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第四章混凝土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建筑材料》教案-第四章-混凝土

《建筑材料》教案-第四章-混凝土

第四章混凝土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性能和影响性能的因素,以及配合比的基本设计方法。

另外,还简单介绍了其他种类的混凝土。

第一节混凝土概述一、混凝土的分类混凝土:指胶凝材料、水、天然或人工的粗细骨料,必要时加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质混合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混凝土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

(一)、按表观密度分(主要是骨料不同):1、重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3的混凝土。

常由高密度骨料重晶石和铁矿石等配制而成。

主要用于辐射屏蔽方面。

2、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2000~25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主要以天然砂、石子和水泥配制而成,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品种。

3.、轻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

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无砂大孔混凝土等。

主要用于保温和轻质材料。

(二)、按所用胶凝材料分类:通常根据主要胶凝材料的品种,并以其名称命名,如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等。

有时也以加入的特种改性材料命名,如水泥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时,称为钢纤维混凝土;水泥混凝土中掺大量粉煤灰时则称为粉煤灰混凝土等等。

(三)、按使用功能和特性分类:按使用部位、功能和特性通常可分为:结构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等。

(四)、按施工工艺分: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真空脱水混凝土、造壳混凝土(裹砂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压力灌浆混凝土(预填骨料混凝土)、热拌混凝土、太阳能养护混凝土等多种。

(五)、按掺和料分:粉煤灰混凝土、硅灰混凝土、磨细高炉矿渣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多种。

(六)、按抗压强度分:低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小于30Mpa)、中强混凝土(抗压强度30Mpa)和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等于60Mpa);按每立方米水泥用量又可分为:贫混凝土(水泥用量不亏过170kg)和富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小于230kg)等。

建筑结构 05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02-打印版

建筑结构 05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02-打印版

4.2.2 轴压构件承载力
柱的计算长度L0取值:
注:表中H对底层柱为从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对其余各层柱为上下两层楼盖顶面之间的高度。
5
2013.03
2.计算方法 (1)截面设计 已知:构件截面尺寸b×h,轴向力设计值N,构 件的计算长度L0,材料强度等级fc fy’ 。 求:纵向钢筋截面面积As’ 计算步骤如图4.2.5。
6
2013.03
(2)计算稳定系数 l0/b=5000/300=16.7 =0.869 (3)计算钢筋截面面积As′ =1677mm2 (4)验算配筋率 =1.86% > =0.6%,且<3%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且勿 300 300 4 25 纵筋选用4 如图。 Φ8@300 25(As′=1964mm2),箍筋配置φ8@300,
受压构件复合井字箍筋
筋箍筋。其原因是,内折角处受拉箍筋的合力向外。
柱钢筋图
电渣压力焊
3
2013.03
4.2.2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配置纵筋和普通箍筋的柱, 称为普通箍筋柱; 配置纵筋和螺旋筋 或焊接环筋的柱, 称为螺旋箍筋柱或间接箍筋柱。
普通箍筋柱中,箍筋是构造钢筋。 螺旋箍筋柱中,箍筋既是构造钢筋 又是受力钢筋。
(2)验算配筋率
(3)确定柱截面承载力
(1)确定稳定系数 l0/b=4500/300=15 =0.911
=0.9×0.911×(11.9×300×300+300×1256) =1187.05×103N=1187.05kN>N=800kN 此柱截面安全。
4.2.2 轴压构件承载力
思 考 题:
5.1在受压构件中配置箍筋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情况下需设置复合箍筋? 5.2轴心受压短柱、长柱的破坏特征各是什么?为什么轴心受压长柱的 受压承载力低于短柱?承载力计算时如何考虑纵向弯曲的影响?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物展示、图片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建筑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建筑物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

1.4.2 讲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讲解建筑材料的定义,介绍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等。

1.4.3 强调建筑材料的重要性解释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作用,强调其在工程质量和安全中的重要性。

1.4.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建筑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建筑材料的应用和效果。

1.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列举出常见的建筑材料,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应用。

第二章:混凝土的性质与应用2.1 教学目标了解混凝土的定义、组成和性质,掌握混凝土的应用和施工要求。

2.2 教学内容混凝土的定义、组成、性质、应用和施工要求。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演示、图片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混凝土的特性和应用。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建筑材料内容,引入混凝土的讨论。

2.4.2 讲解混凝土的定义和组成讲解混凝土的定义,介绍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如水泥、砂、石子等。

2.4.3 讲解混凝土的性质介绍混凝土的力学性质、耐久性和其他相关性质。

2.4.4 讲解混凝土的应用和施工要求讲解混凝土在建筑中的应用领域,介绍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

2.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分析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

第三章:钢材的性质与应用3.1 教学目标了解钢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掌握钢材的应用和施工要求。

3.2 教学内容钢材的定义、分类、性质、应用和施工要求。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演示、图片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钢材的特性和应用。

建筑材料第四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建筑材料第四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1 2
H
2O
1
1 2
H
2O
4.2.2 建筑石膏的凝结与硬化
1.石膏的水化
1
1
CaSO4 2 H2O 1 2 H2O CaSO4 2H2O
2.石膏的凝结硬化
干燥硬化和结晶硬化两个过程交错进行
4.2.3 建筑石膏的特性
凝结硬化快 体积微膨胀 多孔性 防火性好,但耐火性差 环境的调节性 耐水性、抗冻性差
⑧舒适的居住功能:由于石膏板具 有独特的“呼吸”性能,可在一定范围 内调节室内湿度,使居住舒适。
⑨绿色环保:纸面石膏板采用天然 石膏及纸面作为原材料,决不含对人体 有害的石棉(绝大多数的硅酸钙类板材 及水泥纤维板均采用石棉作为板材的增 强材料)。
⑩节省空间:采用纸面石膏板作墙 体,墙体厚度最小可达74mm,且可保证 墙体的隔音、防火性能。
气硬性胶凝材料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区别
气硬性胶凝材料 只能 在 空气中
凝结硬化。
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仅可以在 空气中 凝 结硬化,还可以 在水中 更好地保持和发展
其强度。
判断题: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凝
结硬化,而水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水中
凝结硬化。

既能在空气中 凝结硬化,又能 在水中凝结硬化
4.1 建筑石灰
胶凝材料
指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作用后,能够 由浆体变成固体,并在变化过程中把一些 散粒材料或块状材料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 的整体的材料。
胶凝材料的分类
将在第四章 进行讲解
胶凝材料
有机胶凝材料(树脂、沥青等)
二者有何区别 ???
无机胶凝材料 本章的重点
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 气硬性胶凝材料(石灰、石膏)

混凝土中册课程设计

混凝土中册课程设计

混凝土中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性质,理解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并学会分析影响这些性能的因素。

3. 引导学生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根据工程需求进行配合比计算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混凝土工程案例,提出优化方案。

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会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和性能测试。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混凝土设计软件,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专业自豪感。

2. 引导学生关注混凝土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培养质量意识,弘扬工匠精神。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混凝土工程实践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混凝土专业知识尚不扎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教学为主,强化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介绍混凝土的定义、组成、分类及各类混凝土的特点与应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混凝土的性质:讲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工作性能等指标。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阐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步骤。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4. 混凝土施工技术:介绍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5. 混凝土质量控制:分析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讲解质量控制措施及验收标准。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6. 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典型混凝土工程案例,提出优化方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建筑材料》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 《建筑材料》二、课程性质1.研读对象:本课程的研读对象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高职、高专学生。

2.课程特点:本课程是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极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1)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化学、物理学、材料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基本量具的能力。

(2)本课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工程施工、钢结构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3)岩石的形成、构造及成分,在工程地质课程中讲述,本课程主要讲授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与石料技术性质的关系。

(4)金属的焊接、冷加工工艺在钢结构及水利工程施工中讲授,建筑钢材的抗拉、抗压及抗弯试验在材料力学中进行。

三、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基本知识和试验的基本性能,为学习有关基础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并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选择与使用建筑材料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本课程的教学原则是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理论教学和实习实验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建筑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能的同时,具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的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同时使学生亲自动手到实验室完成各种材料的实验,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工程实践的配合,丰富了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掌握。

五、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总教学时数为56学时,全部在第一学期完成,其中讲课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为8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课程教学内容绪论[教学内容]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的任务,内容与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着重讲述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及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对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可作简单说明。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第一节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第二节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1.材料的基本物性参数、材料的密度、密实度、孔隙率及散粒材料的填充率、空隙率的定义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建筑材料 第四章 水泥 教案

建筑材料 第四章  水泥  教案

章节名称 第四章 水泥授课目标了解水泥的分类、矿物成分及性能教学过程设计新课教学要点第一节硅酸碱水泥和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波特兰水泥)定义及代号熟料 →P •Ⅰ 组成 石膏掺料 (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P •Ⅱ (6-15%)混合材料→P ·0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石灰石 原料 粘 土 −−−−→安比例混合磨细生料−−−→煅烧熟料−−−→磨细水泥成品(二磨一烧) 铁矿石石 膏石灰石 CaO; 粘土Al 2O 3和SiO 2 ;铁矿石 Fe 2O 3 ;石膏 CaSO 4水泥性能−−−→取决熟料−−−→取决矿物成分及含量比例 二、熟料的矿物成分及特性水化 凝结 硬化 产生强度 发展强度 保护强度水化热 初凝、终凝 护养:温度、湿度 水化速度 凝结硬化速度 强度发展速度 C 3A>C 3S>C 4AF>C 2S水化热初凝、终凝早期、后期强度性质C3S C2S C3A C4AF凝结硬化速度快慢最快较快水化时放热量高低最高中高低高早期低、后期高低中强度发展快慢快较快水化速度:C3A>C4AF>C3S>C2S三、凝结硬化过程调节水泥凝结----适量石膏过少:起不到缓凝作用过多:水泥腐蚀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水化铁酸钙、氢氧化钙、水化铝酸钙、水化硫铝酸钙。

凝结标志着水泥浆市区流动性而具有一定的塑性强度,硬化则表示水泥浆固化后所建立的网状结构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四、技术性质决定水泥能否使用的条件:合格品、不合格品、废品含义、标准、意义(为什么、目的)过细能耗大、硬化收缩大、易开裂可能性小1.细度:粗细程度--- 适中不得大于某粒径过粗能耗小、使用受影响可能性大*细:表面积↑与水基础面积↑水化反应↑早期强度↑*国标规定:硅酸盐水泥细度--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普通水泥细度---0.08mm方孔筛筛余量不得超过10.0%否则为不合格品2.标准稠度用水量--------指水泥拌制成特定的塑性状态(标准稠度)时所需的用水量(以占水泥重量的百分数表示)。

混凝土专业知识讲座

混凝土专业知识讲座
按采石场供给方式,石子分为连续粒级、单粒级。单粒级 宜与连续粒级组合使用以改善级配,工程中一般不采用单粒级 配制混凝土,因其空隙率较大,水泥用量多。
砂、石配合百分比合适,可使砂石混合骨料旳空隙率很小 (节省水泥)、总表面积较小(降低需水量)、和易性好。砂 在骨料中所占百分比称为砂率。
(2)最大粒径
2.混凝土用砂旳质量要求:
涉及:物理性质(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水状态、颗粒形状 及表面特征)、有害杂质含量、结实性、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等。其中砂旳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具有主要筛分析:
(1)颗粒级配
砂旳颗粒级配表达砂中大小颗粒搭配旳情况,即砂中多种 不同粒径旳颗粒所占旳百分比。用级配区表达(Ⅰ区、Ⅱ区、 Ⅲ区)。级配反应了砂旳空隙率,级配好指大小颗粒相互填充 形成空隙率小旳搭配,这么,在配制混凝土时,可用较少旳水 泥浆来填充空隙,有利于降低水泥用量和混凝土成本,配制较 密实旳混凝土,且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良好。
混凝土是在1824年发明波特兰水泥后不久出现旳。钢筋混凝土、预 应力钢筋混凝土堪称混凝土发展中旳两次革命。1923年建立了混凝土 强度旳水灰比理论,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成为可能。目前,混凝土是 世界上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旳人造建筑材料。
一、混凝土旳分类
按表观密度分为:重质混凝土(>2500kg/m3),一般混凝土 (1900~2500 kg/m3),轻质混凝土(500~1900 kg/m3),特 轻混凝土(<500 kg/m3)。
Ⅰ区砂旳砂粒较粗,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较差。合适配制 富混凝土和低流动性混凝土。
Ⅱ区砂旳粗细适中,为一般常用砂。
Ⅲ区砂旳砂粒较细,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好,但干缩较 大。
(2)粗细程度
砂旳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旳砂粒混合在一起旳平均粗 细程度,用细度模数表达(细度模数越大,砂越粗)。砂旳粗 细程度反应砂旳比表面积大小。在配制混凝土时,在用砂量相 同旳条件下,采用较多细砂,比表面积较大,所以包裹砂粒表 面所需水泥浆就多,不经济;采用较多粗砂,比表面积虽小, 但因为缺乏中小颗粒旳搭配,使空隙率增长,混凝土拌合物易 离析、泌水。所以,砂不宜过细,也不宜过粗。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3. 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3. 建筑材料的用途和选择。

4. 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建筑材料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材料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某个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加深对建筑材料的认识。

第二章:混凝土一、教学目标1. 理解混凝土的组成和制作过程。

2. 掌握混凝土的性质和应用。

3. 了解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的组成:水泥、砂、石子、水等。

2. 混凝土的制作过程: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

3. 混凝土的性质: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

4. 混凝土的应用:楼板、柱、墙等结构。

5. 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模板、钢筋、混凝土浇筑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混凝土的组成、制作过程和性质。

2. 实验演示:观察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性质实验。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混凝土结构实例,了解混凝土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混凝土组成的理解。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某个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加深对混凝土的认识。

第三章:钢材一、教学目标1. 理解钢材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钢材的性质和应用。

3. 了解钢材的连接和焊接技术。

二、教学内容1. 钢材的概念和分类:碳素钢、合金钢等。

2. 钢材的性质: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

3. 钢材的应用:梁、柱、钢筋等结构。

4. 钢材的连接:焊接、螺栓连接等。

5. 钢材的焊接技术: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钢材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建筑材料》说课大纲-涂婉玲

《建筑材料》说课大纲-涂婉玲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建筑材料》说课大纲说课教师:涂婉玲一、课程定位1、课程设置背景课程所属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学分:3学时:48学时专业培养方向:材料性质、材料应用、材料检测等。

培养目标:《建筑材料》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几个专业学生的就业位是土建五大员,培养目标:通过对五大员的岗位分析,对于材料认知选用、检测是必备的能力之一,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

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

能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

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同时对新材料具备认识及鉴别能力,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2.课程性质与作用《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较高的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讲述建筑物本身的材料,即从基础、承重构件(梁、板、柱等)、楼面、墙体、屋面等所用材料,为房屋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先修课:《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和《工程测量》等。

后续课:《工程计量与计价》、《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CAD》和《建筑施工技术》等。

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

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

能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

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具体要求如下:课堂教学目标:1、掌握一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及检测方法与标准。

2、掌握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性质3、掌握水泥的基本性质4、掌握一般建筑材料的配合比的设计5、掌握混凝土的组成及基本要求6、熟悉一般建筑材料在使用时候的注意事项。

7、熟悉一般建筑材料的加工和防腐。

素质拓展目标:在完成课程与实验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当前企业经营理念,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与个人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课件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课件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课件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1.2.1 建筑材料的定义:建筑材料是指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物质材料。

1.2.2 建筑材料的分类:按照材料性质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

1.2.3 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美观。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建筑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混凝土2.1 教学目标: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2 教学内容:2.2.1 混凝土的定义: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2.2.2 混凝土的分类:按照掺合料的不同,可分为普通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等。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混凝土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钢材3.1 教学目标:了解钢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3.2 教学内容:3.2.1 钢材的定义:钢材是铁的合金,主要由铁和碳组成。

3.2.2 钢材的分类:按照碳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钢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钢材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木材4.1 教学目标:了解木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4.2 教学内容:4.2.1 木材的定义:木材是树木的干部分,用于建筑和其他用途。

4.2.2 木材的分类:按照树种的不同,可分为硬木和软木。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木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木材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玻璃5.1 教学目标:了解玻璃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为第4.2节“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

内容包括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能正确读取实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的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重点:建筑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视频、实验设备(如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计算器、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事故案例,引出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介绍建筑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b. 解释各种力学性能指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操作细节。

4. 例题讲解: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分析实验数据,解读实验报告。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实验方案。

6. 实验操作演示:现场演示实验操作,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7.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8.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完成实验报告。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2. 力学性能检测实验操作步骤3. 实验数据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含义。

b. 计算给定实验数据下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2. 答案:a. 抗拉强度: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抗压强度:材料在压缩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抗折强度: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二节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第三节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

2. 学会运用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讲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等。

(2)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常见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3)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 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3. 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及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2)列举三种常见建筑材料,并说明其性能及用途。

(3)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材料检测实验。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分类及用途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了解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观建筑材料生产厂,加深对建筑材料性能的理解。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1458694547265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1458694547265

建筑材料(学分4,学时60)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性质为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为学习建筑设计、工程施工、结构设计等专业课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时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试验技术基础。

本课程教学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技能。

(1)在材料性质方面:①掌握材料的组成、性质及技术要求;②了解材料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③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④了解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⑤初步学会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

(2)在材料应用方面:①根据工程要求能够合理地选用材料;②熟悉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③了解材料使用方法的要点;④学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基本内容:绪论;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建筑钢材;墙体材料。

第0章绪论 2学时1.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2.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3.本课程的内容、任务与学习方法;4.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重点掌握内容:1.重点: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难点: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6学时1.材料的两种组成类型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组成的表示方法;2.材料结构的三个层次、六种宏观结构的类型及特征,无定形材料与晶体材料之间性质的差异,微观结构下不同晶体的性质特征;3.孔隙形成的原因、类型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4.体积密度、密度及表观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其测定方法;5.握孔隙率、开口孔隙率与闭口孔隙率的定义、公式及计算方法;6.堆积密度、空隙率的定义与计算公式;7.亲水性、憎水性、吸水性的概念,重点掌握质量吸水率、体积吸水率、水饱和度的定义、计算式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8.材料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对材料的影响;9.导热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建筑材料技术标准、建筑材料特点。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人类赖以生存的总环境中,所有构筑物或建筑物所用材料及制品统称为建筑材料。

本课程的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地基、根底、地面、墙体、梁、板、柱、屋顶和建筑装饰的所有材料。

建筑材料的分类:1、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无机材料又分为金属材料〔钢、铁、铝、铜、各类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水泥、混凝土、玻璃、烧土制品等〕、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有机材料有木材、塑料、合成橡胶、石油沥青等;复合材料又分为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聚合物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轻质金属夹芯板等〕。

2、按材料的使用功能,可分为构造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构造材料——用作承重构件的材料,如梁、板、柱所用材料;功能材料——所用材料在建筑上具有*些特殊功能,如防水、装饰、隔热等功能。

二、建筑材料的特点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必须有以下特点:具有工程要求的使用功能;具有与使用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耐久性;具有丰富的资源,满足建筑工程对材料量的需求;材料价廉。

建筑环境中,理想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轻质、高强、美观、保温、吸声、防水、防震、防火、无毒和高效节能等特点。

三、技术材料的类型我国常用的标准有如下三大类: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代号GB〕、推荐性标准〔代号GB/T〕。

2、行业标准如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代号JGJ〕、建筑材料行业标准〔代号JC〕等。

3、地方标准〔代号DBJ〕和企业标准〔代号QB〕。

标准的表示方法为:标准名称、部门代号、编号和批准年份。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根本性质本章主要了解材料的组成、构造和构造对性质的影响;重点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组成、构造及构造对性质的影响材料的组成:包括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

《建筑材料(第4版)》教学课件-第4章-混凝土

《建筑材料(第4版)》教学课件-第4章-混凝土

减水剂
冬期施工、要求早拆模混凝土、紧急抢修工程
早强剂
喷射混凝土
速凝剂 、减水剂
夏季施工、远距离、长时间运输混凝土
缓凝剂
冬期低温施工
防冻剂、早强剂
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
引气剂 、减水剂
选用外加剂时,其品种、质量、掺量、用法等应符合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4.4 混凝土的配合比
一、定义
①测流动性的方法:有坍落度法或维勃稠度法。
坍落度法: 用坍落度筒测出拌合物的坍落度值(mm)。
测 流
适用于
坍落度值越大,流动性就越大,拌合物越稀。
(塑性混凝土) 坍落度≥10 mm的混凝土称为塑性混凝土。

性 维勃稠度法:用维勃稠度仪测出拌合物的维勃稠度值(s)。
适用于
维勃稠度值越大,流动性越小,拌合物越干。
砂率——砂子用量占砂、石总用量的百分率。(砂/骨料) 合理砂率——既能保证良好的和易性,水泥用量又最少时
采用的砂率值。(也叫最佳砂率)
④ 原材料品种:如水泥、砂子、石子的品种 ⑤ 施工条件:如环境温度和湿度、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等。
一、和易性 5、改善措施:
① 采用级配良好、较粗的骨料
② 采用合理砂率
§4.1 混凝土概述
二、混凝土的特点
1.优点
➢ 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 ; ➢ 原材料丰富、成本低; ➢ 性能可调、施工工艺简单; ➢ 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 混凝土与钢筋复合,取长补短,
使用范围更为广泛 。
2.缺点
➢ 自重荷载大; ➢ 抗拉强度低、易开裂 ; ➢ 硬化较缓慢,养护周期长; ➢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多,质量波动大。
(干硬性混凝土) 坍落度<10 mm的混凝土称为干硬性混凝土。

第四章 混凝土(土木11)

第四章 混凝土(土木11)

劈裂抗拉强度fts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且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 的提高,比值降低。在结构设计中抗拉强度是确定混凝土抗裂能力的重要 指标,有时也用它间接衡量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强度等。 混凝土抗拉强度采用立方体劈裂抗拉试验来测定,称为劈裂抗拉强度 fts。
混凝土的弯拉强度
项目 pH值 不溶物(mg/L) 可溶物(mg/L) 氯化物(以Cl—计) 硫酸盐(SO42—计) 碱含量(mg/L)
预应力混凝土 ≥5.0 ≤2000 ≤ 2000 ≤ 500 ≤ 600 ≤ 1500
钢筋混凝土 ≥ 4.5 ≤ 2000 ≤ 5000 ≤ 1000 ≤ 2000 ≤ 1500
素混凝土 ≥ 4.5 ≤ 5000 ≤ 10000 ≤ 3500 ≤ 2700 ≤ 1500
砂率与坍落度的关系 (水泥浆用量一定时)
砂率与水泥用量的关系 (坍落度一定时)
(4)水泥品种、骨料性质 (5)外加剂 (6)拌合物存放时间及环境温度
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措施
1)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的强度等级; 2)采用最佳砂率,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及节约水泥; 3)改善骨料级配,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采用较粗的砂、石;
3、有害杂质:
对砂中的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作 出限制(表4—4),还对氯化物作出限制。 氯离子对钢筋有腐蚀作用,对钢筋混凝土用砂,砂中 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以干砂的质量计);对预应 力混凝土,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2%。 另砂中含泥量和泥块含量限制(表4—4)
混凝土弯拉(抗折)强度试验试件为150mm×150mm×550mm,采用 三分点处双点加荷。
在道路和机场工程中,抗折强度是结构设计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而抗压强度作为参考指标。 交通等级 抗折强度 特重 5.0 重 5.0 中等 4.5 轻 4.0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课程名称:建筑材料教学对象: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性能特点;2.掌握一些常见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提高材料选择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讲:建筑材料的分类1.常见的建筑材料有哪些?2.根据性质和用途分类建筑材料。

3.不同材料的优缺点。

第二讲:水泥及其制品1.水泥的种类和制备方法。

2.水泥制品的常见类型和应用。

3.选择适当的水泥和水泥制品。

第三讲:砂浆及其制备1.砂浆的组成和分类。

2.砂浆的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3.砂浆应用的案例分析。

第四讲:混凝土及其应用1.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能。

2.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要点。

3.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和案例。

第五讲: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分类。

2.常用的金属材料及其性能。

3.金属材料的应用和保护措施。

第六讲:玻璃和塑料1.玻璃和塑料的分类和特点。

2.玻璃和塑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3.选择适当的玻璃和塑料材料。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性能特点。

2.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建筑材料的认识。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讲解,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性能特点。

2.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建筑材料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建筑材料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

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建筑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闭卷考试: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建筑材料的相关知识和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2.多媒体教学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3.实验设备和材料:水泥、砂浆、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实验设备和材料教学参考书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普通混凝土
本章提要
主要介绍了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 拌合物的和易性,硬化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 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原理和应用,普通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方法等,简要介绍了其他品种混凝土, 如体现混凝土发展动态的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 凝土等。
混凝土( Concrete, 砼)是由胶凝材料、骨料
砂子的筛分析试验
总称量500g
表4.1 累计筛余率与分计筛余率计算关系
筛孔尺寸 筛余量(g) 分计筛余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
4.75mm
m1
a1=(m1/500)×100%
A1=a1
2.36mm
m2
a2=(m2/500)×100%
A2=a1+a2
1.18mm
m3
a3=(m3/500)×100%
人工砂是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 称。
常用砂
《建筑用砂》 GB/T 14684-2001 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 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冻、抗渗 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 筑砂浆。
1) 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1区
0 10~0 35~5 65~35 85~71 95~80 100~90
2区 累计筛余百分率(%)
0 10~0 25~0 50~10 70~41 92~70 100~90
3区
0 10~0 15~0 25~0 40~16 85~55 100~90
图4.3 砂的级配曲线
【例题】用500g烘干砂进行筛分试验,其结果如 表4.3所求。试分析该砂的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
由中颗粒填充,空隙率会减小,若再填充以小颗 粒,空隙率更小,如图4.2所示。
图4.2 骨料颗粒级配示意图
(a)单一粒径;(b)两种粒径;(c)多种粒径
★(3)砂的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的评定
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常用筛分析方法 进行评定。
称取试样500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 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进行筛分,然后称取 各筛上的筛余量,计算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a1、 a2、a3、a4、a5、a6及累计筛余百分率A1、A2、A3、 A4、A5、A6,其计算关系如表4.1。
A3=a1+a2+a3
600μm
m4
a4=(m4/500)×100%
A4=a1+a2+a3+a4
300μm
m5
a5=(m5/500)×100%
A5=a1+a2+a3+a4+a5
150μm
m6
a6=(m6/500)×100% A6=a1+a2+a3+a4+a5+a6
筛底
m7
a7=(m7/500)×100% A7=a1+a2+a3+a4+a5+a6+a7
4.1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4.2 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4.3 混凝土外加剂 4.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5 其他品种混凝土
4.1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碎石或卵石)、 细骨料(砂)和水拌和,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 材。
★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并抑制水 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 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
和水,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质混合材料, 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硬化而成的 人造石材。
按胶凝材料不同,分为水泥混凝土、沥青混 凝土、石膏混凝土及聚合物混凝土等;
★按表观密度不同,分为重混凝土(ρ0> 2600kg/m3)、普通混凝土(ρ0=1950~2500kg/m3)、 轻混凝土(ρ0<1950kg/m3);
【解】计算细度模数Mx
Mx (A2A31A040AA 51A6)5A1 (13.923.361.682.198.5)55.52.66
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Mx表示,其计算式 如下:
M x(A 2A 31 A 0 40 A A 51 A 6)5A 1
建筑用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
粗砂:3.7~3.1 中砂:3.0~2.3 细砂:2.2~1.6。
砂的颗粒级配用级配区表示,以级配区或级 配曲线判定砂级配的合格性。对细度模数为3.7~ 1.6的建筑用砂,根据600μ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分成3个级配区,见表4.2。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砂的颗粒级配,以累计筛 余百分率为纵坐标,筛孔尺寸为横坐标,根据表 4.2的数值可以画出砂子3个级配区的级配曲线, 如图4.3所示。
表4.2 建筑用砂的颗粒级配(GB/T 14684—2001)
筛孔尺寸
9.50mm 4.75mm 2.36mm 1.18mm 600μm 300μm 150μm
为了节约水泥,并使混凝土结构达到较高密 实度,选择骨料时,应尽可能选用总表面积较小、 空隙率较小的骨料,而砂子的总表面积与粗细程 度有关,空隙率则与颗粒级配有关。
(1)粗细程度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 起的总体粗细程度。
(2)颗粒级配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粒径不同的砂粒互相搭配
的情况。 同样粒径的砂空隙率最大,若大颗粒间空隙
2)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
水泥强度等级应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适应。 一般以水泥强度(以MPa为单位)为混凝土强度等 级的1.5~2.0倍较适宜,水泥强度等级过高或过低, 会导致水泥用量过少或过多,对混凝土的技术性 能及经济效果都不利。
2 细骨料-砂子
普通混凝土的细骨料主要采用天然砂和人工 砂。
天然砂是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 积形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 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按产源不同,天然砂 分为山砂、河砂和海砂。
水泥浆体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 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 一起,形成坚固的整体。其结构如图4.1。
图4.1 普通混凝土结构示意图 1—石子;2—砂子;3—水泥浆;4—气孔
1 水泥
1) 水泥品种的选择 配制混凝土时,一般可采用六大品种水泥,
必要时也可采用快硬水泥、铝酸盐水泥等。 详见第3章内容。
按使用功能不同,分为结构用混凝土、道路 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 及防辐射混凝土等;
按施工工艺不同,又分为喷射混凝土、泵送 混凝土、振动灌浆混凝土等。
★混凝土的特点: 可塑性好、性能可调、可用钢筋增强、耐久 性好、原材料来源丰富; 但自重大、呈脆性、施工过程影响因素多。
本章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