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讲义分析解析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讲义分析解析

-环境工程基础实验-“环境工程基础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课,是《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的必修课,其目的是巩固和加强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贯通和融化,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本课程的实验内容选用目前较常用的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I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是研究在废水中悬浮颗粒浓度较稀时,颗粒依靠重力作用而沉淀的基本规律。

一般是通过沉淀柱静沉实验,获得颗粒沉淀曲线。

本实验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为某些构筑物(如沉砂池)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自由沉淀的概念、特点、规律的理解。

2.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方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沉淀关系曲线。

、[实验原理]悬浮物浓度不高,在沉淀过程中,颗粒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其沉淀轨迹为直线。

典型例子是砂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以及悬浮物浓度较低的废水在初沉池中的沉淀过程。

自由沉淀过程可用牛顿第二定律描述,其沉淀速度符合斯托克斯公式。

悬浮颗粒在沉淀池内的运动规律,Haze n和Campl出了理想沉淀池的概念。

沉淀池能够去除的颗粒包括u > u o以及u < u o的两部分,故去除率n为:1 L P0=(1认走。

啷⑴or100%P o为沉淀速度小于最小沉淀速度(u o)的颗粒在全部悬浮颗粒中所占的百分数(P^C L,剩余量,);1-P o (去除量)为沉淀速度大于最小沉淀速度(u o)的C o颗粒去除百分数。

式(1)是悬浮颗粒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通过下式计算沉淀速率,即h0"O u =t i60式中u——沉淀速率(mm/s);h o—取样口咼度(cm)t i——沉淀时间(min)三、[实验器具与设备]1. 自由沉淀装置(沉淀拄,储水箱,水泵空压机);2. 计时秒表;3. 分析天平(1/10000 1台)4•恒温烘箱5. 干燥器;6. 旋塞称量瓶(40x70 10个);7. 量筒(10个);8. 烧杯、移液管、瓷盘等。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学时: 4学时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一、实验目的1. 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掌握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2. 针对某一废水,由学生在给出的三种混凝剂中任选两种,实验比较后确定自己认为合适的混凝剂。

3. 确定每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pH值、搅拌速度及其他等三种操作条件。

二、实验要求1、学生学会测试不同废水的浊度水质指标;2、根据废水水质选择所用的混凝剂类型;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混凝剂对废水的去除效率;4、实验前先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提供的实验设备与试剂调整自己的方案并执行,得出自己的结论。

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根据研究,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

天然水中的粘土类胶体微粒以及污水中的胶态蛋白质和淀粉微粒等都带有负电荷。

微粒一般由胶核、固定层和扩散层组成。

胶核和固定层一般称为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之间有一个电位差,此电位称为ζ电位。

胶粒在水中受几方面的影响:①带相同电荷的胶粒之间产生的静电斥力;②为例在水中作的不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③胶粒之间的范德华引力;④水化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

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

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可以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网捕作用。

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四、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材料(试剂)(黑体,小4号字)六联或磁力搅拌器1台pH酸度计1台或pH 试纸光电浊度计1台温度计1支250ml烧杯6个2000ml烧杯1个,1000ml量筒1个针管和移液管各1个FeCl3、Al2(SO4)3、FeSO4、NaSiO3 各1瓶30%的NaOH溶液和10%HCl溶液500ml各1瓶五、实验预习要求、实验条件、方法及步骤预习部分:1. 查阅混凝处理工艺的相关章节,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实验四 药剂混凝最佳效果实验

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实验四  药剂混凝最佳效果实验

实验四药剂混凝最佳效果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观察并确定在一定水力梯度的搅拌条件下处理某种废水时最佳效果的pH值和最佳投药量。

3、进一步掌握混凝过程的作用机理。

二实验理论基础与方法要点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的特点是水量大、水质复杂且变化大,除含有机污染物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悬浮物、洗涤中的氮、磷等污物。

对特种工业如石油炼制、石油化工、造纸、冶金、食品、制药、化肥等工业污水其污染物就更复杂,水质变化更大,在进入生化处理之前均应经过混凝、气浮作预处理,除去悬浮物和胶体污物。

这一过程包括凝聚和絮凝两步:凝聚主要是通过压缩双电层和电性中和机理作用,使胶体和悬浮物脱稳和聚集的过程,所加入的药剂称为凝聚剂;絮凝主要是通过吸附桥联机理作用成长为更大絮体的过程,所加入的药剂称为絮凝剂。

同时兼有这两者功能的过程称为混凝,具有这两种功能的药剂则称为混凝剂。

无机盐混凝剂如聚铝、聚铁等无机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混凝过程中起三种作用:(1)A13+(Fe3+)及其低聚合度高电荷的多核络离子的脱稳和凝聚作用;(2)高聚合度络离子的桥连絮凝作用;(3)氢氧化物沉淀形态和有机物高聚物形式存在时的网捕卷带作用。

这三种作用可同时存在,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则可能以某一作用为主。

通常在pH偏低,胶体及悬浮物浓度高,投药量尚不足的反应初期,脱稳凝聚是主要形式;pH值较高,污染物浓度较低,投药量充分时,网捕是主要形式;而在pH值和投药量适中时,桥连卷带应为主要作用形式。

三实验装置材料和设备(1)六联式搅拌器(或磁力搅拌器):1台(2)光电式浊度仪GDS-3型:1台(3)色度计(光电比色计):1台(4)烧杯:1000mL 6个;250mL 8个(5)量筒:1000mL 1个;100mL 1个(6)移液管:1、2、5、10mL各2支(7)温度计:100℃1支(8)秒表:1只(9)酸度计:1台材料:(1)聚合氯化铝(PAC) (2)5%NaOH溶液(3)5%H2SO4溶液(4)聚丙烯酰胺(PAM)(5)生活污水(或周溪河水)(6)壶式塑料桶(10升):4只(全班共用)(7)COD测定仪(或CODcr -K2Cr2O7测定法全套装置)四实验步骤1、先将PAC配成10g/L的溶液,PAM配成1g/L的溶液,此项工作由实验员先准备。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印染废水的混凝实验(3学时)一实验目的1.通过混凝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某种水样的最佳混凝工艺的方法:(1)通过本实验,确定某水样最佳混凝剂的类型;(2)了解水力条件、pH值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混凝阶段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大颗粒的悬浮物可以通过自身重力作用沉降,但是胶体则是一种稳定的分布状态,自然沉淀很难去除。

书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由于静电斥力和水化作用等,使得胶体颗粒具有分散稳定性,其中静电斥力影响最大。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1)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加,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ζ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小,破坏了其双电层的稳定性,胶体得以迅速凝聚。

(2)混凝剂中和了部分胶体颗粒的电荷,破坏了整体的胶体电平衡,使得胶体迅速凝聚。

(3)混凝剂分子一般是直连大分子,在胶粒之间形成了吸附架桥,是胶粒形成大胶团,产生絮凝体,由于重力作用而沉降。

(4)混凝剂的金属盐和形成的网状絮体对胶体颗粒起到一个网捕作用。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的稳定性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凝聚为较大胶团,大胶团在一定水利条件下形成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越大的矾花越容易沉降。

自混凝剂投加至矾花形成的过程叫混凝。

混凝过程中选择混凝剂是关键。

常见的混凝剂有无机混凝剂,包括铝盐(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铁盐(硫酸亚铁、硫酸铁、三氯化铁),有机混凝剂,包括人工合成(阴离子型—聚丙烯酸钠,阳离子型—聚乙烯吡烯盐,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和天然高分子(淀粉、树胶、动物胶)。

因此混凝剂很难确定。

在选定混凝剂后需要进一步确定其投加量和pH值影响。

羟基OH-可以促进桥联作用,但过多的羟基又促进颗粒带负电,有些混凝剂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才能发挥作用。

另外絮凝体的形成还受外界因素如水温、水力条件和沉淀时间等影响。

这些都需要试验确定。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1.分光光度计2.六联搅拌器(采用六个机械搅拌器代替)3.400ml烧杯6个,100ml烧杯6个4.5ml,10ml移液管各1支5.玻璃棒2支6.洗耳球1个7.50ml去针头注射器1个四试剂硫酸铝(Al2(SO4).18H2O)10g/L三氯化铁FeCl3.6H2O 10g/L盐酸HCl(CR) 10%氢氧化钠NaOH 10%聚丙烯酰胺PAM 1mg/L染液五实验步骤1.分别取染料废水200ml至于六个大烧杯中(1)在上述六个烧杯中分别加入HCl 3ml、2ml、1ml;NaOH 1ml、2ml、5ml,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2013年7月学生实验守则环境工程学实验目的在于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验证增强动手能力、掌握操作技能、测量方法和培养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成果及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进行实验必须遵守:一、遵守上课时间,不得迟到及无故缺课。

因故不能上课者必须及时请假并进行补课;二、实验课前必须预习实验讲义中有关内容,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记录表格等;三、进入实验室内必须严肃认真、不得喧哗。

不得乱动其它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四、开始实验之前,要先对照实物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弄清实验步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再进行实验。

实验小组成员应互相配合,精心操作、细心观察、认真进行数据测量;五、实验过程中应按照教师要求及时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认真整理,以便检验实验的正确性;六、爱护仪器设备和其它公共财物,如有损坏,应查清责任,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视损失情况酌情赔偿;七、实验完毕应报告指导教师,经许可后将仪器设备恢复原状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八、实验报告应力求书写工整,图表清晰,成果正确。

并写上同实验小组成员的名称,以便教师检验。

如有不符合要求者,应重做;3实验一 混凝实验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负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表面水化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不能依靠其自身的重力而发生自然下沉,而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通过电性中和或吸附架桥作用,而使胶粒脱稳,颗粒相互凝聚在一起形成矾花。

混凝处理的效果不仅与混凝剂的投量有关,同时还与被处理水的PH 、水温及处理过程中的水力条件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1、掌握水和废水混凝处理的最佳混凝条件(投药量、pH 及水力条件)的确定方法;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3、了解混凝过程中凝聚和絮凝的作用及其表现特征;4、了解絮体的产生及其聚集增大的基本过程;5、深入理解不同混凝剂混凝效果的差别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二、实验原理: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的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是胶体颗粒长期处于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的主要原因,胶粒所带的电荷即电动电位称ξ,ξ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及胶体颗粒的稳定性程度,胶粒的ξ位越高,胶体颗粒的稳定性越高。

环境工程实践作业指导书

环境工程实践作业指导书

环境工程实践作业指导书一、实践目的和意义环境工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掌握环境工程技术实践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本指导书旨在对环境工程实践作业进行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二、实践任务本次实践作业的任务是设计并搭建污水处理装置。

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环境工程知识和技术,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套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装置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污水处理需求。

三、实践步骤1. 调研与分析在开始实践之前,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到废水的特征、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并对目标污染物进行评估。

同时,还需要考虑实践条件和所需设备的可行性,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2. 设计方案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学生需要设计污水处理装置的方案。

设计应包括处理工艺、主要设备的选择和布局、运行参数的确定等。

设计方案要考虑到经济性、效益性和环保性,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3. 装置搭建在完成设计方案后,学生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搭建污水处理装置。

在搭建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装置的性能和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4. 实际操作完成装置搭建后,学生需要进行实际操作,以验证装置的处理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记录操作步骤和参数变化,及时调整操作和设备,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5. 数据分析和报告实践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际操作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实践目的、设计方案、操作步骤、数据分析和处理效果等内容。

报告要以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四、实践要求1. 安全第一: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文档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文档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前言环境污染治理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必修课,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水、气、固废处理技术的基本实践方法、手段和操作技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实验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能独立进行实验的全过程;实验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细致整洁,爱护仪器设备;初步掌握测试技术及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本实验指导书由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及实验指导的教师赵文霞、李再兴、周保华、任爱玲、侯永江、国洁等编写。

赵文霞和李再兴负责文字、绘图及校对。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7年6月目录第一篇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1)实验一化学混凝实验 (1)实验二水静置沉淀实验 (9)实验三离子交换试验实验 (13)实验四加压溶气气浮实验 (16)实验五臭氧氧化实验 (20)实验六活性污泥评价指标实验 (27)实验七空气扩散系统中氧的总转移系数的测定 (31)实验八厌氧消化实验 (35)第二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38)实验一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定 (38)实验二烟气流量及含尘浓度的测定 (44)实验三文丘里-旋风水膜除尘器的除尘模拟实验 (52)实验四GR型消烟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的模拟实验 (55)实验五干法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 (60)实验六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 (66)实验七道路交通环境中颗粒物污染特性评价 (72)实验八室内空气污染监测 (76)第三篇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 (86)试验一土柱(或有害废弃物)淋滤实验 (86)实验二生活垃圾厌氧堆肥产气实验 (91)第一篇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实验一化学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方法去除。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杨红刚刘艳丽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2007年2月目录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测定实验┅┅┅┅┅┅┅┅┅┅┅┅┅┅┅┅3实验二混凝实验┅┅┅┅┅┅┅┅┅┅┅┅┅┅┅┅┅┅┅┅┅┅┅┅3实验三有害固体废物固化实验┅┅┅┅┅┅┅┅┅┅┅┅┅┅┅┅┅┅9实验四可燃固体废物热值的测定┅┅┅┅┅┅┅┅┅┅┅┅┅┅┅┅11实验五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分析技术┅┅┅┅┅┅┅┅┅┅┅┅13实验六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测定┅┅┅┅┅┅┅┅┅┅┅┅┅┅┅┅┅15 实验七碱液吸收气体中SO2实验┅┅┅┅┅┅┅┅┅┅┅┅┅┅┅┅19 实验八环境噪声测试(由杨红刚老师提供)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强理解曝气充氧的原理及影响因素;2.了解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3.测定曝气设备氧的总转移系数Kl a。

计算充氧能力Q s。

二、实验原理曝气是人为地通过一些设备,加速向水中传递氧的过程。

常用的曝气设备分为机械曝气和鼓风曝气两大类。

无论哪一种曝气设备,其充氧过程均属传质过程。

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的机理为双膜理论。

当气液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面(界面)的两侧分别存在着气体边界层(气膜)和液膜边界层(液膜)。

氧在气相主体内以对流扩散方式通过气膜,最后以对流扩散方式转移到液相主体—水中,由于对流扩散的阻力比分子扩散的阻力小得多,所以氧的转移阻力集中在双膜上(主要来自液膜)。

根据传质原理,氧向水中转移的速率与水中亏氧量及气液接触面面积呈正比。

其基本方程式为:dc/dt=-KL a(C s-C)变量分离积分整理后,得曝气设备总转移系数:KL a=-2.303/(t-t0)*lg(C s-C0)/(C s-C t)式中:KL a—氧总转移系数(1/分或1/时)t、t0—曝气时间(分)C0—曝气初时池内溶解氧浓度实验时使C=0C s—曝气池内液体饱和溶解氧值(mg/l)C t—曝气某一时刻t时,池内溶解氧浓度(mg/l)由上式可看出,影响氧速度KL a的因素很多,除了曝气设备本身结构尺寸、运行条件之外,还与水质、水温有关。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指导书.doc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指导书.doc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指导书2006-09-20实习名称认识实习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Perceptual cogni Li on course实习性质必修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实习吋间3天学分0. 5学分时间安排四学期一、目的专业认识参观实习是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取得感性认识;通过实习过程中的观察、询问、调研、现场感观与理论的対照,了解污水处理工程及给排水工程,接触实际生产,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生产实际情况有初步了解,增加对污染治理企业的工艺流程、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等方而的认识,使学生对环保工程、设备与设施及在生产中的使用情况有-•定的感性认识, 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

二、实习内容(一)实习内容1、请工程技术人员现场介绍工艺流程、生产管理、设备、设施运行与管理情况。

2、阅读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照构筑物进行认真剖析, 特别注意一些关键部位的设计情况。

3、了解各个子系统的运行管理情况,操作规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及有关指标;4、了解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布置情况(二)实习应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污水处理系统1、了解污水处理厂的用地要求和厂址选择原则。

2、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及平面和竖向布置情况。

3、了解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组成及进出水水质,处理能力,处理程度,处理效率。

4、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的工艺流程以及构筑物选型等情况。

5、了解各项构筑物的形式和构筑物基本设计参数,运行方式和运行管理的各种控制指标,以下儿部分需着重了解:第一部分一级处理(1)泵房粗格栅:设计尺寸,栅条间距和断面形状,格栅倾角,栅间流速,截留污物量和污物清除方式。

集水池:集水池形式进水渠道、尺寸及容积。

泵房:泵房形式、平面布萱、主要工艺尺寸,进出水管的管径及高程布置等。

(2)细格栅间:细格栅、钟式沉沙池、泥沙分离器的布置;污水流动路线、渠道;构筑物的结构、高程A:细格栅:设计尺寸,栅条间距和断面形状,格栅倾角,栅间流速,截留污物量和污物清除方式。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doc 98页)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doc 98页)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doc 98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盐湖系环境工程教研室目录实验一实验理论认识课实验二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的测定实验三水样悬浮固体与浊度的测定实验四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实验五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实验六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常见阴离子含量实验七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实验八颗粒自由沉淀实验实验九混凝实验实验十噪声监测实验实验十一烟气分析实验实验十二离子交换软化实验实验十三废水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实验十四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十五有害气体吸附实验实验十六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实验十七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实验十八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十九过滤与反冲洗实验实验一实验理论认识一、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1、实验目的实验能力是现代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科技人员最佳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的实验技术,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准备、运行启动、调试和运行控制,到检测分析、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实验参数进行归纳、计算和得出结论等全过程。

2、实验要求(1)实验预习(2)实验操作(3)实验报告二、实验安排1、实践认识课循环实验:2、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测定3、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4. 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5、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常见阴离子6、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7、颗粒自由沉淀实验8、离子交换软化实验9、废水生化需氧量的测定10、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11、噪声监测实验12、有害气体吸附实验13、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14、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三、有关循环实验所用仪器的介绍和认识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总有机碳TOC分析仪3、离子色谱仪4、便携式紫外线强度检测仪5、便携式臭氧检测仪6、多功能水质分析仪7、水份测定仪8、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成套设备9、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成套设备10、无级调速六联搅拌机11、便携式溶解氧测量仪四、数据处理实验二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测定一、废水样品的采集为了采集到有代表性的废水,采样前应该了解污染源的排放规律和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实验模型一、实验目的(1)应熟练掌握SBR活性污泥法工艺各工序的运行操作要点;(2)熟练掌握活性污泥浓度和COD的测定方法;(3)正确理解SBR活性污泥法作用机理、特点和影响因素;(4)了解SBR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池的内部构造和主要组成;(5)了解有机负荷对有机物去除率及活性污泥增长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即SBR工艺(sequencing Balch Reactor)。

本工艺最主要的特征是集有机污染物降解与混合液沉淀于一体,与连续式活性污泥法相比较,工艺组成简单,无需设污泥同流设备,不设二沉池,一般情况下,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在单一的曝气池内能够进行脱氮和除磷反应,易于自动控制,处理水水质好。

间歇式活性污泥曝气池在流态上属于完全混合式,在有机物降解方面是时间上的推流,有机污染物是沿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的。

如示意图1所示:间歇式活性污泥曝气池的运行操作是由①流入;②反应;③沉淀;④排放;⑤待机(闲置)等五个工序组成。

这五个工序构成了一个处理污水的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每个工序的持续时间。

进水、排水、曝气等动作均由自动控制箱设置的程序自动运行。

三、试验装置图四、实验水样及活性污泥(1)生活污水;(2)城市污水厂同流泵房的活性污泥。

五、操作过程首先必须弄清楚组成模型的所有装置和连接管路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模型的工作原理。

在此基础上,方可开始模型的启动和运行。

(1)清水试验按进水——曝气——沉淀——排水——搅拌顺序设定四个时间继电器的运行时间,配水箱灌满自来水,刚进水泵将水打入本体,然后曝气一段时间,再停止曝气一段时间,打开排水电磁阀排一部分水,观察滗水器是否灵活,最后开动搅拌慢速搅拌一段时间。

这是一个完整的运行周期,可根据实验目的调整时间继电器使用的个数和设定时间。

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周而复始,重复循环。

(2)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取城市污水处理厂同流泵房的活性污泥装入本体中,体积在本体有效容积的l/3—2/3,其余体积为自来水,只开动曝气的空气泵曝气1—2d,然后在配水箱配低COD浓度的试验用水,或稀释的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控制每次进水量,延长曝气时间。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主编:张庆乐泰山医学院实验一 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前复习第二章残渣和浊度的有关内容。

二、悬浮固体的测定(一)原理悬浮固体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

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总不可滤残渣)。

(二)仪器和试剂1. 烘箱2. 分析天平3. 干燥器4. 孔径为0.45um 滤膜及相应的滤器或中速定量滤纸。

5. 玻璃漏斗6. 内径为30-50mm 称量瓶(三) 实验步骤1. 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在103-105℃烘干2小时,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005g )。

2. 去除漂浮物后,振荡水样,量取均匀适量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 ),通过面称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洗残渣3-5次。

如样品中含油脂,用10mL 石油醚分两次洗残渣。

3. 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在103-105℃烘箱中,打开瓶盖烘2h ,冷却后盖好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四) 数据处理悬浮固体(mg/L )= VB A 1000*1000*)( 式中:A ——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重瓶重(g )B ——滤膜及称重瓶重(g )V ——水样体积(mL )(五)注意事项(1)树叶、木棒、水草等杂质应先从水中去除。

(2)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振荡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再过滤。

(3) 也可采用石棉坩锅进行过滤。

(六) 思考题1. 进行称重之前对水样如何进行预处理?2. 为什么控制温度在103-105℃?3.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和浊度有无关系?4.分析产生测定误差的原因?三、浊度(一)原理浊度是由水中含有的泥沙、粘土、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等悬浮物质造成的。

水体浑浊会影响阳光的透射,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浊度以度为单位。

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指导书

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指导书

环境工程生产实习要求一.环境工程生产实习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流体力学》等。

后续课程: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如《环境监测及质量评价》、《水污染控制工程》、《生物化学》、《环境化学与监测》、《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二、环境工程生产实习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环境工程生产实习课程是在学习基础理论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后,有了书本知识和化学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在进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学习之前进行的。

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对工厂企业的环境现状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本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同时对未来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并且对环境工程现状有进一步了解,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有个初步认识。

2.通过对环境工程企业的运行管理的了解,进一步掌握企业的基本运作方式。

3.通过对工厂工人师傅的学习、接触,进一步培养劳动的观念,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思想觉悟,建立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

4.通过生产实习,进一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思维,树立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坚定学生从事环境工程工作的信心。

三、教学基本要求1、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初步了解工艺原理和各种设备设施等。

2、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自动化控制的手段,以及环境监测的组织结构。

3、了解污染物的分析测方法,实际的操作手段。

4、了解生产企业的“三废”排放的种类和数量,控制指标及其分析方法,排放标准。

5、了解环境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新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以便在毕业设计和科学研究中加以解决。

四、实习教学环节1、为了使学生能通过实习学有所得,应进行实习动员,强调下厂实习的重要,是锻炼自己的极好机会,要珍惜时间,虚心请教,多问、多想、多看,有刻苦钻研精神,多向工人师傅学习。

环境工程专实验讲义(终版)

环境工程专实验讲义(终版)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讲义吉林化工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目录第一部分《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实验一、废水中颗粒物的自由沉降 (1)实验二、混凝实验 (5)实验三、压力溶气气浮实验 (7)实验四、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 (9)实验五、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 (12)实验六、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14)实验七、吸附法处理含酚废水 (16)实验八、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18)实验九、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 (21)实验十、污泥比阻试验 (23)实验十一、聚醚砜微滤膜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26)实验十二、无机纳滤膜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29)实验十三、超滤中水回用实验 (32)第二部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实验一、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 (34)实验二、旋风除尘器对不同颗粒物的去除效率测定 (38)实验三、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 (41)实验四利用袋式除尘器测定不同粉尘除尘效率 (45)实验五、校园锅炉房除尘过程演示 (49)实验六、气态污染物去除效率实验 (51)实验守则1、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以前,必须详细阅读实验讲义,明确为什么要做和如何做此项实验。

指导教师在做实验前提问,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检查实验预习报告。

2、生使用贵重仪器之前,必须先熟悉该仪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并得到指导教师的许可,才能动用。

3、玻璃制品必须小心轻拿轻放,以防打碎。

4、祥瓶及试剂瓶应贴好标签,并编号,以防弄错。

5、用化学试剂时必须小心谨慎,从标定好的瓶中取出试剂后不准再倒回。

使用强酸强碱应带手套,防护眼镜和围裙。

禁止将水倒人强酸中,防止爆炸。

6、生做完实验后,应将所用试剂瓶和设备擦洗干净。

并把实验台上、水、电、气开关关上,经指导教师检查后可以离开实验室。

7、爱护实验室的每一件物品,不要随意挪动、挪用,要节约使用药品,如不慎损坏实验室的物品,应向指导教师报告并登记,酌情处理。

8、实验室,不准吸烟,玩闹。

实验一 废水中颗粒物的自由沉降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采用测定沉淀柱底部不同历时累计沉泥量方法,找出去除率与沉速的关系。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

(1 − 9)
这就是说,只要测出这两截面上的静压强差值即可。我们只要在两截面间接一个 U 形
(或π形)压差计即可测知。
此外,在整理λ—Re 的数据时,可按下列方法简化计算摩擦系数(λ)及雷诺准数(Re)
的式子。
将(1-9)式两边同除以 g,可得:
2
h f = p1 − p2 = ΔR g ρg
由(1-3)式,两边同除以 g 得:
十、问题讨论
1、为什么要排气?如何排除? 2、管件两侧压点的相对位置不同,对实验有无影响?为什么? 3、在双对数坐标上标出绘λ—Re 关系曲线并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 以及不同流型区 域下λ—Re 曲线的不同。
7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直管压差计读数


ΔR
表 1-1 直管摩擦系数及管件阻力系数测定数据及计算结果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 00 四年
目录
实验一 管道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 1 实验二 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 ............................................................................... 9 实验三 板框压滤机过滤常数的测定 ................................................................. 13 实验四 CHR-1 型传热实验 ................................................................................ 17 实验五 间歇式、全回流精馏实验 ..................................................................... 22 实验六 吸收系数的测定...................................................................................... 27 实验七 干燥实验.................................................................................................. 35

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2012

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2012

高等学校教材环境工程学实验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实验室目录实验室实验实验一沉淀实验 (2)实验二混凝实验 (6)实验三静态活性炭吸附实验 (8)实验四动态活性炭吸附实验.......................................................... ..11 实验五气浮实验.............................................. (12)实验六逆流气浮实验................................................. . (14)实验七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实验 (16)实验八污泥脱水实验 (20)实验一沉淀实验一、目的通过沉淀实验,熟悉沉淀类型及各自特点,掌握沉淀曲线测试与绘制方法。

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笃克斯)公式。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

浓度大于某值的高浓度水,颗粒的下沉均表现为浑浊液面的整体下沉。

这与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完全不同,后两者研究的都是一个颗粒沉淀时的运动变化特点,(考虑的是悬浮物个体),而对成层沉淀的研究却是针对悬浮物整体,即整个浑液面的沉淀变化过程。

成层沉淀时颗粒间相互位置保持不变,颗粒下沉速度即为浑液面等速下沉速度。

该速度与原水浓度、悬浮物性质等有关而与沉淀深度无关。

但沉淀有效水深影响变浓区沉速和压缩区压实程度。

为了研究浓缩,提供从浓缩角度设计澄清浓缩池所必需的参数,应考虑沉降柱的有效水深。

此外,高浓度水沉淀过程中,器壁效应更为突出,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状态,沉淀柱直径一般要≥200mm,而且柱内还应装有慢速搅拌装置,以消除器壁效应和模拟沉淀池内刮泥机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2013年7月学生实验守则环境工程学实验目的在于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验证增强动手能力、掌握操作技能、测量方法和培养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成果及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进行实验必须遵守:一、遵守上课时间,不得迟到及无故缺课。

因故不能上课者必须及时请假并进行补课;二、实验课前必须预习实验讲义中有关内容,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记录表格等;三、进入实验室内必须严肃认真、不得喧哗。

不得乱动其它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四、开始实验之前,要先对照实物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弄清实验步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再进行实验。

实验小组成员应互相配合,精心操作、细心观察、认真进行数据测量;五、实验过程中应按照教师要求及时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认真整理,以便检验实验的正确性;六、爱护仪器设备和其它公共财物,如有损坏,应查清责任,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视损失情况酌情赔偿;七、实验完毕应报告指导教师,经许可后将仪器设备恢复原状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八、实验报告应力求书写工整,图表清晰,成果正确。

并写上同实验小组成员的名称,以便教师检验。

如有不符合要求者,应重做;实验一 混凝实验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负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表面水化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不能依靠其自身的重力而发生自然下沉,而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通过电性中和或吸附架桥作用,而使胶粒脱稳,颗粒相互凝聚在一起形成矾花。

混凝处理的效果不仅与混凝剂的投量有关,同时还与被处理水的PH 、水温及处理过程中的水力条件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1、掌握水和废水混凝处理的最佳混凝条件(投药量、pH 及水力条件)的确定方法;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3、了解混凝过程中凝聚和絮凝的作用及其表现特征;4、了解絮体的产生及其聚集增大的基本过程;5、深入理解不同混凝剂混凝效果的差别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二、实验原理: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的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是胶体颗粒长期处于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的主要原因,胶粒所带的电荷即电动电位称ξ,ξ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及胶体颗粒的稳定性程度,胶粒的ξ位越高,胶体颗粒的稳定性越高。

胶体颗粒的ξ位通过在一定外加电压下带电颗粒的电泳迁移率计算:HDK πημξ= 式中:K ——微粒形状系数,对于圆球体6=K ;π ——系数,为3.1416;η——水的粘度(Pa ·S ),(此取S Pa ⋅=-110η);μ ——颗粒电泳迁移率(cm V s m ///μ);H——电场强度梯度(V/cm);D——水的介电常数D水=8.1。

通常,ξ电位一般值在10-200mv之间,一般天然水体中胶体颗粒的ξ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以后,只要该电位降至-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ξ电位降为0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效果。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的效果。

投加量不足或投加量过多,均不能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

不同水质对应的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也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

向被处理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l2(SO4)3)后,生成Al(Ⅲ)化合物对胶体颗粒的脱稳效果不仅受投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影响,同时还受水PH的影响。

若pH<4,则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水解产物中高分子多核多羟基物质的含量很少,絮凝作用很差;如水pH>8-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而生成带负电荷,不能发挥很好混凝效果的络合离子。

水力条件对混凝效果有重大的影响,水中投加混凝剂后,胶体颗粒发生凝聚而脱稳,之后相互聚集,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最后长大至能发生自然沉淀的程度。

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流的混合条件,在凝聚阶段,要求在投加混凝剂的同时,使水流具有强烈的混合作用,以便所投加的混凝剂能在较短时间内扩散到整个被处理水体中,起压缩双电层作用,降低胶体颗粒的ξ电位,而是其脱稳,此阶段所需延续的时间仅为几十秒钟,最长不超过2min。

絮凝(混合)阶段结束以后,脱稳的颗粒即开始相互接触、聚合。

此阶段要求水流具有由强至弱的混合强度。

以一方面保证脱稳的颗粒间相互接触的机率,另一方面防止已形成的絮体被水力剪切作用而打破,一般要求混合速度由大变小,通常可用G值和GT值来反映沉淀的效果,G值一般控制在70~20,GT值为104-105之间为宜。

三、实验仪器、装置实验搅拌机示意图1——电机 2——烧杯 3——搅拌桨 4——传动齿轮六联搅拌器、光电式浊度仪、1000ml 烧杯6个、移液管(1ml 、2ml 、5ml )、秒表、50ml 注射器1个;Al 2(SO 4)3混凝剂(10g/l )、FeSO 4混凝剂(10g/l )、 10%NaOH 溶液、10%HCL 溶液、滴管、精密pH 试纸、普通滤纸若干、原水水样1桶四、实验内容以及步骤:(A )、确定最佳混凝剂和最小投药量1、测定原水特征(水温、pH 、浊度)2、取2个1000ml 烧杯,将其置于搅拌器上,向烧杯中各注入600ml 原水,启动搅拌器,使搅拌器处于慢速搅拌状态,向烧杯中投加已配置的Al 2(SO 4)3和FeSO 4混凝剂,直至杯中出现矾花为止,此时的混凝剂投量即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量。

静沉10分钟,观察矾花的形成,并判断最佳混凝剂。

(B )、测定最佳投药量1、取6个1000ml 烧杯并依次分别编号(1~6)并将他们按顺序安放在搅拌器上。

2、根据A 确定的混凝剂的最小投量,取最小投量21的为1号杯的投加量;取最小投加量的5倍作为6号杯的投加量。

2~5烧杯为最小投量的1.0、1.5、2.0、3.0、4.0倍。

3、各组用移液管一一对应将上述混凝剂量移入6个编号(1~6)的小试管中,备用。

4、开启搅拌器,使其使用搅拌的快速而剧烈的混合状态,同时将3中所备的混凝剂一一对应加入烧杯中,并同时开始计时,进行快速混合,转速约300r/min,1min快速混合结束后,调节搅拌仪转速至中速,转速约150r/min,3min。

最后慢速搅拌,转速为50r/min,8min。

5、关闭搅拌器,静置5min,用50ml注射器,分别从烧杯中取上清液,立即永光电式浊度仪分别测定水浊度,并记录。

6、分析浊度与投加量的关系,找出相应的最佳投药量。

(C)、测定最佳的pH值1、取6个烧杯编号(1~6),分别装600ml原水水样,然后分别用10%得HCL和NaOH溶液将原水的pH值分别调至3,4,5,7,8,9。

2、取6个小试管分别装入最佳投药量的混凝剂,备用。

3、将调节pH后的6个水样(1000ml烧杯)置于搅拌器上,开启搅拌器,同时分别将相同数量的最佳投药量的混凝剂加入各个水样中,并开始计时,按最佳投药量实验的操作步骤重复。

4、关闭搅拌器,静置5min,用50ml注射器分别从各烧杯中取出上清液,立即用光电浊度仪分别测定其水浊度。

5、作出pH与出水浊度之间的关系,试确定最佳pH值。

五、思考题(1)本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将混合强度分快、中、慢三个档?在实际工程中是如何实现混凝对水力条件的要求的?(2)试根据实验结果说明混凝剂投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硫酸铝和硫酸亚铁的混凝剂效果哪种更好些,为什么?实验二 过滤试验过滤是通过滤料去除水中杂质从而使水得到澄清的工艺过程。

过滤不仅可以去除水中细小悬浮颗粒杂质,而细菌病毒有机物也会随浊度降低而被去除。

本实验采用石英砂为滤料。

一、实验目的:1、掌握清洁滤料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2、进一步深化理解过滤的基本机理;3、深入理解反冲洗强度与滤料层膨胀高度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过滤本实验采用单层均匀石英砂滤料进行过滤实验,过滤过程中,原水从过滤柱的上部流入,依次经过滤料层、承托层、集水区,从滤柱的底部流出,在清水过滤过程中,主要考察清洁滤料层随过滤速度的变化,其各滤料层的水头损失变化情况。

过滤过程中滤料层内始终保持清洁状态,因而在同一过滤速度下,各滤料层内的水头损失不随过滤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原混水的过滤过程中,滤料层通过对混水中杂质的机械截留时间而使水中杂质得以去除,滤料层中的水头损失将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在经混凝后的混水果率过程中,水中的杂质主要通过接触絮凝的途径而从水中得以去除,其滤料层中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类似于原混水过滤,但其随过滤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速度要比原混水过滤时快,且其出水水质要比前者好。

在过滤过程中,随滤料层截污量的增加,滤层的孔隙度m 减小,水流穿过砂层缝隙的流速增大,导致滤料层水头损失的增加。

均匀率料层的水头损失(H )计算:20020032)1(175.12)()1(υψυψμL d m m g L d b gm m K H -⋅+-= 式中:K ——无因次数,取4-5d 0——滤料粒径(cm )υ ——过滤速度(cm/s )L0——滤料层厚度(cm)μ——水的运动粘滞系数(cm2/s)ψ——滤料颗粒球形度系数,可取0.8m——滤料层的孔隙度(=1-G/V/r,G为滤料重量,r为滤料的容重,V为滤料层体积)本实验采用清水过滤。

2、反冲洗为了保证过滤后的出水水质及过滤速度,过滤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滤料层进行反冲洗,以使滤料层在短时间内恢复其工作能力。

反冲洗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原理是一样的。

反冲洗开始时,承托层、滤料层未完全膨胀,相当于滤池处于反向过滤状态。

为使滤料层中截留的杂质在短时间内彻底清洗干净,必须使滤料层处于完全的膨胀状态,但滤料层的膨胀高度大小与反冲洗所需的时间、反冲洗强度及反冲洗的用水量等都有密切的联系,根据滤料层膨胀前后的厚度,可用下式计算出滤料层的膨胀率e:L - L0e= *100%L0式中:L——滤料层膨胀后的厚度(cm)e——滤料层膨胀率(%)三、实验装置:1、滤料层2、承托层3、水泵4、水泵进水阀5、过滤进水阀6、过滤出水阀7、过滤出水流量计8、放空阀9、测压管阀10、反冲洗进水阀11、反冲进水流量计四、实验步骤:采用衡水头变滤速的过滤方法,过滤开始前,先测定衡水位的水面高度,并记录。

(1)、打开水泵进水管、水泵开关及各测压管开关;(2)、打开过滤进水阀门,调节25l/h,待测压管中水位稳定后,读取各测压管中的水位值,并加以记录;(3)、增大过滤流量,使进水流量依次为50 l/h、100 l/h、150 l/h、200 l/h、250 l/h,重复步骤(2),进行读数和记录;(4)、关闭过滤进水阀门,关闭水泵及各测压管;(5)、用卷尺测量各测压管间滤料层的厚度及滤料层的总高度,记录;(6)、根据测定结果作出滤速与各测压管水头损失值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

2、滤柱反冲洗实验(1)、量出滤料层的原厚度;(2)、开启水泵,慢慢开启反冲洗进水阀门,调至反冲进水流量为1000 l/h,使滤料层膨胀完全膨胀,待滤料层表面稳定后,记录此时的滤料层高度;(3)、重复(2)降低反冲洗进水流量,使反冲洗进水量依次为900 l/h 、800 l/h 、700 l/h 、600 l/h 、500 l/h 、400 l/h 、300 l/h,待滤料层表面稳定后,记录对应的滤料层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