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中、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

合集下载

小儿张力计算

小儿张力计算
2∶1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对配制2∶1液感到十分困难,为了便于记忆,快速计算、配制,便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不必阐述)
配制2∶1液Mml,则需
10%NaCl=M/15ml----a
5%NaHCO3=M/12ml---b
10%GS=M-a-bml
500

1/2
同2:3:1
1:4液
10
500

1/5
高渗性脱水
生理需要量的补充
张力计算
溶液名称
张力
10%(NaCl)
11张(临床上可按10张计算)
0.9%(NaCl)、1.4%(NaHCO3)
1.87%乳酸钠
1张
5%(NaHCO3)
4张
10%(KCl)
9张
5%、10%(GS)
0张(无张力,相当于水)
计算公式:C1×V1+C2×V2=C3×V3
第一天补液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第2天: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继续损失量:腹泻患儿一般每天10—40ml/Kg,用1/3—1/2张含钠液。
生理需要量:约60—80ml/Kg,可用1/4—1/5张含钠液。
混合液简便配制
溶液
名称
比例
10%NaCl(ml)
5%或10%葡萄糖(ml)
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ml)
张力
适应症
2:1液
30
500
47(30)
1
低渗性脱水
重度脱水

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
(分子量75):8×75mg/kg=600mg/kg,每天补充氯化钾200mg/kg 重度低钾:机体缺钾约12mmol/kg,血钾在1~2mmol/L,补充氯化钾
(分子量75):12×75mg/kg=900mg/kg,每天补充氯化钾300mg/kg
尽量口服补入,不足部分静脉补入,浓度不超过0.3%。
为80ml/kg。 重度脱水:丢失液体占体重10%以上。所需补液
为100ml/kg。 一问:是否口渴、尿量是否减少; 二看:眼眶、前囟是否下陷,哭时是否有泪; 三摸:口腔粘膜是否干燥,皮肤弹性是否良好。
根据临床表现定脱水程度,根据脱水程度 来定补液量。发病前体重不易测到,所以 不是根据脱水量来定脱水程度。
2、纠正脱水阶段 输入其余的累积阶段, 时间4-8小时。
3、维持阶段 输入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 量。能口服尽量口服。静脉输入最高速度 为纠正脱水阶段的60%。
纠正休克阶段:通常又称为快速扩容、液体复苏、容量复苏。 对于急诊休克患儿液体复苏 目的:恢复低血容量休克患儿的有效循环容量;恢复失血性休克患儿
常用液体渗透压(张力)
血浆:等张
葡萄糖液:0张 10%氯化钾:8.9张(有争议) 生理盐水:1张 5%碳酸氢钠:3.5张 1.87%乳酸钠:1张 0.9%氯化铵:1张
补充累积丢失量液体张力的选择
理论上讲:高渗性脱水补充低张液,等渗性脱水 补充等张液,低渗性脱水补充高张液
机体有调节能力,钠过多,心、肾负担重。
严重外伤持续出血造成血容量持续丢失者需要外科紧急手术治疗。
骨骼腔内输注 经骨髓给药与中心静脉给药进入体循环的时间大致相同,快于外周静
脉给药 。 在严重休克、心肺复苏及严重外伤的急诊中,遇到建立静脉通路十分
困难时,先行骨髓输液给药,其穿刺成功率高达90%以上,操作简便、 安全、快速,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 。 美国心脏学会规定,静脉穿刺失败3次,或时间超过90秒,应建立骨 髓通路。 骨髓输液的并发症及其防护:①液体外渗:主要是穿刺过浅或留置时 间长、或给予高渗液体引起,一旦发生即停止给药。②骨髓炎:是最 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4 270例次发生27例次(0.6%),主要发 生在长时间置留或菌血症的患儿。如仅用于急救的临时输液与用药, 发生率极低,为预防骨髓炎发生,行骨髓输液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骨 髓输液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0 min至1 h(最长不超过24 h),在赢得 抢救时间后尽快建立静脉通路继续补液,另外预防性使用适当的抗生 素,可降低骨髓炎的发生率。

总结小儿腹泻补液计算方法(重要)

总结小儿腹泻补液计算方法(重要)

总结小儿腹泻补液计算方法发表时间:2010-01-26 发表者:张徽声 (访问人次:662)一:补液基础1)小儿体重计算小于6个月时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时体重=6+月龄×0.252-12岁时体重=年龄×2+82)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 0.5*1.7*体重(kg )(有写0.6)=(22 –测得的HCO3¯)*体重(kg )(5%SB1ml=0.6mmol)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给1/2量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5mmol/L,计算给5% SB 5ml/kg*次 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27)mmol/L]*0.5*0.84*W(kg)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0.6 (1mmol K=0.8ml Inj.10%KCl)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女性为0.5)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3)新生儿因为其血液中H+ Cl- Na+ K+ P均高HCO3¯低,7天后K+才趋于正常。

所以:1 24小时内不需补液,除外外科疾病2 3天内代谢较低,补液量为60-100ml/kg3 7天后补液量可增至100-120ml/kg4 4天内不补Na+ Cl- 可补NaHCO3 和、7天内不补K+5 1-2天内不补电解质4)脱水性质的判定:等渗、低渗、高渗脱水性质的判定类型失水程度常见病因血钠mmol/L主要受累部位病理生理与临床特点等渗失钠≌失水腹泻血钠130-150细胞外为主1.一般脱水表现2.口渴,尿少,皮肤弹性差3.尿比重正常常见于病程较短,营养状况较好的患者,为急性过程,腹水,烧伤时体液丧失,消化液急性丢失等临表:精神萎靡,尿少,口渴明显,皮肤弹性稍差,血压低低渗失钠>失水血钠<130细胞外1.微循环受损2.ADH↓,醛固酮↑,肾排钠↓3.口渴不明显,早期尿不少,尿比重低4.严重者脑细胞水肿常见于久泻,营养不良伴腹泻,补非电解质过多,使用利尿剂后,也见于反复呕吐,胃肠道长期吸引或者是慢性肠梗阻的患者,大面积长期渗液患者亦多属此类临表:嗜睡或昏迷,皮肤弹性差,口渴不明显,血压极低,舌纵沟增多,食欲降低,直立性晕倒,眼窝下陷,手足麻木等高渗失钠<失水血钠>150细胞内1.神经症状明显,2.ADH↑,醛固酮↓,3.口渴明显,4.尿少,比重高多见于吐泻者伴高热大汗,饮水少,3月幼婴补钠液过多,中暑,高温作业失水过多,原因多为失水过多,摄入水分不足临表:烦躁易怒,口渴极明显,皮肤弹性尚可,血压正常或稍低二:溶液的配置:以250ml,1/2张,2:3:1液举例(为等渗0.9%Nacl :糖:等渗1.4%NaHCO3,(钾为细胞内离子,不算张力,糖也不算张力)1.用等渗液配法为:5%或10%糖:250ml×1/2(即3/3+2+1)=125ml0.9%Nacl:250ml×1/3=83ml1.4%NaHCO3:250ml×1/6=41ml三者混合就是3:2:1,250ml2.临床上我们都用10%Nacl和5%NaHCO3 来配制,10%Nacl为11张,5%NaHCO3为3.5张,为了应用方便,10%Nacl简记为10张,5%NaHCO3简记为4张。

儿科补液张力计算,绕晕我5年,今天终于弄懂了!

儿科补液张力计算,绕晕我5年,今天终于弄懂了!

儿科补液张力计算,绕晕我5年,今天终于弄懂了!备考执医,其实就这么简单识别二维码,回复“牛人笔记”▼儿科补液,补液,补个蛋特么劳资学了5年愣是没学会今天医考君我肩负起这个使命,帮大家搞定这个知识点。

接下来,大家都是宝宝,我来帮你们补补液。

讲这个之前,先搞清两个概念:等渗液和等张液等渗液:是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我们拿一个鸳鸯火锅,中间用半透膜隔开,如果两侧水分子不都不相互渗透,那就是两侧的溶液等渗。

等张液:就是与红细胞的张力相等。

把红细胞泡在等张液中,红细胞既不肿胀,也不皱缩,维持其原来形状不变。

记住一个概念:等张一定是等渗,但是等渗不一定等张记忆:等张(记成张果老),等渗(记成神仙)张果老一定是神仙,神仙不一定都是张果老比如5%葡萄糖溶液,它是等渗的,但是不等张,他是0张。

不解释了,快上车,解释就绕了,不能理解记住就行。

补液为什么要计算张力?我们根据血清钠来的浓度,将脱水分为三类,等渗、低渗和高渗。

不同脱水的性质要用不同张力的液体去补。

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mmol/L,血浆不咸不淡)那就不咸不淡的 1/2张含钠液补液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血浆咸了)需用小于1/2张的淡液体去补,比如:1/3张或1/5含钠液补液。

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需用大于1/2张的咸液体去补,用 2/3张含钠液补液2:3:1 这数字是什么意思?我们常看到的什么2:3:1,4:3:2含钠液,这些数字都代表着什么?2:3:1 这三个数字分别代表是:盐、糖、碱(敲黑板:务必记住顺序哈)但是,但是,中间有一个奇葩不按常理出牌,就是2:1含钠液=2份盐:1份碱。

(2:1形象记忆:好二的一个)。

几分之几张什么意思?这里就是指含电解质溶液和总液量的比值电解质是分子,总液量是分母先简单看一个比方:1份0.9%氯化钠 + 4份5%或10%葡萄糖这里只有1份电解质溶液,液体总量是5份所有他就是1/5张溶液。

外科护理学各章节重点题目集合

外科护理学各章节重点题目集合
第二章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的 护理
1.补钾的原则(1)尽量口服补钾:常选 用10%KCl溶液或枸橼酸钾。(2)禁止静 脉推注钾(3)见尿补钾:尿量>40ml/h或 >500ml/d。(4)限制补钾总量: 60~80mmol/d即KCl 3~6g/d。(5)控制 补液中钾浓度:<40mmol/L即KCl<3g/L (6)滴速勿快:60~80滴/min
二 简答题 1.简述术前胃肠道准备的目的 答 预防窒息、误吸 预防吸入性肺炎 排空胃肠 道有利于手术中视野开阔,防止误伤器官。 2.试述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答 (1)保持引流管通畅(2)妥善固定引流管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4)严格无 菌操作(5)掌握拔管时间
3.病人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答 肺炎肺不张 预防:术前锻炼深呼吸, 术后避免限制呼吸运动的捆绑或固定; 有吸烟嗜好的病人于术前两周停止吸烟 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促进排痰;用抗 生素预防感染;防止全麻病人呕吐物或 口腔分泌物吸入肺内。 处理:鼓励病人 做深呼吸,多帮病人翻身、拍背,促进 痰液排除;教会病人保护好伤口做深呼 吸;将抗菌药或糜蛋白酶雾化吸入以稀 释痰液。
二 简答题 1.试述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 答(1)CVP 代表右心房和胸腔段静脉内的 压力,其变化可反映血容量和心脏功能。正 常值:5~12cmH2O。CVP降低表示血容量不 5~12cmH2O CVP 足;增高提示有心功能不全。(2)肺毛细血 管契压 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压力。 PCWP降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增高提示肺循 环压力增加。(3)心排出量CO和心排血指 数CI。休克时,CO多见降低,但某些感染性 休克可增高。
第六章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一 名词解释 1.围手术期: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到这次手术的 有关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手术前期、 手术期和手术后期。 2.限期手术:手术时间选择有一定的限制,应在尽 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手术准备。如各种恶性肿瘤的 切除术。 3.外科手术热:由于创伤反应,病人体温略微升高, 一般不超过38摄氏度。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等渗性缺水——1/2 张含钠液(2:3:1)低渗性缺水——2/3 张含钠液(4:3:2)高渗性缺水——1/3 张含钠液(2:6:1)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1 )扩容阶段: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 , 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 )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十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3 )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输注④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 ,提高HCO3- 5mmol/L 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ml)=( -BE)XX体重;稀释成%勺溶液(1ml 5%NaHCO3 = %)。

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1 )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g/kg. 日。

需4〜 6 天。

2 )补钙,补镁:补液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 ;补镁:25%硫酸镁kg/ 次,q6h第二天及以后勺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1 )溶液勺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

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 )溶液勺定性:生理需要量:60 〜80ml/kg ,用1/5 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 〜1/3 张。

二者加起来1/3 〜1/4 张,12〜24 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勺组成及张力1 :1 液1/2 张%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 :2液1/3 张%氯化钠35ml; 5%或10%葡萄糖65ml 1 : 4 液1/5 张% 氯化钠20ml; 5%或10%葡萄糖80ml 2 : 3:1 液1/2 张% 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碳酸氢钠/%乳酸钠17ml 4:3:2液2/3 张%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碳酸氢钠/%乳酸钠22ml2 :1 液1 张%氯化钠65ml;%碳酸氢钠/%乳酸钠35ml%勺溶液内加入尿素(尿素可********** 通过细胞膜),渗透压会增高但是张力不变张力:等渗勺电解质溶液占总液量勺百分比1:1液就是1/2张3:2:1液就是3/〈3+2+1〉还是1 /2张粗略算法:10%氯化钠加入100ML10%GS就是1 /3张10 %氯化钠5ML加入100ML10% GS就是1 /2张10 %氯化钠加入100ML10% GS就是2/ 3张以250ml,1/2 张,3:2:1 液举例为糖:等渗%Nacl :等渗%NaHCO3(钾为细胞内离子,不算张力,糖也不算张力)1. 用等渗液配法为:5%或10 %糖:250ml X 1/2(即3/3+2+1)= 125ml % Nacl : 250ml X 1/3 = 83ml % NaHCO:3 250ml X 1/6=41ml 三者混合就是3:2:1,250ml 算一下,350ml,4:2:1怎么配制2•临床上我们都用10%Nacl和5%NaHCO来配制,10%Nacl为11张,5%NaHCO为张,为了应用方便,10%Nacl简记为10张,5%NaHCO简记为4张。

儿科补液

儿科补液

儿科补液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高渗脱水用2:6:1.(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即NaHCO3)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造成高氯性酸中毒。

)张力计算=有张力溶液分数:总溶液份数(5%GNS 是指此溶液中每100ml中含有5g葡萄糖和0.9g氯化钠。

其实5%GNS是高渗溶液,但是它却是等张溶液,应用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啊!许多人可能都忽略了这一点啊!5%GS是等渗液,但葡萄糖输入人体后,很快被代谢,供给能量,分解成水和CO2,失去了渗透压的性质,所以一般不计算其张力。

只有生理盐水能维持此溶液的渗透压作用。

)3、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

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注意:应扣除补液中所用的碱性液量。

4、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5、扩容:2:1等张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计算,30min内滴完(前提条件是重度缺水)。

6、累积损失量在第一个8小时补足,为1/2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

液体疗法基本原则“一、二、三、四”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每天补液重新计划)二个步骤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优选)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

(优选)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
补液原则为先快后慢,补液同时需密切观察周围循环 状况,如血压、脉搏、尿量等。
胃肠道补液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口服者尽量口服, 不能口服应尽早予胃管鼻饲,口服补液原则与静脉补 液相同。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判断
尿量 血压 皮肤改变 脉搏 中心静脉压
尿量
临床上常将尿量作为体液量是否充足的指标,由于在 机体循环不稳定的情况下,肾脏血液循环首先受到影 响,因此一般认为尿量对血容量是否充足的判断非常 准确
正常情况下需500ml尿液才能将机体的代谢产物排出, 少于500ml/日作为少尿标准, 1500ml/日左右比较合 适,低于1000ml多意味着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但创伤患者,肾脏吸收钠、水能力显著增强,尿量在 1000ml时也不一定真正存在血容量的不足
糖尿病或应急性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高渗性利尿, 尽管尿量达到1500ml,也可能存在明显的血容量不足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忽略了以下情况:
血压下降是有效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尽管可能存在严 重的水肿,但这仅仅意味着组织间液增多,有效血容 量仍然严重不足,随着水肿的加重,对循环的影响会 进一步加大,导致恶性循环。因此,主要处理不是升 压和利尿,而是迅速补充胶体,扩充血容量,最好是 血浆和白蛋白,或低右。
血压
血压降低常作为判断血容量是否充足的标准,但实际 上常忽视血压的实际意义。血压降低有多种原因:血 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严重酸中毒、 血管张力下降等,绝大多数是血容量不足引起,这时 常伴有尿量明显减少。临床上处理时习惯于用升压药 治疗,且在效果不好时,不断加大升压药剂量和补液 速度,而随着病情的恶化,多出现水肿,因此又出现 一边升压一边利尿的情况,结果病情进一步恶化,甚 至死亡。
(优选)水、电解质紊乱与酸 碱失衡

小儿补液及张力计算

小儿补液及张力计算

小儿补液三部曲来源:穆欢喜的日志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

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

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医师三基儿科基础知识(消化系统疾病)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医师三基儿科基础知识(消化系统疾病)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医师三基儿科基础知识(消化系统疾病)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简答题 2. 填空题 3. 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4. A1型题5. A2型题6. A3型题1.简述病毒性肠炎的饮食疗法。

正确答案:病毒性肠炎多有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对疑似病例可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制代乳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疾病2.简述小儿腹泻脱水第1天补液的程序。

正确答案:(1)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轻度脱水为90~120ml/kg,中度脱水为120~150ml/kg,重度脱水为150~180ml/kg。

(2)溶液的种类: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

(3)输液的速度:①扩容阶段:对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快速扩容,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60分钟内快速输入。

②补充累积损失量阶段:扣除扩容液量,一般在8~12小时内补完,每小时8~10ml/kg。

③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疾病3.简述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1)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

(2)秋季起病,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大便多呈蛋花汤样,无腥臭。

(4)常伴有脱水和酸中毒症状。

(5)本病多为自限性,病程为3~8天。

(6)大便常规偶见白细胞。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疾病4.简述致腹泻大肠杆茵的分型。

正确答案:(1)致病性大肠杆菌。

(2)产毒性大肠杆菌。

(3)侵袭性大肠杆菌。

(4)出血性大肠杆菌。

(5)黏附一集聚性大肠杆菌。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疾病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5.口服补液盐(ORS)张力为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基于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膜的_______耦联转运吸收机制。

正确答案:2/3张、Na+一葡萄糖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疾病6.脱水程度的临床评估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方面。

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

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

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医学文章2009-04-19 08:20:38 阅读1094 评论5 字号:大中小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小儿液体疗法小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体液的调节能力不如成人,年龄小的婴儿细胞外液相对较成人多,对脱水的耐受能力亦差,因此重视及掌握小儿液体疗法是非常必要的。

临床工作中常要用各种混合液来配制小儿混合液,如何准确、快捷配制如各种张力混合液是进行曲液体疗法的关键。

下面主要介绍小儿常用各种张力混合液的简便制方法。

一、小儿体液分布代谢特点1、小儿体液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年龄越小,细胞间质分布液体越多,对脱水的耐受力越差,尤其是新生儿。

2、小儿肾脏的调节能力差于成人,输入过多的无张力液体及过多的等张液体则引起水中毒或高渗性脱水。

因此小儿脱水时常用1/5张至2/3张各种混合液。

3、小儿液体还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额外丢失,因为小儿呼吸频率快,消化道屏障功能差,皮肤相对面积大,因此,患病小儿要重视各系统丢失体液特点,用时补充附合该系统特点的液体。

二、常用溶液1、电解质溶液A 、生理盐水:0.9%N S,为等渗液。

作用:①抗休克(20~30ml/kg);②某药物溶媒;③纠正低钠血症;④与G S或1.4%S B配制混合液。

10%N S是高渗液,不能直接静脉使用,临床用于代替N S配制混合液。

B、1.4%S B;等渗液作用:①抗休克,纠酸,与N S配成2:1等张含钠液20ml/kg;②与N S或G S配制成混合液(如4:3:2,3:2:1。

液)5%S B为高渗液,一般不能直接用于静注,主要用于代替1.4%S B配制混合液(如4:3:2,3:2:1液)。

C、Kcl:0.2~0.3%Kcl可静脉使用,用于纠正低钾血症。

每100ml混合液中可最多加3ml的10%Kcl。

补钾注意:①每日补钾一般为2~3ml/kg。

日②静脉使用时溶液中Kcl浓度小于0.3%③补钾速度不能太快,每日静脉补钾时间大于4~6小时。

低、中、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

低、中、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

提问:1:1含钠液,2:1含钠液,2:3:1含钠液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各又是多少张力的液体?(儿科书上全都有啊发这种帖子会被骂的在学校就应该努力的!)1:1含钠液是不是一份0.9%的盐水和一份糖水(1/2张)1:2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2分糖水(1/3张)1:3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3份糖水(1/4张)2:1含钠液为什么不是2份盐水和1份糖水呢?而是2份盐水和1份1.4%的碳酸氢纳液???最佳答案:zp1187 2010-11-19 18:55 9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 5%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小儿补液的基础和张力计算

小儿补液的基础和张力计算

⼩⼉补液的基础和张⼒计算A 1:4液B 2:1等张含钠液C 2:3:1液D 4:3:2液E 5%葡萄糖1.脱⽔患⼉,⾎清钠140mmol/L,纠正累积损失应选⽤2.脱⽔患⼉,⾎清钠128mmol/L,纠正累积损失应选答案给的 C D,,,128mmol/L低渗不是应该补2/3张的吗?D 就是2/3张4:3:2液包括四份0.9%NaCl,三份5-10%葡萄糖,两份1.4%NaHCO3总共9份含钠有6分故总张⼒6/9 ⽤于低渗性脱⽔。

⼀般⽽论,对于腹泻病⽽⾔,低渗性脱⽔补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补1/2张含钠液,⾼渗性脱⽔补1/3~1/4张含钠液。

这是因为⼤多腹泻液Na+ 仅10~90mmol/L[10](如产毒型⼤肠杆菌肠炎:Na+ 53mmol/L,轮状病毒肠炎:Na+ 37mmol/L[3]),故腹泻时Na+的丢失⽐⽔的丢失来说相对较少,⾎浆Na+开始逐渐缓慢升⾼,⽽此时细胞内Na+⽔平尚在正常范围,故⾎浆升⾼的Na+进⼊细胞内,使⾎浆中Na+在⼤多数情况下仍可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呈等渗性脱⽔。

故⼤多腹泻病等渗性脱⽔时,Na+与⽔的并⾮等⽐例丢失,⽽是Na+的丢失相对较少,故可补充低张含钠液。

补低张含钠液时,⾎浆Na+开始逐渐缓慢降低,腹泻时细胞内升⾼的Na+则⼜回到⾎浆。

结合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11]:体液的减少刺激ADH合成,集合管对⽔的保留能⼒增加。

此外,体液的减少降低GFR、促进近端⼩管对⽔的重吸收。

所以肾脏强⼤的代偿能⼒也是腹泻时Na+的丢失⽐⽔的丢失来说相对较少,但⼤多数情况下,⾎清钠常在正常范围的重要原因。

所以尽管是等渗性脱⽔,实际Na+的丢失相对较少,可补1/2张含钠液。

引⼦:液体疗法是⼉科最常⽤的治疗⽅法之⼀,是⼉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位临床医⽣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对此章节最难理解的是液体张⼒的计算与配制。

⽽液体张⼒计算与配制则是液体疗法的基础,如对此不理解、不掌握,则将难以学习和运⽤液体疗法。

儿科补液须知

儿科补液须知

介绍常用的静脉补液方法―4:3:2‖补液法(4份0.9%生理盐水:3份10%葡萄糖:2份1.4%碳酸氢钠或1/6M 乳酸钠)。

1.等渗脱水补充累积损失:轻度4:3:2溶液30~50ml/kg,于8~12h静滴。

中度4:3:2溶液50~100ml/kg,于8~12h静滴。

重度先给2:1液20ml/kg,于30分钟~1h内静脉输入,以扩充血容量。

继以4:3:2溶液80~100ml/kg,于8~12h输入2.低渗脱水纠正累积损失:多见于合并营养不良Ⅱ0~Ⅲ0的患儿,这类患儿体弱心功能差,因此纠正累积损失总量要少、浓度要高、速度要慢。

轻度4:3:2溶液30~50ml/kg,8~12h 输入。

重度及中度先给2:1液20ml/kg,于30分钟~1h输入,以便快速恢复血容量。

继给2:1液20ml/kg4:3:2液40ml/kg 10~12h输入。

3. 纠正低钠血症(水中毒):不伴脱水,血钠低于130mmol/L。

症状表现:细胞内水肿,可有惊厥,昏迷,颅压增高,肌肉松弛,腱反射降低,腹胀,尿少或无尿。

可按下述方法纠正:用3%氯化钠12ml/kg能把血钠提高10mmol/L,(宜缓慢VD,在1h以上,将血钠提高>120mmol/L,症状缓解后,病人出现大量利尿,可继续输入2/3-等张含钠液,直至累积损失被纠正,脱水症状消失)。

仍不好再加6ml/kg。

如用0.9%氯化钠40ml/kg,能把血钠提高10mmol/L4.高渗性脱水纠正累积损失:高渗脱水,脱水征表现较轻,一般显示轻~中度脱水。

高渗脱水不能用单纯葡萄糖液纠正,否则会引起脑细胞水肿,诱发颅内高压,发生惊厥,甚至死亡。

因此,所输液体张力不能过低,速度不能过快,要供给适量钾,既可适当提高所输液体的渗透压,又不增如钠负荷,而且钾还可进入细胞内,有利于细胞内脱水的纠正。

采用1/3~1/4张液,一般用1/3张―2:6:1‖(2份0.9%氯化钠:6份5%葡萄糖:1份1.4%碳酸氢钠或1/6M克分子浓度乳酸钠),于48h纠正累积损失。

低 中 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

低 中 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

提问:1:1含钠液,2:1含钠液,2:3:1含钠液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各又是多少张力的液体(儿科书上全都有啊发这种帖子会被骂的在学校就应该努力的!)1:1含钠液是不是一份%的盐水和一份糖水(1/2张)1:2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2分糖水(1/3张)1:3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3份糖水(1/4张)2:1含钠液为什么不是2份盐水和1份糖水呢而是2份盐水和1份%的碳酸氢纳液最佳答案:zp1187 2010-11-19 18:55 9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 5%SB相当于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低、中、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解析

低、中、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解析

提问:1:1含钠液,2:1含钠液,2:3:1含钠液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各又是多少张力的液体?(儿科书上全都有啊发这种帖子会被骂的在学校就应该努力的!)1:1含钠液是不是一份0.9%的盐水和一份糖水(1/2张)1:2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2分糖水(1/3张)1:3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3份糖水(1/4张)2:1含钠液为什么不是2份盐水和1份糖水呢?而是2份盐水和1份1.4%的碳酸氢纳液???最佳答案:zp1187 2010-11-19 18:55 9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 5%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大汗病人的补液

大汗病人的补液

大汗病人的补液某女性病人,因发烧服退热药后,大汗湿透一身衬衣,请估计该病人失水量约为: A 500ML B 1000ML C 1500ML D 2000ML E 2500ML 请问这题是怎样算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护理学专业回答:这个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外科病人体液代谢失调的护理问题.积极处理原发疾病是防治体液平衡失调的根本措施。

基本方法:即补多少,补什么和怎么补。

一,补多少,即补液总量的估算1.生理需要量正常人每日生理需要量为2000~2500ml.2.累积丧失量从发病就诊时已经损失的液体量.3.继续损失量在治疗过程中,继续损失的液体.如呕吐,肠瘘,高热,出汗等.体温每增加1℃,每日每公斤体重增加水量约3~5ml;大汗淋漓浸透衣裤时需补水1000ml;气管切开患者每日多补液500~700ml,因气管切开病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水较正常人多2~3倍.4.纠正体液紊乱的关键在于第一天的处理.第一天补液量=生理需要量+1/2累积丧失量第二天补液量=生理需要量+前一天继续丧失量+1/2累积丧失量第三天补液量=生理需要量+前一天继续丧失量输液量的多少,除上述计算外,尚需密切观察病人的变化,根据病情随时调整.二,补什么: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但"宁少勿多".1.对盐,糖的生理需要量:正常人:氯化钠5~9g/日氯化钾2~3g/日葡萄糖100~150g/日以上,故经计算可补液:5%葡萄糖盐水500~1000ml/日5%~10%葡萄糖液1500ml/日10%氯化钾溶液20~30ml/日,其中氯化钾溶液必须稀释后滴注,浓度低于0.3%.2.对累积丧失量的液体根据脱水的性质补:高渗性脱水,以5%葡萄糖溶液补充; 低渗性脱水,轻者以等渗盐水补充.中度或重度者适当补充高渗盐水; 等渗性脱水,一般以等渗盐水和5%葡萄糖液各半补充.三,怎么补原则为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根据患者情况应适当进行调节。

小儿腹泻补液计算方法

小儿腹泻补液计算方法

小儿腹泻补液计算方法低渗性脱水以缺Na>缺水血清Na<130mmol/L 补2/3张液体等渗性脱水血清Na 130-150mmol/L之间补1/2张液体高渗性脱水血清Na>150mmol/L 补1/3张液体以250ml,1/2张,3:2:1液举例为糖:等渗%Nacl :等渗%NaHCO3,(钾为细胞内离子,不算张力,糖也不算张力)1.用等渗液配法为:5%或10%糖:250ml×1/2(即3/3+2+1)=125ml%Nacl:250ml×1/3=83ml%NaHCO3:250ml×1/6=41ml三者混合就是3:2:1,250ml算一下,350ml,4:2:1怎么配制?2.临床上我们都用10%Nacl和5%NaHCO3 来配制,10%Nacl为11张,5%NaHCO3为张,为了应用方便,10%Nacl简记为10张,5%NaHCO3简记为4张。

250ml,3:2:1的粗略配制:先定总量:5%或10%糖250ml内加10%Nacl:250×1/3×1/10=内加5%NaHCO3 :250×1/6×1/4=11ml混合就是粗略的3:2:1液了。

注:按此简易算法,实际溶液总量为250++11=260ml,而且与精确的配制相比,Nacl略多,NaHCO3略少,但实际应用中,这种差异可以忽略,要追求精确的话,可适当减少10%Nacl或增加5%NaHCO3的量,但实际上都在1ml的范围内。

用得多了,根本不必去死记书本上配制比例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常见的静脉溶液①等张液:2:I液=0.9%氯化钠液:1.4%NaHC03(或1/6M乳酸钠);②2/3张液:4:3:2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NaHC03(或1/6M乳酸钠);l:1加碱液=0.9%氯化钠液lOOml+1O%葡萄糖100m1+5%NaHCOa10ml;③1/2张液:2:3:1液二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l.4%NaHC03(或1/6M乳酸钠);④1/3张液:2份0.9%氯化钠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⑤维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035m1+10%KCl2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1:1含钠液,2:1含钠液,2:3:1含钠液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各又是多少张力的液体?(儿科书上全都有啊发这种帖子会被骂的在学校就应该努力的!)1:1含钠液是不是一份0.9%的盐水和一份糖水(1/2张)1:2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2分糖水(1/3张)1:3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3份糖水(1/4张)2:1含钠液为什么不是2份盐水和1份糖水呢?而是2份盐水和1份1.4%的碳酸氢纳液???最佳答案:zp1187 2010-11-19 18:55 9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其他类型的配比,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了:现在想配500ml的1/2张溶液,可以用500÷20=25ml 10%氯化钠,即5% G S 500ml +10%氯化钠25ml=1/2张。

如想配1.4% S B ,只要把你想要用的5% SB 量稀释三倍即可,如现在想给一患儿用5% SB 20ml 配成1.4%,那就是5% GS 60ml+5% SB 20ml =1.4%的等张液。

临床配比时要考虑机体自身的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所以不必苛求精确。

zp1187 2010-11-19 18:59 10 #二:液体疗法用于脱水要注意的问题液体疗法多用于脱水,儿科的特点就是小儿易脱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液体疗法就是针对脱水而言的。

脱水分轻中重,有等渗,低渗,高渗之别。

具体标准书中都有,这里只是明确实际中10个问题。

1. 判断脱水以及其程度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不是体重减少的程度。

脱水性质依靠的是血钠。

2. 儿科查看脱水:精神、囟门、眼眶、眼泪、口干程度、口腔津液、尿量、皮肤粘膜情况、呼吸心率。

这些是重点对象。

3. 不要把肥胖儿的脱水程度估计过轻,也不要把营养不良的病儿估计过重。

4. 低渗脱水,血钠<120mmol/L,不论原因,均要迅速提高血钠水平,常用3%氯化钠,12ml/kg可提高血钠10 mmol/L5. 高渗性脱水是没有循环血量不足的情况出现的,对此的补液,不能急于求成而直接使用低渗溶液,这样做反而会使细胞内水肿。

正确的做法是仍给于等张的2:1溶液扩容,而后再渐渐下降张力,使其过程有个梯度zp1187 2010-11-19 19:06 11 #6. 扩容一定要及时足量。

特别是伴有休克的小儿,扩容是液体治疗的关键,第一步不成功,那补液方案全盘皆输。

2:1溶液是经典扩容液、10—20ml/kg是标准量、20ml/kg.h是速度、0.5—1小时扩容成功是生命关。

扩容就像抢救农药中毒一样,力求快速阿托品化。

那么达到扩容化的指标是什么呢?面部转红、呼吸平稳、心率较前下降或至正常、皮肤弹性上升干燥度减轻、哭声有力、出现小便、血压上升。

这些就是指标。

对于一次扩容不成功的,不要拘于20ml/kg的量,再次评估后再次扩容,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扩容成功zp1187 2010-11-19 19:07 12 #7. 补液计划要制定。

做到定量、定性、定速。

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制定计划的前半部,就是扩容和补充累积损失量。

因为这前半部补充成功,后面的补钾才能进行。

补液计划不是定下来就不变的,随时要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进行修改。

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 30—50ml/kg 中度 50--100ml/kg 重度 100-120ml/kg,可以先给2/3的量。

液体性质:低渗脱水 2/3张---等张、等渗脱水 1/2----2/3张、高渗 1/3—1/5张。

暂难明确性质的,先按等渗脱水处理。

速度:在8—12小时内给于,先快后慢,开始半小时20ml/kg.h,以后8--10 ml/kg.h。

低渗脱水可稍快,高渗脱水要稍慢。

zp1187 2010-11-19 19:08 13 #8. 及时补充钾和钙。

见尿补钾谁也不能违反。

不要忽视了补钙,特别是原来就有缺钙指征的小儿,在扩容纠酸后,低钙就会明显表现出来,所以要早期补充,并不一定要见尿补钙zp1187 2010-11-19 19:09 14 #9. 纠酸:脱水肯定伴有酸中毒。

轻度脱水有轻度酸中毒,重度脱水就有重度酸中毒。

纠酸的依据是血气分析,所需5% SB 的量,依据的是血气分析中的BE值。

计算方法:所需5%SB的ml数=(BE-3)×0.3×体重×1.7。

然后配成1.4%,先给于半量,得查血气分析后再作余量的定夺。

没有血气分析的可根据酸中毒症状的轻重,给于5%SB 3—5 ml/kg。

这种方法现已淘汰了,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治疗脱水时,血气分析和快速血电解质分析,这两项检查是必须的,可惜的是基层几乎没有这两项。

zp1187 2010-11-19 19:14 15 #10. 不要忽视口服补液的重要性。

能口服就口服,口服补液是最安全的。

配2比1液!!前面的2:1是什么意思?问题补充:2∶1 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 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

学生对配制2∶1液感到十分困难,为了快速计算、配制,便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不必阐述)配制2∶1 液Mml,则需10%NaCl=M/15ml————a5%NaHCO3=M/12ml———b10%GS=M-a-bml配制2∶1 液300ml,需10%NaCl、5%NaHCO3、10%GS各多少毫升。

10%NaCl=300/15=20ml5%NaHCO3=300/12=25ml10%GS=300-20-25=255ml体积比不是啊!!最佳答案首先你要了解:基础的2:1等张液的组成是2份的0.9%NaCl与1份的1.4%SB。

临床上没有现成的2∶1 等张液的时候,常常采用你所说的快速临时配制法,实际上这也只是一个★★粗略折算性质的计算法。

其中的10%GS只是作为稀释液(5%GS等渗不等张,虽然可以用,但一般不采用)2∶1 等张液300ml,实际应该是200ml的0.9%NaCl+100ml的1.4%SB。

精确的计算应该是:①10%NaCl=0.9%*200/10%=18ml(相当于200ml的0.9%NaCl)②5%NaHCO3=1.4%*100/5%=28ml(相当于100ml的1.4%SB)③10%GS=300-18-28=254ml (作为稀释液补足至300ml)总之,你所的这算法并不是精确的计算结果,只是一种经验这算法,基本符合2∶1 等张液的张液要求,也是很快速、实用的。

另外答案:指2:1等张含Na液,比如配制2∶1 液300ml,需0.9%NaCl、1.4%NaHCO3、10%GS各0.9%NaCl=200ml1.4%NaHCO3=100ml(5%NaHCO3=25ml) 10%GS=300-200-25=75ml因为临床上没有1.4%NaHCO3,所以要用5%NaHCO3来配,5%NaHCO3=100/4=25ml ,4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为了计算方便),余下的液体量用葡萄糖补足,葡萄糖是不算张力的,0.9%NaCl 200ml、5%NaHCO3 25ml、10%GS 75ml,计算方法就是这样。

要多看看书。

补液的张力问题悬赏分:50 | 解决时间:2007-11-23 19:36 | 提问者: josephine24张力与渗透压有什么关系阿?血浆与生理盐水的张力都是1 但给低渗脱水的病人补液却用的是2/3张力的液体,比血浆的张力都低,怎么能提高血浆的渗透压呢?最佳答案婴幼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婴幼儿腹泻的液体疗法综述小儿体液特点①需要量大。

②体内交换量大。

③小儿时期特别是小婴儿,肾脏对水、电解质调节功能差,极易导致中毒或脱水。

多年来本人通过临床实践,对小儿补液,特别是婴幼儿腹泻伴脱水的治疗,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方法简捷,使用方便,非常适合无输液泵的基层医院,先介绍如下: 1 液体治疗法时的常用溶液 1.1 非电解质液 5%葡萄糖(等渗),10%葡萄糖(高渗),在体内不久被代谢为无张液,不能起到持久维持血浆渗透压,可视为无张液。

1.2 电解质溶液 0.9%盐水(等渗),3%盐水(高渗),1.4%碳酸氢钠(等张),5%碳酸氢钠(高张),10%氯化钾(高张),用于配制溶液。

1.3 混合液混合液的配制见表1。

表1 500ml各种混合液的配制张力 5%GS或10%GS 生理盐水 5%碳酸氢钠 2:1液等张120 333 47 (盐:碱) 3:2:1液 1/2张 310 170 24 (糖:盐:碱) 4:3:2液 2/3张 247 222 31 (盐:糖:碱) 4:1液 1/5张 400 100 (糖:盐)在配制时糖水和盐水量无需精确到几毫升,取整数(数十毫升)即可,并根据需要量按比例配液,使用方便。

最常用的是3:2:1液,若有10%氯化钠,可用5%或10%G·S 500ml+10%氯化钠15 ml+5%碳酸氢钠24 ml,近似3:2:1液。

1.4 口服补盐液(ORS)适合治疗腹泻伴脱水,配方:1000ml 水+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0g。

2 口服补液 2.1 理论基础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存在Na+、葡萄糖共同载体,这种载体上有Na+、葡萄糖两种受体,只有当Na+、葡萄糖两种受体上同时结合葡萄糖,载体方能将Na+、葡萄糖及水主动运输到细胞内,然后进入组织液及血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