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af713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2.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掌握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历史素养水平,成为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探究方向。
一、核心素养在历史教育中的作用历史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学习历史学科所培养的基本能力和价值观念,涵盖了认识历史、思考历史、沟通历史、应用历史和反思历史等方面。
历史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品质和能力,也是国家和社会对其所期望的能力和素质。
在历史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认识历史本质,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其次,它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文化自觉、民族自信等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它有助于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而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责任。
二、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核心素养1.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本质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本质是指历史现象的基本属性和内在特征,是认识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史实的分析和解释,掌握历史本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思考的重要方式,也是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点。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比较、解释和评价不同历史事件的出现和演变,引导他们思考模糊概念、历史人物的背景、社会环境等,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加强文化自觉、民族自信文化自觉、民族自信是国家和社会对学生期望的重要素质之一。
在历史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和发展,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和奋斗精神,通过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
4.注重实践应用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是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也是其能力和素质水平的体现。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数学微专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数学微专题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e8bcf4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8.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数学微专题教学设计与反思发布时间:2022-03-19T14:55:43.925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4月作者:楼小丽[导读] 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高三二轮复习效率,本文主要以圆锥曲线为例,结合微专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高三年级是高中生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占比150分,对于高中生来讲非常重要,所以在此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要不断的改善数学教学方式。
楼小丽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浙江诸暨 311825【摘要】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高三二轮复习效率,本文主要以圆锥曲线为例,结合微专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高三年级是高中生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占比150分,对于高中生来讲非常重要,所以在此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要不断的改善数学教学方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三数学;圆锥曲线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4-144-01引言:针对于高中数学以及其他理科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核心素养与微专题教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去建立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很好的掌控数学思维活动,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
一、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根据相关研究,核心素养目前在国内可检索到的文章达到两千多篇,在过去人们对核心素养并不关注。
从2014年开始由于教育的改革,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文献越来越多。
由此可看出目前在中小学范围内,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
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从本质上分析属于认知的过程,也是认知的规律。
核心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当下教育的核心。
二、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现状1、高中生核心素养水平发展现状作为高中生来讲,要培养其核心素养水平,需要有完善的策略,在发展过程中要寻找其特点。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e385f4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6.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既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如何进行高效的历史复习教学,是每一位历史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希望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核心素养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的重要性1. 理解历史的重要性2. 发展批判性思维高三历史复习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
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和表达等方面。
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可以通过素养培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加有效的信息处理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思维方式。
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以讲述为主导,学生以接受为主导,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厌倦情绪。
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策略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让他们参与到历史事件的讨论、分析和研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问题,因此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能够始终保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质疑态度,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3.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方式,因此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应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理解历史事件,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
4. 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需要教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的历史知识。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7762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6.png)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一、引言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的核心理念,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之一。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重要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作用的学科,要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教育,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究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二、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辨析、归纳、推理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复习课的设计与实践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类有趣的问题和案例,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通过证明或反证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2.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而数学复习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来培养这些能力。
例如,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的任务,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个复杂问题,鼓励他们互相交流思路和方法,并及时纠正错误。
这样的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信息素养培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而数学复习课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各类信息资源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例如,可以让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数学知识、公式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合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三、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1.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复习课的重要一环,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导入环节中可以提出一个有关图形的难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并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最终的结论。
2.知识点复习与强化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强化。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和实例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33e85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5.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育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引导同学学习和把握文化科学学问和技能,促进同学素养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以下是我整理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概念的区分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同学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进展属性的品质与力量。
同学进展核心素养是针对同学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形成的一般进展,包括重要的和关键的品行和力量。
二、之间的联系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框架下,依据详细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别功能确定的。
1.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处于上位,是指向同学整体的全面的进展: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
学科核心素养的总和不等于同学进展核心素养。
一方面学科教学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并非全部由学科课程与教学完成。
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中可能存在对于学科本身是重要的和关键的,而在同学的整体进展看并非关键的核心素养。
例如,数学中的几何直观,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属于关键力量,可以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对于同学的一般进展未必是关键力量。
2.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既要由学科本身的特别性打算,同时也要受制于同学全面进展的总目标。
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同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关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
学科教学同时担当着学科目标的实现和同学一般进展目标的实现。
3.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但无法完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实现。
每一个学科都有培育同学学科素养的任务,同样也是实现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同学的核心素养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需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
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中只重视与学科亲密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是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反思——以“指数与对数单元复习课”为例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反思——以“指数与对数单元复习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c0c78c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f.png)
内容:4. 2指数;4. 2对数;问题与探究一一秘诀 在对数;阅读一一对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内容的本质:在等式ab =c的3个字母中,已知 两个求第三个,是底数、幕、指数三个值之间的对应 关系
知识的上下位关系:本章是在学生结束“集合” “常用逻辑用语”“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等 内容的学习后,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作心理、学习 方式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完成初高中学习的过渡. 指数、对数内容的构建,一脉相承地以运算为基本线 索,从已学的整数指数幕出发,引导学生经历从整数 指数幕到有理数指数幕,再到实数指数幕的拓展过 程,在学习指数幕及其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再学习对 数及其运算性质•一是先静态认识指数与对数,从运 算角度认识三种运算之间的关系,再动态地认识指 数与对数的性质与应用;二是先简单再复杂,遵循认 知规律:在等式ab=c的3个字母中,已知两个求第 三个,则为运算,已知一个,另外两个之间则为函数 关系,前者为认识后者作了充分的铺垫•通过指数与 指数幕的运算及对数运算,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 养;让学生经历指数幕运算性质的推广、以及指数幕 指数的范围扩大、对数运算性质的探究等.
“对数源出于指数” •
例 3 已知 a > b > 1 ,deab + dge =孑.
⑴求de2的值;
(2)若ab = b ,求a,的值. 设计意图:这道指对互化的综合应用的研究,旨
在让学生增强整体换元、消元的意识,能够灵活运用
对数运算法则进行对数运算,同时注意到运算法则的
逆向使用.
(下转第62页)
]— j—— 1 思路1: [指数_{ 对数 {换底公式 {对验算
思路2: 〔1-取RaA对JJc*X"1~
[玦丿氐么珂 T对進算]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3b619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9.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
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是助力学生取得学科优异成绩的重要环节,以下结合核心素
养对此做出推荐。
首先,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是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重点,为此,应当让学生在重点课文的学习中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考,提高思维的活跃性;其次,重视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面对学习任务时给予充分自由,上课时尽量给予发挥空间,教师可以激励、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拓展他们的思维,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知识;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历史学习涉及大量历史事件,因而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应当以因果分析、逻辑串联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历史的学习脉络。
综上,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以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鼓励创新精神以及培
养逻辑思维能力等三方面作为最突出的要点,以此促进历史学科卓越表现,使学生更有力地领悟历史知识,受到历史文化的启发。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高三复习教学设计2019.6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高三复习教学设计2019.6](https://img.taocdn.com/s3/m/19ee7f6158fb770bf78a55e3.png)
在演练答题思路中, 指导学生巩固探究的 成果;学会对比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基于工作室的“教研训”一体化模式
基于工作室的“教研训”一体化模式
问题中发现自己的 短板,明确需要下 功夫的方面。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答题思路技巧
增强答题技能
作业布置 精选题目,布置作业
应用所学,课后 独立完成。
通过拓展延伸再 次加强训练,以巩 固解题思路。
分析上题,请对照正确答案,诊断三个回答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巩固训练】 课堂练习
基于工作室的“教研训”一体化模式
基于工作室的“教研训”一体化模式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叽叽喳喳争抢洒满阳光的枝头,燕子飞进
飞出忙着啄泥搭窝。白居易的诗句以对早莺新燕的喜爱衬托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引发了作
请运用“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提升百姓消费信心? 答案:(每点 3 分,共 9 分)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的消赞水平。国家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解决百姓的 后顾之忧,使百姓保持乐观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国家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或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送到医院?生活是复杂的,人们在履行自己的责任时,往往会出现冲突。关于如何在相互
冲突的责任中选择,下列建议中合理的是( )
①应具体分析不同责任的特殊性,优先考虑更为紧迫和重要的责任
②当紧迫的责任和重要的责任发生冲突时,任何一种选择都是正确的
③客观决定主观,因此责任的履行依赖于良好的外部条件
④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应审视责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复习的教学设计——以“盐类的水解”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复习的教学设计——以“盐类的水解”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e6735c7b52acfc788ebc96d.png)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复习的教学设计——以“盐类的水解”为例摘要:为进一步提高高三化学教学的复习效率,改变一味地依靠教辅照本宣科的讲解模式,采用问题式导学,学习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构建多角度的知识网络框架。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盐类的水解类别观问题式导学一、问题的提出:盐类的水解知识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
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着手,主要在于不懂得将题干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
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复习了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情况,现在又涉及盐类,容易造成知识点的混淆。
如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氯化铵溶液中的铵根离子哪里来?有的说是完全电离,有的说是部分电离,更有说是水解。
这节课中的分类观等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可以给予学生一定意义上方向性的指导。
学生的分类观一旦建立,就可以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基于上述分析,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课的部分教学目标如下:(1)渗透物质的分类观和知识的联系观,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及影响水解的因素,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
(2)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联系,进一步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物质研究模型,形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师]:展示泡沫灭火器内部构造:内外两筒的Al2(SO4)3和NaHCO3能互换?能不能运用已有知识来解释?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从熟悉的物件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探究激情。
[师]:①Al2(SO4)3和NaHCO3属于物质分类中的哪一类?②属于盐类,那接下来要考虑什么问题?③是不是所有盐类都发生水解?写出上述物质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复习课概念整合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复习课概念整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fa09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f.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复习课概念整合教学设计引言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之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而复习课作为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设计一份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复习课概念整合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复习课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复习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复习所学课程内容,巩固学习成果,提高知识掌握程度。
2. 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提高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复习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律、毅力、责任感等情感态度,形成健康的学习态度。
4. 价值观目标学生将能够通过复习课的学习,形成对知识的尊重、对学习的热爱、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节复习课涉及的内容为课本中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知识点,主要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和考点。
三、教学重点1. 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复习课的学习,重点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2. 强化学习方法复习课要求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形式,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完成复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计具体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答疑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流程1. 复习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课前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
2. 复习内容讲解(20分钟)教师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难点知识,引导学生重点关注。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0f373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0.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阶段,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是一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方式。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协作能力、信息获取与管理能力等。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考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而批判性思维正是实现这一能力的基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历史事件的不同角度和解读,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和比较分析,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并不仅仅是背诵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应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历史研究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也是关键。
历史学科涉及到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要想全面地理解历史,学生往往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合作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共同完成,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管理能力。
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获取并处理大量的历史信息的能力,然后将其整理和应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查找资料和阅读文献等活动,培养他们获取和管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历史研究和资料处理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历史复习和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解析几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于核心素养的解析几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baf3ac10b1c59eef9c7b420.png)
20中学数学研究2019年第5期(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解析几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317000)陈亚菲曹贤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和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借助空间形式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1]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是落实直观想象素养的方式之一.数形结合的思想作为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应用范围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在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一定程度上学生对该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是在教师的有意牵引下零散地、被动地进行的,而在应用之后缺少归纳总结与自我内化,因此学生在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时不易跳出每阶段知识学习的限制,无法巧妙攻破“数”与“形”的转换,从而限制了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直线与圆的最值问题”的专题复习课,阐述这一问题并反思该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水平.一、学情分析学生于高一阶段完成了人教A 版必修一、四、五的学习,本学期学习必修二的内容.不难发现高一所学习的知识更侧重代数,学生近阶段初次开启解析几何的篇章——“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的学习.在相关作业批改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三个明显的问题:一、作图能力不强,直线不直、圆不圆等现象直接影响了问题直观性的体现;二、缺乏作图习惯,利用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意识薄弱.例如作业本中的一道习题:若直线y =x +m 与曲线√1−y 2=x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更倾向于从代数角度切入,联立方程组消元求解.而在代数求解的过程中,第三个问题则随之暴露,作为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却是让人堪忧.二、教学设计本节复习课以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为基础,通过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基础排查与深化演练.在简单地整理了“圆的方程”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公式之后,从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出发,给出相关问题.题型一已知M (x,y )是圆x 2+y 2=1上任意一点,则yx +2的取值范围是.问题1已知M (x,y )是圆x 2+y 2=1上任意一点,则y +2x的取值范围是.问题2已知M (x,y )是圆x 2+y 2=1上任意一点,则3y +62x +2的取值范围是..设计意图知识框架是问题解决的基础,简单地复习帮助学生明确复习范围.从学生提出的代数解法切入,代入消元转化成方程有解构造不等式求取值范围.在解题过程中指出易错点,强调检验的必要性与代数运算的严谨性.在总结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代数式“yx +2”的式子结构,回归定义,挖掘其几何意义——斜率.在小结中对比两种解法的特点与联系,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的认识,从而达到以形助数在本专题巧妙应用的目的.通过两个变式强化学生对该类代数式的几何意义的构造与理解.题型二如果实数x,y 满足x 2+y 2−2y −4=0,求x 2+(y +3)2的最大值.问题1在Rt △ABC 中,∠C =90◦,AC =8,BC =6,P 是△ABC 的内切圆M 上的动点,求以P A,P B,P C 为直径的三个圆的面积之和的最小值.设计意图在题型一的基础上,阐明规规矩矩的代数解法仍然适用,引导学生模仿题型一的思路,自主完成从式子结构入手,寻找其几何意义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切实体会式与形之间的联系,从代数解法的复杂与繁琐到几何解法的直观简便中感受数学直观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重要性.题型三如果实数x,y 满足x 2+y 2−2y −4=0,求y −x 的最小值.问题1求2x −y −8的最小值.问题2求|2x −y −8|的最小值.设计意图从“截距”模型出发,熟悉几何解法之后,在挖掘代数式几何意义练习的基础上加大难度,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构造有具体几何意义的代数式在进行求解,归纳指出对数学式子几何意义的理解切忌浮于表面,同时应在基础知识学习之初重视式子结构与几何内涵的认识.三、教学反思2019年第5期(下)中学数学研究21对于本节试教课,用代数与几何两个角度分别切入,全程遵循将数学直观落到实处,切实体会“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优越性为初衷,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感受有效“翻译”题干信息,合理选取适用方法的必要性,通过避开繁琐计算降低错误率,同时通过方法总结与细节的细致分析来提高代数运算的准确率.而在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感触是,学生几何直观的建立的整个过程,从基础知识、代数公式的巩固,到几何模型的建立以及几何意义的构造,都需要学生自主参与,深刻理解其内涵,才能到达运用自如、灵活切换的效果.而对于这样一节容量较大的数学课,学生的课堂小结不佳、动手演练机会不足等问题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早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向我们阐述过:对于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先教会他们“画”应用题,而直观手段应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上去.[2]因此,对于这样一节复习课,要使核心素养更好地在课堂中落地,就像完成一座“素养城堡”的框架设计、实物搭建与整理美化的过程.首先,相关概念与公式的复习是必要的.学生的知识遗忘现象总是存在的,而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是解决运用与拓展问题的根本,因此系统地梳理相关知识网络,定好“城堡”搭建框架,为激发形象思维作铺垫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本专题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应重视学生思维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当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完成“城堡”搭建的过程,比如“题型一:已知M(x,y)是圆x2+y2=1上任意一点,求yx+2的取值范围”与“题型三:如果实数x,y满足x2+y2−2y−4=0,求y−x的最小值.”涉及的几何模型分别为一条过定点和定斜率的直线,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只讲解其中一题,而剩下的一类抛出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填充呢?毕竟,对于一个复习专题来说,模型个数有限,重要的是经验积累的过程,而这样一个掌握方法、经验积累与问题解决的过程的反复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最后,对于这一块知识整体,学生还需要一个自我整理与完善的过程,一股脑地接收就像“城堡”里突然被塞入许多有用的东西,而杂乱无章使得它们该有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总结模型与方法归类,使其内化为自己所有,同时加深对模型内涵的理解,减少遗忘.“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要更好地落实直观性教学,理应建立在扎实的代数功底基础上,因此在数形结合思想渗透过程中,代数解法中的条件分析、代数运算、结论检验等环节不可轻视,更何况几何解法提供的是过程的直观,问题解决仍然避不开少量的代数运算.而从数到形的过程应当是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之上的等价转化,为了体现直观性,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抽象概念与具体图像的联系.多媒体之所以是辅助,是因为信息化带来地快节奏课堂限制了学生自身的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作图等基本能力培养不到位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换言之,学生缺少直观想象的实战经验,因此规范作图应列为几何新授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这整个思维探索的过程最后,还需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集中类型进行学习、训练和反馈,有意识地完成“精准代数解释”到“几何直观刻画”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过程.直观想象的素养培养不会孤立于知识学习与方法积累而存在,因此,遵循“框架梳理——代数分析——几何刻画——以数解形——归纳总结”这一思路的教学设计是落实直观想象、代数运算、逻辑分析等素养培养的方式之一.参考文献[1]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上接第27页)综合与实践的实施,一定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如何让学生体会活动背后的意图,使课堂既有趣味性,又不失数学味呢?这也是本节课着重思考的地方.我觉得,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这些问题既可来自教材,也可由教师、学生开发.比如,拼图问题为2011版《课程标准》例证性试题例74,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拓展:如到八年级后学生可通过一次函数、勾股定理等知识证明中间有缝隙.还可以证明中间的缝隙是个平行四边形.到九年级,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对正方形分割可以恰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也是安徽省2009年的一道中考试题.所以对这一题的选择是有意义的,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比赛结束之后,受到专家评委及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本节课是一次尝试与创新,把一些看似无关的活动,用“观察、猜想、验证”串联在一起,犹如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杨裕前,董林伟.《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e6ddc2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c.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学生们正在为历史科目的复习备考做着最后的冲刺。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复习教学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复习教学方式可能存在着过分依赖死记硬背、缺乏批判性思维等问题,核心素养教育则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本文将结合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核心素养教育概述核心素养教育是一种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科特点的学生发展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信息素养、跨文化意识等。
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能力,在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场景下都能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传统的历史教学过于依赖于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而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
但是在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更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思考的意识。
在复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实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2. 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代学生非常重要的素养之一。
在历史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筛选、分析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历史资料、对不同史料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信息素养。
3. 提倡合作学习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的思考探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的思考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a73b0b6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3.png)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的思
考探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要强调培养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提
高学科成绩,同时进行思想和价值观教育。
为此,就高三历史一轮复
习教学,本人提出了以下思考探究。
首先,在制定教学内容及进行复习时,要把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
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迅速掌握知识技能,从而强
化核心素养,尤其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勤奋刻苦等价值观能力。
其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活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
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能熟练运用历史知识,对过去的
事件和现在发生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视角。
此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
正确的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并注重历史能力的培养,让
学生培养正确看待历史的态度,更好地反思历史,从而拓宽历史思维,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总之,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要把培养学生
核心素养的任务融入教学活动中,探究历史知识的背后,使学生了解
历史背景,形成历史视角,以达到重视历史学科背景,培养学生文化
素养,提高学科成绩的目的。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的思考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b4b95a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9.png)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的思考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三历史课程的教学从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
主转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改革思维、学习及行为的调整,以达到有
效的教学效果。
中考复习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
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有针对性的复习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认
知的拓展。
首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堂教学中与历史内容有关的有
序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历史见解系统,提高
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解决高考中具有实用性的问题,更强化学生思
维的有效性,学生可以脱胎换骨、以历史视角大局观,更有效地理解
历史,且理性认知运用、把握历史结构。
其次,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唤醒学生的历史认知,重视课堂教
学的生动性,引导学生思维、情感及行为的调整。
在教学中借助影音、图文、角色等多种教具,使课堂生动正确,节省时间,尽可能让学生
形象思考,加深历史烙印。
抓住重点,有序进行,以重人文思考、实
践能力,以解决实践问题为主,激发学生以居民、认识自身的历史,
全面的提升历史认知,铭记历史,学以致用。
最后,在复习教学中,老师可以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解答,以
角色化的方式实现主题的贯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发展历
史素养。
把握历史脉搏,伴随整个历史过程,领会历史规律性,以系
统学习,突出重点,形成全局观,努力达成客观考试分数的提升和学
生思想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实施意义,培养学生认知技能,充分发挥历史的积极味道。
核心素养下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5)
![核心素养下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5)](https://img.taocdn.com/s3/m/b81d111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b.png)
核心素养下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一、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中,基于一系列的技能、知识和态度,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并取得成功。
作为学科教学的一部分,数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高三数学复习课中完成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并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方法的有效性。
二、理论分析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核心素养框架,核心素养分为四个领域,即思想品德素养、学科素养、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学科素养是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包括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应用和数学文化。
在高三数学复习课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使其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
首先,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最后,我们应该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白板、网络课程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践在高三数学复习课中,我们采用以上教学策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事例:1. 启发式问题解决在数学理论课上,我们给学生出了一个启发式问题:“如何用短的路径连接四个角落?”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自己的探索和讨论下,他们形成了许多解题方案和思路,如欧拉回路、哈密顿回路等。
这些方案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动力。
2. 问题导向的解题方法在数学课中,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在规定区域内寻找最高的山峰?”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掌握了基本的优化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2083d5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4.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
学思考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思考
一、确定复习目标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目标是,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提高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确定复习内容
1. 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分析能力、历史观察能力、历史比较能力、历史记忆能力等。
2. 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包括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历史知识的深度、历史知识的宽度、历史知识的准确性等。
三、确定复习方法
1. 教师指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2. 自主学习:学生要积极参与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讨论、实践等方式,加深对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理解和掌握。
3. 合作学习:学生要积极参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考试等方式,加深对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理解和掌握。
四、确定复习评价
1. 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以检验学生复习效果。
2. 对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以检验学生复习质量。
3. 对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以检验学生复习积极性。
以上就是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思考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80d6f0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e.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
在背景介绍了现阶段历史复习的挑战,研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目的是优化历史复习教学效果。
正文包括核心素养在历史复习中的重要性、分析高三历史复习的现状、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实施效果评估以及教学反思与展望。
结论部分强调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研究可深入探讨不同核心素养在历史复习中的应用。
总结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关键词】基于核心素养、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重要性、现状分析、设计、效果评估、反思、展望、价值、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在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考历史科目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
传统的复习方法往往注重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核心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当前教学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在历史复习教学中的重要性、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提升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概念,是一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
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还可以促进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a83116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b.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它是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三历史的复习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以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为主题,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历史学科涉及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学生需要具备获取、处理和利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如阅读教科书、参考历史文献、观看历史纪录片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处理和利用的训练,如编写历史文章、制作历史展板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等多种思维品质。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历史问题,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然后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活动,如到博物馆参观、到文物保护单位实地考察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全面发展,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fd3b5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3.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引言随着历史学科在高三年级复习阶段的不断深入,学生们需要通过复习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停留在知识点的灌输和死记硬背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合作精神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复习教学成为了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究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与高三历史复习的关系1.1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具备辨别事实和观点是否可信、理性地评价信息、形成独立见解的能力。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学生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历史事件、解读历史文献、评价历史人物等,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历史上的一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获取、评估、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历史复习中,学生需要能够获取各种历史文献、史料,并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归纳。
他们也需要能够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和价值,以便做出正确的历史判断。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获取历史信息,并通过训练来提高其信息素养。
1.3 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指学生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历史复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彼此的历史知识,相互监督和批评,共同解决历史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在互相启发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增加合作性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1 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使用历史影像资料、历史文献、历史实物等来展开教学讨论,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历史情境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在历史复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下的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伍晓岳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12期
【教学内容】
本节复习内容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2第一单元“氯气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氯气的制法,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氯气的应用。
【教材分析】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8年浙江学考选考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结合实验,分析和掌握氯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了解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装置。
使学生系统对氯气有关性质进行全面了解,并使学生构建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用途的基本模型,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素养。
【学生分析】
从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已经有了审视和评判的能力,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
如果课堂教学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要想办法创设情境,吸引他们到课堂中来。
但同时,高三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组织中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协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
【教学目标】
1.复习回顾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使学生构建制取气体的基本模型,系统了解了制取气体基本部分:反应、净化、收集、检验、尾气处理,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2.通过成套实验装置的改装,让学生分析回答实验现象,复习回顾了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碱、水的反应的性质,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3.对氯水实验现象的预测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复习回顾了氯水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批判质疑,实验验证的基本素养。
【设计构想】
元素性质的主要知识点是元素原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制备以及应用,复习课本身比较单调,必须创设适当的情境,把性质贯穿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使知识点系
统化。
设计思路是,以实验室制法成套装置为本创设情境,不断改造实验装置,预设一个一个层层递进式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现象引出各种性质,不知不觉中把元素性质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活动】
【引入】真题展示——近两年浙江学考选考中涉及氯气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选考标准,真题、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氯气有关性质的知识点,知道其重要性
【教师活动】1.氯气颜色;2.有气味;3.密度空气;4.易
【学生活动】集体回答后,把答案填到学案上。
【教师活动】问: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原理或作用。
【设计意图】1.帮助学生复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原理、装置图。
2.为后续学习做铺垫,承前启后。
【教师活动】问1:可能有什么杂质?如何改进?
问2:C装置先充满氢气,后点燃什么现象?
问3:C装置放入钠铁铜,后点燃什么现象?加入水形成溶
液呢?
问4:D装置中氢氧化钠的作用?如果改为氢氧化钙呢?还有哪些防倒吸装置?
问5:C装置放入氯化亚铁溶液,通入氯气后什么现象?
问6: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的现象?
【学生活动】让同学书写有关方式后,对方程式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得出氯气的强氧化性,从氯原子结构分析得出氯气氧化性强的原因,归纳与氯气反应的常见还原性物质,让同学们书写氯气与SO32-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复习氯气与碱反应的有关性质,了解常见几种防倒吸装置,复习漂白粉的原理,让同学们知道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培养同学们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学习观。
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回归教材逐渐深入到氯气性质的重难点知识——氯气的氧化性,使难点得到降低。
并且引导学生从结构分析氯气的氧化性强的原因,构建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基本模型。
【实验探究】把氯水滴加到下列溶液中,有哪些现象,把现象填入表格。
【学生活动】动手验证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理论推导可能出现的现象,再让同学们动手实验验证理论推导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氯气的制备,性质,用途等。
【设计意图】整理归纳,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
【随堂检测】挑选近几年学选考真题根据题目难易分类设计习题,限时训练。
【评价设计】——自我诊断
【设计思路】基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学生对实验室制法理解是否到位,对细节是否有引起重视,培养学生知识必须严谨的科学素养。
【设计反思】
本节复习课设计从氯气的制备着手,以实验室制法成套装置为基础创设情境,不断改造实验装置,预设一个一个层层递进式的问题,使学生不仅系统的了解了氯气的制备、性质及用途,还使难点氯气的氧化性和氯水的成分分析得到化解。
在复习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
创设情境,设置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巩固基础知识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由易到难,化难为易,提高效率。
编辑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