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气和卫气的生成之源
论卫气、营气、宗气
关 键 词 卫 气 营 气 宗 气 阳 气 阴 气
: 、 气 、 气 三 者 同 时 出 而 人身亦 有道 。然鲁 超在 为《 岳 字 , 气 营 宗 景 即是 水 火 。水 火 二 字 , 是 气 即 现在 《 灵枢 ・ 客 篇》 邪 。直 至 清 代 全书 》 序 时 言 : 人 身 一 小 天 地 血 ”( 血 证 论 ・阴 阳 水 火 气 血 作 “ 《 以前 , 于 此 二 气 之 论述 , 对 众说 纷 也 ” 这 是 相对 于 宇宙 这 个 大 天 地 论》 , ) 纭。近年 来 , 者多集 中在卫 气 与 而 言 的。从 天 地 ( 宙 ) 学 宇 与人 的 关 《 问 ・ 素 宝命 全形 论 》 : 人 云 “
在 着 互根 互 用 的关 系 , 《 问 ・ 故 素
2 阳为 气 、 阴为 血
乍 气通 天论 》 : 阴者 , 精 而起 言 “ 藏
理 或总规律 《 易经 ・ 系辞下》 : 云
“ 有天 道焉 . 人道 焉 , 地 道 焉 , 有 有
匝也 ; 阳者 , 外 而 为 固也 ” 阴 卫 。 人身之 阴阳 , 血 ” “ ” 血 提 供 了 阳 气 运 动 变 化 的基 础 , 即“ 和 气 。 阳为气 , 阴 为 血 。故 唐 容 J 云 : 而 阳 气 对 阴 血 起 到 了 固 护 的 作 而 I f
营气 , 讨其 与经 络 、 探 六经 、 些 治 系来 看 , 是 根 于 天 地 而成 的 , … 人 故 生有 形 , 离 阴 阳” 不 。阴 阳 是 人发 疗 方 法 与 方药 如针 刺 、 枝 汤 等 、 《 桂 素问 ・ 宝命 全 形论 》 : 人 以天 生 、 展 、 动 、 化 的 两 个 基 本身 有道
卫气名词解释
卫气名词解释卫气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体中饮食水谷所化生之精气,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本文将对卫气名词进行客观完整的解释。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卫气名词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卫气名词解释》篇1卫气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人体中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气,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卫气是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屏障,能够抵御外界的各种致病因素,如风、寒、暑、湿等。
卫气的生成与运化主要源于脾胃。
脾胃运化水谷,化生精微,其中一部分精微物质被转化为卫气。
卫气在人体内运行,分布于肌肤腠理之间,形成一道保护屏障。
当外邪入侵时,卫气会发挥其抵御作用,防止邪气侵入人体内部。
卫气的强弱与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卫气虚弱的人易受外邪侵袭,容易生病。
因此,保养卫气是人体保健的重要一环。
一些中医养生方法,如按摩、艾灸、泡脚等,都有助于增强卫气的功能。
总之,卫气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卫气名词解释》篇2卫气是中医学中的名词,指人体中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气,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卫气充则能够温养肌肉、充实皮肤、肥厚腠理、调节开合,即指皮肤的屏障防卫机能。
宣发卫气即是打开皮肤的屏障防卫机能。
卫气与营气都是人体中的重要之气,营气主要负责营养滋润五脏六腑,而卫气则主要负责保护肌表、抗御外邪。
《卫气名词解释》篇3卫气是中医学中的概念,指人体中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气,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卫气充则能够温养肌肉、充实皮肤、肥厚腠理、调节开合,即指皮肤的屏障防卫机能。
宣发卫气即是打开皮肤的屏障防卫机能。
叶天士曾提出温病卫气营血证治疗论述,强调治疗时应该着重于卫气的调节。
营卫之气的生成与人体吸收的水谷有关,营气清澈,卫气浊厚,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护人体的健康。
《卫气名词解释》篇4卫气是中医学中的概念,指人体中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气,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黄帝内经》灵枢 ● 营卫生会篇第十八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导读:【题解】本文主要论述营气和卫气的生成和会合的情况,并介绍了三焦的功能与特点,故篇名"营卫生会"。
【原文】帝问于岐伯日人焉……【题解】本文主要论述营气和卫气的生成和会合的情况,并介绍了三焦的功能与特点,故篇名"营卫生会"。
【原文】帝问于岐伯日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岐伯答日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故日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
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
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提要】这一段讲述了营气和卫气的化生、性质和各自的运行部位。
【白话解】黄帝问岐伯说人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精气?阴阳是在那里交会?什么气为营气?什么气为卫气?营卫二气是从哪里生成的?卫气又是如何与营气交会的?老人和壮年人气的盛衰不相同,营卫二气的运行部位也不同,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会合的。
岐伯回答说人身的营卫之气是由水谷产生的,水谷进入胃中,化生为水谷精气,水谷精气传至肺,再借肺气的输布功能传送周身,从而五脏六腑皆可接受水谷精气。
其水谷精气中清轻而富于营养作用者为营气,其中重浊而剽悍者为卫气,营气循行在经脉之中,卫气行于经脉之外,营卫二气没有休止地循行运转,一昼夜运行人体五十周次,然后会合一次。
由此,沿着阴经阳经交替循环运转,没有终止。
卫气的循行是夜间行于内脏二十五周,白天循行于阳经也是二十五周,以此而分出了昼夜。
卫气行于阳经时,人便醒来开始活动;夜间气行于内脏时,人体就进入睡眠状态了。
学习_灵枢·营卫生会
→ → 明←足阳明←手少阳 足少阴(肾)→心→肺
←———— 脾←———肝
3. 卫气昼夜运行节律:
昼行于阳,劳作活动; 夜行于阴,止息睡眠。 (“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4. 阴阳经气一日盛衰规律:
平旦阴尽阳受气 日中阳气隆
日西阳衰
夜半后阴衰
夜半阴隆
日入阳尽阴受气
二、水谷精气的营卫分类:
根据营卫之气的性质、运行特点
1. 水谷精气按性质分为两类:
清者,其性精专柔顺,
名荣;
富于营养作用,故称营,又
浊者,其性刚悍滑疾,
2. 运行特点:
营气,以其柔顺, 故运行于脉中;
卫气,以其刚悍,因而不受脉管的约 束
而活动于脉外。
3. 营卫关系:
营卫之气,因作用不同而分为二,然它们 同源于水谷,又合之则一也,因而它们是阴阳 互为对立、互根互用,又能互变的关系。
结上 论:卫气的运行是从上焦开始
二、三焦之气的运行:
1. 卫出上焦
卫气出于胃上口(食道与胃连接部)→循食 管上行→贯膈布肺中→沿手太阴肺经循行的分 肉之间运行→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手太
阴肺经
漏泄:卫气不固,皮肤不密,为风邪所伤,
导致汗出如漏。
病因病机 外伤于风
汗出
内热饮食开腠理
2. 中焦所出
第一段 营卫之气的生成、运行
一、营卫之气的生成来源、生理作用
1. 饮食水谷,胃纳脾化,由脾气升清而 传于肺,由肺朝百脉而输布全身,营养脏 腑经络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2.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胃气),是 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中医从脉搏跳动监测 之《。灵枢·根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
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 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 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
元气卫气营气宗气知识点总结
元气卫气营气宗气知识点总结咱今儿就来好好唠唠元气、卫气、营气和宗气这些个知识点。
你说这元气啊,那可真是咱身体里的宝贝呀!就好比是汽车的发动机,要是没了它,咱这人可就没法动弹啦!元气藏在肾里,是咱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呢。
它就像个小太阳,给咱的身体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
要是元气不足,那人就容易疲劳、没精神,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软趴趴的。
你想想,要是整天都没劲儿,那日子过得得多没滋没味呀!再说说这卫气,它就像是咱身体的小卫士,专门负责保护咱不受外敌侵犯。
它在咱身体的表面巡逻,抵御着外界的风寒暑湿等邪气。
要是卫气弱了,那可就容易生病啦,什么感冒啊、发烧啊就都找上门来了。
这卫气就像是城墙,坚固的时候能把敌人都挡在外面,要是不牢固了,那敌人不就长驱直入啦?营气呢,就像是咱身体里的营养输送员。
它负责把咱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要是没有营气,那咱的身体不就像缺了水的花一样,会枯萎的呀!它让咱的身体各个器官都能得到滋养,好好地工作。
最后说说宗气,它可是在咱的胸中汇聚而成的呢。
宗气就像是个指挥官,指挥着咱的呼吸和气血运行。
要是宗气出了问题,那呼吸就不顺畅啦,感觉气都喘不上来。
你说这多难受呀!就好像是乐队没了指挥,演奏都乱套了。
这元气、卫气、营气、宗气,它们虽然各有各的职责,但又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咱身体的正常运转。
它们就像是一个团队,少了谁都不行呢!咱可得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好好工作。
比如说,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别熬夜,别暴饮暴食,多运动。
这样才能让这些气都满满的,咱的身体才能棒棒的呀!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气,它们就像是咱身体里的秘密武器。
只有它们都强大了,咱才能精神抖擞地面对每一天。
你想想,要是身体里的气都充足,那干啥都有劲,心情也会特别好。
所以呀,咱得重视这些气,把它们养得好好的。
让咱的身体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反正我觉得是挺重要的呢!咱可得把这些知识点牢记在心,对咱的身体负责呀!。
灵枢·营卫生会
夜
3、卫气昼夜运行节律: 昼行于阳,劳作活动; 夜行于阴,止息睡眠。 (“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4、阴阳经气一日盛衰规律
平旦阴尽阳受气——日中阳气隆——日西阳衰
夜半后阴衰
夜半阴隆
日入阳尽阴受气
• 小结
1、人焉受气
水谷 胃(消化腐熟) 肺朝百脉 五脏
六腑
脾(运化转输)
四肢
百骸
2、阴阳焉会
十二经阴阳相贯运行五十周次,会于手太 阴肺(起止均在于此),为一昼夜。
三、三焦的功能特点
1、上焦如雾:上焦所化之气(卫气),慓 疾 滑利,轻清上行,像雾露般布散全身(循于皮肤 之中,分肉之间)以熏肤,充身,泽毛(《决气》 上焦开发,宣五谷 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 溉,是谓气.)
2、中焦如沤:形容营气形成的过程较慢,如 水浸物发酵一样,形成水谷精微,经心肺之气的 作用化生营血,运行于血脉之中以奉养生身。
3、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安焉会 水谷精微中其性专精柔顺,富于营养的—营 水谷精微中其性刚悍滑疾,具有温煦的—卫 夜半会于手太阴。
4、 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痹论》 “荣者,水谷之 精气也,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乃能如于脉,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 六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 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 散于胸腹。”
1、水谷精气按性质分为两类: 唐宗海:“清浊以刚柔言,阴气柔和为清,
阳气刚悍为浊。”
清者,其性专精柔顺,富于营养作用,故 称营,又名荣;
浊者,其性刚悍滑疾,具有温煦卫护作用, 故称卫。
2、按运行特点分类: 营气,以其柔顺,故运行于脉中; 卫气,以其刚悍,因而不受脉管的约束而
25灵枢·营卫生会 (3)
上注
肺
宣 降
卫气—外而皮毛腠理 五脏六腑 营气—内养脏腑 化生血液
性能
“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营气—水谷精气中最富有营养的精粹部分,性柔顺
卫气—水谷精气中性猛而活力很强的部分,性慓疾滑利
一、营卫之气的来源、性能、作用及分布
作用 营气—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尤以内脏为主 卫气—温养防御,趋于体表 分布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卫出下焦
四、营卫与三焦的关系
化源 循行
营卫之气皆源于中焦脾胃所化生的水 谷精气,故二者源于中焦。
营气始于手太阴复,而手太阴起于中 焦,故“营出中焦”;卫气白昼始于 足太阳,夜晚始于足少阴,其经气自 下焦肾和膀胱出,故“卫出下焦”。 营气化生血液,与中焦有关;卫气肥 腠理、温分肉、司开合、充皮肤等, 宣发于上焦。
下焦之气(肾与膀胱之气) 自回肠以下,注于膀胱。 其功能分别水谷糟粕,谷之糟粕导入大 肠、水之糟粕渗入膀胱,如同沟渠——“下焦 如渎”
四、营卫与三焦的关系
“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营出中焦 一从营气的化源 一从营气的运行始于手太阴肺经, 而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 一是卫气根于肾中阳气 一是卫气的运行白昼始于足太阳膀 胱经而行于阳分,夜晚始于足少阴 肾经而行于阴分,其经气自下焦肾 和膀胱出
营气—柔顺,守脉之约束,行于脉中 卫气—刚悍,不受脉之约,行于脉外
一、营卫之气的来源、性能、作用及分布
概念 营 气
生成
分布
功能 化生血液 营养全身
行于脉中 由中焦脾胃 行于脉中, 具有营养 的水谷之精 营运于全身 作用的气 气化生
卫 气
行于脉外, 护卫肌表 行于脉外 由中焦脾胃 布散皮肤、 具有保卫 的水谷之悍 温养脏腑 分肉、肓膜、 作用的气 气化生 调控汗孔 胸膜
浅谈《内经》营卫二气
浅谈《内经》中营卫二气营卫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专篇文章讨论营卫来源、功能及循行。
近代医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营卫进行剖析,各抒己见,但要想营卫究竟是什么?还必须从《内经》中进一步研究。
一营卫气的概念对营气和卫气的概念,以往教科书中的叙述均有不同。
五版《中医基础理论》以气行于脉中脉外定义营气、卫气,六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将营气的概念描述为“营气是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但认为“营气乃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卫气亦来自脾胃运化而生的水谷精微”,有混淆营气与卫气成分构成之嫌。
为进一步明确营气和卫气的概念,现结合《内经》原文进行分析。
1 营气营气是由水谷之精专部分所化生而行于脉中的气。
是相对于水谷精微之悍烈部分而运行于脉外的气而言。
《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灵枢营气》:“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2 卫气卫气是由水谷精微之悍烈部分产生而行于脉外的气。
是相对于水谷之精专部分所化生而行于脉中的气而言的。
《灵枢卫气》:“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
”《灵枢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
”二营卫的来源营气是由来自脾胃腐熟运化的水谷精微中的精专部分和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相和而成。
宗气是营卫之所合,其中运行于脉中的即为“营气”。
《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卫气和营气一样,也是有水谷精气和自然界之清气所化生。
《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但关于卫气的生成,历代医家认识不一。
论卫气、营气、宗气-李凯平
中医药通报
2008 年 10 月
第 7助于疾病的理解与治疗
素问 生气通天论 曰 : 阴 平阳秘 , 精神 乃 治; 阴阳 离 决, 精 气乃绝 。可见阴阳失调 , 是疾病 的总纲。然 而 , 如 何 把人 身 上 的 众多疾病表现与阴阳的各种 属性 作一连 系 呢? 透过 卫 气、 营气与 宗气 , 有 助于 我们对 疾病 的理 解 与治疗。 伤寒论 太 阳病 脉 证并 治 篇 言 : 太阳病, 发汗 , 遂漏不止, 其人恶风 , 小便难, 四肢微急 , 难以 屈伸者, 桂枝 加附子汤主之 。成 无己认 为 上述 这种 情 况, 是由 于 发汗阳气益 虚
而人身亦有道。然鲁超在为 景岳 全书 作序 时言: 人 身一 小天地 也 , 这是相对于宇宙这个大天地 而言的。从天地 ( 宇宙 ) 与人的关 系来看, 人是 根于天地而成的, 故 素问 宝命全形论 云 : 人以天 地之气生 , 四时之法成 。而人对 道所能体悟的, 或道在万事万物的 具体体现, 即 阴 与 阳 , 故 易 经 系辞上 云 : 一阴一 阳之谓 道 。而 人 身之 阴 阳 ( 气 血 ), 乃 并 根 于 先 天, 而 长 养 于 后 天 ( 医碥 杂症 )。
李凯平 , 男 , 1995 年获台湾阳明大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硕 士学位 , 2003 年
获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学士学位及生物医学 ( 一 级 ) 荣誉学士学位 , 2006 年获浙江 中 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 中医临床基础 专业 ), 曾 师从全国老 中医药专 家学术经验 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连建伟教 授。现于 香港中 文大 学 - 东华 三院社 区书 院任职 中医 讲 师。 作者单位 香港中文大学
宝命全形论 云 : 人
生有形 , 不离阴阳 。阴阳是人 发 生、 发展、 运 动、 变化 的 两个 基 本 原理。 难 经 二 十 二 难 云: 气主 煦之 , 血主 濡之 。阳气 与 阴血 , 在 人身上 又代 表着 两类 不 同的属性。阳气, 指的 是温煦、 保 卫、 动、 升等属性 ; 阴血, 则代表 着 濡养、 静等属性。而阴 阳之间 , 存 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 , 故 素问 生气通天论 言 : 阴者, 藏精而起 亟也 ; 阳者 , 卫外 而为 固 也 。 阴 血提 供了阳 气运 动变 化的 基础 , 而阳 气 对 阴 血 起 到 了 固 护 的 作 用。 两者不 和 , 若春 无 秋 , 若 冬 无夏 ( 素问 生 气通 天 论 ) , 阴阳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营卫的概念(9)
营卫理论探析第一章营卫的生理一、营卫的概念:(1)卫气的概念是一身之气分布于经脉之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中气运旋气机升降沉浮,荣卫皆中气所化,卫气秉金水内收之气性收敛。
因其有卫护人体,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之为卫气。
卫气是由水谷精微之悍烈部分化生而运行于脉外的气。
主要条文有: 《痹论》之“卫者, 水谷之悍气也, 其气慓疾滑利, 不能入于脉也, 故循皮肤之中, 分肉之间, 熏于肓膜, 散于胸腹”《卫气》之“其浮气之不循经者, 为卫气; 其精气之行于经者, 为营气”; 《邪客》之“卫气者, 出其悍气之疾, 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2)营气的概念是一身之气分布于经脉之中而秉有津液之精微的气,为阴液与气的统一体。
营气秉木火外宣之气性疏泄,因其富有营养,在经络中营运不休,故称之为营气。
营气是由水谷精微之精华部分化生。
主要条文有: 《痹论》之“荣者, 水谷之精气也, 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 乃能入于脉也, 故循脉上下, 贯五脏, 络六腑也。
”《营气》之“营气之道, 内谷为宝。
谷入于胃, 乃传之肺, 流溢于中,布散于外, 精专者行于经隧, 常营无已, 终而复始, 是谓天地之纪”。
理解营卫的概念,需深入探讨与营卫相关的以下几个概念:(一)、浅谈营卫生理之中“脉”的含义现在很多学术观点把“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中的“脉”理解为血脉,笔者认为是经脉,在《灵枢·营气》与《灵枢·卫气行》篇里详细讲述了营卫二气沿着人体经脉循行的路线。
血脉与经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血脉是由心所主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通道,心在体合脉,属人体的形体之一,是有其形的。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灵枢·邪客》)的脉即指血脉,该句话的内涵是营气通过气化生成津液即“营阴”注入到血脉之中“奉心化赤”而生成血液,因此营阴源于营气的,而营气以营阴为用。
与血脉不通,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不是血液生成的场所,无形但有其用,通过经脉的通道作用脏腑的气血达于外发挥濡养作用。
《内经》中营气、卫气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内经》中营气、卫气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内经》是一部研究和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思想和方法的重要著作,至今仍被认为是中医学术的根本性参考书籍。
这本著作提出了营气、卫气这两个重要理论概念,它们分别表示着“营养”和“保护”两个功能,因此被称为“营气卫气学”。
关于营气、卫气的概念,《内经》明确指出:“气者,一脉也;营者,一脉之主也;卫者,一脉之营也。
”因此,营气指的是有能力滋养和维持人体健康的气体,而卫气指的是能够保护人体免受外界攻击者损害的气体。
营气、卫气是中国传统医学中至关重要的理论,关于它们仍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首先,营气、卫气的本质是什么?《内经》指出,营气、卫气本质上属于“气”,但它们又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其次,营气、卫气的给予和维持的方式是什么?《内经》认为,营气、卫气的维护需要“调养”,但是调养的方式又有哪些?最后,营气、卫气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多大?营气、卫气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是怎样的?营气、卫气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关于它们有很多仍未解决的问题。
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出发,这些问题都需要被深入探讨,并得到具体的解答,以帮助中医学从学术上更好地理解营气、卫气的理论意义及其在中医实践中的具体作用。
在广义上讲,营气和卫气具有相似的特点,但也有其不同之处。
首先,营气的作用是滋养和维持生命,而卫气的作用则是防护和保护,它可以帮助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其次,营气主要来自于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而卫气则多来自于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地理环境等。
最后,营气、卫气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补充,维持人体健康状态。
因此,营气、卫气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保持健康,同时也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营气、卫气的平衡也是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们不仅是维持生命和保护身体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准则。
综上所述,《内经》中营气、卫气概念对于中医学理论以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营气、卫气的本质、维持方式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提出更多实践性的结论,以更好地帮助中医学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卫气循行及分布规律
卫气循行及分布规律
卫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气血概念,它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并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
卫气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外邪侵袭,调节体温,维持腠理开阖,以及主管汗液的排泄等。
卫气的循行及分布规律概述如下:
1. 起始与生成:卫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化生,并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散布到全身肌肤腠理之间。
2. 循行路径:卫气首先在肺中生成,然后沿着经络系统分布,主要运行于体表,沿十二经脉的“浮络”和“孙络”运行,遍布全身肌肤腠理,形成一个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的防御屏障。
3. 白天与夜晚的分布差异:根据《黄帝内经》记载,卫气白天活跃,夜间则归藏于内。
白天卫气行于体表,活跃于六腑,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到了夜晚,卫气则从体表逐渐收敛,回归于五脏,以助于人体休息和恢复。
4. 辅助功能分布:卫气还与营气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卫气在运行过程中,不仅能防卫外邪,还能通过腠理发汗,调节体温,并参与到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的调节之中。
总结来说,卫气循行及分布规律体现了其在人体内外环境适应、防御、代谢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气血运行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
营气和卫气的区别?
营气和卫气的区别?
营气和卫气的区别如下:
1、两者分布不同:营气行于脉中之气,卫气行于脉外之气。
2、起生化之源不同:营气是由水谷精气《生成》,卫气是由水谷精气《转化》而成。
3、属性不同:营气其性柔顺,行与脉中,主内守而属阴。
卫气其性标疾滑利,行与脉外,主卫外而属阳。
4、营养不同:营气营养全身,化生血液;卫气能:温养脏腑,护卫肌表。
营气即营养物质,是指人体必需的各种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营养物质是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
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随血液循环营运于全身。
卫气是指防卫免疫体系及消除外来的机体内生的各种异物的功能,包括机体屏障、吞噬细胞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
论营气卫气——精选推荐
1 论营气卫气的演生轨迹营卫之气概念的炮制,显然是古人用逻辑学上的“二价法则”顺理成章的推论:非阴即阳。
这种二价逻辑,显然有致命的硬伤,它容纳不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含互化现象。
于是,古人聪明地发明了多值阴阳理论,如中医的三阴三阳,等等。
但逼着古人从演生学的角度,找出阴阳产生的根据,是勉为其难的。
但古人毕竟也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哲学思维,弥补了逻辑学上的理论陷井。
如老子的“三生万物说”。
二值阴阳的缺陷是严重的,如生命演化,它就不是按二值阴阳只演化出“植物、动物”,而是演化出“植物、原核生物、动物”。
是“道生三”,而不是“道生二”。
原核生物是什么东西?是个中间品种,它似是而非,既象植物,也象动物;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
可见,《易》中强调的二值阴阳,在逻辑学上是荒谬的。
它只发现了事物浮浅意义上的“对立”二价属性,没有发现二价属性中应该有的多元值的阴阳事实。
正象人们惯性思维里,只知道电子与质子对偶,电荷性质相反,而忽视了“中子”的存在。
自然界是很幽默,喜欢奇数上瘾,唯独不是偶数。
光的三元之色;元素周期表里的三区分划,等等。
下节将详说。
所以,从严格的定律价值看,二值阴阳式的演化,是不存在的。
这就为“营气、卫气”这两个概念的成立,泼了一瓢冷水:在逻辑上不存在。
本书鼓吹的新营气、卫气演生的模式,是按三才的“一元三岐”的三值阴阳而化:营气、谷气、卫气。
本文无意挑战传统,而是想还原事物的本质。
基于发生学方法,研究中医营卫之气理论产生与演进的轨迹,廓清营卫之气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
并借此反馈中医理论形成的许多新规律。
一.二值阴阳,是营卫之气概念炮制的逻辑惯性与其说,营卫之气,是实在之气,不与说它是中医一个思想模型。
它是由传统意义上的二值阴阳逻辑,推理出的两类精微物质。
“气、阴阳、一气分阴阳”,是营、卫二气概念演生的必须参考项。
分别对应于:谷气、营卫二气、谷气产营卫二气。
1.首先是“气”概念的产生“通于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宇宙一气而化的观点,一直是古人思维中的宇宙演化定律。
少壮之人不昼瞑者的原因
少壮之人不昼瞑者的原因少壮之人不昼瞑者的原因: 气血盛、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少壮之人不昼瞑者出自《黄帝内经》,指出了营卫来源于饮食等等。
营卫,指营气和卫气。
生会,即生成与会合。
本篇主要通过对营、卫气生成与运行的论述,阐明营气和卫气的生理作用。
在人体的运行及其会合规律等问题,所以篇名叫“营卫生会”。
本章要点:1、指出了营卫来源于饮食,生成于脾胃,上输于肺脏,传之五脏六腑,发挥营养全身的作用。
2、营卫循行的征路是: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3、说明营卫运行的周次是昼夜各二十五度,合为五十度;会合于手太阴。
4、概述了营卫与三焦的关系以及营卫与气血的关系。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①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
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②。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③而夜瞑。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灵枢·营卫生会
[理论阐释]
1.上焦输出卫气
(1)所出部位:胃上口。 (2)循行路径与特点:卫气自胃上口发出,并 咽(食道)以上,贯膈入胸中,循手太阴经而行,还 至手阳明,上至口舌,下循足阳明经所过之处,与营 气同行。
2.漏泄病机与临床表现
(1)病机 外伤风邪
内有热食
腠理开泄 卫气与汗俱出,发生漏泄
蒸迫肌肤
(2)临床表现 汗出异常:或面部汗出,或背部汗出,或半身汗出
2.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清、浊,此指气的性质刚柔而言, 清为精微物质柔和的部分,浊为精微物质中刚悍的部分。 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清浊以刚柔言,阴气柔 和为清,阳气刚悍为浊。”
【白话解】
黄帝问岐伯说:人体的精气受自何处?阴阳之气是 怎样交会的?什么气叫“营”?什么气叫“卫”?营是怎 样生成的?卫是怎样和营相会的?老年人与壮年人气的盛 衰不同,日夜气行的位置各异,请你讲讲交会的情况。
3.临床意义:治疗不寐要重视调和营卫,使卫气能 够正常循行。
[应用举例]
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 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满,不得入于 阴,阴虚,故目不瞑。
……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 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 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 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 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 久者,三饮而已也。
十六丈二尺为全身经脉的长度,包括手之六阴、足之 六阴、手之六阳、足之六阳和任脉、督脉、蹻脉。
一万三千五百息是一昼夜人呼吸的次数。
6(寸)×13500÷1620(寸)=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气和卫气的生成之源
规划教材根据《素问·痹论》所论来说明营气和卫气的生成之源,本无可非议。
但在对“水谷之精气”的认识上,对营气和卫气概念的表述上,仍有问题可商榷。
规划教材认为,“营气乃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
所以《素问·痹论》说:…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气亦来自脾胃运化而生的水谷精微,因其慓疾滑利,活动力强,流动迅速,故《素问·痹论》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
一般认为,《素问·痹论》所说的“水谷之精气”与“水谷之悍气”是相对而言的:营气是水谷之气(谷气)中的精华部分或精专部分,也就是富有营养的部分,或言为水谷之精(即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以合《内经》“精化为气”之论;卫气是谷气中的悍烈部分,也就是活动力强、流动迅速、“慓悍滑疾”而不受脉管约束的部分,或言为水谷之精(即水谷精气)中的悍烈部分所化生。
两气虽都由水谷之精所化,但都不是谷气之全部。
因此,言“营气乃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是不妥的。
规划教材的上述表述与五版教材不同,究其原因,可能是受了黄海龙先生撰写的《关于中医理论中“气”的几个问题》(中国医药学报,1991年第6期)一文的影响。
该文对五版教材中的“营气是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之说提出了异议,认为不要提“精华部分”,只“强调营气是行于脉中的水谷精气”即可。
规划教材与黄氏的意见一致,对营气的生成也不提“精华部分”,但对卫气仍保留“慓疾滑利”的表述。
问题的焦点仍在于对《素问·痹论》所说的“水谷之精气”和“水谷之悍气”的理解。
学过《内经》的人都知道,此处的“精气”是与“悍气”相对而言,不是与“水谷糟粕”相对而论的。
营由水谷之精中的浓重而富有营养的部分所生,故言“水谷之精气也”;卫由水谷之精中的升浮而善运动的部分所化,故言“水谷之悍气也”。
若只“强调卫气是行于脉外的水谷精气,营气是行于脉中的水谷精气”,则难以表达营卫之气的成分结构和相应功能。
既然规划教材已经表述“营气是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那么,卫气也当相应地表述为: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这样就将营气和卫气的分布特点和主要作用表达出来,方可作为营气和卫气的基本概念。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营出中焦,卫出下焦”的争论。
“营出中焦,卫出下焦”,语出《灵枢·营卫生会》。
对“营出中焦”,一般无异议,而对“卫出下焦”的争论焦点是“出下焦”还是出“上焦”。
对此“出”字,有人认为是“来源于”或“化生于”,即营气化生于中焦,卫气根源于下焦;有人认为是“从某处开始循行”,即营气由中焦进入手太阴经(手太阴经起于中焦)开始循行,《灵枢·营气》所谓“独得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卫气由下焦沿足太阳经开始循行,并如《灵枢·邪客》所说“尝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府”。
以上是认为“卫出下焦”是正确无误者的说法。
如张介宾就坚持“卫出下焦”的观点:“卫气者,出其慓悍之滑疾,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不入于脉,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循头项下行,始于足太阳膀胱经而行于阳分,日西阳尽则始于足少阴肾经而行阴分,其气自膀胱与肾,由下而出,故卫气出于下焦。
”又说:“卫气属阳,乃出于下焦,下者必升,故其气自下而上,亦犹地气上为云也;营本属阴,乃自中焦而出于上焦,上者必降,故营自上而下,亦犹天气降为雨也。
”张介宾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营出中焦,卫出下焦”的合理性,尤其指出了卫气与命门的关系,对认识卫气的来源及其防御机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此说在临床上对阳虚感冒、少阴伤寒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少阴伤寒证,就可说明卫气根源于下焦的临床指导意义。
故此说可存。
对“卫出下焦”,还有一种说法,即杨上善的《太素》、孙思邈的《千金》、王焘的《外台》、张志聪的《灵枢集注》等,均作“卫出上焦”。
张志聪找了《灵枢》本书中的多条书证,论述“卫出上焦”的合理性。
从卫气的输布来看,“卫出上焦”是合理的,因卫气敷布于体表,是靠
肺气的宣发作用。
参照《灵枢·决气》所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五味论》所说“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也”,《平人绝谷》说:“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慓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
”再结合本篇“上焦出胃上口”来看,卫气由上焦敷布是对的,杨张等人的说法可与上述认识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