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解析一、古诗词部分《观沧海》(曹操)1. 诗歌内容-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接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画面,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展现了岛上生机盎然的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写出秋风中大海汹涌澎湃的气势。
后四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出来,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2.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对沧海景色的描写中,通过描绘壮阔的大海,展现自己的壮志豪情。
-虚实结合:前六句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后四句则是诗人的想象,虚景与实景相互映衬,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 诗歌内容-诗的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暮春时节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凄凉哀愁的氛围。
“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友人被贬之地的偏远,“龙标”指代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千古名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伴随友人一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2.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了对友人被贬的忧伤之情。
-想象奇特:把明月想象成可以寄托情感、陪伴友人的使者,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风格。
《次北固山下》(王湾)1. 诗歌内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出旅途奔波,“客路”表明自己是羁旅他乡之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悬,这两句意境开阔,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名句,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上已显露出新春的气息,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新旧交替的感慨。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翻译与赏析(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翻译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以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部分古诗词的赏析: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写,描绘了大海的壮阔和吞吐日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2.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为王湾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所作。
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一、《观沧海》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
答:展现了诗人的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1.颔联画面。
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悬。
描绘了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2.颈联哲理。
答: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态度,包含了新事物一定会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感情。
4.全诗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思乡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态度。
三、《钱塘湖春行》1、赏析《钱塘湖春行》颔联: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早莺人格化,“争”让人感到春光的宝贵“啄”描写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两句让全诗充满了春的活力与生机。
2、全诗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西湖初春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四、《天净沙.秋思》1、描绘画面:描绘了一幅凄凉、孤寂的深秋晚景图。
2、全诗的思想感情:表达游子的孤独思乡和羁旅愁思。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尾联是否矛盾?答:不矛盾。
用钟磬声衬托周围的—片寂静,表现了作者沉静的心情,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第一句描绘了杨花子规。
点明了晚春季节渲染悲伤的气氛。
2、赏析最后一句:运用拟人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带愁心给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担忧、同情和思念。
七、《夜雨寄北》李商隐1、赏析最后一句:设想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欢乐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对亲友的无限思念。
2、思感:漂泊异乡的孤寂,和渴望团聚、盼望归期的感伤。
七《泊秦淮》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寒冷、迷蒙的画面。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对统治者荒淫无度的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慎重忧虑。
(或忧国忧民)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或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因为当时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赏析PPT课件 人教版 (共108张PPT)
演化成语 : 万籁俱寂; 籁: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 各种声音。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 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俱:都; 全。 曲径通幽;曲:弯曲;径:小路;幽: 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 幽深僻静的地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
作 者 简 介: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靠近。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写诗人告诉朋友:重阳节我还到你家,喝 菊花酒。朋友间那种融洽的感情、诗人对 田园的喜爱溢于言表。
课堂小结: 这首诗看似平淡,平平地叙 述,省净的语言,但读完之后, 却仿佛是一曲清幽淡雅的田园交 响曲,令人向往,令人陶醉,令 人回味不已。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二十岁举孝廉,在镇 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 势力,十数年间,先后击败了吕布, 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 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四年后病死洛 阳,死后尊称魏武帝。其诗今存二十 首,都是乐府歌辞。风格悲凉慷慨, 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四言诗成就尤 其突出,今有《曹操集》问世。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作 者 简 介:
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 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 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 居作诗。他的是现存五十多首,多 以山林胜景为题材。这首诗抒发了 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 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 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内古诗词鉴赏共51页文档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原诗照录】峨眉山月歌唐代:XXXXXX,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聚焦作者】XXX(701-762),字太白,号XXX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一说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少时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XXX(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青莲乡。
一说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
XXX一生喜好云游四方,由于一生中在XXX此地居住时间最久,在XXX的生活也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很深的影响,所以后人称之为XXX居士。
XXX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享年61岁。
XXX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
直到天宝元年(742),XXX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XXX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
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后世将XXX和XXX并称“XXX”。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XXX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XXX是蜀人,因此XXX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XXX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译文与注释】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夜间搭船出发,分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依依不舍去处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XXX,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人教版语文七(上)课外古诗赏析(完整版)
谈谈最后一句“还”的表达效果。 【解析】 “还”是“再”的意思,作者深深为农 庄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 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 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 归自然的情怀。
【全诗主旨】 诗歌通过写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 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 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 了乐趣,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 友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 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
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 感》你们同意吗?
观 书 有 感 比 喻 读 书 的 感 受 。
[南宋]
朱
熹 半亩方塘:比喻书本。
半亩方塘一鉴开, 池塘里的“水”:比
天光云影共徘徊。 喻书本中的知识、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 问、思想。 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比喻读书
通过描绘深山禅院的幽静
抒发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意〗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停地在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清风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 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 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 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议 论),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借陈后主之事, 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1. 两个“笼”字有什么妙用,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古诗词赏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观沧海》1、展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本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山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
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为展现作者的博大胸襟作铺垫。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该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
2、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阔”和“悬”字用得好。
“阔”字表现出“潮平”。
春潮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
风顺风和,帆儿高悬。
“阔”和“悬”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了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4、诗中用”客路“、”行舟“、”归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思家归乡的急切心情。
三、《钱塘湖春行》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
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早莺、新燕、浅草、春水。
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捉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你将五,六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答案】(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写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故答案为:(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诗词赏析第一部分:课内赏析观沧海【魏】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①碣石:山名。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017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43张ppt)(共43张PPT)
第43页,共43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本 ·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1页,共43页。
诗
词
课
《峨眉山月歌》李白
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览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第2页,共43页。
峨
眉
山
月 歌
李 白
第3页,共43页。
作者名片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生地今 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 。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 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 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 》《蜀道难》等。
顿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 南河北》《春夜喜雨》
第13页,共43页。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李龟年:唐玄宗时著 名乐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流落江 南。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第31页,共43页。
最后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展现出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 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 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 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 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 出现了一个飞跃。
第37页,共43页。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 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 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现了戍 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 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人教版七年级经典古诗词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经典古诗词解析
本文档将对人教版七年级经典古诗词进行解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含义和价值。
以下是对一些经典古诗词的解析: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
通过描写白天的进程和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无限渴望。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味着人们应该不断追求进步和更高的目标,永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2.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写夜晚的明月和思乡之情,诗人表达了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味着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应该保持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通过描绘瀑布的流动和高度,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味着瀑布的高度和气势,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以上是对人教版七年级经典古诗词的简要解析。
这些古诗词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以及思考人生和自然的深层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知识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意】加粗的是默写中的易错字【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多用修辞。
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
【翻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条溪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为你忧愁的心思寄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他陪着您一直到夜郎的西边。
【语句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考点】选取“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妙处)?/首句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③通过暮春两种特有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氛围,奠定了诗人对友人关切、牵挂、同情、伤感的感情基调,融情入景④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贬谪遭遇的悲痛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考点】请赏析本句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②通过“杨花”“子规”这两种特定的景物渲染愁苦凄凉的气氛③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考点】炼字“尽”和“啼”①“尽”写出柳絮已经飘完,既点明暮春时节,又有飘零之感“啼”写杜鹃的叫声,杜鹃的叫声比较凄哀,带有悲凉之意②这两个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为全诗烘托了一种凄苦哀伤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考点】分析“闻道龙标过五溪”①点明题意,勾勒出王昌龄的远谪所行路线。
②“闻道”表示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③“过五溪”暗示出贬谪之偏远,路途之艰难,显示出李白对友人的关切。
【考点】用自己的话描述“杨花落尽子规啼”所展现的画面。
杨花漫天飞舞,漂泊不定,杜鹃一声声“不如归去”地叫着,鸣声凄厉。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与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与赏析《观沧海》曹操1.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2.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次北固山下》王湾1.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齐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作简要赏析。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本诗思想感情是什么?抒发了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3.分析颔联中“争”和“啄”好在哪里?“争” 运用了拟人,写出了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让人感受到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燕子忙着衔泥筑巢的情态。
这两句着重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活力与生机。
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天的歌手,几只早飞出来的黄莺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刚飞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不知要将家安在谁的屋檐下。
5.描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
缤纷的野花次第开放,使人眼花缭乱。
出生的嫩草一片新绿,才刚刚盖过马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首小令的情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凄冷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
人教版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 2017 级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鉴赏古诗词序次由后往前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寥寂,我言秋季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一、二句显现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豪迈的心境。
用了比较的手法,立刻祖先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比较。
2、秋季可写的光景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示心志:在厄运眼前不低头、奋斗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打破秋季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旅行,将秋季的寥寂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寥寂,我言秋季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旌旗鲜亮的表示了自己怎样的见解?答:比较写法;讨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季胜春朝”的见解。
5、后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描述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信心进步的人生态度。
二:( 1)先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说说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 2 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季胜春朝”的原因是什么?( 3分)参照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忧如打破白云间隔的气派,表现了作者奋斗进步的激情和豪迈乐观的情怀。
( 2 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这样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季胜春朝”。
( 3 分)其一: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季就都哀叹孤单悲凉,我却说秋季要胜过春天。
秋季明亮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打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味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顺序由后往前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分)其一: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1.诗中的“秋”字除了交待季节外,还起什么作用?2.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3.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4.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案:1.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2.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3.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
就空间而言,诗中巴山、西窗、巴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4.“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阅读练习及答案(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分)(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2分)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话]:_____(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2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7)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1分)(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分)答案:(1)、李商隐;(2)、①何时能够②再回叙;(3)、(略);(4)、D;(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分)(8)(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5)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句略作赏析。
[答]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
“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6)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
[答]“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7、诗中“僵”与“孤”,写出了四日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诗中“僵”与“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答:表达了作者要为光复故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9.说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表达效果。
答:两句一果一因,两相照应,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乐观豪迈的精神状态。
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主题:对王朝更替兴亡的感慨,对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分析: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
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啊,云涛,云涛,四面八方尽是滚滚云涛,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
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
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练习:这首诗主题:对王朝更替兴亡的感慨,对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同情2.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二两句描写的景象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
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
3.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对偶4.这首诗描写奔腾壮阔山势不逊诗句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阅读题及答案】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