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教案(人教A版选修2-1)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教案: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以探究问题为中心,感受推导椭圆方程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通过对椭圆定义的严密化,培养学生形成扎实严谨的科学作风,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化简,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和“简洁美”.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椭圆.
将圆心从一点“分裂”成两点,将细绳的两端固定在这两点,用笔挑起细绳并绷紧,移动笔,可画出什么图形?
(1)取一条细绳;
(2)把细绳的两端用图钉固定在板上的两点 、 ;
(3)用笔尖( )把细绳拉紧,在板上慢慢移动观察画出的图形是什么?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出椭圆的定义,让学生全程参与概念的探究过程,加深理解,提高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1.知识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数学方法:用坐标法求动点轨迹方程
3.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不怕困难的思想
(设计意图:在总结时采用“知识点、方法、思想”的方式,目标明确,重点清晰,易于掌握所学内容,构建知识链。)
七、教学板书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椭圆的定义 三.例题
四.小结
课题名称: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高二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A班2-1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经历椭圆概念的探求过程,体会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掌握推导椭圆方程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
掌握椭圆的定义,能正确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通过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探求,能根据椭圆方程和实际问题求a,b,c.
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五.作业
高中数学选修2-1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公开课教学设计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2. 会求简单的椭圆方程;(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掌握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巩固用坐标化的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
3.在数学思想方法的不断渗透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交流、反思,促进形成研究氛围和合作意识。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学习新知识体会到前人探索的艰辛过程与创新的乐趣。
3.通过对椭圆定义的严密化,培养学生形成扎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4.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数与形的和谐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椭圆定义的理解和标准方程的运用2. 难点:标准方程的建立与推导■三、教学过程设计——————————————————————————————建构新知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总结归纳,板书椭圆定义,强化学生认识。
设问7:椭圆定义关键词是什么?设问8:常数有没有要求?为什么?设问9:我们已经理解了椭圆的定义,我们能否建立椭圆的方程更精确的研究它呢?回忆曲线方程的建立过程分为几步?分别是?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出椭圆的定义,让学生全程参与概念的探究过程,加深理解,提高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严谨性)强化概念语言表述1.学生基本能理解椭圆定义,但对于常数范围,平面前提容易忽略。
新人教A版(选修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word教案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数学编写人:周晨昌审稿人:张林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并能进行简单应用.2.通过数形结合,教学生猜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3.帮助学生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进取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椭圆的定义的理解及其标准方程记忆,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复习并引入新课师:在解析几何中,我们通常把动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形成的轨迹叫做曲线.曲线和方程的关系是什么?生: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同时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又都在曲线上,那么方程就是曲线的方程,曲线就是方程的曲线.师:圆的定义是:在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那么当动点满足哪些条件时轨迹仍然是圆?生:①平面上到两个定点(距离为2d)距离的平方和等于定值a(a>2d2)的点的轨迹是圆;②平面上,与两个定点连线的斜率乘积为-1的点的轨迹是圆.(以上结论在本节课之前书上习题中,请学生自己总结.)师:由此可见,平面上到两个定点距离或与两个定点连线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比较特殊,下面就从这点出发研究.二、讲授新课1.请学生观察计算机演示如图2-23,并思考两个问题.(1)动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运动的?(2)动点运动出的轨迹是什么?观察后请学生回答.生:动点是在“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值”这一条件下运动的,轨迹是椭圆.师:椭圆这种曲线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生: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是椭圆.生: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师:好,这种曲线在实际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很多物体的横截面的轮廓线也是椭圆,可见学习这种曲线的有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是否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值的点的轨迹就一定是椭圆呢?(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教师可请学生观察计算机演示如图2-24并思考.)图2-24师:当两个定点位置变化时,轨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当两个定点重合时,轨迹变化为圆;当定值等于两个定点间的距离时,轨迹是一条线段.师:可见圆是椭圆的特例.据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生:平面上不存在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小于定值的点.说明:观察计算机演示“通过两焦点位置的改变而引起椭圆形状变化的课件”,首先从一个点分裂为两个点,曲线从圆变成椭圆;随着两点间距离的增大,椭圆越来越扁,直到动点到此两点距离之和恰好等于两点间距离时,动点的运动曲线变成了线段,然后随着两点间距离的缩小,曲线再变成椭圆;当两点重合时,曲线又变成了圆,如此反复……如图2-24.从而启发学生发现椭圆定义中的条件,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完成下表,教师可用投影进行完整的总结.在平面上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和等于定值2a的点的轨迹为最后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和等于定值2a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2a>|F1F2|.顺便可以指出两个定点叫做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用2c(c>0)表示.2.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推导椭圆的方程.教师提出问题:求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和等于定值2a(2a>|F1F2|)的点的轨迹.师: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生: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是:①建立坐标系设动点坐标:②寻找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③把几何条件坐标化;④化简得方程;⑤检验其完备性.师:那么此题应如何建立坐标系呢?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应符合简单和谐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距离、直线的斜率等)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特殊性.(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大体上有如下三个方案:①取一个定点为原点,以F1,F2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25;②以F1,F2所在直线为y轴,线段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26;③以F1,F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最后选定方案②,如图2-27,推导出方程.解析:1)建系:以F1,F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并设椭圆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M(x,y),设两定点坐标为:F1(-c,0),F2(c,0),2)则M满足:|MF1|+|MF2|=2a,4)化简.师:我们要化简方程就是要化去方程中的根式,你学过什么办法?生:化去方程中的根式应该用移项平方、再移项再平方的办法.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这部分计算.(师生共同完成)a4-2a2cx+c2x2=a2x2-2a2cx+a2c2+a2y2,整理得:(a2-c2)x2+a2y2=a2(a2-c2).师:还有其它化简的方法吗?一般遇到化简根式的问题你应该想到什么?生:共轭根式.师:好,下面我们就通过构造共轭根式、解方程组的办法化方程中的根式.(师生共同完成.此部分内容可根据学生情况选讲)(x+c)2+y2-[(x-c)2+y2]=4cx ②,由②÷①得:化简得:(a2-c2)x2+a2y2=a2(a2-c2).师:到此我们已经推导出了椭圆的方程,但此形式还不够简洁,且x,y的系数形式不一致,为了使方程形式和谐且便于记忆和使用,我们应该如何将方程进行变形呢?(这里,数学审美成为研究发现的动力.)学生此时可能还不理解,教师可启发学生观察图形如图2-28,看看a与c的关系如何?师:请结合图形找出方程中a、c的关系.生:根据椭圆定义知道a2>c2,且如图所示,a与c可以看成Rt△MOF2的斜边和直角边.师:很好!那我们不妨令b2=a2-c2,则方程就变形为b2x2+a2y2=a2b2,如果再化简,你会得到什么形式的方程呢?师:其中a与b的关系如何?为什么?生:a>b>0,因为a与b分别是Rt△MOF2的斜边、直角边.教师指出(*)式就是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最后说明:1)方程中条件a>b>0不可缺少(结合图形),当a=b>0时,就化成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方程,从而进一步说明圆是椭圆的特例;(这实际上是一种极限情况.)2)b的选取虽然是为了方程形式简洁与和谐,但也有实际的几何意义,即:b2=a2-c2;3)请学生猜想:若用方案③(即焦点在y轴上),得到的方程形式又如何呢?(启发学生根据对称性进行猜想)师: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推导验证.师:此时方程中a与b的关系又如何?(结合图形请学生将条件a>b>0补上.)三、例题例1.平面内两个定点间的距离为8,写出到这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为10的点的轨迹方程.解析:所求轨迹是椭圆,两个定点为焦点,用F1,F2表示,不妨以F1,F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2a=10,2c=8,因为b2=a2-c2=9,点评:很多学生不建立坐标系就写出了方程.强调建立不同的坐标系会得到不同的方程,因此当题目中没有给定坐标系时,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变式训练1。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2.2椭圆》复习教案
1. 一、知识要点: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几何性质 椭圆椭圆 双曲线双曲线 抛物线抛物线定义定义 1.到两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2a>|F 1F 2|)的点的轨迹轨迹 1.到两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2a(0<2a<|F 1F 2|)的点的轨迹的点的轨迹2.与定点和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定值e 的点的轨迹.(0<e<1) 2.与定点和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定值e 的点的轨迹.(e>1)与定点和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图形图形方程 标准方程方程 12222=+b y a x (b a >>0) 12222=-by a x (a>0,b>0) y 2=2px 参数方程 为离心角)参数q q q (sin cos îíì==b y a x 为离心角)参数q q q (tan sec îíì==b y a x îíì=y pt x 22(t 为参数) 范围范围 ─a £x £a ,─b £y £b |x| ³ a,y ÎR x ³0 中心中心 原点O (0,0) 原点O (0,0) 顶点 (a,0), (─a,0), (0,b) , (0,─b) (a,0), (─a,0) (0,0) 对称轴x 轴,y 轴;轴; 长轴长2a,短轴长2b x 轴,y 轴; 实轴长2a, 虚轴长2b. x 轴 焦点焦点 F 1(c,0), F 2(─c,0) F 1(c,0), F 2(─c,0) )0,2(p F 焦距 2c (c=22b a -) 2c (c=22b a +)离心率 )10(<<=e a c e )1(>=e a c ee=1 准线准线x=c a 2± x=ca 2±2p x -=渐近线y=±abx 焦半径 ex a r ±= )(a ex r ±±=2px r += 通径通径a b 22 a b 22 2p 焦参数焦参数ca 2ca 2P (1))0(12222>>=+b a b y a x ,焦点:F 1(-c,0),F 2(c,0),其中c=22b a -. (2))0(12222>>=+b a a y b x ,焦点:F 1(0,-c),F 2(0,c),其中以标准方程)0(12222>>=+b a by a x 为例: ①范围:|x|≤a,|y|≤b;②对称性:对称轴x=0,y=0,对称中心为O(0,0);③顶点A(a,0),A′(A(a,0),A′(--a,0),B(0,b),B′(0,a,0),B(0,b),B′(0,-b);-b);长轴|AA′|=2a,短轴|BB′|=2b;④离心率:e=ac,0<e<1;⑤准线x=±ca 2;⑥焦半径:|PF 1|=a+ex,|PF 2|=a-ex,其中P(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二、基本训练1.设一动点P 到直线3x =的距离与它到点A (1,0)的距离之比为3,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的轨迹方程是 ( )()A 22132x y += ()B 22132x y -=()C 22(1)132x y ++=()D 22123x y +=2.与曲线)9(192522<=-+-k ky k x 之间具有的等量关系之间具有的等量关系( )()A 有相等的长、短轴有相等的长、短轴 ()B 有相等的焦距有相等的焦距()C 有相等的离心率有相等的离心率()D 有相同的准线有相同的准线3.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3倍,长、短轴都坐标上,且过点(3,0)A ,则椭圆的方程是圆的方程是 ,1.椭圆的定义: 第一种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等于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常数(大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焦距. 第二种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小于1的正常数,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 2.椭圆的标准椭圆的标准方程方程: c=22b a -. 3.椭圆的参数方程:îíì==q qsin cos b y a x ,(参数θ是椭圆上任意一点的是椭圆上任意一点的离心率离心率). 4.椭圆的几何性质:曲线192522=+y x .4.底面.底面直径直径为12cm 的圆柱被与底面成30的平面所截,的平面所截,截口是一个椭圆,这个椭圆的长截口是一个椭圆,这个椭圆的长y xOF 1F 2P αβyO x1lF 2 F 1 A 2 A 1 PMl短轴长短轴长 221(0)x y a b a b +,+=>>,P 为椭圆上除长轴端点外的任一点,12,F F 为椭圆的两个焦点,(1)若a =Ð21F PF ,21PF F b Ð=,求证:离心率2cos2cosb a ba -+=e ;(2)若q 221=ÐPF F ,求证:21PF F D 的面积为2t a n b q ×.例4设椭圆2211x y m +=+的两个焦点是12(,0),(,0)(0)F c F c c ->,且椭圆上存在点P ,使得直线1PF 与直线2PF 垂直.(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设l 是相应于焦点2F 的准线,直线2PF 与l 相交于点Q ,若22||23||QF PF =-,求直线2PF 的方程.程.,离心率 .5.已知.已知椭圆椭圆22=>>的离心率为35,若将这个椭圆绕着它的右焦点按逆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2p后,所得新椭圆的一条准线后,所得新椭圆的一条准线方程方程是163y =,则原来的椭,则原来的椭圆方程圆方程是 ;新椭圆方程是;新椭圆方程是 . 三、例题分析 例1(05浙江) .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F 1,F 2在x 轴上,长轴A 1A 2的长为4,左准线l 与x 轴的轴的交点交点为M ,|MA 1|∶|A 1F 1|=2∶1. (Ⅰ)求椭求椭圆的方程圆的方程;(Ⅱ)若直线l 1:x =m (|m |>1),P 为l 1上的动点,使∠F 1PF 2最大的点P 记为Q ,求点Q 的坐标(用m 表示).例2设A B 是两个定点,且||2AB =,动点M 到A 点的距离是4,线段MB 的垂直平分线l 交MA 于点P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例3.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ïîïíì³<<+)4(2)40(442b bbb ;(B) ïîïíì³<<+)2(2)20(442b bbb ;(C) 442+b ;(D) 2b2. P A 3316 ()B )32(4- ()C )32(16+ ()D 163.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焦点为的左焦点为 F ,(,0),(0,)A a B b -为椭圆的两个顶点,若F 到AB A 777- ()B 777+ ()C 12()D 454.(05天津卷)从集合{1,2,3…,11}例5(05上海)点A 、B 分别是分别是椭圆椭圆1203622=+y x 长轴的左、右端点,点F 是椭圆的右焦点,点P 在椭圆上,且位于x 轴上方,PF PA ^。
【高中数学说课稿】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2.2.1一、教材分析(一) 教学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内容,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讲解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讲解运用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解题,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两种基本方法,即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第三课时讲解运用中间变量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基本思路. 现在说第一课时.(二)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的方程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 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三) 教学目标[确定依据]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大纲,确定了以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体验坐标法在处理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同时培养学生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 以“神舟五号”飞船运动轨迹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并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使之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四) 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确立和解决[确定依据] 教学大纲学生情况1.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解决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画图揭示椭圆上的点所要满足的条件,由此得出定义,推出方程.2.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方法] 为了突破此难点,关键是抓住 "怎样建立坐标系" 并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即建模和 "怎样简化方程" 两个环节来进行方程的推导.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归纳能力. 初步掌握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但是学生对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掌握不够,从研究圆到研究椭圆,跨度较大,学生思维上存在障碍. 在求椭圆标准方程时,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根式化简问题,而这些在目前初中代数中都没有详细介绍,初中代数不能完全满足学习本节的需要,故本节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来补充这些知识.三、教法和学法(一) 教法:根据以上的分析及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发现教学法.通过这样的教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探究的能力.(二)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是教师的职责,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动手尝试、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分析讨论,最后抽象出概念,推出方程. 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态演示,集声、文、图象于一体,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大知识信息的容量,使内容充实、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景,提出课题本节课的开始由多媒体演示“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旋转运行的画面,并描绘出运行轨迹图.[问一]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试验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 请问:“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旋转的轨迹是什么图形?[设置依据] 让学生形成椭圆的感性认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明白生活实践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并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此时老师可以指出,在天体运行的轨道中,除椭圆外,还有抛物线、双曲线等. 再运用多媒体演示一个平面截圆锥的各种情形,向学生介绍“"圆锥曲线”这个名称的来历,并让学生举出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关椭圆的例子.[设置依据] 使学生对圆锥曲线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对本章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师也可以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二) 自主探究,形成概念[问二] 曲线可以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 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呢?[设置依据] “思维从疑问开始”,由于学生熟知“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通过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急于想知道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但现有知识又无从回答,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引导:要想知道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首先要知道椭圆的画法(几何特征). 于是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纸板,一段细绳,两枚图钉,按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同桌间相互磋商、动手绘图,教师巡视,并抽已完成的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准备好的工具演示,使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时,马上提出第三个问,让学生回答.[问三]1. 在纸板上作图说明了什么?2. 在绳长 (设为 2 a)不变的条件下,改变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设为2 c),画出的椭圆有何变化?3. 当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4.当两图钉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教师让学生再一次动手实践,相互讨论交流,然后抽学生代表发表意见,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配合说明,可以得出:当 2 a > 2 c时,是椭圆,并且当两定点间的距离越小,椭圆越圆,特别地当两点重合时,是圆,两定点间的距离越大,椭圆越扁;当 2 a= 2 c时是线段;当 2 a < 2 c时,无轨迹.[设置依据] 按学生的认识规律与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分析,启发学生认识新的概念,这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全面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在上述基础上,定义的形成已是水到渠成了,于是教师让学生自己概括椭圆定义.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 |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在归纳定义时,再次强调定义要满足三个条件:①平面内(这是大前提);②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③常数大于 |F1F2 |.(三) 师生互动,导出方程给出椭圆的定义后,教师即可指出:由椭圆定义,知道了它的基本几何特征,这只是一种“定性”的描述,但是对于这种曲线还具有哪些性质,尚需进一步研究. 根据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我们需要利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定量”的描述,然后通过对椭圆的方程的讨论,来研究其几何性质.[问四]1. 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 建立坐标系的一般原则有哪些?学生围绕两问,思考,讨论可得: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设点、写出点集、列出方程、化简方程、证明(可省略). 建系的一般原则为:使已知点的坐标和曲线的方程尽可能简单,即原点取在定点或定线段的中点,坐标轴取在定直线上或图形的对称轴上,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设置依据] 让学生明确思维的目的,通过复习旧知,为下一步学习搭桥铺路.[问五] 怎样建立坐标系,才能使求出的椭圆方程最为简单?通过前面知识的回忆,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很容易选定下列建立坐标系的方案.1. 建系设点:以两定点F1、F2的连线为x轴,以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如图1设M ( x, y)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F1F2 | = 2 c(c>0) ,则有F1(-c, 0)、F2(c,0). 又设M与F1和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2 a ( a > 0 ) .[设置依据] 因为正确选取坐标系是解析几何解题的基本技巧之一,故设计目的是为了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2. 写出点集:让学生利用两点的距离公式,根据椭圆定义列出:P = { M | |MF| + |MF2 | = 2 a } .1到此为止,学生以为椭圆的方程已求出,此时教师可以指出:为了更进一步利用方程探讨椭圆的其他性质需要尽量简化方程形式,使数量关系更加明朗化.4. 化简方程:学生对含有两个根式之和的等式进行化简有一定困难,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突破难点:首先让学生明确,含根号的等式化简的目的就是要去掉根号,变无理式为有理式;其次复习含有一个根式的等式的化简方法——将根式放在等式的一边,其它项移到等式另一边,两边平方可去掉根号;有了这一基础,可启发学生,化简含两个根式之和的等式,只要将两个根式分别放在等号两边,其中一边只含一个根式,平方一次后即可转化为只含一个根式的化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化简,得到 (a2-c2 ) x2 + a2y 2 = a2 (a2-c2 ) . 指出:此方程形式还不够简捷,还有变形的必要,5. 证明: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一般情况下,化简前后方程的解集是相同的,此步可以省略. 如有特殊情况,应给出说明.另外步骤2也可省略,直接列出曲线的方程.[设置依据] 再一次体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即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中,熟练运用代数变形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常因运算能力不强而功亏一篑,故在此,教师不失时机地加强了运算技能的训练.[问六] 如果焦点F1、F2在y轴上,并且点O 与线段F1F2 的中点重合,a、b、c的意义同上,椭圆的方程形式又如何呢?[设置依据] 该问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得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数学悟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动手验证,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和类比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的理解,下面举例,巩固练习.1.指出在下列方程中,哪些是椭圆的标准方程?哪些是椭圆的方程?(让学生思考、抢答)2.比较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填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设置依据]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掌握方程的本质特征,揭示规律,充分展示数形结合的和谐美、统一美,同时为解决例题做铺垫.(四) 初步运用,强化理解例题1. 判定下列椭圆的焦点在哪个轴上,并指明a2,b2和焦点坐标.图3[设置依据] 数学概念是要在运用中得以巩固的,通过该例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标准方程,使知识内化为智能,并在解题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 思想的优越性.(五) 自我评价,反馈调节[设置依据] 变换练习方式,可增强新异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及时得到巩固,纳入长时记忆系统.(六) 知识整理,形成系统(由学生归纳,教师完善)1. 椭圆的定义(注意定义中的三个条件)2. 椭圆的标准方程(注意焦点的位置与方程形式的关系)3.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设置依据]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概括能力.(七)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学有余力的学生全做,其余学生不做探究题)1. 课本习题 8. 1 第 1 (2)、4 题2. 课后探究题:[设置依据] 一方面为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周密的思维能力,发现教学中的遗漏和不足;另一方面,分层要求,有利各种层次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习惯.(八) 板书设计(附后)[设置依据] 勾勒出全教材的主线,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突出重点,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便于掌握.五、教学评价本节课围绕“层层设问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一主线展开,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动手实践,自己总结出椭圆定义,符合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知规律,而且提升了抽象概括的能力. 同时在进行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了利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在整节课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利用“神舟五号”运行轨迹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但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因人施教尤为重要. 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能否既独立思考又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能否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质疑、调整和完善. 鉴于此,在设计本教案时,应增加教案的弹性设计,设置不同层次的知识面,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过程. 与此同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鼓励、肯定和表扬学生,调动课堂学习氛围,真正做到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育思想,实践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说明1.教学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转变教的行为,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改变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节内容教学安排与一般设想不同. 如一般设想是“重结论,轻过程”,常常直接给出定义,尽快得出两种标准方程,举例示范,使学生课外能学会使用方程解答课本习题. 而本节课不仅重视结论,也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围绕“层层设问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一主线展开,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努力引导学生动手、探索、分析,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运用多媒体演示“神舟五号”飞船围绕地球的运行轨迹,形象地给出椭圆;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图,“定性”地画出椭圆;再通过方程“定量”地描述出椭圆,使之从感性到理性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推出方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方程、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3.重视对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培养其分析、交流、抽象概括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过程中,提高学生利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4.重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本节课通过“神舟五号”飞船运动轨迹的演示,通过介绍“圆锥曲线”名称的来历,通过问三的设置,培养了学生运动变化、量变到质变、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观点,并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质.5.弹性化设计教案根据学情不同,学生能力的高低,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知识面,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过程.。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word导学案2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自学课本,理解概念,完成导学提纲;2.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学习目标】1.掌握点的轨迹的求法;2.进一步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难点】掌握点的轨迹的求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自主学习1.预习教材P 41~ P 42, 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椭圆上221259x y +=一点P 到椭圆的左焦点1F 的距离为3,则P 到椭圆右焦 点2F 的距离是 .复习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6a =,b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二、典型例题例1在圆224x y +=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PD ,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变式: 若点M 在DP 的延长线上,且32DM DP =,则点M 的轨迹又是什么?小结:例2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49-,求点M 的轨迹方程 .变式:点,A B的坐标是()()-,直线,1,0,1,0AM BM相交于点M,且直线AM的斜率与直线BM的斜率的商是2,点M的轨迹是什么?三、拓展探究1.求到定点()A与到定直线82,0x=的动点的轨迹方程.2.一动圆与圆22650x y x+--=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式,+++=外切,同时与圆226910x y x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四、课堂小结1.知识:2.数学思想、方法:五、课后巩固1.若关于,x y 的方程22sin cos 1x y αα-=所表示的曲线是椭圆,则α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若ABC ∆的个顶点坐标(4,0)A -、(4,0)B ,ABC ∆的周长为18,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为( ).A .221259x y +=B .221259y x += (0)y ≠C .221169x y +=(0)y ≠ D .221259x y +=(0)y ≠3.设定点1(0,2)F - ,2(0,2)F ,动点P 满足条件124(0)PF PF m m m +=+>,则点P 的轨迹是(). A .椭圆 B .线段C .不存在D .椭圆或线段4.与y 轴相切且和半圆224(02)x y x +=≤≤内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5. 设12,F F 为定点,|12F F |=6,动点M 满足12||||6MF MF +=,则动点M 的轨迹是 .6.已知三角形ABC 的一边长为6,周长为16,求顶点A 的轨迹方程.7.点M与定点(0,2)F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8y 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的轨迹方程式,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变式:它们的斜率之积是m(m<0),点 的轨迹是什么?
求哪个点的轨迹,设哪个点的坐标,然后找出含有点相关等式.
(教师引导——示范书写)
例4在直角坐标系中,设椭圆C: ( )的左右两个焦点分别为 ,过右焦点 且与 轴垂直的直线 与椭圆C相交,其中一个交点的坐标为(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同时培养学生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用具
教学重点
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和定义法求曲线方程.
教学难点
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教学步骤及要点:
4.举例求与椭圆有关的点的轨迹方程
例1在圆 上任取一点 ,过点 作 轴的垂线段 , 为垂足.当点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 的中点 的轨迹是什么?
相关点法:寻求点 的坐标 与中间 的关系,然后消去 ,得到点 的轨迹方程.
(教师引导——示范书写)
例2已知动圆M过定点A(-3,0),并且在定圆 的内部与其相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
(2)设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为 ,焦点 的坐标分别为 , ,
(3)又设 与 的距离之和等于 ,根据椭圆的定义,则有 ,
(4)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代入,画简后的 ,此时引入 要讲清楚.
即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根据对称性,若焦点在 轴上,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两个焦点坐标 .
通过椭圆的定义及推导,给学生强调两个基本的等式: 和
(1)求椭圆的方程;(2)设椭圆C的一个顶点为B(0,-b),直线交椭圆C于另一点N,求 的面积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分析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椭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通过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掌握导出这一类轨迹方程的一般规律和化简的常用方法,同时为后面学习双曲线,抛物线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的推导和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熟练掌握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方法——坐标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启发学生在研究问题时,抓住问题本质,严谨细致思考,规范得出解答,体会运动变化、对立统一的思想。
3.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教学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
4.教学方法:椭圆是圆锥曲线这一章所要研究的三种圆锥曲线中首先遇到的,所以把用坐标法对椭圆的研究放在了重点位置上。
学好椭圆对于学生学好圆锥曲线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多媒体演示,再给出椭圆的定义,强调概念的形成,构成整个教学过程,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可采用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学过程(一)直观展示和问题引入(二)概念形成与深入探究(三)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四)例题解析与随堂测试(五)课堂总结并提高素质(六)布置作业与反思提高 (七)分享故事更了解椭圆 二、新课讲授思考:1.圆的定义是什么?2.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探究:3.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 初识椭圆环节-------数学实验[1]取一条细绳,[2]把它的两端固定在板上的两点F1、F2;[3]用铅笔尖(M )把细绳拉紧,在板上慢慢移动观察画出的图形. 新课内容1.归纳椭圆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设为2c ) . 需要注意的几点:|MF 1|+|MF 2|> |F 1F 2|时,动点M 的轨迹是椭圆;|MF 1|+|MF 2|= |F 1F 2|时,动点M 的轨迹是线段; |MF 1|+|MF 2|< |F 1F 2|时,动点M 的轨迹不存在。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学案-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作图,作图后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学生口述后在投影展示,教师再根据投影进行强调。
引生入境听1、师: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图形?2、师:笔尖在移动的过程中,笔尖到两个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吗?3、师:观察教材P33-图2.1-2.设M(x,y),F1(-c,0),F2(c,0),且|MF1|+|MF2|=2a(a>c),则M点的轨迹方程是什么?4、师:观察教材P34“思考”.设M(x,y),F1(0,-c),F2(0,c),且|MF1|+|MF2|=2a(a>c),则M点的轨迹方程是什么?5.师:定义中,将“大于|F1F2|”改为“等于|F1F2|”或“小于|F1F2|”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迹是什么?1、生:椭圆.2、生:是.其距离之和始终等于线段的长度.3生:.4、生:5.生:当距离之和等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就是线段F1F2;;_当距离之和小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1.通过教师的引导,由于坐标系选择的灵活性与根式运算的复杂性,在寻求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2.通过这些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板书设计导学反思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定义二、标准方程三、例题(文字表述) (符号表述)四。
变式训练。
五。
课堂检测。
六。
作业布置。
1.数形结合的思想开展我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引导发现、讨论交流”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动手作图亲身经历椭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根据学生思讲练的反馈信息,在后面的教学中及时的进行小结和点评,并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分层次组织引导学生解决存在问题,进行教学调节。
3.在设计过程遇到很多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将圆锥曲线背景知识融入到课堂;如何用几何画板将图形的翻折更形象的演示等,如何加以改进,这是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高中数学选修2-1精品教案2: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课
学
习
二.新课讲解
1.通过老师演示椭圆的画法让学生总结概括椭圆的定义并板书
椭圆定义:
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
说明:①可用椭圆演示模板向学生展示椭圆图形的画法;②要求学生注意常数要大于 的条件,同时让学生明确常数小于或等于∣F1F2∣时,轨迹为无轨迹或一条线段.。
注:椭圆的标准方程:
形式一:
说明:此方程表示的椭圆焦点在x轴上,焦点是 、 ,其中 。
形式二:
说明:①此方程表示的椭圆焦点在y轴上,焦点是 、 ,其中 。
②两种形式中,总有 ;
③两种形式中,椭圆焦点始终在长轴上;
④ 始终满足 。
三.பைடு நூலகம்习领会
师生共同解答下列各例:
【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 ,焦点在 轴上;
(2) ,焦点在 轴上;
(3) ;
(4)焦点是 , 。
【例2】填空
(1)平面内到两定点 , 距离之和等于8的动点轨迹方程是;
(2)平面内到两定点 , 距离之和等于10的动点轨迹方程是;
(3)若点 是椭圆 上的一点(不在 轴上), 是它的焦点。则 的周长是; 的最大值是。若 , 是 的中点,则 。
练习反馈
学生作课本第42页练习1,2、3
课堂
小结
椭圆的方程及标准方程的推导
作业布置
课本第49页习题2.2 组第1、2题
练习调配
精讲精练P22随堂练习、P24随堂练习
教学内容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椭圆概念的讲解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让学生更加熟悉求曲 线方程的方 法,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高中数学 专题2.2.1 椭圆及其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2021年整理)
高中数学专题2.2.1 椭圆及其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专题2.2.1 椭圆及其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专题2.2.1 椭圆及其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1的全部内容。
椭圆及其方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
(2)能用椭圆的定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椭圆定义的归纳和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椭圆定义的获得和其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椭圆定义的归纳过程获得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求简意识并能懂得欣赏数学的“简洁美".(3)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椭圆定义的归纳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2。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如何精确地设计、制作、建造出现实生活中椭圆形的物件呢?☆探索新知☆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问题1:当常数等于|F 1F 2|时,点M 的轨迹是什么?问题2:当常数小于|F 1F 2|时,点M 的轨迹是什么? 轨迹不存在 几点说明:1、F 1、F 2是两个不同的定点;2、M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且|MF 1| + |MF 2| = 常数;3、通常这个常数记为2a,焦距记为2c ,且2a>2c ;4、如果2a = 2c ,则M 点的轨迹是线段F 1F 2。
2019-2020年高中数学《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 版选修2-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了解求椭圆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预习与引入过程当变化的平面与圆锥轴所成的角在变化时,观察平面截圆锥的截口曲线(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什么图形?又是怎么样变化的?特别是当截面不与圆锥的轴线或圆锥的母线平行时,截口曲线是椭圆,再观察或操作了课件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能理解为什么把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第二、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圆锥曲线的例子.当学生把上述两个问题回答清楚后,要引导学生一起探究P 41页上的问题(同桌的两位同学准备无弹性的细绳子一条(约10cm 长,两端各结一个套),教师准备无弹性细绳子一条(约60cm ,一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图钉两个).当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椭圆.启发性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小(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板书〗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新课讲授过程(i )由上述探究过程容易得到椭圆的定义.〖板书〗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ellipse ).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时,椭圆即为点集.(ii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提问:已知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一般性要求是什么?第一、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第二、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关系.无理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注意无理方程的两次移项、平方整理.设参量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二、的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类比:写出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例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另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因点在椭圆上,则22222591444a a b b a b ⎧⎧+==⎪⎪⇒⎨⎨=⎪⎪⎩-=⎩例 2 如图,在圆上任取一点,过点作轴的垂线段,为垂足.当点在圆上运动时,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是什么?分析:点在圆上运动,由点移动引起点的运动,则称点是点的伴随点,因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点的坐标可由点来表示,从而能求点的轨迹方程.引申:设定点,是椭圆上动点,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①(代入法求伴随轨迹)设,;②(点与伴随点的关系)∵为线段的中点,∴;③(代入已知轨迹求出伴随轨迹),∵,∴点的轨迹方程为;④伴随轨迹表示的范围.例3如图,设,的坐标分别为,.直线,相交于点,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求点的轨迹方程.分析:若设点,则直线,的斜率就可以用含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的斜率之积是,因此,可以求出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设点,则,;代入点的集合有,化简即可得点的轨迹方程.引申:如图,设△的两个顶点,,顶点在移动,且,且,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引申目的有两点:①让学生明白题目涉及问题的一般情形;②当值在变化时,线段的角色也是从椭圆的长轴→圆的直径→椭圆的短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作图展示与操作,必须让学生认同: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都是圆锥曲线,是因它们都是平面与圆锥曲面相截而得其名;必须让学生认同与体会:椭圆的定义及特殊情形当常数等于两定点间距离时,轨迹是线段;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理解:已知几何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及引入参量的意义,培养学生用对称的美学思维来体现数学的和谐美;让学生认同与领悟:例1使用定义解题是首选的,但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解,培养学生从定义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例2是典型的用代入法求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法,会用分析、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通过例3培养学生的对问题引申、分段讨论的思维品质.◆能力目标(1)想象与归纳能力:能根据课程的内容能想象日常生活中哪些是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实际例子,能用数学符号或自然语言的描述椭圆的定义,能正确且直观地绘作图形,反过来根据图形能用数学术语和数学符号表示.(2)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3)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4)数学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力.(5)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练习:第45页1、2、3、4、作业:第53页2、3、2019-2020年高中数学《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导学案2新人教A版必修3则n=.。
高中数学 2.2《椭圆》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椭圆【课题】椭圆【课型】高三复习课【授课教师】【教材分析】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主体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而椭圆是圆锥曲线的起始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让学生对椭圆的知识结构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而且在处理问题时,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定义,正确选用标准方程,恰当利用几何性质,合理的分析,准确的计算。
并且为复习双曲线和抛物线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根据“诱思探究教学论”,教学过程中遵循“探索——研究——运用”的三个层次要素,侧重学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学习。
通过教师的“诱”,学生的动脑“思”,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探索得资料,研究获本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几何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解析几何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以及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目标:⑴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主动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数学素养。
⑵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可以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1、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2、利用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椭圆定义和几何性质的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 构建网络问题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常数大于|F 1F 2|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常数等于|F 1F 2|的点的轨迹是线段F 1F 2 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不存在问题2:平面内到定点F 与到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吗?常数e(0<e<1)点的轨迹是椭圆问题3:椭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是什么?12222=+b y a x , 12222=+ay b x ,(a >b >0) 分别表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x 轴和y 轴上的椭圆问题4:椭圆的几何性质有哪些?2F 1F M二、要点训练 知识再现例1.已知椭圆 )0,(12222>=+b a by a x 长半轴的长等于焦距,且 4=x 为它的右准线,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例2.椭圆上一点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为10,F 1是左焦点,O 是坐标原点,点M 满足,则21162522=+y x )(211OF OP OM +=.,0,,,)0(1)06.(321212222的范围求椭圆离心率使若椭圆上存在一点的两焦点为设椭圆模拟例e PF PF P F F b a by a x =⋅>>=+2212221212121020100||||||,0||,||,||),,(解法一F F PF PF PF PF PF PF F F ex a PF ex a PF y x P =+⊥∴=⋅-=+= 则:设)1,22[200,024)()(22222022202220222020∈∴<-≤∴<≤∴<≤∴-==-++e c a c c x e a x x p a c x e c ex a ex a 轴上在椭圆上但不在即1222,.,02222222212121<≤⇒≤∴≤-∴≤⇒≤∴⊥∴=⋅e c a c c a c b c b P F F P PF PF PF PF ,椭圆有又在椭圆上,所以圆与而为直径的圆上,在以所以解法二:公共点探究:以c 为半径的圆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三、学以致用 直通高考357||||||||||||||||||||||||||||||||||||||41525162617277161514131211132512261127252627==++++++=++++++∴===a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由题意知,,,解法二:连接___||||||811625)06.(4171211172122=+⋯⋯++⋯⋯=+F P F P F P F P P P x y x 则七个点,,,于的垂线交椭圆上半部分轴等分,过每个分点作的长轴分成把椭圆四川例四、知识迁移 提升能力.?|F P ||F P ||,F P ||,F P |, P ,P ,8116251812111080172122差说明理由,若是求出公,是否为判断长轴与椭圆交于是椭圆的左焦点七个点,,,半部分于轴的垂线交椭圆上等分,过每个分点作的长轴分成把椭圆等差数列:变式练习 F P P P x y x ⋯⋯=+五、课后小结 谈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明确以下几点:357)(7||||||||||7321171613121176543217654321==+++++=+++++a x x x x e a F P F P F P F P F P x x x x x x x P P P P P P P ,,,,,,的横坐标分别为,,,,,,解法一:设43'||||||||||||8045810}{x :1810101111n 810810==∴⋯⋯∴=-+=∈≤≤==⋯⋯⋯⋯+ed d F P F P F P ed F P F P ex a F P N n n d x x x P P P n n n n ,,)。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2.会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学习重点用待定系数法与定义法求椭圆方程 (三)学习难点掌握求椭圆方程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设计 (一)预习任务设计 1.预习任务(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38页至第40页. (2)想一想:如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3)写一写:椭圆的一般方程: . 2.预习自测(1)已知6,1a c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A.2213635x y +=B.2213635y x +=C.221365x y += D.以上都不对 【解题过程】由于条件中只给出,a c 的值,椭圆的焦点位置不确定,有两种可能性,故答案为D.【思路点拨】求椭圆方程时,要先定型后定量. 【答案】D(2)已知椭圆的方程为222116x y m +=,焦点在x 轴上,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44m -≤≤B.44m -<<C.4m >或4m <-D.04m << 【解题过程】由条件可知:216m <可得:44m -<<. 【思路点拨】把握椭圆方程的结构特征解题. 【答案】B(3)若ABC ∆的两个顶点坐标为(4,0),(4,0)A B -,ABC ∆的周长为18,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为( )A.221259x y +=B.221(0)259y x y +=≠C.221(0)169x y y +=≠D.221(0)259x y y +=≠ 【解题过程】由条件可知:||||10||CA CB AB +=>,故点C 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210a =的椭圆.考虑到,,A B C 三点构成三角形,故0y ≠. 【思路点拨】利用椭圆的定义解题. 【答案】D(4)已知椭圆的方程是2221(5)25x y a a +=>,它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2,F F ,且12||8F F =,弦AB 过1F ,则2ABF ∆的周长为( )A.10B.20C.D. 【解题过程】2251641a =+=.由椭圆的定义得:2ABF ∆的周长为:221212||||||(||||)(||||)4AB AF BF AF AF BF BF a ++=+++==. 【思路点拨】利用椭圆定义求解即可. 【答案】D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标准方程. 2.新知讲解探究 如何求椭圆标准方程 ●活动① 双基口答练习①方程194522=+y x 表示到焦点1F (-6,0) 和2F __(6,0)_的距离和为常数____的椭圆;②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125,(3,0),(3,0)a F F =-,22+12516x y = (2)5,3a c ==2222+1+125161625x y x y ==,③如果方程2214x y m +=表示焦点在x 轴的椭圆,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0,4). ●活动② 归纳提炼方法例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12(2,0),(2,0)F F -,并且经过点53(,)22P -,求它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解题过程】 法一:定义法: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0(12222>>=+b a by a x由椭圆的定义知,,102232252322522222=⎪⎭⎫⎝⎛-+⎪⎭⎫ ⎝⎛-+⎪⎭⎫ ⎝⎛-+⎪⎭⎫ ⎝⎛+=a所以10=a .又因为2c =,所以.6410222=-=-=c a b因此,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61022=+y x 法二:待定系数法:由题意,椭圆的两个焦点在x 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0(12222>>=+b a by a x 由已知,2c =,所以.422=-b a ①又由已知,得123252222=⎪⎭⎫⎝⎛-+⎪⎭⎫ ⎝⎛b a ②联立①②解方程组,得6,1022==b a .因此,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61022=+y x【思路点拨】先确定标准方程的形式,用椭圆的定义或待定系数法求解. 求椭圆标准方程的解题步骤: (1)确定焦点的位置; (2)设出椭圆的标准方程;(3)用椭圆的定义或待定系数法确定a 、b 的值,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答案】.161022=+y x同类训练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距为8,经过点(0,P ;(2)与椭圆22194x y +=有相同焦点,且过点(3,2)M -.【知识点】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题过程】(1)∵焦距是8,即28,4c c =∴=①若焦点在x轴上,则b =,222241640,a b c ∴=+=+=∴椭圆方程为2214024x y +=; ②若焦点在y轴上,则a =,22224168,b a c ∴=-=-=∴椭圆方程为221248y x +=.(2)由题意设所求方程为222215x y a a +=-,∵过点(3,2)M -∴229415a a +=-,解得215a =或23a =(舍) ∴椭圆方程为2211510x y +=.【思路点拨】牢记椭圆的标准方程【答案】(1)2214024x y +=;(2)2211510x y +=.例2.如图,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 向x 轴作垂线段'PP ,求线段'PP 的中点M 的轨迹. 【知识点】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题过程】设动点M 的坐标为),(y x ,则P 的坐标为)2,(y x 因为点P 在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的圆上,所以有 4)2(22=+y x .即2214x y +=. 所以点M 的轨迹是椭圆,方程是1422=+y x【思路点拨】这种利用未知点表示一个或几个与之相关的已知点,从而求解未知点轨迹方程的方法,即为相关点法,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求轨迹的方法.【答案】1422=+y x ●活动③ 强化提升 灵活应用例3.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BC长为,一个椭圆以C为其中一个焦点,另一个焦点在线段AB 上,且椭圆经过点,A B ,求该椭圆方程.【知识点】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题过程】由题意知24=BC ,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D . 以直线DC 为x 轴,线段DC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一)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二)内容解析解析几何是数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沟通了数学中数与形、代数与几何等最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A版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在选修2-1第二章,教材利用三种圆锥曲线进一步深化如何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由于教材以椭圆为重点说明了求方程、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然后在双曲线、抛物线的教学中应用和巩固,因此“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等。
因此,教学时应重视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坐标化的基本思想。
二、学生学情分析这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以及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基本能运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曲线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第一课,具有巩固旧知、熟练方法、拓展新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为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好素材。
三、目标和目标解析(一)目标1.理解椭圆的定义;2.理解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在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焦点坐标。
(二)目标解析1.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掌握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对椭圆定义的严密化,培养学生形成扎实严谨的科学作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交流、反思,促进形成研究氛围和合作意识;2.巩固用坐标化的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学习新知识体会到前人探索的艰辛过程与创新的乐趣;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3.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具有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高中数学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教案
小结:椭圆与圆的关系:圆上每一点的横(纵)坐标不变,而纵(横)坐标伸长或缩短就可得到椭圆.
例2设点 的坐标分别为 ,.直线 相交于点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 ,求点 的轨迹方程 .
变式:点 的坐标是 ,直线 相交于点 ,且直线 的斜率与直线 的斜率的商是 ,点 的轨迹是什么?
复习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 ,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问题:圆 的圆心和半径分别是什么?
问题:圆上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 ;
反之,到点 的距离等于 的所有点都在圆上.
※典型例题
例1在圆 上任取一点 ,过点 作 轴的垂线段 , 为垂足.当点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 的中点 的轨迹是什么?
※动手试试
练1.求到定点 与到定直线 的距离之比为 的动点的轨迹方程.
练2.一动圆与圆 外切,同时与圆 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式,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 ①注意求哪个点的轨迹,设哪个点的坐标,然后找出含有点相关等式;
②相关点法:寻求点 的坐标 与中间 的关系,然后消去 ,得到点 的轨迹方程.
课后作业
1.已知三角形 的一边长为 ,周长为 ,求顶点 的轨迹方程.
2.点 与定点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的距离的比是 ,求点的轨迹方程式,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教学后记:
批 注
教学重点: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三角板
教学方法: 推导,分析
教学过程: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人教A版选修2-1中的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属于概念性知识。
解析几何是在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一门学科。
从知识上讲,本节是在直线和圆的基础上,对解析法的又一次实际运用,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讲,为进一步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从教材编排上讲,三种圆锥曲线独编为一章,体现椭圆的重要地位。
解析几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数形结合的思想上,在研究椭圆定义和方程的过程中,几何直观观察和代数严格推导相互结合,同时要借助圆作类比,用类比的思想为学生的思维搭桥铺路。
因此本节课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二、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已初步掌握用坐标法研究直线和圆的方程;(2)学生已初步熟悉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3)学生对于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还不够强;(4)对含有两个根式方程的化简能力薄弱。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椭圆的定义。
(2)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掌握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创新思想,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1.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
2.突破策略:引导学生类比建立圆的方程的方法,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在椭圆上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化简动点满足的代数方程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方程的特点,对其进行移项变形后再通过平方运算进行化简,配合多媒体演示。
四、教学策略分析1.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采用问题串引导探究活动,以问题作为引领,诱导学生积极思考;2.利用手工制作的教具和现代教育手段,把教学内容与教具及现代教育手段合理整合。
新人教A版(选修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word教案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数学编写人:周晨昌审稿人:张林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并能进行简单应用.2•通过数形结合,教学生猜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3•帮助学生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进取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椭圆的定义的理解及其标准方程记忆,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复习并引入新课师:在解析几何中,我们通常把动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形成的轨迹叫做曲线•曲线和方程的关系是什么?生: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 , y)=0的解,同时以方程f(x , y)=0的解为坐标的点又都在曲线上,那么方程就是曲线的方程,曲线就是方程的曲线.师:圆的定义是:在平面上,至U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那么当动点满足哪些条件时轨迹仍然是圆?生:①平面上到两个定点 (距离为2d)距离的平方和等于定值 a(a >2d2)的点的轨迹是圆;②平面上,与两个定点连线的斜率乘积为-1的点的轨迹是圆.(以上结论在本节课之前书上习题中,请学生自己总结. )师:由此可见,平面上到两个定点距离或与两个定点连线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比较特殊,下面就从这点出发研究.二、讲授新课1 •请学生观察计算机演示如图2-23,并思考两个问题.图 2-24(1) 动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运动的? (2) 动点运动出的轨迹是什么? 观察后请学生回答.生:动点是在“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值”这一条件下 运动的,轨迹是椭圆.师:椭圆这种曲线你在哪些地方见过? 生: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是椭圆. 生: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师:好,这种曲线在实际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很多物体的横截面的轮廓线也是椭圆, 可见学习这种曲线的有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是否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值的点的轨迹就一定是椭圆呢? (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教师可请学生观察计算机演示如图2-24并思考.)师:当两个定点位置变化时,轨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当两个定点重合时,轨迹变化为圆;当定值等于两个定点间的距离时,轨迹是一条线段.师:可见圆是椭圆的特例•据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生:平面上不存在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小于定值的点.说明:观察计算机演示“通过两焦点位置的改变而引起椭圆形状变化的课件”,首先从一个点分裂为两个点,曲线从圆变成椭圆;随着两点间距离的增大,椭圆越来越扁,直到动点到此两点距离之和恰好等于两点间距离时,动点的运动曲线变成了线段,然后随着两点间距离的缩小,曲线再变成椭圆;当两点重合时,曲线又变成了圆,如此反复”如图2-24 .从而启发学生发现椭圆定义中的条件,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完成下表,教师可用投影进行完整的总结.在平面上到两个定点 F i, F2距离之和等于定值 2a的点的轨迹为椭圆(加〉厲巧|);弋线段(為=|F]Fj)1不存在(2枝<|耳兔).最后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i, F2距离之和等于定值 2a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2a> IF1F2I .顺便可以指出两个定点叫做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用2c(c > 0)表示.2.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推导椭圆的方程.教师提出问题:求到两个定点F i, F2距离之和等于定值 2a(2a >|F1F2|)的点的轨迹.师: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生: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是:①建立坐标系设动点坐标:②寻找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③把几何条件坐标化;④化简得方程;⑤检验其完备性.师:那么此题应如何建立坐标系呢?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应符合简单和谐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距离、直线的斜率等)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特殊性.(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大体上有如下三个方案:①取一个定点为原点,以 F i , F 2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2-25 ;②,如图2-27,推导出方程.解析:i)建系:以F i , 并设椭圆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F 2所在直线为x 轴,线段F i F 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M(x, y),设两定点坐标为:F i (-c , 0) , F 2(C , 0), 2) 则 M 满足:|MF i |+|MF 2|=2a ,3) 坐标化即:J (x 二)行戸+J (x-5仃沪二2乳4) 化简.师:我们要化简方程就是要化去方程中的根式,你学过什么办法?②以F i ,F 2所在直线为 ③以F i ,F 2所在直线为 y 轴,线段F 1F 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2-26 ;x 轴,线段F i F 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最后选定方案團 2-25生:化去方程中的根式应该用移项平方、再移项再平方的办法.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这部分计算. (师生共同完成)十 C)? =2a- +y ;两边平方得:(x + c)2 + y 2 - 4a 2 -4a^(x - c)a + y 2 + (K - c)2 +『, 即f w J(n)2 + J ・两边再平方得:422 2 2 2 2 2 2 2 2a -2a cx+c x =a x -2a cx+a c +a y ,整理得:22 222 22 2(a -c )x +a y =a (a -c ).师:还有其它化简的方法吗? 一般遇到化简根式的问题你应该想到什么?生:共轭根式.师:好,下面我们就通过构造共轭根式、解方程组的办法化方程中的根式.(师生共同完成•此部分内容可根据学生情况选讲)2 2 2 2(x+c) +y -[(x-c) +y ]=4cx』(注+沪+寸=—+ a ©两边平方得 1 x 3 + 2cac + c 3 + y 3 = a a + 2cx + ——化简得: / 2 2、 2 2 2 2/ 2 2、 (a -c )x+a y =a (a -c ).师:到此我们已经推导出了椭圆的方程,但此形式还不够简洁,且x, y 的系数形式不一致,为了使方程形式和谐且便于记忆和使用,我们应该如何将方程进行变形呢? (这里,数学审美成为研究发现的动力. )学生此时可能还不理解,教师可启发学生观察图形如图 2-28,看看a 与c 的关系如何?②,由②十①得:③.①+③得:师:请结合图形找出方程中 a、c的关系.生:根据椭圆定义知道 a2> c2,且如图所示,a与c可以看成Rt△ MOF的斜边和直角边.师:很好!那我们不妨令 b2=a2-c2,则方程就变形为 b2x2+a2y2=a2b2,如果再化简,你会得到什么形式的方程呢?生方程变册扌+春1・⑴师:其中a与b的关系如何?为什么?生:a> b>0,因为a与b分别是Rt△ MOF的斜边、直角边.教师指出(*)式就是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最后说明:1)方程中条件a>b>0不可缺少(结合图形),当a=b>0时,就化成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方程,从而进一步说明圆是椭圆的特例;(这实际上是一种极限情况.)2)b的选取虽然是为了方程形式简洁与和谐,但也有实际的几何意义,即:b2=a2-c2;3)请学生猜想:若用方案③ (即焦点在y轴上),得到的方程形式又如何呢?(启发学生根据对称性进行猜想)生t方程形式为^ + ― = 1- a y师: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推导验证.师:此时方程中a与b的关系又如何?(结合图形请学生将条件 a>b>0补上.)三、例题例1. 平面内两个定点间的距离为 8,写出到这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为 10的点的轨迹方程.解析:所求轨迹是椭圆,两个定点为焦点,用R, F2表示,不妨以R, F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 2a=10, 2c = 8,因为b2=a2-c2=9,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寻+ ¥“•(另一种情况壬+ ^T也可以,但只有一解)点评:很多学生不建立坐标系就写出了方程•强调建立不同的坐标系会得到不同的方程,因此当题目中没有给定坐标系时,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变式训练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y2 4 上任取一点 P ,过点 P 作 x 轴的垂线段 PD , D 为垂
足.当点 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 PD 的中点 M 的轨迹是什么? 变式 : 若点 M 在 DP 的延长线上,且 DM 3 ,则点 M 的轨迹又是什
DP 2
么?
小结 :椭圆与圆的关系:圆上每一点的横 <纵)坐标不变,而纵 < 横)坐标伸长或缩短就可得到椭圆. 例 2 设点 A,B 的坐标分别为 5,0 , 5,0 , .直线 AM , BM 相交于点 M ,且
1.若关于 x, y 的方程 x2 sin y2 cos 1 所表示的曲线是椭圆,则
在
< ).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若 ABC 的个顶点坐标 A( 4,0) 、 B(4,0) , ABC 的周长为 18 ,则顶点
C 的轨迹方程为 < ).
A . x2 y2 1
25 9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
学习目标
1.掌握点的轨迹的求法; 2.进一步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理 P41~ P42,文 P34~ P36 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 1:椭圆上 x2 y2 1一点 P 到椭圆的左焦点 F1 的距离为 3 ,则 P 到
25 9
椭圆右焦点 F2 的距离
4.与 y 轴相切且和半圆 x2 y2 4(0 x 2) 内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是
.
5. 设 F1 , F2 为定点, |F1F2|= 6 ,动点 M 满足 | MF1 | | MF 2 | 6 ,则动点 M 的轨
迹长为 6 ,周长为 16 ,求顶点 A 的轨迹方 程. 2.点 M 与定点 F (0, 2)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y 8 的距离的比是 1: 2 ,求 点的轨迹方程式,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是. 复习 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 ,a 6 , b 35 ,则椭
圆的标准方程是
.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问题 :圆 x2 y2 6x 5 0 的圆心和半径分别是什么 ?
问题 :圆上的所有点到
(圆心 >的距离都等于
(半径 > ;
反之 ,到点 ( 3,0) 的距离等于 2 的所有点都在
圆
※ 典型例题
例 1 在圆 x2
它们的斜率之积是 4 ,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
9
变式 :点 A, B 的坐标是 1,0 , 1,0 ,直线 AM , BM 相交于点 M ,且直线
AM 的斜率与直线 BM 的斜率的商是 2 ,点 M 的轨迹是什么?
※ 动手试试
练 1.求到定点 A 2,0 与到定直线 x 8 的距离之比为 2 的动点的轨迹
2
方程.
练 2 .一动圆与圆
2
x
2
y
6x 5
0 外切,同时与圆
2
x
2
y
6x 91 0 内
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式,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3
1. ①注意求哪个点的轨迹,设哪个点的坐标,然后找出含有点相关 等式; ②相关点法:寻求点 M 的坐标 x, y 与中间 x0 , y0 的关系,然后消去 x0, y0 ,得到点 M 的轨迹方程.
2/3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
途。
3/3
B . y2 x2 1 ( y 0)
25 9
D. x2
y2 1 ( y 0)
25 9
3.设定点 F1(0, 2) , F2 (0,2) ,动点 P 满足条件
则点 P 的轨迹是 < ).
C . x2
16 PF1 PF2 m
y2 1 ( y 0) 9
4 (m
0) ,
m
A .椭圆
B.线段
C.不存在 D.椭圆或线段
※ 知识拓展
椭圆的第二定义: 到定点 F 与到定直线 l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e (0 e 1)的点的轨迹.
定点 F 是椭圆的焦点; 定直线 l 是椭圆的准线; 常数 e是椭圆的离心率.
学习评价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 <时量: 5 分钟 满分: 10 分) 计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