在样品中的回收率,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3.线性范围:通过测定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绘制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曲线,评估方法的线性范围。
4.检测限和定量限:通过逐渐降低标准品浓度,确定最低可检测浓度和最低可定量浓度。
5.选择性:通过分析含有其他干扰物质的复杂样品,验证方法对目标成分的选择性。
6.准确性:通过与其他已建立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评估新方法与已有方法的一致性。
7.精确度:通过不同操作人员、不同仪器、不同试剂等条件下的重复性测试,评估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8.稳定性:通过在不同时间、温度和储存条件下的分析结果比较,评估方法在长期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
HPLC方法学验证需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通常,多次独立实验(至少三次)并计算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如果符合要求,该方法即可认为是有效可靠的,并可以应用于具体的样品分析。
在HPLC方法学验证结束后,还需要定期进行方法的核查和验证,以确保方法的持续有效性。
方法的效能也可以通过参与国际或国内规范样品分析比对(如美国药典认可的试剂或样品)来进行评估。
总之,HPLC方法学验证是确保新牵涉到患者健康或食品安全的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步骤。
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一、方法验证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 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 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 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 2.0。
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土5%、流动相pH值变化土0.2、柱温变化土5°C、流速相对值变化土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 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中国药典对于方法学验证的定义
中国药典对于方法学验证的定义我国药典对于方法学验证的定义一、引言我国药典,是指我国卫生部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撰的、国家法定的药品标准。
它是规范我国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的基本依据。
其中,对于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方法学验证有着非常重要的定义和要求。
二、方法学验证的基本概念方法学验证,是指为了确定某个测定方法所能满足其预期用途的实验验证过程。
它是保证药品质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也是保证药品符合标准并且能够给患者带来预期疗效的重要环节。
三、我国药典对方法学验证的定义我国药典对方法学验证的定义是非常严格和详细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相关规定,方法学验证应包括以下内容:1. 准确性:包括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
2. 灵敏度:指测定方法的最小检测浓度。
3. 特异性:测定方法能否准确地区分并测定所测样品中所含的目标成分。
4. 稳定性:指测定方法在一定条件下的结果稳定性。
5. 可靠性:指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结果是否具有重复性。
6. 实用性:指测定方法是否便于使用和操作。
7. 方法的界限:即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四、方法学验证技术的重要性方法学验证技术对于药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方法学验证,才能保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可靠地反映出样品的真实成分,并且能够有力地支持药品的质量控制工作。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药典对于方法学验证的定义是非常严谨和全面的。
它不仅包括了方法学验证的基本要求,而且还对方法学验证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通过对这些规定的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也能更好地指导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六、总结我国药典对于方法学验证的定义是确保药品质量控制的基础。
严格遵循我国药典的方法学验证要求,对于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检验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才能够保证药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必读的方法学验证总结
必读的方法学验证总结新药申报时,药品质量标准中分析方法必须验证;药物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必须进行验证。
一、分析方法学验证事项药物分析检验时药品生产的GMP的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是保证药物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药物分析检测GMP的必然要素。
构成药物分析中的检测方法验证,这要涉及到以下些方面的内容:1、分析方法验证成功的前提条件:(1)仪器已经确认、校正并在有效期内(2)经过培训的人员(3)可靠稳定的对照品(4)可靠稳定的实验试剂(5)确认受试溶液的稳定性,在规定时间内无降解。
2、分析方法学验证所要求验证的内容:(1)含量的测定(2)杂质的含量测定(3)药物的定性鉴定(4)药物的含量均匀度测定(5)药物的微生物检测(6)药物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测验证内容准确度: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用百分回收率表示。
测定回收率R(recovery)的具体方法可采用加样回收试验法来进行测定。
加样回收试验已准确测定药物含量P的真实样品+已知量A的对照品(或标准品)测定,测定值为M。
数据要求: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
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d)、标准偏差(SD)、相对标准偏差(RSD)(变异系数,CV)表示。
(1)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或把被测物浓度当作100%,至少测6次进行评价。
(2)中间精密度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reproducibility)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
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一、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所要做到的事项新药申报时,药品质量标准中分析方法必须验证;药物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必须进行验证;药物分析检验时药品生产的GMP的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是保证药物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药物分析检测GMP的必然要素。
构成药物分析中的检测方法验证,这要涉及到以下些方面的内容:1、分析方法验证成功的前提条件:(1)仪器已经确认、校正并在有效期内(2)经过培训的人员(3)可靠稳定的对照品(4)可靠稳定的实验试剂(5)确认受试溶液的稳定性,在规定时间内无降解。
2、分析方法学验证所要求验证的内容:(1)含量的测定(2)杂质的含量测定(3)药物的定性鉴定(4)药物的含量均匀度测定(5)药物的微生物检测(6)药物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测二、验证内容:1、准确度: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用百分回收率表示。
测定回收率R(recovery)的具体方法可采用加样回收试验法来进行测定。
加样回收试验已准确测定药物含量P的真实样品+已知量A的对照品(或标准品)测定,测定值为M。
数据要求: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2、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d)、标准偏差(SD)、相对标准偏差(RSD)(变异系数,CV)表示。
(1)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或把被测物浓度当作100%,至少测6次进行评价(2)中间精密度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所得结果的精密度(3)重现性(reproducibility)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4)数据要求:需报告SD,RSD和可信限。
方法学验证培训资料完整版
方法学验证(LC、GC)123分析方法学验证的类型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内容分析方法学验证中的其他问题各类型方法学验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4关于分析方法验证类型分为以下几类:A 杂质的定量试验----有关物质B 杂质的限度检查----残留溶剂C 原料药、制剂或者药品组分样品中选定的活性成分或选定组分的定量检测----含量、溶出度等D 鉴别试验1分析方法学验证的类型内标法外标法面积归一化法含量外标法:有杂质对照品自身对照法:没有杂质对照品或未知杂质的测定内标法:可能带入杂质或内标与杂质重叠,很少使用面积归一化法:杂质量大,且主成分量与峰面积成线性有关物质(残留溶剂)常用验证类型1、专属性(方法摸索)2、系统适用性3、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4、准确度(回收率)5、检测限6、定量限7、线性及范围8、耐用性(含稳定性)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内容2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内容3方法学验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3.1含量方法学(外标法)ICH 定义为“当预料到一些组分可能存在时,准确无误地检测被分析物的能力。
通常这些可能存在的组分有杂质、降解产物、基质等”。
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试验比较目标成分与杂质、降解产物及辅料等的实验结果(即目标成分与杂质、降解产物及辅料中的色谱峰互不干扰),强制破坏试验。
一、专属性检测要求内容①溶剂1针;②阴性空白(制剂)1针;③对照品溶液1针;④供试品溶液1针;进样单样单针结果溶剂、阴性空白应无干扰分离度≥2.0(黄晓龙);拖尾因子:0.8—1.5之间(EP);保留时间拖尾因子理论塔板数分离度***的峰面积溶剂阴性空白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数据结果表格一、专属性[1]黄晓龙,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电子刊物. 2006年检测要求内容①溶剂1针;②系统适用性溶液(如标准中有要求)1针;③对照品溶液×6针结果峰面积的RSD (n=6)<1.5%(≤2.0% CHP)主峰保留时间的RSD<1.0%(n=6)(CDE审评原则、黄晓龙)分离度>1.5(CHP)拖尾因子:0.8—1.5 (EP)(≤2.0黄晓龙)二、系统适用性系统重复性:S/N >1000,RSD <1.5%1000<S/N >100,RSD <2.0%[1]黄晓龙,有关物质/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电子刊物. 2006年表2---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溶液)保留时间***的峰面积理论塔板数分离度拖尾因子123456RSD(%)///二、系统适用性表1 ---系统适用性溶液(如标准中有要求)保留时间分离度理论塔板数拖尾因子峰面积系统适用性溶液检测要求内容①溶剂1针;②阴性空白溶液1针;③对照品溶液1针;④验证---含量相近的测试溶液(阴性溶液+检出限对照品),三样单针;结果♦信噪比(S/N)一般要求2-4:1;♦峰面积RSD<15%(n=3)♦结果---本测定条件下检测限为***ng/ml,相当于供试品溶液进样量***%(检测限浓度/供试品溶液浓度)。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范文(通用多篇)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范文(通用多篇)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4篇第一篇: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溶剂残留检查多采用气相色谱法。
一般认为残留溶剂测定属限度检查,按相关指导原则只需提供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及进样精密度等方法学研究资料,故未进行线性、准确度和耐用性方面研究。
残留量检查究竟是属于定量还是限度检查的范畴,《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中未明确规定。
考虑到药物合成情况比较复杂,根据所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数量等的不同,残留溶剂研究需要进行的程度、目标也可能不同,对方法学的要求也可能随之不同。
当检测结果明显低于规定限度时,通常按限度检查要求,无需得出准确含量;当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规定限度(尤其当检测结果为限度边缘时),或需残留溶剂量进行含量纯度折算时,需按定量检查要求进行方法学研究。
一、系统适用性试验取对照品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柱效:以被测物的色谱峰计,填充柱法的理论板数应大于1000,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应大于5000。
分离度:色谱图中被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重复性: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被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以外标法测定时,所得被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10%。
二、专属性1、对各种残留溶剂定位和进行混合溶剂的分离度试验,并附代表性图谱。
取各种残留溶剂对照品溶液,分别单独进样,记录色谱图。
取混合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2、排除供试品中的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对残留溶剂的测定产生的干扰。
①如果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保留值相同(共出峰),通常采用在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色谱柱系统中对相同样品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的测定结果的方法。
如二者结果一致,则可以排除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如二者结果不一致,则表明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
②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结构相同(如甲氧基热裂解产生甲醇),通常要通过测定已知不含该溶剂的对照样品来加以判断。
方法学验证的相关内容学习
方法学验证的相关内容学习内容提要:(方法学验证的应用、依据、类型、一般参数、要求)验证应用:方法验证是对测定方法的评价,是建立新方法的研究内容和依据。
(新建方法、已建立方法的修订验证、已建方法的复现)验证依据:方法应用领域对方法验证要求的“指导原则”验证类型:全部验证Fall validation、部分验证Partial validation、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Full validation:第一次新建方法;一个已建方法,但增加分析对象(精密、回收)。
Partial validation:(已建方法的部分改变)1) 分析方法改变(检测器改变);2) 生物样品(抗凝剂改变);3) 基质改变(血-尿);4) 前处理方法改变;5) 生物样品种属改变(rat大鼠-mouse小鼠);6) 仪器改变工作软件改变;7) 稀有生物样品,取样量有限。
Cross validation:样品分析在不同场所或实验室进行时,不同实验室需进行加样生物样品或实际样品分析,建立实验室间的重现性数据。
当分析数据由不同检测技术产生时LC-MS vs ELSD 需交叉验证部分验证:准确度,精密度(都做)交叉验证:加样准确度,实际样品分析(任一)一般参数:精密度precision:同一匀质样品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
1) SD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2) %RSD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D,CV 变异系数n>8标准差SD=开方(求和(xi-x均值)/(n-1))%RSD=SD/x均值×100%日内精密度(intraday precision):同一次测定,7~10份,按方法做。
测定,SD 值,RSD限度(生物制品5%,药品2%)。
日间精密度(interday precision):不同一次测定,7~10份,按方法做。
测定,SD值,RSD限度(生物制品15%,药品5%)。
方法学验证的7个技术指标详解
方法学验证的7个技术指标详解我们平时做了理化分析, 出来数据后如何对这场实验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有哪几个维度?这就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检测限和定量限、特异性、耐变性、不确定度。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 深度理解了这几个技术指标, 不仅对实验有了整体把握, 写学术论文也不再是难题。
一、准确度准确度是反映方法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
检验准确度可参考以下3个维度:1.使用标准参考物质进行分析测定, 比较测定值与保证值, 其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应符合方法规定的要求。
通常应完成1~2个浓度水平的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 每个浓度水平要求采用至少6份同样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 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
准确度(%)=平均检测浓度/标示浓度×100%2.在没有有证标准物质情况下, 应在样品基质中添加分析物测定回收率。
应至少选择3个添加浓度, 并且包含一定的浓度范围, 定量限或靠近定量限的浓度为必选浓度, 如果样品具有容许限, 该容许限也是必选浓度。
每个浓度水平至少平行测定6次, 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
对于元素分析, 回收率指标应在90%~110%之间。
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一试样测定值)/添加浓度×100%3.对同一样品用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测试比对。
不同待测物浓度范围内回收率要求不同。
二、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 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包括方法重复性和方法重现性两个分指标。
重复性: 是在重复性条件下, 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重复性条件是指在同一实验室, 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 按相同的测试方法, 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取得相互独立测试结果的条件。
重复性表征了该方法实验室内的精密度。
制定的标准方法必须进行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以考察其是否精确可靠。
重复性试验过程中, 选择3个不同浓度水平样品, 每个浓度水平至少6次平行测定, 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其相对标准偏差应符合表2要求。
分析方法学验证报告
• 确认食品安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支持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管理
05
分析方法学验证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分析方法学验证的技术创新与进步
分析方法学验证的技术创新
分析方法学验证的技术进步
• 发展新型分析技术和方法
• 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优化验证过程
• 收集和整理验证数据
• 准备验证所需的样品、试剂和设备
• 制定验证结论和建议
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实施与执行
实施分析方法学验证
• 按照验证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执行分析方法学验证
• 评估分析方法的性能指标
• 检查分析方法的误差来源
• 确定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
分析方法学验证的数据分析与报告
CREATE TOGETHER
SMART CREATE
分析方法学验证报告
01
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定义与目的
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定义
• 确认分析方法是否满足预定要求的过程
• 通过实验数据和统计学方法评估分析方法的性能
分析方法学验证的目的
• 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为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依据
线性范围:分析方法学验证的线性范围评估
• 对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测定
• 计算测定值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 评估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
检出限:分析方法学验证的检出限评估
• 对低浓度标准样品进行多次测定
• 计算测定值的变异系数
• 评估分析方法的检出限
定量限: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定量限评估
ELISA方法学验证
通过稀释目标抗原溶液,逐渐降低抗 原浓度,观察显色反应的变化。记录 能够产生明显显色反应的最低抗原浓 度。
线性范围验证
总结词
线性范围验证用于评估Elisa方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以确定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在已知浓度的目标抗原溶液中,按照一定比例稀释成不同浓度,进行Elisa检测。 绘制浓度与吸光度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曲线,评估线性关系。
VS
重要性
Elisa方法学验证对于确保科研和临床实验 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 。在科研领域,准确的数据是得出正确结 论的基础;在临床领域,准确的检测结果 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 要意义。因此,进行Elisa方法学验证是保 证实验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必要步骤。
02 Elisa方法学验证内容
洗涤和显色
设置合理的洗涤步骤,确保非 特异性结合物被有效去除,进 行显色反应。
终止反应和读数
控制终止反应的时间,使用酶 标仪准确读取各孔的光密度值
。
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 据,包括加样量、温育时 间、光密度值等。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 算和统计分析,确保数据 准确可靠。
确保抗体和抗原的纯度和 特异性,选择高质量的试 剂。
酶标仪和试剂
选择性能稳定、准确度高 的酶标仪和相关试剂。
实验样本
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确保样本数量充足且质量 可靠。
实验步骤设计
抗原包被
根据抗原性质选择合适的包被 方法,确保抗原均匀包被在酶
标板上。
加样和温育
准确加样,控制温育时间和温 度,确保抗原抗体充分结合。
稳定性验证
方法学验证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内容及可接受标准: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 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微生物方法学验证是研究微生物的分布、数量、活性和种类等方面的科学方法。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医药等领域,并且对于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微生物方法学验证的步骤以及常用的方法。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的步骤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取样、培养和检测三个环节。
首先是微生物的取样。
微生物取样是研究微生物的第一步,取样的质量和方法直接影响后续的验证结果。
取样时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样品,并保持取样容器的无菌。
在取样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其次是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培养是指将微生物样品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促使微生物繁殖和生长。
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殖到可以进行检测的数量。
培养条件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进行调节,如温度、光照、培养基成分等。
最后是微生物的检测。
微生物的检测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或者通过分析微生物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验证微生物的存在。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菌落计数、细菌涂片染色、酶活性测定、PCR扩增等。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时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1. 培养计数法:通过将微生物样品培养在适宜的营养基上,然后进行菌落计数来确定微生物的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定量分析微生物的数量,但需要时间较长。
2. 显微镜观察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颜色、尺寸等来验证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不能定量分析微生物的数量。
3. 生化反应法:通过分析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验证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
例如,通过测定微生物的酶活性、代谢产物的种类和数量等来判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扩增、DNA测序等方法可以通过分析微生物的DNA 序列来验证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但设备和材料费用较高。
总的来说,微生物方法学验证是通过微生物的取样、培养和检测等步骤来确定微生物的分布、数量和种类等信息。
定量定性分析方法方法学验证
•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
• 模型构建:构建数学模型,预测研究结果
定性分析方法的技术手段
• 访谈: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收集信息
• 观察:对研究对象进行自然观察,了解其行为和特征
• 文本分析:对文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定量定性综合分析方法的技术手段
方法学验证在定量定性分析中
的重要性
• 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学验证的重要性
• 证实研究方法的有效性:为研究结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 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降低研究误差,提高研究质量
• 推动研究方法的发展:为方法创新和改进提供实践经验
方法学验证的实施与评估
方法学验证的实施
• 明确验证目标:确定验证的具体内容和指标
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学验证
SMART CREATE
01
定量定性分析方法的概述与应用
定量定性分析方法的定义与分类
• 定量定性分析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 融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特点
• 通过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手段
• 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评价
• 定量定性分析方法的分类
• 定量分析方法:主要依据数学和统计学原理
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 综合性:融合更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
•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提高验证效率和质量
• 个性化:适应不同研究背景和需求,发展个性化的方法学验证策略
挑战
• 数据质量:提高数据质量,降低研究误差
• 方法创新:发展新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和模型
• 技术应用:将新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方法学验证实践
方法学验证方法
方法学验证方法内容提要:(方法学验证的应用、依据、类型、一般参数、要求)验证应用:方法验证是对测定方法的评价,是建立新方法的研究内容和依据。
(新建方法、已建立方法的修订验证、已建方法的复现)验证依据:方法应用领域对方法验证要求的“指导原则”验证类型:全部验证Fall validation、部分验证Partial validation、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Full validation:第一次新建方法;一个已建方法,但增加分析对象(精密、回收)。
●Partial validation:(已建方法的部分改变)1)分析方法改变(检测器改变);2)生物样品(抗凝剂改变);3)基质改变(血-尿);4)前处理方法改变;5)生物样品种属改变(rat大鼠-mouse小鼠);6)仪器改变工作软件改变;7)稀有生物样品,取样量有限。
●Cross validation:样品分析在不同场所或实验室进行时,不同实验室需进行加样生物样品或实际样品分析,建立实验室间的重现性数据。
当分析数据由不同检测技术产生时 LC-MS vs ELSD 需交叉验证部分验证:准确度,精密度(都做)交叉验证:加样准确度,实际样品分析(任一)一般参数:精密度precision:同一匀质样品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
1)SD 标准偏差 standard deviation2)%RSD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D, CV 变异系数 n>8标准差 SD=开方(求和(xi-x均值)/(n-1))%RSD=SD/x均值×100%●日内精密度(intraday precision):同一次测定,7~10份,按方法做。
测定,SD值,RSD限度(生物制品5%,药品2%)。
●日间精密度(interday precision):不同一次测定,7~10份,按方法做。
测定,SD值,RSD限度(生物制品15%,药品5%)。
方法学验证项目
方法学验证项目
方法学验证项目,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呀!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大门。
方法学验证项目包括一系列的步骤呢!首先要确定验证的指标和标准,这可不能马虎,就像建房子得先有稳固的根基一样。
然后进行精密度的测试,看看结果是不是稳定可靠。
还有准确性的验证,这可关系到数据的可信度呀!在做这些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细节,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不然就前功尽弃啦!同时,还得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和实验操作的规范,就如同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
说到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那可是至关重要的呀!如果在验证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所以必须要严格把控各种因素,确保整个过程安全无虞。
稳定性也同样重要,要是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那得出的结果还有什么意义呢?就好像一艘在海上飘摇不定的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方法学验证项目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啦!在药物研发中,它可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在食品检测中,能保障我们吃的东西安全可靠。
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呀,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这就好像给汽车装上了强大的引擎,能飞速前进。
就拿药品质量检测来说吧,通过严格的方法学验证项目,能够准确检测出药品中的成分和含量,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曾经就发生过因为检测方法不准确导致药品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这可给患者带来了多大的危害呀!所以方法学验证项目真的太重要啦!
总之,方法学验证项目就是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守护神,没有它可不行呀!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类溶剂研究原则
第三类溶剂是GMP或其他质量要求限制使用,对 人体低毒的溶剂。第三类溶剂属于低毒性溶剂, 对人体或环境的危害较小,人体可接受的粗略浓 度限度为0.5%,因此建议可仅对在终产品精制过 程中使用的第三类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
尚无足够毒性资料的溶剂及研究原则
这类溶剂在药用,但目前尚无足够的毒理学研究 资料。建议药物研发者根据生产工艺和溶剂的特 点,必要时进行残留量研究。随着对这类溶剂毒 理学等研究的逐步深入,将根据研究结果对其进 行进一步的归类。物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
2、制剂及其临床应用特点
剂型、给药途径 处方 工艺 适应症 剂量、用药周期
❖ 剂型、给药途径
不同制剂发挥疗效的机理不同,对其残留溶 剂的要求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注射剂与某 些局部使用局部发挥药效的皮肤用制剂相比, 残留溶剂的要求就可能相对比较严格。
❖ 处方
辅料的残留溶剂也是制剂残留溶剂的组成部 分。通过对处方中所使用辅料的残留溶剂水 平的了解,可以估算原料药中所能允许存在 的残留溶剂水平。
5、方法学验证
1、专属性
为了考察在其他成分(如检测所用的有机溶 剂、可能残留的其他有机溶剂,主成分、其 他杂质等)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是否 具有准确测定出待检测的残留溶剂的能力, 需要进行此项研究。
5、方法学验证
2、检测限
通常残留溶剂量较低,而每种溶剂的检测 灵敏度又各不相同,为了考察所采用的方 法能否将残留的少量或微量的有机溶剂检 出,需要进行此项研究。
❖ 工艺
制剂的制备工艺可能引入新的溶剂,也可能 使原料药和辅料中的残留溶剂水平降低。例 如素片包衣可能引入新的残留溶剂,干燥工 艺可能降低残留溶剂水平等。
❖ 适应症
出于治疗一些特殊疾病的考虑,有时候较高 水平甚至超出安全值水平的残留溶剂也可能 被允许,但需要进行充分的利弊分析。
❖ 剂量、用药周期
5、方法学验证
5、准确度
残留溶剂量一般较低,为了保证检测结果能 够代表产品的实际情况,建议进行方法的准 确度考察,一般采用标准加入法来验证定量 方法的准确性。
5、方法学验证
6、耐用性
为考察测定条件发生细小变动时,测定 方法和结果是否仍准确可靠,建议进行 耐用性考察。
4、研究方法的建立
❖ 不管采用何种进样法,所选择的溶剂应能够尽量 同时溶解样品和待检残留溶剂,所选择的溶剂自 身及其杂质不干扰待检残留溶剂的测定,所选择 的溶剂应能使样品和待检残留溶剂保持相对稳定。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需要采用与供试品溶液相同的 方法和溶剂。
5、方法学验证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 准确度 耐用性
第二类溶剂研究原则
❖ 第二类溶剂是指有非遗传毒性致癌(动物实验)、 或可能导致其他不可逆毒性(如神经毒性或致畸 性)、或可能具有其他严重的但可逆毒性的有机溶 剂。此类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和第一类溶剂相 比毒性较小,建议限制使用,以防止对病人潜在的 不良影响。考虑到第二类溶剂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所 使用的溶剂在终产品中残留的可能性,建议对合成 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第二类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 以使药物研发者全面掌握产品质量情况,为最终制 定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残留溶剂研究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需要考 虑的问题
2、研究对 象
返回
残留溶剂研究的基本原则
需要考虑的问题
1、原料制 备工艺
2、制剂及 其临床应用
特点
返回
1、原料制备工艺
合成路线 后续溶剂的影响 中间体的影响 原料制备工艺
❖ 合成路线
由于有机化学反应及后处理工艺的复杂性, 对于在得到终产物之前的第几步工艺中使用 的溶剂可能在终产物中残留不可能有准确定 论。但是,一般来说,后面几步中使用的溶 剂的残留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较长路线 的工艺,尤其需要关注后几步所使用的各类 溶剂。
4、研究方法的建立
❖ 进样方法:GC法包括溶液直接进样和顶空进样两种进样 方法。通常情况下,沸点低的溶剂建议采用顶空进样法, 沸点高的溶剂可以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当样品本身对 测定有影响时,也建议采用顶空进样法。
❖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对于固体原料药,如 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需先用水或合适的溶剂使原料药 溶解,以使其中的有机溶剂释放于溶液中,才能被准确 测定。如采用顶空进样法,通常以水作溶剂;当药物不 溶于水,但可溶于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液中时,可采用不 挥发的酸或碱液为溶剂,但不能使用盐酸溶液或氨水; 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合适的溶剂,如N,N—二甲基 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为溶剂。
4、研究方法的建立
❖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也有其他一些检 测方法。
❖ GC法具有检测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的特点, 采用此法所需的样品用量较少,基本可以满足所 有残留溶剂测定的要求。采用GC法时,需要结 合药物和所要检测的溶剂的性质,通过方法学研 究确定合适的检测条件。由于通常要同时检测多 种溶剂,为操作的可行性和简便性,建议尽量采 用同样的检测条件控制尽量多种类的残留溶剂。
第一类溶剂研究原则
在临床研究期间、注册标准试行期间、注册标准转正后, 仍可进一步进行替代溶剂的研究工作。
因为溶剂的改变可能导致产品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质量的 改变,因此如发生溶剂的替代,则需要进行溶剂改变前 后的产品物理化学性质、质量的对比研究,必要时还需 要进行结构对比确证,以说明产品的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工艺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了第一类溶剂,则需要严格 控制残留量,无论任何步骤使用,均需进行残留量检测。
5、方法学验证
3、定量限
通常残留溶剂量较低,为保证测定方法 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需要进行定量限的 研究。采用逐级稀释法,当S/N约为10: 1时的浓度为定量限浓度。
5、方法学验证
4、线性
在配制对照品溶液时,对照品溶液浓度很难 和规定的限度达到完全一致,当不一致时, 需要通过标准曲线进行换算,残留溶剂量也 需要通过标准曲线进行换算。这种换算的前 提是残留溶剂的浓度(或量)与色谱峰面积 直接成正比关系,所以需要进行线性研究。
❖ 后续溶剂的影响
后续使用的溶剂对此前使用溶剂的影响是非 常复杂的,取决于各溶剂的性质、后续反应 中物料状态以及后续步骤除去溶剂的方法等。
❖ 中间体的影响
中间体的处理方法、纯化方法和干燥条件等 影响中间体的残留溶剂情况,从而影响终产 品的溶剂残留情况
❖ 原料制备工艺
原料药制备工艺中可能涉及的残留溶剂主要有三种来 源: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反应副产物、由合成原料 或反应溶剂引入。其中作为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是最 常见的残留溶剂来源。影响终产物中残留溶剂水平的 因素较多,主要有:合成路线的长短,有机溶剂在其 中使用的步骤,后续步骤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对之前使 用的溶剂的影响,中间体的纯化方法、干燥条件,终 产品精制方法和条件等等。
GC研究方法
1
概述
2 残留溶剂研究的基本原则
3 残留溶剂分类及研究原则
4研究方法的建立源自5方法学验证概述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 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而又未能完全 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 以及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公布的 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都有一定 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质量和用药安全, 以及保护环境,需要对残留溶剂进行研究和控制。
高剂量、长期用药的制剂,与低剂量、短期 用药的制剂相比,对于残留溶剂的要求可能 相对严格一些。
3、残留溶剂分类及研究原则
1)第一类溶剂研究原则 2)第二类溶剂研究原则 3)第三类溶剂研究原则 4)尚无足够毒性资料的溶剂及研究 原则
第一类溶剂研究原则
第一类溶剂是指人体致癌物、疑为人体致癌物或环境危害物的有机 溶剂。因其具有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对环境造成公害,在原料药、辅 料以及制剂生产中应该避免使用。当根据文献或其他相关资料确定 合成路线,涉及到第一类溶剂的使用时,建议重新设计不使用第一 类溶剂的合成路线,或者进行替代研究。由于有机溶剂的选用是合 成工艺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建议替代研究在工艺研究初期即开始进 行,这样,有利于将由于溶剂替换对后续的结构确证、质量研究、 稳定性考察的影响降至最低。但替代研究是一项比较复杂、耗时的 工作,有时候由于条件、时间等的限制,替代研究工作在临床研究 前可能无法充分进行。在严格控制残留溶剂量的前提下,可使药物 进入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