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概论复习补充

合集下载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
4,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总和
5,微环境:区域环境中,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圈层的细微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差异形成的小环境
6,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生态因子
7,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4系统研究方法:可分为“白箱”“黑箱”“灰箱”三种
5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一个功能整体。生态系统是个功能单位,而不是生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6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生物。生产者的生态学功能过程是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和成有机物,完成了有机物的生产过程;消费者完成了有机物和有机物的转化过程;分解者则将有机物分解还原成无机物,重新释放的环境中。
23,生态型分3类;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24,生态位从环境来看,具体生物所生存的的具体环境,即该生物的生境,从生物来看,生物在环境中占据的特定位置,即生态位
25,生态位的定义大致可归为3类;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多维生态位
26,基础生态位;物种对所有必需生态因子的适合度的超体积
7臭氧洞:臭氧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30%的区域
8荒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9广义的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需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水平的反映。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1.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2.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3.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不断吸收物质,经转化后合成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有一定损耗,但损耗的部分最终进入环境被生物利用这个过程。

4.能量转移: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生产食物能,食物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营养级。

5.生态位:是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6.生境:在环境条件的制约下,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和生物群落,只能在特定的小区域中生存,这个小区域称为该生物种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7.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8.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9.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精华相结合,进行物质生产和能量循环,并按人类的要求进行生产的农业类型。

10.周转率:单位时间内所周转的量。

11.趋同适应: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现象,其结果使不同种的生物在形态、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和相似性。

12.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链索关系即食物链。

13.生态平衡:就是根据生态学规律,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

14.营养结构: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紧密连接起来的结构。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一、环境生态学基本概念
1.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和目标
2.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2.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物群落、生境、生物种群和生物的生命活动等
3.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流动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链与食物链
2.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能量流动关系
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中的水、碳、氮、磷等元素循环
2.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和关键要素
3.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评估方法
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六、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
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生物适应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标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3.环境政策与环境管理
八、环境生态学的实践与应用
1.环境生态学的应用领域和方法
2.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
3.环境修复和恢复生态
九、现代环境问题与环境生态学的挑战
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2.生物入侵和生态系统退化
3.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和挑战
以上是环境生态学导论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要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系统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态系统概论1、生态学起源洪堡《植物地理学随笔》关注的是什么决定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相对多度。

达尔文《物种起源》“是什么驱动力决定着这一草坪上每种植物种类与比例”恩斯特.赫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Ecology”坦斯利 1935 首次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定义强调了生态系统中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以及生物有机体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性。

G.Evelyn Hutchinson(G.伊芙琳.哈钎森) “现代生态学之父”Raymond Lindeman(莱曼德.林德曼)“十分之一定律”Odum兄弟,能流,开创了“生态系统”研究的热潮,创建了能值理论与方法。

20世纪中叶,“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观点形成了以Robert MacArthur(侧重于研究较小等级的生态学系统)和Eugene Odum为首的两大学派。

广泛应用数学模型工具。

20世纪50-60年代酸雨等环境问题,导致环境生态学兴起,开始了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寂静的春天》1962 蕾切尔.卡逊2、生态系统的特性:(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物种数目越多,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强。

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调节也就失去了作用;(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能量流动是单方向逐级递减的,物质流动是循环式的,信息传递则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构成了信息网;(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巨大损失。

因此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5-6个;(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其早期发育阶段和晚期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特性4、反馈:指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过程5、生态系统生态学:指研究(1)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变化与演替,(2)系统内部组分之间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3)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反馈,(4)人为影响与调控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过程机理及管理技术的科学。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doc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doc

1.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 分配原理:生物生活史中的各个生命环节(维持生命、生长和繁殖,乃至各种竞争),都要分享有限资源,如果增加某一生命环节的能量分配,就必然要以减少其他环节能量分配为代价。

3. 生物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出现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主要两个基本规律是指产量恒定法则和一3/2法则。

4.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密度如何,其产量基本保持恒定。

Y = W*d二K, Y-产量,W-平均株重,d-密度,K-常数5. -3/2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

自疏过程屮存活个体的平均株干重与种群密度呈负指数关系,W二ccT,英国生态学家在对黑麦草的研究发现为一个恒定值-3/2 o8.标志重捕法用于计算种群数量。

X : M二n : m, N -------- 样地上个体总数;M ---- 标记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屮标记数6. 坏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來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坏境容纳量。

7. 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growth rate),记作rm。

8. 十分之一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9. 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

复习生态学概论

复习生态学概论

1生态学①定义:生态学是有关生物与环境(栖息地)相互关系的科学。

或者,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赫克尔于1869年首先提出②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③研究生态学的目的及意义(了解)人类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5大危机即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的解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课题均需要借助于生态学的知识④研究方法(了解)可归纳为野外调查、实验研究、模型模拟研究等三方面。

野外调查是对难以或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的生态现象、生态过程的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包括控制实验和实验室分析,控制实验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生物影响的方法;模型模拟研究是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用各种模型,包括数学模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 生态因子概念-----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①综合性与主导因子---每一个生态因子是在与其它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因子的综合作用并不意味着对有机体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等价的,恰恰相反,在诸多起作用的因子中,必然有一个起着主导作用②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一般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来完全顶替。

但某一因子在数量上的不足,有时可以靠另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③限定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长发育中的某一阶段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包括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了解)趋同适应: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于相同的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很相似的现象趋异适应:有些生物虽然同出一源,但在进化过程中在不同的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变得很不相同最小因子定律-----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物质的可利用量最接近于该物种所需的临界最小量时,生物生长就会受到这种最小量因子的限制木桶理论( Bucket theory ):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菁选2篇)

--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菁选2篇)

**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菁选2篇)**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复习1生态系统「要求」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基本原理,尤其是典型生态系统在生产力、生物量、食物链等能流方面的特征;掌握生态*衡和生态失调等基本知识了解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了解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理解调节物质循环的原则。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定义3.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式4.生态系统的组成5.生态系统的功能6.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流的概念(1)能源(2)能流的途径2.热力学定律与耗散结构理论(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2)耗散结构理论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分配与消耗(2)食物链与食物网(3)有毒物质的富集(4)生态金字塔(5)生态效率4.能源与人类社会(1)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2)世界及我国能源现状(3)能源策略(三)生态系统的生产力l、生产力概念(1)关于生产力的概念(2)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生产力(3)地球表面初级生产力的分布2.生物量(1)生物量的'定义(2)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区别(3)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3.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1)环境条件(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1)补加能源的作用**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复习2一、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2.生境4.限制因子5.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3.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te):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生活型和生态型:(1)趋同适应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2)趋异适应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1.简述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2.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及其补充。

3.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答:(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最新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

最新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尺度:某种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生境: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栖息的生态环境,或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食物或其他生物等。

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即该生物的生态幅。

生态位(基础与实际):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描述了某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基础生态位: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即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

实际生态位:一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

)光周期:在陆地上不同地理区域和季节里,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该定律成立的条件:一、生物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处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衡;二、考虑生态因子间的可补偿性。

)耐受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生态因子。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阿利氏规律:动物有一个最适宜的种群密度,种群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

阿仑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贝格曼规律: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动物大。

驯化(自然/人工):生物个体对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形态或生理的可逆变化过程(人工驯化: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生理调节反应。

气候驯化:有机体对自然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生理调节反应。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

城市生态学概论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概论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2、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调控对策的一门学科..3、城市生态位:是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4、生态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5、城市环境: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6、城市人口:居住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内;从事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活动;享受着城市公共设施所有人口7、城市人口容量:一个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8、城市环境噪声:主要是由运行中交通工具、各种工业设备产品噪声;以及人群活动噪声向周围生活环境辐射而产生9、城市环境容量:指城市环境对于城市的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10、城市灾害:指发生在城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总称..11、城市生态评价: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及法定的生态环境标准;对拟评价城市的生态与环境状况进行单要素与综合要素评价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过程..12、生态足迹:生产特定人口消费的所有资源及吸纳这些人口产生的所有废弃物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15、生态系统16、城市热岛:17、环境承载力:19、噪声污染:20.土壤污染:21.城市环境问题:22.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23.环境容量:24.空气污染:25.环境自净能力:26.生态平衡:27.城市植被:28.城市环境效应:是指城市中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综合效果29.城市固体废物:30.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城市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及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31.城市生态调控:根据生态控制论原理;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流进行调节;使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实现城市高效、和谐的发展目标..32、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33、多型:在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种群中一种以上的表现型;这种现象叫做多型..34、种群动态: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35、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是构成物种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组成成分..36、城市人群结构:指城市某一方面或某一特征的人群个体数占城市总人群个体数的比例;一般可分为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37、城市自然结构:组成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各部分、各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和联系称为城市自然结构38、净化作用:指部分生态因子具有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浓度的增加..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39、城市化水平: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最主要的指标;由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40.大气污染: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大气中某些成分超过正常含量或排入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生物和物体造成危害的现象..41、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42.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43.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二、选择题1、在城市生态位原理中;城市生态位可为分ABC..A、生产生态位B、生活生态位C、工作生态位D、还原生态位2、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口结构包括ABCD..A、性别结构B、年龄结构C、职业结构D、智力结构3、在城市用地结构中;城市用地包括AD..A、建设用地B、耕地C、林地D、非建设用地4、按用地类型、规模及位置;城市绿地可分为ABCD..A、公共绿地;居住地绿地B、单位附属绿地;C、防护绿地D、风景林绿地;生产绿地5、按使用性质和功能特征;城市绿地可分为ABCD..A、防护绿地、观赏绿地B、保健绿地C、科普绿地、生产绿地D、文史绿地6、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包括ACD..A、自然物质流B、太阳能流C、人工产品流D、废物流7、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包括ABC人口流及货币流..A、物质流B、能量流C、信息流D、泥石流8、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ABD;能源主要依靠煤炭..A、富煤B、贫油C、富油D、少气9、城市的人口组成包括BCD和流动人口;A、新增人口B、服务人口C、基本人口D、被抚养人口10、在生态承载力原理中;生态承载力包括ABC;A、资源生态承载力B、污染承载力C、技术生态承载力D、生态平衡11、对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的叙术正确的是ABC;A、生态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B、生态承载力的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C、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生态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则相反..D、当城市活动强度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则相反..12、在生态平衡原理中;生态平衡的自我调节主要通过系统的ABCD来实现..A、抵抗力B、恢复力C、自治力D、内稳态机制13、根据城市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对城市食物网D的措施来减轻和控制城市环境的污染;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A、加链B、长链C、短链D、减链14、生态平衡原理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包括ABD..A、生态要素的子规划B、产业结构的安排与布局C、减轻和控制城市环境的污染D、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15、城市化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正确的是ABCDE..A、地表径流超过渗透;增加洪水风险B、城市化提高;人类取用了更多的水C、取水量超高蓄水层补给量;城市沉降D、各种污染;致病与有毒物;被注入水中E、各种影响一起减少了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与丰富度16、城市人口容量主要包括ABC和现实条件人口容量..A、环境人口容量B、生物生理人口容量C、经济人口容量D、现实条件人口容量17、城市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结构中由AD构成..A、一条主链B、二条主链C、二条副链D、一条副链18、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具有以下特点AC..A、城市居民位于食物链的顶端B、城市居民位于食物链的始端C、有两种不同的食物链类型D、有三种不同的食物链类型19、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包括AC..A、生物性生产B、劳动生产C、非生物性生产D、非劳动生产20、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结构包括ABD..A、城市植物B、城市微生物C、城市环境D、城市动物2、人口增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ABC..A、住房拥挤B、交通堵塞C、就业困难D、交通流畅22、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特点有ABCD..A、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是以二氧化硫;颗粒物质为主的煤烟污染..B、北方比南方严重C、大城市最严重工业、交通稠密城市D、综合性城市、旅游城市、经济欠发达城市较轻23、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AC..A、资金匮乏B、资金充足C、管理不善;执法不严D、执法严格24、在城市地质灾害中;崩滑流灾害指的是ABD..A、崩塌B、泥石流C物质流D、滑坡、25、城市交通事故灾害包括BC..A、火灾B、车祸C、航空灾难D、洪灾26、我国城市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BCD和酸雨呈发展态势;A、大气SO2B、水土有机污染加剧;饮用水源质量下降;C、固体废物量逐年增加;有毒有害物质构成环境的主要隐患之一;D、噪声污染严重..27、城市环境容量的以下几种类型ABCD..A、城市人口容量B、城市自然环境容量C、城市工业容量D、城市交通容量28、城市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有ABCD..A、水桶理论、城市首位度理论B、贝吉曼的中心地理论C、城市顺序-规模分布理论D、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29、城市土壤类型包括BCD..A、黑土B、农田土C、自然土壤D、填充土30、城市噪声可分为以下几类ABCD..A、交通噪声B、工业噪声C、建筑施工噪声D、社会生活噪声31、城市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ABC..A、城市自然条件B、城市要素条件C、城市经济技术条件D、城市人口32、城市灾害主要有ABCD..A、地质灾害B、气象灾害、火灾C、各种交通灾害D、各种传染病和环境污染33、下列属于城市地质灾害的是AC..A、地震灾害B、火灾C、水土流失灾害D、水灾34、生态足迹的应用ACD..A、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分析B、城市灾害分析C、区域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分析D、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分析35、城市生态评价是城市BCD的基础和依据..A、环境保护B、生态规划C、生态建设D、生态管理36、城市景观生态元可分为AB..A、自然景观生态元B、社会经济景观生态元C、土壤景观生态元D、大气景观生态元37、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的结构、BC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宏观生态学分支学科..A、组成B、功能C、动态特征D、分布38、城市道路网络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ABCA、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B、利于环境;美化城市C、结合现状;节约用地D、交通流畅、随意占用土地39、景观元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D..A、拼块B、廊道C、结构D、模地40、城市生态调控的目标ABCD..A、经济目标高效B、社会目标和谐C、环境目标优美D、综合目标协调41、城市生态调控的原则正确的是ABD..A、三生原则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B、保持和扩大多样性、最低限制因子C、废物最大化D、废物最小化42.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人类活动;b、物质循环;c、乔木树种;d、草本植物;e、树木43.城市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a、自然b、人类c、人工d、非4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级转移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约为..a、90%;b、80%;c、10%;d、12.4%;e、11.7%45.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最主要、最高级的消费者..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人类46.城市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a、居住地b、消费c、生存环境d、生产47.大气中污染物是种物质的混合体..a、两种b、三种c、四种d、多种48.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基点是合理利用..a、环境容量b、光照c、土地d、资源49.生态系统调控的根本目的是达到生态系统的..a、利用b、延续c、发展d、优化50.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生物量最大的植被类型..a、森林资源b、草原c、农田d、水域51.我国的生活垃圾每年以的速度增加..a、8%b、10%c、15%d、8%~10%生态系统的组成空气污染类型煤烟型、化学型、混合型城市噪声类型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城市环境污染源环境承载力的内容类型林德曼效率生态平衡的调节途径五大环境危机城市环境自净城市污染环境效应的类型人为的空气污染源城市灾害的分类城市地质灾害类型、城市环境污染效应按照污染物引起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气体状态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SOx和硫酸雾、氮氧化物NOx、碳氧化物、碳氢有机化合物、光化学烟雾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A、执行计划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C、我们的共同未来D、21世纪议程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电力B、石油C、煤气D、柴油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C.估算分区用水量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A湖水B地下水C降水D江水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A、人文环境B、半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五指山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A.120B.100 C.80D.50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A、10~50%B、25~30%C、10~30%D、50~60%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13、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C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15、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A城市B乡村C群落D物种16、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论述;下列项不妥..A.城市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B.城市生态学可分成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C.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D.城市生态学是研究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发生和发展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学科17、次级生产是除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A初级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初级消费者D生产者18、下列不属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的是..A架空线B重力自流管线C地铺管线D地埋管线19、平面弯道视距界限内必须清除高于m的障碍物..A1.0B1.2 C1.4D1.520、下列不属于城市固体废物的是..A城市生活垃圾B.城市建筑垃圾C.农业固体废物D.危险固体废物21、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即是城市生态系统在满足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游憩、交通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A生产功能B物质循环功能C空间转换功能D信息传递功能E环境保护功能22、不属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内容及深度的是..A估算规划范围内固体废物产量B进行可能的技术经济方案比较C确定垃圾收运方式D 选择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方法E提出规划区的环境卫生控制要求23、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表现在..A物质、能量、人口等的高度集中性B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C城市生态系统的高层次性D.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层次性E城市生态系统的严密性24、一般情况下;城市的地理要素包括..A位置B气候C距离D人口E结构25、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网络大多是具有的网络..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经济属性D环境属性26、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上看有很大区别B.项目建议书阶段所做的只是对建设项目的一个总体设想;主要是从宏观上考察项目的必要性和主要建设条件是否具备;确定是否要推荐此项目;有没有价值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以防盲目建设C.项目建议书是建设程序的最初阶段;主要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以及行业、地区规定、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等宏观的信息D.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研究目的是推荐项目;建议是否进一步做可行性研究;而可行性研究阶段;则是要通过分析比较;择优提出详细工程方案;详细计算项目投入的资金和产出的效益等;它是项目立项的决策文件27、关于叠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栅格和栅格的叠合是最简单的叠合B在叠合的同时可加入栅格之间的算术运算C可用于对社会、经济的分析中和资源、环境指标的评价中D.矢量和矢量的叠合是在相同的矢量数据“层"之间进行的几何合并计算28、下列属于城市电话局所规划的主要内容的是..A.研究规划期内局所的分区范围、局所位置和数目、装设交换机械设备的容量以及大致建设年限的考虑B.注意用户密度;以合理安排局所数目C.研究整个市话网路近期至规划期的中继方式和其发展过程D.确定市话线路网在各个时期中的用户线路、局间中继线以及长市中继线等各段落;应分配的线路传输衰减限值E.确定近、远期城市邮政局所数量、规模29、人的活动有其规律性;饮食起居、居家出行;都有大致相同的时间;这使得人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呈变化..A.周期性B.间歇性C.区域性D.空间性30、GIS软件的几何量计算功能有..A计算不规则曲线的长度B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面积C计算不规则地形的设计填挖方D以上皆正确31、雅典卫城的中心是..A帕提农神庙B伊瑞克先神庙C胜利神庙D雅典娜铜像32、我们把各种研究系统的思路;统称为系统研究思路;下面不包括的一种是CA、白箱B、黑箱C、红箱D、灰箱33、生态型就植物来说;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不同分为三种;下列不属于的是DA、土壤生态型B、气候生态型C、生物生态型D、水体生态型34、根据信息产生、传输和接收方式的不同可将生态系统的所有信息分为三类;下列不属于的是CA、自然非生物环境信息B、生物信息C、化学信息D、经营信息35、从目前城市建设所进行的各种基建工程来看;各种元素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氧、硅A、钙、铝A、铁B、碳C、镁D、钠36、污水的二级处理中主要是处理CA、固体污染物B、有毒有害物质C、有机质D、氮37、正常的环境中;一般AdB被认为是噪声的卫生标准;超过的便是有害噪声A、40B、60C、80D、9038、下列哪一种消烟除尘技术是利用重力和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目的BA、旋风式除尘器B、沉降除尘室C、袋式滤尘器D、静电除尘器39、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中不包括的是DA、共同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多样性原则D、境外责任原则40、生态城市应该是A复合的开放的巨大系统A、社会—经济—环境B、社会—环境C、经济—环境D、环境—社会—经济41、生物入侵有可能会使入侵种迅速蔓延失控;造成土着种类濒临灭绝;并引发其他的危害;下列不属于入侵种的是DA、飞机草B、非洲大蜗牛C、薇甘菊D、扬子鳄42、是城市生态农业的模式有ABA日本体验农业模式B新加坡农业科技园模式C观光农业模式D旅游农业模式43、城市生态学以C为研究对象..A城市B人C城市生态系统D群体44、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是什么A人口增长过快B能源不足C粮食短缺D自然资源遭到破坏E环境污染45、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A综合作用B主导因子作用C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D因子作用的阶段性E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46、城市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A自然生态系统B经济生态系统年C人为生态系统D社会生态系统47、城市地质灾害主要包括A地震灾害、B崩滑流灾害、C海平面上升D酸雨48、从宏观城市整体环境规划到微观的细部环境设计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层次A城市总体景观B城市区域景观C城市局部景观D城市微观景观49、是城市生态农业的模式有A日本体验农业模式B新加坡农业科技园模式C观光农业模式D旅游农业模式50、城市生态系统缺乏是导致系统脆弱性的根源A统一性B多样性C系统性D条理性51、之后;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A工业革命B蒸汽时代C农业革命D二战之后5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在于是A人为生态系统B自然生态系统C社会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53、是城市的生命线;它既是食物又是原料;还是传递物质和能量的载体..A小麦B水C空气D粮食54、在中国;根据劳动职工按国民经济部门统计的分类;可将城市人口分为哪些类型A生产性劳动人口B非生产型劳动人口C无业D非劳动人口55、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主要部分变为人工的环境;城市居民为了生产、生活等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物、、文教和体育等城市设施..A交通、B通讯、C供排水、D医疗56、城市植被是指城市里覆盖着的生活植物;它包括城市里的、医院、街道、农田以及空闲地等场所拥有的森林、灌丛、绿篱、花坛、草地、树木、作物等所有植物的总称..A公园、B校园、C寺庙、D广场、E球场F泳池57、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C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三、填空1、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多样;越容易维持其稳定性..3、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顶端是人..4、生态承载力包括资源生态承载力、技术生态承载力和污染承载力;5、霍华德首次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city理论.6、城市生态调控的基本原理是生态控制论原理原理..7、城市生态系统在结构组成包括三大部分:社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统;8、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包括同心圆状结构、扇形辐射结构、带状结构、结构及多中心镶嵌状结构等9、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6中类及73小类..11、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用地结构中;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20%-32%..12、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0%-25%..13、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用地结构中;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8-15%..14、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包括物流、能流、信息流、人口流及货币流来维持的..15、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能源主要依靠化石燃料..16、城市的人口组成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基本人口、服务人口流动人口无固定户口和被抚养人口..17、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关系..18、2011年10月12日;“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做好准备”;20、城市生态评价的内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协调度的评价..20、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生产功能、生活功能;还原功能..。

生态学概论(简答题)

生态学概论(简答题)

生态学概论(简答题)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对于生态学概论的一些简答问题的回答:1.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生物群体、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生态系统是什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非生物因素和它们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功能单位。

它包括生物的组成部分(如物种、种群和群落),以及非生物的组成部分(如土壤、水和空气)。

生态系统的边界是模糊的,但它们通常被定义为具有相互依赖关系的生物和环境集合。

3. 生态位是什么?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角色和作用。

它包括物种的生活方式、其对资源的利用和其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

生态位可以有重叠,不同物种可以有不同的生态位分配,从而使得物种间能够共存。

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是怎样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通常是单向的。

太阳能被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在每个能量转化步骤中,一部分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能量流的方向是从生产者(植物)到消费者(动物),最终以死亡和分解的形式返回环境。

5. 生物多样性为什么重要?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生命系统的稳定和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它提供了许多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如保持土壤的健康、提供食物资源、控制害虫、调节气候等。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功能退化。

以上是对于生态学概论中一些简答问题的回答。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生态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生态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生态学概论习题及答案生态学概论习题及答案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揭示了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学习生态学的过程中,习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生态学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生态学概论的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一:什么是生态学?它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

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地区内,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种类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物圈则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总体。

习题二:什么是生态位?它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它包括物种所占据的生活空间、所需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等。

生态位的作用是帮助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避免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实现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习题三: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哪些价值?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种类丰富程度和生物的遗传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物多样性能够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生物多样性能够提供药物和其他生物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保障。

此外,生物多样性还能够提供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丰富人们的生活和知识。

习题四:什么是生态足迹?它如何反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答案: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社区或一个国家所需的土地和水资源,以及处理废物所需的土地面积。

它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生态足迹大的地区意味着消耗了更多的资源,产生了更多的废物,对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因此,通过计算生态足迹可以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可持续性影响。

习题五: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它对人类的福祉有何影响?答案: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2、可持续发展二、问答题1、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2、论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填空题1、当前生态学发展的主流是研究及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组成、属性、结构、功能、生态过程及调控。

2、在全球变化中,目前比较严峻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及等生态问题。

3、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的状态。

第二章生态系统一、名词解释1、系统2、生态系统二、问答题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论述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填空题1、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是一种,既有各组分的功能,又有各组分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2、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构成一个功能整体。

3、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三大功能类群生物。

4、按照人类干扰的方式和程度,生态系统可分为、和。

5、生态系统健康不仅是指的健康,而且还包括的健康和健康。

6、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保证生态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2、生态作用3、生态适应4、生态幅5、胁迫6、生态位7、阳性植物8、阴性植物9、耐阴植物10、生活型11、生态型12、光周期二、问答题1、主要生态因子、限制因子、最小因子的区别?2、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3、三基点温度与积温的生态学意义?4、森林的主要生态作用?5、以沙漠植物为例,论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三、填空题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将生态因子分为、、、及5类。

2、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主要表现为环境因子对生物的、生物对环境的和生物对环境的三种形式。

3、生物所在环境中的某种生态因子或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该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生态学概论习题答案

生态学概论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环境问题、生态学环境、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限制因子定律、生态位、竞争排斥原理、范霍夫定律、光饱和点、光补偿点。

种群、生态对策、环境容纳量、内禀增长率、异质种群、年龄结构。

群落、群落交错区、群落演替、边缘效应、先锋物种、同资源种团、生态等值种。

生态系统、生物量、食物链、食物网、生物地化循环、生产量、生物放大作用选择题1. 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是(B )?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2.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属于( A )?A. 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3.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此现象可由以下( A )来解释。

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乔丹法则D.谢尔福德定律4. 来自冷气候地区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地区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可把此现象称为( B )。

A. 比尔定律B.阿伦法则C.乔丹定律D.贝格曼规律5. 下列有关群落交错区特征的论述中,哪一个描述正确( B )?A. 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 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 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 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6. 森林砍伐后,群落从草本阶段开始,经过灌木阶段,一直演替到乔木阶段,下面论述中哪一个描述正确( A )?A. 该种演替既属于次生演替又属于进展演替。

B. 该种演替既属于次生演替又属于逆行演替。

C. 该种演替既属于原生演替又属于进展演替。

D. 该种演替既属于原生演替又属于逆行演替。

(B )8. 下图为洛特卡-沃尔泰勒竞争模型图解,K1、K2分别为物种1和物种2的环境容纳量,α12为物种2对物种1的竞争系数,α21为物种1对物种2的竞争系数。

根据下图,可以得出()。

A. 物种1会将物种2竞争排除掉;B. 物种2会将物种1竞争排除掉;C. 两物种能稳定地共存;D. 两物种不能稳定共存。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开展。

思考题:1生态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有何联系与区别?2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为什么说“生态学在解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开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请举一例试分析之。

4试分析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特征。

5谈谈你对学习?生态学?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生理、生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根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要素。

〔大小范围、具体、相对〕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是环境因子的一局部。

生活因子: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

所有生活因子构成生存条件。

生境: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直接性与间接性,限制性作用〕〔1〕综合作用自然界不存在孤立的生态因子,也不存在单一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间总是互相促进、相互制约,任何单一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如光强——土壤温度、空气湿度、水分平衡、气温等——植物生长。

〔2〕主导因子作用生态环境中各因子地位不同,一般情况下,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其它因子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该因子即为主导因子。

〔3〕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活因子同等重要,不可或缺,具不可替代性或同等重要性。

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缺乏,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仍可获得一样的生态效应。

即为可补偿性〔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或发育阶段有不同需求,不同阶段同样生态因子或其组合的生态作用不同〔5〕直接性与间接性间接因子通过直接因子表达,如地形因子属间接因子。

生态复习资料

生态复习资料

生态复习资料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面。

要在生态学领域取得成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则。

本文将提供一些关于生态学的复习资料,帮助你在考试前巩固知识。

1. 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系统。

- 种群:同一物种个体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的集合。

- 生物群落:同一生态系统内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群落的集合。

- 生物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 生态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 基因流动:基因在不同种群之间的交换。

-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同层级之间的转移和利用。

2. 生态学的原则- 普遍性:生态学原理适用于所有生物和生态系统。

- 动态性: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和演化的。

- 层次性:生态学可以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 联系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相互依赖和影响。

- 稳态性:生态系统具有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 非线性: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常常是非线性的,存在阈值效应和突变。

3. 生态学研究方法- 野外观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记录生物的行为和生态特征。

- 实验设计:通过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来研究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响应。

- 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工具和模型来推断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动态。

- 分子技术:使用分子工具研究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流动。

-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和无人机等技术监测和分析大规模生态系统的变化。

4. 生态问题与挑战- 过度开发和资源枯竭: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 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引入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 污染: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对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 资源分配不均衡: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了社会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5. 生态学的应用- 自然保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生态学复习重点及方法

生态学复习重点及方法
做真题:通过做历年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难度,提高应试能力。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题型、难度和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 率。
熟悉题型和考试要 求
掌握知识点和重点 内容
学会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方法
注重实践和应用能 力的培养
合理分配时间,根据题目难度和分值安排答题时间 先做自己擅长的部分,提高整体得分率 遇到难题时,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先做其他题目,最后再回过头来解决难题 重视答题顺序,先易后难,避免漏答和错答
保持冷静,不因紧张而影响发挥 提前到达考场,熟悉环境 仔细审题,不遗漏任何细节 遇到难题时,不要慌张,先放下,最后再做
拓展阅读与资料推荐
《物种起源》: 查尔斯·达尔文的 经典之作,对生 态学和进化论有 深远影响。
《生态学基础》: 雷内·卡森的经典 教材,全面介绍 了生态学的基本 原理和实践应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 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 结构)和营养结构(食 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 能:物质循环、能 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 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 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 态,是生态系统发育 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生态稳定性是指生态 系统在面对环境变化 和外力干扰时,能够 保持结构和功能的相 对稳定的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物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种群数量 会随时间变化而波动,具有一定的 周期性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 要特征,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 约
生态学重点知识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种群的空间分布和格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种群的数量动态和调节机制
添加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如何研究生态学?3.1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包括通过观察找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正确的假设应具有可预测性。

生态学模型:对生态系统行为进行描述和预测。

3.2 方法的重要性3.2.1 变量的测量:如何确定调查方法?样方多大?变量的选择。

3.2.2 实验设计:需不需要设置对照?试验中需要设置多少重复?注意你收集的数据是否正确?数据是否在生物学上进行解释?3.2.3 统计方法:简单统计分析(T-检验、F-检验等),多变量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

3.3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3.1野外调查。

优点:在自然条件下直接收集数据,数据正确的话,可以正确地解释自然现象。

不足:可重复性不强。

3.3.2 实验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野外试验。

优点:变量(生态因子)可以严格控制、可过相对可靠、可重复性高。

不足:由于野外可能有很多因子在起作用,实验法仅挑选了少数因子进行控制,结果可能与野外的实际情况有偏差。

3.3.3 数学模型。

优点:高度抽象、能处理在野外不能处理的问题。

不足: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同,模型应用不当容易出现偏差生态因子------通常分为两大类(了解)(1)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有机体(同种或异种);(2)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温度、光、湿度、pH、氧气等------生态因子还可以划分为条件(conditions)和资源(resources)(了解)条件:有机体不能消耗也不能耗尽的生态因子,如对鱼类来说温度、酸度、太阳辐射是它的条件。

资源:有机体可以利用并可以耗尽的生态因子,如对植物来说光和无机营养物就是资源,对动物来说食物和空间就是资源。

资源与条件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如太阳辐射对昆虫来说是条件,但对植物来说就是资源。

有时,同一因子既可以是资源,也可以作为条件,如在干旱季节,水分对植物来说是资源,而在雨季,特别是降雨量非常大时,水分却变成了条件Begon等将生态因子分为条件与资源有关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的两点补充(了解)奥多姆(Odum,1983)认为,在利比希以后的许多工作表明,最小因子定律如果用于指导实践的话,必须加上两个补充的定理:(1)利比希定律只有在严格的稳定状态的条件下,即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的状态下,才能应用。

(2)因子的替代作用(factor substitution),即当一个特定因子处于最小量状态时,其他处于高浓度或过量状态下的物质,可能会具有替代作用,替代这一特定因子的不足;至少是化学性质上接近的元素能替代一部分。

例如,软体动物的壳需要钙,钙可能是主要限制因子。

如果环境中有很多的锶,它就能部分地替代钙。

生态幅的概念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或称为最低度,ecological minimum)和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或称为最高度,ecological maximum),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为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这个能耐受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根据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的宽窄(生态幅的宽窄)可生物划分为广生态幅和狭生态幅生物,如下表:3.2.3 有关耐受性定律的几点补充1)同一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是不同的;2)对所有生态因子的耐受性都很宽的生物,分布一定很广;3)在一个生态因子处于不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受力可能下降;即生物对各生态因子耐受性是相互影响的。

4)繁殖期对很多生物都是一个临界期,生态因子在此时最可能成为限制因子;5)一种生物的耐受性范围越广,对某一特定点的适应能力也就可能越低。

相反,狭生态幅的生物在其生态幅范围内生活力虽强,但却失去了对宽生态幅的适应或调整能力;6)经常可以发现,在自然界中,生物并不总是在某一特定生态因子处于最适的环境中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其他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特别是在有其他生物的竞争下,生物的耐性限度被迫作出改变,见下图。

3.2.4 耐受幅度的调整1)驯化定义1:如果一种生物长期生活在它的最适生存范围一侧的环境条件下,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该种生物耐受曲线的位置移动,并可产生一个新的最适合生存范围,而适宜范围的上下限也会发生移动。

定义2: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缓慢地改变某一生态因子,使其逐步偏离生物对该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生物对该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也能相应地作出调整,以适应改变了的生态条件。

这种现象叫驯化。

驯化可分为实验驯化(Acclimation)和气候驯化(Acclimatization)实验驯化:短期驯化,是指生物在短时期里,通常是在实验条件下(或人工诱导下)完成的生态幅调整。

气候驯化:长期驯化,是指生物在自然条件生态因子发生长期的缓慢变动下作出的耐性限度调整。

2)休眠休眠的定义:休眠是动植物处于不活动状态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是动植物抵御恶劣环境条件的一种生理防御机制。

休眠的主要形式:植物种子和昆虫卵(如卤虫)的滞育;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的冬眠;一些昆虫的夏眠。

密度制约增长模型(Density dependence growth model),又称为逻辑斯蒂增长模型(Logistic growth model),增长曲线一般成S型。

3.4.1模型的假设(Assumptions)(1)种群增长是有界的,即设种群在有限的环境中增长,资源、空间等条件的受到限制[Resources are not unlimited ](2)世代重叠,增长是连续的[Overlapping generation](3)种群没有迁出、迁入[Unconsidering immigration and emigration](4)没有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 is not considered](5)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成为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通常用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种群将不再增长,dN/dt=0。

(6)设想使种群增长率降低的影响是简单的,即其影响随着密度的上升而逐渐地、按比例地增加。

例如:种群中每增加一个个体就对增长率降低产生1/K的影响。

若K=100,每个个体产生1/100=0.01的抑制影响,或者说,每一个个体利用了1/K的空间,若种群中有N个个体,就利用了N/K的空间,而可供继续增长的剩余空间就只有(1-N/K)了。

3.4.3 S型种群增长曲线(Sigmoid curve)种群增长曲线不再呈“J”型,而呈“S”型(Sigmoid)。

根据3.4.2中的假设(5)和(6),S型曲线同样具有两个特点:(1) S 型曲线有一个上渐近线(Upper asymptote ),即S 型增长曲线渐近于K 值,但不会超过K 值;(2) 曲线变化是渐近的,平滑的,而不是骤变的。

从曲线的斜率来看,期限变化速率慢,以后逐渐加快;到曲线中心有一个拐点,变化速率最快,以后又逐渐变慢,直到上渐近线。

3.4.4 增长模型由上式两边求积分得下式其中,K 为环境容纳量,(1-N/K 为剩余空间或称为未利用的增长机会,unutilized opportunity for growth ),r 、t 、N 与指数增长模型一样,a 是新出现的参数,其数值取决于N 0,是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的。

3.4.5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方程)的生物学意义或模型的行为(1)如果种群数量趋于0,那么剩余空间(1-N/K )就逼近于1,这表示几乎全部的空间尚未利用;种群增长近于指数增长,或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能充分地实现。

)1(rN K N dt dN -=r ta e 1K t N -+=环境阻力(斜划线部分)(2)如果种群数量N趋向于K,那么剩余空间就逼近于0,表示几乎全部K空间已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不能实现。

(3)当种群数量N,由零逐渐地增加到K值,(1-N/K)由1逐渐地下降为0,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变小,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的可实现程度逐渐降低;并且每增加一个个体,这种抑制性定量就是1/K(称为拥挤效应Crowding effect)。

因为其影响定量大小与拥挤程度呈正比,有学者将这种拥挤效应产生的影响称为环境阻力。

3.4.6 逻辑斯蒂增长的五个时期逻辑斯蒂曲线常可划分为5个时期(如下图所示):(1)潜伏期(Latent phase)或开始期(Initial phase):种群数量增长很慢;(2)加速期(Accelerating phase):种群增长呈指数式,加速度大于0;(3)转折期(Transition phase,inflecting phase): 拐点所在位置,增长速度最快,加速度等于0;(4)减速期(Decelerating phase):种群增长速度降低,加速度小于0;(5)饱和期(Asymptotic phase):增长速度趋向于0。

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ed yield,MSY)人类利用资源生物犹如“捕食”作用,许多捕食者消耗被食者生物,多数是种群中注定要自然灭亡的“剩余”(Surplus)部分。

对资源不加利用或不充分的利用,并不一定能使资源增加,而是徒然的浪费。

另一方面,不科学合理地利用,如过捕过猎,会导致一些物种灭绝。

因此,从种群生态学的观点来对待资源生物种群的科学利用问题,可以被认为是现代应用生态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格雷厄姆(Graham)1935提出,要使种群维持最大产量,就应该使资源种群保持在N=K/2的水平。

下表列出了一个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最大可持续产量(表中的增加量)与种群数量(表中的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当N=2/K时,增加量(dN/dt)最大,此即最大可持续产量,因为MSY=dN/dt=Nr(1-N/K),将N=k/2代入上式可得MSY=rK/4。

上例的MSY=rK/4=1*200/4=50。

生活型谱与环境的关系高位芽植物占优势:温暖多湿;地面芽和地上芽植物占优势:较长寒冷季节;地下芽植物占优势:冷湿;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干旱地带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在一定时间段内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生产的全部有机物质的量(数量、重量或能量)。

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生态系统内单位地表面积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后剩余的有机物质的量(或能量)。

即有NP = GP -R,式中,NP:净初生产量,通常以自养生物的生物量累积表现出来;GP:总初生产量;R:自养生物的呼吸量初级生产力的测定(Measurement of primary productivity)⑴收获量测定法适用:陆地生态系统方法:定期收割,干燥,折算成每年每平米干物质的重量或能量;⑵氧气测定法:水生态系统⑶ CO2测定法:陆地生态系统⑷放射性标记测定法⑸叶绿素测定法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1)次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的一般过程2)次级生产力的测定(Measurement of secondary productivity) ⑴根据同化量和呼吸量计算C=A+FU································①式中,C:动物从外界摄食的能量;A:被同化的能量;FU:粪尿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