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植物叶的结构

合集下载

药材商品鉴定技术实验五薄荷大黄的鉴定中制专业

药材商品鉴定技术实验五薄荷大黄的鉴定中制专业
2、导管:多网纹导管, 非木化。
3、淀粉粒:极多但小有 单粒也有复粒,鉴定意义不 明显。
大黄
【成分】
蒽醌类:
游离蒽醌类:抗菌成分(如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 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结合蒽醌类:
游离蒽醌的葡萄糖苷
双蒽酮苷:番泻苷A/B、C/D, 主要泻下成分。
不含土大黄苷
微量升华法操作注意事项:
【显微鉴别】——真伪 叶粉末:绿色。 1.表皮:细胞壁薄,呈波状,下表皮有众多直
轴式气孔 2.腺鳞:腺头呈扁圆球形,由8个分泌细胞排
列成辐射状,腺头外围有角质层,与分泌细胞 的间隙处贮有浅黄色油质,腺柄单细胞,极短 四周表皮细胞,作辐射状排列 3.腺毛:单细胞头、单细胞柄 4.非腺毛:由2~8个细胞组成,常弯曲,壁厚, 现疣状突起 5.橙皮苷结晶:薄壁细胞中
细胞,内含棕色物,韧皮部中 有粘液腔。
4、形成层:成环。 5、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
排列,非木化。
6、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 束(韧在内,木在外),薄壁 组织中含CaC2O4簇晶及淀粉粒。
二、根横切面: 木质部分 到中心,髓部不明显。
三、粉末(淡黄棕色):
1、CaC2O4簇晶:众多, 棱角多短钝。
【理化鉴别】
微量升华: (检查游离蒽醌) 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
羽状结晶。(因升华 温度不同结晶形状各 异) +碱→红色
薄荷
【显微鉴别】——真伪 茎的横切面:茎呈四方形 1.表皮——1列长方形细胞,维外管束被四角角质处层,有扁球形
腺鳞、单细胞头的腺毛和非发腺达毛,角与角 2.皮层——数列薄壁细胞,之排间管列为束疏小。松型维,四棱脊处有
实验 薄荷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全草类药材的组织构造和粉末观察注意点。 2.熟练掌握表皮撕离片制片方法。 3.进一步熟悉粉末标本片的操作。

实验五不同生态类型叶的结构

实验五不同生态类型叶的结构

三、实验内容:
1、 叶片基本结构
双子叶植物叶片:海桐、棉花叶片横切片,低倍镜下区分 表皮、叶肉和叶脉,高倍镜下观察表皮细胞形状,角质膜 厚度,气孔器(保卫细胞、副卫细胞、气孔和气孔下室), 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分布排列及叶绿体的多少,各级叶脉 的特征。 单子叶植物叶片: 小麦叶片横切片,低倍镜下区分表皮、 叶肉和叶脉,高倍镜下观察表皮细胞、泡状细胞、气孔器 及毛状体,叶肉细胞和各级叶脉的特征。 思考叶的发育过程,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小麦叶肉细胞观察:取小麦叶片离析材料制作临时制片, 观察其叶肉细胞的峰、谷、腰、环特点。
实验三预习自测题
1.完全叶由 , , 组成。缺少一至两部分的为 。 一个叶柄上只有一枚叶片的为 。一个叶柄上有多枚小叶片的 为 。 2. 叶的发生:茎尖生长锥表面突起形成 ,其上部 经 、 、 生长后形成叶片。其组织分化经历了 从 到初生分生组织,最后形成各种成熟组织的过程。初生分 生组织的 形成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形成 , 形成叶脉。 3.根据叶片内部叶肉细胞的分化不同可将叶分为 、 两 类。 4.双子叶植物叶片叶肉常分化 为 和 组织。 5.禾本科植物叶片 上表皮常可见 细胞,失水可使叶片内卷。 叶脉 外方有 结构。 6.裸子植物叶特征 。 7. 叶柄基部初期产生 ,后形成 、 ,叶柄在此脱 落。
8.叶片构造 阳生叶 阴生叶
叶片
角质膜
栅栏 /海绵组织
叶脉
胞间隙 。 。
9.旱生植物夹竹桃叶叶片 ,上表皮为 , 气孔器,角质 膜 。叶肉组织中 发达,叶脉 ,机械组织 。下 表皮上具 ;芦荟叶肥厚,中央具发达的 组织;水生植 物眼子菜叶片 ,浮水植物叶上表皮 气孔。沉水植物叶一般 气孔和表皮毛,表皮细胞具 ,叶肉 , 栅栏组织和海 绵组织的分化,有 通气组织,机械组织和维管组织 , 导管 。 10.C4 植物叶脉周围形成 11、K+ 促进气孔 。 , ABA促进气孔 。

实验五、 叶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五、 叶的形态和结构
托叶
•不完全叶 :缺少其中之一的叶。
完全叶
叶片
完 全 叶
叶柄
托叶
不完全叶
叶片

叶舌

叶耳




叶鞘

无柄叶
叶的类型
•单叶:一个叶
柄上只生一个 叶片。
•复叶:在叶柄
上着生两个以 上完全独立的 小叶片。
复叶
复叶
复叶
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上表皮 栅栏组织
叶脉
(维管束)
海绵组织
下表皮
棉叶片(过主脉)横切面
实验五 叶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目的
• 了解叶的基本形态。 • 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的
解剖结构。
• 了解裸子植物、旱生植物和水生植
物叶的结构特点。
材料和用品
• 显微镜、擦镜纸 • 棉花叶横切永久制片,玉米叶横切
永久制片,松针叶横切永久制片, 夹竹桃叶横切永久制柄
到树脂道。
• 3.维管束 内皮层之内,左右两束,维管束和内
皮层之间,有薄壁细胞围绕着,称转输组织。
马尾松叶横切
角质层 表层
转输组织 内皮层 韧皮部 木质部
旱生植物 叶的结构
气孔窝
特征:表皮有多层细胞组成 且细胞壁厚,表皮外有发达 的角质层,表皮上的气孔下 陷并集中在气孔窝内。这些 特征有利于减少蒸腾,以适 应干旱环境。
水生植物叶的结构
特点:表 皮细胞壁 薄,不角 质化,无 气孔。叶 肉内细胞 间隙发达, 形成通气 组织.
实验报告
1、绘棉花叶(过主脉)横切细胞 结构图。
2、绘玉米叶横切细胞结构图。
思考题
1、双子叶植物叶和单子叶植物叶结构有 何区别。 2、松针叶为什么具有旱生植物叶的结 构特点。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5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1.叶片的结构①表皮:表皮包括和,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无叶绿体,主要起作用。

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

保卫细胞的里面有绿色的颗粒叶绿体。

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叶中的水以气体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

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由控制着。

②叶肉:由大量的叶内细胞组成。

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

③叶脉:分布在叶肉中,具有作用。

其内还有管(输送水和无机盐)和管(输送营养),因此叶脉还有作用。

2.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叶表皮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这种现象叫。

根吸收的水大约有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的。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和空气流动速度等。

一般情况下,气孔周围如果湿度大,温度低、光照弱、气流速度慢,则蒸腾作用弱;反之则强。

3.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致受伤害。

②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题型一叶的形态1.叶片宽大的绿色植物,不适合生活在干燥的沙漠。

在海边种植的防风林,选择的植物叶片大都细小,主要原因是()A.减少风的阻力B.减少水分的散失C.促进光合作用D.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2.长期在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植物,在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

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植物特征不符的是()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C.具有厚厚的角质层D.具有较大的叶片题型二叶的结构1.如图表示植物叶片表皮上的两个气孔,据图回答:甲乙(1)图中[ ]表示气孔,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组成,[ ]表示叶绿体。

(2)植物在正常的生理活动的情况下,如果叶表皮上的气孔处于图甲所示的状态,此时:①光合作用:通过气孔进入,通过气孔出来;②呼吸作用:通过气孔进入,通过气孔出来;③蒸腾作用: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和线粒体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讨论
01 实验目的
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 操作步骤,包括调节 焦距、对光、移动载 玻片等。
了解显微镜的保养和 维护,确保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仪器的使 用寿命。
用纸巾轻轻按压盖玻片,去除多余的 液体。
用镊子夹取染色后的组织块,放在载 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 的载物台上。
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观察到的 图像清晰。
仔细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 分布和数量。
记录观察结果
01
用笔记录观察到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和 数量。
高倍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高倍显微镜是一种光学仪器,通过透镜的放大作用,将微小的物体放大并清晰地呈 现出来。
高倍显微镜通常配备有多个透镜,包括物镜、目镜和聚光镜等,以实现更高的放大 倍数和更好的观察效果。
在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时,高倍显微镜能够提供足够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使观察 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形态和分布。
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 用技巧,如选择合适 的放大倍数、调整光 圈大小等。
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或组织切片, 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
如大小、形状、数量等。
学习如何识别和区分叶绿体和线 粒体,了解它们在细胞内的分布
情况。
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在不同类型 细胞中的差异分布和功能特点。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对微 观世界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训练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5种鸢尾植物叶和根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5种鸢尾植物叶和根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2010年第07期(总第245期)吉 林 农 业JILIN AGRICULTURALNO.07,2010(CumulativetyNO.245)0前言鸢尾属植物是世界著名的宿根花卉之一,目前全世界的鸢尾属植物约3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等北温带地区。

我国鸢尾属植物大约有60种、13个变种及5个变型,约占全球鸢尾属植物的1/5。

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及西南等地区。

而在东北有21种3个变种。

叶是植物进行同化与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更多地反映在叶的形态与结构上。

目前对鸢尾属植物根和叶解剖学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试验通过对自然状态下鸢尾属5种植物根和叶进行解剖学观察和分析,揭示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发育特点,探讨植物解剖结构与环境的关系,为大规模栽培及引种驯化提供形态解剖学的理论依据,为该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更多的资料。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实验材料于2008年7-9月之间采于吉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园栽培的5种生长势良好的鸢尾属植物:玉蝉(Iris ensata Thunb)、溪荪(Iris sanguinea)、山鸢尾(Iris setosa)、燕子花(evigata)和单花鸢尾(I.uniflora)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根和叶进行解剖学研究与分析。

1.2试验方法1.2.1 石蜡制片法在2008年7-9月之间选定生长势良好的植株,分别对这5种鸢尾植物的根、叶进行收集,用FAA固定液(70%酒清90ml,冰醋酸5ml,福尔马林5ml)进行固定,按石蜡制片法制片,切片厚度为8-12μm,番红-亮绿双重染色后用中性树胶封片。

Motic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并摄影。

1.2.2 电镜扫描将固定液中固定并经临界干燥的叶片,用EikoIB-3离子溅射仪镀金,用日立S-570型电镜扫描,观察并摄影。

2结果分析2.15种鸢尾属植物根的解剖结构5种鸢尾属植物的根均由表皮、皮层、中柱构成。

横切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图版Ⅰ)。

实验五-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实验五-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茎是支撑植物的主要结构,呈圆 柱形。木质部发达,负责水分和 养分的运输。韧皮部位于木质部 的外侧,负责光合产物的运输。

叶子呈绿色,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 柄连接叶片和茎,起到支撑作用。
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根系发达
茎的结构功能
被子植物的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 吸收水分和养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 求。这表明被子植物具有较强的生存 能力和适应性。
察工具。
观察和记录
比较和分析
总结和报告
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 察样本,记录观察到的
形态和结构特点。
比较不同植物营养器官 之间的形态和结构差异,
进行分析和归纳。
整理实验数据和观察结 果,撰写实验报告,总
结实验结论。
03
实验结果
观察到的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观察到被子植物的根系发达,具 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根毛 密集,能够扩大植物与土壤的接
文献2
植物解剖学,作者:XXX,出版社:XXX,出版时间: XXXX年XX月。
文献3
植物形态学研究方法,作者:XXX,出版社:XXX,出版 时间:XXXX年XX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显微镜、放大镜、刀片、镊子等 观察工具
实验方法
观察法
通过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被子植 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描述法
记录观察到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并 进行描述和分类。
比较法
比较不同植物营养器官之间的形态 和结构差异,找出共性和特性。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
采集不同被子植物的营 养器官样本,并准备观
结果的可靠性。

做叶子实验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做叶子实验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做叶子实验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做叶子实验的心得体会【篇1】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报告单一、制作横切面的临时切片(1)取菠菜叶,置于小木板或载玻片上;(2)要迅速地切割,使内容结构完整;(3)在载玻片上放置切片时,注意切面向上;(4)要更好地观察到保卫细胞和气孔,再用镊子从叶片上分别撕取一上块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来观察。

二、合作探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小组分析、归纳解决以下几问题。

把答案写在学案上,疑难之处做好标记,以备交流。

(1)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有无叶绿体?细胞的排列有什么特点?(2)叶肉细胞有什么特点?在排列上有什么不同?(3)用自己的话描述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特点。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观察视野中你最满意的一个物像,对照下面的模式图,辨认并标注各结构的名称。

1. 2. 3. 4. 5.四、观察叶片下表皮用镊子撕下一小块菠菜叶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成对的半月形细胞标出叶片下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及其相连的表皮细胞图,总结气孔开闭的原理?五、总结整理六、我的疑问:做叶子实验的心得体会【篇2】观察叶片结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一、目的要求1、练习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二、材料用具:新鲜叶片(如菠菜、小叶黄杨),显微镜,双面刀片(两个,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横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块木板。

三、方法步骤: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1,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夹缝中春游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且一次,刀片要咱蘸一下税)。

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初中课程叶的结构

初中课程叶的结构

初中课程叶的结构
叶的结构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 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呈扁平状,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功能。

2. 叶柄:叶柄是叶片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主要起到支撑和运输水分、养分的作用。

3. 托叶:托叶是叶柄基部的细小绿色或红色附属物,通常为一对,有些植物的托叶会退化。

4. 叶片上的叶脉:叶脉是叶片上分布的细小脉络,由维管束和叶肉组织组成,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

5. 叶缘:叶缘是叶片边缘的形状和结构,通常有锯齿、波状等不同形态。

6. 叶序:叶序是指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常见的有互生、对生、轮生等几种。

了解叶的结构有助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并为我们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提供基础。

同时,叶的结构也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在中考和高考等考试中经常出现。

植物叶的组成部分

植物叶的组成部分

植物叶的组成部分植物叶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和特点。

下面将从构造、功能和适应性等方面来描述植物叶的组成部分。

一、构造植物叶的主要构造包括叶片、叶柄和叶脉。

叶片是植物叶的主要部分,通常是扁平的,呈片状或羽状分裂。

它由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有助于叶片的支持和定位。

叶脉是叶片中的细小血管系统,通过输送水分和养分,同时提供叶片的支撑和强度。

二、功能植物叶的功能主要包括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1. 光合作用:叶片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产生有机物质。

这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过程。

2. 蒸腾作用:通过叶片的气孔,植物可以释放水蒸气,从而调节体内水分和温度。

同时,蒸腾作用也有助于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

3. 呼吸作用:叶片中的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这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

三、适应性植物叶的适应性非常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和功能需求进行调整。

1. 叶片形状:叶片形状的变化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例如,在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通常呈长而窄的形状,以减少水分蒸发。

而在湿润地区,叶片通常较大且较宽,以便更好地吸收阳光和水分。

2. 叶片颜色:叶片颜色的变化可以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叶片通常呈绿色,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光。

而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叶片可能呈红色或紫色,以增加吸收光线的效果。

3. 叶片表面特征:叶片表面的特征可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例如,一些植物叶片表面上覆盖着细小的毛发,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光照强度,以适应干燥和高温的环境。

总结起来,植物叶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和适应性。

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叶能够为植物提供能量、水分和养分。

同时,植物叶的构造和特征也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功能需求。

这些特点使得植物叶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 (1)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 (1)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课程教案授课科目:植物学实验授课专业:生物科学授课教师及职称:曹娟云,副教授实验一、植物细胞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后含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

二、实验材料白菜、菠菜、洋葱、马铃薯、红辣椒及各种装片。

三、实验内容1、显微镜的使用。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⑴植物细胞:取洋葱叶肉一小块制成临时装片。

⑵质体的类型:①、叶绿体:取菠菜近上表皮或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

②、有色体:取红辣椒果实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③、白色体:取白菜叶柄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⑶后含物:刮去马铃薯汁液制成临时装片。

⑷纹孔、胞间连丝:取柿胚乳细胞,观察胞间连丝。

取辣椒果皮观察纹孔。

⑸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取洋葱根尖切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

四、作业1、绘一个洋葱表皮细胞,注明各部分结构。

2、绘菠菜部分下表皮细胞,示叶绿体。

3、绘白菜叶柄部分表皮细胞,示白色体。

4、绘红辣椒部分果皮细胞,示有色体和纹孔。

5、绘马铃薯的淀粉粒。

6、绘柿胚乳细胞,示胞间连丝。

实验二、植物组织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各种组织的类型和分布。

二、实验材料各种切片、装片。

三、实验内容1、分生组织:⑴顶端分生组织---洋葱根尖纵切(分生区)。

⑵侧生分类组织---椴树茎横切(形成层)。

2、保护组织:⑴初生保护组织---豇豆叶表皮装片(表皮)。

⑵次生保护组织---椴树茎横切(周皮)。

3、薄壁组织:⑴通气组织---睡莲叶横切(气腔)。

⑵同化组织---夹竹桃叶横切(叶肉、复表皮)。

⑶储藏组织---马铃薯块茎横切(淀粉粒)。

4、机械组织:⑴厚角组织---蓖麻叶柄横切、芹菜叶柄横切(徒手切片)。

⑵厚壁组织---草纸纤维、梨果肉右细胞。

5、输导组织:⑴导管、筛管、伴胞---南瓜茎横切。

⑵管胞---松茎离析材料(临时装片)。

6、分泌结构:⑴外分泌结构---棉花茎横切(腺毛)。

实验五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

实验五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
实验五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
一. 实验目的
• 1 .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 器分离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了解差速离心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特点与用途
• 2 .了解菠菜叶绿体的形态、分布与数量。
二 实验原理
• 采用差速离心分离细胞器;
– 沉降顺序:核——线粒体——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 体——内质网与高基体——核蛋白体;
• 2.材料
– 新鲜菠菜叶
• 3.试剂
– 氯化钠溶液
四、实验方法
• (一)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 1. 取新嫩菠菜叶,洗净檫干、去梗,称30g,分批放入研钵。 2. 加入氯化钠溶液, 共150ml,研磨,制成匀浆; 3. 将匀浆用6层纱布过滤于烧杯中; 4. 取滤液4ml在1000r/min离心2min,取上清; 5. 上清液3000r/min离心5min.去上清,沉淀即为叶绿体; 6. 加氯化钠溶液悬浮沉淀; 7. 取叶绿体悬液1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片: 8. 普通光镜下观察;荧光显微镜下演示 • (二)菠菜叶徒手切片观察 • 新嫩菠菜叶斜切面1片,氯化钠溶液1滴;加盖片轻压:光镜下观察叶绿体
在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中的分布;荧光显微镜下演示。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 1.简述:叶绿体的分离原理和方法; • 2 .绘图:菠菜叶肉细胞的形态,显示叶绿
体。
The End
谢谢您的聆听!
期待您的指正!
• 叶绿体具有荧光现象,可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 菠菜叶富含叶绿体,可采用徒手切片观察 其形态
和分布;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High speed
Low speed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用品• 1.器材– 离心机、研钵或组织捣碎机、显微镜、天平、 离心管、纱布、烧杯、量筒、滴管、载玻片、 盖玻片

小学五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实验探究

小学五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实验探究

小学五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实验探究一、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基础的生物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认识植物世界、保护环境以及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小学五年级上册生物课的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将能够: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特点和功能;2.观察和描述植物根、茎、叶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3.认识植物的功能,包括吸收水分和养分、传输物质、进行光合作用等;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三、实验材料1.小型植物(例如豆芽、小麦苗等);2.透明塑料袋;3.水;4.喷壶;5.放大镜或显微镜;6.小刀或剪刀。

四、实验步骤第一步: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1.每个学生拿到一个小型植物,并仔细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等部分;2.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并记录所见;3.让学生在实验本上画出所观察到的植物外部形态图,并写下相应的标注。

第二步:了解植物的基本功能1.老师讲解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以及茎与叶的传输功能;2.请学生观察植物的根部,并思考其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方式;3.将植物根部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4.将塑料袋中的植物贴在墙壁上或窗户上,每天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第三步:实验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1.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叶片对光的利用;2.为每位学生提供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3.让学生将植物叶片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并喷洒少量水;4.在塑料袋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碳(可通过将醋和小苏打混合制备),并密封袋口;5.将塑料袋中的植物叶片贴在墙壁上或窗户上,每天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第一步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和细胞结构,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基本部分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时能见到其上有表皮毛或腺毛。上下表皮还可以看到气孔器存在,注意分辨两个保卫细胞 和气孔结构,其下方往往有孔下室。
(2)叶肉: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属异面叶。 栅栏组织:由一层细胞组成。 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的排列不整齐,形状不规则,细胞间隙更大,细胞内有许多叶绿 体。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共同称为叶肉组织。 (3)叶脉: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外面有维管束鞘包围,维管束鞘细胞都是薄壁细胞, 在中脉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较小的叶脉:木质部和韧度部的细胞数目少而小, 结构简单。 木质部:导管木质化被染成红色,细胞内中空,口径较大; 韧皮部:细胞被染成绿色,细胞较小,靠近远轴面。 2.叶柄的结构 观察总叶柄的横切面永久制片:呈弯月形,维管束呈半圆形排列,木质部靠近近轴面, 韧皮部靠近远轴面。最大的维管束外面,靠远轴面处有厚壁细胞,起支持作用 二、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 1.小麦叶结构(C3 植物叶) 取小麦叶的横切片,注意观察下列结构: (1)表皮:细胞壁常具硅质和栓质突起,上下表皮均具气孔,且能看到两保卫细胞和 两副卫细胞, (2)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细胞间隙小,为等面叶。 (3)叶脉: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靠近近轴面,韧皮部靠近远轴面,外围有 两层维管束鞘,内维管束鞘细胞小,外维管束鞘细胞较大,具叶绿体。在维管束的上面
松叶横切片、夹竹桃叶横切片、眼子菜叶横切片、睡莲叶横切片;
器材: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培养皿、吸水纸、纱布、滴管;
试剂:蒸馏水、间苯三酚、1%番红水溶液、I-KI 溶液。
【内容与方法】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1.叶片的结构 取棉花叶横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注意辨别以下结构: (1)表皮:由一层排列比较整齐的细胞,细胞比较小,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实验报告】
1.绘夹竹桃叶横切面结构的一部分,注明各部分名称。 2.绘玉米叶横切面结构的一部分,示维管束鞘,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松针叶横切面结构的一部分,注明各部分名称。 【思考题】
1.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叶结构的特点。
2.比较 C3 叶和 C4 叶结构的不同特点? 3.松针叶对干旱的适应。 4.说明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与生长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目的与要求】
实验五 植物叶的结构
1.掌握双子叶植物叶、单子叶植物叶和裸子植物松针叶的结构特点。 2.了解植物叶的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材料与用品】
新鲜材料:棉花叶或蚕豆叶、青菜叶、夹竹桃叶、眼子菜叶、睡莲叶、黑藻叶、玉米叶、
马尾松叶;
永久封片:棉花叶或蚕豆叶横切片、蚕豆叶柄横切片、小麦叶横切片、玉米叶横切片、
束鞘细胞与毗邻的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两类细胞间有胞间连丝。 三、裸子植物叶的结构(对干旱的适应)
观察松叶横切面的永久制片,注意下列结构: (1)表皮: 表皮外面有很厚的角质层。细胞壁很厚,外壁更厚。细胞排列紧密而整齐。 表皮上的气孔下陷,在气孔处有两个小的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上面有两个副卫细胞。 (2)叶肉:不分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叶肉细胞排列比较密,细胞间隙小。细胞壁向 内凹陷,形成嵴状。叶肉组织中分布着树脂道。在叶肉组织最里面有一圈排列整齐的细胞, 为内皮层,在其垂周壁上有栓质化的凯氏带。 (3)叶脉:维管束在叶的中央部分,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在近轴面,韧皮 部在远轴面。维管束和内皮层之间由管胞和薄壁细胞组成的转输组织。 四、夹竹桃叶的结构(旱生植物叶) (1)表皮: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厚,具发达的角质层;上、下表皮由 2-3 层细 胞组成的复表皮,下表皮有一部分细胞构成下陷的气孔窝,内有特化的表皮毛。气孔位于气 孔窝里。 (2)叶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等面叶。栅栏组织多层,细胞排列很紧密, 有时下表皮之内也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层数也多,胞间隙不发达。 (3)叶脉:主脉很大,为双韧维管束,还可以看到形成层细胞,小脉的维管束只能看 到少量木质部和韧皮部。 五、眼子菜叶的结构(水生叶) 取眼子菜叶的横切片,注意观察下列结构: (1)表皮:壁薄,一般无角质层,表皮内常含叶绿体,无气孔和表皮毛。 (2)叶肉:叶肉细胞不发达,均有薄壁组织细胞,胞间隙大,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分化,具发达的通气组织。 (3)叶脉 :很不发达,主脉的木质部较退化,韧皮细胞外有一层较为厚壁的细胞,其 他小叶脉更为退化。
或下面,有木质化的厚壁组织细胞,为维管束鞘延伸区。 2.玉米叶的结构(C4 植物叶)
取玉米叶的横切片,注意观察下列结构: (1)表皮:细胞较小,形状比较规则。外壁常有大量硅质突起和表皮毛。气孔器,具泡
状细胞。 (2)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为等面叶。 (3)叶脉:维管束鞘有一层细胞,细胞较大,排列整齐,叶绿体比叶肉细胞的大。维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