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模具制造电切削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技术 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模具制造技术课程编码:20111408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开课部门:模具技术系适用专业及参考学时:64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常州博赢模具有限公司(校中厂)、华生塑业有限公司(厂中校)合作进行,属于校企合作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模具制造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可获得“模具制造工”职业证书。
2.课程定位模具制造技术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技能是使学生掌握编制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和模具装配工艺的能力。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是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模具制造工作任务来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理解工艺文件编制的内容与编制方法过程,进一步理解普通机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电加工技术、光整加工技术、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以及模具装配调试技术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能进行典型模具轴套零件、板块类零件、成型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进行典型模具的装配工艺分析与工艺文件编制,理解逆向工程技术的基本应用,进行数据采集与建模、快速成型工艺文件的编制。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模具制造相关工艺应用能力,养成学生严谨、协作的良好工作作风。
为《项目综合实训》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知识、工艺编制能力和职业素质基础。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模具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模具零件数控加工》、《模具CAD/CAM 应用》后续课程:《模具制造实训》、《项目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内容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编制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和模具装配工艺的能力,围绕模具制造与装配的特点和能力要求,通过具体模具零件的普通加工、数控加工、电加工、光整加工等技能入手。
依据模具零件的制造和模具装配过程设置项目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完成各项目模具零件的制造和模具装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为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模具制作技能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展开模具零件的制造和模具装配内容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模具制作过程为载体组织项目课程内容。
07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B010304 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数控技术授课单位:机械工程系学时: 32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刘春哲学分: 2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倪红兵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性质与作用《模具制造技术》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处理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能适应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具备继续学习和继续提高的初步能力。
其前续课程为《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械制图》、《几何量精度设计》、《材料与成形工艺》等,通过对前续课程的学习后,再掌握冲裁模、注塑模的基本设计原理及加工工艺,使学生把模具设计与制造与先进的数控加工方法结合起来,符合企业模具零件数控加工岗位的要求,同时也为对《自动编程训练》等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课程设计理念根据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发课程体系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获取相应的学习手段与方法,教授学生“为什么?、如何学?”。
使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构建学习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安排教学流程通过学习任务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安排,通过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很容易解决简单的问题,但从中获取重要的知识,给学生一个成功的喜悦,起到开启智慧的作用,激励人争取成功的欲望,然后进行较复杂零件工艺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地获得成功从而开启智慧。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通过教学设计与学习实施设计,通过较多的生产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渴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以就业为导向安排教学任务基于机械加工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序化教学过程。
课程设计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门课程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和实训设备设施条件,制定本课程标准。
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理念。
一、实训的性质和目的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训练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关键。
为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做到实践教学三年不间断,校内加强操作能力训练,校外与企业挂钩建立实习基地,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加强综合训练和综合考核。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校为社会培养技术工人的重点专业,为提高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围绕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倡导“先会后懂再提高”的教学理念,从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入手,按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
二、实训教学安排表三、实训模块设置说明1、模具钳工本模块是学生在具备相关理论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以实训动手操作为目标,强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
使学生具备机械类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划线、锉削、锯削、孔加工、攻套螺纹、锉配等加工技术和简单冲裁模制作、调试技术,同时也能掌握工量具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调整,并且能对一些常见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步骤有所了解,具备本专业中级技术人才所必备的理论、实训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和工作敬业意识,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就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而制订的初级、中级钳工实训教学计划,在基本保证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着眼于技能操作,力求精炼浓缩,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
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知识后,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好考核鉴定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
2、普通车工本模块是学生在具备一定理论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以实训动手操作机床加工零件为目标,强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
电加工课程标准 Word 文档 2
《电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机械零件,特别是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及过程,突出培养学生机械零件的制造和操作技能应用的一门工学结合的课程。
学习完该门课程,学生可直接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在机械制造行业从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和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的有关工作,在模具制造方向职业能力培养中起到支撑作用。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基础》《模具设计》等。
二、设计思路根据机械制造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置了电加工技术的概述和五个实训项目: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的认识、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的操作、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认识、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操作、机械电加工综合训练。
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方法,把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融合于典型工作任务中,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做,实现课堂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目标。
在课程设计上,通过实训中心老师指导实训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实训,教师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和创造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通过电加工技术项目实训,使学生了解电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机械零件制造的新方法,掌握电加工设备的操作技能,包括电火花机和线切割机及其辅助校正工具的使用,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1、专业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电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机械零件制造的新方法,掌握电加工设备的操作技能,包括电火花机和线切割机及其辅助校正工具的使用。
2、专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具有操作电火花和下切割机床的能力;维护和保养电火花和线切割机床的能力。
3、职业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形成较强的团队协作及沟通、管理能力,较强的分析、总结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及时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课程。
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及其模具专业的加工要求,以数控技术应用和加工中心操作工技能考核要求为主线,通过前期对模具制造技术的学习,学生对模具的生产有了进一步了解,结合企业要求,重点考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工工艺的分析.机床操作,数控编程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后期实习及就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数控编程与操作知识和基本技能;工件检测与修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掌握基本的数控编程;2.会使用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加工中等复杂零件;3.会用各种工量具检测工件并有效控制工件的质量。
三、课程设计思路四、教学实施(一)教学基础1. 数控仿真室(含UG三维设计软件).足够的数铣(加工中心)设备,以便教师尽可能多地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学习。
2.工具与刀具:寻边器,机用虎钳,机用丝锥,不同型号刀柄若干,不同型号铣刀.钻头.铰刀.镗刀等等若干把,平行垫铁若干,塑料榔头。
3.量具:千分尺.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万能角度尺.半径样板.杠杆百分表.内径百分表.塞规.止规等。
4.毛坯材料:铝块,L12或L13。
(二)教学方法该课程教学组织上借鉴“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理论联系实践,力求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1.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原则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活动课程模式,采用“模块-项目-任务”结构形式构建课程内容,融入新的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贯彻以就业为导向。
2.项目的开展有简单到难,最后到综合,依次展开,以项目教学为依托,让学生在项目中收获更大的技能和快乐。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备处理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能适应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具备继续学习和继续提高的初步能力。
二、课时、学分72学时、6学分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模具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动向,初步形成应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四、课程设计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模具制造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课程中,还根据几个典型模具的制造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课程模块项目名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学时模块一模具零件机械加工项目一:模架组成零件的加工1、初步掌握导柱、导套、模座( 板 ) 的加工工艺。
2、了解其他模具结构零件的加工方法。
具备根据模具零件正确选择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并制定其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4项目二:冲裁凸模的加工1、了解圆形凸模及非圆形凸模的加工方法。
《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课程建设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部门:模具实训专业部课程编码:总学时:180总学分:8分修课方式:必修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二、课程简介1、课程概述《模具制造》是模具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在学生掌握了钳工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铣削加工、磨削加工和冲压模具加工装配技能。
实现学生能对模具零件进行机械加工,具备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处理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将模具制造技术应用于生产现场。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模具制造》学科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典型产品(设备)为载体,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模具制造行业专家对模具制造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了解常用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操作技能,具有解决生产实际中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能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1、能力目标1)、能熟练操作两轴数显电子尺各功能;2)、掌握普通铣床的操作技能和铣削加工工艺;3)、掌握铣削用量及常用铣刀的使用;4)、掌握平面磨床的操作技能和磨削加工工艺;5)、了解冲压设备应用,熟悉冲压模具的结构和装配工艺。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2.课程类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课3.学时学分64 学时, 4 学分4.合用专业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二、课程定位《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中心课,负责模具制造全过程所波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育,学生的职业岗位主假如面向生产一线的,从事模具制造为主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材,拥有知识运用的综合性,技术实做的复合性,理论与实践联合亲密性等特点。
三、课程目标《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中心课,教课组织以培育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为主,实现培育具备综合运用知识、技术解决实质问题能力的模具制造类高端技术型人材。
(一)整体目标《模具制造工艺》教课内容系统以鉴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方式建立。
课程的学习目标,是经过各学习情境的设置,将学生融入该情境中进行交互学习和训练,联合国家模具制造中级工职业岗位要求,经过与山东省特别是泰安市模具行业的公司合作商讨进行岗位工作剖析,确立课程侧重来培育学生具备以下的能力和修养:剖析模具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如零件的构造特点、资料性能、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精度、热办理要求等;剖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性,选择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设计工艺过程、确立切削用量等;掌握典型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构造构成、模具零零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及装置要乞降方法;应用工艺编制的基本知识,制定切合技术规范的工艺文件,并评论、完美工艺方案;应用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本知识,手工编制加工程序,并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及程序检查;恪守操作规范,文明生产;并经过模具制造调试综合实训,使学生初步具备从模具零件的加工到模具装置、调整试模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详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1.拥有正确剖析模具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及( 1)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人( 1)采集和办理信息的能力工艺性要求的能力;际交流能力;( 2)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2.拥有正确选择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加工( 2)拥有团队协作工作能力;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设施与工装、工艺参数的能力;( 3)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培( 3)拟订工作计划并进行实行3.拥有正确选择模具装置方法、达成模具养以厂为家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能力零零件的组装及模具总装的能力;( 4)拥有择业、就业、转岗和( 4)能独立进行检查、对照、4.拥有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及装置工艺自主创业的能力。
31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目录
附件31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目录1.《机床切削加工(车工)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机床切削加工(车工)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2.《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3.《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4.《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5.《模具制造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模具制造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6.《焊接加工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焊接加工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7.《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8.《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9.《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10.《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11.《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12.《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13.《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14.《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15.《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16.《汽车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汽车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17.《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18.《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19.《现代物流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现代物流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20.《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21.《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22.《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23.《烹饪(中式烹调)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烹饪(中式烹调)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24.《电子商务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电子商务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25.《化工工艺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化工工艺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26.《建筑施工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建筑施工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27.《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28.《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29.《工业设计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工业设计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30.《平面设计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平面设计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31.《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和《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试用)》。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数控机电专业)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数控、机电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门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课,主要讲授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模具的常规及特种加工方法、装配工艺。
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和模具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熟悉模具的加工工艺及装配工艺。
2.具有编制模具制造工艺规程以及分析、解决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3.了解模具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
4.由于数控、机电专业已经学过《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和《数控工艺与刀具》课程,第一章内容减少相关教学内容。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三、课程内容绪论我国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取得的进步、不足和发展方向。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任务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模具制造工艺规程1、基本概念;2、模具零件的工艺分析;3、定位基准的选择;4、工艺路线的拟定;5、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的确定;6、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7、模具零件工艺规程的制定。
第二章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1、概述;2、冲模模架的加工;3、注射模模架的加工;4、冲裁凸模的加工;5、凹模型孔加工;6、型腔加工;7、模具制造工艺过程及分析。
第三章模具电火花加工1、电火花加工;2、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第四章模具制造的其它方法1、超声波加工;2、化学和电化学加工;3、型腔的挤压成形技术;4、铸造成形技术;5、合成树脂模具制造。
第五章模具装配工艺1、模具装配方法;2、冷冲模装配;3、型腔模装配。
第六章模具零件的加工质量1、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2、模具零件的表面质量。
第七章模具生产技术管理1、模具的生产过程和特点;2、模具的动手术经济指标;3、模具加工分析;4、模具生产技术管理。
第八章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1、应用高级精密机床加工模具;2、模具CAD/CAM;3、模具的表面硬化处理;4、快速成形技术;5、模具的高速切削加工;6、模具发展方向探讨。
四、教学安排及说明1.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定位基准选择和拟订工艺路线的原则、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以及工艺卡的编写。
《模具电加工》课程标准
《模具电加工》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课,在数控技术与应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了解数控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电加工成型的规律,掌握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的基本操作.独立加工.编程能力。
二、课程目标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在专业能力方面应能够操作.编制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程序.并能加工单个简单模具零件;能够解决常见的线切割电火花机床故障;在方法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积极利用多媒体获取相应知识;在社会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1.具有线切割电火花机床操作员岗位能力。
2.具有编制线切割电火花机床控制程序能力。
3.具有线切割计算机编程加工能力。
4.具有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维修岗位能力。
三、课程设计四、教学实施(一)教学基础多媒体教室.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台钻.数车.普车。
(二)教学建议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了解数控线切割电火花加工技术。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产品质量和加工经济性的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并根据需要组织参观和现场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4.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评价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性质1.课程的性质《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能力核心课程。
它主要以冲压模和和塑料模的制造技术为研究对象,以精密异型加工、特种加工为教学重点的一门学科。
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以《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冲压成型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二门课程相衔接。
二、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模具加工工艺相关的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方法,模具装配工艺性分析方法,能够进行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的选择确定和模具装配工艺方法的选择确定。
使学生形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及模具装配工艺流程的制订,分析解决模具制造生产实际工艺问题的岗位技能。
本课程的具体能力目标:(1)具备进行模具零件结构、材料、精度的工艺性分析的能力;(2)掌握模具装配工艺性分析方法;(3)具备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的选择确定的能力;(4)具备模具装配工艺方法的选择确定的能力;(5)能够制订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及模具装配工艺流程;(6)能够进行工艺指标控制;(7)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模具制造生产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8)能够承担模具加工基层生产技术管理任务。
2.知识目标(1)分析模具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如零件的结构特点、材料性能、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精度、热处理要求等。
(2)分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性,选择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设计工艺过程、确定切削用量等。
(3)掌握典型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及装配要求和方法。
(4)应用工艺编制的基本知识,制订符合技术规范的工艺文件,并评价、完善工艺方案。
3.能力目标(1)会各类模具零件工艺流程的制订方法,具有对模具各类典型零件常见加工方法正确选用的能力。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jc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代码]:0812010[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设时间]:大二下学期[开课学时]: 72课时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主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模具制造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须具备的工艺知识,具有常用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并具有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生产管理的能力,提高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1.2设计思路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之一。
模具制造及使用企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工艺施工和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因而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模具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本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制造加工工艺的编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编制出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规程,初步能进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管理,依据模具加工工艺来指导生产,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即紧紧围绕模具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更为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
模具加工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模具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
按工序性质的不同主要有普通加工,包括车、铣、刨、磨等;还有数控加工;以及特种加工等加工方法。
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而系统的分析,其中最基本的、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
模具电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模具电加工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模具电加工技术适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与应用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课,在数控技术与应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了解数控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电加工成型的规律,掌握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的基本操作、独立加工、编程能力。
2、设计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合格的线切割电火花加工技术人才,依据模具专业、数控专业的教学标准所开设的专业课程。
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是模具专业、数控专业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将遇到的线切割电火花加工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的机床的操作能力,课程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符合相应专业资格标准。
同时,课程设计也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实践。
结合当前线切割电火花加工技术行业进行设计。
建议课时82课时。
二、课程目标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在专业能力方面应能够操作、编制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程序、并能加工单个简单模具零件;能够解决常见的线切割电火花机床故障;在方法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积极利用多媒体获取相应知识;在社会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具有线切割电火花机床操作员岗位能力。
●具有编制线切割电火花机床控制程序能力。
●具有线切割计算机编程加工能力。
●具有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维修岗位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1)根据三年制中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
(2)本着校企合作的理念,联合企业,组织开发有针对性的教材,内容紧贴岗位能力,技能训练紧贴职业要求,顶岗实习紧贴学生就业,考核标准紧贴职业资格认证,以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选取的项目应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实际,贯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4)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围绕项目设置相应工作任务,力求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给学生有自主开发、协作的能力培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电切削加工课程标准-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电切削加工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切削加工【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三年制或四年制)1、前言1、1课程性质电切削加工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三年制或四年制)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通过完成电切削加工准备、电切削加工机床操作、电切削加工程序编制、典型零件电切削加工、电削加工零件检测等学习任务,使学生掌握电切削加工方面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该课程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基础技能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其它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原则,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与电火花成型加工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围绕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所需的电切削加工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以“够用、实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充分考虑本专业中职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要。
课程内容组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成型加工典型为主线,按模块分成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准备、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操作、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程序编制、典型零件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线切割零件检测、电火花成型加工准备、电火花成型机床的操作、电火花成型加工程序编制、典型零件电火花成型加工、电火花成型加工零件检测10个学习任务。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08学时。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电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电切削加工的基本技能,具备识读图纸及工艺规程、电切削加工准备、电切削加工机床操作、电切削加工程序编制、典型零件电切削加工、零件检测等能力。
养成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的职业素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的合作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职业素养目标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静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遵守安全文明生产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意识;遵守相关国家标准,养成良好的规范操作意识和习惯;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有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兴趣和能力,具备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术学校《模具制造电切削加工技术》
课
程
标
准
二O一七年四月修订
×××××职业技术学校
《模具制造电切削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模具制造电切削加工技术》
二、适用专业
模具专业
三、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
四、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为,以模具制造工艺中解决困难和特殊加工工艺问题的特种加工技术为内容,主要是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以单元项目的方式讲授加工原理基础;程序编制;加工执行;安全操作要领等,培养学生的加工程序编制能力和加工安全操作的执行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围绕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按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认识—理论—实践”来组织教学,将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体系中,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程序编制和加工操作教学在模具零件特种加工实例中进行,辅以一定加工实况录像和动画模拟,以及生产现场观摩的教学方法。
五、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切削加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电切削加工在模具零件制造方面的应用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电切削加工的概念、基本原理、加工的主要名词术语、电切削加工的特点和电加工机床的维护保养等基本知识
2、熟悉电切削加工机床、熟悉电火花穿孔、型腔加工、电火花加工的基本规律。
熟悉线切割自动编程的知识。
3、掌握线切削的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掌握3B格式和G功能的编程方式,掌握电切削加工技术在模具方面的应用。
六、参考学时与学分
参考学时:108,学分:6分。
七、课程结构
八、资源开发与利用(一)教材编写与适用
《模具制造电切削加工技术》
(二)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字化教学资源从技术层面逐渐打破了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以及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转化成为可能。
数字化教学资源要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有助于解决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文字教材难以解决的问题。
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要全面贴近教学实际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教材的内容、学校的办学条件。
面向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所提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要正确,表述要准确,材料事实的引证要可靠。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体现以校为本,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提倡走本土化道路,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在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要有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色,学生的特色。
九、教学建议
1、教师在讲授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配合一定的加工现场参观、上机操作,同时尽量结合生产实例教学。
如有实习条件,则应该注重讲练结合,注重在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操阐释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电切削加工发疯与普通加工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结合加工实例,着重讲解电参数的合理设置等加工工艺知识,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工作的工艺过程分析。
3、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要充分运用事物、教具、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力度。
5、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完善各阶段的评估体系和方式。
6、如有实习条件,应注重实习中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实训任务。
7、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强调安全生产,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重的观
念。
(一)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及严谨治学的作风;
2、教学过程中,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能,注重教学实际效果;
3、创设专业岗位工作活动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能实训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融入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形象意识、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及环保意识;
5、本模块采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交叉进行的理实一体教学。
(二)教学条件
1、学习资源: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2、实训场地:校内特种加工实训室;校外实训以学校联系的模具公司和模具加工厂等。
3、所用设备:校内主要以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为主。
4、消耗性器材:一定规格的45号、A3钢板、圆钢、有色金属材料和各种非金属材料,金属研磨膏,各种规格的锉刀、榔头、钢錾、划针、划归、平板、方箱以及钳工通用工具、各种规格的刃具、涂料、润滑油等,劳保用品按照需要配置。
十、教学评价
第一,考核和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和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考核和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优良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及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