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3篇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3篇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两种电荷教学反思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两种电荷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赏析。

《两种电荷》教学叙事及反思

《两种电荷》教学叙事及反思

2016.9.5阴《两种电荷》的前前后后8月24号开学,我们学校又来了两位物理教师,其中一位与我们一起教九年级,银老师。

从此我们教研的氛围变了…这位老师很有思想,又很亲切,不多久我们就打成一片,为上好第一节课都献计献策。

首先是课的设计,为了让学生对物理感兴趣,我们设计了很多创设情境的方法:1.拿梳子摩擦后吸引纸屑。

这种方案大家都不陌生,很熟悉,只要空气不十分潮湿,纸屑小一些,效果都不错,我们不论是阴天还是晴天做,都能成功。

我们准备实验时效果确实很好。

2.摩擦气球吸引纸屑。

准备实验的那一天是晴天,用头发摩擦气球后,靠近纸屑,结果大量纸屑被吸起来,效果非常好。

3.如果都演示互相吸引的情况,学生的好奇心不会被激发起来。

所以我们想让摩擦过的气球相互排斥,可是没有支架,长杆,于是王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她把两个气球的顶部同时用头发摩擦,然后把其中一个气球贴在黑板上,用手拿另一个气球去靠近它,发现,贴在黑板上的气球被追的直跑,效果可明显了。

4.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靠近轻小物体--水流,观察现象。

操作是这样的:先把气球用毛皮摩擦,然后拿一个大烧杯放在桌面上,在注射器里吸满水,向下推动活塞,形成向下流淌的水流,让气球靠近水流,发现水流明显变弯了。

其次是生成。

这四种方案中,第一种方案大家都不陌生,很熟悉,只要空气不十分潮湿,纸屑小一些,效果都不错,我们不论是阴天还是晴天做,都能成功。

而且我们都成功了。

第二天下雨,阴天,效果不好,后来,大家进行改进,不用头发与气球摩擦,而是换毛皮与气球摩擦,由于阴天皮毛都是放在电褥子上面烘干。

这是王红老师想出来的方法。

上课时效果也很成功。

但是气球相互排斥的现象都失败了,气球根本就不能贴在黑板上。

所以这个气球当时取消了。

气球吸引水流的实验也是效果不十分明显,我做了好几次,才成功一次。

第三天阳光明媚,银老师已经让学生准备了气球,他很自信,因为我们是阴天讲的课,而他这节正赶上是晴天,于是在午后的第五节去上课了,另一种情况出现了,学生拿着自己吹的大大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往黑板上靠近,结果也是不贴在黑板上,这是为什么呢?下课后,银老师很失望,在班级那么多孩子中居然一个带电的都没有,猜想,是因为,炎热的天气,孩子们刚吃完中午饭,就上课了,孩子们个个都满头大汗,这种情况下怎么摩擦起电呢?感慨:就这一节课我们准备了一星期,预设了各种方案,结果还是在生成的时候有出入,上好一节课真的不容易啊。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形象思维能力
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物理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 学生学习能
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刺激记忆手段 力分析
多的知识记忆深刻,遵从记忆规律。偏重于形象思维,
对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自我
认识较模糊、片面,但自我意识却不断增强。 我所代的学生共有 150 多人,3 个教学班。其中约
两个气球摩擦自己的头发,之后把两个气球摩擦过的一
面相互靠拢,会看到气球飞开,指导学生分析原因,得
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现在的教学不能再用填鸭式教学,也不能再搞题海
战术。转变方式首先要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基础,接
受能力;其次要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合理的目标,结合学
课例研究综 生的实际展开教学,认真构思每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
80%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弱,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 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认真一些,但分析能力却不及 男生。学生成绩参差不齐。196 班相对好一些,190 和 194 稍差些。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上物理课,学习热情 也很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但是课后懒散,不认 真复习,不爱动脑筋,做作业遇到难题就放弃,所以成 绩都不是很理想。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 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 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喜欢抄作 业。
发光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看到
的现象理解了导体和绝缘体,并学会了分类。
在讲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我用气球让学生动
手实验,指导学生用一个吹胀了的气球摩擦自己的头
发,然后让几个头发长的女同学上黑板来演示,让和头
发摩擦后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头发飘向气球。让学 教学过程

两种电荷教案及反思

两种电荷教案及反思

两种电荷教案及反思第一篇:两种电荷教案及反思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1.观察演示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规律。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金属间的电子自由移动。

【教学准备】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碎纸屑、梳子、塑料包装绳、金属杆、铁架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课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起纸屑;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为什么呢?(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新课讲授:(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

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2、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2)、两种电荷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演示实验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两种电荷》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两种电荷》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综 的理念要求:学生是教学认知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认知

的主导。在这节课上,由于我的设计和在课上的教学行
为处处体现教师的行为的示范,替代了学生的意见表
述、思考、讨论,没有给学生说话的时间,“让学生观
察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也许正在思考,而教师就迫
不及待的演示了结论,从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程中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比如对于“两种电荷的规
教材分析 定”、“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等过去需要大篇幅才
能讲清楚的内容,教材只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简略带过。
2、教材淡化问题的结果,更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
果的过程,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比如,关于“摩
擦起电的原因”,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解释,而是让学生
在课后进行猜测、交流,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
么?由此使自己想到什么?在此基础上指出金属中存
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难
点,不必考虑知识的严密性)
布置作业
这是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何上得让学生懂,
必须把握尺度。上课时候一定做到拓展适可而止。对物
质结构的认识需要比喻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加深
印象。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出来。课程改革
力分析
3、学生思维不够活跃,不肯动脑筋,不能积极参
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向其他同学提出相关的
问题。
4、大多数学生对演示实验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不能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来解答本质问题
教学策略选
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小组合作讨论、练习
择与设计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将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挂”在黑板上,并请 学生说出这是什么现象。 进行新课 (一)摩擦起电 演示下列两组实验:(采用对比实验,便于学生发 现其中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用梳子靠近易拉罐;用玻璃棒靠近碎纸片;用 橡胶棒靠近碎纸片; 2、用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靠近碎纸片;用毛片摩擦过橡胶棒靠近碎纸片;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两组实验中的梳子、玻璃棒、橡胶棒有什么不同? 由此引出带电的概念及摩擦起电现象。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演示下列实验,请学生说出发现了什么?(培养学 生归纳能力) 1、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 璃棒,再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 1、2、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 橡胶棒,再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 3、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1.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原子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

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容一、激趣导入【情境创设】播放视频:有趣的放电现象。

【设置悬念】同学们知道这种神奇现象的原理吗?【引入新课】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实验。

神奇的电到底是什么?从今天我们就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种电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有兴趣的观看。

交流热议。

二、探究新知1.摩擦起电【问题过渡】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实验】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很多,想用给你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手试试吗?【实验器材】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

两种电荷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两种电荷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徐强单位名称143团第一中学填写时间2020.8.28学科物理年级/册八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题名称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的实质
难点名称电荷的相互作用,摩擦起电的实质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1.微观物理学是比较抽象的,电子式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只依靠想象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1.头一回接触电,对微观世界不了解。

难点教学方法1.情景法。

通过图片引入课程,形象生动。

2.通过实例讲解,分析解答
3.练习法。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但是涉及了什么物理原理呢?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通过小实验,验证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时通过动图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里的原子模型,并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物理知识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通过两道选择题,加深孩子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题目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不是有了电,而是带了点,仅仅是电荷的转移,
小结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摩擦起电的实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2.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电荷e=1.6×10-19C。

4.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5.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电世界引入。

二、新课教授(一)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1.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2)冬天,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看到点点火花,这是为什么?2、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3、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4.教师演示:(1)毛皮与橡胶棒A摩擦,A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橡胶棒A带电.――规定为负电荷(positive charge).(2)丝绸与玻璃棒B摩擦,B也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玻璃棒B也带电.――规定为正电荷(negative charge).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多媒体演示.(1)A与A作用;(2)B与B作用(3)A与B作用――相互吸引.分析:①A与A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B与B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②A与B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A与B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③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A或B作用发现,凡是与A吸引的就必与B相互排斥,凡与A排斥的就必与B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方法一:利用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检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实质2.知道电荷量及单位3.知道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4.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作用5.了解原子结构及原子呈电中性原因6.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及导体导电原因二、教学重点1.电荷间相互用2.原子结构三、教学难点1.摩擦起电的实质2.原子结构四、教具:不同类型验电器两个、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碎纸片、通草球等。

五、教学教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学生看课本P32-35。

引入: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所有的用电器只有电才能工作,那么我们天天提及的“电”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学生和电有关的知识,今天我们从最基本的电荷开始电学的学习。

(二)摩擦起电问题1:橡胶棒是否带电?怎么证明?物体带上电和没有带电有什么区别?1.对比演示:(1)不带电和带电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吸引碎纸片和通草球;(2)吸引的纸片有一部分“弹开”。

(如果学生发现了可以提出,否则可以不讲。

)问题2:橡胶棒和玻璃棒带电了吗?用的什么办法让它带上了电?一个物体如果带上电有什么的性质?总结:(1)带电性质:吸引轻小物体;(2)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的例子:(1)冬天脱衣服冒火花;(2)梳头时头发跟梳子一起;(3)毛衣容易脏;(4)电视电脑屏幕容易吸灰;(5)油灌车下面拖着一条铁链;(6)纺织工厂要保持空气潮湿;(7)买食物时,薄塑料袋容易沾在手上甩不掉等。

(三)电荷及其相互作用1.两种电荷引入:橡胶棒和玻璃棒都可以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上电,都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它们带的电性质是不是一样的呢?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1)丝绸←→玻璃棒带正电:记+,“丝玻正”;(2)毛皮←→橡胶棒带负电:记-,“毛胶负”。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引入: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也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那么把带正电的玻璃棒和带负电的橡胶棒放在一起会不会相互吸引呢?得出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两种电荷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两种电荷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难点)。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4、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重点)
教学流程
实验探究一
请同学们准备好干燥的塑料笔和碎纸片
第一步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塑料笔直接去接触碎纸片观察实验现象。

(笔能否吸引碎纸片?)
第二步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塑料笔与头发摩擦后再去接触碎纸片观察实验现象。

(笔能否吸引碎纸片?)
让同学们带着疑问带电体具有什么性质?
通过实验现象让同学们知道什么叫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实验探究(二)
通过观看动画让同学们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小结进行巩固
合作学习(1)
学习33页电荷量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回答电荷量相关的简单问题。

合作学习(2)
观看验电器动画了解验电器结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

课堂训练
例题1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中性物体失去部分电子带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电。

例题2
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

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带电。

通过两个例题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自然界有且只有正、负种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5、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6、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五章 第一节《两种电荷》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五章 第一节《两种电荷》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知识构成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摩擦起电是学生熟悉的电现象之一,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物理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主要由“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三个部分组成。

本节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与开始。

2、课标要求:一是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教材首先通过图片展示了熟悉的生活现象“与头发摩擦过的梳子会吸引碎纸屑”“摩擦过的气球会使细水流弯曲”等现象,引起学生的关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课标的第二个要求是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材编排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这个重要的实验,以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对课标的基本理念的理解,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现象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3、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4、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是对电荷的认识。

三、说学情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中,对摩擦起电现象以及导体和绝缘体已经有一些印象,但是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此现象并且涉及电荷的移动,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习惯、能力: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集体荣誉感,而且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组内成员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方式已经形成,而且学生还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电荷》教学反思

《电荷》教学反思

《电荷》教学反思电荷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电荷的概念并能够灵便运用是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对电荷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一、引言概述电荷是物质中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决定了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电荷概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应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概念理解1.1 引导学生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通过实验和示例,匡助学生理解电荷的传递和积累过程,以及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1.3 引导学生思量电荷的本质是什么,以及电荷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际运用2.1 利用电荷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静电吸附、闪电产生等,让学生感受电荷的普遍存在。

2.2 引导学生应用电荷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电荷在电路中的传递和分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3 鼓励学生开展相关实验,深入理解电荷的特性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深化学习3.1 引导学生探讨电荷与电场、电势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匡助学生建立更为完整的电磁学知识体系。

3.2 引导学生学习电荷运动的数学描述,如库仑定律等,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3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电荷在微观世界中的作用,如原子结构中的电荷分布等,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评价反思4.1 定期进行电荷概念的测试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4.2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

4.3 鼓励学生参预电荷相关的竞赛和研究项目,激发学生对电荷概念的兴趣和热情。

总结:通过对电荷教学的反思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荷的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翼教师们能够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电荷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一、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单位,验电器原理及作用实验探究一:摩擦起电1.用塑料尺子摩擦头发,发现塑料尺子____________。

2.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够_______________。

3.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发现橡胶棒能够_____________。

4.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发现玻璃棒能够______________。

【结论】: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同时说明带电物体有一个特点,能够_______轻小物体。

反馈练习一: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容易吸附灰尘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实验探究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排斥的带电体必然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________;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排斥的带电体必然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________。

【结论】:自然界中只有_____种电荷。

我们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___________;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____________。

进一步探究:做法现象结论将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将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将一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另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结论】: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你能解释为什么塑料绳子会蓬松起来?因为通过摩擦使绳子带有_____(同/异)种电荷,而且_______(同/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吸引/排斥)。

自学课本33页第三、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______,他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

2.验电器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_________。

《两种电荷量》教学反思

《两种电荷量》教学反思

《两种电荷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两种电荷量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过程的观察和学生反馈,我对这次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采用了简单明了的教学策略。

我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法律术语,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我运用了一些生活中易于理解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电荷量的概念和应用。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以促进他们的主动研究。

我采用了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学生反馈的调查。

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这次教学内容表示满意,并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对某些概念仍
然存在困惑。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
生的问题,并提供更清晰的解释和指导。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我认识到了两种电荷
量教学的一些优势和不足之处。

我将继续运用简单明了的教学策略,并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并根据学
生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荷》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一〉教材分析《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摩擦起电现象第二部分:两种电荷规定方法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第三部分: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第四部分:电荷量及其单位第五部分:元电荷及原子结构、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三〉重、难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是教学重点,而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5.1-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为今后的有所教学质量有所强化,八年级物理教师们对于两种电荷的教学需要哪些反思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八年级我们物理三种电荷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五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一)怀着忐忑的心情把《电荷》这节课上完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参与活动,现在心情仍在起截叶之中。

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很多的,可以说教学实践中又多了一次历练,收获很大,下面就我的感想总结如下:一、要深入挖掘教材,课前充分备课自己从教五年了,“电荷摩擦起电”一节课那时用旧教材上过,自以为十分熟稔了,但在备课过程中,自己一遍遍地阅读研究教材,才发现北大附中改了很多,把以前三节课集结成的内容压缩成一节内容,而且把摩擦起电的原因的内容公布于众了。

这节课是初中物理部分的第一节课,摩擦学员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

因为从电的发展史来看,西方人首先难以获得得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导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以后内容可以为这部分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个好头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动一番脑筋,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实验、学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各部分大自然知识的衔接和过度上要做到自然。

二、要不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政策性地位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方法,教师要不断地缓解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多地贯穿在教学之中。

课上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坚持得还好,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果也较好。

让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效率,学生明白了,就无需老师再讲了。

而我这节课中由于我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没能分组实验,只是做了建模实验,而且讲的较多,没给学生更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试验去探究,这是以后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三、要恰当应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教学,多做实验,做好实验。

《电荷》教学反思

《电荷》教学反思

《电荷》教学反思引言概述:电荷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学习电磁学的学生来说,理解电荷的性质和行为是非常关键的。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电荷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和误解。

本文将对电荷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正文内容:1. 电荷的基本概念1.1 电荷的定义和单位详细阐述电荷的定义,即电荷是物体所带的一种基本属性,单位是库仑。

解释库仑的定义和与其他单位的关系。

1.2 电荷的性质阐述电荷的性质,包括电荷的两种类型:正电荷和负电荷,以及电荷的守恒性和叠加性。

2. 电荷的生成和传递2.1 电荷的生成方式详细介绍电荷的生成方式,包括摩擦、接触和感应三种方式。

解释每种方式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2.2 电荷的传递方式阐述电荷的传递方式,包括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传导和绝缘体中的电荷迁移。

解释两种方式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3. 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3.1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详细阐述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包括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概念。

解释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3.2 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解释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包括受力方向和轨迹。

介绍电场对电荷的加速和减速作用。

4. 电荷与电路的关系4.1 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详细介绍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规律,包括电流的定义和单位,以及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4.2 电荷在电路中的分布阐述电荷在电路中的分布规律,包括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荷的分布情况。

解释电荷在电路中的平衡状态。

5. 电荷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5.1 电荷的辐射和吸收详细介绍电荷辐射电磁波的过程,以及电荷吸收电磁波的现象。

解释电磁波与电荷之间的相互转化。

5.2 电荷的感应和感应电流阐述电荷感应和感应电流的概念和原理,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场景。

总结:通过对电荷的教学反思,我们发现学生对电荷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深,对电荷与电场、电路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掌握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实际应用的示范,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提高他们对电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为今后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八年级物理教师们对于两种电荷的教学需要哪些反思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八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电荷》这节课上完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现在心
情仍在起浮之中。

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很多的,可以说教学实践中又多了一次历练,收获很大,下面就我的感想总结如下:
自己从教五年了,“电荷摩擦起电”一节课以前用旧教材上过,自以为十分熟悉了,但在备课过程中,自己一遍遍地阅读研究教材,才发现新教材改了很多,把以前三节课的内容压缩成一节内容,而且把摩擦起电的原因的内容删掉了。

这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第一节课,
摩擦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

因为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得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个好头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动一番脑筋,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实验、学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尤
其各部分知识的衔接和过度上要做到自然。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方法,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穿在教学之中。

课上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坚持得还好,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果也较好。

让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明白了,就无需老师再讲了。

而我这节课中由于我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没能分组实验,只是做了演示实验,而且讲的较多,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实验去探究,这是以后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必须处于辅助地位。

在以往作课时自己做了些幻灯片,可使用后发现效果不好,好像为了放幻灯片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严重束缚了教学活动。

课堂上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时我们是不能预知的,这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是一个考验,按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上课,感觉教师会被课件牵着走,影响教学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会使学生感到学的知识可信,且印象深刻,考虑到32中的实际情况,我放弃了课件,把重点放在了演示实验上。

1、在学生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应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实验方法。

在这点上没有
设计好,应该事先做好学案,或用小黑板列成表格,在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填写下来。

做课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较多,学生记不住,归纳起来就显得乱了些,也容易出现偏差。

2、这次讲课中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效果不好,这主要是跟温度有关,另外再加上自己手上
有些出汗,但实验效果还算不错。

3、课堂达标检测未能安排好。

(在学校的试讲时安排了一组试题,并做了讲评)
4、语言上还要更精练些,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5、板书书写过程中由于有些紧张出现一个漏字,还好并不影响知识的准确性,这方面以
后还要加强锻炼。

总的来说,感觉这节课整体上的把握不如在我自己学校里的试讲效果好,参加这次活动
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得到了历练,收获很多,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提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1.在学生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应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实验方法。

在这点上没有设
计好,应该事先用小黑板列成表格,在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填写下来。

上课过程中
的实验现象较多,学生记不住,归纳起来就显得乱了些,也容易出现表达不清.
2.这次讲课中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效果不好,这主要是跟温度有关,实验效果还算不错。

3.课堂讲学稿内容不够好。

4.语言上速度快了些,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5.板书书写不够工整,有点零乱.有待改进.
讲完《电荷》这节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体会:
(1)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出来。

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学生是教学认知的
主体,教师是教学认知的主导。

在这节课上,由于我的设计和在课上的教学行为处处体现
教师的行为的示范,替代了学生的意见表述、思考、讨论,没有给学生说话的时间,“让
学生观察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也许正在思考,而教师就迫不及待的演示了结论,从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2)实验的演示不太成功,原因是实验的准备不充分,实验的设计过于墨守成规。


节课带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实验,应该是三个,只做成功了一个,教师对实验的研究不透,
不深,不能把这个实验设计成用其他学生常用的三角尺等工具来做,没有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对他们来说印象是很深的,是不容易忘记的。

(3)对多媒体计算机过于依赖。

过于看重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学生认知的是
客观世界,是现实的。

用Flash动画代替了学生的实验,学生只能从假象中学习,但是,对现实中的器材的操作、以及产生的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也可能带来失败,学生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教师用计算机是好事,比以前的干巴巴的讲授要形象多了,但,对
于物理这门实验科学来说,重点应该放在实验上,放在动手动脑上。

(4)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没有体现出来。

关于原子结构的内容是了解性的,比较
简单,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用讲授代替了,电荷相互作用实验、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实验结论是要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完成的,教师只让个别学生总结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来的及参与到探究讨论中,这些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和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是今后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能力,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

(5)各部分知识点的过渡衔接过于生硬。

教师在设计上,对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没
有弄清楚,使上课时处理上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过渡不自然的现象。

教师吃透教材是教学成
功的因素之一。

(6)学生自己总结学到了什么知识的环节做的比较成功。

不少学生进行总结,学生讲
出来,就比教师讲出来效果好。

这一点做法今后值得推广。

(7)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很重要。

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处理,是建立在电荷在导
体中移动实验基础之上,如果再做个电荷在绝缘体中不能移动的对比实验,再进行总结效
果更好。

然而,我做过电荷在塑料中不能移动实验了,效果与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实验基本
相同。

因此,不能对比下结论。

我认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引入,让学生用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材料连成电路进行检测各种物体,然后根据灯泡是否发光来分类效果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