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方法——人物
雕刻艺术简介

蛋壳雕刻:
蛋壳雕塑的创始人是来自临漳县漳潮村的 农民艺术家张海军。他平时爱写、爱画, 从艺20多年,研习山水、人物、花鸟等各 类绘画和书法,并潜心研究自创了蛋壳雕 塑、彩绘、镂空的绝技,荣获河北省蛋壳 彩绘大师,邯郸市蛋壳雕刻专业大师等荣 誉称号。
根雕:
汉族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 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 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 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 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 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 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 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 “根艺”。
确凿见于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是明 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 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 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 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人魏学洢作《核舟 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 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 人物栩栩,舟棹如画。
浮雕:是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 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 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现代社会,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石雕: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 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 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 美理想的艺术。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 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 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 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 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都在制约着石雕创 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 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 人类历史。
西方雕塑艺术鉴赏

大约公元前 2100 年左右, 19 块巨大的青石板从威尔士山中被 拖到 300 公里以外的索尔兹伯里 平原,矗立在一片平坦的土地上, 构成了一个环形栅栏状的墙体。 它占地面积极广,结构庞大而复 杂。整个巨石阵的结构是由环状 列石及环状沟所组成,它或许是 一个重要的祭祀中心,巨石正好 同夏至那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排成 一线 ,部分的学者认为古代民族 用巨石阵来记录太阳的运行,这 些标志着季节运动规律的时刻, 对于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氏族群 体来说,既有实用意义又有重要 的宗教意义。这一建筑形式显示 出原始人对复杂的空间结构的巧 妙安排。它那十分惊人的准确性, 匀称和统一的整体效果,以及建 筑者的技术能力,显示了人类智 慧的巨大发展;它那单纯雄伟的 造型美,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 发射出人类心灵试图拥抱苍穹, 超越自) 西方古代雕塑艺术鉴赏(
西方古代雕塑艺术也是一个丰富的艺术 宝库。从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来讲,古 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雕塑、古希腊和古罗马 的雕塑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都有着 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其中的古希腊雕 塑,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则更为突出。
1、旧石器时代晚期
资料仅供参考?涅菲尔蒂王后像约公元前1365年?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长圆型的面孔五官端正线条柔和清秀修长的颈项变化微妙的曲线构成庄重优雅的仪态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体现出埃及人对女性美的理想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 •
•
《涅菲尔蒂王后像》约公元前1365年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 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 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 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 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 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 动,长圆型的面孔,五官端正,线条柔和 清秀,修长的颈项,变化微妙的曲线构成 庄重、优雅的仪态,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 美,体现出埃及人对女性美的理想,完全摆 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 旧手法. 为了创造形象的真实感,雕像施加了色彩: 浅红色的肤色,浓黑的眉毛和深红的双唇, 显得美丽而又雅致。雕刻家十分重视传达 人物心灵的眼睛的制作,据史料称该像的 眼睛是用铜料镶边,雪花石膏填白,并用 下面垫了一块磨光的黑檀木的水晶石做眼 球,使双目极富神气,显得非常明媚动人。 她那色彩优雅的高冠和胸饰具有极高的工 艺装饰性,从这一形象可以见得古埃及文 明的程度。
美术分类及简介(2)雕塑

漆雕的制作方法:
漆雕的制作方法是,在已做好的木胎 或金银胎上层层髹漆,待达到一定的厚 度时,再按所需图案雕刻出花纹,其纹 饰具有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的浮雕效果。
按漆色分类:
雕漆又分为剔红、剔黄、剔黑、剔彩、 剔犀等若干品种
什么是贝雕?
贝壳的种类很多,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色彩和纹理也很美丽,有的还 是很妙的反光体。贝雕就是选用这些有色贝壳,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 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 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贝雕巧妙的将人与海结合起来,贝雕 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 画的格调美。自古而来记载着人与海的故事,传达着人们对美好明天向往和 期待
什么是透雕?
一种雕塑形式。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大体有两种: 一是在浮雕的基础上,一般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为单面雕,有的为 双面雕。一般有边框的称“镂空花板”。 二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也称凹雕,镂空雕,或者 浮雕。 镂空核雕也属于透雕的一种。
制作过程
透雕工艺是先将图案画在棉纸上,再贴在木板上,然后 在每组图案的空白处打一个孔,将钢锯丝穿入,往复拉 动钢锯线,沿图案的轮廓将空白处的木料“锼”走,叫 “皱活”。由于“锼”活要一次“锼”几块,所以能保 证图案完全相同。图案的设计和工匠技艺的高低,决定 了透雕工艺质量的优劣。锼好的半成品交给专门的匠师 进行细部刻画。一般是按照纹样的黑白和起伏,只对 “看面”进行精细的雕刻工艺加工。
非物遗产:
天津“泥人张”、无锡彩塑、 凤翔、高密、浚县
什么是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 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 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 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 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 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 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核雕雕刻工艺》课件——起坯

核雕工艺
6、调整前后关系
拉开鼻子与嘴巴的结构关系。用平刀推铲 嘴巴部分,突出鼻尖部分的高度。鼻尖是 人物面部最突起的部分,塑造这一部分的 高度是通过压低周边部分来实现的。
知识点
重点、难点: 起坯是动刀雕刻的第一步,也比较的抽象,初学者 要掌握比较关系,并留有余地。
2、眼部结构
用圆刀确定眼部结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部的刻画需要用圆刀雕刻出眼部基本的 结构关系,包括眼部整体的大小、眼部的 走向、上眼睑与下眼睑的比较关系、眼角的走向变化等等。
核雕工艺
3、嘴部结构
用圆刀确定嘴部结构。嘴巴整体造型是一 个半圆柱体,因此要用圆刀确定嘴巴左右 两铡的深度,嘴巴整体的宽度、高度等。 还要考虑嘴角的变化。
核雕
HE DIAO
核雕雕刻工艺
核雕工艺——起坯
核雕工艺
核雕工艺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是从一个原料变成为一 件作品的过程。起稿完成后就要起坯,或叫打坯。
核雕工艺
1、大块划分
用较大平刀区分出面部大块结构。主要表 现鼻子与颧骨、鼻子与嘴巴、鼻子与额头 部分的层次关系,这是人物面部最基本的 层次关系。
核雕工艺
核雕工艺
4、外围结构
用平刀确定人物面部外围轮廓。平铲外部 不是本意,本意在于塑造人物头相。这一 步主要是拉开表现对象与周边材料的层次, 在塑造人物头像外轮廓时要保留一定的余 地,以方便后期的细致刻画。
核雕工艺
5、耳朵结构
用平刀确定人物耳朵的结构。人物耳朵总 体是长方形的,用平刀推铲,雕刻出人物 耳朵的大块面。
雕刻口诀

雕刻口诀:人物比例全身七头最相宜,身三腿三脚是一。
肩宽为头两个长,臂宽一五不必疑。
头面双目中间取,面阔五分眼占二。
手按下颌与眉平,眉鼻横平与耳齐。
人物表情若要笑,眼角下弯嘴上翘。
若要愁,嘴角下弯眉紧皱。
若要善,观音面。
若要奸,三角眼。
若要恶,眉眼鼻口挤一撮。
人物五官雕刻技法口诀1.人物头相口诀头相双月横中间,正面三停分五眼。
脸盘有方亦有长,头形有扁亦可团。
若要学好雕头术,定要注意各种脸。
2.人物脸形区别口诀传统脸型八字分,田由国同月甲申。
再加一种叫风字,两腮大如风字形。
田字头睑形扁方,由字上尖下方形。
国字头脸四方面,同字长方美精神。
目字头睑形状长,甲字上方下尖形。
申字头脸两头尖,八种脸形要细分。
胖人多数风由脸,瘦人大都目甲申。
美女头脸如瓜子,不是甲形便是申。
武将两腮定要大,腮大颈短风字形。
文官睑形多方正,一般要刻国同形。
八种头脸牢记住,加刻表情就传神。
3.刻人物嘴巴形状口诀人物嘴巴个个有,嘴唇有薄亦有厚。
上唇鼻下稍凸出,下唇颏上稍退后。
笑露牙齿嘴角翘,愤怒时节紧闭口。
喜怒哀乐形各异,只有得心才应手。
注:嘴巴为何对人物的表情很有关系?因上唇比下唇厚而出些,笑时两嘴角即上翘,怒时,嘴唇紧闭而挂。
4.刻人物眉毛技法口诀人物眉毛两边分,好比八字倒翻身。
眉毛形状有多种,眉间距离齐鼻根。
男人眉浓眉骨凸,女子细眉超眼睛。
喜怒哀乐眉皆动,种种表情莫看轻。
5.刻人眼睛口诀人物眼睛最重要,不能大来不能小。
男女老小各不同,七情变化要细瞧。
男人英俊龙眼美,女人娇娆凤目俏。
老叟眼睛覆凹形,儿童两眼圆如铃。
刻眼先小后渐大,防止刻废无精神。
6.刻人物鼻子口诀欲雕鼻子先要大,欲刻眼睛先要小。
忽视以上二关键,鼻难放大眼难小。
人物鼻子有高低,鼻子大小不一齐。
男人鼻子高且大,女子鼻形狭且细。
有人鼻梁向外突,有人鼻梁向内低。
表情鼻子不大变,变化虽微要注意。
注:鼻子、眼睛是人物面部的主要部位。
刻鼻子时,要先大后小。
刻眼睛时,要先小后大。
雕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雕刻》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授课学时:总学时36(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3课程性质:《雕刻》是一门“职业技能课程”,它的开设旨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精神,注重学生的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特点,掌握三维的立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了解材料性能,掌握雕刻的制作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性创作能力。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木雕技法的特殊性、取料的严肃性,以及木雕的必备工具、操作要领、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
课程简介:我国木雕最具艺术魅力的有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浮雕、福建龙眼木雕、潮州金漆木雕。
这几种木雕被今人称为“四大木雕。
中国民间木雕是我国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从古至今,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
简单的木雕在用器的局部雕刻一些图纹,点缀情趣,繁杂的甚至在整件木器上通体雕刻。
”,包括了木雕的全部技艺、技法、构图、取材、打坯、用料,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人们欣赏、实用、把玩、装饰、建筑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从而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木雕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如果追溯更远一些,穴居先民用石刀、骨刀在木头上刻纹记事,就是后世木雕艺术的发端。
漆器的发明使木雕艺术大大地向前推进。
南北朝时佛教兴起,大量江南寺庙、楼台、木雕菩萨的出现,使我国木雕艺术发展到新的高峰。
到了明清,木雕艺术品类繁杂,出现了各种不同名称的木雕,一些名家、名匠的弟子传承,开始了木雕艺术的分宗立派。
现代家装越来越多的融入雕刻艺术元素,比如把装饰性立体浮雕作为餐厅墙的装饰、客厅背景墙的装饰等。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木雕的历史第二节中国木雕的主要流派一、浙江黄杨木雕艺术二、福州木雕艺术三、东阳木雕艺术四、潮州木雕艺术第三节黄杨木雕的销售与收藏第二章市雕的基础技艺节第一节木雕的材料与工具一、黄杨木的特性和产地二、黄杨木雕的工具三、工具的类型四、工具的磨砺第二节黄杨木雕的雕刻程序一、工具的操作要领和作用二、雕刻程序第三节木雕人物的造型基础一、人物雕刻的基本比例二、传统人物的脸型种类三、传统题材人物的造型特征第四节乐清黄杨木雕技法一、雕刻七法二、修光六要三、木雕实例雕刻方法四、仿模机雕刻法第三章市雕作品赏析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搜集民间雕刻材料,组织学生就近到环江采风;合理使用呈现工具、探究工具、交互工具、设计工具,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抽象人物雕塑设计说明200字

抽象人物雕塑设计说明200字
抽象人物雕刻是指非具象人物雕塑,抽象人物雕刻要求具有美观的特征,还要求内在的涵义。
抽象人物雕刻就是随心之所欲的艺术主张与追求,充分体现在元代倪璞说的“仆之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和“余之竹,聊以抒胸中之逸气耳”。
抽象人物雕刻是青年艺术家迈出了走向彻底非具象的步伐,打破了“写”规定的可识别性。
这迟到的突破既困难又轻松。
抽象人物雕刻亦可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注重以形传神,以凝练的人物雕刻语言,表现高度的意象美。
抽象人物雕刻是最能显示一个社会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
抽象人物雕刻在每座城市来说所占的比例不小,抽象人物雕刻的形象设计灵感及其设计方法,雕刻方法又是怎么样的呢?首先来说抽象人物雕刻设计雕塑形象是有实际比例的,抽象人物雕刻的设计,先以写实人物的雕刻比例进行参考依据,根据设想调整部分夸张艺术化处理,一件抽象人物雕刻基本要素设计完成。
抽象人物雕塑是以多种多样的艺术创造,表达和抒发艺术的个人感受,可以作为城市雕塑的主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抽象人物雕塑坐落于城市的公共空间,使得雕塑和城市建筑的关系很是密切。
抽象人物雕塑在摆放时应该与周边的建筑相互协调,这样才会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起着装
饰的作用,并且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的丰富。
小练笔都竹节人200字,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小练笔都竹节人200字,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小练笔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由竹子制作而成。
它是一种迷你的竹制人形雕塑,被赋予了寓意和象征意义。
小练笔一般由多个竹节组成,每个竹节都代表着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巧妙的点线面结合,展示出丰富的情感和故事。
小练笔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选取优质的竹子作为原料。
首先,将竹子分成不同长度的竹节,然后细心雕刻出各个人物形像的特征,比如头发、眼睛、嘴巴等。
接着,用铁丝或者麻绳将竹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最后,给小练笔上色,使用颜料将每个竹节涂饰成不同的颜色,以突出人物的特点。
小练笔寓意丰富,独具特色。
通过点线面的结合,每个竹节所代表的人物形象都能展现出不同的内涵。
比如,一个竹节的人物可能是一个善良的农民,他代表着劳动阶级的力量和纯朴的情感;而另一个竹节的人物可能是一位聪明的学者,他代表着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学问的积累。
这些人物形象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小练笔所展示的点是人物形象的细微之处,线是连接点的关系,面则是整个作品的覆盖面积。
小练笔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被广大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所喜爱。
通过观赏小练笔,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窥探到作者的审美眼光和创作技巧。
同时,小练笔也是一种很好的礼品选择,可以作为生日礼物、纪念品等送给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情意和祝福。
总的来说,小练笔是一种以竹为主要材料制作的中国传统艺术品,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故事。
它具有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可以用来传递情感和展示审美价值。
小练笔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选取优质的竹子,经过细心雕刻和涂饰,方能制成。
因其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深受广大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无论是作为礼品,还是作为装饰品,小练笔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代表,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专题07 2022年大国工匠人物素材+典型事例+范文品读-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素材整理及精彩时评文

人物事例:一、秦世俊0.01毫米较量背后是20年锻造技术的支撑从事数控加工20年间,秦世俊潜心钻研,实现了镗削加工精度面粗糙度达到Ra0.13(表面粗糙度)至Ra0.18(表面粗糙度)的镜面级,誓让中国制造更具话语权。
先后参与生产加工多个型号飞机零部件的科研等几百余项任务,多次参加同行业技术交流、国内外技术深造,学习推广数字化制造、3D打印技术等前沿数控加工技术,为提升企业技术进步和国家航空装备制造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郑志明普通钳工到研发专家,伴随中国制造阔步前行从事钳工工作23年,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将钳工技能练得炉火纯青,将手工锉削的精度控制在“航天级”的0.002毫米,还带领团队改进和研发生产设备,其中集成机器人自动焊接、液压自动整型、检测和矫正等多工艺复合型自动机器人后桥壳焊接生产线,更是填补了中国的技术空白。
完成创新项目1100项,交付自动化工艺装备2190台(套),并解决多个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难题。
三、成卫东给运输机器人当师父,推动打造世界级先进港口在25年的港口工作中,成卫东始终将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当成自己的使命。
结合生产作业实际情况,他发明了拖车“快”“准”“稳”工作法,工作效率提高了16.7%。
为了提高拖车倒车作业效率,他练就了左右脚都能熟练驾驶拖车的技术,成为天津港当之无愧的“拖车王”。
(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在天津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建设中,他将自己多年的操作经验数据化、标准化,当起了机器人的师傅,让人的经验技能和智慧科技深度融合,为先进的智能设备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让无人化的机械设备作业效率持续提升。
四、母永奇在幽暗的地层深处追逐光亮,寻梦而行参加工作12年来,他参与了高原铁路色季拉山隧道、深圳春风隧道、珠海隧道等大隧道掘进,驾驶着盾构机累计掘进里程达到28公里。
川藏铁路雅林段开工建设,他带领团队技术攻坚,开工一年实现两台超大直径TBM运输、组装、步进,并实现月掘进613米,填补我国高原大直径TBM施工空白,为国内高原高寒地区长大隧道智能化施工提供了技术借鉴和经验借鉴。
中国民间民俗艺术——剪纸刻纸(人物篇)

宋代 吉州窑剪纸贴花方块盏
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 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 样”。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 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 。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 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 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 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
剪纸艺术虽然来自于民间,但到清代已经成为全民性的艺术,就连当时的皇亲国戚也都离不开 剪纸。北京故宫的坤宁宫是清代皇帝结婚时的花烛洞房。按照满族人的风俗,宫殿前后窗的窗 纸都是裱糊在外面的。墙壁用纸裱糊,四角贴有黑色的“囍”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是黑色的龙凤 团花剪纸。宫殿两旁的过道墙壁上也贴有剪纸。从剪纸的纹样、用料、用色来看,与普通农家 的顶棚花、墙花相比,除了剪纸图案稍大以外,基本没有差别 。
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此后,延安鲁艺的艺术家陈叔亮、张仃、力 群、古元、夏风等人开始学习当地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剪纸,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搜集、发 掘、整理和研究,并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边区人民生产、生活、战斗的新剪纸。作品运用了民 间传统的样式,描写了抗日战争和边区建设的新内容。它推动了群众性剪纸的创作和发展,使 传统的民间剪纸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还首次展出了西北地区的民间新 剪纸作品,为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的发展拉开了序幕。可以说延安的剪纸开创了中国剪纸的 新纪元。
龙兴晋阳雕塑的人物介绍

龙兴晋阳雕塑的人物介绍龙兴晋阳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这些雕塑作品以其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雕刻技巧,展现了古代人物的风采和情感。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几位在龙兴晋阳雕塑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
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君主——刘备。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君主之一。
在龙兴晋阳雕塑中,刘备被描绘成一位英俊潇洒、仁义宽厚的君主形象。
他的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目光深远而坚定。
他身着华丽的龙袍,手持玉笏,象征着他的统治权威和仁德之心。
刘备的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亲切和可靠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位勇猛无畏的将领——关羽。
关羽是刘备的忠诚战友,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龙兴晋阳雕塑中,关羽被描绘成一位高大威猛的形象。
他长髯飘飘,目光坚毅,手持青龙偃月刀,英姿勃发。
他的形象展现了他的勇猛和忠诚,给人以威严和力量的感觉。
关羽的雕塑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们对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质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除了君主和将领,龙兴晋阳雕塑还展现了一些普通民众的形象,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风俗。
比如,有一位古代的农夫形象,他身穿朴素的衣服,手持锄头,弯腰劳作。
他的脸上带着满足和辛勤的表情,展现了他对农田的热爱和对劳动的敬意。
农夫的形象让人们想起了古代农耕文明的伟大,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现代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龙兴晋阳雕塑中还有一位古代的文人形象,他身穿文士的衣袍,手持笔墨纸砚,神情专注地书写着。
他的形象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人们对知识的追求。
他的笔触流畅,字迹清晰,显示了他对文学艺术的造诣和才情。
文人的形象让人们思考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人们对当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龙兴晋阳雕塑所展现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每一个形象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情感。
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这些雕塑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刍论人物玉雕的雕刻审美取向——以韦驮菩萨为例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为世界上独有,被中华文化浸染数千年。
以玉文化为核心要素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历代的政治、道德、文化、礼仪和宗教等方方面面。
中国作为一个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国度,以玉器造像来表现人民审美情趣的做法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
作为一名人物玉雕创作者,通过浅析人物玉雕的雕刻工艺与审美取向,以期得到同行的共鸣和互动。
韦驮造像在中国各地的形象表现自古以来,宗教文化一直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与思考。
本文仅以与韦驮菩萨造像有关的事情和问题为探究。
韦驮,相传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大神将之一,位列三十二神将之首,为民间所追捧和信奉。
在中国历代各地均可以见到以韦驮为原型的造像。
其形象以手持金刚杵,做武将打扮为主,多被造放在佛教寺院之中,寓意担任护持僧众、宏演佛法的任务。
在国内游历过程中,可发现韦驮菩萨造像材质和形象也各有不同。
从材质上来讲,有木质的、石质的、泥质的,也有部分金属质的,其形象也大有不同,大致根据其所受的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影响的不同而表现得形象不同。
但无论是受哪个教派的影响,韦驮造像审美比较一致,均要求具有能充分体现佛像道德品质的仪容和精神,至于造像本身呈现出的形象,则可不同。
大概是由于受“佛有亿万化身遍布世界以遂缘教化”的佛教学说的影响,故各地的韦驮菩萨造像而“相无定相”。
作为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人为的韦驮造像,其形象呈现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既有韦驮造像传说原本形象的根,又受当地造像主谋人审美倾向的影响,还受到造像制作者技能和工艺水平高低的影响。
尽管佛有“随形好”之说,但其造像“相”的呈现也脱离不开人为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尤其是汉人居住的地区,韦驮造像更是受到汉人文化审美观和情趣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像是中国造像艺术的顶峰,之后的时期尤其是唐宋以后造像越发通俗化,其造像形象格外注重人体美、线条美以及内在精神气质审美的高刍论人物玉雕的雕刻审美取向—— 以韦驮菩萨为例镇平县宜盛合工艺品有限公司 沙 秋72度统一,以达到造像能表现其真、善、德、福、神、妙、常、乐、净、定、慧、明等人间之诸妙好。
雕塑“生命力”的自然解构——我读亨利·摩尔的《斜倚的人体》

雕塑“生命力”的自然解构——我读亨利·摩尔的《斜倚的人体》作者:杨志宇金星来源:《艺术评论》 2014年第2期杨志宇金星“卧像”或“斜倚的人体”是亨利·摩尔雕塑创作的三大题材之一,在摩尔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它被不断地推陈出新,衍生出一系列变体。
不论是 1927年完成的第一件作品,还是 1982年完成的同一主题的后期作品,都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是外在运动的有机体的酷肖的复制,而是一种将理性固结在厚重的材质之间,将隐喻的题材、精湛的处理、内在的张力融入到自然而又超越现实的形式之间,形成的由内向外迸发出的静态生命力。
而这种生命力来自于艺术家深厚的传统根基,来源于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对自然的感悟。
一、“借古以开今”:复活原始的淳朴生命力原始艺术是原始人在对自然力的膜拜和屈从中形成的,它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面对未知的神秘世界,原始人只能用超乎寻常的视角来解释世界,因此创作出超人想象的美术,它本质上是最贴近艺术的。
摩尔敏锐地意识到原始艺术忠于自然的属性,痴迷于原始艺术因注重三度空间的深度和形体的原始性而迸发出的朴拙生命力。
在对原始艺术,尤其是非洲雕刻、古代墨西哥雕塑认真研究后,摩尔发现原始艺术忠于石头本性的浑重与坚固和强烈的形式感正好与自己想要表现的艺术不谋而合,在他看来,这种艺术“创造了一种直截了当的陈述方式,它最初关注的是自然力,它的淳朴来自直率而强烈的情感,这与那种空洞的,为淳朴而淳朴的时髦玩意儿毫不相干”。
1927年摩尔完成了他的第一件《斜倚的人体》雕塑,创作灵感直接来源于古墨西哥阿兹泰克的恰克·穆尔《雨神》雕像。
“我坦承,墨西哥的早期的艺术,形成了我所有在雕刻方面的观点”,“真正的淳朴和美一样,是一种不自觉的美德,此外,它永远都不会枯竭”。
在摩尔看来,真正的淳朴所具有的“生命力”和“美”一样,都是艺术的属性,所不同的是“生命力”较之满足感官的“美”来说具有更为深远的寓意。
什么是雕塑

什么是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
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其基本形式。
在同一环境里用一组圆雕或浮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叫组雕。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
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
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古代许多事物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的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
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
这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出现,冲破了由牛顿学说建立的世界观,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使雕塑艺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突破三维的、视觉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
雕塑的沿革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
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牝马、野猪等浮雕,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
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
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
雕塑的种类雕塑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雕、石雕、骨雕、漆雕、贝雕、根雕、冰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①圆雕。
《ZBrush三维角色雕刻》课程标准

《ZBrush角色雕刻》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ZBrush角色雕刻》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针对游戏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核心课程。
是通过对数字媒体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
我们将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Zbrush软件的基本功用,在学习中,我们会同三维动画软件3ds max相结合,做到“强强联合”,将对3ds max与zbrush进行交互性操作,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在深入了解和掌握软件的实际功用的同时,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模型。
更为扎实的掌握软件功能,为了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定位《ZBrush角色雕刻》课程适用于高职高专二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该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为后期专业核心课程提供基本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训练的保证。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教学,运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丰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三)设计思路《ZBrush角色雕刻》依据游戏设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角色雕刻”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室内及动画场景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雕刻人物开面方法

雕刻人物开面方法
雕刻人物的开面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决定雕刻出来的人物形象是否真实、生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开面方法:
1. 首先,要确定雕刻的人物形象,搜集相关资料并细心观察,了解其面部特征和表情。
2. 将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表情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确定基本的轮廓和比例关系。
3. 接着,用刀具或工具在轮廓线上慢慢切割,将面部分割成多个不同大小的块状。
4. 然后,将每个块状进行细部雕刻,注意表情和肌肉的细节,使得面部逐渐逼近真实的形象。
5. 最后,将所有块状重新组合,将细节和整体进行调整,使得整个面部形象更加真实、生动。
总的来说,雕刻人物的开面方法需要有耐心和细心,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够雕刻出高质量的作品。
- 1 -。
激光雕刻人像,你也可以的

激光雕刻⼈像,你也可以的激光雕刻——⼈物图像处理+1看过上期的激光雕刻作品后很多朋友就急着问这些图像是怎么刻出来的呢能不能给我刻⼀张能不能教我们⾃⼰处理图像呢OK,没问题今天,就让剪⼑带着你⼀起认识激光雕刻中的⼈物图像处理学习两种简单实⽤的图像处理⽅法好了,Let's go……2Part完成⼀副激光雕刻作品,需要三样东西:激光雕刻机,板材,图样。
激光雕刻机和板材,那个谁谁谁的都没问题,据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咱们今天要谈的就是那个不能⽤钱解决的问题——⼈物图像的处理。
3理清思路明确⽬标激光雕刻⼈像的原理,就是⽤激光产⽣的⾼温灼烧材料表⾯,通过控制激光功率⼤⼩来控制对材料烧灼的程度,从⽽使材料表⾯碳化程度不同,产⽣不同的纹理。
明⽩这⼀点,我们处理图像的⽬标就明确了。
我们需要的图⽚必须是⿊⽩图⽚,⽽且必须是点阵图。
彩⾊的⽤不上了。
⽽我们现在的图⽚,还有不是彩⾊的那么第⼀个⽬标:将图⽚处理成灰度图⽚(⾮彩⾊)。
点阵图,也就是所谓的位图。
激光机雕刻,是在软件控制下,激光头进⾏机械运动。
再加上不同材料对⾼温的反应不同。
决定了激光雕刻的分辨率不可能太⾼。
所以,图⽚需要是点阵图。
那么第⼆个⽬标:将图⽚处理成合适的位图格式。
综合上述两点,再结合平时雕刻经验,图⽚最终我们要处理成对⽐鲜明,线条清晰的素描图,图⽚格式:位图。
4激光雕刻⼈物图像处理⽅法先看效果⼀、需要的⼯具:Photoshop CS5(或以上版本)⼆、简述:需要软件单⼀,但稍微专业些,步骤稍多。
效果呢,⽐较后⾃⾏断定。
三、步骤1、打开源⽂件,复制⼀个图层(如果这个也不会,直接跳过,看⽅法)2、调出“通道混合器”按下图设置3、反相点击图层中的“背景副本”图层,就是你复制的那层,执⾏:图像——调整——反相命令,得到下图效果4、混合选项执⾏图层——图层样式——混合选项命令,对照下图设置其他默认,调节箭头所指,使数字为805、第⼆次执⾏混合选项第⼆次执⾏,按照下图所⽰设置,注意圈内变化第⼆次图层——图层样式——混合选项命令6、最⼩值执⾏滤镜——其他——最⼩值命令,按下图设置。
核雕——手中小如意

核雕——⼿中⼩如意核雕简介核雕⼯艺核雕史话核雕名家核雕名作核雕简介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绝。
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搂出各种⼈物、⾛兽、⼭⽔、楼、台、亭、阁等。
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节指头那么⼤。
在这么⼩的橄榄核上进⾏雕刻,其难度是可想⽽知的。
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
明清时期,我国⼤型雕塑艺术⽆⼤发展,然⽽⼩件雕塑品和⼯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勃勃,富于创造性。
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个颇有特⾊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的⼯艺⽔平。
核雕⼯具果核雕刻的主要⼯具为锉、凿、钻。
锉有⽑锉、光锉、圆锉。
凿⼑有⽅凿、圆凿两种。
果核雕刻的⼯序是:①⽤⽑锉、光锉将果核进⾏初步加⼯。
②设计构思,并在果核上画样。
③⽤圆锉按画样进⾏粗加⼯,做出粗糙的造型。
④⽤凿⼑雕刻细部,并以⼩⽅凿刻画⼈物的眉⽑、眼睛,以⼩圆凿刻画嘴部等。
⑤磨光,上蜡。
最后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为欣赏品。
⼯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和伴侣。
在雕刻的⼯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及其辅助⼯具起到⼗分重要的作⽤。
俗话说:“⼈巧莫如家什妙”、“三分⼿艺七分家什”。
看⼀个⼈的⼿艺如何,只须观察⼀下他的⼯具便能知晓,⽽⼯具的保养修饰,也能证明劳动者素质的⾼低。
在橄榄核雕刻创作中,⼯具齐备,会磨会⽤,不仅能提⾼⼯作效率,⽽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的技巧,使⾏⼑运凿洗炼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
雕刻⼑的种类有很多,最宽的凿有4-6厘⽶,最窄的凿只有针尖那么点⼉。
初学雕刻者在选择⼑具时,⾸先要了解它们各⾃的⽤途,然后再到产地、⼚家或铁匠铺⾥定制购买。
雕刻⼑以浙江东阳、温州乐清和苏州光福出产的为好,苏州⼯艺之乡光福⾈⼭的橄榄核雕⼑是全国⼀流的,有些地⽅的美术材料⽤品商店⾥也能买到⽐较合适的雕刻⼯具。
工匠精神的榜样人物事迹

工匠精神的榜样人物事迹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
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工匠精神的榜样人物事迹(优秀1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工匠精神的榜样人物事迹(精选篇1)身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量具钳工、中国兵器首席技师、“三晋工匠”的周建民,从业39年来共完成万余套专用量具,没有出现一次质量问题。
他制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机器设备,全凭眼看、耳听和手感,就能使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
而今,他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带徒弟是一个技术分享的过程,是快乐的。
教徒弟能够促使师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师傅的成功。
”多年来,在该集团工会组织开展的师带徒活动中,周建民总是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凭借特殊的带徒体系,成为大家争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组、不同工种的职工纷纷想要拜他为师。
严要求、敢放手。
在带徒弟的过程中,周建民是出了名的`严格。
量具是产品的“先行官”。
周建民所在班组生产的专用量规,大多用来检测军工零件是否符合标准,所以对量规的精度要求极高。
“量规的精度最高可达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比绣花还细。
”周建民说,虽然对徒弟要求严格,但也要让他们放手去干活。
周建民在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后,会让每一个“新手小白”尽快上手实践,大胆尝试。
一人一册一方案。
周建民会根据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问题,因人而异,制订出适合其实际的目标,并将自己多年来归纳、总结出的“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 “基准转换法”等生产中的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法编写成册发给每一个徒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为公司生产的骨干力量。
某年,周建民的徒弟刘希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山西集训队,但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有点吃不消,想要放弃集训。
周建民看出了刘希的心思,说了一句让刘希至今难忘的话:“天道酬勤。
”师傅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刘希。
最终,在此次大赛中他取得个人第五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品种的雕刻方法——人物 2006-12-6 15:01:00 中国青田网人物亦是青田石雕的一大品类,尤其是传统人物的雕刻所占比重很大。
从技法上讲,花卉、山水类最为复杂,功夫最大,但就造型角度来看,却是人物最难。
本行艺人常常引用“做人难”这句人生处世的俗语比作人物雕刻之困难。
雕刻人物非但要具有真功夫的形似,而且要表现其思想感情的神似,欲得“神”更必须先有“形”,形神兼备才显其生动。
只有懂得形体的基本比例和运动规律,才能造“形”传“神”。
青田石雕的人物技艺,祖辈师徒都以口授、身教相传,并无文字传世。
石雕艺人数百年来植根于民间的土壤,与民间画工、塑匠的艺术实践息息相通,创作心得和技法多以口诀的形式相互沿用。
学艺方式是师傅带徒弟,以临摹为主,反复做一件产品,逐步形成一种程式化的造型和使用工具的基本功,这是经过无数前人在实践中反复锤炼的结晶。
诚然传统的程式和现实形象是不完全相符的,而且有很大的局限性。
但若是基本功过硬,对传统人物一套程式化的表现方法有一定理性认识的深度,达到心领神会,雕刻的产品仍会生动、传神,能更富于艺术趣味。
50年代石雕艺人开始注意人物的形体结构,又学习了一些“西洋”的雕塑造型知识,也创作一些现代人物题材。
为了创作的人物形象更有把握,又往往先进行泥塑稿的设计,这样便使青田石雕的人物造型在传统程式化的基础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一、经常雕刻的题材青田石雕的人物以传统(古典)题材为主,其中又以神话题材为多。
这是由于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爱好习惯和民间艺术的传统特点所决定的,其他民间造型艺术大多如此。
这与工艺美术晶的商品化也有一定关系。
石雕人物有宗教题材、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文学名著中曲人物等。
戏曲故事也是雕刻创作的题材之一,如《西厢记》、《梁祝》、《白蛇传》等。
宗教题材主要是佛像,如释迦牟尼、观音、弥勒、韦陀、十八罗汉、四大金刚等。
佛像的雕刻虽然最为程式化,但雕者并非是对宗教的虔诚,买者亦不一定就是去供奉膜拜,大多数仍然是作为一种人物造型艺术而欣赏的。
取材于神仙方面的产品有“寿星”、“三星”、“八仙”、“和合”、“济公”、“钟道”等;情节性题材有“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牛郎织女”、“麻姑献寿”、“哪咤闹海”、“八仙过海”、“达摩渡江”、“刘海戏金蟾”、“七仙女下凡”、“东方朔偷桃”等。
这些神话中的人物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有积极健康的寓意,千百年来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我国人民历来有纪念先贤的优良传统,表现历史人物也是青田石雕的一大主题。
这方面人物雕刻最多的有屈原、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张衡、华陀、李时珍、孔子、李白、杜甫、苏东坡、王羲之和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王昭君、蔡文姬、西施等,还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如“将相和”、“苏武牧羊”、“竹林七贤”、“貂蝉拜月”、“东郭先生”等等。
此外,取材于《红楼梦》、《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的人物题材,则更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人物产品的形式有单个像、群像、拼堂像(指几个单个像凑在一起成为一“堂”,不是在一块料上雕出,如“八仙”、“三星”、“十八罗汉”、“唐僧师徒”等)。
凡佛像类和单个的神话人物,雕刻技法大都程式化,属普及品;有故事情节性的人物多属创作品,少受程式所约束。
一些反映现实生活风貌的新题材,则更需吸收一些科学的方法,讲求人体比例结构和运动规律,并与传统技法相结合,进行精心的制作。
还有一些同山水配合的人物作品,如“竹林七贤”、“三顾茅庐”、“渔樵耕读”、“松下问童子”等。
这些作品必须交待其典型环境,名为人物之题材,实则寄情于山水之景,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各部比例人体的解剖结构、肌肉变化等规律,是一个专门的学科——艺用人体解剖学,在美术书籍中有专门的介绍,本节就不赘述。
民间的技法口诀一般都是从外部直观着眼,与科学的解剖学的解释有很多共通之处,两者结合,可能更便于理解。
全身直观的人体由头、躯干、四肢组成,躯干由胸廓和骨盆组成,由能活动的位于背部中心的脊椎骨连结。
如把头、胸廓、骨盆随动作变化而方向不同,看作是形似方块的固定体积,四肢的位置就比较容易安排了。
每块体积随运动变化的角度都不同,头的转动幅度比胸要大,可达90度,这是因为颈稍长而细,较为自由灵活,胸的转动幅度就有限,若骨盆左右转动,则要带动下肢。
人体头、躯干各部的运动都有自身的特点和极限,因此必须掌握分寸。
特别是雕刻古装人物时,胸廓和骨盆部位被长衫宽衣所遮盖,外形不明显,但人体的转动仍应注意这两个体积的结构变化,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动作才会舒展自然。
人的身高,都以头高为单位,民间有“立七、坐五、盘三半”之口诀。
但现代我国人的平均身高增长,因而雕刻现代人物都以七个半头为标准,一些古典历史名人肖像一般也以七个半头标准为宜。
而其他众多的传统题材人物,尤其是神仙道佛有七个头长就够了,有些甚至不必有七个头长。
还有弥勒、寿星等是特意创造的艺术,形象,有意识地缩短比例,采用夸张手法,自然不在此例。
儿童的身高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起变化,大体是:三四岁的幼童为四个头高,十一二岁的六个半头高,十三岁以上的同成年人比例差不多。
在形体上成年男女有明显的区别,男性胸肩宽阔,臀部较狭,呈倒梯形;女性肩和臀阔度基本相同,呈两个基本相同的对顶三角形。
侧面观,男性显得平直,女性则因胸部隆起,骨盆倾斜度较男性大,臀部脂肪丰厚,呈曲线起伏,节奏十分明显。
老年人因关节渐渐老化,身躯萎缩,颈脖前倾,腰弯背弓,肌肉松弛,胸肩也相应狭窄。
脊椎骨的曲线、比例标准以及形体轮廓,与青壮年已有较大区别。
人体肌肉骨胳的名称位置可从《艺用人体解剖》中了解到,另外还必须了解人体肌肉变化往往是相“反”相“成”的,即收与松、张与弛的关系。
这一组肌肉要拉长,另一组必缩短;此一组肌肉要收紧,彼一组必放松。
这从颈部两束主要的胸锁乳突肌的变化最容易观察到。
骨胳是人体的架子,肌肉附生在骨路上,肌肉的起止位置应十分了解,骨胳与肌肉要分得清楚。
骨胳要有硬的感觉,尤其是关节凸起的部位,更为明显;肌肉要有弹性,绝不能雕得圆鼓鼓,刨得光溜溜,看不出骨胳。
无骨胳也就无所谓有肌肉,无骨无肉,形既不成,神亦不似。
头部人头部的基本形状为上大下小的蛋形,女性更为明显,侧面也如蛋形。
成人的面部比例,民间有“直看三停横五眼,两眼位于头中线”的口诀。
即发际至眉,眉至鼻准,鼻准至下颏基本是三等分,称为上中下“三停”。
正面横向看,包括两耳在内,以眼的横阔为标准,有五只眼睛之等距。
两眼的连结线是头顶至下颏的等分线。
嘴的位置在鼻准至下颏的五分之二处,耳朵位于中停。
人的头面结构复杂,凹凸变化微妙,有几处高点(骨点)必须注意。
头须的最高点,从侧面看偏近后脑,不是头的正中央;头部正面最阔处,上部位于耳后上方顶骨的侧面突出部位,中部是耳前面的颧弓最突出处,下部是下颔骨的突出处。
一般在雕刻瘦型人物如“济公”、“铁拐李”等时较明显,丰满型脸面的这些突出点往往被忽视,雕时必须注意。
在传统人物造型中,定型人物就有一个定型的脸面,根据脸型的差异,总括出“田、由、国、用、日、甲、风、申”等八字,代表不同的脸型。
面扁方圆胖为“田”字脸;上削下方、下颔宽大为“由”字脸;面形方正为“国”字脸;上方下大为“用”字脸;形长方者为“日”字脸;下巴尖瘦者为“甲”字脸;额部方正、下颔宽大者为“风”字脸;上削下尖、两颧外凸者为“申”字脸。
概括起来不外是方形、长方形、梯形、倒梯形、鹅蛋形几个大类。
刻划人物的神态除了整个身躯的运动姿态和四肢的动作外,面部的表情是最主要的,这是作者传达给观者什么情绪的主要手段。
庄严、愉快、沉思、幻想、愤怒、哀愁等等情绪,都是靠面部肌肉的张弛牵动眉、眼、嘴甚至鼻的变化来表达,这个变化是十分复杂而维妙的。
起主要作用的是一组表情肌,如皱眉肌、笑肌、颧肌、上唇方肌、鼻肌等。
民间以“喜、怒、哀、乐”四字概括人的基本表情,诀曰:“若要笑,眼角下弯嘴上翘;若要愁,嘴角下弯眉紧皱。
”“怒像眼挑把眉拧,哀容头垂眼开离,喜相眉舒嘴又俏,等样口开眼又眯。
”十分形象化。
人物作品要做到“形神兼备”,有扎实的雕刻技巧和用刀技法固然十分重要,但还必须懂得人体的解剖、结构、比例和运动变化规律方面的知识,能将它运用到作品中去。
只有这样,才可看作是较全面地掌握了人物的雕刻技巧。
三、传统题材人物的基本特征仕女仕女是人物类中雕刻最多的一个产品。
“仕女”本意是指官宦家的女子,而在工艺美术中是泛指所有古装青年女子。
还有别称为“美女”或“古美”,即古代美人。
这一名称包括了我国神话传说、历史传记和小说戏曲中的古装女子形象,比如“嫦娥”、“西施”、“杨贵妃”、“王昭君”以及《红楼梦》中众多的女子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仕女题材。
仕女必是“美女”,中国塑造美女的传统概念是:“新月眉,鹅蛋脸,樱桃小口杏子眼;杨柳腰,削双肩,纤纤细手步态缓。
”勾画出一个具有大闺秀之气、体态窈窕的佳人形象。
青田石雕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标准来雕刻仕女的。
我国古代人的服装衣着是代表阶层等级的标志。
宫廷贵族与平民百姓的衣着都有规定样式。
仕女形象有各阶层的,服装也多样,比如西施在未遇范蠡前是—个浣纱女,村妇打扮,到吴国后就宫妆了。
服饰是有朝代标志的青田石雕仕女除一些历史题材有特定的朝代外,大致都是宋装或明服,属于“汉式”。
贵妇衣着华丽堂皇,大都对襟或右襟大油短袄,长袍长裙,或披云肩,或绕风带,腰挂丝绦环佩。
一般女子是窄袖短袄,背褡,裙有长短,素带束腰。
长沃长裙在明代已是不分地位都喜尚的流行装束,仙女则罗裙宽袖,风带特长,符合超脱飘然之态。
“束发为髻”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不分男女头发都要盘髻,不过男人被巾、帽遮盖发髻看不见也就随便了,妇女的发髻则是装饰打扮的重要特征。
发髻的产生,最初是为了便于劳动,将头发盘结于头顶,成为发髻。
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发髻也同服饰一样,代表着不同的阶级。
发髻有假髻和原发髻之分,原发髻就是将原有的头发盘结成髻;假髻是以假发先制成髻戴在头上,用簪钗固定。
“飞天髻”就属假髻型。
发髻样式很多,、不下数十种,普通雕刻的有单环高髻、双环高髻、飞天髻、螺髻、双环髻、双垂髻、坠马髻、单垂髻、双丫髻和卯发等等。
单环高髻、双环高髻和飞天髻属高髻式,在头顶由前向后盘卷成环状,饰以珠钿,贵妇、仙女大都用这种发式,前面戴上风钗,显得雍容华贵。
螺髻是将头发盘曲成螺壳状,不透空,插上钗钿珠花,这是最为大众化的发式。
双丫髻是在头的两边耳朵上方扎两个小髻,多为传婢、童仆发式。
双垂髻是将发髻垂于两侧耳后。
单垂髻梳子脑后,头上装饰简单,多为年长女子发式。
坠马髻又称倭坠髻,是将头发梳至一侧束成髻。
卯发是在头两侧各扎一髻,在髻下垂一绺头发形似“卯”字,样式十分活泼,显得天真稚气,是男女少年、童仆的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