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第6期
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梁露李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摘要:中国的汇率制度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与调整中,汇率制度的选择必须要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本文在分析人民币汇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说明人民币汇率在渐进、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过程中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的走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稳定走势;政策建议
一、中国的现行汇率制度
中国的汇率制度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与调整中。汇率制度是否变动,关键是看国内经济在这种汇率下的运行状态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正如Frankel(1999)所说的,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会适应所有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任何时期。[1]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Eichengreen and Masson(1998)认为,退出盯住汇率的最佳时机是外汇市场相对平稳的时候。[2]Kathryn (2001)认为,中国退出固定汇率制度,首先应该选在资本流入的时期进行,其次就是当时应该有货币升值的压力。2005年以来,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对外贸易顺差迅速扩大,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7110亿美元。同时世界经济运行平稳,美元利率稳步上升。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顺利推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汇率调整幅度和时机选择适当,且事先精心准备了实施预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平稳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由于外汇市场持续供大于求,在改革当日升值2%的基础上,至2005年10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交易收盘汇率累计升值255个基点,升值幅度为
0.32%,市场供求初步发挥了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人民币汇率现状
1994年至2005年7月,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1= 5. 80的官方汇率,实行$1= 8.70为起点的浮动汇率。而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在1997年后基本上被固定在8.28的水平上,实际上已蜕变为传统固定汇率制度。 如图1所示:
作者简介:梁 露(1983),女,湖南衡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
李 方(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
图1 1994-2005年7月20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
注:1994年-2004年是根据人民币基准汇价汇总表整理而成的年均值。最后一栏为2005年1月1日-2005年7月20日的汇价平均值。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www.s 。
图2 2005-7-21至2006-4-12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如图2所示,从2005年汇率改革至2005年年底期间,人民币汇率走势虽是稳步升值,但上下波动不大,处在十分狭窄的空间内运行。2006年后人民币汇率一周的上下波幅明显加大,平均被放大到了100多点。从2006年三月份开始,人民币汇率隔夜波动开始放大,最大到了100点。然而,一个交易日内人民币汇率波动相对稳定,大多在20-40点区间内波动。双向波动的态势越来越明显。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一度达到8.0040,而盘中价最低则下探到了8.0022,但随后人民币连续三天以较大幅度回调。而4月13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8.0248,较前一交易日上升了128个基点,波动幅度达到了0. 15%。2006年5月15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7.9982突破8.0关口。[3](P10)
随着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并正常浮动,人民币升值预期初步呈现弱化迹象: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1年期远期交易价格基本上稳定在7.85元左右。境外无本金交割人民币1年期远期外汇合约(NDF)贴水由2005年7月22日最高时的4000点(即1美元兑人民币7.7100元)左右收窄为10月31日的2920点(即1美元兑人民币7.7920元)。[4]
通过参考一篮子货币,人民币汇率波动体现了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弹性逐渐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截至2005年10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贬有升,最高达到1美元兑人民币8.0840元,最低为1美元兑人民币8.1128元,其中41个交易日升值、28个交易日贬值。人民币汇改目标是,建立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一般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特征是:人民币汇率实现双向自由浮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反映市场的预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弹性明显增强,是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也是我国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体现。
三、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因素分析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汇率水平是各种影响因素力量综合叠加的结果,归纳起来,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根本影响因素
汇率的根本影响因素是相对的通货膨胀率和一国的经济增长率。1994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出现持续下降,从1994年第一季度的12.7%下降到1997年第二季度的7%,但并没有出现大幅震荡的情况,下降也是缓慢的;2000年后,经济增长率持续平稳,表明我国已经克服了内需不足和外部因素的影响。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12%,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3%,比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的理想结合。高速增长的经济和平稳甚至略有下降的价格总水平,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5]
(二)直接影响因素
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如果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顺差,本国货币需求增加,通常会引起本币汇率上升;反之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需求减少,往往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收支的总规模不断扩大,表1是我国1997年至2005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表119972005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亿美元年 份经 常 项 目资 本 项 目
1997297.17229.56
1998293.24-63.21
1999156.6776.42
2000205.1919.22
2001175.05347.75
2002354.22322.91
2003458.75527.26
2004686.591106.6
2005160.82629.64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数据整理
由表1可见,19972005年间,除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小幅逆差以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均保持顺差。进一步从结构上分析,2000年以前,贸易顺差在中国国际收支顺差中占了绝大部分比重,但是,这种情况在2000年以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中国加入W TO以及国内证券市场向外资适度开放,2000年以来中国吸收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开始明显增加,金融账户顺差在国际收支顺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