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承智班)1

合集下载

承德市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承德市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承德市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默写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二下·蚌埠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遒劲,境界宏阔,词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写景转到写人,承上启下。

(3)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3题;共6分)2. (2分)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好的新闻报道,哪怕将来报纸没了依然是好文章,而不忍卒读的文字即使装裱起来也绝对不会有人记得。

B . 一向晴好的济南城上空突然有天无日、浓云翻滚,随后便下起了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将大树连根拔起,马路上很快就水流成河。

C . 被批评者与批评者能够敛声屏气坐下来对话,消释不快,这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实在少见,不过,余秋雨和新锐作家余杰做到了这一点。

D . 现代人过分强调商品包装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自身衣着的包装,但盛妆丽服包裹下的灵魂,究竟有多少分量,却无人注重。

3. (2分)(2017·苏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按照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志愿精神是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或收入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活动。

B . 路遥文学奖的发起人高玉涛表示,近日他将在西安召开路遥文学奖专家研讨会,并邀请陕西文学界、艺术界、评论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参加,探讨路遥文学奖如何取得公信力与权威性。

C . “财政悬崖”问题只是表象,它的根源是美国长期积累的高债务、高赤字问题造成的,是美国式“经济结构”问题,它的化解也需要较长的过程。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1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1

高二语文试题命题:高二语文组校对:高二语文组考试时间:9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18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新 版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新 版

2019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二语文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上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农耕文化发展较早,其体系也较为成熟和完整,对北方的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在向中原汇聚,使得中原文化在发展中也吸取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而且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塑造了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据考证,从赵武灵王提倡胡服到清代的旗袍、马褂,古代中原民族上衣下裳、宽领褒袖的笨重服饰有了重大的转变。

伴随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从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或蒙古草原进入长城地带或其以南的中原腹地,“胡床”带入农耕地区并改变了中原民族席地而坐的习惯。

小麦、大麦以及磨面方法从西域和其他民族地区的传入,改变了中原汉族以五谷为饭的膳食种类。

家用畜力中的马,主要是从蒙古高原引入长城以南,汉代极为有名的汗血宝马传入中原方备受珍惜。

此外,在新疆阿拉沟、直儿沟等地西周至战国末期的墓葬中发现的骡子骨骼,经鉴定其最早应该是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者培育出来的。

而在艺术文化方面诸如笛、琵琶、箜篌、胡琴等乐器以及音乐音律、歌舞杂技等自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后,对中原的戏剧、宋词、元曲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同云岗等石窟艺术以及敦煌的璧画艺术等,都是长城地带各民族乃至世界艺术的汇聚。

民族融合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过程。

不论是农业民族政权还是游牧民族政权,当他们主导中原后,自觉不自觉地都希望能够统一中国,这种思想的形成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最好的也是必然的趋势。

尤其是游牧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想要稳定和谐发展就必须与农业民族的思想文化进行融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汉民族契合,这正是农业民族与各民族不断融合最后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

虽然长城地带各民族的起源地域各异,但在几千年相互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学习所进行的“民族融合”已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更深层次的诸如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深度交融。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第一卷:客观题(40分)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伯仲(zhòng)神妪(yù)修葺(qì)巨擘(bò)颀(qí)长B、云栈(zhàn) 逶迤(yí)铁砧(zhān)栖隐(qī)踯躅(chú)C、凝脂(zhī)江皋(gāo)蹿(cuān)红应(yīng)届纤(xiān)尘D、霰雪(xiàn)吴戈(gē) 后裔(yì)祠堂(cí)处(chǔ)暑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竣工缜密水蒸气寸草春晖漫山遍野B、沧桑销蚀势利眼卑恭屈膝瑕不掩瑜C、犒赏装帧水龙头纷至沓来民生凋蔽D、毕竟旋律侯车室摩拳擦掌天崩地坼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教材中一些有深度的作品,之所以被很多人视为畏途,多源于文章被“大卸八块”为干瘪的“知识点”,令人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心生畏惧。

B、做人须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一是一二是二,一言九鼎,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才会收到朋友、同行的信任,才能使事业兴旺发达。

C、一对豆蔻年华的姐弟,原本应该正在学校接受教育,却因为从小患上了一种奇怪的“软[来源:学.科.网Z.X.X.K]体病”而与学校无缘。

D、“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的风生水起,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达到上万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曾对茅盾的《子夜》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B、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C、今年,山东农村信用社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D、有些橱柜商为了争一个好看的橱柜品牌名次,不惜通过“假单”来制造假象,这显然违背了销售排行榜原来的初衷。

高二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

高二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

高二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友情提醒: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自己的考号、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卷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抹.杀(mā)尸骸.(hài)否.极泰来(pǐ)长途跋.涉(bá)B.呕哑.(yǎ)喋.血(dié)长歌当.哭(dàng)汝识.之乎(shí)C.创.伤(chuàng)歆.羡(yīn)殒.身不恤(yǔn)桴.止响腾(fú)D.蹊.跷(qī)自诩.(xǔ)窗明几.净(jī)盛.以锦囊(ché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三顾矛庐寥落落寞和蔼可亲B.舞榭歌台屠戮糟践催眉折腰C.风餐露宿颓废喧哗云云众生D.冥顽不灵筹划分量忧患备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吴晓便把“作业”二字抛在了脑后,掉书袋...、抄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明显退步。

B.如果日本政府将中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美国态度或明或暗地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售令,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要阻隔..大陆与台湾统一。

D.作为一名公安局长,任长霞并不掩饰她爱动感情的一面。

泪为民而流,情感出于至诚..,可歌可泣;情为民所系,长霞堪称楷模,精神永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2008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原央视名嘴黄健翔在意澳之战的激烈评论引发了极大争议,这个事件影响到人们对足球评论员公正性的重视,“我们需要怎样的足球评论员”成为世界杯期间各国球迷最喜欢谈论的话题。

2021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亵渎./赎.罪孝悌./涕.零遛.鸟/溜.达戛.然而止/弃甲曳.兵B.悼.念/泥淖.伺.候/伺.机昭.告/诏.令濒.临绝境/捷报频.传C.镣.铐/瞭.望猿猱./杂糅.蜕.变/兑.现不可估量./量.体裁衣D.旋.风/旋.涡狙.击/诅.咒牛虻./氓.隶义愤填膺./真赝.难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山巅桑葚建树祸起箫墙白头偕老B. 磐石肤浅萎缩繁芜从杂至理名言C.缔造家具九州万不得已浅尝辄止D.枷锁攀援压榨作客他乡遥遥欲坠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B.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轻易)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风采神情)低眉信.手续续弹(信:随便)D.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纵横的样子)4.下列选项中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下列诗句中划横线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6.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与韩荆州书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高二12月月考试题语文一、基础知识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玉簟.(diàn)神妪.(yù)奇葩.(bā)霰.雪(xiàn)B.聒.噪(ɡuō) 鼎铛.(chēnɡ) 羁.旅(jī) 诡谲.(juã)C.国殇.(shānɡ) 剽.掠(piāo ) 子嗣.(sì) 创.伤(chuànɡ)D.桎梏.(ɡù) 佝偻.(lóu) 垣.墙(yuán) 戏谑.(nü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坐落圆舞曲辘辘饥肠夙兴夜寐B.真缔舶来品目不暇接怙恶不悛C.誊写肇事者门可落雀切中肯綮D.讴歌拌脚石面面相觑谈笑风生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物理课上,李文君对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可刘老师却说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不容________的问题。

②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李强事先没有对他的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________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③高考有两个功能:其一为评价功能,其二为选拔功能。

高考的逻辑很简单,________在基础教育中接受了良好训练的学生________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

A.置疑/质疑以致只要/就B.质疑/置疑以至只要/就C.质疑/置疑以致只有/才D.置疑/质疑以至只有/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2011年夏天,意大利足球超级杯最终落户鸟巢,能够在现场欣赏到如此高水平的比赛,尤其是能够亲眼目睹自己的偶像,无数球迷拍手称快....。

B.古代学者虽然有人论及七言诗与楚辞的关系,但都是零散、片断的只言片语....,而且各家对七言诗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C.她茫然走在夜晚的街头,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回到温暖的家里。

D.这篇文章分析了历次国学热背后潜藏的怯懦与推诿的群体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惰性与责任缺失,力透纸背....,引人深思。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4小题,总分20分)1.(6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2019-2020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含答案(I)一、基础知识(共33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绚.(xuàn)丽日薄.(bó)西山龟.(jūn)裂囹圄.(wǔ)B.萌蘖.(niè) 莞.(wǎn)尔而笑倜傥.(tǎnɡ)作.(zuō)坊C.遏.(è)制游目骋.(chěng)怀濒.(bīng)临俯瞰.(kàn)D.琐屑.(xiè) 寡廉鲜.(xiǎn)耻筵.(yán)席星宿.(sù)2.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幸运所需要的是节治,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

B.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C.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云云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窝。

D.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暗然至于泣下。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天消息,上海对“美眉”、“恐龙”、“PK”、“粉丝”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

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B.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正确分析事情的发展状况,他们常用的思维方式或是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

C.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成功,6日“嫦娥三号”完成“太空刹车”,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校园艺术节的晚会上,他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同学和老师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在校园的热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上班时间到了,职工小李还没来公司,经理说:“他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高二语文12月考试卷(带答案) (1)

高二语文12月考试卷(带答案) (1)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想象的作用只能解释某意象的发生如何可能,不能解释作者在许多可能的意象之中何以独选择该意象。

在艺术作品中人情和物理要融成一气,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杨柳本来可以引起无数的联想,桓温因杨柳而想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何以《闺怨》这首诗的主人公懊悔当初劝丈夫出去谋官呢?因为“夫婿”的意象对于“春日凝妆上翠楼”的闺中少妇来说是一种受情感饱和的意象,而杨柳的浓绿又最易惹起春意,所以经它一触动,“夫婿”的意象就立刻浮上她的心头了。

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

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

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

所以诗是做不尽的。

有人说,风花雪月等等都已经被前人说滥了,所有的诗都被前人做尽了,诗是没有未来的了。

这般人不但不知诗为何物,也不知生命为何物。

诗是生命的表现,说诗已经做穷了,就不啻说生命已到了末日。

王昌龄不是“闺中少妇”,何以能感到她们的情感呢?诗人和艺术家都有“设身处地”和“体物入微”的本领。

他们在描写一个人时,就要钻进那个人的心孔,在霎时间就要变成那个人,亲自享受他的生命,领略他的情感。

所以我们读他们的作品时,觉得它们深中情理。

在这种心灵感通中我们可以见出宇宙生命的联贯。

一般批评家常欢喜把文艺作品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两类,以为写自己经验的作品是主观的,写旁人的作品是客观的。

这种分别其实非常肤浅。

凡是主观的作品都必同时是客观的,凡是客观的作品亦必同时是主观的。

文艺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

它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它的精彩就全在这综合上面见出。

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象是谐和整一的。

这种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

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说某一笔平凡、某一句警辟,因为完整的全体中各部分都是相互依存的。

吉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和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儒家视域中的“君子”一词内涵丰富,它蕴含了“位”“德”“智”“美”等诸多属性,是一种对人的各方面修养均有很高要求的人格理念。

首先,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君子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位者”,即指统治阶级的成员。

先秦时期,这一含义一直都是君子的基本内涵。

如《诗经》《尚书》中的君子即多指此义。

其次,经孔子转化后,君子的“位”的意义大大降低,而主要成为一个侧重人的德性的概念,所谓“或称君子者何?道德之称也”。

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百余次,主要是就“有德”而言的,比如“君子喻于义”“君子怀德”“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等。

但此时“位”的属性仍然得以保留,比如孔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这里面的君子即具有“位”的内涵。

最后,在儒家这里,完美的君子形象还必须具有智慧和审美的特征。

一个欠缺智识、外表邋遢之人,任其德性多高,在儒家这里都难以被称为君子。

所谓“君子博学深谋”“毋侧听,毋暾应,毋淫视,毋怠荒”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总体来看,儒家的君子是一个兼具“位”“德”“智”“美”等多种属性的复合概念,更是一个德性概念,即侧重以道德水准界定何为真正的君子。

而儒家所谓“德”,从其根本来说,乃是一种“生”德,正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

而民生问题,则构成“生”的首要问题。

因此,在儒家这里,一个人能够体悟上天创生万物之德,能够仁民爱物、关心民生,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构成儒家评判君子的一个基本标准。

(摘编自张舜清《传统儒家君子观在当代的传承与实践》)材料二:儒家在其思想体系中有丰富而系统的“君子观”,树立了君子的理想人格,形成了沿袭中国古代文明整个过程的君子文化。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理论上说,大部分的知识获得都有经济成本,知识付费并不是新鲜事。无论是旧时的私塾,还是今日的网课,都可以算作广义的知识付费。而今,知识付费作为一个话题被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浩如烟海,免费知识已经铺天盖地,为何还要付费获取知识?
这就涉及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饥渴、本领恐慌的时代。人们为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而焦虑,担心跟不上科技步伐,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共识。另一方面,互联网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带来海量信息甚至信息过载,筛选出高价值、个性化知识的成本越来越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知识的生产、获取、传播和学习的方式出现一系列变化,这与互联网的发展有关。
B.人们要为知识付费的原因之一,是人们无论何时都对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感到焦虑。
C.知识付费项目蓬勃发展,将知识的大门进一步敞开,也激励着普通人参与知识的生产和传播。பைடு நூலகம்
虽然目前投入到市场中的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商品并不多,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自清洁革命的一线曙光。除了自清洁之外,类似荷叶结构的表面还有着更加广泛的用途:把它应用在卫星天线上,可以防止因为积雪而造成信号变差;应用于管道中,可以减少液体运输中造成的损失;作为人体植入材料,可以防止因生物分子的沉积而造成血栓等问题。
知识付费带来的首要改变,就是让随时随地学习和个性化知识需求得到满足。互联网上的知识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主打碎片化时间学习,所学内容更是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调查显示,目前最热门的知识付费品类是职业技能类,尤其是和时间管理、互联网技能相关的产品。除此以外,投资理财类、生活兴趣类、专业知识类也是用户购买较多的品类。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2021学年)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2021学年)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的全部内容。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2.将所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纸上.ﻫ注意事项:ﻫ有单选题依次涂在小答题卡上,多选写在答题纸上。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6小题,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衙门是旧时代官府的俗称,由“牙门"转化而来.在古代,凶猛野兽的利牙为武力的象征,如果军事长官们的办事处摆有此物,那是引以为豪的事情,是荣誉的象征。

后来军营门上常刻兽牙图案作为装饰,故也被称为“牙门”。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军政合一,军事长官便常在军营内处理民政事务.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泛流传开来。

封演所撰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

字称讹变,转而为‘衙’也.”北宋以后,多数人所知道的就只有“衙门”了.衙役,顾名思义就是“衙门里的差役”,又被老百姓尊称为“公差”.衙役最早是衙门中帮工打杂的人。

宋朝起,衙役成为衙门里一种专门的“职务”.衙役事务繁杂,要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等工作.衙役一般分为内外两班,内班是在衙门内部服役,如门役之类.门役的主要职责是帮办衙门公务,他们是衙门长官的私人随从和奴仆,但又和一般奴仆有不同之处,他们并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可以自由选择主子。

外人同衙门长官接触时,必须经过他们,于是他们经常利用这一点作威作福,赚取外快。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试卷说明:1、本试卷主要围绕最近所学知识进行考察,包含小说阅读、文言文、诗词、学考基础试题、作文几个方面。

2、本次考试严格落实高二年级卷面加减3分政策,请规范作答,认真书写。

3、单选试题全部按照顺序填涂在答题卡上,双选试题和主观试题书写在答题纸上。

4、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分数为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42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1——3题。

曹洪蔚在琳琅满目的瓷品中,北宋官窑青瓷出类拔萃、精美绝伦,被视为瓷品中的瑰宝。

据传,官瓷由宋徽宗亲创。

宋徽宗赵佶虽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却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

被宋徽宗招到东京(开封)城的官瓷工艺大师们,秉承汝窑之精华,将登峰造极的汝瓷制作艺术与高洁完美的“徽宗艺术”熔为一炉,使官瓷脱颖而出。

开封城有一处古玩市场,老赵家离那里不远,退休后,每周他都去那里淘宝,收藏了一些古董,有真的,也有假的。

为这,老赵没少挨老婆的骂,说他把家里的那点积蓄全倒腾光了。

老赵说:“存钱啥用啊?收藏点东西多好啊。

保值增值,遇到急难险事,一出手,大钱就来了。

”喜欢收藏古董的人往往爱交友,曰“藏友”。

他们聚在一起,互赏藏品,分享乐趣,很多人成了挚友。

老赵最铁的藏友是老杜,年龄比老赵大一岁,也爱逛古玩市场。

每次逛完,俩人一个打酒,一个买菜,聚到一块儿喝一壶。

这天又是周末,老赵在古玩市场上没有看到老杜的影子。

一路打听,老赵来到老杜住的胡同,找对门牌号,却是大门紧闭。

邻居告诉他,老杜前些日子得了脑溢血,让救护车给接走了。

老赵听了,急忙赶到医院,一问才知道老杜还在重症监护室里,他的老伴儿正蹲在门口掉眼泪呢。

老杜的老伴儿说:“这重症监护室简直是喝钱呢,一天一万多元,这都交了十几万元,老杜还没醒呢。

眼看交不上钱,人家要把他转出来,大兄弟,你说可咋办呐?”老杜的老伴儿最后说,“大兄弟,你也是搞收藏的,懂行,我领你到家瞅瞅,看他存的那些东西有值钱的没。

【高中教育】最新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1

【高中教育】最新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语文试卷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葛兆光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

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

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

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

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其次是“二”。

“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

再次是“五”。

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

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

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

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

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高中语文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高中语文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高二语文12月月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答案】1.C 解析:A .“只是因为”因果表述过于绝对,“当时的真实已无法还原而只能达成现时的理解”只能视为原因之一。

B .“语言的‘指涉性’使得诗歌文本可以自给自足”错误。

按原文,“语言的‘指涉性’”使“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诗歌文本的自给自足这个结果不是语言的“指涉性”带来的。

D.“必然”过于绝对化,应该是“有可能是以牺牲诗歌的审美性和人的创造性为代价的”。

2.C 解析:C.“文学被降格为历史的附庸,导致批评者只看到了历史赋予的意义”错误,“把文学降格为历史学的附庸,忽略文学的个性存在,只看到历史赋予的意义,而没看到语言技巧与审美经验赋予的意义”“导致”一词强加因果,原文并无此意。

故选C。

3.C 解析:划线句的意思:在诗歌解读的过程中,创作背景即所谓的真实历史的过度介入,会妨碍诗歌欣赏的自由,损害诗歌的审美魅力。

选项ABD中的诗句本身具有跨越时空的审美魅力,用明确的历史事件标定情感指向,反而让这三首诗都成了个人隐私的实录,即“‘美’作为代价偿付了‘真’”。

而C项虽然也涉及对当时背景的暗示,但诗歌本身在写景层面的审美性并没有被消解。

故选C。

4.①第①段——提出问题:诗歌的解读是否一定依赖背景分析?②第②③段——分析问题:诗歌是无需背景支撑便可自给自足的文本,背景的过度介入反而破坏意义理解的可能;诗歌写作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背景分析则将这个活动过程简化,忽略语言技巧和审美经验发挥的作用。

③第④段——得出结论:背景分析可以作为探寻诗歌意义的途径之一,但绝不能独揽意义的解释权。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5.①以诗歌本身的语言文本为根基,关注语言技巧等形式层面的欣赏。

②立足自身经验,关注自身审美感悟,以人类共通的情感获得审美共情。

③当诗歌主题与历史背景相关密切时,适度关注诗歌背景以知人论世。

④避免给诗歌“贴标签”或刻板分类,要领会诗歌的整体魅力和丰富意蕴。

高二12月月考试题1_1

高二12月月考试题1_1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阳安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一小题3分〕春秋时代,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或者政权,结盟聚会是为了消除冲突。

冲突频繁,会盟燕享频繁,成了春秋最根本的特色。

会盟要讲“礼〞“赋诗〞,从而造就了特殊的文化现象一一“诗礼风流〞。

西周人重“礼〞,是重其仪式性,如典礼仪式、揖让周旋等。

而春秋那么将礼认作了治国大法,人生准那么。

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230余年间,谈礼之风盛行。

一部左传,“礼〞为主要的价值HY:“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夫礼,所以整民也。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臣一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其每评一事之得失,辄曰:“礼也〞、“非礼也〞;似乎国之兴亡,皆系于“礼〞。

左传最早一次论礼是在桓公二年,最早一次引诗在桓公六年,可见赋诗引诗之风与礼治HY乃同步而兴。

事实上,会盟燕享的赋诗引诗,几乎也集中在春秋时期。

在会盟燕享中,列国都想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赋诗言志便成最正确选择。

会盟燕享中的诗礼交锋,直接影响了士君子的价值判断与人格修养。

列国名卿的外交才能,多半表如今熟谙诗礼、智能达变上。

鲁襄公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在温地宴会,各国大夫皆赋诗言志,而齐国的高厚歌诗与舞不配,结果惹怒晋国,高厚只好落荒而逃。

鲁襄公二十八年,齐国庆封逃难到鲁,叔孙豹让乐工诵茅鸱骂他,他竟茫然不知。

鲁昭公十二年,宋华定到鲁国出差,鲁人赋寥萧以示友好与祝福,他毫无反响。

这些在当时都是“国际笑话〞。

因此这个时代要求士君子熟谙诗礼,出使四方而能专对。

鲁昭公七年,鲁国孟僖子陪昭公到楚国参加会盟,因不能以礼应对而抱恨终身,临终前要儿子跟孔子学礼。

熟谙诗礼,关乎文化修养与根本素质,即春秋时所谓的“文〞。

鲁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评论郑国的贤臣是: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为辞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承智班12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与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相关造成的现象,如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扩大等,都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危害。

B.17日,1911年7月17日出生的钱钟书夫人杨绛喜迎101岁生日华诞。

当天,成千上万的网友纷纷在微博上为杨绛发去生日祝福,祝愿她老人家身体健康。

C.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旱灾17日有加剧趋势,粮价可能再创新高,粮食面临进一步减产。

持续不断的热浪已经导致全美数十人死亡。

D.格拉迪尼是佛罗伦萨富有的丝绸商人的妻子,她曾为达·芬奇担任模特。

多数现代历史学家都认为,《蒙娜丽莎》中的人物就是格拉迪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

B.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

C.作者有意识地同时又十分成功地借鉴了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蒙太奇”和“画外音”手法,画面组合相当成功。

D.有媒体人士表示,众多网友对“给力”的热捧,反映了受众对语言的新期待。

亲切、通俗易懂的语辞,甚至包括网络流行语,都是被今天的受众喜闻乐见的。

3.对下列各句中划线部分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A.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

(宾语)B.沙漠地区空气干燥。

(谓语)C.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主语)D.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

(状语)4.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是一项是()A.参(chēn)差廿(niàn)四瑰(guī)怪B.厦(xià)门蕈(xùn)菌婆娑(suō)C.一粟(shù)泣涕(tì)揽茝(chái)D.箜篌(hóu)窈(yǎo)窕横槊(sùo)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消息,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司负责人1日表示,修订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之日,就是全面两孩政策正式实施之时。

在此之前,各地各部门都必须认真执行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保护良好的生育秩序,不得自行其是。

B.要实现节能目标完成,经济增速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经济增速在高于8.5%时,能耗会快速增加,如果过低时,一些基本的能源消费不会减少,单位GDP能耗也不会下降很大,保持约7.5%~8.5%左右的速度,对于节能比较有利。

C.埃博拉,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到90%之间,所以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D.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在去年12月,巴西通讯部长保罗·贝尔纳多访华期间就专程到访百度参观交流,对百度在巴西提供互联网服务表示认可,积极欢迎百度来巴西市场发展,并邀请百度参与巴西乡村和学校互联网普及项目合作。

二、现代文阅读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6.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现状,这种状况,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B.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在于中国文化之精髓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C.文中作者再三强调,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就会有重大缺失。

D.“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究其原因,人类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

7.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汉字书写除了是生存和生活技能外,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很少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所以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

D.只有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才能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

8.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美国媒体率先报道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C.在现代化发展中,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D.数典忘祖的新文盲绝对不是行政指令或法律所能避免的,正如木兰秋闱无法保持军队战斗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人”即治于人的“人民”和治人的“人才”;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要和谐促进。

②为政之首在选人,儒家推重“尚贤使能”,打破亲亲关系。

孟子认为,选用贤才时,应当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

荀子也宣称:王公贵族的子孙,如果没有德才,那就只能沦为平民百姓。

相反,平民百姓的子孙,如果德才兼备,就应当把他选拔到政府去担任官职;推举贤能只应遵循一条标准,即使他是一位有德才的人,既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推举,更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亲属而降低条件。

③其次在管人。

儒家认为礼治德教是最根本的。

孔子说,平时对老百姓不进行教育,而到他犯了法时就杀他,这叫做暴虐。

推论下去,人才也需要时时接受教育,而不能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

礼治德教是建立在人们内心自觉的基础之上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自觉性的,而每一个人也很难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

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稳定而持久的自觉性更难得到保证。

因此,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带有强制性的法治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④儒家强调“为政在人”不是说不要“法”,是说在“法”与“人”二者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

荀子指出,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罚,法律条令再详细周密,也是防不胜防的。

相反,如只用道德教育而不用刑罚,那么丑恶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这也是不行的。

荀子认为:法是不能独立起作用的,而依法所推衍出来的各种政策条令也不可能自动地产生。

只有有了好的执行者,法令和律条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就没有任何作用。

法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而有德有才的人则是法的本原。

法是需要人去执行的,特别是需要人按照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去施行的。

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择人执法的思想,很有积极意义。

关于礼与法之间的关系,荀子认为礼是立法的依据和基本原则,因而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⑤为政的目的是养民。

孟子总结夏、商二代灭亡教训时说: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

养民莫于养心。

那如何才能得民心呢?那就是,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要想方设法给予他们、满足他们,而人民厌恶的东西绝不要强加给他们。

当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地总结了商朝亡国的教训,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失德和失民。

因此,他们反复地告诫其子孙须“敬德保民”,然后才有可能长久地保住天下。

⑥荀子说天生万民,并不是为了君主;相反,天设立君主,则是为了人民百姓。

其“立君为民”的思想得到了黄宗羲的进一步发挥。

黄宗羲认为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卖命。

君臣只是分工不同,但都得为天下万民服务。

因此,他们之间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

⑦养民须富民。

荀子说使国家和人民富足的重要方法是“节用裕民”。

“节用”即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门的费用不至于过度。

“裕民”是说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使他们得以富裕。

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绝不能误了农时等。

百姓得到优厚政策的保护,生产就会成百倍地增长,人民就会富裕,物产就会丰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