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导论第5讲——行为关系的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唤醒理论

第二节环境应激

第三节环境负荷、适应水平和行为约束

第四节行为场景理论

1.唤醒与情绪

●唤醒: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

张状态

●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包含强度、形式两种属

●唤醒水平也称激活,决定了情绪的强度;而认知和评价则决定了情绪的形式

●一定的唤醒水平总是伴随着某种情绪状态,微弱平静持久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情,

或称“心境”(mood)

2.环境刺激与感觉评价

● 2.1不定性与唤醒

●柏来恩关于美学判断的研究认为:当环境的不定性增加时,人的唤醒水平也随之提高,

二者呈直线关系

●人在环境中的快感度与环境不定性却是呈倒U字型曲线关系

●(完全确定的无任何挑战的环境极少能引起和维持兴趣;但人们也不愿面临严重的挑

战或陷入糊涂的境地)

●中等强度的环境是维持兴趣、诱发探索动机的最佳环境,也是人们所偏爱的环境

●1)复杂性——环境组成要素的多样性与结构或组织的复杂性

●2)新奇性——环境中包含新的或以前未曾引起注意的特性的程度

●3)意外性——人们所预期的环境未被证实的程度

●4)不和谐性——环境要素与其周围背景不一致的程度

● 2.2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

●环境维度:

●连贯性——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和有组织的程度

●易识别性——对环境易于识别和理解的程度

●复杂性——环境要素的种类和数量

●神秘性——环境中隐含着信息吸引人探索其中奥秘的程度

●对复杂性的偏爱:

●1)人偏爱复杂的刺激

●2)复杂性的含义:环境刺激过少或过多会造成不良后果,中等程度的刺激最符合人的

理想

●兴趣(探索或注意的时间)一般随对象的复杂性增加,呈单调递增,直至过于复杂而

不再探索;但喜好随复杂性增加而呈倒U曲线

●复杂性被定义为极大可用信息率,可用信息指的是那些对感知者具有意义、因人而异

的信息

●3)复杂刺激的组织:

●无组织的复杂性

●有组织的复杂性

●协同的复杂性

3.唤醒与绩效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

●从事某项任务的人都需维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能获得理想的

效率,且容易发生错误,只有在唤醒处于中等水平时(即环境刺激适中时)达到最高绩效

●任务绩效与唤醒水平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这一最适宜的唤醒水平称为最优唤醒水

定义

●应激:令人不愉快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

●应激物:引起应激反应的环境刺激

●应激包含主观反应和客观刺激两方面

●首先要看客观刺激的性质与强度是否有可能对主体构成威胁或干扰,另外还要看主体

的认知评价和承受力

●也可以说,应激是主体应付环境挑战时出现的不平衡;当主体感到顶临挑战而应对能

力不足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

1.应激反应

●应激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相互关联、同时发生

● 1.1生理反应

●加拿大生理学家塞利最先提出,一般称系统应激

●行为和情绪反应由拉扎勒斯提出,一般称心理应激

●塞利的研究证明,应激状态下,主体会经历一系列全方位的生理反应,概括为连续发

生的三阶段:警戒反应、抗拒阶段、衰竭阶段,总称为一段适应症候群,简称GAS 1.应激反应

躯体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

副交感神经

●1)警戒反应

●当主体突然受某种环境刺激需全神贯注进行探索和认知评价时,交感神经兴奋,以帮

助人进行感觉判断

●如扩大瞳孔获得更多光刺激以便看得更清楚;扩张肺以吸收更多氧气;停止消化以便

血液从胃流往肌肉,分泌更多的应激荷尔蒙促使身体各方面变化作好迎战或逃跑的准备

●2)抗拒(或适应)阶段

●警戒反应迅速而短暂,之后,主体对刺激重新评价,并准备面对任何可能的危险

●此时在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下,心率呼吸速度和内分泌均恢复正常,食物消化重新开始

以便贮备大量体能维持身体的高度警觉状态,同时为进一步应对作好准备

●3)衰竭阶段

●若应激持续过长时间,超过了个体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体能衰竭;感觉、知觉能力

下降,肌肉力量降低,最终体能消耗殆尽以致死亡

●塞利以白鼠为被试,以低温为应激物进行实验室研究,发现白鼠能在一定时间内忍受

寒冷,但持续几月后,因体能耗尽而死亡

● 1.2心理反应

●并非所有应激性刺激都会引起警戒反应和抗拒反应

●产生应激反应,必定是主体把某一刺激经认知评价为对自身构成威胁

●同样的刺激在某一情境中不会引起应激,而在另一情境中可能引起应激——这些刺激

本身未变,但个人是否把它评价为威胁却因人因时而异

●个人的认知评价取决于两方面

●1)个人心理因素,如智力、动机、知识或经验

●2)对特定刺激情境的认知,如对刺激的控制感、预见性、即刻性(离刺激发生还有多

少时间)

●个人有关知识越丰富,控制能力(制止或逃避)越强,把该刺激评价为威胁的可能性

就越小,该情境引起应激的程度越低

●一旦把某刺激评价为威胁,就会顺序发生警戒反应、抗拒反应

●抗拒阶段的许多应对过程也包含认知过程,开始阶段仍伴有自主反应

●这时,个人要全力以赴、随机应变,选择自认为恰当的对策和行动

●(信息探索,进一步评价应激物;排除、制止应激物;或采取逃避行为)

●若抗拒阶段的应对未获成功,则加剧了“把刺激评价为威胁”的倾向,常伴随不同程

度的愤怒、恐惧、焦虑等情绪反应

●不良的情绪反应必然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导致对健康不同程度的危害

●当全部应对能力消耗殆尽,则进入第三阶段的衰竭期

●幸运的是,常常在情况未发展到如此糟糕之前便出现转机

●原因:

●1)当某种令人反感的刺激长时间作用时,随着对刺激的神经生理敏感性降低,人们的

反应会越来越弱而变得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