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动态与发展趋势
高三语文学科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高三语文学科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一、引言语文学科在中国教育体系中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三语文学科也面临着一些发展趋势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三语文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前景展望。
二、发展趋势1. 多元化,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学科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文学知识仍然重要,但现代语文学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沟通能力等。
高三语文学科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语言知识,更要让学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调实践与应用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逐渐趋向于重视实践与应用。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3. 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可以更生动地展示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三语文学科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三、前景展望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三语文学科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 发展与时俱进,与学生需求相结合高三语文学科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教材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热点话题,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去思考和交流。
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3.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高三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在展望未来,高三语文学科应该积极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互动。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
四、结论高三语文学科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多元化、注重实践和需求导向的发展趋势。
语文学科教学类课程体系及学科前沿介绍
目录
CONTENTS
• 语文学科教学类课程概述 • 语文学科教学类课程体系 • 语文学科教学类课程教学方法 • 语文学科前沿动态 • 语文学科教学类课程发展趋势
01 语文学科教学类课程概述
CHAPTER
语文学科的定义与特点
语文学科定义
语文学科是研究语言文字、文学 、文化等领域的学科,旨在培养 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 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国际化教育资源的共享
借助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获取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学生也有更多机会接触国际化的学习资源,拓宽视野。
05 语文学科教学类课程发展趋势
CHAPTER
个性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个性化教学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 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风格,根 据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将语文与历史、政治等文科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跨学科应用能力。
语文与艺术、科学的融合
探索语文与艺术、科学等领域的交叉点,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语文学科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国际文化交流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语文学科需要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需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语文能力培养课程
总结词:注重思维
详细描述:语文能力培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创造力,通过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 析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语文能力培养课程
总结词
跨学科融合
详细描述
语文能力培养课程注重与其他学科的 融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学科语文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学科语文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一门文化的载体,关乎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当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语文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学科语文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首先,回顾一下学科语文发展的现状。
语文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各国都有相应的语文课程和教学方式。
在中国,语文作为一门核心学科,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的语文教育注重文言文和经典作品的学习,侧重于语言文字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
然而,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因此,学科语文也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适应变化。
其次,我们来分析学科语文未来的发展趋势。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面貌。
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电子书籍和电子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生将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更可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这也需要语文教育从纸质书籍和传统教材向数字资源和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转变。
另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也将为学科语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渐改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成为教师需要重视的方面。
因此,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将逐渐应用于语文教育中。
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跨学科的融合也是学科语文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
例如,将语文与科学、艺术、社会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并运用语文知识。
同时,学科语文也应注重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推广,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学科语文的未来发展还需要教育政策的支持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2024年浅谈大学语文现状及改革策略
2024年浅谈大学语文现状及改革策略一、大学语文现状概述当前,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一些明显的挑战。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注重记忆与应试,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同时,由于学科定位不明确,大学语文在教学资源分配上常常处于边缘地位,课时被压缩,教学内容泛化,难以深入。
此外,大学语文的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也相对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
首先,教学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经典、现代小说、诗歌、戏剧等,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同时,也可以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当代社会问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手段,如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三、评价与反馈机制评价与反馈机制是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应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相结合,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同时,还应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作业批改、在线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力量。
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学术研讨会、教学观摩、教师培训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还应引进优秀的语文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五、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资源的优化是提升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应加大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学设施的配备水平和利用率。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深入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以期为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中小学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的学习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鉴于此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然而改革并没有带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的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消除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壁垒来提升教学效果。
但是研究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内容就会发现,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生活气息并不浓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中小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其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例如小学课文中有陶罐与铁罐这节课,铁罐认为自己坚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当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铁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却毫发无损并成了文物。
这节课的本意是告诉小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但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道理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原因就在于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铁罐与陶罐这两种事物。
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教学手段单一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
2024语文教学目标工作总结
2024语文教学目标工作总结2024年语文教学目标工作总结一、总体目标2024年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2024年语文教学内容将紧密围绕国家课程标准进行布置,包括语言文字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1. 语言文字知识:重点讲解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阅读: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体裁的写作。
4. 口语交际:通过多种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5. 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和信息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2024年语文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讨论、合作学习、课堂互动等。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四、评价方式2024年语文教学评价将继续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除考试外还将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方面。
评价方式将突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才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手段2024年语文教学将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管理2024年语文教学将注重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七、家校合作2024年语文教学将继续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庭作业等形式,与家长密切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长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2024年语文教学目标工作将围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展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为核心,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高效的教学管理,全面推进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一、当前学科教学的改革动态
(一)先进理念得到提升
(二)学科性质广为认同
(三)教材建设百花齐放
(四)教学改革回归理性
1.“坚守语文教学本真”呼声强烈
2.“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大声呐喊
3.“指导学习”成为主流
4.“对话教学”被热捧。
5.“有效教学”广泛流行
6.人文精神成为课堂教学中新的追求。
(五)评价方式呈现多元
(六)研究学习良莠不齐,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二、当前学科教学的现状透视
新课程改革总体上说,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出现很多新问题,很多怪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
(二)是讲堂,而非学堂
(三)重结果,而非过程与方法
(四)重教化,而非教语文
(五)搞题海战术,而非语文训练
(六)滥用媒体,而非教学的需要
(七)凑热闹,而非真学习
三、今后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一)更注重课程综合(二)更注重学力建构(三)更注重教法创新(四)更注重因材施教(五)更注重知行统一(六)更注重人文素养。
对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的探讨
浅谈对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的探讨随着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改革作为教育实践的运动形式,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过程。
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教学改革,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来说,还是从人的发展要求来看,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目的重要途径之一的中学语文教育,必须适应21世纪发展的要求,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
那么,面向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如何呢?一“语文素质教育”逐步替代“应试教育”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民族振兴的需要,确立将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的思想,时不待我,势在必行。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所谓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设立几个琴棋书画培训班,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机械理解下的不考试、不留作业。
其真正的内涵,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位特级教师曾经总结出“十学会”: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素质教育喊得凶,应试教育抓得实”,这恐怕是目前许多学校的教育实情。
校方经常倒苦水:想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就有家长说不务正业;想少补些课,就有家长担心孩子成绩掉队。
也许有些家长会振振有词: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与就业环境下,“升学率”仍然是第一位的,如果因为推行素质教育使孩子得不了高分、上不了大学,“十年寒窗苦”便会无功而返。
有些家长甚至抱着孩子“不上名校誓不休”的态度,不仅不给孩子减负,还给学校加压。
还有的家长片面理解素质教育,互相攀比,以为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就是“不输在起跑线上”,却不考虑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意愿。
“高考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如果高考不改革,21世纪中国的教育将严重制约政治、经济的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即是顺应高考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023年语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现状与挑战分析
2023年语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现状与挑战分析2023年,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和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教师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2023年语文教师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教育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语文教师的现状分析1. 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虽然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倡导“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语文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教师素质方面存在差异由于各省市、各个学校之间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同,导致语文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难以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3. 教学资源和环境落后像一些基层学校,教育资源和环境普遍落后,教学设备不足,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2023年语文教师的发展趋势预测1. 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在未来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将会接受更多元化和个性化教育的观念,更好地将学科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有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平台的建立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普及率也将越来越高。
在2023年的未来,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平台将会越来越多,形成更加集中化的教育资源库。
语文教师将具备了解、利用和分享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3. 个性化教学将成为主流2023年的语文教师将会更注重个性化教育,在传递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兴趣特长,为每个学生制定针对性教育方案。
教师将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情绪变化等方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三、2023年语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面临新的要求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对于语文教师更加重要。
现在学校机会越来越多,竞争也更加激烈,教师们需要更广泛的知识储备、更深厚的学科技能和通识素养。
2. 学科教学标准的深度调整学科教育标准系数所给出的学科教学规范,需要调整到更具有现代化要求,更高效的标准下。
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第一篇: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讲座要点:一、当前学科教学的改革动态•二、当前学科教学的现状透视•三、今后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一、当前学科教学的改革动态课程改革的背景:•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0年教育部公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3年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先进理念得到提升• 从语文课程改革来说,其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清楚地显示了不同于以往改革的鲜明特色。
建国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过七次大的改革,但总体上缺乏明确理念。
这次课程改革与以往改革的不同之处,就是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学科性质广为认同• 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备受争议:有工具说;有思想说;有人说“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化……争论一直不休。
•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 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备受争议:有工具说;有思想说;有人说“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化……争论一直不休。
•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中学语文学科发展历程
中学语文学科发展历程语文学科作为中学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回顾中学语文学科的发展历程,从初期的基础教育到现代的综合素养培养,探讨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初期的基础教育20世纪初,中国的中学语文教育主要侧重于文言文的学习,注重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阅读。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围绕着文法、课文背诵和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展开。
这种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奠定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中学语文教育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学语文教育走上了语言和文化的综合教学模式。
此时,教师将语文教学与现代文学、新闻报道等日常语言运用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并学习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
三、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中学语文教育正朝着更加综合和实用的方向发展。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现代的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此外,语文教育还要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注重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和其他信息资源进行搜索和分析,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四、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除了语言和阅读能力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写作、口语、听力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
结语中学语文学科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基础教育到现代的综合能力培养。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趋势分析与未来展望(精选4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趋势分析与未来展望(精选4篇)文章一: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趋势分析与未来展望追踪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和变革。
首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一体化教学模式取代。
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多媒体、网络、人机互动等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
未来,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
其次,个性化学习的实施。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将趋向于个性化发展。
教师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兴趣和潜力,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第三,全面提升课程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活动,积极参与实践和应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语文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结合。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结合。
教师将以优秀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为教材,通过对文学名篇、古代文化等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
总结起来,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未来将更加注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进、个性化学习的实施、课程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结合。
这些变化和趋势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文章二: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趋势分析与未来展望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新的变化。
探究2023年语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趋势
探究2023年语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趋势2023年,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语文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趋势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育政策、学科发展、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政策方面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几年,我们将会看到更加紧密的政策环境,这对语文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预计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在语文教育方面的投入,同时推出许多促进语文教学科学化、信息化的政策。
这将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语文课程建设中,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文字水平的提升。
二、学科发展方面未来几年,语文学科的发展也将出现不小的变化。
学科内部涌现了许多新的理论、方法和观点,这些都将影响到语文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
语言文字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将会让语文教师们更加关注学习者的认知、思维和语言发展过程,这有利于让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语言水平,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此外,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也将赋能语文教育,让教师们更好地运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语言教学,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三、教学方法方面未来几年,随着学科训练的不断深入和专业化,语文教师将会越来越多地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法。
教师将为每个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领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及时调整并加以纠正。
同时,教师将会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媒介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样学生的学出率和成绩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职业素养方面语文教师在未来的专业成长中,还需要加强自己的职业素养。
在教育政策的指引下,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终身学习、创新教学能力以及高度的教育责任感。
教育界的竞争和挑战还将更加激烈,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职业修养方面进行提升和提高。
注重师德师风的塑造,进一步提高团队协作、创新、学习的能力和素质,提高提前判断、正确处理、快速应对各种教育管理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进展情况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进展情况
回顾过去一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和成就。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和改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在教学理念方面,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不再仅仅追求学生的分数。
我们强调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还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和比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另外,在教学资源方面,我们加大了对教材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资源。
同时,我们也积极引进各种优质的语文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会越来越好,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探究语文教学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探究语文教学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学生对于学习方式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也必然受到了影响。
那么,在未来的教育中,语文教学将走向何方呢?一、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更新随着语言环境的不断变化,语文教学的内容也需随之更新。
未来的语文教育应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需要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考试方式,未来的语文教学应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的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作为重要的指导者和辅助者,需要在课堂内容、方式设计上下功夫。
二、技术手段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语文教育也不例外。
未来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将为语文教育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
例如,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能够使学生练习语音拼读更加高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语文知识,理解文本意义;VR等技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深入的文化体验。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技术只是教学过程中的手段,它同样需要融入人文情怀,保护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过分依赖技术而形成的机械化教育。
三、软实力的培养未来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软实力的培养。
软实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它包括广泛的思维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创新能力,反思能力和适应能力等等。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育应侧重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道路中必须具备的软实力因素。
四、生涯规划和自主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它不仅仅是发掘学生的潜力,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未知的未来。
这种变化会要求语文教育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鼓励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免除过分的竞争压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涯规划和延续学习的意识。
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趋势摘要: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出创新追求,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这是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的发展趋势。
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贯彻与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灵活教学,打造创新课堂,培养创新人才。
本文重点研究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趋势,旨在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性追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发展趋势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和社会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改革面临问题(一)忽视语文启蒙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忽略了学前教育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学前教育是指儿童在0-6岁期间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和学习过程,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村小学对于学前教育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首先,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对学前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数量众多,而相应的教师却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幼儿教育的专业人才较少,这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学校提供的教材和课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但是这些政策法规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农村小学,导致学校的教材和课程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此外,农村小学的学生年龄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可能比其他同学更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但学校往往不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最后,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
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重要性,或者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完成作业而已。
同时,社会上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支持体系,使得农村小学难以获得社会的关注和资助。
语文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语文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语文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语文学科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学科之一,它涵盖了阅读、写作、口语和文学等方面,是人类语言及其文化传承的载体。
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语文学科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分别对语文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语文学科发展的现状1.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实施一段时间,其中“放管服”改革成为了众多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具体到语文学科,当前教育部门着重面对语文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改革,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推动语文教育的多元化与个性化。
2.技术与实践的结合在信息时代,语言学习基本上与科技结合在一起。
科技为语言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利益,如移动计算设备和互联网可以为学生成为语言学习的全职工作者。
同时,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实践中,技术也能让他们更好地和语言进行互动,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现在语文教学还在苦苦探寻更好的方式。
因此,一些教育机构正在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和电影课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语文的爱好,提高学习效果。
二、语文学科发展的趋势1.加强与文学的结合与文学结合是语文学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过去,教材中曾经匮乏文学作品,而且课堂中的文学课程缺乏足够的篇幅。
然而,教育机构已经认识到了语文和文学的联系,努力让学生了解文学及其写作,以及掌握文学阅读能力,探究和研究不同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2.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口语是一种最直接、最自然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提供了与人交流的最便利的机会。
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口语已经成为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这种趋势在语文学科中也很明显。
因此,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口语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沟通和表达中更流畅、自然。
3.多样化的语言文化学习语言文化的学习,包括语言的起源、演变和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规范、习惯和文化差异。
小学语文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小学语文专业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课程设置与改革小学语文课程是塑造学生基础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的核心课程。
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正不断进行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灌输和背诵,而现在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们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创造出更多有趣、互动和实践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材与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与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已经全面适应了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此外,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网络资源和教具等,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四、教师队伍建设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当前,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各级教育部门还积极推行相关政策,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小学语文教育。
五、问题与挑战小学语文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分配限制了一些地区的发展。
其次,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和评价体系还待完善。
再次,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困难和障碍。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改革的推进。
六、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小学语文专业的未来发展,可以预见以下几个趋势:一是课程设置将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是教学方法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三是教材与资源将更加丰富多样,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石。
它不仅仅是为了学会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而如何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成为了当代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语文教育的现状1. 学科地位受到质疑当前,语文教育在学科地位上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学科种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语文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其地位逐渐受到其他学科的冲击。
不少学生和家长更加注重理科、工科等学科的发展,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
2. 教材体系落后当前的语文教材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教材内容过于死板,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材内容的时效性较差,无法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3.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教学方法在语文教育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存在一定的问题。
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抵触情绪。
二、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1. 培养跨学科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跨学科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未来的语文教育应该不仅仅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入一些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内容,如科技、经济、环境等,借助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全面的跨学科思维。
2. 开展实践教学相比传统的纸上谈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未来的语文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参观实地、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
3. 引入新媒体技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语文教育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通过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创造出更多的教学形式,比如在线课堂、教育游戏等,使语文学科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教学效果。
4. 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2024年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情况总结
2024年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情况总结
如下:
1. 教学方法多样化: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语文教学方法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教师采用了更多互动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 个性化教学得到重视:由于每位学生的差异性,高中语文教学注重个性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提高学习成绩。
3. 使用多种教学资源:教师们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电子教学平台、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提倡课外拓展:高中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注重课外拓展。
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语文比赛、文学社团等活动,提高了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5. 关注文化传承与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师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心。
总体来说,2024年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教学资源的利用、课外拓展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讲座要点:•一、当前学科教学的改革动态•二、当前学科教学的现状透视•三、今后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一、当前学科教学的改革动态课程改革的背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0年教育部公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3年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一)先进理念得到提升•从语文课程改革来说,其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清楚地显示了不同于以往改革的鲜明特色。
建国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过七次大的改革,但总体上缺乏明确理念。
这次课程改革与以往改革的不同之处,就是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学科性质广为认同•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备受争议:有工具说;有思想说;有人说“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化……争论一直不休。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备受争议:有工具说;有思想说;有人说“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化……争论一直不休。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三)教材建设百花齐放•新课程实验以来,人教版教材不再一统天下。
就教材而言,那真是“百花齐放”。
•目前,语文教材共有十多个版本,主要有以下几家: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广东版、山东版、人民版等。
(四)教学改革回归理性•经过十年的曲折探索与思考,我国语文教育逐步回归理性。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主要表现了:•1.“坚守语文教学本真”呼声强烈•十年来,我国语文教育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成绩是显著的,但困惑也是显然的。
•很多教育工作者大声呼吁:去掉语文教学的浮华,坚守语文教学本真。
并在全国语文教学研讨会上,确立了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特别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2.“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大声呐喊•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逐渐形成了以“语文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而所谓“语文知识”,又大多停留于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表态的知识层面。
•新的课程标准则提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形式上看,新课程的确淡化了训练,但从它强调“基本训练”和“科学训练”来看,新课程淡化的只是充斥于我们语文教学中的机械训练和重复训练,强调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突出言语实践活动。
•3.“指导学习”成为主流•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
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体现了以人为本。
•一个可喜的的局面是:•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由“教课文”转向“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由“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强调注重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4.“对话教学”被热捧。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三位一体、相互生长的。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满堂灌”已经走向末路,“一言谈”也失去了地位。
•5.“有效教学”广泛流行•“有效教学”近年来广泛流行并深入人心,成为许多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
这是一个好事,说明大家已经在关注质量、关注效率。
高效课堂、高效教学已然成为一些学校的旗帜,•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发生于个体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者建构和内化新概念、新知识是基于他们当前和过去的知识经验。
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6.人文精神成为课堂教学中新的追求。
•以前的教学,注重“传道”,总以正统的标准来要求、约束学生的思维和思想,总是求同舍异。
现在的教学,注重对传统的重新审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倡学生“求异”。
所以,“一花一世界”成为“时尚”。
••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是应用语言教学,重在言语技能的培养。
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是语法学、修辞学、文艺学的基础知识,但并不必然构成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应该从言语技能培养的角度,或者说从语用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
(五)评价方式呈现多元•以前的学业评价,往往是“一张试卷”,再加上“平时”表现。
•现在的学业评价正在走向多元:参与者有教师、学生、家长等;内容有过程评价、阶段评价、终结评价等;方式有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
•中小学学业评价制度直接影响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因而学业评价制度的改革就成了学校最具导向作用的改革,也是能否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成功转变的关键之一。
鉴于此,不少学者对中小学学业评价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这些探讨对于学业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的科学化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但从理论和实际的应用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显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学业评价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六)研究学习良莠不齐•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个新鲜的事物。
我们看到,现在的研究性学习,良莠不齐。
•一般说来,在城市中学落实的较好,而在县城及农村中学总是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割舍”了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深刻的意义:•(1)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语文研究性学习,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七)选修课程备受关注•新课程以来,关于选修课的开设一直备受争议。
起始,教师们都认为选修课是课改的一个亮点,都为此而叫好。
当进入选修课以后,才发现选修课离考试还有距离,于是,认识发生转变,觉得选修课好似“鸡肋”。
在教学中,也缺少了应有的热情。
•考什么,教什么,于是,选修课遭遇尴尬。
随着课改的深入,考试内容的调整,这种现象必将得到改变。
二、当前学科教学的现状透视•新课程改革总体上说,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出现很多新问题,很多怪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看到语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
例如阅读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殊不知,课文它只不过是个例子而已,它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段训练目标而选定的一个“范例”。
编者的初衷是通过它的教学完成目标体系的。
•事实上我们简单思考一下就会明白,我们所面临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我们要学的课文仅是沧海一粟,就学习这几篇课文本身,能有什么益处?只不过是想通过学习这几篇课文在阅历上增加一些知识以外,更重要的还是掌握一些阅读的知识,学会一些阅读的技能。
以便日后自己读书、自己学习。
这样看来,教教材不是目的,而是载体,是手段。
我们不要本末倒置,陷进“只教教材”的泥潭。
•对策: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二)是讲堂,而非学堂“填鸭式”“满堂灌”,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应该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可是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70%的老师仍然热衷于这种教学方式,总之理由堂堂正正:教师讲不到,学生不会,考试怎么办;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我们的教学任务完不完成怎么办。
•《走进新课程》一书对此有一段精彩的叙述: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
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而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对策:由“讲堂”转向“学堂”。
(三)重结果,而非过程与方法我们的课堂教学偏重结论,轻视过程,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诽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一种扼杀和个性的一种摧残•课堂上,我们学生习惯于老师给现成的答案,既不去动脑,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读的字甚至不知道借助课文注释和字典解决,一篇课文学完了,书上居然没有划过一点痕迹,只把课后的问题抄在书上或笔记本上,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
•至于读书的方法,我们重视得也不够,如:•练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学会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对策:由偏重结论转向重视过程和方法(四)重教化,而非教语文•一是把语文讲成政治。
如《太阳》一课。
教师不是上说明文,而是政治课。
•二是把语文讲成历史。
如讲《草船借箭》从“三顾茅庐”讲起,差一点讲到了“三国归晋”了。
•三是作文教学太注重“思想性”了,连评语也劝诫学生“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说了很多,唯独不见对“写法”的指导。
•对策:由教学的随意性转向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五)搞题海战术,而非语文训练•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作用和地位的曾争论不休,反反反复。
很多老师深迷茫。
•关于语文知识,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两大问题:什么是真正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什么?•关于语文训练,新课程标准只用一句话加以表述:“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能力点,然后围绕这些“点”设计大量的习题,再反复机械地做练习,还美其名曰“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