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沈从文小说

合集下载

边城小说的文学风格与特点

边城小说的文学风格与特点

边城小说的文学风格与特点边城小说是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而闻名。

本文将从文学风格和特点两个方面对边城小说进行论述。

一、文学风格1. 优美细腻的描写边城小说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风格而著称。

在小说中,沈从文用精心选择的词汇和情感饱满的语言,塑造了生动细腻的人物形象和别具一格的环境描写。

他巧妙地运用意象和隐喻,使读者沉浸于小说的世界中,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2. 纯净的语言表达边城小说的语言表达简洁纯净,没有繁复的修饰,却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沈从文善于运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他的文字流畅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深沉的情感表达边城小说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元素,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小说中的角色常常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饱满而深沉,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变幻。

二、特点1. 红与黑的主题边城小说的主题是红与黑,红代表爱情、热情和生命力,黑则代表武装斗争和抗争。

通过描写女主人公陈忆恋与男主人公张爱玲之间的纠葛,小说探讨了爱情与生活、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之间的关系,并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2. 反传统观念的女性形象边城小说创造了一系列反传统观念的女性形象,如陈忆念和张爱玲。

她们勇敢、坚强,不甘被束缚于传统的道德观念,追求自由和爱情。

这种塑造出的女性形象引发了对女性地位和传统观念的深思。

3. 对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的反思边城小说通过描写张爱玲和陈忆念的生活经历,深刻地反思了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的关系。

小说表达了对农村青年一代命运困境的关注,探讨了农村社会变革的难题以及个人在历史漩涡中的动态。

总结:边城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出彩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优美细腻的描写、纯净的语言表达以及深沉的情感表达,使读者享受到文学的审美和思想的启迪。

通过红与黑的主题、反传统观念的女性形象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的反思,边城小说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引发了社会的深刻关注。

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关于鹤山的作文“哇,鹤山可真美啊!”我兴奋地对妈妈说。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一家人决定去鹤山游玩。

一到鹤山脚下,我就被那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花朵吸引住了。

“这简直像童话里的森林一样!”我忍不住惊叹。

我们沿着小路往上走,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爸爸妈妈在后面慢悠悠地跟着。

“你们快点呀!”我扭过头朝他们喊。

“别跑太快,小心摔着!”妈妈在后面喊着。

我才不管呢,我要赶紧去探索这个美丽的地方。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片小湖边。

湖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在里面欢快地游来游去。

“哇,好多鱼啊!”我高兴地叫起来。

“我们来喂鱼吧!”爸爸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些面包屑。

我接过面包屑,一点点地扔到湖里,小鱼们立刻围了过来,争抢着食物。

“哈哈,它们好可爱啊!”我笑着说。

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看着我们喂鱼,也很感兴趣。

“我可以一起喂吗?”他怯生生地问。

“当然可以啦!”我大方地把面包屑递给他。

我们一起喂着鱼,还聊起了天。

“你也是来鹤山玩的吗?”我问他。

“是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的。

”他回答。

“这里真好玩,对吧?”我笑着说。

“嗯,特别好玩!”他用力点头。

喂完鱼,我们又继续往上走。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景,有陡峭的山峰,有古老的寺庙,还有飞流直下的瀑布。

每到一处,我都兴奋得不得了。

“鹤山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我对爸爸妈妈说。

不知不觉,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也该回家了。

“真舍不得走啊!”我嘟囔着。

“没关系,我们以后还可以再来呀。

”妈妈安慰我。

鹤山之行虽然结束了,但那美丽的风景和有趣的经历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鹤山,我还会再来的!这就是我对鹤山的喜爱,难道你不想去看看这么美的地方吗?。

浅析《边城》论文

浅析《边城》论文

“边城”的风景——沈从文乡土小说解读一、作者简介:《边城》这一部小说的作者是沈从文,他是一名不一样的“乡下人”,是一个出身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的“乡下人”。

作为一个作家,沈从文在短短的二十余年的创作时间里,结集作品80多部,为现代作家中成熟最多的一个。

而作为一个乡土作家,沈从文始终离不开湘西这个世界。

同时他也是一位性情之人和坎坷之人。

沈从文凭一颗诚心,一支笔,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

他的作品,满是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

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的现实中,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

二、《边城》简介:这部小说它是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三、“边城”:异城的风情《边城》采用了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特有风土民情。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细腻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意志、愿望和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描绘。

或展开人物的美好心灵,或揭露人物的丑恶灵魂,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其方法多种多样:或通过对话、独白、行动、姿态、面部表情等直接剖析;或采用幻想、梦境间接揭示;或借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及周围人物的反映等侧面烘托。

本文主要有两种方式:1、是通过人物的幻想、梦境来披露人物心理。

翠翠离奇的"胡思乱想",让人感到渐渐有了自己心理的少女的孤单寂寞,以及爱情的幼芽时心灵的躁动;翠翠"顶美顶甜"的梦境,展示出对朦胧爱情的甜蜜感受和潜意识里对爱情的向往。

2、是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形成强烈的暗示,诱使读者从人物的语言、神态上去体味人物的内心奥秘。

小说《边城》赏析

小说《边城》赏析

小说《边城》赏析小说《边城》赏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说《边城》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说《边城》赏析篇1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出身于行伍之家。

创作丰富,有30多个小说集。

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两个相互映照的世界:一是病态的城市,如《绅士的太太》《八骏图》《大小阮》等,这些主要揭示城市知识分子阶层的病态,个性压抑和性压抑。

二是表现湘西世界。

如《神巫之爱》《边城》《萧萧》《长河》《丈夫》《柏子》等。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边城》作于1934年。

《边城》的中心人物是翠翠。

《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

翠翠俨然是爱和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刚刚脱离脱离儿童气的船家少女,一举一动带着稚气,体现了一种童贞美。

她对爱情的渴望不是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少女的朦胧向往,表现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

她心灵美好,犹如一曲湘西边地的纯朴、天真的歌谣。

通过翠翠的形象,通过作者所营构的古朴的意境,作者淡化了现实的黑暗与痛苦,讴歌了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和美的、人性的生活方式。

建构一出健康、活泼而又不悖于人性的“小庙”。

沈从文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山光水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态。

代表作《边城》即体现了这样一种审美追求。

首先,小说通过翠翠的纯朴,渲染了一种强烈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翠翠的童贞纯情、害羞矜持却又始终不渝,与当时的时代女性形成了强烈反差。

其次,小说描写了湘西边地特有风俗美和人情美,这种原始野性的风情和田园牧歌的情调淡化了社会矛盾;第三,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创造了一种诗化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情绪的体操。

小说是存在着情节性的,但是它把情节性埋藏在诗情画意之中。

但,尽管作者淡化了翠翠爱情的失败的悲剧性和老艄公去世所带来的悲剧性,但悲哀的而充满无限期待的结尾实际上包涵着作者沈从文对传统的符合人性的农耕文明即将消失的无尽的隐忧。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描写边疆女子命运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情感描写和主题探索三个方面对《边城》进行赏析。

沈从文在《边城》中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围绕着女主角莫小娘展开,她是一个生活在边疆小镇的乖巧女孩,她的命运被家族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的压力所束缚。

莫小娘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温婉而坚强,善良而又矛盾。

另外,小说中还有一系列丰满的次要人物,如莫小娘的父亲、情敌苏文纨、莫小娘的表姐等,他们的形象都鲜明生动,各具特色。

沈从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边城》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

小说中的爱情线索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情感描写之一。

莫小娘与苏文纨之间的纠葛令人动容,他们之间的爱情被家族和社会所阻碍,命运的不公使得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无奈和悲剧。

沈从文巧妙地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入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纠葛,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沈从文在《边城》中探索了许多深刻的主题。

其中之一是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小说中莫小娘被家族和社会的传统观念所束缚,她的命运被限制在狭小的边疆之中。

通过莫小娘的命运,沈从文对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呼吁人们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此外,小说还涉及到了性别、家庭、爱情等多个主题,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索,沈从文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边疆社会。

《边城》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小说,通过对人物塑造、情感描写和主题探索的精彩描绘,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边疆社会。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边城》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读完《边城》后,人们会对边疆女子的命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爱情和人性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这些都使得《边城》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

边城沈从文文学作品鉴赏

边城沈从文文学作品鉴赏

边城沈从文文学作品鉴赏《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该作品以湘西边境一个小镇为背景,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在鉴赏《边城》这部文学作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主题思想:《边城》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上。

小说中通过对湘西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纠葛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淳朴的情感,以及湘西人民善良、朴实、勤劳的品质。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人性之美,正是沈从文先生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2. 人物形象:《边城》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的女孩,她对傩送的纯真感情展现了她纯洁的心灵。

傩送则是一个勇敢、正直、善良的年轻人,他对翠翠的爱是真挚而深刻的。

而翠翠的外公则是一个慈祥、善良、豁达的老者,他对翠翠的关爱和呵护展现了亲情的美好。

3. 艺术手法:《边城》的艺术手法独特,语言简练明快,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沈从文先生通过对湘西风土人情的细腻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真实而美丽的世界。

同时,小说中通过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蕴。

4. 文化价值:《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

通过阅读《边城》,读者可以了解湘西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边城》所描绘的人性与情感之美,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边城》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通过鉴赏《边城》,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湘西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感受人性和情感之美,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沈从文 边城的分析

沈从文 边城的分析

沈从文边城的分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美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作家本人有过重要的表白。

他说:这作品所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目的是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

作家的表白是切实的。

在小说里,少女翠翠是作家所着力精雕细刻的中心人物。

这是作家理想中的"自然之女',她没有任何都市鄙俗的污染,只有"小兽物'般的天真活泼和"黄麂'般的乖巧善良。

而围绕着翠翠所出现的人物,无论是秀拔出群的傩送,还是谦和克制的天保,无论是宽厚仁慈的祖父,还是豁达正直的船总,也都无不保持着做人的美德,信守着灵魂的纯洁。

小说正是通过他们相互间的男女之爱、祖孙之亲,父子之情和邻里之睦的描写,生动地层现这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自然的人性爱和人情美。

小说无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是着力描绘人物的内心感情。

整个作品是那样浑朴天成,如同作家笔下的溪水,顺着山势,或急或缓,自然流淌,毫无人为造作之感。

小说的语言也与所表现的内容和谐统一,质朴、清新、自然、含蓄,处处蕴含着浓郁的诗情,字字浸渍着作家的温爱。

《边城》是沈从文长期受压抑的感情的流露。

是他自己唱给自己听,为了让自己的心感动起来的"情歌'。

祖父死了,白塔倒了,未成年的翠翠等待着那个不知回不回来的傩送,稚嫩的生命失去了呵护,充满悲哀和隐忧,但沈从文用抒情的暖和色调把人生的悲剧性包裹起来,使之化为淡淡的哀愁,像黄昏落日一样美丽而忧郁。

命运难以抵抗,但作品却有一丝暖意:杨马兵――翠翠母亲昔日的情人取代爷爷,负起照顾翠翠的责任;船总顺顺伸出热情的手,而离家出走的二老也还有回来的可能,翠翠的等待并非毫无意义一种由沈从文想象中始终追寻的充满人类的爱意的"人生形式',与人生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悲哀调和起来,构成了《边城》的基调。

《边城》浅析沈从文的人文关怀

《边城》浅析沈从文的人文关怀

《边城》浅析沈从文的人文关怀《边城》是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讲述了发生在边疆小城的一段感人故事。

本文将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边城》进行浅析,探讨沈从文如何通过小说展现出对人类命运和人性的关怀。

一、边疆生活的残酷与悲凉《边城》以边疆小城作为背景,描绘了那里的贫瘠与落后。

这里的人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下苦苦挣扎,生活艰辛。

小说中的人物如草木葱茏般生长着,但他们的幸福与梦想往往被现实无情地踏碎。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边疆生活的残酷与悲凉,使读者对那里的人们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之情。

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沈从文创作的重点之一,他通过描写女性的悲剧命运来表达对女性命运的关切。

例如,小说中的翠翠是一个善良纯洁的少女,她被迫与自己并不爱的人结婚,最终因为不能嫁给心爱的人而选择了自杀。

翠翠的悲剧命运暴露出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和不公,引起读者对于女性命运的深思。

沈从文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向读者传递了女性需要平等地被对待和尊重的观点。

三、宝力高的人性关怀小说中的宝力高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少年,他用自己的坚韧和善良温暖了人们的心灵。

宝力高不仅对待村民们热情友爱,而且对动物也保持着同样的关怀。

他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温暖与希望,同时也突出了沈从文对于人性的关怀。

四、对人性的探讨与呈现《边城》通过对人性的探讨与呈现,展现了沈从文对于人性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饱满,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他们面对贫穷、苦难和命运的束缚时,或选择了抗争,或选择了逃避。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沈从文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读者在思索人性的同时,也对自身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结起来,沈从文的《边城》通过对边疆生活、女性命运、人性关怀的描绘,展示了他的人文关怀之心。

他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将读者带入了那个贫瘠而悲凉的边疆小城,使读者对那里的人们和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小说《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他浓郁的怀乡情节的艺术结晶。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调和质朴自然的诗化语言,以船家少女翠翠和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兄弟凄美的爱情悲剧为情节框架,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寄寓了作者的崇高的文化理想与人性理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深深地陶醉于其中。

小说的艺术特色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以《边城》为例,我认为的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大量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小说三要素分别为人物、情节和环境,而田园小说的关键则是环境,《边城》也不例外,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边城》中的环境和景物描写极其富有诗意和梦幻色彩,充满地方色彩,有种世外桃源般的美感,令人神往。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有顶针(比如第一段“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句话以当地人熟知的弓和弦作喻体来比喻溪流与山路的关系,以小喻大,新鲜别致,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顶针的运用突出了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贯通了语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格调。

);有比喻(如“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一句生动形象而简介地写出了溪流和山路弯曲的形态;又如“月光如银子”“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等,给人展现了一幅静谧柔和的月夜图。

);也有拟人(如“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眼儿安睡了”一句,赋予小鸟儿人的情感,生动形象)。

小说中,“月光”“竹篁”“鸟雀”“小溪”等景物频繁出现,而这些景物只有在远离城市的乡村中才能凸显出来,充满了浓浓的田园气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小说中的不少景物描写不仅仅只是为了描写景物,还会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来折射人物的内心世界。

浅析沈从文小说的原始主义倾向

浅析沈从文小说的原始主义倾向

浅析沈从文小说的原始主义倾向■董晓菲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原始批判现代文明。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坛,沈从文的小说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具有原始主义倾向的湘西世界,提供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小说的原始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崇尚自然的原始主义倾向,二是张扬野性的原始主义倾向,三是彰显神话色彩的原始主义倾向。

原始主义,是文学批评中的一个常用术语,它可以指人们追怀往古,也可以指对文明的怀疑,还可以指回归自然的文化心态和文学思潮。

方克强先生在《文学人类学批评》一书中认为:“广义而言,原始主义是指一种尚古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思潮,反映人性的一种基本情感和特征;狭义而言,原始主义是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倾向,以原始批判现代为主要特征,它或者重新塑出原始人的心态和情操,或者运用神话的想象方式表现原始主题”。

从这一理论来看,沈从文的许多小说正体现了这种原始主义的倾向。

纵观沈从文的小说,它的原始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崇尚自然的原始主义倾向,二是张扬野性的原始主义倾向,三是彰显神话色彩的原始主义倾向。

一、崇尚自然的原始主义倾向崇尚自然,向往古朴,怀念传统是沈从文小说原始主义风格的基石。

沈从文小说的原始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讴歌湘西自然景物,追忆古朴民风以及张扬苗族文化传统上,这是作家原始心态的流露,是对原始生命力的追寻。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故事是这样开始的:“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西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纯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文章一开始便为读者营造出了一种古朴、原始,如同世外桃源般美丽、悠远的中国传统山水意境,其后的情节就在此意境中舒缓地展开。

这是湘西人生活的“桃源世界”,也是沈从文理想中的天堂。

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就可以看出小说的原始主义倾向,一种皈依自然,远离尘世的情怀。

浅谈《边城》悲剧性意蕴

浅谈《边城》悲剧性意蕴

浅谈《边城》悲剧性意蕴《边城》是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所著的一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小说,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中国云南边境小镇为背景,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遭遇,展现了悲壮的命运与人生的无奈。

小说通过描绘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物形象,表现了一种浓烈的悲剧性意蕴。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边城》中的悲剧性意蕴,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命运与历史压力,最终呈现出的一种悲剧色彩。

小说中的人物命运体现了悲剧性意蕴。

在《边城》中,作者通过多个人物形象展现了生活在独特地域环境下的人们所面临的悲剧命运。

女主角琼瑶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性人物。

她生长在一个贫穷的边陲小镇,和男主角祥林是青梅竹马,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琼瑶最终被迫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人。

在婚后,琼瑶仍然深爱着祥林,但她却无法挣脱命运的束缚。

最终,在一场意外中,琼瑶含冤而死,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除了琼瑶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命运悲剧,这些人物的遭遇无不展现了作者对悲剧命运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的历史压力也是悲剧性意蕴的重要表现。

《边城》所描绘的是20世纪初云南西部地区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悲剧性特征。

在当时,边陲地区往往受到来自中央政府和外部势力的压迫和影响,人民的生活被割裂、顿挫和祸患,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悲剧色彩。

小说中的人物在历史的动荡中挣扎生存,他们的悲惨遭遇正是历史压力的产物。

小说《边城》不仅是一部个人命运的悲剧,同时也是一部表现时代悲剧的文学作品。

小说中的地域文化也是悲剧性意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边城》所描绘的是中国云南西部边陲小镇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在这片土地上,流淌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但同时也存在着悲剧的人生遭遇。

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赋予了小说深厚的悲剧氛围,使得人物的命运更加悲壮。

小说中的祥林和琼瑶就是地域文化的产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受到了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精品】浅析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

【精品】浅析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

【精品】浅析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一部美丽动人的文学作品。

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少年苏星河在坐落在河边的边城小镇里童年及青春时期度过的故事。

从《边城》中可看出沈从文对人性美有着深刻的体悟,集中体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作者对家庭的珍视。

苏星河的童年就带有家的味道,母亲对他的温柔照顾、父亲的教诲和弟弟的爱抚,都令苏星河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在苏星河的心里,家既是他的心灵的港湾,也是他感知安全和慰藉的依托。

其次是作者对爱情的缠绵。

苏星河遇到了一个名叫故城的少女,因两人一见钟情而爱上了彼此,苏星河坦诚细腻地向故城表达心中对她的爱意,他多次为故城甘愿冒险,让苏星河在恋爱中经历了求而不得,从而体悟到了真爱的刻骨铭心,他也力图从爱情中获得长久的幸福,体会到了爱情带来的甜蜜风暴。

另外,作者对友谊的重视也是很明显的。

小说中穿插着苏星河与朋友们的温馨友谊,朋友们在斗智斗勇但又带有舶来品般的温馨友谊,在关键时刻他们也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令人怀念的时光,满腹诗词,满怀热情。

此外,沈从文还在作品中加入了一种穿越、宿命论的想法。

故城的出现,就像是天意的安排,让其萌生对苏星河的深情。

宿命论让爱情更具有浪漫色彩,苏星河即便在无路可走的时候,也仍能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坚信自己的爱情可以真正的永存,他能坚定地迎接未来,走进光明的山洞。

总而言之,《边城》通过苏星河深刻地探索了一种既深情又普遍又及时近乎的人性美。

接受苏星河的升华之旅,可以给我们一些安慰,人生,我们拥有希望,而爱情如果真的存在,也许就有可能实现。

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文学赏析

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文学赏析

《》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的《呐喊》。

这是沈从文的文化思维表现的最为突出的一部作品。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沈从文小说《边城》的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文学赏析[关键词]理想;冲突;湘西风景一、湘西人民的“义”与“利”的冲突湘西小城最初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湘西淳朴人民的重义和轻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老船夫,老船夫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是还在每天为摆渡乘船,不收取报酬,而且任劳任怨,文中也有详细的表述,有的乘客心中不安,乘摆渡后会抓一把钱放到船头,但是老船夫会一个钱一个钱捡起,放到乘客的手中,并认真吵嘴般对乘客讲“我有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些”。

但是有些乘客还是不好意思,不受出力不受筹之事,管船之人却耐不住情面,也为了让渡人安心,把这些渡人的钱托人到镇上去换一些上好的烟草和茶叶,将这些上好的烟草和茶叶都放到船边,有需要摆渡的人们需要这些东西,都慷慨提供。

在摆渡时,如果发现渡人从神情上对这烟草有了半分的兴趣,老船夫便即刻拿一小束烟草放到渡人的行囊边,还一面两眼放光的说,你爱吸这个吗?这个味道不错、这个妙、这个好啊,送人也是极好的东西之类的话语,让渡人拿去。

茶叶也是,老船夫将茶叶放到一个大缸内,用水泡开,专门给这些赶路的渡人解渴用,老船夫渡人不收钱,边城人都看在眼里,有时,一些好心人会送一些肉粽、白酒给老船夫、老船夫仍然皱起眉头,一本正经,非要给钱不可,要不就是放下钱拔腿就跑了。

从老船夫和边城人民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边城人民对于“义”的看重,边城人民的美德,不贪图利益,更看重人情,任劳任怨,毫不自私。

更加能体现出边城人民在自己的生活中坚守“义”字。

更像童话中所能展现出的生活场景,每个人都过着开心快乐的生活,在一个所谓的美丽家园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在边城中人民的生活点滴是对于“义”更加完美的诠释。

随着小说中人物和情节发展,“利”字逐渐在边城人民的生活中显现出来,并逐渐同“义”字发生了了冲突。

边城文学作品鉴赏

边城文学作品鉴赏

边城文学作品鉴赏边城,原名《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边城风情画”。

作品以20世纪初湘西边城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翠翠的生活经历,展示了边城人民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

一、引言1.边城作品简介《边城》是沈从文创作于1934年的一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人文内涵的长篇小说。

作品以湘西边城为背景,以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边城风情画。

2.边城文学价值概述《边城》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不仅展现了边城美丽的自然风光,更体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作品通过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刻画,展示了湘西边城独特的民俗风情,彰显了民族精神。

二、边城作品鉴赏分析1.人物塑造(1)主人公翠翠,她性格内向、善良、坚韧,具有典型的湘西女子特质。

在与傩送的爱情纠葛中,展现了她真挚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傩送,他是边城青年的代表,既有阳刚之气,又有细腻之心。

他与翠翠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对美好爱情的摧残。

2.情节安排(1)故事发展脉络清晰,从翠翠与傩送相识、相爱,到遭遇困境,再到悲剧结局,情节跌宕起伏。

(2)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如家族恩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等,使得故事更具可读性。

3.环境描绘(1)边城风光特色:作品中对湘西边城的自然风光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如清澈的河水、古朴的码头、巍峨的山峰等,营造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

(2)社会背景:作品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的边城,当时社会风气尚未受到现代化影响,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习俗,这些因素对作品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边城作品的艺术特色1.语言风格(1)文字优美、细腻,如诗如画,展现了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

(2)作品中融入了地方方言,使语言更具特色,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2.叙事手法(1)传统与现代叙事相结合,既有古典小说的叙事特点,又有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

(2)抒情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作品既有对美好爱情的抒发,又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沈从文《边城》的分析

沈从文《边城》的分析

沈从文《边城》的分析沈从文《边城》的分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美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作家本人有过重要的表白。

他说:这作品所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目的是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

作家的表白是切实的。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沈从文《边城》的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沈从文《边城》的分析《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的《边城》被遴选进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使高中学生得以领略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美。

《边城》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极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一、山水美《边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副画面:“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五篇范文]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五篇范文]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五篇范文]第一篇: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边城》是沈从文享誉中外的代表作,最集中地体现了沈从文牧歌式抒情小说的风貌。

小说叙述了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由此引发的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

下面浅谈从《边城》里所理解的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对人性美的讴歌1,歌颂了人性的健美和清醇。

如讲男女恋爱时,不走“车路”就走“马路”;男女对歌、元宵观灯、端午节划龙船喝雄黄酒抢鸭子,边城古风融融。

船总顺顺尽管发了财,又有社会地位,但他待人和气,急公好义。

2,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朴。

老船夫除了按“名分”取700钱之外,从不要人分文,见人皆和气如亲人;傩送的婚姻遵从内心选择,不拜金求利,宁要破旧的渡船,而不要团总女儿陪嫁的新碾坊。

二,对淳朴民风的赞美1,淳朴的民风民情。

老船夫将渡船得来的钱去买些烟草和茶叶转赠给过路人或者泡茶给过路人解渴。

老船夫为渡船奉献一生无怨无悔。

老船夫渡了五十年的船,本应当休息一下,但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

“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

”始终默默地无私奉献着。

2,充满牧歌情调的生存环境。

如描写茶峒地方的那条白河:“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

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

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三,诗意的抒情格调1,抒情性的结构。

《边城》中以撑渡船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尽管故事线索并行交错,但其脉络十分清晰,使得小说的情节更生动、丰富。

《边城》赏析

《边城》赏析

《边城》简要赏析《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湘西边疆为背景,反映湘西农民生活和思想的小说。

下面是对其的赏析:一、艺术成就1.语言形式美——沈从文的散文式的叙事风格,简洁、流畅、朴素、深刻,他的笔法独具匠心,再加上插叙、倒叙、顺叙、警句等手法,构成了独特的小说语言艺术的魅力。

2.文化价值高——《边城》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刻画了彭家与赵家两户农民家庭在清末民初的生活,表现了湘西边陲的特殊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当时湘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此外,小说还揭示了爱、亲情、道德等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为人类传统文化的倡导提供了思路。

3.文笔细腻——沈从文通过写风景、描写人物心理等手法,使描绘的湘西山区、农村和民间风情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同时又不乏美感和诗意。

4.情节紧凑——《边城》虽是一部长篇小说,却没有冗长的篇幅和生僻的词语,情节设置合理,各个章节衔接紧密,读来自然流畅,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较强的阅读性。

二、主题意义1.对传统文化的承托——《边城》充分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亲情、爱情、道德等,同样反映了湘西地区乡土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并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

2.对人性的探讨——《边城》中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同人物之间的相处关系以及社会集体意识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向读者展现出人性的善恶、丑陋、复杂、多样等方面,表现出了人性的丰富性。

3.对时代环境的反映——《边城》通过对湘西的社会情况、人口状况、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环境,并带有一定的批判性和警醒意义。

三、思想价值1.倡导传统美德——《边城》通过对亲情、爱情、道德等方面的描写,提醒人们要坚持传统的美德与价值观念,要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尊重、关爱和包容。

2.对现代社会的思考——《边城》作为一部经典名著,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也具有着对现代社会的超越性思考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应该正视传承的民俗文化和价值观,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

浅析沈从文(3)(1)

浅析沈从文(3)(1)

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摘要表现人性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他的小说充满着对人性的赞扬,对人性的孜孜不倦的探求。

他的小说《边城》也正体现了他的一贯创作主张,作品主要以通过对祖孙间淳朴、真挚的亲情,青年男女间纯美动人的爱情以及邻里间友爱互助的真挚友情的描绘,向人们展示了边城人民的优美、自然、健康的生活存在形式。

本文主要试图从翠翠的心灵美、老船夫的爱心美、翠翠与傩送的纯美爱情故事以及邻里间的互帮互助来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

关键词:《边城》翠翠人性美AbstractPerformance humani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hen congwen novel creation.His novel is full of human nature to praise,to human tireless search.His novel border town is also reflected his consistent creation advocated.Mian works through the sincere love between their simplicity,yong men and women moving between pure love,and neighborhood sincere friendship between love and help each other.To show people the border town people's beautiful natural healthy life forms.This paper attempts to cuicui's beauty of mind,old boatman love beauty,cuicui and nuosong sent pure love story,neighbors would love and help each other to analyses the shen congwen in humanity.Key words:《biancheng》cuicui humanity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引言 (4)一、《边城》人性美的第一方面——翠翠的心灵美 (6)二、边城人性美的第二方面—老船夫的爱心 (7)(一)通过老船夫对外孙女翠翠的关爱来表现 (7)(二)通过老船夫对自己工作的敬业和对过渡人的真诚来表现8三、《边城》人性美的第三方面—翠翠与傩送纯美爱情故事.. 9四、《边城》人性美的第四方面—邻里间的互帮互助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引言沈从文(1902年12月-1988年5月),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等,是湖南凤凰县人,他出生在湘西沅水流域,这是一个苗、垌、土家族聚集的地方,使他有着苗、垌、土家族的血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美的融合汉语言文学(师范)2010级3班彭鹰侨20100532118[摘要]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的小说朴实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

本文以两个分论点:一是湘西的淳朴风情造就了《边城》,二是理想的建筑——“人性”美。

阐述沈从文的《边城》中风情美与人性美的融合。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人性美风情美融合一、关于文本的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实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二、论述小说《边城》中人性美与风情美的融合1、湘西的淳朴风情造就了《边城》开头第二段:“小溪流下去,绕山咀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明丽的图画。

故事就在这样纯净的环境中展开,又怎能让它不美呢?湘西是一个既美丽又梦幻的地方,就如同是许多年前、不知是初夏还是早春的一天、从湿漉漉的小巷中走向河边的那位梳着又黑又粗长辫子的清纯少女。

所以,沈从文理解的湘西、亦或是他心灵深处的湘西,永远是那个穿着碎花布上衣晃动着渐渐远去的鲜活背影。

凤凰,曾被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称为是中国两个最美的小城中的一个。

在许多没去过那里又好幻想的人的心里,总是对它寄予了无尽的想象。

的确,凤凰很美。

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湘西的这座小城,让许多人梦萦魂牵。

它是先生的故乡,先生满怀情地深倾注于这片神奇的土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凤凰淳朴的民风与古老文化,造就出民国初年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作家学者沈从文、著名土家族画家黄永玉,他们都是从凤凰这座古朴的小城中走出去的。

沈从文的凤凰——老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还在,街两边开设了许多卖工艺品的店铺。

沈从文先生的故居,就坐落于老街中营街的24号。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湘西古城凤凰县的这条老街。

清秀而古雅的沱江穿越而过,沿沱江岸边的古老的吊脚楼陪伴沈从文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重峦叠翠的南华山耸入云天,像母亲的怀抱一样,成为沈从文的情结。

在湘西的另一座小城——花垣县的茶峒乡有这么一条河,这条河清澈幽静。

它与沱江相比,水显得更加绿,一见之下,任何人都会喜欢它。

茶峒是个小镇,沈从文从凤凰出走后曾在此住过几天。

镇子建在河边,部分民居沿河岸而建,长长地直达渡口,依然是湘西常见的吊脚楼。

这里是川、湘、黔三省交界点,茶峒这边归湖南,对岸的小镇叫洪安,属四川秀山,上游百米处有座大桥,桥的南面归贵州。

河滩上有一片沙洲,以前称作“一脚踏三省”的地方,老百姓叫它“三不管”地区,如今已划归洪安管了。

以前四川秀山的人,年轻时因躲抓丁跑到茶洞这边来安了家,成了湖南人。

所以在他们口音里少湖南味道,多四川腔调。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边城》是一首哀婉的抒情诗。

刘西渭说《边城》是“一部idyllic(田园诗)杰作”。

沈从文自己也承认,从废名(冯文炳)那里受到启发,“用抒情诗的笔调写创作”,融化了唐诗的意境,形成了一种朦胧美。

《边城》的诗意首先来自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

作家通过翠翠和傩送、天保之间的爱情故事。

“将茶峒的自然景物和生活风习错综有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迭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而不加浓涂艳抹”。

沈从文是一位高明的风俗画家。

《边城》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

”“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点明了湘西山城特有的自然风光;“青年男女对歌倾吐爱情,端午节赛龙船,中秋夜舞龙,捉鸭子,耍狮子,放烟火,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显示了湘西独特的地方风习。

《边城》中刻意描绘的还有边城那古朴淳厚的民风,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睦。

边城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自然更美。

“翠翠在风雨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

”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

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

边城中的人都那么美,慷慨好义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小说人性美与风情美得到完美的融合。

2、理想的建筑——“人性”美沈从文主张:“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对于当前黑暗的否认,以及未来光明的向往。

”他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正因为这样,《边城》中没有一个人不是善良与美的化身,都具有作家所想望的人性美。

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在小说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想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

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说起《边城》的人性美,首先体现在翠翠身上。

作者所着重表现的是翠翠的品性美、童贞美和爱情美。

他笔下的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

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就如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

从小说的13、14、15章来看,翠翠对“爱”的到来是怀着既向往又担忧的复杂心理的。

当夜幕降临,祖父仍“忙个不息”时,她心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她“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她担心在这个“规矩”中听歌的日子过去了,顿生“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的念头。

而这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理最细致入微的生动写照,洋溢着爱和美的柔情蜜意。

包括祖父试探地问她“你试告我,愿意哪一个”时,她立刻娇嗔地把话题岔开,掩饰内心的真情,无一不包含一个初涉爱河的少女的羞涩。

当翠翠想到自己走后,爷爷的孤独、凄苦、伤心与焦虑时,她又不免担忧起来。

于是认真地说:“爷爷,我一定不走……”这是怎样一幅充满祖孙之爱的人间情画啊。

作者用其清新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写出了湘西淳朴的社会风气。

小说第六章翠翠的“哭”尤其精彩。

哭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长。

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好笑。

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的躁动不安的心理。

从整部小说来看,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于是,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

从翠翠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如今在那片“三不管”的洲渚上,不知谁雕塑了一尊翠翠,坐在岩石上向远方凝望,身边蜷伏着那条忠实的黄狗,似在等候她的心上人。

我们不知道沈从文心目中的翠翠是个什么模样,但我们可以凭借小说去猜度,像雕塑家那样。

至于翠翠经历的生活,凝聚了沈从文强烈的爱憎哀乐,我们更可以从他质朴的文字中深切地触摸到。

其次,这种处处洋溢的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美,同样体现在天保兄弟身上。

作者既写出了他俩对爱情的忠诚、坚贞,又表现了他俩自我牺牲的美德。

他们爱翠翠,都是以感情为重的。

在他们心目中,爱之所在,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甚至头脑里没有这些概念。

他们慎重选择爱人,但在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又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正如小说所写:“弟弟一开口,哥哥却因为明知不是敌手,更不能开口了。

”爱情本身有“排他性”,按茶峒的习俗也是不兴“情人奉让”的,但他们却都以互助互爱的德性,以一种作者所理想的优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绎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爱情之歌,不能不让人为之动情。

其三,作品展现人性美还通过老船夫对女儿、对孙女的挚爱来体现的。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

在作者的笔下,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

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

“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

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他说:“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

够了,谁要这个!”“凡事求个心安理得”。

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

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疼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

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

后来,士兵死于暴病,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

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

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

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

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女儿、外孙女无私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

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其四,《边城》中的人性美还表现在邻里之间的互爱中。

船总顺顺便是这一类的总代表。

他“大方洒脱”“欢喜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

对“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退伍兵士、游学文人墨客”,“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

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阴险奸诈;多了一副乡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直豪爽的品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